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飛速發展的城市建設中,如何看待傳統風格濃郁的歷史遺存
問題太大,難以一時說清。得一篇論文。
我想,其一,歷史遺存承載者城市的歷史,是城市根之所在,不能簡單遺棄。其二,傳統風格建築也是當地人文文化的一部分,應該挖掘文化內涵,發揚光大。其三,現代建築要與傳統建築互補,設計時應作為一個整體,不可偏廢。其四,城市建設的飛速發展,需要有傳統風格做借鑒,不可一律求大求洋,這樣才能體現特色。
㈡ 如何看待現代化建設與文化遺產的去留
建設現代化城市與保護歷史文化遺產
建設現代化城市是當今城市發展的普遍追求目標。城市是一種歷史文化現象,因此,城市現代化離不開文化。城市文化是現代化的根基,是城市的氣質。每個時代都在城市中創造與留下自己的痕跡。保護歷史的連續性,保留城市的記憶,保留可貴的歷史文化遺產是人類現代文明發展的必然要求,是具有歷史意義和戰略意義的重大問題。
一、保護歷史文化遺產是建設現代化城市的重要內容
一座城市經濟越發達,社會文明程度和現代化水平越高,保護歷史文化遺產就越顯重要。因為城市是文化的產物,又是文明的生成地。城市出現的時候,正是人類文明的曙光升起的時候。城市本身就是一件傑出的文化產品。城市科技的進步,經濟的繁榮離不開人文創新來引導,離不開文化繁榮。現代城市是現代文明和現代經濟的聚集地,它的本質即文化。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鑄在城市的創造力和凝聚力之中。一個沒有文化的城市是一個沒有品位的城市,不可能生存發展和持久的。文化是進步的動力,是歷史的積淀。城市歷史文化遺產是通過漫長的歷史時期逐步形成和遺留下來的寶貴財富。不要小看城市的一塊磚、一片瓦、一堆石頭,它蘊藏著豐富的文化,反映著城市的歷史、社會、思想的變遷,生活的隱秘,是可能摸到的消逝了的真實。文化遺產是人類歷史發展的見證,它可以再現前人、前朝或遠古的民情風貌,是特定歷史時期的活化石,代表著一種獨特的藝術成就和獨特的自然風情。是在更高層面上展出人類生活的文明,具有重要的科學價值。
為什麼今天許多人仍然喜歡去朝拜中世紀的城鎮,仍然熱衷於去看那些古城堡,古遺址,主要不是因為它們美,而在於能了解那個時代的文化,它反映著當時的歷史。 「在中世紀的城鎮里,清晨公雞長啼報曉,屋檐下鳥巢內的鳥兒嘰喳而鳴,城邊修道院的報時鍾聲,市場廣場新鍾樓發出的和諧的鍾聲,它們喚醒人們,宣告一個工作日的開始,或是宣告市場開門。人們隨意哼起歌曲,從修道士單調的詠唱到街上民歌手們歌詞的反復回盪,還有學徒工們和家庭女僕的信口低詠。唱歌、跳舞、表演,這些仍然都是即興自發的活動。」 現在看來,那種情景雖然不很出奇,甚至還很平淡,但卻古樸自然,那種情趣,那種和諧,充分顯示出那個時代的文化,那個手工時代平靜的城市生活。城市的貢獻和作用就在於它能保存、留傳和發展歷史文化。
中國是世界文明古國,中華民族是一個充滿激情、奮勇向上的民族,有著豐富燦爛的文化和獨具魅力的歷史文化遺產。它具有極大的震撼力和激勵力,中國擁有世界歷史文化遺產30項,居世界第3位。在世界歷史長河中始終保持著強大的生命力和感召力。它對於經濟發展,國力增強,對於提高國民的文化品位,陶冶高尚情操,增強民族自尊,激發愛國主義熱情,提高國家文化形象,豐富世界文化寶庫都有極大作用。因此,保護歷史文化遺產,弘揚民族精神,是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也是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重要內容。
特別是歷史文化名城,更要注重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要善於處理經濟開發與保護遺產之間的矛盾。歷史文化名城,是指擁有較為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的城市,它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典型代表,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的象徵和生命力。歷史文化名城保護遺產是第一位的,任何開發要服從保護的原則。歷史文化名城不很好地保護文化遺產,何以成為名城。歷史文化保護的概念,一個多世紀前就產生,這是人類進步的表現,也是人類文化發展的必然要求。保護歷史文化遺產是全球的共同任務,當今世界有遠見的各國政府都十分關注和重視這個問題。
城市實現現代化過程,既要創造新文化,又要保護歷史文化,二者是相互融合與促進的。現代化的方方面面都不是憑空而降的,它都離不開歷史文化,它們是繼承與發展的關系。保護文化遺產與發展地區經濟不是對立的,而是能夠相互推進。江蘇省一直是我國經濟發達的地區,其文化底蘊也是較深厚的地區,人傑地靈。據史料載,《二十四史》中有傳者2萬多人,其中6000餘人是江蘇籍人,約佔1/3。清代114名狀元中有49人是江蘇籍人,佔40%以上。我國四大古典文學名著,三部出自江蘇籍作家之手:《西遊記》作者吳承恩是江蘇淮安人;《水滸傳》作者施耐庵是江蘇興化人;《紅樓夢》作者曹雪芹出生於南京。由此可見,江蘇的文化對江蘇的發展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
二、保護歷史文化遺產是建設現代特色城市的基礎
城市的魅力在於特色,而特色的基礎又在於文化。所謂特色,就是個性。城市特色,是指一座城市的內涵和外在表現明顯區別於其他城市的個性特徵。城市的危機在於趨同化,失去個性。城市歷史文化遺產是城市特色內涵的重要集中表現。它可以表現獨特的城市民俗風情,傳統的文化痕跡,富有創造性的個性特徵。它是超越國界和民族的,是人類的共同財富,具有普遍的吸引力。
上個世紀90年代,我曾有機會去日內瓦,而日內瓦最吸引我的不是新城,卻是老城。一位熟悉歷史的長者陪同我去參觀,詳細介紹了老城的文化遺產,使我受益匪淺,勝過讀一本歷史書。所以,瑞士人說,「保護老城就是保護歷史。」非常精闢。
當今世界的許多國家,維護城市的歷史風貌,保護文化遺產,不但已成共識,而且已成法律,我深切地體會到它的深遠意義。俄羅斯聖彼得堡法律規定,涅瓦大街的建築不準拆。盡管內部可以進行現代化裝修,但外觀不許作一絲一毫改變。現在去看看涅瓦大街,仍然與陀思妥耶夫斯基在《白夜》中所描寫的涅瓦大街情景無大差異,甚至連那古老的燈柱還是那樣的相象。這一方面是俄羅斯人對歷史文化遺產的高度尊重與珍愛;另一方面也是法律的作用。德國規定,凡80~100年以上的建築都必須無條件的保留。相比之下,我們有些城市和地區對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的意識卻相當不足。
對於一座城市來講,文化遺產就是自己的品牌和個性,就是財富,就是創造與建設現代特色城市的基礎。紹興的沈園,是一座非常小的園林,亭台水榭也不出眾,而800多年來卻吸引了無數文人墨客,至今遊人不絕。它靠的是什麼?靠的是文化。凡讀過陸游的《金叉頭鳳》和《沈園》詩詞的人,走進園林里,都會有深刻親切的感受,陸游和唐琬凄愴的愛情故事打動遊人心弦,激起心靈的共鳴,「傷心橋下春波綠,曾是驚鴻照影來」,給園林增添了濃郁的、令人流連再三的文化點染。
