1. 湖北的傳統文化
湖北歷史源遠流長。夏商(公元前21世紀-前11世紀)以前,南方民族長期在這里勞動和生活。春秋時(前770-前476年),國土主要在今湖南、湖北地區的楚國在南方諸國中最為強盛。戰國時(前475-前221年),南方諸國統一於楚。公元前221年,統一的秦朝分天下為四十郡,湖北大部屬南郡,西北、北、西南各一部分屬漢中、南陽、長沙和黔中等郡。西漢劃天下為十三部(州),湖北以漢水為界,西為南郡,東為江夏,均隸屬於荊州。三國時,吳魏分治湖北,都稱荊州。經兩晉至南北朝,劉宋置荊州、郢州,又僑置雍州,蕭齊繼承了劉宋建制。梁以後建制紊亂,至隋統一,仍稱荊州,一度稱鄂州,故湖北簡稱鄂。
唐分全國為十二道,湖北屬淮南、山南及江南道;嗣又分屬山南東道、江南西道,一部分隸屬淮南道、黔中道。宋分全國為十五路,湖北有三十多縣屬荊湖北路,湖北之名始於此;有十九縣屬京西南路,另數縣分屬淮南西路、夔州路。元朝除中央稱中書省外,分全國為十一個中書省,簡稱行省。湖北長江以北屬河南行省,以南屬湖廣行省。明朝改制,全國設十三個承宣布政使司,湖北屬湖廣布政使司。清康熙三年(1664年)湖廣分治,大體以洞庭湖為界,南為湖南省,北為湖北省,是為湖北建省之始。湖北省當時領有武昌、漢陽、黃州、安陸、德安、荊州、襄陽、鄖陽、宜昌、施南等十府。
民國初廢除府、州建制,省下設江漢、襄陽、荊南、施鶴等四道,共轄69縣。後廢道存縣。此後除少數縣間有拆、並外,一般無變動。1932年、1936年,又先後將69縣分屬11個、8個行政督察區。另,漢口有時為省轄市,有時為特別市。
自1927年開始,中國***領導的人民革命武裝建立過許多革命政權。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成立過黃安農民政權,擴建為鄂豫皖特區蘇維埃政府、鄂豫皖省蘇維埃政府;湘鄂西蘇維埃五縣聯縣政府,後改為湘鄂西蘇維埃政府、湘鄂西省蘇維埃政府。抗日戰爭時期的1941年4月,成立鄂豫邊區行政公署,1945年10月至1946年6月,擴大成立為中原解放區行政公署。1946年8月至1947年5月,在鄂西北先後建立過5個地區。1947年底,分別成立江漢行政公署和鄂豫行政公署。
1949年5月20日在孝感花園成立湖北省人民政府。1949年後,省內政區迭有變更。2002年,湖北省轄有12個省轄市:武漢、黃石、荊州、宜昌、襄樊、十堰、黃岡、孝感、荊門、鄂州、咸寧、隨州;1個自治州: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3個直管市:天門、仙桃、潛江;1個林區:神農架林區。市、州共轄60個縣(市)、38個區。省人民政府駐武漢。
信息提供單位:湖北省地方誌
文 化
文物:湖北地處長江中游,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是楚文化的發祥地,又是中國近現代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之一,歷史文物和革命文物十分豐富,享有「文物大省」之譽。
