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企業如何利用社會文化營銷
企業在市場營銷活動中應如何適應社會文化環境變化的要求問題補充:需要例子 ..每一個成功的民營企業都是鮮活的例子,至於如何適應,那要根據自己所處的
② .總代理如何幫助分銷商做好市場
總代理如何幫助分銷商做好市場? 典型案例: 我們公司代理了山東的一支紅酒,作為公司經理我現在有一件非常苦惱的事。目前開發的二級市場的業績一直不好,分銷商的主動性、積極性也不高。雖然這與現在紅酒競爭相當激烈有關系,但是,市場是人做的,為什麼其它的品牌能做好,我們的品牌就不行?我想應該是分銷商這個環節出了問題。 通過找他們談話,我發現分銷商存在以下一些問題:有的經銷商文化素質低,對紅酒知識了解很少,營銷手法落後;有的分銷商有網路,但是銷售管理不得力,業績總是提不高;有的對新品牌的信心不足,陽奉陰違……面對分銷商的問題,我作為總代理,該採取什麼措施來改變這種局面? 成都嘉佳商貿 劉先生 專家支招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文長沙步步為贏營銷咨詢公司高級顧問 陳軍 一個市場的成功與否,與分銷商有很大關系。如果分銷商方法不當,這個市場肯定做不起來。 分銷商大多是個體戶發展起來的,一部分人存在文化素質偏低、坐商思想嚴重、經營管理意識落後、市場開拓能力差等短板。如果總代理能提高整個分銷商隊伍的素質和戰鬥力,那將是贏得競爭的一種有力手段。 總代理不僅要讓分銷商賺錢,更要教會分銷商賺錢的方法,即「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只有不斷提高分銷商經營能力,教會分銷商做好銷售,才能體現總代理「與分銷商共贏」的渠道戰略。建議劉先生分別針對分銷商存在的問題,逐一解決。 做好培訓,提升分銷商 針對文化素養不高、專業知識差的分銷商,可以多組織他們進行有針對性的培訓。通過培訓,提升分銷商的專業水平,加強和他們的溝通,了解下線市場的難點,幫他們解決問題。分銷商培訓是一個長期的、系統的工程,需要總代理在市場運作中不斷給予完善和提升。 針對分銷商的培訓一定要從實際出發,講究效果,講究技巧,因人因地而異。某酒企給分銷商開培訓班,一開始請了名牌大學的教授講課,大家普遍感到教授講的營銷理論是一套一套的,可就是不實用。後來,他們請了一位白酒營銷專家結合分銷商的實際情況,對分銷商進行營銷推廣、營銷管理方面的現場指導,使分銷商受益匪淺。 輸出人才,輔導分銷商 針對營銷管理不強的分銷商,建議劉先生抽調一些銷售骨幹組成指導小組,深入市場一線,為分銷商的拓市工作提供必要的市場調查、目標定位、產品組合、促銷方案、產品配送等方面的咨詢服務。通過提升分銷商的專業能力來提升他們的競爭力。「指導小組」可為分銷商提供軟、硬體方面的各種支持。這種支持通常包括以下幾方面的內容:與經營管理相關的支持;與銷售活動相關的支持;與廣告、公關相關的支持;指導店鋪裝潢;改善商品陳列;擬定並推動與促銷活動相關的節目或活動。 總代理也可以派出綜合能力高的銷售經理到分銷商所在地蹲點。針對分銷商現有網路,在實踐中幫助其深刻認知並全面展開產品的市場運作,協助分銷商真正完成產品的市場拓展工作。這些經理人擔負起銷售經理的職責,主管產品在當地的營銷推廣工作,輸出的經理人由總公司支付其工資,受總代理和分銷商的雙重領導。通過經理人的傳幫帶,可以為分銷商帶領出一批精兵強將,快速提升其經營管理水平。 從長遠來看,總代理實施「人才輸出」工程,可穩定分銷隊伍,提高市場業績。 用樣板市場的力量,調動分銷商 對新產品信心不足的分銷商,總代理要調動他們的積極性,用樣板市場的力量來打動這類分銷商是行之有效的方式。通過組織分銷商實地參觀,開座談會等形式,讓樣板市場的分銷商現身說法,介紹成功經驗。 眼見為實,現實最具有說服力,而且同行的經驗具有極強的可操作性,易於被其他分銷商接受並有效實施。 曾經「背背佳」的總代理就使用了這一招。 「背背佳」上市之初,由於品牌知名度還沒有起來,加上資金不足,分銷商對於經營這個產品到底能不能賺錢,心裡也沒底。由於分銷商沒有信心,「背背佳」在銷售通路的建設上阻礙重重。 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總代理決定在天津先做出一個樣板市場。他迅速集中了優勢兵力,在零售終端、分銷商、廣告宣傳、促銷上都投入了大量的資金,最短時間內,啟動天津區域市場。天津市場啟動之後,他請其他地區的分銷商來天津站櫃台,親自感受一下天津火爆的銷售氣氛。這一招,讓分銷商不僅看到這個產品能賺到錢,還可通過開會、學習等各種方式對分銷商進行培訓,讓他們掌握賺錢的方法。
③ 如何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做生意
俗話說,百樣米養百樣人。國際貿易就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與人在做生意。在實際的商業活動中,東方人經常會覺得西方人太較真,不通融,甚至覺得有時候「好心被對方當成驢肝肺」,而西方人可能會覺得東方人太圓滑,沒有時間觀念,做事不嚴謹。因此,在國際貿易中,了解不同的文化差異,才能理解對方的所作所為,求同存異,謀求共同的利益。因此,跨文化商業交際,是我們做外貿必備的一項基本功。 不管是哪種文化差異,首先了解一下國際商務間的兩條「鐵規」: 第一條鐵定規則:國際貿易中,賣主要適應買主。 第二條鐵定規則:國際貿易中,訪問者要遵守當地的商業慣例。中國有句俗話叫「入鄉隨俗」,講的就是這個意思。就是說你進入一個地方,就應該遵守當地人的做事原則,這是一個非常古老的觀點。如果我們是訪問者,我們不必去刻意模仿或者拷貝本地人的行為。相反,要有自己的特色。當然,「有自己的特色」應包括了解當地的敏感話題,尊重本地的風俗、習慣和傳統。 我們可以將跨文化商業行為的分為四種模式:生意導向型和關系導向型,正式文化與非正式文化,恪守時間和靈活時間文化,情感外向和情感保守的文化。下面我們會通過大量的案例為您分析不同國家,不同文化下的人們的商業行為特點,這將非常有助於我們更好地與對方溝通。 生意導向型和關系導向型。 生意導向型的人們主要以任務為導向,而關系導向型的人們則以人為導向。當然,無論在哪裡做生意,關系都是重要的。這里,區別在於程度。例如,生意導向型的人們需要懂得在關系導向型文化中,談判前你需要做到友善、和藹。不了解這些差別的生意導向型的推銷員,在努力與關系導向型的潛在顧客做生意時,往往就會出現一些沖突。許多關系導向型的人們發現生意導向型的人們有進取心、好勝心並且個性率直。相反,生意導向型人們有時也覺得他們的關系導向型的夥伴辦事拖拉、態度曖昧、難以理解。 阿拉伯世界和非洲大部、拉丁美洲和亞太地區,在這些市場,人們盡量不與陌生人做生意。他們往往是通過錯綜復雜的個人關系網獲得生意。他們更願意與家族、朋友和熟悉的個人或者組織打交道,他們認為這些人可以信賴。他們和陌生人做生意會很不舒服,尤其是與外國人做生意,會沒有安全感,不容易信賴對方。而北歐、北美、澳大利亞和紐西蘭,這些地區的人們相對比較開放,願意和陌生人做生意。屬於典型的生意導向型文化。 由於生意導向型的人與陌生人做生意時相對開放,在這樣的市場,海外商人通常能夠與批發商或者顧客直接簽訂合同。以美國為例,這是一個高度移民的國度,大多數美國人都願意與素不相識的人洽談生意。企業之間電話推銷的成功說明了這種開放度的優勢。每年,美國都要從全球的陌生者那裡購買價值數十億美金的商品和服務。毫無疑問,美國是打陌生電話推銷之鄉!總的來說,在美國,只要你能夠提供正常的商品和服務,並能夠進行正確的市場研究,相對來說,做生意是迅速、便捷的,因為美國是典型的生意導向型市場。 相反,電話推銷在關系導向型市場就不那麼奏效。例如,在日本,電話推銷就是指給現有客戶打電話,通常是關系導向型企業給關系客戶打電話,而在日本給陌生人打電話被認為是種奇怪的行為。在中國也是一樣的情況,陌生的電話拜訪往往不容易獲得對方的認可。 如何接近你的客戶? 一、和關系導向型企業打交道的最佳方式——被引見。 關系導向型企業不容易與陌生人開展業務。如果想打開關系導向型地區的市場或進入一個關系導向型的企業,一個很好的方式就是安排合適的人或者組織來為你引見。這個第三方會為你架起你與對方之間的橋梁。 誰來引見? 理想的引見者是雙方都熟悉的權威人士。因此,如果你剛好和一位已退休、受人愛戴的官員是朋友,而且他剛好認識對方的代表,這將非常有效!(不過,在全球國際貿易中這樣的好運氣是很少能碰到的)。 如果沒有辦法認識任何權威人士,另外一個好辦法是通過國家駐該目標市場國的大使館的商務職能部門。