任何一個時代的城市文化,都不是憑空創造的,它的繁榮與發展,都是以前人創造的文化遺產作出發點和依據,進行再創造的過程。任何割斷歷史,輕視本民族、本地區的歷史文化遺產的思想和態度,都是文化虛無主義的表現。任何一個城市無論現在多麼繁榮,都不能丟失祖宗的遺產,不能丟失個性。丟失個性,就是丟失更為巨大的財富。所以,我們對前輩留給本城市、本地區的寶貴歷史文化遺產,不僅要很好地精心保護,而且要認真學習、研究,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並結合本城實際,推陳出新,創建城市特色。保護歷史文化遺產,對於建設特色城市有著更加迫切現實的意義。
城市特色反映著城市社會現實,是構成一個城市社會文化的和物質環境的總特徵,是由多種因素構成。城市特色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是視覺上給人以特有的美感;二是體現鮮明的文化氣質。它不光局限在美學意義,更重要的是要具有社會意義。一個城市的特色,標志著它的社會能力和水平。城市的存在,表明它對自然和社會的適應能力得到社會的承認。城市所反映出來的特色則體現了對自然和社會的適應水平,即城市的生存優勢。歷史上有些城市衰落了,其原因就在於外部條件發生了變化,城市的社會適應能力和水平不能滿足變化後條件的要求,喪失了生存優勢的結果。例如,沿古運河或其他河流的城鎮,過去很發達,現在衰落了,就是運輸方式改變了,或者河道也不通了,原來的商埠,現在成了荒蕪的村落。
城市文化氣質與內涵既可以從社會角度、精神文明方面來考察,又可從物質環境,利用自然,建築環境協調優美,城市交通井然有序來考察,它也是一種文化表現。尤其建築個性和風格,更容易表現城市的個性,凝聚城市的歷史,傳統和風貌,是獨特的人文環境的物化形式。土耳其名城伊斯坦布爾,以完好保持城市輪廓線而聞名,高聳在天際線中的眾多的圓屋頂和清真寺的尖塔(拜占庭和奧斯曼帝國時期的遺跡),在傍晚時,猶如飄浮在暮色蒼茫的天空一樣,顯出絕妙的景色。在上海,從外灘看浦東,從陸家嘴看外灘,黃浦江的兩岸建築,強烈地表現了上海城市的個性。失去了外灘,也就沒有上海的歷史、上海的特色。
人的知識,很大部分是在社會生產、生活實踐中取得的。城市環境多姿多態,文化氛圍濃郁,富有特色,對城市居民的影響至為深刻,對提高居民的素質有極大作用。一個城市所形成的特色和文化氣質,常常是積累了世代之功,是一代代祖輩留下的碩果,對市民是一種文化熏陶,並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
三、我國城市保護歷史文化遺產面臨的問題
隨著城市化進程和城市現代化建設的加速,近20多年來,我國城市有了巨大的發展和變化,成績是輝煌的,有目共睹。但是也要看到,不少城市和地區,只顧單純的經濟開發,只顧規模的擴張,而忽視對歷史文化遺產、對城市特色的保護,破壞也是十分嚴重的,值得引起高度重視。帶有共性的問題:
一是建設性的破壞。有的城市在舊城更新(我不贊成用「舊城改造」的提法)和房地產開發中,不切實際地搞所謂大手筆、大氣魄,進行大拆大建,過度開發。實質是打著建設開發的旗號,進行的歷史大破壞,導致有些歷史文化名城面目全非,失去原有的文化韻味。城市要發展,舊城要更新,勢必要拆遷一些民宅民居和一些失去歷史使用價值的老建築。但是不能清紅皂白不分,為了開發商的需要,為了出賣土地,籌集資金,把一些古建築和一些有歷史意義的遺跡,一些珍貴的歷史街區,在推土機面前斷魂消失。舟山定海一條未被鴉片戰爭毀掉的古街,在某位市長先生的一聲令下被夷為平地。這類事例在全國決非個別。有些歷史名城、名街正在遭受被推土機鏟掉、被大鐵錘毀掉的悲慘命運。有的名城一邊在大搞「故城尋夢」活動,一邊在大拆舊城,讓人一籌莫展,不知何處「尋夢」。一個文化名城失去了歷史文化遺產,就象一頂美麗的皇冠,失去了光彩奪目的珠寶,就不可能再閃光。中華民族文化的瑰寶毀在我們這代人的手裡,這是多麼令人焦心、痛心啊!周干峙院士對這種現象曾一針見血地指出:「名為新思路、新風格,實為對本國文化的無知,是一種文化虛無主義的表現」。另一個奇怪的現象是,對真古董不珍惜,卻又拚命地熱衷於建造假古董,搞一些不淪不類的東西,還標榜是所謂「政績」。其實假古董既不代表古代文化,又不代表現代文化,而是勞民傷財。甚至連自然景觀也要造假,前一陣不是有人要給「巫山神女」塑像,據說要花4億元製造一個「人造巫山神女」,有什麼必要呢?幸好此項目已叫停。許多好端端的自然景觀、人文景觀,不去尊重愛護它,卻要去搞不三不四的人造景觀。有的城市拆的是寶貝,造的卻是假貨,可說是地道的以假亂真,不知道決策者究竟是一種什麼心態。說到底,恐怕是缺乏素質,缺少文化。
二是改善市民居住環境與保護歷史文化遺產缺乏妥善協調。在北京,常常遇到一個頗有爭議的問題,就是胡同該不該拆,要不要保護。有人持肯定意見,有人持否定意見。有人強調要保護,有人就指責你不關心群眾生活,你沒有住過胡同。本人有幸,20世紀50年代,一進北京就住在胡同里,我深感胡同的居民生活條件的難處,特別是一些危舊房,極需要維修改善,這是共識。但是不是只有拆胡同才能解決呢?本人以為並非如此。從根本上提高胡同居民的生活水平,在於減少胡同居民,降低舊城區人口密度,拆除違章建築,改善胡同建築的內部設施,增加一些便民設施,如自來水、燃氣、廁所等。人們希望修整與恢復老式民居四合院的美好生活環境,而不在於毀滅胡同。北京如果胡同都沒了,光留下個故宮,或再加幾個盆景,還能說是保持了古都風貌嗎,其他城市也是如此,如果老城區都拆光,新建築全覆蓋了老城區,那還有這個城市的什麼歷史,還有什麼特色。到處高樓林立,舊貌換新顏,似乎是一派新氣象,其實文化底蘊很差,千城一面,千樓一面,千街一面,除了趨同,還是趨同,失去城市的固有個性與文化。不僅如此,現在有些歷史文化名城,商業氛圍越來越濃,而文化氛圍卻日益淡化。麗江古城是世界歷史文化遺產,古城保護得不錯,但古城內一個商店接一個商店,文化氛圍不濃,不能充分反映古城的特色,這是令人遺憾的。
三是法制不全,執法不力。保護歷史文化遺產需要多管齊下,尤其是要依法管理。對於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重要的是要加快立法。為什麼許多重要的文化遺產,許多市縣領導,甚至鄉鎮領導一句話就能化為烏有。就是因為沒有明確具體的法律條文來管理,而是權大於法。文化遺產不僅要由行政法來保護,而且要用刑法來保護。對於嚴重損毀破壞歷史文化遺產的行為應規定為犯罪,應給予刑事處理。因為文化遺產是最稀缺資源,具有唯一性、獨特性和不可再造性,也是不可替代的。它的價值是難以用金錢來估量。毀壞遺產的人所造成的損失有甚於貪污受賄。毀滅歷史文化的幹部要象對待貪污腐化的幹部一樣,受到嚴懲。所以必須要有嚴格的法律和監督機制來加強對遺產的保護。始終要把保護放在第一位。特別是歷史文化名城,保護不僅包括文化遺址本身,而且還應涉及周圍自然環境的保護。
保護城市歷史文化遺產的層次和基本要求
保護城市歷史文化遺產大體分三個層次:
第一層次,是保護城市文物古跡
主要包括古建築、古墓葬、古遺址、石刻、名人故居和近現代有紀念意義的建築物等。保護文物古跡,要特別注意保護它的歷史環境。只有保存了歷史的環境,才能更好地體現它的歷史、科學和藝術價值。名勝風景區更是需要重視整體環境的保護。
