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董卿文化底子深厚,拿什麼來鑒定一個人的文化程度
董卿作為一個著名的主持人,可以說她是真正的做到了“著名”,家喻戶曉,提到她我們腦海里不禁浮現出了文化底子深厚的標簽。她博覽群書,對於中外名著和傳統文化中古詩詞的涉足都很廣,所以我們經常能聽到很多人評價她,說她文化程度很高。那麼到底用什麼可以鑒別出一個人的文化程度呢?
綜上所訴,文化程度的評判絕不是單看學歷,而是各方面的綜合表現。
⑵ 董卿100句經典語錄是什麼
董卿經典語錄:
1、人生的不可測,在任何時候,都要抱著一份希望。
2、從某種意義上來看,世間一切,都是遇見。就像,冷遇見暖,就有了雨;春遇見冬,有了歲月;天遇見地,有了永恆;人遇見人,有了生命。
6、他們說人生有六個字,前面三個是「不害怕」,後面還有三個,「不後悔」,努力去做吧。
7、這句話背後其實自有真意,沒有一個強大的自信的文化,你也不可能成為一個世界的強國。
8、可能媽媽是這個世界上唯一一個、我們可以不顧一切的、我們可以不顧慮任何的角色形象,把最真實的自己還原的那個人,還原在她的面前,可是我們沒有考慮到她的感受。
9、勇氣是讓你能夠走出家門,也希望你每一次都能夠平安回來。
⑶ 「央視一姐」董卿驚艷回歸:人最高級的活法,是重啟人生的能力
不是每個人,都能成為別人記憶中的一部分。
然而,曾經那些熟悉的央視主持人,給我們留下了揮之不去的深刻記憶。
尤其是知性優雅的董卿,更是我們最喜歡,最念念不忘的一張面孔。
她曾13次登上央視春晚的舞台,她的主持不僅普通話說的字正腔圓,整個人也是氣場十足,在任何場合下都能完美控場,讓無數觀眾驚嘆她的實力和專業修養,也被認為是「央視一姐」。
如今48歲的董卿已經離開央視春晚舞台整整四年,很多人為她感到惋惜,紛紛猜測她離開的原因,以及這些年她都去了哪,幹了哪些事。
而她離開的原因,其實只是想多陪陪家人。
因為家在上海,主持春晚的那些年,她沒有一年能夠和父母一起過除夕。如今有了孩子,她更珍惜能與家人在一起的時光。
她雖然離開了春晚舞台,但我們依舊能在一些綜藝節目和晚會現場見到她的身影。
她曾說:「如果說人生是一次不斷選擇的旅程,那麼當千帆閱盡最終留下的就是一片屬於自己的獨一無二的風景。」
不管她現在選擇了怎樣的旅程,相信她都擁有了屬於自己的風景。
從她身上我們也能看到,人生不止有一個舞台,我們隨時可以重新出發,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
有時候,離開並不意味著結束,而是為了更好的開始。
從2002年進入央視,董卿已經在央視舞台上奮鬥了19年,貢獻了自己最美的年華。
與央視的三離三回,概括了她簡單又傳奇的一生。
董卿用燕子巢來形容自己的人生。
她說:「我的人生,就像用唾沫星子,一點點搭一個燕子巢。」
1994年,機緣巧合進入主持圈,她的第一份工作是在浙江電視台擔任主持人。
隨後在成千上萬人的競爭中,董卿通過了東方電視台的選拔。
兩年後,董卿第一次接觸春晚,當時擔任劇務,僅負責聯絡、催場。
但她志不在此。
董卿毫不猶豫選擇更大的舞台,進入了上海衛視。
工作之餘,就在家閱讀古典文學,並順利考取了華東師范大學的中文系古典文學專業,攻讀碩士研究生。
2000年,作為新人的董卿憑借一場主持獲得了所有評委的認可。
即使當時評委幾乎沒有一個人認識她的情況下,她全票通過獲得了第五屆中國廣播電視節目主持人「金話筒」主持人獎。
2002年,央視向董卿伸出橄欖枝。
在更大的舞台上,她大展拳腳,再苦再累都樂在其中。
十年的光陰,早已讓董卿褪去了稚嫩,成為了一個成熟的主持人。
2005年,主持人董卿第一次出現在了央視舞台上,為大家展現出了一個自信、溫柔、優雅的主持人。
從此,董卿與春晚有了不解之緣,一站就是13年。
2014年,董卿缺席了《我要上春晚》的活動現場,被外界猜測不會主持春晚。
離職的謠言第一次傳出。
她在回應中稱自己將暫別央視,以美國南加州大學訪問者的身份,赴美進修。
一年的悄無聲息,依然沒有抹去董卿的身影。
時隔一年,董卿強勢回歸,以導師的身份參加《挑戰不可能》。
跳出主持人的嚴肅後,共情能力強的她,用一悲一喜傳達出這個世界的溫暖和愛。
連續13年擔任春晚主持人,大眾都記住了這個叫董卿的主持人。
2018年,一切彷彿是在輪回,董卿遲遲沒有接到春晚導演的電話。
一句「我真的用盡全力了」,充滿了濃濃的失落感、無力感。
但董卿並沒有因此陷進去,她說:我很慶幸!