不要擔心是否對方地位太高不可及,要知道,首先大使們在關系導向型文化中是一個權威者的身份,並且促進出口也是他們工作的一部分。 此外,可以利用你的私交,「拉關系」。相信大家都看過《珠光寶氣》等港劇,商人們都是在各種畫展、慈善拍賣會和高爾夫球場等社交場合結識新的朋友,發現新的商業機會。假如你的高爾夫夥伴所在的公司在諸如漢城、東京或者雅加達有一個很活躍的辦事處。或許,他們會為你說上一句好話。還有,貨物運輸公司、海運和空運公司、國際法律會計公司都是其他很有效的引見場所。總之,要跟關系導向型文化的企業做生意,首先要贏得對方的信賴,最有利的第一步就是被合理的引見,我們要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千方百計「拉關系」。 第三方引見在關系導向型文化中非常重要,如在日本,合適的引見是重要的,因此,出現了專業化的咨詢公司,他們的主要功能就是為日本企業引進創新。在強有力的關系導向型市場,只有你能夠認識正確的人,或者能夠被別人引見給他們,你才能夠開展在那裡的生意。沒有關系或不進行拉關系(利用別人的個人關系),要想在中國、日本、韓國等市場試圖進行業務合作幾乎是不可能的。 看上去引見非常的費勁腦汁,那麼我們還可以通過參加國際性展會,在展會上,買方尋求供方, 出口商尋求進口商,投資者尋找合作夥伴,企業間容易建立信任和合作。這也是一個接近關系型文化導向企業的最佳方式。 另一有效方式就是加入官方貿易代表團。世界各國政府和貿易協會都通過組織訪問團到新市場參觀、訪問來促進本國的出口。這些官方引見有助於打破僵局,推動貿易向前發展。 藉助信譽良好的中介組織。如果未來幾個月內既沒有相關博覽會,也沒有官方代表團。那麼,在關系導向型市場,可以通過在當地有良好信譽的中介組織來促使第一筆業務的開展。 二、如何與生意導向型企業打交道。 在生意導向型文化中,銷售人員常常能夠不進行關系接觸就和買主簽第一筆合同。需要指出的是,對於在與生意導向文化的人打交道的時候,被引見是可以加分的,對生意有幫助的,並不是必不可少的。 在生意導向型人面前,由於對方通常比較開放,因此你通常在與對方幾分鍾的短暫交流後就能夠開始談生意。並且你能在幾天內了解你的生意導向型夥伴的大部分情況,而不像在關系導向型文化中,如中國、沙烏地阿拉伯那樣,需要幾個星期或者數月,中間還要歷經無數的吃吃喝喝。生意導向型的買賣雙方也會通過喝酒、吃飯和打高爾夫來進行社交活動。但是,他們在達成協議的談判桌上也能夠建立適當的關系。當然,生意導向型的進出口商也想在簽訂分銷協議時能夠對彼此有更多的了解。但是,這些可以放在以後進行。同時,在他們討論有關價格、支付條款、說明書、質量、數量、交貨日期和分銷協議中涉及到的其他問題時,他們也進行著相互間的估計、評判。他們先談論生意,在談判過程中進行相互了解。 因為生意導向型文化的商人通常比較率直,只要能夠清晰介紹自己公司和產品的優勢,將問題攤開來談,溝通是相對比較容易的過程,而與關系導向型人溝通交流則是一個復雜的多的問題,下面我們給大家詳細介紹。 拉近彼此距離 良好的交流應該建立在如何更快縮短文化差異,拉近彼此距離的基礎之上。西方人(生意導向型)往往不理解為什麼與東方人做生意,大部分的生意都是在飯桌上談,而且動不動就要「Bottom Up(乾杯)」。在東南亞,大家聚在一起喝個大醉是公認的拉近彼此間的親近的方式(但通常僅限於男性之間。女性一般不適合這類交際方式。) 與阿拉伯人、非洲人、拉丁美洲人和多數亞洲人談生意前,最好與他們建立一種相互信任的氛圍。在關系導向型市場,首要任務就是交朋友,其次才是做生意。建立個人關系在關系導向型市場非常重要。除了跟生意夥伴要有公司間的工作聯系外,還有一部分重要的私人關系,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私交」。所以,在跟關系導向文化背景的人打交道,個人的關系對生意的成功非常重要。 商務談判過程 關系導向型文化的商務談判過程通常比較漫長,這里有兩個原因。首先在談判開始之前,要花費更多的時間來與對方進行間接接觸。其次,建立信任和發展個人關系的過程很長。在關系導向型市場,與政府官員和公共部門團體進行談判,第三方(官僚機構的辦事惰性)常常起作用。在關系導向型文化中,與陌生人尤其是外國人打交道,經常會讓官員辦起事來更加猶豫。這就是為什麼大眾汽車公司為了在上海開辦汽車廠要與中國政府進行了為期九年的談判。為什麼麥當勞在俄羅斯進行第一筆黃金資產投資時,與當地政府進行了12年的申請才達成協議。當准備在關系導向型市場做生意時,訪問者必須在其公文包里額外准備一份大大的耐心。 面對面接觸的重要性 電報、傳真、電子郵件、電話和電視會議能夠使我們和國際商業夥伴保持聯系。但是,這些技術不能代替人與人之間面對面接觸的需求。關系導向型的商人不太適應通過文件或者電話來討論重要事情。所以,在與關系型導向的人打交道的時候,不要過分依賴電子郵件,因為對方可能根本就不會留意郵箱,即使對方明明公布了聯系郵箱。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在國內沿海地區,如深圳、上海,對電子信息比較重視,電子郵件交流比較多,很多招聘都是直接通過網上投遞簡歷實現。而在內地城市,如果應聘者單純依賴網上給招工企業投遞簡歷,往往得不到對方的任何回應,很多時候,並不是自己不合格,而是對方根本沒有重視查閱郵件。所以,在這些地方,跑招聘會往往來的比網上投遞簡歷更有效。因此,在與關系導向型企業打交道,盡量創造與對方面對面接觸的機會,成功的幾率會更高。 合同的作用 生意導向型商人主要依賴手寫的協議來避免誤會、解決問題。當發生分歧和爭論時,特別是美國商人會採用一種非個人、尊重法律的合同方式。許多美國公司都會帶一份冗長的合同草案和一名律師到談判桌上。然後逐條談論規劃中的協議,出現問題時隨時請教律師。這種方式在世界上最喜好訴訟的美國很有意義。但是,在關系導向型文化中,這種方式可能就不會奏效,因為商人更多地依賴人際關系,而不是律師和詳細的合同。在強烈的關系導向型市場,最好的方法就是讓律師處於幕後,直到討論和會議的後期發生沖突時再去求助於他們。 對合同理解的差異也會產生對關系導向型和生意導向型文化間的誤解。例如,情況變化後,韓國的夥伴希望就合同的某些條款重新談判,即使這個協議一個月前剛剛在紐約簽訂。韓國人希望他們在美國最親近的夥伴能夠促成這樣的談判。另一方面,紐約人會誤會韓國夥伴對情況變化的反映,認為這是他們合作夥伴狡猾、薄情不可靠的信號。關系導向型文化主要依靠關系來迴避困難、解決問題,而生意導向型文化則依靠成文的協議來發揮相同的作用。 隨著更多的公司能夠從這種分歧的兩個不同方面來獲得全球貿易的經驗,我們能夠預見這種誤解會慢慢減少。然而,與此同時商人需要警惕這種跨文化的差異,否則會毀掉最有希望的國際生意。 直接語言和間接語言 生意導向型和關系導向型文化的交流方式也不相同。生意導向型的談判者注重直接評價,使用坦率、直接的語言,而關系導向型的談判者常常會採用一種間接的、微妙的迂迴方式。這種交流差異是東方人和西方人間產生誤解的最重要的原因。例如,德國和荷蘭的談判者以他們的直率甚至是生硬的語言聞名。而日本人等關系導向型談判者相反,他們最先的考慮的是協調、促進人際關系。因為團隊中保持和諧的人際關系非常重要,因此關系導向型的商人慎察言行,盡量避免冒犯他人、使他人窘困。 多數日本、中國和東南亞的談判者把「不」字看作是一個不恰當的詞彙並且習慣迴避直接給出否定的答案。他們會小聲地嘟囔「這個很難」或者「我們再研究研究」。最常用的變通是「可能」和「如果方便的話」。舉一個現實生活中的例子,我有個好朋友和她的日本男朋友日常交流是用英語,而那位日本小青年的英文水平也比較糟糕。處了一段時間,朋友發現,日本小青年經常在溝通中頻繁點頭,臉上一副恍然大悟的表情,實際上他並沒有聽懂,而點頭和恍然大悟的表情是日本文化中所謂的「尊重對方和謙卑」。於是,朋友警告他,以後沒聽懂,一定要說,不能一直在那裡點頭忽悠她。看,這就是文化的差異導致溝通的誤解。 另外一個真實的故事,加拿大的一家服裝公司跟廣州一家服裝廠(常青公司)下了近6萬件衣服的訂單,加發提出所有在加拿大銷售的服裝必須用法語和英語標識出纖維含量和洗滌說明。這個要求引起了中方的關注,因為他們缺少法語專家,於是強烈希望只使用漢語和英語。常青公司的王經理微笑著說,「馬丁先生,我恐怕用法語和英語填供貨標簽會有困難,這個問題需要進一步研究。」加方反復強調:加拿大法律要求標簽使用英法雙語。「請理解我們在這點上沒有選擇,這是法律。」 與他的團隊簡短的討論後,王先生又微笑著大聲說,「先生,我們會認真考慮您的要求。雖然這會很難,但是,我們常青會盡力解決這個問題。」後來,這批服裝順利到達加拿大,而打開包裝一看,所有的衣服標簽都是英文和中文兩種說明!最後,加方要求全部退貨,中方損失慘重。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作為典型的關系導向型文化,我們中國人在與同樣是關系導向文化的日本、韓國、東南亞等國家做生意的時候,可以更好的溝通。