第二層次,是保護具有傳統風貌的歷史街區
有些建築物單獨看,可能不夠確定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但是建築群加在一起,其價值就得到升華,就能反映某一歷史時期城市的傳統風貌特色。
歷史文化保護區的條件是:有真實的遺存物,不是仿古假造的,要盡量多保存原真的東西;有完整的歷史風貌,能夠反映城市歷史上的典型特色;有一定的規模,視野所及風貌基本一致,能夠造成一種環境,使人從中感受到歷史的氣氛。
保護歷史街區的原則:保護歷史的真實性;保護風貌的完整性;維護生活的延續性。
第三層次,是保護歷史文化名城
歷史文化名城不只是看城市的歷史長短,而在於它承載的優秀的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關鍵是要看其保存有豐富的有價值的歷史遺產多少。而且名城的現狀格局和風貌應保有歷史特色,具有成片的歷史街區。它與文物保護單位是有區別的。前者是面,後者是點。歷史文化名城的文物古跡和歷史街區主要分布在城市市區和郊區,保護它們對城市的建設與發展有重要影響。有的歷史文化名城老城區已被高樓、洋樓所淹沒,老城區的影子都看不出來了,還談得上什麼古都和文化遺產。當然保護歷史文化名城也不是保護城市的全部,它的保護范圍、內容與要求要通過城市規劃來細致確定。關鍵在於處理好保護和發展的關系,新建築和老建築的關系,新舊建築之間在風格、色調上相協調,使整體格局達到和諧,不失文化名城的特色。要嚴格控制文化遺產保護區、歷史街區內的空間過量的不適當的經濟開發、旅遊開發以及不相配的人工景點建設。
歷史文化名城,除了要保護有形的、實體的內容外,還要保護無形的、傳統的、原生態文化。所謂原生態文化是指由民眾創造並擁有的,在民眾中自然傳衍著的文化形態。也就是說,要繼承和發揚優秀的在特色地域中生長的歷史文化。如民間藝術、民俗精華、民間工藝、傳統戲劇、音樂等。
總之,保護城市歷史文化遺產是城市各級政府和每個市民的神聖職責。政府要加大對文化遺產保護的投入和保護力度,同時要廣泛發動群眾,讓每個公民都能自覺珍惜愛護文物,並且要加強輿論監督,有了群眾支持和輿論支持,保護名城和保護遺產就有強大 的力量,就能落到實處。願我們這一代人不要再給後人留下歷史的遺憾了。
㈢ 城市文化保護與建設的意義,目的與措施
城市最重要的文化遺產是城市遺存的建築物。城市遺存的建築是人類文化的重要載體、民族歷史的縮影,也是民族精神的象徵。在城市的建設、發展中,保護好具有歷史和文化價值的建築,對於增加城市的綜合文化魅力、吸引遊人觀光游覽、促進城市旅遊發展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措施如下
一是健全文化遺產及其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體系。
二是加強文化遺產保護規劃的研究編制
三是努力創造條件,確保城市大遺址等重大文化遺產保護項目的實施。
四要探索區域整體協調發展戰略,通過實施區域規劃,緩解在城市性質、規模、布局方面過於集中的壓力
五在加快城市化的進程中,妥善處理好新城擴建和舊城改造的關系。
六採取積極有效的措施保護城市文化遺產。
七遵守文化遺產保護的原則,注重保持和發揚城市特色。
八在擴大文化遺產保護領域的同時,重視保護與利用的結合。
九提升文化遺產保護事業的社會公共形象,實施文化遺產保護的全民動員。
㈣ 城市現代化過程中 城市裡如何保留傳統文化
針對快速城市化過程中傳統文化的保護傳承不夠的問題,可以從三個方面入手來加以改善。
一是在思想認識上要高度重視。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加快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城市文化品位要求越來越高,文化對提升城市品位的意義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城市是文化的聚集地。城市化過程中不僅要創造和發展新的文化,也要保護好傳統的、民族的文化,尊重和珍惜歷史的積淀。在幾十年的建設中,我們在這些方面有不少教訓。1966年,許多城市園林和文物古跡被列為「破四舊」的范圍,使城市文化遭受了一次空前的破壞。改革開放後,許多城市又出現了放棄民族文化的取向,簡單地認為學習和模仿西方就是現代化,導致城市建設「西化」嚴重。20世紀90年代以來興起了舊城改造與建設,許多城市「脫胎換骨」,但同時又再次對歷史文化遺產造成破壞,更使得千城一面,曾經地域特色鮮明的文化氣息基本消失。城市更新,應是一個歷史、文化生命體的新陳代謝,而不是推倒重來。
二是把保持地方特色作為保護地方傳統文化的落腳點。只有發展具有獨特的、地域的、民族的文化,才有可能形成自己的文化優勢,增強地區發展的核心競爭力。地方政府應根據本地的傳統和特點發展自己的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制定出符合自身文化發展的規劃,走出自己的道路,避免盲目追求城市化、現代化。保護傳統文化,既是守護我們的精神家園,也是為了在文化傳統的傳承中為新時代的文化創新提供不竭的資源。當今時代,文化力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推動力,文化生活品質已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而文化力與文化生活品質本質上決定著人類的生產和生活方式,因此,傳統文化是增強區域軟實力的深厚精神資源和文化根基。我們應立足於文化遺產的保護,繼承優秀傳統,倡導「文化自覺」,促進文化創新,振奮民族的創造精神,不斷增強文化競爭力,推動文化生活品質的提升,創造一個更加有利於可持續發展的和諧社會。
三是把產業聯動作為傳統文化保護傳承的重要方式。將文化的內涵價值與服務功能提取出來,既是產業聯動的重要素材,又能促成產業聯動的導向目標。而產業聯動作為傳統文化繼承與發揚的重要方式,是為社會、當地群眾和政府部門、相關專家學者所接受的方式。在新型城市化的建設中,應以生態文化為原則來引導空間布局和產業組團,順應知識經濟時代的城市需求。全球城市發育的歷史證明:一個城市採取什麼樣的文化理念和產業結構,就會導向什麼樣的城市空間布局。當城市跨入知識經濟時代,就應該走向「多中心組團」式結構,即把先進製造業和金融、科技、創意、娛樂、旅遊、商貿、教育、保健等現代服務業形成組團式分布,依託各種網路鏈,以綠化和生態功能地帶進行環繞,形成緊湊型、智慧型和生態型的城市空間,成為全球知識經濟網路中的重要節點。
㈤ 談談如何加強城市文化建設,打造城市文化特色
