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什麼是鄉愁文化

什麼是鄉愁文化

發布時間:2022-04-15 12:48:43

『壹』 在你看來鄉愁是什麼情

在我看來,鄉愁就是對家鄉的一種依戀和懷念,就是當你遠離家鄉的時候,你會不斷的回想起來以前的生活,以前的圖像。

『貳』 鄉愁對當下中國有什麼意義

關於文化鄉愁,可以從人類的本性談起。文化究其實質乃是人的本質的體現。人之為人,就在於有文化,有自我反思的能力。當今仍然具有活力的符號學和結構主義理論,其價值之一是從語言層面來認識人自身。過去我們說人是思維的動物,這個定義不嚴密也不準確,因為據科學研究表明,有的動物也有思維。20世紀下半葉有學者指出:「人是意指性動物」;「人是符號動物」;「符號的原理,由於其普遍性、有效性和全面運用性,成了打開特殊的人類世界——人類文化世界的開門秘訣。」自從人類創造出符號並且使用符號,人類就生活在「實」與「虛」相間的社會里,超越現實,創造「虛」的世界,這是文化的力量,使人有鄉愁。文化使人類意識到超越身體的局限,把追求無限自由作為自身所有的可能性。我們談文化鄉愁,就是要保住中華民族的血脈,就是要葆有我們的生命之根,因為這是民族夢想的發源之地。

『叄』 為什麼說餘光中的鄉愁是一種文化鄉愁

餘光中的鄉愁是對家鄉的感情和思念,是一種對家鄉眷戀的情感狀態。對故土的眷戀是人類共同而永恆的情感。遠離故鄉的遊子、漂泊者、流浪漢,移民,誰都會思念自己的故土家鄉。

『肆』 重建歷史遺跡,有利於鄉愁文化的發展嗎

重建歷史遺跡,其實從根本上來講是有利於鄉愁文化的發展的,而且重建歷史遺跡可以讓人們聯想到當時的歷史情況,其實重建歷史遺跡也是回顧歷史的一個表現形式。在這個過程中,其實是適合於人們懷念歷史,而且也可以從歷史的長河中學習到很多東西。所以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可以藉助這樣的優勢來帶動這個城市,無論是經濟,文化還是政治方面的發展,相對的也會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

重建歷史遺跡,在這個過程中,這座城市的歷史也會被人們口口相傳,所以在一些小孩子並不了解的歷史故事上,又得到了一次傳承,冥冥之中也會影響很多孩子的人生道路。所以從整體上來講,重建歷史遺跡,對於這個城市文化的傳承,對於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有著很深刻的意義的。

『伍』 什麼是鄉愁

小時候不知道什麼是鄉愁。長大以後離開家,東西南北,為生活打拚,為夢想奮斗,累了,倦了,自然流露出來的一縷對家的思念,淡淡的,悠悠的愁緒,這就是鄉愁……

起初的鄉愁僅是對農村老家的思念,想著老屋的貓、狗、豬、牛、雞;想著土坯青瓦上的裊裊炊煙;想著門口的那棵大樹,春來綠滿枝,碧葉叢中,清香四溢,沁人心脾……鄉愁隨著年齡的增長,感悟越來越深,深的如同青絲變白發,如同眼角的魚尾紋滲透進肌膚。

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份濃郁的故鄉情結。因為,故鄉是每個人生命開始的地方,那裡生活著我們最親密的人,也保存著我們最初的記憶;故鄉是給予我們歸宿感的地方,是我們的精神之源,是我們的根。

『陸』 故鄉情懷,鄉愁味道是什麼意思

故鄉的味道
遠行的人,都咀嚼過故鄉的味道,那種滋味來自心底,只有你自知.在遠方的日子,最值得品嘗的就是故鄉的味道,故鄉的夜晚恬淡而清澈.每當我回到故鄉,撲鼻而來的總是飄盪在空氣中的泥土「芬芳」.在城市裡很難聞到這種來自泥土深處的真實氣息.故鄉里一切陌生的、熟悉的細節也會隨著這氣味紛至沓來,樹影斑斕,屋角連綿,那些微小的觸覺都被一一放大了.在故鄉,分外親切的是鄉音.有些人很多年沒有見,有些人甚至從未謀面,此時卻也倍感親切.年長的、年幼的,男的、女的都是那麼可以接近, 我仔細地端詳著他們,好像從對方身上找到了自己的影子.老屋的院落里種著一株葡萄藤,懸著我兒時的回憶.在中國每逢過節,牽動無數中華兒女的心,也喚起每個人心中淡淡的鄉愁。鄉愁,是院子里婆娑的樹影,是母親手中的一縷飯香,是故鄉一抔溫熱的鄉土,是寂靜夜裡的心潮湧動。鄉愁,是家國情懷,是文脈延亘,是精神依歸。鄉愁是中華文化的「根」。中華文明有著五千多年的悠久歷史,是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發展壯大的強大精神力量。我們的同胞無論生活在哪裡,身上都有鮮明的中華文化烙印,中華文化是中華兒女共同的精神基因。
鄉愁味道
鄉愁是一種家國情懷。從國家層面上講,「家國情懷」是對祖國和人民的深情大愛,是對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理想追求。是對國家的高度認同感、歸屬感、責任感和使命感,是一種深層次的文化心理密碼。鄉愁是一種對老屋的情感。家鄉的老屋,那承載了童年和少年酸甜苦辣,是養育了幾代人的簡陋故居。那裡的一磚一瓦,一草一本都是血脈相連的締造,是生命里永不褪色的記憶!老屋會給人一生的眷戀與永恆的溫暖!

