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阿爾巴尼亞在哪裡阿爾巴尼亞教師節是什麼時候
阿爾巴尼亞是一個歐洲國家,位於巴爾干半島。在阿爾巴尼亞,教師節是每年的3月7日。
阿爾巴尼亞有著他們獨特的教師節,是在每年的3月7日,也就是婦女節的前一天。這是為了紀念歷史上第一所阿爾巴尼亞語的學校的建立。在阿爾巴尼亞建國之後就將這一天定為了阿爾巴尼亞國內的教師節,在這一天會給優秀教師進行表彰,並且舉行與教師相關的活動等,是他們獨特的風俗文化。
㈡ 阿爾巴尼亞是哪個國家
阿爾巴尼亞全稱是阿爾巴尼亞共和國。
阿爾巴尼亞位於東南歐巴爾干半島西部,北部和東北部分別同塞爾維亞、黑山、北馬其頓接壤,南部同希臘為鄰,西臨亞得里亞海,隔奧特朗托海峽同義大利相望。
面積2.87萬平方公里,人口285萬人(2020年),其中阿爾巴尼亞族佔82.6%。少數民族主要有希臘族、羅馬尼亞族、馬其頓族、羅姆族等。官方語言為阿爾巴尼亞語。
文化風俗
阿爾巴尼亞人「點頭不算搖頭算」,即點頭表示否定、不同意,而搖頭表示肯定、贊同。
見面禮節以握手為主。見面擁抱、親臉、貼面頰限於親人、熟人之間。夫妻之間親吻。父母子女之間親臉、親額頭,平輩親友之間貼面頰。
在與人交往中,阿國人通常彬彬有禮,極善言辭。
阿國人的午飯時間一般較晚,通常在下午三、四點鍾,而晚飯時間則為晚上九、十點鍾。
阿國人家庭觀念極強,絕大多數的家庭中女主人幾乎承擔全部的家務。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阿爾巴尼亞
㈢ 阿爾巴尼亞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1、地拉那
地拉那位於阿爾巴尼亞中部克魯亞山的西側盆地,伊塞姆河畔為阿爾巴尼亞首都和第一大城市,全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該城市於1614年形成城鎮,1920年被定為首都,目前為阿爾巴尼亞最大的旅遊城市。地拉那的文化機構眾多,包括阿爾巴尼亞國立美術館、阿爾巴尼亞自然歷史博物館、阿爾巴尼亞國家歷史博物館、阿爾巴尼亞國家歌劇院等,是了解這個國家文化的最理想去處。
2、哈奇艾特海姆培清真寺
哈奇•艾特海姆•培清真寺位於阿爾巴尼亞首都地拉那的中心地帶,始建於1789年,開始被命名為Molla Bey,多虧Haxhi Et′hem Bey的工作,寺廟於1823年竣工。Haxhi Et′hem Bey是帕查蘇萊曼德(pacha Suleyman)的後裔,帕查蘇萊曼德是奧斯曼帝國的一位將軍,是他在1614年的時候建立了地拉那城的。那時他僅僅建了一座清真寺、公共浴場和一家麵包房;這就已經廣泛流傳開了,因為在那個年代這些對於一座城市已經很足夠。
3、斯坎德培廣場
斯坎德培廣場是阿爾巴尼亞首都地拉那最重要的廣場。該廣場的名字來源於1968年阿爾巴尼亞名族英雄——斯坎德培(Skanderbeg)的名字,斯坎德培紀念碑矗立在廣場上。斯坎德培廣場是體驗地拉那日常生活的最好去處,孩子們開著橙色的塑料小車在你腳邊呼嘯而過,而真正的小汽車則在廣場南部的斯坎德培騎馬雕像(equestrian statue of Skenderbeg)下揚起陣陣塵土。
4、克魯亞斯坎德培塑像