文化是一種社會現象,是人們長期創造形成的產物。同時又是一種歷史現象,是社會歷史的積淀物。廣義文化指的是人類在社會歷史發展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和精神財富的總和。它包括物質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個方面。文化是指一個國家或民族的歷史地理、風土人情、傳統習俗、生活方式、文學藝術、行為規范、思維方式、價值觀念等。在不同的地方和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文化。在文化傳播中必然會發生文化交流與文化合作,在不同文化之間必然會出現文化沖突與文化融合。隨時代的進步文化會不斷進行文化傳承和進行文化創新。本文擬從廣義文化上來討論泗陽城市文化特色問題,談粗淺認識,提出一些建議,供領導參考。一、 城市文化特色建設的重要性認識文化建設既是城市化發展進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城市化發展的重要保障力量。但從我國當前城市化進程的整體情況看,普遍存在著文化建設滯後的問題,一些城市在現代化的名義下,被改造得面目全非,城市形象變得千篇一律,直接影響了城市化進程中的質量。要正確引導城市發展,科學提高城市品位,就必須重視和加強城市文化建設,以形成和強化自己城市的特色。在現代社會中,文化的內涵越來越豐富,它幾乎涵蓋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判斷一個城市的發展水平,人們已不再單純看發展速度和國民生產總值,還要看城市環境和文化品位,以此來判斷城市的綜合實力,是否可持續發展。要建設現代化的城市,文化是不可缺少的,沒有文化的城市是沒有品位的城市,是沒有發展前途的城市。加強城市文化建設,提高城市的文化形象,增強文化軟實力,是泗陽城市建設和發展中的重要問題。在這方面,我們正在努力推進文化興市發展戰略。如果要讓外地人能更好地識別泗陽,讓本地人能清楚的了解泗陽,讓來泗陽人能更加喜愛泗陽,那就主要在於通過文化符號來識別,通過文化傳承來認知,通過文化特色來吸引。因此,在城市擴張和建設發展中,如何體現出泗陽城文化特色,是一個值得高度重視、重新審視和共同研究的問題。泗陽城市文化建設已取得了一些成績,一是城市建設發展加快,新城區擴張提速上檔,老城區改造正在強力推進,城市面貌日新月異。二是文化載體方面,修建了體育中心、體育館,大劇院等。二是文化景觀方面,抓了泗水古城、騾馬街的建設;三是從精神成果方面,提煉過泗陽「人文精神」,確定泗陽精神、泗陽「城市名片」等。四是在文化特色方面,已經進行過一些打造,對楊樹文化、泗水漢文化,已經具有較強的對外社會影響力。五是在文化教育方面,通過教育現代化的建設和發展,建設和發展了一大批名校,形成了具有泗陽特色的在全省有較大影響力的教育文化特色。六是制度文化方面,加強了法制建設,制定了城市管理規范,加強了公民道德建設,出版了《市民必讀》、《市民公約》、《市民守則》等。七是文化聯動發展開始起步,進行了文化與教育、體育、衛生、旅遊、商貿等產業與聯動發展的探索,特別是「四城同創」取得了較好的成效。泗陽城市文化建設中還有一些問題。一是歷史文化總量不多,搶救保護工作力度不夠,尚存歷史文物古跡不多,發掘開發利用不夠;二是建設發展力度不夠,文化投入不夠,文化規劃不夠,項目數量不多,文化質量不高;三是對泗陽文化認識還需深化,如對泗陽的文化資源、文化特徵、文化特色、文化精神、文化形象、文化標志等的理解還不很清楚;四是在泗陽文化風貌方面,特色不突出,個性不突出,特點不突出,具象化不強,影響力不大。五是文化拓展寬度不夠,文化與旅遊結合不夠,文化與產業結合不夠,對外文化交流不夠。城市的魅力在於它的特色,城市的特色是民族文化特性的反映。人為地改變一個城市的傳統風格和特點,牽強附會地注入一些格格不入的東西,是對城市特色的扭曲。在發展城市文化時,不能人雲亦雲,一定要搞好論證,結合實際,把握和弘揚本地及民族、人文、歷史、地理、經濟方面的個性和優勢,把文化特色納入城市化建設之中,使自己城市硬體建設中浸透特色文化的內容,營造特色文化的氛圍,塑造特色文化的精神。二、泗陽城市文化特色因素的簡要分析作為一個地方的文化建設發展和城市文化特色形成,受影響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研究泗陽的文化建設發展和城市文化特色形成,不能不對影響泗陽文化發展和特色形成的因素作簡要分析。(一)從文化源流來說,泗陽是古泗水漢文化的發源地,悠久的漢文化是泗陽文化的根源,可以說泗陽是漢文化的傳承地。(二)從地緣文化來說,泗陽地處長江流域,泗陽飽經長江文化的影響,泗陽位於長江下游地帶,是長江下游文化的組成地;地處齊魯文化和吳越文化的地帶,可以說是南北文化的結合地。(三)從經濟文化來說,泗陽農耕文化影響久遠,泗陽一直是一個農業大縣。泗陽商業文化於近代興起,商貿業發展時間較晚,工業文化的傳播時間不長,信息時代文化影響是當代才開始的。(四)從歷史名人來說。書法家林大木、地理學家張相文、紡織大師盧庭蘭等,這些地方歷史名人還是具有重大歷史影響和歷文化意義的。上述情況表明,泗陽歷史文化因種種原因確實存在著「歷史缺陷」,但泗陽歷史文化也不是一片沙漠,仍然有著比較豐富的底蘊和眾多的文化影響存在。影響泗陽文化發展的因素,有歷史的也有現實的,有外來的也有本土的,有人文的也有自然的,有名人的也有社會的,有積極的也有消極的。我們必須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態度加以對待,不承認和看不到泗陽歷史文化因素的存在及其影響是不對的,而且必須認識到這些因素都會對泗陽城市文化特色的形成和發展產生影響,而要打造泗陽的城市文化特色,也必須充分利用這些因素的積極方面,從而找到泗陽城市文化的根基所在、源流所在、表現所在、特色所在。才能更好地推進泗陽城市文化建設和彰顯泗陽城市文化特色。三、泗陽城市文化特色建設的主要原則一個城市的存在要有城市文化要有自己的特色,城市文化特色的形成要經過一個歷史過程,按照建設發展規律,結合泗陽實際情況,打造泗陽城市文化特色要注意以下原則。(一)要堅持歷史的與現代的相結合。不能忽視泗陽的歷史文化的傳承和歷史文化資源的利用,也不能簡單地只追求泗陽現代文化形象塑造。泗陽從建縣以來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在其發展中,有過一些重大歷史事件,出現過一些歷史名人,曾有過一些古代文化建築物。雖然保留和傳存下來的甚少,這正是泗陽歷史文化保護的悲哀所在,也正是當代人對泗陽進行文化尋根、留下歷史文化符號和打造特色文化的重點之一。然而,現在我們已進入建設現代大城市的重大發展時期,建設具有現代文化感的新泗陽,是我們的首要任務和長期目標,這是我們必須為之努力奮斗的。但在城市擴張發展和城市文化建設中,我們不能簡地單復制再造一個古代泗陽,也不能機械的移植一個現代泗陽,一定要堅持歷史的和現代的結合,讓泗陽歷史文脈的傳承和泗陽現代建設的實施有機結合,才能更好的形成泗陽城市文化特色。(二)要堅持人文的與自然的相結合。注意將泗陽自然景觀人文化和泗陽人文精神形象化。泗陽有較好的自然環境、自然風貌和自然景觀,可以人化的的文化的重點自然景觀也不少。泗陽人文資源還是比較豐富的,只是在歷史發展過程中,有的沒有很好的保存下來,有的還沒有被我們發現和利用,有的已經開始被發現和正在進行挖拙和打造。但這還不是很多。因此,在泗陽城市建設發展和城市特色文化建設中,一定要堅自然的和人文的相結合 ,充分發現和發掘泗陽的自然景觀和人文資源。這不僅能為代城市特色文化建設做出貢獻,而且能為後世留下豐富的文化遺產。(三)要堅持特色的與共性的相結合。泗陽文化要強調自己的地域特點,也要有與時代相宜的時代特徵。