「我慶幸我做了足夠多的努力,這些努力讓你在得到的時候,覺得很踏實,失去的時候,也不會有太多的遺憾。」
《認識到自己的無知》一書中寫道:「我們知道的知識,跟我們的無知相比,僅是滄海一粟」。
這句話在董卿腦海中反復出現,讓她不斷審視自己,「你有沒有找到真正好的東西?」。
留學歸來的董卿開始思考,怎樣做才能更好地傳播文化。
2016年,董卿加盟《中國詩詞大會》,連續主持三季,用一首首詩詞歌賦傳達出炎黃子孫的家國情懷。
自古英雄出少年,丈夫未可輕年少。
當了23年的主持人,沒那麼興奮的董卿,心底里響起了另一種聲音:你敢不敢跟過去的某一個自己做一個了斷?
她不僅了斷了,還了斷得很徹底。
2017年,她第一次擔任製作人推出了《朗讀者》。
舞台上,她的一切彷彿都在說話。
不讓淚水流下的眼睛,微微傾斜的姿勢,帶人在文學的世界裡翱翔很遠。
舞台下,她就是一個不達目的不罷休的人。
最初邀請中國作家副主席賈平凹時,被其「講不好普通話,朗讀是丟人現眼」的理由拒絕。
董卿通過各種渠道聯系賈平凹,想盡一切辦法才得到他的鬆口。
她溫和、有節奏的提問,讓緊張的賈平凹慢慢放平心態,用一口陝西話講述了自己寫書的故事。
談起文學,董卿說它「不奪目」,「但其實真的有光,我自己一次次被感召、被照耀過。」
節目外,不少人也被董卿和她口中的文學感動到了。
《朗讀者》進行了第二季,豆瓣評分都在9分以上。
計劃第三季時,董卿身份再次更換,作為導演的她,參與到節目的每一個小細節中去。
整整籌備了兩年,為大家帶來了《朗讀者》第三季「一平方米」特別節目。
董卿解釋了「一平方米」的含義:
一平方米是朗讀亭的面積,它很小,小到只容得下兩三人站立,但它又很大,大到可以傾聽數以萬計的心底的聲音。
亭外眾語喧嘩,亭內心曲流淌。
而每個人都是朗讀者,來自世界各地的普通人來到朗讀亭,講述自己的經歷。
充滿煙火氣的故事,於平凡中感受生命的不凡和溫暖。
我們欣賞董卿敢於重新出發,然而換作是我們自己,很多時候未必能有這樣的勇氣,可以灑脫地給從前的人生按下暫停鍵,去嘗試新的發展軌道。
比如,我們明明拿著一份不高的收入,心裡其實很羨慕別人賺錢多,但就是不敢冒險辭職換工作;
心裡即便非常不滿意目前的生活狀態,但又因為害怕改變帶來的壓力,所以又懶得去嘗試新的生活方式……
為什麼我們會如此猶豫去重新選擇呢?
