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當今社會我們應該如何看待中國傳統文化
1、對待傳統,不能以片面遮蔽整體,不能以當代否定過去。我國非遺保護的實踐,正是抱著尊重中國社會整體發展規律的態度展開的。以歷史的眼光、發展的眼光來看,非遺既是積累與沉澱,也具有開創與自我更新的能力。
2、文化因積累而形成傳統,傳統因積累而產生巨大能量。一個民族的傳統對本民族來說,是不可或缺的生存財富和精神資源。對傳統的認同和承繼是非常有益並且必要的,對自身歷史和傳統的了解是一個人、一個群體、一個民族自身定力及自信自尊的精神源泉。
3、歷史經驗已經表明,傳統內部應該有反思和批判的聲音,但一味否定,一概推翻,只會導致全民性的心靈空虛和價值混亂。我們承認,傳統中也有糟粕和偏狹,需要我們理性對待,去偽存真,但在這一過程中,不能以片面遮蔽整體,不能以當代否定過去。
(1)怎麼看待當下文化擴展閱讀
在重視加強傳統文化調研與保護的今天,非遺是我們的重要「索引」和寶貴財富。經由非遺傳承保護,我們可以對中華傳統文化進行重新審視和深入發掘,立足現實實踐,面向未來思考,把凝結中國精神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播開來。
同時,非遺傳承保護也是正當其時、影響深遠的文化建構,通過生動講述中國非遺故事,充分展現中國非遺道路的獨特創造、中國非遺理論的獨特貢獻和中國制度的獨特優勢,讓世界更准確、更全面地了解中國非遺保護的生動實踐和豐碩成果,加深對中國非遺經驗和道路的認識。這是一項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事業,也是當代中國人的歷史使命。
⑵ 如何看待當下文化綜藝越來越多的現象
文化類綜藝節目越來越多,但節目模式化、同質化也在消耗著觀眾的興趣。文化類綜藝要想創新突圍,不僅需要在形式上適應大眾口味,滿足不同文化層次觀眾的審美需求,更要在節目素材挖掘上下功夫。近兩年掀起的文化類節目熱潮,改變了現象級節目的驅動形式。以往的現象級節目往往誕生於激烈的市場競爭。為了爭奪收視率、獲得更多的收視人群進而挖掘更大的廣告潛力是曾經以「好聲音」、「跑男」為代表的「現象級綜藝」得以發揚光大的內在驅動力,可稱之為市場驅動。而當下文化類節目則是政策驅動,在「命題作文」的形式下,從傳統文化中汲取節目創新的養分,進而改變綜藝節目領域過度娛樂化、低俗化的現狀。「現象級綜藝」不再以單個節目的形式出現,而是共同構成了一個「現象級節目集群」。雖然在這場潮流中也有諸如《朗讀者》《國家寶藏》這樣的領頭羊,但總得來說,沒有什麼節目能夠一枝獨秀或是達到家喻戶曉的地步,綜藝節目領域的文化轉向依賴眾多文化類節目的密集問世,而非單一節目的力量。
⑶ 談談你對當代文化的理解
像是半命題作文!那我就談談。
首先,當代中國的文化,十分多元,涌現出許許多多新生態文化類型,讓人無暇顧及,然而多而不精,深圳有許多文化是偽文化,低俗文化;
其次,我們國家的傳統文化沒落,傳統文化中精華的部分更是不易尋覓,全社會缺少引領整個名族向前向上的普世文化;
再次,當代文化承載不足,文化責任缺乏,從而使得整個社會向心力和凝聚力不夠;
最後想說,青年一代,將很多低俗文化,垃圾文化當做精神食糧,君不見整個社會的道德滑坡,人心冷漠。
希望當代文化能有主流精神出現,引領時代,潔濁揚清,以天下為己任。
⑷ 如何理解當下社會形態中的文化
當今社會,文化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突出,文化深深地熔鑄於社會生產力之中,影響著社會發展的方方面面,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勁助推器,一種新的經濟形態——文化經濟由此應運而生。文化經濟為何能夠如此蓬勃發展?究其原因,是文化力及文化生產力煥發出了前所未有的活力。
簡單地說,文化力作為一個明確的概念,是近年來隨著文化作用的彰顯而逐漸被人們認識的。但如果我們從歷史的角度來考察,文化力其實從人類社會產生伊始便已客觀地存在。人類社會的每一點進步,都離不開人類為滿足自身物質和精神文化需求而改造世界的實踐過程。文化是這一過程的產物,並隨著這個過程發展而演化,同時又反過來支配和影響這個過程,顯示出文化力的作用。
文化是人類活動的產物,無論這種活動是自覺的還是自發的。文化的形成、發生、發展、變化與人類社會的進步演化一樣,都是一個自然的歷史過程。文化廣泛地影響著人類的精神世界、物質世界以及自然界,深深滲透並作用於人們的經濟、政治、軍事等活動中,甚至於影響人的個性和習慣。從個人到家庭,從族群到區域,從地區到國家,文化力都在發揮著或大或小、或快或慢的作用。