④ 企業的品牌推廣和宣傳怎麼做
企業品牌怎麼做推廣和宣傳,廣義的「品牌」含義是具有經濟價值的無形資產,用抽象化的、特有的、能識別的心智概念來表現其差異性,從而在人們的意識當中占據一定位置的綜合反映。有了品牌,我們才能進行下一步的品牌宣傳。
下面我們講下具體操作步驟:
一、擁有業務站點
首先當然要在網路上擁有一個可以開展相關業務的站點。大的企業可以建一個專業的官方網站,小的企業可以依託各種B2C平台進行產品銷售與服務。
無論是官方網站還是平台網店,企業都需要對店鋪的界面、整體風格等排版問題進行精心規劃和設計,用戶體驗要好。
二、立體化的整合營銷
搜索引擎在網路用戶進行信息咨詢與獲取的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但僅僅是搜索引擎並不能直接促成用戶做出購買決策。
三、高質產品與貼心服務
無論是業務站點,還是營銷投放,或者網路整合營銷,目的都是為了宣傳品牌,提高品牌知名度。
不管是哪種方式,最後都要回歸到企業自身的產品與服務中來。產品與服務決定著企業最終的品牌確立和用戶培養。
所以,企業除了大力進行品牌之外,更要重視為用戶提供高質保證的產品和貼心的服務,只有這樣,能才讓企業品牌的影響力足夠持久。
四、品牌的宣傳策略
1、品牌傳播推廣和渠道推廣相結合。品牌傳播推廣一定要適合實際企業具體的銷售渠道情況,什麼樣的渠道設計決定了採用什麼樣的傳播策略。
2、降低銷售中心,做好終端推廣。加強直接和消費者溝通的機會,掌控最終戰場,掌握消費者。
3、長效與短效的結合。主要目的是促進品牌價值的盡快實現,是一種短期即時效益的實現,但是在開展品牌宣傳時,一定要將品牌長遠利益的實現考慮在短期的品牌宣傳活動中,即要考慮到品牌形象的樹立和品牌忠誠度的建立,使品牌價值在每個環節和過程中得到不斷積累。
4、與消費者互動力求簡單。要吸引大量消費者的參與,就必須簡化一切程序,使消費者不多費精力。
5、集中戰略,目標唯一。在集中資源中形成有效的品牌宣傳優勢。
6、強化對媒體的分析。從媒體的受眾與目標顧客的吻合程度進行分析,實現有效的宣傳覆蓋率。
7、強調品牌文化因素。爭取在較短的時間內最大程度地獲得好感和認同,文化的因素在品牌和消費者之間就可以起到一個連接的作用,對銷售會產生很強的推動力。
五、品牌宣傳的執行方式
1、銷售終端的推廣方式。終端包含很多方面了,比如:產品陳列、展櫃位置、展櫃形象、樣機陳列、產品宣傳單頁、榮譽證書、海報、POP、X展架、易拉寶、弔旗等。
2、渠道的推廣方式。提高經銷商的積極性,提高渠道的鋪貨率和渠道滲透力度。
3、信息資源收集方式。做到信息暢通,從而在銷售中占據主動。
4、消費者互動推廣方式。互動體驗,增加購買數量和頻率。
5、媒體的推廣方式。做針對性的廣告宣傳,這樣直接滲透到潛在客戶那裡。從企業的操作層面來看,一是要以當地消費者喜歡接受的媒體為轉移;二是加強與潛在客戶的雙向溝通。
6、產品的售後服務方式。做到讓消費者放心,樹立產品良好的口碑,得以實現品牌的口碑宣傳。
品牌宣傳的作用在於表現品牌的外在特點,它能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和識別度,樹立品牌的外在形象,但是這些是不能直接促進銷售的,只是一個鋪墊。如果有需要做品牌推廣的企業,可以找我們推一手,提供全方位品牌營銷解決方案(非競價),擁有10年行業經驗、一手價格、無差價。
⑤ 現代企業文化營銷的方式
現代企業文化營銷的方式
現代企業文化營銷是把商品作為文化的載體,並通過市場交換進入消費者的意識,以企業文化創造及企業文化滲透方式的營銷模式,必將成為21世紀最為犀利的市場營銷武器。下面是我分享的一些相關資料,供大家參考。
一、現代企業文化營銷理論綜述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縱深發展,使得全世界越發形成一個整體市場。但不同的文化階層或文化群體之間由於文化的多元性仍然存在著較大的差異,加之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使得標准化的生產及定型化的產品,僅僅依靠強調產品功能、效用的產品營銷和強調歸屬、情感的品牌營銷,已顯得獨木難支,且難以保障企業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贏得一席之地。產生於20世紀80年代的文化營銷正是基於文化與營銷兩者的契合點,有意識地通過發現甄別、培養或創造某種核心價值觀念來達成企業經營目標(經濟的、社會的、環境的)的一種營銷形式[2]。文化營銷在某種程度上反映了消費者在物質層面和精神層面追求上的各種文化因素。文化、亞文化和社會階層不僅是構成文化因素的主要組成部分,也是影響消費者購買行為的主要因素之一。文化是人類慾望和行為的最基本決定因素,不可否認每個人均生活在一定的文化氛圍中,並接受該文化所蘊涵的價值觀念,風俗習慣及行為准則的行為規范,且每一種文化都包括能為其成員提供認同感和社會化的較小亞文化群體。所謂社會階層就是指一個社會中具有相對的同質性和持久性的群體,它們是按等級排列的每一階層的成員,具有相似的價值觀、興趣愛好和行為方式[3]。顯然,生長於不同文化背景下,處於迥異的亞文化群體中及位於不同社會階層的消費者會因經濟狀況,價值觀取向和受教育水平不同,其生活方式、風俗習慣,審美情趣必將對產品、品牌的選取有所影響。此外,亞伯拉罕・馬斯諾的需求層次理論認為,人的需求從低到高分為若干層次,只有未滿足的需要才會形成動機,一般而言,只有低一級的需要得到相對滿足,高一級的需要才會起主導作用,成為支配人們行為的動機。
根據上述理論,在21世紀的今天,消費者在物質需求層面上已得到了充分的滿足,且開始逐漸向精神層面上轉移的前提下,筆者認為,注重豐富產品內涵,通過發掘消費者的文化需求,引起其價值共鳴,提升顧客心理滿意程度的現代企業文化營銷模式必將得到現代企業的廣泛應用與發展。
二、現代企業文化營銷的層次結構分析
現代企業在實施文化營銷的過程中具體表現為:產品文化營銷、品牌文化營銷和企業文化營銷三個層面。
(一)產品文化營銷
市場營銷的觀點認為,產品是指人們通過購買或租賃所獲得的需要的滿足,其包含一切能滿足顧客某種需求和利益的物質產品和非物質形態的服務。在市場營銷因素4P中,產品是現代企業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物質成果的直接體現,是連接企業與市場兩者之間關系的紐帶,也是供需雙方進行市場交易活動的物質基礎。隨著消費者物質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消費心理日漸成熟,人們日趨追求需求的多樣化、個性化的消費模式,由此應在產品的研發至銷售的各環節中賦予一定的文化內涵以適應消費群體對更高層次的需求。產品文化營銷是企業實施文化營銷戰略的核心,即現代企業把象徵人們特有的價值觀取向、審美情趣、風俗習慣及行為導向的文化因素滲透到產品中,使產品成為承載文化的載體,文化則成為產品靈魂的詮釋,以此來滿足消費者的心理需求、價值認同和社會識別等人文需要,力求從深層次的情感上觸動消費,導致購買行為的產生。就產品文化營銷角度而言,應包括產品的生產、定價、分銷及促銷等環節。第一,產品生產。日本經營之神“松下幸之助”指出:“在當今時代,僅靠使用價值已經不行了,還必須靠審美等文化價值,才能贏得市場。”文化品位是影響產品生產的主要因素,其體現在產品設計和產品樣式上。毋庸置疑,商品的包裝裝潢已經成為提升企業營銷業績的一項主要手段。
(二)品牌文化營銷
市場競爭的日益加劇和消費者需求由數量型向質量型的轉變,標志著現代企業間的競爭已從產品競爭上升至品牌競爭。所謂品牌文化是指:某一品牌所特有的名稱或標記,或是這兩個要素的組合,它們所代表的`利益認知、情感認知、情感屬性、文化傳統以及個性形象等價值觀念的總和有利於消費者識別和區分這一特定銷售者的產品或勞務。品牌文化營銷將市場營銷的焦點從產品訴求轉向文化訴求,通過品牌對消費群體文化價值心理利益上的滿足,不斷提升品牌形象,充實品牌資產。無數營銷案例表明,現代企業藉助品牌名稱和品牌標志的有形載體,通過品牌文化營銷的設計與實施,促使品牌不斷升值,並成功規避品牌價值流失的風險,最終實現品牌資產收益的最大化。
(三)企業文化營銷