全省已查出各類不可移動的文物點15000處,已公布的縣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共3127餘處,其中省政府審定公布的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有365處,國務院公布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2處。省政府還審定公布了10座湖北省歷史文化名城,其中荊州、武漢、襄樊、隨州、鍾祥等5座被國務院命名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山艦於1997年元月整體打撈成功,目前已完成維修工作。
全省文物古建築豐富,形成「三二一」格局,即以武當山古建築群、荊州古城牆、鍾祥明顯陵三處為龍頭;以鄂州吳王城、赤壁古戰場、荊州三國遺址、當陽關帝陵、襄樊城牆及古隆中等三國文物建築和利川大水井、魚木寨、咸豐土司王城、來鳳仙佛寺等少數民族建築為兩條線;以黃梅四祖寺、五祖寺、當陽玉泉寺、襄樊廣德寺、武漢寶通寺、歸元寺等佛教建築和武當山、長春觀等道教建築為代表的宗教建築為一個重點,並輔以秭歸屈原故里、漢陽古琴台、東湖行吟閣等楚文物紀念建築的格局。武當山古建築群、鍾祥明顯陵被聯合國列入《世界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博物館:目前,全省有各類博物館121個,其中綜合性博物館75個,紀念性博物館22個,專門性博物館24個,數量位居全國第二。日前,投資2.35億元的省博物館擴建工程已經國家計委批准立項。全省形成博物館布局五大系列:以荊州、荊門為代表的楚文化特色博物館;以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紀念館、武昌起義門管理所為代表的辛亥革命史紀念館;以紅安縣革命博物館、麻城市七里坪革命舊址紀念館、湘鄂西革命根據地舊址紀念館等為代表的革命斗爭史紀念館;以李時珍紀念館、聞一多紀念館等為代表的歷史文化名人紀念館;以恩施州博物館為代表的民族博物館。各類館藏文物豐富,數量達53萬余件,一級文物2926件,其中國寶級文物19件。館藏自然標本總數57萬余件。
臘月三十——武漢人最重視的節日,俗稱"過年"。這一天,全家歡聚一堂,吃一頓豐盛的團年飯。年飯一般要用"三全"(全雞、全魚、全鴨)、"三糕"(魚糕、肉糕、羊糕)、"三丸"(魚丸、肉丸、藕丸)等。近年來人們又在桌子中間置一火鍋,熱氣騰騰,更增添了節日氣氛。開飯時間多在天黑之前,也有在晚間的。吃飯前,人們先在門外點一掛鞭炮(現已禁鞭),放完鞭炮即關上大門准備開飯。在大家圍坐飯桌之前,守舊規矩的人家還要先祭祖,擺上幾副碗筷請祖宗入席。祭祖儀式之後,大家才開始上桌吃飯。魚這道菜是不能吃的,以祈年年有餘。家人邊吃邊談,歡聲笑語其樂融融。
☆正月十五元宵節——家家戶戶都要炸制春卷。元宵節的晚上,人們還要用糯米粉和豆沙餡做湯圓食用,以預祝一年工作圓滿、順利。春節期間,人們還吃糖炸年糕,以象徵新年生活甜蜜、高升。
武漢過年習俗
除夕:
男人:這天要把水缸挑滿,保證3天有水用,這叫「福水長流,子孫富足」(有自來水後,該習俗無形廢止)。然後要收拾屋子,換春聯,貼門神。黃昏時開始祭社,過小年(臘月二十四)時請灶神 「上天言好事」,除夕時灶神已回來,歡迎他「下地降吉祥」。
女人:不管多忙,到這天一定要做好全家人的新鞋,這叫「過年穿新鞋(Hai), 喜事一起來」。然後要將牲畜喂飽,囑咐狗不要亂吠,以免嚇跑財神。