『柒』 鄉愁和文化的關系

鄉愁是一種文化

『捌』 鄉愁對人的影響

①符合題意,之所以要記住鄉愁,是因為鄉愁文化對人的思維方式和生活方式具有深遠持久的影響;
②不合題意,材料主旨不在於強調聚族而居的鄉村是傳承中華文化的廣闊天地;
③符合題意,之所以要記住鄉愁,是因為傳統文化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風格和民族氣派,是維系民族生存和發展的精神紐帶;
④說法錯誤,鄉愁文化不能夠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精神需求.
故本題選A.

『玖』 中國的思鄉文化

泊船瓜州
王安石
京口瓜州一水間,鍾山只隔數重山.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商山早行

晨起動征鐸,客行悲故鄉.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
槲葉落山路,枳花明驛牆.因思杜陵夢,鴻雁滿回塘.
《渡漢江》
[初唐]宋之問

嶺外音書斷,經冬夏歷春。
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
回答者:argent_1987 - 高級魔法師 七級 12-6 18:03

--------------------------------------------------------------------------------

日暮鄉關何處是——古詩中的鄉愁

思鄉,自古以來一直是詩歌表現的主題之一。尤其是在交通、通訊極不發達的古代,一旦離鄉,前路漫漫,何日是歸年;關山重重,鄉書誰人傳遞?於是,遠在他鄉異地的詩人,常常不禁悲從中來,美麗而憂傷的詩句便汩汩而出,成為了千百年來膾炙人口的詩篇。
觸景生情。詩人們魂牽夢縈的思鄉之情,往往因遇到某種機緣而奔涌而出。逆旅夜雨、明月高懸、夕陽西下、塞外蘆笛等等,都會牽動詩人對故土的思念。詩人往往因之而揮灑自己的詩情。被稱做中國第一思鄉詩的《靜夜思》便是如此: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觸發詩人思鄉之情的便是秋夜的明月。深秋之夜,一輪滿月掛在天邊,月光透過窗戶,照在詩人的床前,那麼皎潔,以至詩人疑是「地上霜」。一個「霜」字,不僅寫出了月色之白,更給人以清冷孤寂之感。接著詩人不禁一「舉」頭、一「低」頭,由「望」而「思」。細致的動作逼真地寫出了詩人的心理活動。詩人仰望著玉盤的明潔,月桂的婆娑,思緒聯翩:今夜的月兒多圓啊,可人呢?怎能團圓!於是詩人想起了故鄉。想起了故鄉的什麼呢?詩人沒有具體講。還是讓我們讀者去想像吧。
再來看李益的《夜上受降城聞笛》:
回樂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徵人盡望鄉。
這首詩中,也寫了月色如霜,也渲染了冷清凄涼的氛圍。這樣的景色加上戍卒將士長年在邊關要塞,更覺寂寞。在這樣的氛圍中,忽然不知從何處傳來蘆笛聲,婉轉悲切,如泣如訴。這裊裊之音,深深地觸動了將士們的懷鄉之情。「一夜」可見思緒持續時間之長;「盡望」點出感染范圍之大。同樣,李白也寫過「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的詩句。都以蘆笛聲為誘因,表現深切的思鄉之情。悲涼哀怨,感人至深。
遙思遠憶。上一類的古詩往往是詩人因景物而引起思鄉之情,而思鄉的具體內容,詩人並沒說明。還有一類詩則是通過思念故鄉的具體情景來表現詩人的鄉愁。如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便插茱萸少一人。
佳節,本是家人親友團聚的日子,但詩人卻「獨」在「異」鄉,因而「倍思親」。詩人思念什麼呢?詩中構想了這樣一幅情景:在這重陽佳節,家裡的兄弟都登高去了。他們一個個唱著跳著,歡快熱鬧。可就在他們挨個插遍茱萸的時候,遺憾地發現還少了一個人。兄弟們也許一下子安靜下來,手執多出的一棵茱萸念叨著遠行的我呢。這里,由「遍插」到「少一人」自然引起了情思。詩人通過想像出來的情景,曲折地表現自己的鄉愁,顯得婉約動人。
無獨有偶,白居易的《邯鄲至除夜思家》也是如此:
邯鄲驛里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說著遠行人。
遠在異鄉的詩人,在冬至的夜裡,形影相弔。此時只有燈影相伴,寒氣逼人,所以「抱膝」而坐。孤燈加上冷清,自然會想起家裡的溫暖,親情的溫馨。但詩人並沒有寫自己如何想家,而是猜想家人此時也會坐到深夜,同樣在想著自己。他們此時大概正在念叨著我在外地的生活怎樣吧。其實詩人猜想家人想自己,正曲筆表現出自己對家人的深切思念。質朴而深情。
問訊梅菊。「美不美,家鄉水;親比親,故鄉人。」遠在異地,當見到從故鄉來的人時,那種激動欣喜之情可想而知了。見面時一下子湧上心頭的一定有許多情況要打聽:家人是否平安?故鄉的父老鄉親生活怎樣?等等。但有這樣的一位詩人,他並不問這些,而只是問綺窗前的寒梅開了沒有:
君從故鄉來,應知故鄉事。
來時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王維《雜詩》