克魯亞斯坎德培塑像是為了紀念喬治•卡斯特里奧蒂•斯坎德培而建造的塑像。斯坎德培偉阿爾巴尼亞民族英雄,為阿爾巴尼亞的民族獨立做出了很大貢獻。斯坎德培出生於克魯雅的一個拜占庭帝國貴族家庭,其父是伊庇魯斯地區眾多-奧斯曼帝國蘇丹巴耶塞特一世的小領主之一。當抵抗失敗後,其父-臣服,並交出包括喬治•卡斯特里奧蒂在內的四個兒子作為人質。斯坎德培-改信伊斯蘭教後,在阿德里安堡接受了軍事訓練,成為奧斯曼帝國的一位統帥。
更多關於阿爾巴尼亞有什麼好玩的地方,進入:https://www.abcgonglue.com/ask/32bbfa1618070309.html?zd查看更多內容
㈣ 阿爾巴尼亞的歷史文化
隨處可見的「碉堡」
阿爾巴尼亞是世界上人均碉堡最多的國家,有「碉堡王國」的「美稱」。
一個面積僅2.8萬平方公里、人口不過300萬的國家,卻密密麻麻分布著幾十萬座碉堡嗎?這便是碉堡之國阿爾巴尼亞的獨特景象。
為建碉堡陣花掉1億多美元。上世紀60年代初,作為歐洲「社會主義明燈」的阿爾巴尼亞曾在政治上既反美又反蘇,同時與義大利、希臘、南斯拉夫等鄰國也存在歷史宿怨或者領土糾紛,可說是國門之外,四望皆敵壘,令這個小小山國產生了強烈的危機意識。當時的領導人提出「御敵於國門之外」的口號。富有游擊戰經驗的他們把中國的「深挖洞,廣積糧」要訣略加變通,喊出了「一手拿鎬,一手拿槍」的響亮口號,具體措施之一就是全民動員建造碉堡。 凡是去過阿爾巴尼亞的人,無不為星羅棋布的碉堡而驚嘆。在廣袤的農村田野上,每隔幾百米就有一排碉堡,公路兩側、山頂山腰、房前屋後,甚至度假沙灘上都分布著各式各樣的碉堡。這些碉堡有明碉、有暗碉;有暗道密如蛛網、多達幾十個一群的群碉,也有孑然兀立的獨碉;有能藏兵數百、附設糧倉彈葯庫的指揮大碉,也有僅能勉強塞進一人的單兵碉。不過最常見的,還是直徑3到4米、半掩埋式的圓碉。在記者眼中,那些隱藏在草叢中的鐵灰色圓碉,就像一口口倒扣的鐵鍋,或者是一隻只靜止不動的大烏龜,趴在那裡窺視著過往行人。
阿爾巴尼亞碉堡用優質的鋼筋水泥建造而成,據說當時平均造價達到250美元,全國幾十萬座碉堡,總耗資達到1.75億美元以上,消耗的人力、物力更是驚人。當地人說,一座碉堡的耗資、耗材,足可建造一套標準的兩居室住房。由於大量人工、材料消耗在碉堡上,阿爾巴尼亞人不得不長期忍受惡劣的居住環境。
在上世紀90年代,阿爾巴尼亞政局及周邊形勢發生劇變。如今,和平和發展同樣成了這個山國的主旋律。照理說,這些遠遠超出自衛需要的碉堡既礙眼又佔地,理應大量拆除,但十幾年過去,仍有很多碉堡巋然不動。究其原因,第一大難題就是缺錢缺裝備:當初修碉堡時講究「敵情觀念」,越結實越好,炮彈都炸不開,拆起來當然費勁。前些年阿爾巴尼亞為發展旅遊,聘請北約的工兵部隊拆除一處海灘上幾百座小碉堡,結果這些大兵動用了挖掘機、推土機、吊車等重型設備,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勉強交差。武裝到牙齒的北約工兵尚如此,普通阿爾巴尼亞軍民自然更困難了。另一個難題是沒權拆。1992年開始的「土改」把許多碉堡連同土地分給農戶,但農戶們拿到的只是碉堡的「使用權」,產權仍屬軍隊,不論多礙事,軍方不說拆,誰也不敢動它。
在記者見過的碉堡中,有的被改成倉庫或羊圈,有的被充作小賣部或蘑菇房,還有的乾脆被改成住房。風景區的一些碉堡被有錢人用低價買來,稍作裝修便當作別墅,倒是冬暖夏涼別具情調。據記者打聽,前幾年的價格不過5萬人民幣左右一座。城市邊緣的碉堡則被進城打工的農民佔用,形成「碉堡版」的打工村。一些「賣相」不好、或地處偏僻的碉堡往往也能發揮余熱:有些被改造成廁所供路人「方便」;有些則成為熱戀情人幽會的伊甸園;有些靠近邊境的廢棄碉堡,更成為偷渡者的藏身所,甚至是通向境外秘密地道的開挖起點。