泗陽是個人傑地靈的地方,有著悠久的歷史傳統,還有獨特的地理資源和人文資源,在建設發展中,要從物質文化、心理文化和制度文化中,找到泗陽的文化個性,強化泗陽的文化特色,形成泗陽的文化符號。同時,要立足本地文化特點,繼承中華文化的優良傳統,吸收古漢文化的文化因子,借鑒外來文化的積極影響,努力創新先進文化,發揚光大中華民族共性的文化精神和建設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在彰顯泗陽城市文化特色的同時融入民族的時代的先進的文化共性。只有這樣,泗陽文化才能根正枝繁葉茂,才能讓人產生獨特感和具有認同感。(四)要堅持歷史再現與創新體現相結合。一方面要注挖掘泗陽的重要歷史名人、重大歷史事件和歷史發展進程的文化形象,另一方面要努力創新現代文化景觀和當代文化形象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精神。在建設過程中,要努力發現、挖掘、整理和再現在泗陽發展歷史中的具有重要的積極的歷史文化意義的重大過程、重大事件、重要人物。要在堅持尊重歷史、注重現實的基礎上,通過城市規劃布局、建築風格、城市雕塑、旅遊景點、主題公園、文化廣場、人文景觀、特色街巷、商號牌扁、店堂裝飾等加以歷史再現或創新體現,利用現代科技手段記錄集成,設置專門地點和機構行進行徵集管理,記錄、塑造、再現一批文化標志和文化符號,讓人們能從感覺泗陽文化形象和領悟泗陽文化精神。四、泗陽城市特色文化建設的概念設想根椐上述分析,找准泗陽城市文化的發展和建設的方向和重點是我們研究的重點之一。城市文化特色打造。不僅要城市物質財富積累,而且要形成自己的城市文化特色,城市文化特色就是城市文化的個性體現。在泗陽城市特色文化建設中,我們可以從廣義文化角度作一個概念規劃。(一)繼續加強文化場館建設,圍繞文化大縣建設目標,加大了文化載體建設力度。」縣委常委、宣傳部長吳小雨告訴筆者:「全縣先後投資近3億元,建設圖書館、城市展覽館、革命歷史博物館、農耕教育博物館、中國楊樹博物館、體育館、棉花博物館、科技館、游泳館。打造出泗陽「文化紀念碑」。(二)建設「新城文化景觀」。新城區泗陽城市的重要組織成部分,是城市擴張發展的重點,是泗陽現代城市的代表,在文化載體、人文景觀、文化標識、建築風格、城市風貌等方面已有很好的基礎。因此,在新城區的建設發展中,要結合建設發展進程,更加應注意規劃和建設好城市特色文化項目,在新城區進一步呈現具有泗陽文化特點和現代文化特徵的城市文化特色。(三)打造「特色文化街區」。在形成文化娛樂街、文化用品街、飲食文化街等文化街巷建設。泗陽文化發展與城市規劃建設結合起來,將泗陽文化發展與商貿經營結合起來,將泗陽文化發展與街容巷貌建設結合起來,將泗陽文化發展與店堂裝飾結合起來。從而多方面展現泗陽文化,讓人們從多角度感受泗陽文化。(四)修建「泗陽文化新載體」。泗陽會展中心。在會展中心中,同時內設立泗陽歷史博物館,泗陽文物展覽館、泗陽歷史名人館、泗陽區情展覽館,泗陽規劃展覽館,集中展示泗陽的文物博物、泗陽發展歷史、泗陽歷史名人、泗陽建設成就,泗陽發展前景,形成泗陽的城市發展「泗陽文化綜合展覽館」。同時要根據城市發展的城要,抓好文化體育廣播電視等新的載體工程建設 。(五)抓好文化標識工程。要在城市建設發展和城市新區擴張中,在城區特別是在新城區要注意規劃和建設體現泗陽的文化特點和現代特色的文化標志。如建設體現泗陽文化主題的城市公園、城市廣場、城市雕塑等,打造出泗陽城區特色文化景觀,彰顯泗陽的文化特色,增強人們對泗陽的識別度,強化泗陽的文化影響力。(六)抓好文化交流工程。要擴大泗陽城市文化的知名度,又要吸收外來先進文化對泗陽的積極影響,必須加強文化交流。要組織文化部門和文化組織,運用多種方式,拓寬多種渠道,進行文化互動、加強文化交流,促進文化合作、增進文化融合、推進文化發展。從而擴大泗陽文化影響力和泗陽對外知名度。五、泗陽城市文化特色建設的主要措施(一)完善文化發展規劃,強化公共文化設施。要以完善城區基礎設施、強化農村基礎設施、發展基層基礎設施、發揮基礎設施作用為重點,進一步加強文化基礎設施建設。(二)加強文化建設投入,做到硬體軟體並重。在加大硬體投入的同時,要加大對軟建設的投入。在資金投入上,要實行政府投入與社會投入相結合,加大政府對公益文化設施投入,引導民間資本向文化產業投入,引導社會單位加大對文化活動投入。(三)加強文化人才培養,發揮文化人才作用。加強管理者隊伍建設。深化機關改革,加強領導班子、管理幹部隊伍建設、文化市場執法隊伍建設。加強專業工作者隊伍建設,深化事業單位改革,加強事業人員管理,加強對專業技術人員培訓。引進、培養、文藝創作人才,壯大創作隊伍,提高創作水平。加強經營者隊伍建設,結合產業發展的需要,健全文化產業行業協會組織。大力開展文化企業經營者培訓。(四)加強文化產業發展,產業支持文化建設。堅持以國有和民營多種所有制共同以展,堅持以產業發展促進事業繁榮的要求。重點抓好國有文化資產經營業、廣播電視網路傳輸經營業、電影放映服務業、文化娛樂市場經營業、體育賽事市場經營業、圖書音像製品營銷業、新聞出版印刷包裝業、廣告和影視音象製作業、文化藝術體育培訓業、文化藝術中介經營業。(五)加快文化體制改革,增強文化發展活力。更新管理理念,深化體制改革,創新運行機制,革新管理辦法。在管理方式上,管理機關要由管辦結合向管辦分離轉變,要由管理文化單位向管理轄區文化轉變,要由重視城區發展向城鄉統籌發展轉變。在經費管理上,重大公益文化需要實行政府采購制、專項活動實行政府補貼制、社會文化活動實行社會單位資助,商業文化活動實行市場運作。在人事管理上,事業單位要改革,在用人機制上要搞活。在分配方式上,多種社會分配形式。在激勵機制上要搞活。建立完善考核制度、評估制度和獎勵制度。
㈥ 城市建設千篇一律,有哪些城市保留了自己鮮明的特色
城市建設千篇一律,其實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的特色,比如說這個地方盛產一些個水果,或者說生產一些個香煙酒之類的,這些都是一個他們本身的特色,就是有的時候每個城市所建設過程當中都必須融入自己特色的一方面,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夠讓大家認識到你這個城市的一種魅力。
所以說有的時候我們在面臨這種情況的時候,應該是讓自己家鄉的一種文化產業,得到她自己的發揮,這樣才是最好的,其實有的時候每座城市他所表現出來的魅力也是不同的,比如說有的時候我們在面臨或者說去旅遊,然後經歷不同的城市的時候,都會發現他每個城市自己的建設都有它自己的獨特特點。為保留鮮明的特色,就是能夠很好的發揮自己的文化底蘊。
㈦ 談談如何加強城市文化建設,打造城市文化特色
文化廣場、電影城、書城、博物館、圖書館,形成多級公共文化設施網路。同時,積極組織開展各類文化活動,舉辦文化節,扶持文化出口重點項目,打造民間傳統藝術等
㈧ 中國擬把西安建成歷史文化特色國際大都市,你有什麼好的建議
西安本來就是世界 歷史 文化名城,大唐首都西京長安在國際上久負盛名,在中華民族文明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建成 歷史 文化特色國際大都市,是 歷史 賦予的責任和使命,也是時代的召喚和體現文明的進步,只要中央批准,這還有什麼好說的?干就是了!