這可能是受到自我設定的禁錮。
平時可能因為自己不夠自信,不知不覺就給自己貼上各種負面標簽:「我的能力很一般,就該過著和身邊人差不多的生活」、「我現在的生活很穩定,很難想像打破以後我是否還能活得像個樣」……
這其實就是一種自我設定,無形中給自己的思想和生活方式都圈定了框架,並且潛意識認為自己難以打破它,即便產生了去打破的想法,也受制於它不敢去嘗試。
這種自我設定的禁錮,就像安裝在思維里的釘子,束縛著我們的勇氣和抉擇,讓我們對人生新的可能性躍躍欲試,又淺嘗輒止。
也許是因為被外部世界所影響而焦慮。
我們不可避免地生活在群體中,潛移默化也會受到群體的影響:
比如朋友聚在一起喜歡攀比,看到別人賺了很多錢買了房車,自己擔心落後被看不起也想趕緊賺錢去買;
身邊人都認為自己的生活方式才是對的,看他們都是不咸不淡生活著,盡管自己有不同的想法怕真正去實現會被他們嘲笑,為了安全起見乾脆維持現狀……
和群體保持一致總能帶給我們自身安全感,而我們別出心裁的主張和做法,卻在大多時候不能被群體理解和接納,因此我們會感到焦慮,從而自動化就打消了些許想要改變的念想。
任何抉擇都伴隨著未知的結果,我們不可能完全不顧及結果地去任性做出選擇,也擔心重新出發不能如己所願。於是,我們才在人生的分岔路口顯得猶豫不決。
很多人都在追逐自由,而自由的精髓正在於可選擇,人生隨時可以重新出發。
作家龍應台也曾說過:「人生,其實就像一條從寬闊的平原走進森林的路。」
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在任何時刻選擇自己想走的路, 這條路或許遙遠而艱辛,但只要我們勇敢且堅定,所有的障礙都能變身成就自我的墊腳石。
所以,不要過多地給自己設限,學著重新出發,路自然越走越寬。
1)別讓外界打亂自己的腳步
看過一個視頻,一位小哥哥說:
「你身邊的朋友也許遙遙領先於你,也許有些落後於你,但凡事都有它自己的節奏。他們有他們的節奏,你有你自己的,耐心一點。
25歲才拿到文憑依然值得驕傲;30歲沒結婚,但過得快樂也是一種成功;35歲之後成家也完全可以;40歲買房也沒什麼丟臉的,不要讓任何人打亂你的人生節奏。」
我們在生命中過多跟隨別人的節奏,只會迷失自己的方向。
不論外界的選擇有多雜亂,我們也只有問清楚自己想要什麼,才能聽從心聲做出忠於自我的選擇。
這種不慌不忙的從容真的很重要,它讓我們不管何時,都有播種人生的耐心和信心,都有重新出發的淡定和力量。
2)懂得享受過程,看淡結果
人生很多的限定,都是因為把結果看得太重。
但其實,人生最後都將通往一個歸途——生命消散,塵歸塵、土歸土,只有過程帶給我們各不相同的體驗。
在心理學上有一個著名的「瓦倫達心態」,指專心致志於事情本身,不去管它的意義、以不患得患失的心態去做事,更能取得好的結果。
而有時候太專注於結果,反而導向了自己所害怕的結果。
我們到了一定年齡終究會發現,人生沒有哪一條路就是很好走的。不論怎麼走都需要堅持不懈的努力,否則稍稍停歇下來,波濤洶涌的坎坷就可能席捲而至。
與其汲汲於結果而踟躇猶豫,不如享受著過程而勇往直前。
3)充滿勇氣地接納重新開始
重新開始一段人生之旅,也許會給我們帶來恐慌和不安,但這很可能就是遇見更好自己的新通道。
我們可以選擇原地不動,但如果准備好了重新出發,那麼就試著由衷地接納自己的決定,並且充滿勇氣地去走好未來的每一步。
不論我們做出了哪一種選擇,都要有內心的篤定和堅持。
就像董卿,即使退出了璀璨閃耀的央視舞台,也能在新的人生頻道保持優雅和從容。
我們也可以忠於自我,風雨兼程,鼓起隨時重新出發的勇氣。
人生這場大戲唱法從來不止一種,只要你活成了自己,怎樣表演都敬你是英雄!