能隨身帶走的「碉堡」
雖然這些碉堡採光差、改造難、形狀別扭,但它一不要房租,二不用交稅,自然會得到精明商人的青睞。1985年,一個叫卡那·達拉的人在海灘相中了一座能容數十人的子母大碉堡,將其改造成「碉堡酒店」。酒店裡的布置有如軍隊食堂,服務員也都出身行伍,不但言行舉止一派軍人風度,甚至菜單也按標准軍用電報格式書寫。據說每到旅遊旺季,僅有的5個「雅間」需提前一周才能訂到。受「碉堡酒店」啟發,用碉堡開設的酒吧、咖啡館、旅遊專賣店也相繼出現。不過按規定,一旦戰爭爆發,軍方有權在4小時內將碉堡收回,重新投入戰斗。有趣的是,還有種「碉堡」不但可以買為私有,還可以隨身帶出國門!這就是有名的阿爾巴尼亞碉堡式煙灰缸。這種煙灰缸用大理石做基座,頂上倒扣個穹狀防塵殼,合在一起,酷似真正的阿爾巴尼亞圓碉。到該國旅遊的人都愛買上一個帶回家收藏。 阿爾巴尼亞人「點頭不算搖頭算」,即點頭表示否定、不同意,而搖頭表示肯定、贊同。見面禮節以握手為主。見面擁抱、親臉、貼面頰限於親人、 熟人之間。夫妻之間親吻。父母子女之間親臉、親額頭,平輩親友之間貼面頰。在與人交往中,阿國人通常彬彬有禮,極善言辭。喝咖啡是阿國人的偏好。阿國人絕大多數為穆斯林,但並不十分虔誠。阿國人的午飯時間一般較晚,通常在下午三、四點鍾,而晚飯時間則為晚上九、十點鍾。阿國人家庭觀念極強,絕大多數的家庭中女主人幾乎承擔全部的家務。
最北端的巴依拉姆·楚里城(Bajram Curri)一帶去旅遊,因為它的周邊地區一直處在動盪之中。巴依拉姆·楚里一帶靠近科索沃的北部邊界地區仍然有地雷。
不要隨意施捨。一些旅遊者說這個國家乞討是個問題。由於阿爾巴尼亞封閉的時間太長,大多數外國人,特別是黑人旅遊者,可能會引來好奇的目光。
如果不能得到官方的收據,一定要堅決拒付任何費用。另外,請隨身攜帶至少一份護照的復印件。
㈤ 阿爾巴尼亞十二個方面的獨特之處
阿爾巴尼亞共和國,簡稱阿爾巴尼亞,是一個位於歐洲東南部,巴爾干半島西南部的國家。阿爾巴尼亞西隔亞得里亞海和奧特朗托海峽與義大利相望,南面則與希臘接壤,東臨馬其頓,東北是塞爾維亞、北接黑山共和國。首都地拉那,其國際代碼為AL。該國總面積為28748平方公里,人口286萬。山地和丘陵佔全國面積的3/4。
阿爾巴尼亞人的祖先是伊利里亞人,是巴爾干半島上古老的民族之一,14世紀80年代末開始形成幾個封建制公國, 1415年起被奧斯曼帝國統治近500年,1912年獨立,1928年成立阿爾巴尼亞王國,1946年1月11日,成立阿爾巴尼亞人民共和國,1991年起改為阿爾巴尼亞共和國。
阿爾巴尼亞國旗上繪有一隻黑色的雙頭雄鷹,沿自15世紀抵抗奧斯曼帝國入侵的領袖斯坎德培的印章,所以雄鷹是民族英雄斯坎德的象徵,因此,阿爾巴尼亞擁有「山鷹之國」之稱。阿爾巴尼亞為歐洲中最不發達和低收入的國家之一,但在近年已有明顯的改進。2014年6月,歐盟接納阿爾巴尼亞為歐盟候選國。
2018年3月21日,阿爾巴尼亞部長會議宣布,4月1日至10月31日期間,中國、俄羅斯、沙烏地阿拉伯、白俄羅斯、喬治亞、卡達、阿曼、泰國和巴林9國持普通護照公民可免簽入境阿爾巴尼亞,停留期不超過90天。
阿爾巴尼亞稱不上是世界上最窮的國家,也不是歐洲最窮的國家,但是屬於歐洲最窮的國家之一。在歐洲國家中,阿爾巴尼亞也被稱為「最不像歐洲國家的歐洲國家」,但是它的收入比烏克蘭這個最貧窮的國家要高得多。據經濟數據統計顯示,2017尼爾巴尼亞GDP總量達到134億美元,人均GDP超過4600美元。2019年阿爾巴尼亞GDP為159億美元,人均GDP為5540美元(IMF),相當於德國人均GDP的11.6%。