國家明確把西安定位為具有 歷史 文化特色的國際化大都市。那麼西安該如何實現這一目標呢?我認為應該把這一目標分成兩個部分,一是 歷史 文化特色,二是國際化大都市。下面,我將從這兩方面來談談個人看法。
西安是中國十三朝古都,世界四大文明古都, 歷史 文化底蘊豐厚。那麼,該如何讓其具有國際影響力呢?第一,要有強大的經濟實力或產業做支撐;第二,要體現出 歷史 文化的「特色」來。具體該怎麼實現呢?對此本人有以下幾點建議。
1、皇城復興計劃。
首先,要早日實現三區合並,實現統一管理統一規劃。其次,要疏散城內的人口、交通、教育、醫療等資源,緩解城內的擁堵問題。
然後要將一些格格不入的現代建築進行拆除改為仿古建築,目前西安城內總是一些現代建築、仿古建築、半仿古建築魚龍混雜,與千年古都身份格格不入,因此建議將城內的現代和半仿古建築建築全部改為仿古建築。最好把省政府搬到灃東新城去,既可以促進西咸一體化進程帶動西咸新區發展又能緩解城內壓力給城內發展留下更多空間。
對於城內的一些與皇城復興計劃發展不匹配的企業和機構也應該搬到城外去,搬出去一批也要搬進來一批,那麼要搬進來哪些呢?可以將一些博物館搬進來,建設一些如唐文化體驗館、文化藝術中心、唐工藝作坊、唐裝系列攝影屋、仿古特色小吃街……等等具有 歷史 文化特色的東西。改造完的城內,使人如同穿越一般,再現古都繁華景象。
2、建議對漢長安城保護區進行合理的開發。現在的漢長安城保護區內基本上還是一片荒蕪景象,基礎設施建設落後,到處還是雜草叢生的荒地和村莊、耕地等等。
而對於那些早已不見古跡蹤影的荒地、耕地、農田都應該按照古代漢長安城原有的風貌進行規劃,按照其原來的功能建設遺址公園,完全按漢長安城原貌建設民居區、商業區等,優質綠化,對建築進行復原,對原有村莊逐一拆遷重建,按照規劃換成仿漢式居民區建設,城內還配套大量漢文化主題博物館、體驗館、 美食 街、仿漢酒店民俗等,整個區域內不建設一座現代建築,使人身入其中彷彿穿越到漢代的感覺。
如此一來,將極大提高 旅遊 業發展,外界對漢文化也有了更深的了解進一步提高漢長安城的影響力,而當地的居民可以從事民宿、仿漢商業街及其它漢文化場所工作,工作時可身著漢服以漢人方式招呼客人逼真的再現漢代繁華景象。
3、加大環境治理力度。西安近年來霧霾等環境問題十分嚴重,只有把環境治理好了服務提上去了才有更多的人願意來。
陝西是秦的發源地,「商鞅變法」使秦變得強大,而「商鞅變法」對於現代也並非完全不適用。法不嚴,威懾力就不足。對於那些涉黑涉惡、搶劫、偷竊、尋釁滋事等違法犯罪分子,如果處罰的不更嚴格,就無法遏止他們鋌而走險的違法犯罪行為。
對於那些不文明不道德不遵守規則的人來說,當他們知道闖紅燈、亂扔垃圾、在公共場所吸煙等「小事」的後果只是一句警告或還不夠自己一頓飯錢的處罰的時候有誰還會遵守規則?
當某部門接到投訴或請求後立馬推給另一個部門,而另一個部門同樣又推給其它部本門,這事兒就這樣推著推著就沒了的時候,還有誰會主動負責、為人民服務?
4、經濟文化建設。
西安目前離國際化大都市的距離還很遠,未來發展仍面臨諸多挑戰。西安目前處於一帶一路建設、西部大開發戰略、國家中心城市建設等多重 歷史 機遇疊加期。尤其從2016年開始,經濟發展、城市面貌、人才引進等方面更是突飛猛進。
追趕超越之路仍將進行,西安需要學習更需要創新,西安目前處處對標成都杭州,但總是跟在別人後面跑是不行的。對於這些城市,西安也有其獨特優勢,比如人才優勢、 科技 創新優勢、 歷史 文化優勢、 旅遊 資源優勢等等。
沿海地區為什麼發達?因為沿海更利於貿易進行。但未來一定是屬於高 科技 的時代,隨著 科技 的發展,未來的貿易定會更加高效便捷,海上貿易定會被高速高效的航空貿易所取代,西安應該先發制人,利用其航空航天優勢,加大航空航天的投入力度,配合一帶一路 歷史 機遇,打造「中國孟菲斯」、「中國西雅圖」、「中國矽谷」。
再說說 旅遊 業,2017年江蘇省 旅遊 總收入達到1.16萬億,廣東省更是達到了驚人的11993億,而 旅遊 資源豐富的陝西 旅遊 收入只有4813億。經濟發展差距只是一方面,但與到處服務差、欺客宰客、部分區域臟亂差等問題不無關系。對此,政府還要再加大 旅遊 市場的監管力度、處罰力度,建立高效的投訴系統,提高服務意識。
西安目前的追趕超越之路還很遠,面臨的問題還很多。希望政府能再發力;希望某些人能放下私心以大局為重,早日實現西咸一體化(咸陽不會被除名,咸陽區也是咸陽,並不見得是市級別才算有這個地方,名氣全憑實力說話),整合資源,集中發展;也希望每一個陝西人都能夠發憤圖強、有擔當,為家鄉的發展建設貢獻力量。
個人觀點,如有不當,請指正。大家對此有什麼好的建議,歡迎評論交流。
大家好!這是我非常樂意回答問題,西安對中國人意義特別,是我最喜歡的城市。
不清楚「 歷史 文化特色國際大都市」這個提法是否來自官方,如果是。建議官言改為:世界 歷史 文化名城。字少易記,多顯累贅,不適合國際化。
作為曾在西安生活過,又去過幾趟西安的江南人,我想送給西安四個字:得天獨厚。現在,西安基本上沒有被「現代化」污染,城市規劃、建設非常好,特別是主城區保護非常完整,如此規模的古城區在世界范圍也是少見。城裡有:大、小雁塔,碑林,鍾、鼓樓,明城牆……,周邊有:秦嶺、終南山、驪山、華山、秦皇陵、翠華山、美陂湖等等,稍遠還是黃帝陵、昭陵、茂陵、乾陵等眾多帝王陵遺址等等。 歷史 悠久,文化璀璨,個個都是貨真價實擺在那裡。
西安在國內被弱化主要是經濟相對滯後。從長遠看,經濟對於西安不是問題,國家已經意識到不能唯GDP論英雄,西安最大的資源優勢不是工業,而是文化。還沒有充分發揮出來。如果把西安把文化發展起來,新業態可能會產生巨大經濟效應。就西安而言,對標的應該是雅典、開羅、巴黎、羅馬、倫敦這類文化城市,而不是東京、紐約、悉尼、新加坡這類經濟城市。我們並不關心羅馬、巴黎、雅典的GDP,但是絲毫沒有影響人們對這些城市喜愛。