年飯:先放鞭驅邪,天亮前吃年飯,「越吃越亮」,吃時魚不能動筷,要「年年有魚(余)」。其間長輩給晚輩「壓祟」錢(今之壓歲錢其實是訛傳)。
守歲:年飯後全家圍爐喝茶聊天,據說這天如果午夜前入睡,鬼魂就會附體。守歲時家裡燈都要亮著,午夜一過,家家鞭炮齊鳴(武漢1994年開始禁鞭)。
初一:
聽動靜:五更時鳥雀鳴叫則主豐年,群狗亂吠則主亂象。
觀天色:風宜北,諺曰「北風吹到南,無錢也去擔,南北吹到北(Be),有錢也沒得」。
出方:初一起來,衣冠整齊,以酒酹地,拜天地家神,年幼拜尊長,然後燃鞭出門,向喜神方拜,稱為「出方」。
頭三天:
接年飯:頭三天不能煮生米,要吃過年時吃剩的飯菜,企盼「有吃有剩」。後來演變為家家煮麵條、豆絲、糍粑當頓。不能向外潑水,也不能掃地,以免走了「財喜」。
拜年:初一拜父族,初二拜母族,初三拜妻族,否則就是「欺祖滅倫,寵妻滅母」。初三以後拜親友要先拜那些比自己有錢有勢的,這叫「人往高處走」,否則便一年走下坡路。
送年:初三後可繼續拜年,但要開始焚香敬神了,各寺僧侶出來沿家收年飯,施主們都不吝嗇,謂之「越把越有,富貴長久」。
2. 武漢新洲有哪些民俗文化
新洲嘛,花朝節或者說交流會肯定算,正月15元宵玩燈籠也是,端午節劃龍舟,還有個鬼節好像也在過,就是每家都燒紙,還有結婚鬧洞房也算是民俗文化,麻將也算傳統文化,雖然新洲沒什麼戲唱得好的,但唱戲也是傳統文化,我感覺你這里的傳統文化應該是指團體聚會形勢的,如果按文化來定義,傳統節日也是非物質民俗文化,比如春節,中秋,清明都算是,像過年從小年開始哪些天做什麼,哪天拜灶神,哪天給誰拜年都是傳統文化,
3. 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有哪些
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有中國結、京戲臉譜、皮影戲、周易八卦陰陽五行、中國傳統服飾等。
1、中國結
中國不同的民族每個時代都有不同的服飾。從漢族服飾看,中國漢服有商周時代的服飾,秦代的服飾 ,漢代的服飾,魏晉南北朝的服飾,隋唐五代的服飾 ,宋代傳統服飾 ,明朝傳統服飾 ,等之別。它們各具特色,充分揭示出不同朝代,不同環境下,人們對生活,對美的種種追求嚮往。
4. 傳統武漢有什麼好呢我認為
傳統武漢的節日很有特色
擴展知識:
武漢是武昌、漢陽、漢口的合稱,即「武漢三鎮」的合稱。武漢成為統一的大城市,經歷了漫長的歷史過程。為此形成了武漢當地不少別具特色的節慶活動。那麼武漢有哪些傳統節日呢?武漢大型節慶活動又有哪些?一起來看看吧。
一, 傳統節日
春節 時間:農歷正月初一
介紹:「揚塵早,春來早。福星多,災星少」,這是流行在武漢當地的一句順口溜。臘月二十四清晨起來,家家戶戶便要「打揚塵」,將室內室外打掃得乾乾凈凈,亮亮堂堂迎接新年。
元宵節 時間:農歷正月十五
介紹:武漢人在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即「湯圓」,它的做法成份風味各異,但是吃元宵代表的意義卻相同。
代表著團團圓圓和和美美,日子越過越紅火。俗語有句話叫和氣生財,家庭的和睦以及家人的團圓對於一個完整的家庭來講是多麼重要的因素。
因此,在元宵節一定要和家人吃上「元宵」。「送花燈」簡稱為「送燈」,其實質意義就是送孩兒燈。