阿爾巴尼亞的月收入在2020年九月達447美元,相當於人民幣近3000元左右(數據來源於CEIC Data)。
對於發達國家「群星璀璨」的歐洲區來說,阿爾巴尼亞的人均GDP的確囊中羞澀。雖然如此,阿爾巴尼亞也比烏克蘭、摩爾多瓦等歐洲國家經濟相對好很多了,因為烏克蘭及摩爾多瓦的人均GDP只有3000美元左右。
阿爾巴尼亞是一個非常不起眼的歐洲小國,並且它在歐洲的犄角旮旯的地方(巴爾干半島西南部),在地圖上觀察,如果不仔細看很難找到,阿爾巴尼亞面積僅2.8萬平方公里,人口不足300萬人。但這個國家是我們耳熟能詳的國家,畢竟阿爾巴尼亞是 社會 主義國家之一,想當年和我們的關系也非常好。甚至阿爾巴尼亞一度被我們稱之為「歐洲 社會 主義的一盞明燈「。阿爾巴尼亞擁有很多的獨特之處,下面分別介紹如下:
獨特之處一:經濟依靠援助
從上個世紀50年代到70年代,我國援助阿爾巴尼亞高達90億人民幣,對於人口當時僅有200萬的阿爾巴尼亞人而言,人均援助金額超過4000人民幣。而當時人民幣的購買力是非常高的,事實上,阿爾巴尼亞人就是憑借我國的援助,普遍過上了令人羨慕的生活。事實上,阿爾巴尼亞最先是接受了蘇聯超過15年的援助,然後中國又支持了20年。
同世界上其他小國相比,阿爾巴尼亞已經十分幸運,因為超級大國提供了慷慨的經濟和物質援助。阿爾巴尼亞首先接觸的大國就是蘇聯。二戰後,蘇聯綜合國力快速提升,是 社會 主義陣營中真正的「老大哥」。
蘇聯當時不僅擁有很強的軍事實,在經濟總量上也遠超世界上的一般國家。作為超級大國,蘇聯急於擴大全球影響力,提升國際威望,尤其是希望戰略上能夠進入巴爾干半島,因此,阿爾巴尼亞成為蘇聯進入半島的最佳跳板。
因此,自1946年阿爾巴尼亞成立以來,蘇聯為阿爾巴尼亞付出了非常大的經濟援助。特別是在經濟上,蘇聯為阿爾巴尼亞提供了大量的啟動資金;在工業方面,蘇聯又派出了很多領域的技術工人及專家,並協助阿爾巴尼亞建立了各種基礎設施和工廠。在蘇聯的幫助下,阿爾巴尼亞人在過去15年,生活非常滋潤,擁有著穩定的收入及和諧的 社會 。
但1961年,蘇聯進一步加強了對阿爾巴尼亞的經濟上的」控制「,阿對此十分不滿,最終雙方反目成仇,蘇聯政府直接宣布停止對阿爾巴尼亞的援助,從而中斷了兩國關系。
此後,阿爾巴尼亞主動對我國表示友好,面對國際形勢,中國決定向阿爾巴尼亞提供援助。在此期間,中國將每年向阿提供幾乎各行各業的經濟援助,同樣派出大批專家和工人為阿建設政府大樓、公路、鐵路、市政等公共設施,而且提供大量的財政支持,甚至大量發放低利率貸款。
當時,對於中國的友好援助,阿爾巴尼亞人特別創作了一首歌頌兩國友誼的歌曲,名為《地拉那北京》。在中國的援助之下,阿爾巴尼亞當地人民的生活非常不錯,甚至比蘇聯還要舒適。
由於阿政府缺乏進取心,國內經濟一直停滯不前。當初為了支持阿爾巴尼亞,中國非常慷慨,甚至於我國生產的許多優質特種鋼不願意自己使用,都全部用於其國內建設。阿爾巴尼亞當時毫無顧忌地使用這些優良的工業材料製造電線桿。
俗話說:「升米恩、斗米仇」,70年代後期的我國,由於改革開放的需要,停止了針對阿爾巴尼亞的經濟援助,阿爾巴尼亞就忘恩負義大罵我國。時過境遷成 歷史 ,而阿爾巴尼亞仍然停留在一個不起眼的小國地位上,而我國經濟快速發展,成為世界舉世矚目的第二大經濟體和製造業大國。
值得一提的是,在1997年,阿爾巴尼亞因為傳銷爆發了一場內戰,吸引著全世界的目光。阿爾巴尼亞是怎樣由傳銷而引發內戰的呢?