西安被譽為世界「四大古都」,在國際上已經具有較高知名度。進一步提高影響力和美譽度,西安除了要認真規劃、發展 旅遊 業,還應該積極創辦、承辦有影響的國際節會。譬如上合組織年會、絲綢之路什麼會,也要爭取承辦國際大型 體育 比賽,既符合國家西部發展戰略,也符合西安國際化要求。同時,西安可以藉助文學、藝術的力量,有目的地攝制一些可以達到國際傳播效果的影視作品,把西安 歷史 文化名片亮出去,讓世界看獨具東方色彩 歷史 文化。
最後,奉勸西安千萬要沉住氣,別為GDP搞國內流行的千篇一律的所謂現代化建設。
西安是一座有著悠久 歷史 文化的古都,曾有13個王朝在此建都。但是,自唐末亂世之後,由於經濟中心難移,加上氣候變化,這座千年古都開始沒落。近代史上,西安也未遭受大的戰亂損毀,遺跡保存相對完整。如今,西安被定位為國家中心城市,如何讓這座千年古都重新綻放光彩,不能僅僅看現代的城市建設,而要想辦法挖掘 歷史 文化資源,在城市文化下功夫,做出西安自己的特色。
1、加快城牆內的資源整合,遷出相關的政府職能單位,完善皇城復興計劃
自西安市委市政府從城牆內遷出後,南院門、北院門這兩個過去具有標志意義的地方就可以重新開發。但是城牆內還有相當多的職能部門存在,建議盡快遷出,整合資源。
2、對西安市城牆內的交通道路進行科學規劃,建議提高城牆內的區間公共交通運營效率,鼓勵城牆內低碳出行方式,逐步實現城牆內交通運營公共化。
城內交通擁堵、混亂,背街小巷環境衛生差已經嚴重製約西安 歷史 文化名城的建設步伐,建議政府能夠下大力氣整治。在交通運行方面,城牆內能夠開通區間運營車輛,鼓勵城牆內出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減少機動車輛的穿行。
3、挖掘西安街巷的 歷史 文化淵源,對有名的街巷進行立碑註明,樹立起文化自信。
西安有很多街道都具有漢唐遺跡,但今人都逐漸忘卻,如果能夠將這一塊資源整合起來,形成獨特的城市地理文化,對西安有一定的促進作用。比如,冰窖巷、下馬陵、甜水井等等,因為沒有從文化上去挖掘保護,就算住在跟前的居民也不知其前世今生,使得文化資源荒廢。
如果能下大力氣整治,並立碑註解,外地人來 旅遊 也能增廣見聞,而本地人更能傳承文化特色。
4、 歷史 文化的建設要著眼大局,西安最輝煌的時期應該屬秦漢隋唐四個朝代,因戰亂其其宮殿群只留下遺跡。保護遺跡不能只是圈起來,或者以文化為名實則搞房地產開發,這種急功近利的做法比如是對文化的褻瀆。
建議從秦漢隋唐的特色出發,在開發保護和傳承方面,能夠加大 旅遊 體驗,本來就光禿禿沒啥可看,再加上遊客缺乏體驗,而周圍又大搞地產開發,最後落個不倫不類, 歷史 文化名城的建設也就落不到實處。
中國擬把西安建成 歷史 文化特色國際大都市,說說我的感受
我是河北人,23歲那年才第一次來西安,此後遷居陝西西安,至今已經又是二十多年了。我用自己在河北、西安生活的感受說說西安的文化。
我小的時候沒走出過河北那個小村子,是聽著奶奶講的故事長大的,至今記憶深刻的故事有幾個:王寶釧在寒窯等薛平貴的故事;孟姜女哭長城的故事;商紂王和妲己的故事;褒姒烽火戲諸侯的故事;唐僧取經的故事。那時候聽故事就是故事,假的,哄小孩的,從來沒有把這些故事跟生活聯繫到一起。
直到後來我來到了西安,第一次聽說西安南郊的寒窯時,簡直一驚:原來真的有寒窯,真的有王寶釧!在陝西的這些年這樣的震驚不斷發生。經常就在陝西哪個地方就有人告訴你:這個遺址曾經發生過什麼什麼什麼,一下子就掀開小時候的故事,一下子就帶回了上學時的 歷史 課堂上。那些故事就實實在在發生在陝西。這就是陝西!
我是理科生,上學的時候最不喜歡的就是 歷史 ,對 歷史 基本屬於應付完考試趕緊把知識還給老師的那種。在陝西的這些年,因工作之顧,對全省各市縣都有了一些了解,尤其是對西安這座生活所在的城市。我從來沒有像在陝西這樣讓我感覺 歷史 就在眼前,就在身邊,就跟自己的生活息息相關!
周秦漢唐十三朝古都的厚重,真不是「厚重」兩字能形容出來的,西安這座城就是一個立體的 歷史 書,每一條街巷,每一塊老磚瓦,每一塊黃土崗,都藏著 歷史 ,這里太寶貴了!我特別認可那句話:不了解陝西就不了解中國!
中國把西安作為 歷史 文化特色國際大都市,這不只是對西安的定位,是對中國文化的定位,是通過西安 歷史 文化國際大都市的建設來弘揚中國文化,是彰顯中國燦爛文明。不僅外國人要從了解陝西開始了解中國,國人更需要從了解陝西開始了解我們的國家 歷史 。
陝西的發展並不快,相比北上廣要落實很多。國家對西安的文化定位一定會推動西安更快發展。期待西安成為國際化大都市的那一天!
西安的房地產開發商最喜歡這樣的題目,我明年准備給孫子在西安買房,又得多掏錢了![捂臉][捂臉][捂臉]
按 歷史 朝代特色分別建成相應街道社區人文聚集地:夏都、商街、周社、秦道、漢城、晉區、唐苑…
西安 健康 發展的當務之急是規范稱謂!
一段時間以來,"大西安「稱謂不絕於耳。慎用或不用"大西安"稱謂,才能真正以正視聽。
什麼都"大"?好大喜功!
堅決反對西安眾媒頻頻出現"大西安"這個詞彙,故建議,期待規范用語,好好說話!反對一切只注重表面口號形式而不強調結果效果的形式主義,才能使西安真正追趕超越。
"大西安",「嗨西安","悅西安","環西安","新西安」、「最西安"、「炫西安「、「賞西安"、"悅西安「、"更西安"等等胡亂稱謂也是新型城市泡沫,前幾天竟然還有「大臨潼"的說法,東施效顰,低劣!而以所謂的"大西安"尤甚!"大西安"實屬惡俗稱謂!企業公司!可以在自家門口這樣亂講,但在眾媒或自媒體上不知深淺的經常使用」大西安"三字,就不是在說人話了!俗話講:飯可以胡吃,但話不能胡說!某天,所有媒體上再無"大西安"等等胡亂稱謂,才是西安的真正進步!相比而言,"大美西安"都比"大西安"貼切一些,雖然不太規范。有關部門及各類媒體還有各級領導有責任有義務規范使用城市規范稱謂,也是對文化的尊重與自信!