所謂企業文化營銷是指企業根據自身文化內涵的特色選擇恰當的方式進行系統革新和有效地溝通,以在消費者心中樹立鮮明個性的企業形象,並以此達到企業經營目標的一種營銷方式。在知識經濟時代,現代社會的文明程度日趨提高,企業文化在營銷中的主體地位也越發突顯,企業文化不僅集中體現了企業的內在品格和人文精神,而憑借其在社會公眾面前所傳達的良好企業形象,可以促進營銷策略行之有效的開展,並成為企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源動力,這也正是國內外知名企業都在不遺餘力地積極構建自身獨特的企業文化的緣由所在。現代消費者在滿足自身文化價值訴求時對企業文化訴求的差異性將直接影響到產品銷售環節上。基於此點考慮,企業市場營銷的競爭可以理解為企業文化層面上的競爭。
三、現代企業文化營銷現狀及發展趨勢
伴隨全球科技文化一體化步伐的日益加快,蘊涵豐富內涵的文化營銷必將成為21世紀企業競爭的焦點,但由於文化的內涵較為寬泛,且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導致現代企業對文化營銷的理解上存在誤區。加之營銷理論在中國發展的歷史僅有二十幾年,現代企業對於文化營銷在實踐操作過程中尚處於不成熟時期,因此對其存在的問題進行歸納、研究分析,並預測其發展趨勢,已經成為經濟理論研究工作的一項重要課題。第一,企業文化營銷創意雷同,缺乏其特有的文化內涵而這樣未經深層的文化發掘,只求形似的做法只能體現出歷史的悠久感,但歷史的厚重感卻難以維系。企業在借用文化歷史的同時應與時俱進地將新的時代內涵融合到文化中,這樣才能滿足新時代消費群體的認同。
文化業已成為21世紀推動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強勁動力,文化營銷時代的來臨意味著企業間的競爭實質將演變為文化的競爭。著名社會學家丹尼爾・貝爾曾經指出:“經濟正在逐步轉向生產那種由文化所展示的生活方式”。新世紀文化營銷發展的新趨勢包括:傳統復興、概念創新、倫理制勝和全球經營等方面。第一,傳統復興。企業在實施文化營銷的過程中,通過對傳統文化的汲取和利用,可以突出文化的民族特點和歷史內涵。中華民族擁有五千年的悠久文明歷史,這對於中國企業而言無疑將是一筆巨大的財富,把中國優秀文化價值在注重同世界文化融合的基礎上,運用到跨文化營銷管理中,打造中國企業的特色品牌,形成其核心競爭力。第二,概念創新。文化的特性在於與時俱進,推陳布新,而歷史的作用不僅僅是文化的沉澱,更應是文化的傳承與弘揚。企業唯有在洞悉目標受眾的生活觀念及生活方式的基礎上進行創新,才能在其心目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結論
在21世紀的今天,國際市場競爭日趨激烈,且已從有形市場逐漸向無形市場轉化,由於文化的多元性使其在營銷活動中的獨特作用得以進一步彰顯。而文化營銷不失為現代企業長期保持營銷差異化的一種有效途徑。因此在跨文化營銷背景下,現代企業必須注重同世界文化的融合,必須加強現代企業在產品文化、品牌文化、企業文化及本土文化等諸多方面的營銷建設,只有這樣才能使我們的企業跨出國門,並在應對世界諸國和民族不同價值觀的復雜國際市場競爭中,保持競爭優勢和可持續發展的不竭動力。
;⑥ 如何打造以銷售為主導的企業文化企業文化包括哪些方面
同心動力認為:企業文化是企業為解決生存和發展的問題的而樹立形成的,被組織成員認為有效而共享,並共同遵循的基本信念和認知。 企業文化集中體現了一個企業經營管理的核心主張,以及由此產生的組織行為。
「企業文化」,就是企業成員共同的價值觀念和行為規范。講通俗點,就是每一位員工都明白怎樣做是對企業有利的,而且都自覺自願地這樣做,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種習慣;再經過一定時間的積淀,習慣成了自然,成了人們頭腦里一種牢固的「觀念」,而這種「觀念」一旦形成,又會反作用於(約束)大家的行為,逐漸以規章制度、道德公允的形式成為眾人的「行為規范」。
1. 企業文化是企業在解決生存和發展的問題的過程中形成的基本游戲規則,所以始終會以「解決問題」做為自己的宗旨。
2. 企業文化是被大家認為有效的而共享,並共同遵循並自覺維護的;
3. 企業文化是習得的
4. 企業文化是維系企業持續發展的。
5. 企業文化集中反映了企業的關鍵價值。
廣義上說,文化是人類社會歷史實踐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與精神財富的總和;狹義上說,文化是社會的意識形態以及與之相適應的組織機構與制度。而企業文化是企業內全體成員的意志、特性、習慣和科學文化水平等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它與文教、科研、軍事等組織的文化性質是不同的。
企業文化依附於企業,隨企業產生,隨企業消亡而消亡。即使沒有總結或提出外在表現形式,企業文化依然是存在的。
企業文化的內在本質內容與外在表現形式有很大的偏差。第一,外在表現形式通常表現為一句話或幾個詞,不是內在本質內容的全部;第二,企業文化中實際存在的糟粕是肯定不會出現在外在表現形式中的;第三,外在表現形式通常比較穩定,不會頻繁更改,企業文化的本質內容卻因各種因素的時刻變化而處在時刻變化之中。
企業文化在與員工的相互作用中處於主要地位,一個人被一家企業錄用而成為這家企業的新員工,這個時候的企業文化代表著是大多數老員工相互作用的結果,一個人與一個整體的相互作用,其結果自然是新員工被同化。至於小概率事件,不具有普遍代表性,不說也罷。
企業文化是企業的靈魂,是推動企業發展的不竭動力。它包含著非常豐富的內容,其核心是企業的精神和價值觀。這里的價值觀不是泛指企業管理中的各種文化現象,而是企業或企業中的員工在從事商品生產與經營中所持有的價值觀念。
企業文化是一個由核心層、中間層和外圍層構成的多層次的生態系統,根據內容大致可以分為理念層、制度層、行為層、物質層,企業文化的各個層面是和諧統一、相互滲透的。根據企業文化的系統結構特點,柏明頓咨詢給出了企業文化構建的HOME(History-Oneness-Membership-Exchange)模型。
企業文化,或者確切的說是組織文化(Corporate Culture或Organisational Culture)用國際君友會給的概念是:一個組織由其價值觀、信念、儀式、符號、處事方式等組成的其特有的文化形象。廣義說來,大至聯合國、一個國家、民族、地方政府、政黨、工會、學生會、小至家庭、朋友等,其實都稱為「組織」。 但是大部分情況下這個概念應用於形容企業,或各種非營利組織的文化形象。
在現代管理學里,這是一種通過一系列活動主動塑造的文化形態,當這種文化被建立起來後,會成為塑造內部員工行為和關系的規范,是企業內部所有人共同遵循的價值觀,對維系企業成員的統一性和凝聚力起很大的作用,這種新型管理理論得到了現代企業的廣泛重視。
[編輯本段]企業文化建設內容
Yintl(鷹騰咨詢)認為,企業文化建設內容應包含以下方面(Yintl同時也提高以下方面的企業文化咨詢服務):
企業文化體系
1、企業文化體系
2、企業文化診斷與評估
3、企業文化理念體系提煉與提升
4、企業與企業人行為規范體系設計
5、企業視覺識別體系設計
6、企業文化推進系統設計
7、企業文化建設戰略規劃
8、企業文化培訓體系設計
9、企業家個人品牌建設
品牌與文化整合
1、品牌梳理
2、文化梳理
3、品牌與文化整合傳播定位
4、品牌與文化整合傳播規劃
文化變革
1、企業文化診斷與評估
2、文化變革策略規劃
跨文化管理
企業跨文化管理診斷/融合
並購文化整合
企業並購中的文化評估/整合
集團文化與亞文化整合
集團企業主文化與亞文化診斷/建設
一、企業文化的功能
(一)企業文化具有導向功能
所謂導向功能就是通過它對企業的領導者和職工起引導作用。企業文化的導向功能主要體現在以下二個方面。
1.經營哲學和價值觀念的指導
經營哲學決定了企業經營的思維方式和處理問題的法則,這些方式和法則指導經營者進行正確的決策,指導員工採用科學的方法從事生產經營活動。企業共同的價值觀念規定了企業的價值取向,使員工對事物的評判形成共識,有著共同的價值目標,企業的領導和員工為著他們所認定的價值目標去行動。美國學者托馬斯·彼得斯和小羅伯特·沃特曼在《追求卓越》一書中指出「我們研究的所有優秀公司都很清楚他們的主張是什麼,並認真建立和形成了公司的價值准則。事實上,一個公司缺乏明確的價值准則或價值觀念不正確,我們則懷疑它是否有可能獲得經營上的成功。」
2.企業目標的指引
企業目標代表著企業發展的方向,沒有正確的目標就等於迷失了方向。完美的企業文化會從實際出發,以科學的態度去制立企業的發展目標,這種目標一定具有可行性和科學性。企業員工就是在這一目標的指導下從事生產經營活動。
(二)企業文化的約束功能