原因是,1992年,阿爾巴尼亞民主黨上台執政,終結了阿爾巴尼亞勞動黨的執政,前勞動黨領導人霍查的私人醫生貝里沙出任總統。
貝里沙執政後,採取了親近西方的政策,大力進行經濟改革,並推行國有企業私有化,在改革的初期成績十分顯著,尤其是1993年到1995年,阿爾巴尼亞GDP年均增速甚至在10%左右,然而,好景不長,改革過程中一些深層次的問題也逐漸浮出水面。
阿爾巴尼亞在其計劃經濟時期的大銀行,放貸的對象主要是大型國有企業,而處在經濟改革轉型期的企業經營狀況普遍不十分理想,因此,銀行形成了大量的壞賬。資金收不回來,銀行也無法給民營企業放貸,所以,就造成所有企業缺乏資金、嗷嗷待哺。雖然阿爾巴尼亞採取了一些必要措施,但整個國家經濟赤字仍然居高不下,企業經濟狀況十分窘迫。
1994年末,阿爾巴尼亞三大國有銀行的壞賬一度占總貸款金額的50%,幾乎瀕臨倒閉。因此,為了防範銀行倒閉,政府在提高貸款審批標準的同時,還實施了銀行貸款配額制的政策,即使是滿足條件、審核合格的貸款,銀行也只能發放貸款申請數額的45%。防範性的政策措施雖然保住了銀行,但卻讓企業經濟雪上加霜,可以說,當時的阿爾巴尼亞市場上到處都缺錢狀態。
獨特之處二:一度成為「傳銷之國」
有一些頭腦靈活的人打起了主意,搞起了類似於「地下銀行」的貿易公司,也就是利用高利率來吸引客戶存款,然後把籌集到的資金用於貸款和企業經營。一開始這些」地下銀行「的存款利率處於合理區間,而且的的確確也緩解了國內企業的資金短缺壓力,因此,阿爾巴尼亞政府給予必要的鼓勵及扶持。
隨著募資公司及籌集資金不斷的增加,資金性質變了味道,一些企業開始把資金從實體經濟放貸轉移到外匯、房地產等來錢更快的投機項目上,有的資金甚至不惜觸犯法律,把募集來的資金用於偷渡、販毒及走私活動。
最終結果,企業需要的資金量越來越大,」地下銀行「為了能夠籌集更多的資金,開始採取金字塔式集資,通過提高收益率來吸引新的儲戶,以借新還舊的方式來維持公司運轉,這就是阿爾巴尼亞傳銷的惡夢開始。
為了盡最大努力募集資金,把百姓中存款挖出來,各大融資公司之間展開競爭,除了提高收益率外,還在新聞媒體上發廣告,大肆渲染快速致富。某些大公司還請政府官員出面為公司項目代言宣傳,以提高公信力。
因此,惡性競爭和金字塔式的集資方式,所形成的豐厚利潤讓很多人眼紅,最終,集資企業如雨後春筍般涌現出來,市場也開始走向畸形發展之路。
為了控制這種畸形發展狀態,1995年2月,政府頒布了「除銀行外的任何企業及個人均無權接收家庭戶的活期存款及一年期以下的定期存款」的法令。但這一法令沒有得到有效落實。
在1996年,阿爾巴尼亞全國共有近100家金字塔式集資公司,其中有八家公司最大,並且這八家公司的負債總額高達12億美元,並且是阿爾巴尼亞當年GDP的64%,意味著全國有超過一半的人都把錢存入到這八家企業中。因此,阿爾巴尼亞成為了名副其實的「傳銷之國」。
阿爾巴尼亞人當時都把這些集資公司看成是」印錢的機器「。做著不勞而獲的夢,很多人認為只要把錢存在公司,就能過上奢侈生活。甚至於不少農民也停止了干農活,普遍變賣了牲畜,抵押土地和房子來換取現金存入公司獲得高利息。
1995年12月,聯合國由於暫停執行對南聯盟的經濟制裁,致使之前依靠走私發大財的集資公司的資金出現周轉不開現象。特別是國民對1996年的全國大選心存疑慮,大批老百姓為躲避風險都紛紛選擇提現,出現擠兌。
」提現潮「的出現,讓很多集資公司的資金來源捉襟見肘。當時為了留住存款儲戶,各家公司使出渾身解數,冒著大幅提高利率這個險招兒。到了1996年10月,有的公司甚至開出了44%的奇高月利率。而十分誇張的收益率把整個國家推向了最後的瘋狂,當然也讓不少人做著」一夜暴富「的夢,再次出現變賣土地和房屋,把錢存入集資公司。