你見過聽過大北京大天津大廣州大深圳大成都大重慶大杭州的稱謂嗎?
聯想當年小日本狂妄竟稱"大日本帝國",心裡真不是滋味!
泡沫稱謂除了"大西安",還有什麼"大檢查"、「大調研、"大走訪「、「大會戰"、"大練兵"、「大調整"、"大什麼什麼…",多了……"大躍進「好不?顯然不好。全國范圍內可稱大,市縣區鄉說大肯定不合適。
「大"與"小"是相對的,"大"與"小"無法具體量化標准。涉及具體工作,慎用形容詞"大「,嚴謹才行。你給我解釋一下"大調研「是個什麼樣子和規摸?「小調研"該做何描述?"實地調研"或」專題調研"可能相對准確一些。一個班練兵與一百人一千人一萬人練兵稱"小練兵"或"大練兵"?這不扯嗎?
難道昨天什麼都"小"?今天才「大"!?明天更"大"?
規范稱謂,是眼下西安發展第一要務。
白紙黑字,慎用為好。輕言稱"大「,凸現其蠢!
我是不請自來的。
西安的 歷史 資源太豐富,周秦漢唐是中國最輝煌的 歷史 ,都離不開西安。以至於現在被 旅遊 搞得非驢非馬了。
首先要有兩個清楚定位:一,建設 歷史 文化名城的目的,是文化搭台經濟唱戲還是深化 歷史 底蘊提高民眾素養。如果是搞經濟,現在流行的是在史書上查個傳說之類的東西,鋼筋混凝土造出景點,以賺錢為目的。提高民眾文化素養是提高民眾凝聚力的方法,但是短期內難見成效,方式方法還得對路。二,城市主題文化,周秦漢唐總得有個主線。 歷史 遺產太多,哪個都捨不得,但是各朝有各朝的風格和特點。走過唐曲江,進了明城牆,直奔漢未央。總感覺是不對路的。
沒寫完,算了,忙去了。
作為70後老西安人,希望大西安發展越來越好!有幾點建議。一是打造經濟人口體量基礎。西安和咸陽本為一個城市長安!!!所以,合並西安咸陽市!二是打造國際化大都市,重新規劃合並後的大西安城市!!加快西咸新區進程!!按照唐朝規模輻射建設!!三是打造文化 歷史 國際化大都市!全力布局高校,將國內一些著名大學在西安市開分校。做好文化 歷史 品牌。同時,打造 歷史 文化 旅遊 項目,讓西安成為 歷史 旅遊 文化城市。四是合理布局工業園,布局 科技 創新園區,讓西安增強發展潛力!!增強經濟競爭力!!五是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打造大西安內陸國際金融中心。只有成為國際化金融中心之一,古城西安將煥發 歷史 奇跡,成為國際化大都市才成為可能!!!
㈨ 怎樣創建城市特色 打造城市特色
城市特色的塑造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不懈的努力,只有把人工環境與自然環境有機地結合起來,才會使城市具有魅力,更具特色,更具生命力。
如何創建城市特色及打造城市特色的建議如下:
(1)、理解城市特色
一個城市的產生背景及發展過程的不同,在城市性質、產業結構、經濟特點、傳統文化、民俗習慣等方面必然有區別於其它城市的特點。由於這些城市內涵的不同,體現出外在表現形式的差異。這些在內涵和外在表現形式明顯區別於其它城市的特徵,即城市特色。
(2)、城市特色的構成要素
城市特色總的來說由自然因素和人工因素兩方面構成。其中自然因素是構成城市特色的基本因素,而人工因素則是形成城市特色的最活躍的因素。只有把人工因素和自然因素有機地結合起來,才會使城市更具特色。城市特色具體來講由以下幾個方面構成:
(3)、城市地理位置與氣候特點
城市所處地理位置不同,它的地形、地貌、氣候條件將有很大區別,如:山地、丘陵地區的地勢起伏較大,街道兩側建築也會隨之而錯落,才會出現如山城重慶獨特的景觀;而在平原地區的建築群,如不作好景觀設計,則會顯得平淡許多。再者,由於城市的地理不同,人民的生活習慣、民俗文化也會有很大差異。因此,城市在建設發展中應充分利用現有的地形、地貌、結合人民的生活、文化、習俗、形成自己的特色。
注意:歷史名勝的保護。
古跡名勝、古跡是形成城市特色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有很多城市十分重視對歷史遺跡的保護和整理。如義大利的佛羅倫薩、威尼斯、正是對古跡,即使是很不起眼的古跡的高度重視和保護,才塑造了舉世文明的古城形象,中國對歷史名勝、古跡保護較好的也很多,如:北京的故宮、天安門、西安的大雁塔、鍾古樓等。但也有很多城市對名勝古跡的保護工作沒能引起足夠的重視,導致了不同程度的損壞或消失。失去了塑造城市特色的有利條件。
(4)、建築
建築是城市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城市特色的形成起重要作用。建築應體現時代性、民族性、地方性。建築的風貌可分為傳統和現代兩類,大多數城市的基本特點是這兩類並存。我們應研究和發揚各自城市的建築風貌,結合當地特點,融合到現代建築當中,以形成新的建築風格,形成具有自已特色的建築。
(5)、城市空間形態
城市空間的形態是由建築群、道路、廣場作為界面圍合及分隔形成的城市空間。這也是形成城市特色的重要因素。
城市的街道規劃應該注意兩點:一是在滿足行車、行人的基本要求基礎上,充分利用現有地形,二是體現當今時代的精神風貌,與車流量、人流量相一致,也要考慮兩旁建築高度,長度及風格等。
城市廣場切忌照搬歐陸風情,應結合地方自然因素,汲取中華傳統園林之精華,創造出有自己城市特色的廣場。
(6)、城市綠化系統
通過綠化系統的建設使城市具有某些特點,是常見的塑造城市特色的手法之一。城市的綠化系統包括近郊的風景區、山林、防風綠化帶。風景綠化帶,城市市區的河湖、水面、公園、廣場及居住區游園等。
要使園林綠化形成城市特色應注意兩點:首先,街道綠化和居住區綠化要有地方特色,形成自己的方式。其次,要大力培育適應地方氣候的多樣樹種,花草,加以種植。
(7)、城市色彩
城市色彩由建築物、廣場、各種車輛、服裝等人工色彩和天空,山林等自然色彩組成。
在不同環境下,人們對色彩喜愛和需求是不同的,如:在黃土高坡,人們對綠色充滿渴望,而在嚴寒的北方,人門對鮮明的暖色則頗有好感。城市自然色彩很難改變,而人工色彩可根據不同地區的環境氣候,聯系人們的心理感受,形成人們喜愛的色彩。
㈩ 當前城市化建設模式單一,很多城鎮失去了原有特色,你怎麼看
應當提倡城鎮根據自身資源、區位條件制定不同的建設模式,在普及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加快有主題的多元化建設目標的確立,比如一些仿古、文化街區的建設,還有韓城黨家村,平遙古城的建設和發展之路很值得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