企業文化的約束功能主要是通過完善管理制度和道德規范來實現。
1.有效規章制度的約束
企業制度是企業文化的內容之一。企業制度是企業內部的法規,企業的領導者和企業職工必須遵守和執行,從而形成約束力。
2.道德規范的約束
道德規范是從倫理關系的角度來約束企業領導者和職工的行為。如果人們違背了道德規范的要求,就會受到輿論的遣責,心理上會感到內疚。同仁堂葯店「濟世養生、精益求精、童叟無欺、一視同仁」的道德規范約束著全體員工必須嚴格按工藝規程操作,嚴格質量管理,嚴格執行紀律。
(三)企業文化的凝聚功能
企業文化以人為本,尊重人的感情,從而在企業中造成了一種團結友愛、相互信任的和睦氣氛,強化了團體意識,使企業職工之間形成強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共同的價值觀念形成了共同的目標和理想,職工把企業看成是一個命運共同體,把本職工作看成是實現共同目標的重要組成部分,整個企業步調一致,形成統一的整體。這時,「廠興我榮,廠衰我恥」成為職工發自內心的真摯感情,「愛廠如家」就會變成他們的實際行動。
(四)企業文化的激勵功能
共同的價值觀念使每個職工都感到自己存在和行為的價值,自我價值的實現是人的最高精神需求的一種滿足,這種滿足必將形成強大的激勵。在以人為本的企業文化氛圍中,領導與職工、職工與職工之間互相關心,互相支持。特別是領導對職工的關心,職工會感到受人尊重,自然會振奮精神,努力工作。另外,企業精神和企業形象對企業職工有著極大的鼓舞作用,特別是企業文化建設取得成功,在社會上產生影響時,企業職工會產生強烈的榮譽感和自豪感,他們會加倍努力,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去維護企業的榮譽和形象。
(五)調適功能
調適就是調整和適應。企業各部門之間、職工之間,由於各種原因難免會產生一些矛盾,解決這些矛盾需要各自進行自我調節;企業與環境、與顧客、與企業、與國家、與社會之間都會存在不協調、不適應之處,這也需要進行調整和適應。企業哲學和企業道德規范使經營者和普通員工能科學地處理這些矛盾,自覺地約束自己。完美的企業形象就是進行這些調節的結果。調適功能實際也是企業能動作用的一種表現。
(六)輻射功能
文化力不止在企業起作用,它也能通過各種渠道對社會產生影響。文化力輻射的渠道很多,主要包括傳播媒體,公共關系活動等。
[編輯本段]企業文化的發展規律
社會學家、《工會博覽》雜志副主編艾君認為,計劃經濟、自由經濟和有計劃的商品經濟,所表現出來的企業文化現象是不同的。可以這樣理解,自由經濟下的企業文化是建立在追求物質財富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在以政治為綱的計劃經濟條件下的企業文化往往帶有意識主導物質的發展痕跡;而有計劃的商品經濟條件下的企業文化實際是建立在物質決定意識的基礎前提下,同時又會受到來自上層建築這種意識的制約的企業文化現象……
縱觀人類社會經濟發展的模式,他認為,主要表現在以下幾種模式:計劃經濟、市場經濟和有計劃的市場經濟。因此,企業文化建設也難免帶有在這種經濟社會模式下的運行規律。他指出,計劃經濟、自由經濟和有計劃的商品經濟,所表現出來的企業文化現象是不同的。可以這樣理解,自由經濟下的企業文化是建立在追求物質財富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而在以政治為綱的計劃經濟條件下的企業文化往往帶有意識主導物質的發展痕跡;而有計劃的商品經濟,即,強調了市場經濟的主導作用,同時又注重宏觀調控對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所以有計劃的商品經濟條件下的企業文化實際是建立在物質決定意識的基礎上,追求物質生產力快速發展,同時又強調上層建築在經濟基礎中的促進作用情況下,受到來自上層建築這種意識的制約的情況下發展起來的一種特殊的企業文化現象。他認為,企業文化是企業在特定的歷史背景下、特定的人文環境、社會道德、文化價值觀、社會關系中自然形成並總結出的本企業在社會群體中體現出來的一種文化現象,不是企業在起步初期就讓人給設計出來的一種固有的文化發展模式,也並非是企業用金錢打造出來的一種灌輸給社會群體的一種文化現象。企業文化起源於某企業,但其表現在社會公眾中,並會影響著社會某一群體的思維、生活和工作。(選自中央黨校理論研究:《「六論」市場經濟發展期的企業文化現象》)
商品流通企業文化的特點
商品流通企業與生產製造企業相比,其企業文化具有如下兩個方面的特點:
1.商品流通企業文化以營銷行為文化為中心
文化以人為載體,一個企業的文化特點必然內化到每一個員工的內心深處,並通過他們的行為表現出來,包括語言、動作、表情、禮節等。這是企業文化在員工身上的外化,稱為行為文化。商品流通企業以營銷活動為中心,而且營銷活動直接形成了企業的服務產品,因此通過營銷活動表現出來的營銷行為文化處於重要地位,是企業文化的中心。
首先,顧客需要優秀的營銷行為文化。顧客到商店,既需要商品,也需要服務,而且優質服務會促進顧客購買商品。生產企業主要以產品顯示它的競爭實力,流通企業主要是通過服務來吸引顧客。流通企業「服務第一」、「用戶至上」、「用戶就是上帝」等經營理念都要通過具體的營銷行為才能實現。熱情的態度、規范的操作、文明的商業用語、相互尊重的禮節等都是顧客所需要的,這些會給顧客留下深刻的印象,是形成流通企業競爭力的重要方面。
其次,營銷行為文化是商品流通企業文化傳播的窗口。企業文化所形成的企業特色,提高了企業的知名度和競爭實力,但這是建立在用戶認可的基礎上的。所以企業文化需要傳播,只有傳播才能提高企業的知名度和競爭力。人的任何社會行為都具有文化含義,是一種文化符號。商品流通企業營銷人員的營銷行為是本企業價值觀念、企業精神和制度體系等文化內容的體現。這是由於企業文化具有導向、約束、激勵等功能,在這些功能的作用下,使得企業員工的營銷行為必然表現出本企業的文化特色,用戶和顧客就是根據他們的行為感知並認可企業的文化特色,從而實現了企業文化的傳播。
2.購物環境文化是企業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企業文化的三層次結構中,環境文化屬物質文化層次,是精神文化的表現形式。企業物質文化包括產品、技術條件、工藝設備、建築設施和生產經營環境等物質要素表現出來的文化特徵。流通企業由於不生產製造產品,它的物質文化主要是指購物環境文化。購物環境包括商場建築物、鋪面、招牌、賣場裝飾、商品陳列、休息場所以及計算機信息管理系統等。購物環境是商場建設的總體表現,是企業的外在形象,它反映了企業的經營實力、精神面貌和管理水平。購物環境是商品流通企業必需的條件,特別是對經營生活資料的商場,購物環境會直接影響顧客的購物情緒。色彩溫馨、醒目的招牌使人們過目而不忘,獨具特色的門面和整潔、舒適的鋪面環境(包括商品陳列)給顧客以美的感受,快速准確的收銀設施使顧客感到方便可靠,等等。優雅的購物環境給顧客以巨大的吸引力。不同類型的流通企業,顧客對購物環境的要求也不完全相同,經營生產資料的物資企業,由於許多商品並不陳列在現場,用戶需要有提供商品信息的計算機系統;在大型百貨商場,顧客對品種豐富、陳列多樣化的要求較高;對超級市場、顧客更注重「開放式和容易進出」。日本的專家曾就這個問題做過一個調查。調查選在一個有5.2萬人的商圈內進行,共發出了2000張問卷,在回收的1600張有效問卷中,所得出的結果如圖10-1所示。該結果也說明,從顧客關心的角度看,商品流通企業的購物環境處於重要位置,環境文化是商品流通企業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企業文化建設的一般原則
1.強化以人為中心。
文化應以人為載體,人是文化生成與承載的第一要素。企業文化中的人不僅僅是指企業家、管理者,也體現於企業的全體職工。企業文化建設中要強調關心人、尊重人、理解人和信任人。企業團體意識的形成,首先是企業的全體成員有共同的價值觀念,有一致的奮斗目標,才能形成向心力,才能成為一個具有戰鬥力的整體。
2.表裡一致,切忌形式主義。
企業文化屬意識形態的范疇,但它又要通過企業或職工的行為和外部形態表現出來,這就容易形成表裡不一致的現象。建設企業文化必須首先從職工的思想觀念入手,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和哲學思想,在此基礎上形成企業精神和企業形象,防止搞形式主義,言行不一。形式主義不僅不能建設好企業文化,而且是對企業文化概念的歪曲。
3.注重個異性。