事實上,建立在超高利率上的虛假繁榮,缺乏實體經濟增長的支撐,最後泡沫破滅。1997年1月,最先造成兩家大公司破產,危機也開始全面泛濫,擠兌風潮霎時間在全國爆發。
在一邊倒的危機之下,大批公司紛紛選擇跑路,造成大量阿爾巴尼亞人轉眼之間之間一貧如洗。最終,憤怒的儲戶走上街頭,全國各大城市出現抗疫人群,要求政府賠償損失,局部地區甚至還出現了暴亂。
面對危機,阿爾巴尼亞政府採取了控制企業在央行日提款上限限定為3000萬列克(約30萬美元)政策,並且凍結了一批公司的賬戶,防止資金流出國外等一系列措施。但當時受到控制的是一些缺乏後台的公司,硬的公司一如往常,特別是在如此緊張局勢這下,這些公司仍然在電視上播放廣告,某些腐敗的官員選擇」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最後群主眾被徹底激怒了,示威持續升級,不少地區甚至爆發了武裝沖突。而沖突最為激烈是在 社會 黨占優勢的南部地區。因為在民主黨執政後, 社會 黨的官員被邊緣化。為了挽回政治影響,積極發動群眾示威,並將武器庫的位置透露給了遊行負責人。1997年2月26日,在第二大港口城市發羅拉,特別是遊行隊伍搶奪了武器庫,致使大批武器落入群眾手中,全城陷入了無政府狀態。
為了控制局勢,貝里沙宣布全國進入緊急狀態,並派部隊前往發羅拉平息動亂。但士兵們中的不少人也是此次募集存款騙局的受害者,他們的親人有的就在示威隊伍中。因此,不在少數的士兵選擇棄逃,有的甚至拿著武器加入到示威隊伍中,最終,全國各地示威者紛紛湧向地那拉。
3月12日,首都地那拉全城陷入混亂與內戰。一些不法分子趁機作亂,監獄、銀行和政府等都成了攻擊的目標,全國徹底失去控制。國防部長臨陣脫逃,而貝里沙總統乘船逃到亞得里亞海進行遙控指揮。
阿爾巴尼亞的動亂局勢引起了很多國家的警覺,經聯合國授權,由義大利、希臘、土耳其等8國組成維和部隊展開代號為「黎明行動」的救援任務,6000名各國軍人協助阿爾巴尼亞當地政府保衛了重要部門並維持局勢穩定。
阿爾巴尼亞在歐洲各國的聯合調停下,於1997年6月29日,舉行新的議會選舉。最終以 社會 黨為主的政黨聯盟大獲全勝,民主黨丟掉了執政黨的位子,總統貝里沙下台,為期近3個月的內戰塵埃落定。
因此,這場由傳銷引發的危機,給阿爾巴尼亞的經濟造成的影響至今尚未消除。特別是流到 社會 上的大批軍火,不僅讓 社會 存在安全隱患,也給整個歐洲帶來了潛在的動因。所以,傳銷即毀小家、也誤大家。
獨特之處三:世界「碉堡王國」
阿爾巴尼亞是世界上人均碉堡最多的國家,素有「碉堡王國」的美譽。
阿爾巴尼亞一個面積僅2.8萬平方公里、人口不過300萬的國家,卻密密麻麻分布著幾十萬座碉堡,成為阿爾巴尼亞極為獨特景象。
阿爾巴尼亞為建碉堡花掉了1億多美元,相當於人民幣6.55個億。60年代,阿爾巴尼亞曾經既反美又反蘇,同時又與義大利、希臘、南斯拉夫等鄰國存在 歷史 宿怨或領土糾紛,可謂是四面樹敵,令這個區區山國誕生了強烈的危機感。
當時阿爾巴尼亞的領導人提出「御敵於國門之外」的口號。特別是富有游擊戰經驗的阿爾巴尼亞人甚至於喊出了「一手拿鎬,一手拿槍」的響亮口號,具體措施之一就是全民動員建造碉堡。
凡去過阿爾巴尼亞的人,無不為星羅棋布的碉堡而贊嘆。因為在廣袤的農村田野上,每隔幾百米就有一排碉堡,公路兩側、山頂山腰、房前屋後,甚至度假沙灘上都分布著各式各樣的碉堡。這些碉堡種類有明碉、有暗碉;有暗道,密如蛛網、有多達幾十個一群的群碉,也有孑然兀立的獨碉、有能藏兵數百、糧倉彈葯庫的指揮大碉,也有僅能勉強走進一人的單兵碉。最常見的還是直徑3到4米、半掩埋式的圓碉。在某些人中,這些隱藏在草叢中的鐵灰色圓碉,就像一口口倒扣的鐵鍋,或是一隻只靜止不動的大烏龜。