⑷ 董卿如今如此的被人尊敬,一個優秀的主持人要具備哪些素養
前段熱播的央視綜藝《主持人大賽》,可謂是神仙打架,董卿作為評委,更是金句層出,說的每一句話,每一個評論都很精闢。董卿是個優秀的主持人,在所有觀眾的印象中,德才兼備,落落大方,從她身上能看出一個優秀的主持人應具備以下素養。
所謂台下十年功,台上一分鍾。主持人就是私下要用功,才能在舞台上游刃有餘。尤其是主持節目時,不能有閃失,很考驗臨場發揮能力,處理事情迅速冷靜。在《主持人大賽》中,就讓選手一些臨場發揮,考察的就是主持人的隨機應變能力,我印象最深的一個選手,新聞類主持人鄒韻,拿到題目並沒有顯示到框張,全程如雲流水的回答了整個問題,又把它拓展到更高層次,表現算是在這個比賽中最穩的,最後摘得金獎。
⑸ 中國詩詞大會董卿經典語錄
《中國詩詞大會》董卿開場語錄:
1.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用這句詩來形容我們的中國詩詞大會實在是再合適不過了。各位選手從五湖四海來到這里,因為相同的興趣愛好相會、相識、相交、相知。
也許在不久的將來,我們又要各奔東西,但是這樣一段惺惺相惜的情誼,卻會被銘記在心底,溫暖彼此的人生。
3.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在節目中,有一位來自洛陽的張戰鋒答題失利後,董卿立刻永用了王昌齡的一首詩來鼓勵他。這個意思和內容好像並沒有什麼違和感,簡直佩服的五體投地,這詞就這樣的接到了?忍不住的獻上了膝蓋。
4.在雲端里愛詩,在泥土裡生活,在歲月中一直灑脫。
這是他送給一位非常熱愛古詩詞的老哥,老雷的一首詩。好像每個人到了董卿都得到了很中肯的鼓勵。繼續獻膝蓋。
⑹ 董卿嘴上說愛國,卻讓兒子入美國籍,是什麼原因呢
一次,董卿被問:「你大張旗鼓地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為什麼讓你的孩子入美國國籍?」董卿很坦然的說:「生孩子正好在美國順其自然,加入美國國籍並不是我不愛國,只是想讓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
⑺ 「氣質美如蘭,才華馥比仙」,董卿為何這么優秀呢
有人,不張揚,卻見其忘俗;有人,不耀眼,卻直抵人心,董卿如此這般。從古至今,從東方衛視到中央電視台,從《中國詩詞大會》到《朗讀者》,再到今天熱播的《你好生活》,還有當了十三年「春晚」主持人的花旦,她的每一次亮相,都給人們帶來了不一樣的驚喜,讓人們不再沉溺於她的優雅知性,莊重大氣。
腹詩書氣自華美麗的面容?它的外觀是花朵,聲音是鳥兒,姿態是月亮,姿態是柳樹,骨架是玉石,皮膚是冰雪,姿態是秋水。被稱為美麗的一面。美在何處?用詩作心,用情作美,用真為本,用智慧作人才,用氣質作雅緻,用教養作靈魂,這就是美麗的心。如果只是前者,美女就不夠漂亮了。如果心中有萬千詩書,美人便是口吐生香,氣質如蘭。在浮躁的年代,董卿,是這樣一位集美貌、才藝於一身的女子。
正如董卿喜愛的科幻小說家克拉克所說:「我從未成長,但我從未停止成長。」董卿的成長不會一帆風順,一路順風。由於沒有限制,她一而再、再而三地突破自我,最終成為國民心中的女神;由於姿態低下,雖然登上央視大舞台,卻仍像個赤誠的孩子;因為自律,即使年過半百,仍能不慌不忙。從古至今,從一位妙齡女子到一位高雅的女子,她都不再需要那些略微累贅的溢美之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