個異性是企業文化的一個重要特徵。文化本來就是在本身組織發展的歷史過程中形成的。每個企業都有自己的歷史傳統和經營特點,企業文化建設要充分利用這一點,建設具有自己特色的文化。企業有了自己的特色,而且被顧客所公認,才能在企業之林中獨樹一幟,才有競爭的優勢。
4.不能忽視經濟性。
企業是一個經濟組織,企業文化是一個微觀經濟組織文化,應具有經濟性。所謂經濟性,是指企業文化必須為企業的經濟活動服務,要有利於提高企業生產力和經濟效益,有利於企業的生存和發展。前面討論的關於企業文化的各項內容中,雖然並不涉及「經濟」二字,但建設和實施這些內容,最終目的都不會離開企業經濟目標的實現和謀求企業的生存和發展。所以,企業文化建設實際是一個企業戰略問題,稱文化戰略。
5.繼承傳統文化的精華
馬克思主義認為:「人們自己創造自己的歷史,但他們並不是隨心所欲地創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從過去繼承下來的條件下創造。」(《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第603頁)中國企業文化建設也是這樣,它應該是在傳統文化的基礎上進行增值開發,否則企業文化就會失去存在的基礎,也就沒有生命力。增值開發就是對傳統文化進行借鑒,棄其糟粕,取其精華。我國傳統文化中的民本思想、平等思想、務實思想等都是值得增值開發的內容。中國民本思想自古以來就相當強烈,並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專制行為。社會主義企業中,勞動者是企業的主人,企業文化建設自然要以民本思想為重要的思想來源,並通過這一思想的開發利用,使職工群眾產生強烈的主人翁意識,自覺地參與企業的民主管理。中國民族堅持人的平等性,認為「人皆為堯舜」,這正是過去中國革命的思想基礎。這種思想的增值開發並用於現代企業的文化建設,將為企業職工提供平等競爭的機會,有利於倡導按勞分配,同工同酬的運行機制。務實精神要求人們實事求是、謙虛謹慎、戒驕戒躁、刻苦努力、奮發向上。對此如能發揚光大,必將形成艱苦創業、勇於創新的企業精神。大慶「三老四嚴」的「鐵人精神」就是這種民族精神增值開發的結果。
(二)培育共同價值的觀念
作為企業文化核心的價值觀念的培養,是企業文化建設的一項基礎工作。企業組織中的每個成員都有自己的價值觀念,但由於他們的資歷不同、生活環境不一樣、受教育的程度也不相同等原因,使得他們的價值觀念千差萬別。企業價值觀念的培育是通過教育、倡導和模範人物的宣感測召等方式,使企業職工揚棄傳統落後的價值觀念,樹立正確的、有利於企業生存發展的價值觀念,並形成共識,成為全體職工思想和行為的准則。企業價值觀念的培育是一個由服從,經過認同,最後達到內化的過程。服從是在培育的初期,通過某種外部作用(如人生觀教育)使企業中的成員被動地接受某種價值觀念,並以此來約束自己的思想和行為;認同是受外界影響(如模範人物的感召)而自覺地接受某種價值觀念,但對這一觀念未能真正地理解和接受;內化不僅是自願地接受某種價值觀念,而且對它的正確性有真正的理解,並按照這一價值觀念自覺地約束自己的思想和行為。
企業價值觀念的培育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企業組織中個體成員價值觀念的轉變還可能由於環境因素的影響而出現反復,這更增加了價值觀念培育的復雜性。價值觀念的培育,需要企業領導深入細致的思想工作,善於把高度抽象的思維邏輯變成員工可以接受的基本觀點。這其中,思想政治工作十分重要,它能喚起職工對自己生活和工作意義的深思,對自己事業的信念和追求。
由於企業價值觀念是由多個要素構成的價值體系,因此在培育中要注意多元要素的組合,即既要考慮國家、企業價值目標的實現,又要照顧職工需求的滿足。但首先考慮的還應是國家和民族的利益。日本松下公司的七條價值觀念中,第一條就是「工業報國」,我國老一代企業家盧作學(民生輸船公司創始人)倡導的「民生精神」,就是基於「服務社會,便利人群,開發產業,富裕國家」這一為國為民的價值觀念。
(三)構塑企業精神
企業精神構塑是在企業領導者的倡導下,根據企業的特點、任務和發展走向,使建立在企業價值觀念基礎上的內在的信念和追求,通過企業群體行為和外部表象而外化,形成企業的精神狀態。
企業精神與企業價值觀是既有區別,又密切相關的兩個概念,價值觀是企業精神的前提,企業精神是價值觀的集中體現。價值觀具有分散性和內隱性,如存在的價值、工作價值、質量價值等,它是人們的信念和追求。但企業精神則不同,它比較外露,容易被人們所感覺。企業價值觀和企業精神共同構成了企業文化的核心。
流通企業精神構塑,首先要根據商品流通的行業特點,確定和強化企業的個性與經營優勢,通過這種確定和強化喚起職工的認同感,增強職工奮發向上的信心和決心,形成企業的向心力、凝聚力和發展動力;二是以營銷服務為中心,引導和培育企業職工創名牌、爭一流、上水平的意識和顧客第一、服務至上的經營風尚,使企業在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三是大力提倡團結協作精神,使企業形成一個精誠合作的群體,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四是發揚民主,貫徹以人為本,造就尊重人、關心人、理解人的文化氛圍,激勵職工參與意識,使他們把自己與企業視為一體,積極為企業的興旺發達獻計獻策;五是提煉升華,將企業精神歸納為簡練明確、富有感召力的文字表達,便於職工理解和銘記在心,對外形成特色加強印象。 企業精神的形成具有人為性,這就需要企業的領導者根據企業的廠情、任務、發展走向有意識地倡導,親手培育而成。在構塑企業精神的過程中,特別應將個別的、分散的好人好事從整體上進行概括、提煉、推廣和培育,使之形成具有代表性的企業精神。北京王府井百貨大樓的「一團火」精神就是以普通售貨員張秉貴的事跡為代表概括提練而成。
(四)確立正確的經營哲學
作為企業經營管理方法論原則的企業經營哲學,是企業一切行為的邏輯起點。因此,確立正確的經營哲學,是企業文化建設的一項重要任務。商品流通企業確立經營哲學,雖有某些共同的方法論要素,如「服務為本」、「用戶第一」等,但各企業由於人、財、物的狀況不同、所處的環境不同,每個企業選擇具有本企業特色的經營哲學是可能的。確立企業哲學,需要經營者對本企業的經營狀況和特點進行全面的調查,運用某些哲學觀念分析研究企業的發展目標和實現途徑,在此基礎上形成自己的經營理念,並將其深透到員工的思想深處,變成員工處理經營問題的共同思維方式。企業經營哲學通常應在代表企業精神的文字中體現,這不僅有利於內部滲透,而且也便於顧客識別。例如,北京王府井百貨大樓「一團火」精神的表敘,既反映了企業員工奉獻服務的精神實質,也體現出企業強調通過內部員工之間、企業與顧客之間、本企業與其他企業之間建立平等互助、團結友愛的新型人際關系,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辦店宗旨和經營方針,以此贏得顧客和市場,促進企業發展。
經營哲學的確立,關鍵是要有創新意識,創建有個異性的經營思想和方法。英國盈利能力最強的零售集團——馬獅百貨公司的經營哲學,就是創立了「沒有工廠的製造商」,按自己的要求讓別人生產產品,並打上自己的「聖米高」牌商標,取得了成功。武商集團的創新策略是,把商品經營、資產經營和資本經營融為一體,跳出傳統經營方式的束縛,在全國零售行業中創造了利潤總額四連貫的佳績。
(五)企業形象設計
商品流通企業進行形象設計,首先是提供貨真價實的商品,在品種、檔次、價格、款式、包裝等方面應有自己的特色;其次是提供優質服務,要通過營業人員的營銷行為文化給顧客留下深刻的印象;第三是設計優美舒適的購物環境,這一方面有利於優質服務水平能充分發揮,重要的是刺激顧客的購買慾望和產生強烈的好感;第四是店鋪門面設計,店面裝飾應體現行業特點,招牌應做到新穎、醒目、反映經營特色,有利於引客進店和給顧客留下深刻印象,櫥窗設計應與店鋪建築物協調,形成店面的整體美。企業形象設計一般經過形象調查、形象定位和形象傳播三個階段。形象調查是了解公眾對本企業的認識、態度與印象等方面的情況,為企業形象設計提供信息。形象定位是在形象調查的基礎上,根據企業的實際狀況,用知名度和美譽度的高低程度對企業形象進行定位。形象傳播是以廣告或公關方式,將企業形象的有關信息向社會傳播,讓更多的顧客認識和接受,從而提高企業形象。
企業文化的誤區
在企業文化建設的過程中,仍然有很多企業不得要領,常見的誤區有以下幾種:
誤區一:建立之時盲目移植
誤區二:建立過程言行不一
誤區三:推行方式不能持續
誤區四:僵化守舊不知發展
⑦ 怎麼樣做好企業文化建設
通過建立文化牆,宣傳公司的理念和價值觀,從而達到員工對企業認同。那麼,還可以通過哪些方式做好企業文化建設呢?下面就和我一起看看吧!