阿爾巴尼亞碉堡都是用優質的鋼筋水泥建造而成,據說平均造價達到250美元,全國幾十萬座碉堡,總耗資達到1.75億美元以上,消耗的人力、物力十分驚人。根據阿當地人說,一座碉堡的耗資、耗材,完全可以建造一套標準的兩居室住房。由於大量人工、材料消耗在碉堡上,阿爾巴尼亞人不得不長期忍受惡劣的居住環境。
在90年代,阿爾巴尼亞政局及周邊形勢發生了劇變。和平發展成為主旋律。按道理,這些已經失去作用的碉堡既礙觀瞻、又占土地,應該大量拆除掉,但十幾年過去,很多碉堡仍然巋然不動。
什麼原因呢? 首先第一大難題,缺錢缺裝備。因為當初修碉堡時,強調碉堡越結實越好,炮彈也炸不開,拆起來十分費勁。阿爾巴尼亞為了發展 旅遊 ,甚至聘請北約的工兵部隊拆除一處海灘上幾百座小碉堡,最終動用了挖掘機、推土機、吊車等重型設備,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勉強拆掉。設備先進的北約工兵尚如此,普通阿爾巴尼亞工人自然就更不容易了。其次是沒權力拆。因為1992年開始的「土改」把許多碉堡連同土地分給農戶,但農戶們拿到的只是碉堡的「使用權」,產權仍屬軍隊,因此,不論多礙事,只要軍方不說拆,誰也不敢動。
目前的碉堡中,有的被改成倉庫、有的改成了羊圈、有的被當作小賣部、有的當成了蘑菇房,還有的乾脆被改成住房。風景區的一些碉堡被有錢人用低價買來,稍作裝修就當成自己的小別墅,住起來冬暖夏涼、別具情調。據說,這些碉堡價格不過5萬人民幣左右。
在城市邊緣的碉堡被進城打工的農民佔用,形成「碉堡版」的打工村。還有一些「賣相」不好、或地處偏僻的碉堡往往也能發揮作用,有些被改造成廁所供路人方便,有些則成為幽會的伊甸園;有些靠近邊境的廢棄碉堡,反而成為偷渡者的藏身所,甚至是通向境外秘密地道的開挖起點。
雖然碉堡採光差、改造難,但這些碉堡一不要房租,二不用交稅,而且得到精明商人的青睞。1985年,有一個叫卡那·達拉的人在海灘看中了一座能容數十人的子母大碉堡,將其改造成「碉堡酒店」。酒店裡的布置好像軍隊的食堂,而且服務員也都出身行伍,不但言行舉止表現出軍人風度,甚至連菜單也按標準的軍用電報格式書寫。每到 旅遊 旺季十分熱門,僅有的5個「雅間」需提前一周才能訂到。
受到「碉堡酒店」生意興隆的啟發,很多人利用碉堡開設酒吧、咖啡館、 旅遊 專賣店。不過按阿爾巴尼亞規定,一旦戰爭爆發,軍方有權在4小時內將碉堡收回,重新投入戰斗。
十分有趣的是,還有種「碉堡」不但可以購買為自己私有,還可以隨身帶出國門,這就是有名的阿爾巴尼亞碉堡式煙灰缸。這種煙灰缸用大理石做基座,頂上倒扣個穹狀防塵殼,合在一起,非常酷似真正的阿爾巴尼亞圓碉,很多到該國 旅遊 的人往往都買上一個帶回家收藏。
獨特之處四:國外人口遠大於國內人口
阿爾巴尼亞只有不到300萬人,現在居住在國外的阿爾巴尼亞人多於其領土內的阿爾巴尼亞人,散居在國外人口估計在700萬至1 000萬之間。
獨特之處五:世界上第一個無神論國家
1967年,阿爾巴尼亞被宣布為世界上第一個無神論國家。之後宗教被禁止,任何違反法律的人將被判處3至10年監禁。
獨特之處六:最古老的葡萄樹種
阿爾巴尼亞是歐洲種植葡萄 歷史 悠久的國家之一,早在冰河時代,該國就種植了葡萄樹,在阿爾巴尼亞發現的最古老的種子年齡在4 000至6 000歲之間。
獨特之處七:罕見擁有3250種植物,91種瀕危物種