清明節 時間:公歷4月5日前後
介紹:武漢人在清明節吃四季美湯包,武漢湯包是在蘇式湯包的傳統作法基礎上不斷改進形成的。
這種湯包具有皮薄、湯多、餡嫩、味鮮的武漢風味特色,有蝦仁湯包、香菇湯包、蟹黃湯包、雞茸湯包、什錦湯包等新品種,花樣繁多,風味獨特。
端午節 時間:農歷五月初五
介紹:武漢人喜歡吃武漢粽子、綠豆糕等。荊楚之人,在五月五日煮糯米飯或蒸粽糕投入江中,以祭祀屈原,為恐魚吃掉,故用竹筒盛裝糯米飯擲下,以後漸用粽葉包米代替竹筒流傳至今。
中秋節 時間:農歷八月十五
介紹:傳統武漢老月餅為蘇式月餅的一種,小的直徑在15厘米左右,大的直徑達20至30厘米,多為「五仁」餡,用的「桃仁、杏仁、欖仁、瓜仁、松子仁」。
老武漢過中秋,還有婦女到郊外遊玩的習俗,武漢中秋竹枝詞中的描寫:「傍欄賞月又看花,圍坐同將麻雀叉;直到八圈圈到底,夜深興盡各還家」,說的是婦女打麻將的熱鬧。
重陽節 時間:農歷九月初九
介紹:武漢人過重陽節有出遊賞景、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活動。重陽日釀酒,據說此所釀之酒最為清洌,且久藏不壞。應城縣重陽節是還願的日期,甚家皆於此日祭拜方社田祖之神。
二,大型節慶活動
1,東湖梅花節
時間:每年1月至3月 地點:武漢東湖風景區
介紹:梅花節期間,在磨山梅園內可以觀賞到200多個品種的梅花以及各流派的梅花樁,還有多處梅花組景和梅花書畫攝影展,梅藝表演等。
遊客可在漢街中心碼頭、漢秀碼頭、聽濤落霞水榭碼頭、磨山梅園碼頭乘坐水路賞梅專線,白天賞梅、夜間看秀。
2,東湖櫻花節
時間:每年3月至4月 地點:武漢東湖風景區
介紹:湖北武漢每年3月底至4月,東湖都要舉辦櫻花節,櫻花節期間,除了賞櫻花,還有一系列的文化活動。2005年的櫻花節首次推出夜賞櫻花活動。
東湖櫻花園佔地300餘畝,定植櫻花1萬余株,擁有56個櫻花品種。與日本弘前市、美國華盛頓並稱世界三大賞櫻勝地。
3,鬱金香花展
時間:每年3月至4月 地點:東西湖鬱金香主題公園和科學院武漢植物園
介紹:武漢鬱金香花展主要有兩大展區,分別是東西湖鬱金香主題公園(東西湖區吳新干線9.1公里處)和武漢植物園。
園內荷蘭風情、江南水鄉園交相輝映,除了各色美食,還有兒童游樂區、花卉超市、農耕休閑區等多個娛樂設施。
4,渡江節
時間:每年7月 地點:武漢市
介紹:武漢渡江節是為紀念毛澤東主席暢游長江而舉辦的全民節日。節日期間,四海嘉賓雲集武漢,暢游長江,觀光三鎮,領略古楚文化,感受今日文明。在渡江節上,除了普通游泳愛好者參與的不計時橫渡活動外,還設置有個人計時比賽,稱為搶渡賽。
5,國際旅遊節
時間:每年9月 地點:武漢市
介紹:武漢國際旅遊節是湖北省省會武漢市為了展示武漢國際化大都市魅力、推動旅遊事業發展而舉辦的大型國際旅遊盛會,由武漢市人民政府主辦,武漢市旅遊局攜相關旅遊企業承辦。
主要活動有煙火表演、小吃廟會等。
6,國際賽馬節
時間:每年10月 地點:武漢市東方馬城
介紹:武漢國際賽馬節是武漢市人民政府主辦的大型城市節慶活動,以打造武漢市城市名片為宗旨,以速度賽馬和馬術比賽為先導,以「馬」為主題,民族文化和馬文化相得益彰,體育、旅遊、文化融為一體,高水平體育賽事與民族藝術集於一身。
7,神農架冰雪節
時間:每年12月至次年3月 地點:天燕滑雪場