熱愛家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體表現在熱愛家鄉的山水、土地、風物、人情,以至一草一木上。你看,詩人問家鄉寒梅時是那麼仔細——「綺窗前」,那麼關切——「著花未?」從中可見詩人對家鄉時時懷念的赤子之心。梅花常是高尚聖潔的象徵,詩中的寒梅顯然是代表故鄉的。故鄉在詩人心目中是何等的美好啊!詩歌從小處著眼,表面看來,似一杯淡水。其實於平淡處,含有濃郁的詩情,表現了詩人對故鄉的強烈眷戀。
我常想,王維寫這首詩是不是受南朝陳文學家江總的啟發呢?《長安九日》:
心逐南雲逝,形隨北雁來。
故園籬下菊,今日幾花開?
詩中先寫自己「心」與「形」的南轅北轍,形象而精練地寫出了羈旅遠方的心卻飛回了故鄉。詩人想念故鄉,想像著那籬笆邊純潔美麗的菊花,「今日幾花開?」是開了一朵、兩朵,還是三朵、四朵呢?讀著這樣的詩句,我們彷彿看到詩人還要一一去點數似的,那急切之狀、痴情之態,躍然紙上,真是一往情深啊!
修書傳語。關山難越,錦書難寄。思鄉的人啊,往往只能對月空吟,對影沉思。此時,要是遇到趕往故鄉去的人,那叫詩人們多麼欣喜啊!
洛陽城裡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
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
——張籍《秋思》
終於可以給家鄉捎封信了!詩人把全部的思鄉之情都傾注在家書中。他寫了又寫,看了又看。覺得該說的全說了,才把信封上。但在行人要出發的時候,詩人還是禁不住又拆開封,再看看。生怕還有什麼沒說清楚。詩中的「欲」、「復」、「又」等字眼,恰當地曲折地表現了詩人的感情。「臨發又開封」這一細節,生動細致地表達了深沉的思鄉之情。
我們常說於細微處見真情。詩人往往會抓住典型的細節來表現自己的思想感情。再如岑參的《逢入京使》:
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鍾淚不幹。
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
離開故鄉,已是路途漫漫,但詩人仍頻頻回首,遙望故鄉。這種眷戀與不舍化作點點淚珠,沾濕衣襟。不曾想,竟遇上回長安的使者!詩人馬上轉憂為喜,這不是一個絕好的帶信的機會嗎?但詩人隨即又發愁了,因為是在路上偶遇,沒有紙筆,寫不成信啊!匆匆相見,又立即分手,千言萬語,不容細談。無奈何,只好捎個平安的口信吧。樸素自然的詩句,飽含著詩人的一片深情,具有感人的藝術力量。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品讀著一首首愁腸百結、哀怨纏綿的鄉愁詩,我們似乎觸摸到了詩人們的那顆誠熾的心。汲取著古典詩歌的藝術營養,感受著傳統文化的美感與熏陶,你一定會得到美的享受。

閱讀全文

與什麼是鄉愁文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29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0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933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414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36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62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0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951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30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04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19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76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67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87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64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38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4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587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0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