一、企業文化建設的目標
體現公司理念和價值觀
營造樂觀向上的公司氛圍
培養良好的團隊合作精神
增強員工歸屬感和使命感
提供良好的辦公環境和氛圍
二、企業文化建設通常步驟
1、員工關系建設
公司通過各種方式關懷員工,使其體驗到公司的溫暖,從而增強員工歸屬感,讓員工在工作中真正實現愉快。這些方式主要有:
(1)員工生日祝賀,提供生日蛋糕並且在企業內部QQ/微信群里公開祝福;
(2)員工生病時進行探望;
(3)節日時發放禮品。
2、建立企業文化牆
通過建立文化牆,宣傳公司的理念和價值觀,從而達到員工對企業認同。文化牆主要內容為公司各種公告、員工風采、部門個性搭建比拼;每次活動時的照片等。
3、文體活動的開展
為豐富員工的業餘生活,提供一個交流溝通的平台,公司每季度舉行一系列的文體活動,如下:打籃球、羽毛球比賽等;
4、獎項評比
為了鼓勵先進,激發員工的工作熱情,設立如下獎項並給予獎勵,主要獎項有:優秀部門獎、優秀員工獎、優秀經理獎、創新獎等,並進行表彰會並在企業內部刊物公開表彰;
5、公司內部交流機制
為了增進內部溝通,促進員工和諧,打造積極向上的辦公環境,可以利用企業QQ/微信交流群,每天在上班前進行問候,下班前進行問候,同時分享一些好文章、名人名言、勵志故事或者幽默簡訊、行業動態、熱點新聞、謎語等等比較能夠調動氣氛的正向信息。
6、內部學習機制和PK機制
每月給大家推薦一本書籍,每周為大家推薦一篇好的文章進行交流分享,按部門之間進行PK;每次將獲勝部門集體合影在文化牆張貼;
7、加強對員工家屬進行關懷
每月在會議室組織看一場勵志電影,並且員工家屬當月有過生日的可以一起邀請看電影,並且有小禮品贈送,促進員工相互了解和交流;每半年出一期內部期刊將半年度最優秀的員工進行家庭采訪可以將家庭合影一起登陸內部期刊,增加對員工家屬的關懷同時也可以宣傳企業形象等
物流企業文化建設
一、簡說什麼是企業文化。
當一個企業剛開始,只有幾個人的時候,實際上靠的更多的不是管理,也不是文化,而是老闆的個人魅力和員工的個人能力;當企業發展到幾十人,上百人的時候,單憑老闆的個人魅力已經越來越感到吃力了,這個時候,企業制度管理的作用就發揮出來了;但到了幾百人,上千人,甚至更大規模的時候,老闆的個人魅力、制度管理等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局限性,這時,企業文化的作用就能充分的展示出來了。 「小企業看老闆,中企業看制度,大企業看文化」,我想,說的就是這樣一個道理。
企業文化是企業的靈魂,其核心是企業的精神和價值觀。
企業文化是一種「團體經驗的學得產物」, 是某個特定團體在學習處理外在適應與內部整合問題時所創造、發現、或發展以及沉澱、固化而來的,由於這個模式運作得很好,因此被視為值得教給新成員,當作認知、思考與知覺的正確方式。企業文化就是經營者要辦成一個什麼樣的公司的宣言。對外是公司的一面旗幟,對內是一種向心力和凝聚力。
企業文化不僅是一種意識,而且是一種統一的思想和意志,是一種能夠區別其他企業而特有的標志性的統一的意識,只有這樣的文化才是真正的企業文化。同時,企業文化不僅是一種統一的標志性的意識,而且他還必須具備維持這種意識統一方向的能力,只有這樣的文化才是完備的企業文化。
企業文化沒有所有制、規模大小與區域概念,是一個共同追求的目標,是一個共同的戰略。世界企業管理大師對企業文化做出了基本相同的解釋。
彼得德魯克說:「管理是一種社會職能並植根於一種文化(一個社會)、一種價值傳統、習慣和信念之中,植根於政府制度和政治制度之中。」威廉大內說:「一個公司的文化由其傳統和風氣所構成。
此外,文化還包含一個公司的價值觀,如進取、守誠或是靈活性,即確定活動、意見和行動模式的價值觀。」阿倫肯尼迪和特倫斯迪爾說:「價值觀是任何一種企業文化的基石。價值觀已作為一家企業成功哲學的精髓,為所有的職工提供了一種走向共同方向的意識,也給他們的日常行為提供了指導方針。」企業文化具體表現在成員的價值觀、信息搜集與內部溝通模式、自發性構想從評價到實行的過程、上下互助的關系、對企業的忠誠度以及工作的責任感等等。從本質上來說,企業文化是企業的一組重要特徵,這些特徵也使得一個企業不同於其他的企業。
企業文化是一個企業向公眾樹起的一面旗幟。企業文化往往是一個企業的靈魂、價值觀取向和精神支柱,企業文化是現代企業管理制度理論和哲學理念的融合、創新和飛躍。
一個優秀的企業必須擁有優秀的文化,誰擁有文化優勢,誰就擁有競爭優勢。企業文化,成為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是企業生生不息的源泉。
二、什麼是物流企業文化?
物流不僅僅是一種經濟現象,它同時也是一種文化現象,我們稱之為物流文化。目前國內對物流文化的理論研究和深入討論尚不多見,從物流文化的內涵上看,存在著一些不同的界定方式,大體可以歸納為廣義和狹義兩種物流文化觀。
從廣義的角度來看,物流文化作為一種具有特殊內容和表現手段的文化形態,是人們在社會生活中依賴於以物流技術、物流資源、物流信用為支點的經濟活動而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包括物質形態、社會規范、行為方式和精神觀念四個層面,從而形成一個自下而上的「金字塔」物流文化結構。狹義的「物流文化」,即「物流企業在相關的活動中產生的、影響企業自身行為的精神現象的總和,主要是指企業對物流活動的認知、態度、信念、價值觀以及行為方式」。具體而言,它是指物流企業在經營活動中逐步形成的,由全體員工所認同的核心價值觀念和道德行為規范。
從企業文化結構的各個層面來說,物流企業文化特性主要體現出如下幾個方面:
1、物流企業文化的物質層。物流企業提供的產品是服務而不是實物,是通過將商品在克服時間間隔障礙的基礎上,進行空間轉移,完成商品的價值增值過程,物流服務與其他服務產業比較有許多不同之處,這給物流企業的經營和企業文化帶來重大的影響。具體講,物流服務的主要特性如下。
1)無形性。商品是一種有某種具體特性和用途的物品,是由某種材料製成的,具有一定的重量、體積、顏色、形色和輪廓的實物,而物流服務主要表現在活動形式,不物化在任何耐久的對象或出售的物品之中,不能作為物而離開消費者獨立存在,顧客在購買服務之前,無法看見、聽.見、觸摸、嗅覺物流服務。物流服務之後,顧客並未獲得服務的物質所有權,而只是獲得一種消費經歷。
2)不可儲存性。物流服務容易消失,不可儲存。物流企業在為顧客服務之後,服務就立即消失。因此,購買劣質服務的顧客通常無貨可退,無法要求企業退款,而.目_企業也不可能像產品生產者那樣,將淡季生產的產品儲存起來在旺季時出售,而必須保持足夠的生產物流企業文化研究能力,以便隨時為顧客服務。如果某個時期市場需求量低,物流企業的生產能力就無法得到充分利用,而在市場需求量超過生產能力時,物流企業就無法接待一部分顧客,從而喪失一部分營業收入。當然,一盡管物流服務容易消失,但物流企業可反復利用其服務設施,因此,要保持持久的銷售量,物流企業最好的方法是保持現有的老顧客。
3)差異性。差異性是指物流服務的構成成分及其質量水平經常變化,很難統一界定。物流企業提供的服務不可能完全相同,由於人類個性的存在,同一位第一線的員工提供的服務也不可能始終如一,與產品生產相比較,物流企業往往不易制訂和執行服務質量標准,不易保證服務質量,物流企業可以在工作手冊中明確規定員工在某種服務場合的行為標准,但管理人員卻很難預料有各種不同經歷、性格特點、工作態度的員工在這一服務場合的實際行為方式,而且服務質量不僅與員工的服務態度和服務能力有關,也和顧客有關,同樣的服務對一部分顧客是優質服務,對另一部分顧客卻可能是劣質服務。
4)不可分離性。有形產品可在生產和消費之間的一段時間內存在,並可作為產品在這段時間內流通,而物流服務卻與之不同,它具有不可分離性的特徵,即物流服務的生產過程與消費過程同時進行,也就是說企業員工提供物流服務於顧客時,也正是顧客消費服務的時刻,二者在時間上不可分離,由於物流服務本身不是一個具體的物品,而是一系列的活動或者說是過程,所以物流服務的過程,也就是顧客對服務的消費過程。因為物流服務的不可分離性,不需像產品一樣要經過分銷渠道才能送到顧客手中,物流企業往往將生產、消費場所融為一體,顧客必須到服務場所,才能接受服務,或物流企業必須將服務送到顧客手中,因此各個物流服務網點只能為某一個地區的消費者服務。
5)從屬性。貨主企業的物流需要是伴隨商流的發生而發生,是以商流為基礎的,所以物流服務必須從屬於貨主企業物流系統,表現在流通貨物的種類、流通時間、流通方式、提貨配送方式都是由貨主選擇決定,物流企業只是按照貨主的需求站在被動的地位來提供物流服務。
6)移動性和分散性。物流服務是以分布廣泛、大多數時候不固定的客戶為對象,所以有移動性和面廣、分散的特性,這會使產業局部的供需不平衡,也會給經營管理帶來一定的難度。
7)較強的需求波動性。物流服務是以數量多而又不固定的客戶為對象,他們的需求在方式和數量上是多變的,有較強的波動性,容易造成供需失衡,成為在經營上勞動效率低、費用高的重要原因。
8)可替代性。一般企業都可能具有自營運輸、保管等自營物流的能力,使得物流服務從供給方面來看有替代性,這種自營物流的普遍性,使物流經營者從量和質上調整物流服務的供給變得相當困難。因為物流服務的這些特性,所以物流企業必須提供多樣化、個性化、專業化的服務,又由於現代物流服務具有難以復制的特點,所以服務質量是物流企業建立核心競爭力的關鍵。