介紹:神農架冰雪節,舉辦地點是天燕滑雪場,這個景區位於神農架北部的天燕景區,是一個集滑雪、賞景和探秘的新型的旅遊景區。
冰雪節期間還推出了風情歌舞晚會,另外賞雪滑雪以及觀賞野外金絲猴等多個旅遊特色項目,遊客在這里可以體驗神農架民俗風情過大年活動,尤其這里的金絲猴卡通人物表演十分的迷人。
5. 傳統文化氣息濃厚的城市有哪些
傳統文化氣息濃厚的城市有:北京、南京、濟南、西安、廣州、曲阜、杭州、蘇州、無錫。這些城市有悠久的歷史,注重傳統文化氣息的建設和營造,能把傳統文化和現代文明有機結合起來。
6. 武漢過春節的習俗,詳細的
1、賞花燈共祈福,在光影交錯中賀新春。
成功舉辦過三屆的東湖燈會,已成為武漢人一道不可或缺的年俗大餐。今年大年初五,2018「東湖燈會」將再次舉辦,湖北「國家寶藏」燈組、長達100節的「東湖龍」燈組、將創吉尼斯世界紀錄的22.5米高的燈組「雄獅賀歲」等46組大型燈組華彩亮相,現場還有台灣美食嘉年華、年俗廟會等各種特色展會,並首次呈現無人機冷焰火表演。
2、逛廟會賞非遺,在舞龍舞獅中品年俗。
璀璨的花燈點綴著漢味市集,絕活藝人演繹精彩,拋綉球、福祿壽喜財神遊街,2月10日起新春漢口裡廟會將舉辦,持續至3月11日。2月16日起,「第二屆吉慶民俗街大漢口廟會——歡喜過新年」廟會活動將舉辦,看舞龍舞獅、逛非遺民俗集市、參與民俗文化大講堂,眾多武漢民間藝術家還將在此展現絕技絕活。2月12日起,在戶部巷將上演非物質文化遺產節,歷經百年時光沉澱的漢味小吃街中將上演各地尖板眼,遊客在品嘗美食的同時,感受中華傳統文化魅力。
3、賞花看秀樂玩,在多彩假日中覓春色。
漫步東湖綠道,東湖梅園中蠟梅散發著幽香。春節期間不妨去東湖梅園尋覓一段花香,欣賞梅花珍品,參與各類豐富多彩的梅文化活動。同期,武漢植物園冬季熱帶蘭花展正在舉辦中,來自泰國、新加坡、馬來西亞等10餘個國家和地區的70餘種6500餘株熱帶蘭花將與遊客共迎新春。
(6)武漢傳統文化有哪些擴展閱讀:
頭三天:
1、接年飯:頭三天不能煮生米,要吃過年時吃剩的飯菜,企盼「有吃有剩」。後來演變為家家煮麵條、豆絲、糍粑當頓。不能向外潑水,也不能掃地,以免走了「財喜」。
2、拜年:初一拜父族,初二拜母族,初三拜妻族,否則就是「欺祖滅倫,寵妻滅母」。初三以後拜親友要先拜那些比自己有錢有勢的,這叫「人往高處走」,否則便一年走下坡路。
3、送年:初三後可繼續拜年,但要開始焚香敬神了,各寺僧侶出來沿家收年飯,施主們都不吝嗇,謂之「越把越有,富貴長久」。
參考資料:春節習俗完整版,終於找全了-新華網
7. 湖北有哪些民俗風情
1、漢綉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戰國,以楚綉為基礎,融匯南北諸家綉法之長,糅合出了富有鮮明地方特色的新綉法。1910年和1915年,漢綉製品在南洋賽會和巴拿馬國際博覽會上獲得金獎。2013年,湖北省第一家民辦漢綉博物館——武漢漢綉博物館,在漢陽江欣苑社區掛牌成立。
2、漢劇舊稱楚調、漢調,又名楚腔、楚曲,初步形成於清代康乾年間,至嘉道年間走向進一步成熟,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漢劇聲腔以西皮、二簧為主,首創皮簧合流,豐富完善了板腔體音樂的表現功能。其曲牌有四百餘首,包括嗩吶、笛子、絲弦三類。