阿爾巴尼亞發現了3,250種植物,幾乎占歐洲所有植物種類的三分之一。並且擁有91種動物被宣布為全球瀕危物種,這些動物包括侏儒羚羊、地中海僧侶海豹和達爾馬提亞鵜鶘。
獨特之處八:歐洲最古老的湖
歐洲最古老的湖在阿爾巴尼亞發現,奧赫里德湖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湖泊之一。在其發現了各種獨特的植物和動物種類,以及活化石,這個湖因其遺產而受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保護。
獨特之處九:歐洲最大的石油存儲量
巴爾乾地區第二大石油儲藏地在阿爾巴尼亞,這個國家的石油儲量是歐洲最大的。阿爾巴尼亞還是世界上主要的鉻生產國和出口國之一,它還以生產煤炭、鎳和銅而聞名。
獨特之處十:世界上最大的水電生產國
阿爾巴尼亞是世界上最大的水電生產國,整個國家100%的能源是水力發電。
獨特之處十一: 旅遊 業快速增長740%
阿爾巴尼亞大部分收入來自服務業,特別是 旅遊 業。特別是在2005年至2012年間,阿爾巴尼亞的外國遊客數量增長了740%,令人難以置信。
獨特之處十二:文化習俗「點頭不算搖頭算」
阿爾巴尼亞人「點頭不算搖頭算」,點頭表示否定、不同意;而搖頭表示肯定、贊同。其他國家的人很容易搞反。
㈥ 阿爾巴尼亞為什麼不屬於南斯拉夫
因為這兩個國家根本就不屬於同一民族的,從文化起源上來看,阿爾巴尼亞的文化屬於希臘文化的次生文化,主要信奉的是伊斯蘭教,而南斯拉夫的民族絕大部分都是源自現烏克蘭草原南下的斯拉夫游牧民族。從民族特性上來說,阿爾巴尼亞與義大利很近,阿爾巴尼亞人寧願從屬於義大利人,也不願意從屬於南斯拉夫。
㈦ 准備去阿爾巴尼亞,有什麼需要注意的呢
如果想要去阿爾巴尼亞旅遊的話,最好是選擇跟著旅遊團,因為在一個陌生的地方會很容易出現一些事故,所以在行動方面也是需要注意的,在去之前一定要准備好相關的證件和一些現金,現金最好不要准備太多,這樣會很容易引起一些壞人的注意。在去到了阿爾巴尼亞之後不要去隨便的施捨當地人,而且當地的警察也是比較腐敗的,可能會出現敲詐外來遊客的情況,如果不是官方的收據,一定不要隨便付。而且身份證以及護照最好隨身攜帶,這樣在出席旅遊景點的時候也會更加的方便一些。
這個地區有很多的旅遊景點,如果想要去遊玩的話,可以考慮去亞得里亞海,能夠看到山窪當中的一些村落。再去到另一個國家之前,一定要提前做好旅遊攻略,這樣也能夠避免在旅遊的過程中出現一些問題。
㈧ 阿爾巴尼亞是哪個國家
阿爾巴尼亞是歐洲東南部的一個小國家。
阿爾巴尼亞共和國(阿爾巴尼亞語:Republika e Shqipërisë;英語:Republic of Albania),簡稱「阿爾巴尼亞」(Albania),是一個位於歐洲東南部,巴爾干半島西南部的國家。
阿爾巴尼亞西隔亞得里亞海和奧特朗托海峽與義大利相望,南面則與希臘接壤,東臨北馬其頓,東北是塞爾維亞,北接黑山共和國。首都地拉那,其國際代碼為AL。
阿爾巴尼亞國旗上繪有一隻黑色的雙頭鷹,沿自15世紀抵抗奧斯曼帝國入侵的領袖喬治·卡斯特里奧蒂·斯坎德培的印章,所以雄鷹是民族英雄喬治·卡斯特里奧蒂·斯坎德培的象徵,故此阿爾巴尼亞也有「山鷹之國」之稱。
自然資源:
阿爾巴尼亞水力資源、太陽能資源豐富。礦產資源種類較多,有石油、天然氣、瀝青、褐煤、石灰石、鉻、銅和鎳等。探明石油儲量約4.38億噸,天然氣儲量約181.6億立方米,煤礦儲量約7.94億噸,鉻礦儲量約3690萬噸,銅礦儲量約2419萬噸,鎳鐵礦和硅酸鎳礦儲量約3.64億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