2、物流企業文化的行為層。
在我國,幾乎所有的物流活動都是先有探索和實踐,後有理論和方法論,然後有關於物流文化的沉澱。
我國現代物流的集中探討和踐行,始於2000年前後,那時以海爾物流改革作為一個里程碑,筆者有幸作為一名咨詢師參與了這場始於1998年的物流大改革,當時的文化,直接來源於海爾的「迅速反映,馬上行動」—海爾的OEC,個人與團隊的強有力的執行力文化。
而今天,作為第三方的服務型企業,其核心競爭能力無論是以快競爭,還是以安全為競爭,還是其他的說法,都必須要強調團隊和個人的競爭力作為基礎。海爾物流可以迅速發展壯大,不僅僅是因為「他們會經營」,更多的是其企業文化做了很好的鋪墊和細化,細心的人會發現,無論是海爾集團生產部門,還是海爾物流,都強調那句著名的文化口號「真誠到永遠」,而物流企業強調的就是物流服務。
物流企業的物流表現能力更多的是通過其核心管理團隊、甚至是1-2名核心高層管理人員的表現能力得以反映的,而具體物流運作的效率和效益卻是通過每一個實際操作人員的能力和水平來體現的,因此物流企業文化的行為層主要講的是企業員工的行為。同時,物流企業同傳統企業一樣,更注重客戶服務。在企業抓團隊管理土作,要從實際出發,從增強職工的團隊意識入手,注重發揮企業文化自我內聚的功能,培養全體員工與組織之間的相互依存關系,使員工的行為、思想、感情、信念、習慣與整個組織有機地統一起來,形成相對穩定的文化氛圍,凝聚成一種無形的合力與整體趨勢。這種自我凝聚、自我向心、自我激勵的整體意識,就構成了團隊持續發展的基礎和動力。
物流服務,特別是快遞服務,主要是以速度、網路為中心向客戶提供個性化服務,必須做到門到門。每個一線員工都是物流企業活的移動廣告,他們時刻向顧客或者潛在顧客傳遞著企業的信息,員工素質的優劣直接關繫到業務的持續發展。如果提高員工素質、約束員工言行,光靠制度遠遠不夠,需要企業文化的熏陶,由內而外地改變員工的意識,員工的言行舉止自然也得到改變。』
3、物流企業文化的制度層
1)良好的物流管理理念隨時間的推移在不斷改變,數年來,我國物流活動的組織結構也從強調「物流職能」為核心轉變為強調「物流過程」為核心。目前一個明顯的趨勢是,物流組織正努力將其運作能力更好地支持以過程為導向的管理,而不受功能集成或分割的影響。
2)現代物流是社會化大生產的產物,依賴於不同行業之間的聯盟與合作,需要把供應商、生產商、運輸商、分銷商、零售商等在一條供應鏈上的所有環節聯系起來進行優化。
3)物流企業的組織結構要與貨主企業相匹配,才能夠組成風險共擔、利益共享:既緊密合作又具有一定自由度的網路組織結構。幼、作企業之間的組織結構相匹配是建立戰略協作關系的基礎。對第三方物流企業文化研究與貨主企業之間的協作也是如此。組織結構的匹配也就是一種制度的安排來規范協作企業之間的行為。協作企業根據各自的資源特徵及其結合方式來選擇合適的協作結構,以充分調動協作夥伴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4)物流企業的組織構架和人力資源結構是按照企業的商業模式和物流模式運作需要而制定的,但它受不斷變化的物流市場的影響,存在著調整、組合或者變動的可能性。與此同時,企業人員經常發生變動(如異地調派、升職或降職等)的幾率也在不斷增加。
5)物流企業以網路為基礎提供服務,因此必須有龐大的網路作為依託,每個物流公司都要盡可能地擴大自己的服務網路,在更多的地方設立網點,這樣,物流企業呈現扁平化的企業結構特徵。
6)物流企業由實體化向虛擬化發展。虛擬物流組織世紀上是指一種非正式、非固定、鬆散的、暫時性的組織形式,各成員僅保留其核心能力和資源,通過信息技術、突破原組織的'有形邊界,實現資源整合與共享,以「虛」務「實」,從而以最小組織來實現最大物流全能。虛擬物流組織具有快速相應市場變化的能力,易於分散物流分險,易於企業抓住有利的物流機會和利用外部物流資源,專注於物流核心業務,且組織靈活性強、合分自如。可見第三方物流企業的服務關系較適合虛擬企業物流外包的要求。」
4、物流企業文化的精神層.
1)企業道德以思想政治觀為主。由於我國大部分物流企業是有傳統企業轉型而來:從傳統承運人發展而來,如中國郵政、中外運;從傳統承運人中獨立出來的,如中鐵快運、民航速遞;從貨運代理和倉儲企業轉型而來的,如外運、中國物資企業等,都深受傳統政治文化的影響。
2)企業風貌。物流企業是全球供應鏈上關鍵的環節,隨著全球貿易的增長飛物流企業的業務中大部分是國際業務,因此物流企業文化更具有共通性、包容性和多樣性的特點。
3)企業經營哲學。物流企業以「以人為本、以客為尊」作為業務往來的首要准則,以效率優先的基礎上降低顧客成本為業務准繩。
4)企業精神。在以過程為導向的水平組織結構中,當職務是圍繞小組而非個人來進行設計時,就形成了工作團隊。而且由於物流業務流程環環相扣,區域跨度大,時間連續(有事環節不分晝夜且緊迫),與時間做斗爭,而且要求准確無誤,如果某個環節出現失誤,都將給後續工序造成連鎖並且是成倍增加的壓力,甚至可能給客戶造成無法換回的損失,因此,物流企業需要精誠合作的團隊精神,並追求1+1>2的團隊合作效果。
一種好的物流企業文化,就是一種和諧的家文化,一種兼具個性和共性的人文化。這就要求物流企業在關注職工待遇的同時,更應該注重員工的發展,給員工的不僅要有物質的保障,更要有精神的慰藉。在快節奏、高壓力的當下,廣大物流人越來越關心自我生存的幸福感和精神的歸屬感。而物流企業文化具有的導向、約束、凝聚、激勵及輻射作用,不僅可以激發員工熱情,增強企業凝聚力,更能在潛移默化中實現員工思維方式、價值觀念的趨同,實現員工精神和心理上的歸屬感,進而提升對企業的忠誠度。從根本上說,能否做好企業文化直接關系著企業員工流失率的高低。這方面,TNT、聯邦快遞、德邦物流、寶供物流等快遞物流企業顯然做得都比較好,為物流企業同行作出了榜樣。
企業文化理論自20世紀80年代引入我國以來,受到社會各界的普遍重視,並引發了企業文化研究和建設高潮。目前,企業文化已然成為企業的重要管理方式。
在企業文化管理過程中,我們將企業文化落地的期望寄託在企業領導者的身上,希望企業領導率先垂範,以身作則,極力倡導,我們對員工不斷進行培訓教育,並定期考試考核,要求牢牢記住。但即使如此,企業文化工作也未必能夠達到預期,因為我們忽視了企業管理者的關鍵作用,而這一群體是企業文化的傳導群體,更是實現企業文化與經營管理深度融合的關鍵環節。其工作行為與管理方式不僅是企業文化的重要體現,而且會直接影響到企業文化的真正落地和作用發揮。
在企業文化管理中,企業管理者要注重履行文化責任,具體來說,主要包括學習責任、踐行責任、教導責任、維護責任、創造責任和管理責任等六大責任。
學習責任
學習企業文化不僅是員工的事情,更是管理者的事情。管理者作為公司的一員,必須學習公司企業文化,同時作為管理人員,還要對公司企業文化能夠有較深的認知和理解。管理者要了解企業文化的內容,准確認識企業文化形成背景、發展脈絡、邏輯結構和內涵特點,汲取其中的先進經營思想與管理方式等,同時還要明確企業文化對自身及員工的要求,以便於管理者在自身工作和管理員工過程中保持正確的企業文化方向。
踐行責任
員工是企業文化的重要載體,而企業管理者的角色作用更大程度上決定了員工的文化風貌。管理者在工作中不僅要遵守制度流程等規范,還要自覺踐行公司企業文化,遵循公司文化價值和行為規范,在事項決策、工作分配、員工管理、工作評價、上下溝通、關系處理中,要有意識地考慮到公司的文化標准,恰當平衡保守與進取,機遇與風險、效率與規范、成本質量與效益、個人與團隊、整體與部分、社會責任與企業利潤等各種關系。
教導責任
管理者不僅要促進下屬員工技術和能力的提升,同時要提高其文化素質和修養。管理者有義務督促下屬員工學習和踐行公司的企業文化,並有責任確保企業文化在其管理范圍內的有效落實。企業管理者在與下屬員工工作交往中,要注重以身作則的文化示範作用,並注重通過正式或非正式的方式,使下屬更深刻地理解、認同公司企業文化,理解企業文化要求的必要性和意義,明確企業文化的要求,並提高員工文化踐行的自覺性。
維護責任
管理者要以實際行動維護企業文化的正常運行,並在員工違背公司文化期望時主動給以糾正,並針對此狀況進行分析,對員工進行針對性教育培訓,以確保每個員工、每個行為都符合文化規范。同時,管理者要能夠在公司制度、流程等執行過程中,要思考其是否符合文化的價值倡導,當發現有違背公司企業文化倡導的管理行為時,要能夠及時向公司反饋,以採取修訂措施,保證文化倡導與制度流程之間的匹配和一致。
創造責任
要以動態的和歷史的視角看待企業文化,在繼承中發揚,在堅持中創新。關注公司發展的外部環境變化,及時發現其對公司企業文化的新要求,並敏感於公司新的文化現象,並對其意義和潛在影響進行評價,從而創造文化的優化變革,實現文化新發展。同時要總結公司在外部環境適應和內部價值整合過程中的成功經驗和做法,並進行總結、提煉和提升,形成新的文化主張,以更廣泛地指導公司工作的成功開展。要在環境分析的基礎上,提煉新的公司文化,以更好地適應外部發展環境要求,更好地營造管理環境。
管理責任
管理者要做好本部門的文化管理工作,同時要從公司整體出發,積極參與文化管理,協助文化責任部門開展文化工作,執行各項文化工作任務,支持各項文化活動,並真誠對文化工作提出意見和建議,提高公司整體文化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