3、湖北崇陽人在嫁女兒的時候,都會把傢具打造成一個古老的樣式,而且在給客人泡茶的時候會帶有花椒鹽巴,給客人吃的菜都是大塊的肉,大塊的魚,這些體現了崇陽人的熱情好客。
4、荊州花鼓戲,曾稱沔陽花鼓,後正式命名為天沔花鼓。20世紀80年代初改稱荊州花鼓戲,是流行於湖北省江漢平原一帶的地方戲曲劇種。荊州花鼓戲發端於清代沔陽州,即現今的仙桃、天門、潛江一帶。
5、跳三鼓是湖北省第一批公布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為逝者演唱的跳三鼓稱為孝鼓,為高壽長者演唱的稱為壽鼓,各種喜慶場合演唱的稱為喜鼓。跳喪、跳壽、跳喜稱為三跳,又因其演唱者為三人,打擊樂為三件,每段唱詞為三句頭,取喪和三的諧音,20世紀50年代,定名為跳三鼓。
8. 湖北的風俗有哪些
1、「談年飯」
邊吃邊聊迎新年。等到了年三十這天,全家歡聚一堂吃上一頓豐盛的「談年飯」(如今多稱為「團年飯」)。武漢的年夜飯,一般要上「三全」(全雞、全鴨、全魚)、「三糕」(魚糕、肉糕、羊糕)、「三丸」(魚丸、肉丸、藕丸)。開飯時間多在天黑之前,有的家庭一直吃到轉鍾,表示「越吃越亮」,既然是「談年」,還得邊吃飯邊聊天,回顧過去展望未來,互表祝福。
2、除夕夜漫山遍野「點墳燈」
在湖北江漢平原上,特別是農村地區,每到除夕夜來臨之前,人們習慣給已故的親人「上墳燈」,也叫「送燈亮」。就是把好吃好喝的送到祖墳上,再點上蠟燭祭祖。不過,這種風俗在很多地方已淡化。
3、十五晚「趕毛狗」
在湖北的鄂西土家族中至今還流傳著「趕毛狗」的歌謠。毛狗就是狐狸。它原來和人是朋友,但卻常偷雞吃。激怒人類放火燒了它的老窩。從此就有了正月十五晚放爆竹燒草竹趕毛狗的風俗。「趕毛狗」的風俗非常古老,最早可見於魏晉南北朝時期的《荊楚歲時記》。據說,只有趕走了毛狗才會六畜平安,田地不長雜草。
4、「利川燈歌」
起源於利川市柏楊一帶,距今有上百年歷史。利川燈歌中的眾多民歌和古老的竹枝歌一脈相承,具有很高的民族文化藝術價值。有記載從清朝開始,群眾逢年過節、喜慶集會、玩龍船時都要唱燈歌,現在知名的「龍船調」前身就是利川燈歌。目前,《利川燈歌》已經成功進入湖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5、唱「燈歌」
在龍船調的故鄉利川,正月十五晚,還有唱「燈歌」的風俗。一到十五的晚上,當地農民就會組成幾十人的隊伍,高舉著紮成龍形的花燈,走街串巷,經過誰家門口,誰家就放鞭炮,幾熱鬧。如果隊伍停在了誰家門口,就會開始唱「燈歌」,周圍會唱的人都會跟著唱。
6、荊州花鼓
荊州花鼓戲,湖北省地方傳統戲劇、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俗稱「花鼓子」,曾稱沔陽花鼓戲、天沔花鼓戲,亦稱「中路花鼓戲」。是明末以後在三棒鼓、踩高蹺、采蓮船等民間演唱形式上不斷吸收其他劇種的劇目、聲腔和表演逐漸發展起來的一種鄉土戲曲。
9. 中國的傳統文化都有哪些
中華傳統文化應包括:古文、古詩、詞語、樂曲、賦、民族音樂、民族戲劇、曲藝、國畫、書法、對聯、燈謎、射覆、酒令、歇後語等。
10. 武漢傳統文化的標志物
黃鶴樓啊,它是歷史與文學中都有比較高的地位,其他的相信你也知道,就不細講了;還有古琴台,說的是有關知音的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