一般來說,文化力對社會發展具有普遍的積極推動作用,同時要看到,一定歷史條件下某種文化力對社會發展具有的消極阻礙作用。積極的文化力可起到推動和促進社會發展的作用,例如歐洲文化史上的「文藝復興」和「啟蒙運動」,我國文化史上的「百家爭鳴」、「五四新文化運動」等;消極的文化力可起到阻礙和破壞社會發展的作用,例如西方中世紀的神學,我國文化史上的迷信等等。在現今這個文化經濟日益壯大,文化產品生產日益豐富的時代,文化力同樣也顯現出其消極的一面。如文化市場上的一些非法出版物、一些不法文化經營活動甚至部分具有消極傾向的電影電視劇等等。生產經營者為了滿足追逐暴利的私慾,打著文化的旗號,大肆渲染色情、暴力,給社會穩定及社會公德建設帶來了極大的隱憂,對人類進步形成了一種破壞性的力量。綜觀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我們可以發現,在所有的社會形態中都無可避免地會出現某種消極文化力,它直接或間接地對社會發展產生負作用
目前,文化已經成為一種勞動對象、生產對象。文化通過生產環節,已經無可辯駁地轉化為文化產品、文化服務,通過交換、消費環節轉化為實實在在的財富。撇開美國、英國、日本、法國、韓國等文化產業發達國家不說,在我國的不少省區市,文化產業增加值佔全部GDP的比重已超過了5%,成為事實上的支柱產業和經濟增長點。即使從傳統經濟增長的角度來說,文化力本身也已成了經濟增長的一個組成部分。從這個意義上,我們可以說,文化力不再是一種羞羞答答的「軟實力」,而是一種有著充分「硬實力」特徵的經濟力。
⑸ 如何正確看待當今流行文化
流行的不一定就是好的,不流行的不一定就不好。
應本著吸其精華,祛其糟粕的精神嚴謹待之。切不可盲目跟風,人雲亦雲;東施效顰和邯鄲學步是堅決不可取的。好與不好自己心中要有正確的衡量標准,起碼自己要有正確的人生觀,社會觀,價值取向,否則分不清精華與糟粕,只會在滾滾社會文化浪潮中迷失自我。
流行文化現狀
流行文化作為一種現象,有它存在的理由。文化是大河,任何一個時代如果不能提供一個多元的文化,那麼整個的文化大河就是一條死河、臭河。不過,作為青少年的仍然要多與經典文化同呼吸,共命運。
伴隨著社會的變化,流行文化全方位地影響了生活,似乎成為這個社會當中主流的、強有力的東西,在當代生活中無所不在。它深刻地影響著生活,構建著文化,可以這樣說,它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人,這一代又一代的人有些開始成為這個社會的主流。
可是喂養他們長大的這些流行文化卻處在一個尷尬的狀態當中。說實話,沉浸在周傑倫字句不清的音樂聲中,沉浸在那些速食文化中,受流行文化的影響比那些經典文化要大得多。
⑹ 你如何看待當下多元文化的發展以及多元文化中中華文化的發展(急求答案!!!謝謝!!!)
當下多元文化的繁榮和發展是現在國家和人民經濟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
1,多元文化的發展反過來會對社會經濟發展起到推動作用。當前我國文化產業發展星星向榮,以文化為載體孕育出了:動漫產業、民俗旅遊、博物館開發……這些創造出了新的消費,帶動了經濟發展。
2,多元文化的發展滿足了當代社會人精神文化追求。物質發展到一定階段,人們已不滿足目前的現狀,有更多的需求開始出現,這時,不少人眼光放在了休閑娛樂等更高層面的追求上;多元文化迸發出的活力,使得人們有了更多的選擇,使得人們開闊了眼界。
3,多元文化並存共生,展現了現代人兼容並包的精神品質。有利於我們更好的走出國門,走向世界,更加自信的面對其他國家文化,增進彼此溝通交流。
當然,我們堅持多元文化共同發展,更要強調堅持以中華文化為主流文化,反對落後的、腐朽的文化為核心的思想價值體系。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立身之本,是需要我們繼承和發揚的;堅定主流文化的導向作用,就是堅定我們作為中華民族的傳統,就是指引我們文化發展的明燈。
⑺ 如何看待當代傳統文化
我覺得,當代的傳統文化不存在傳統文化的現代化或者將傳統文化在新的適應中展開的問題,傳統文化就是傳統文化,現代文化就是現代文化。學習傳統文化,是感受和理解古人的思考,激發思維的靈感,產生契合現代的思維,又發展出現代文化。不管傳統文化有沒有過時,傳統文化是在古代產生的,在古代語境中解讀傳統文化,是真實的解讀。就算古代的東西已經部分過時,過時的部分還是意義重大的,值得學習。就像你不用像蝙蝠一樣飛來飛去,但是學習了蝙蝠,卻可以製造飛機。
⑻ 如何看待中國目前的文化現狀
本文核心數據:文化產業規模、文化百強縣分布、省市文化產業發展綜合指數、省市文化產業資本活躍度指數、省市文化產業投資吸引力指數
1、中國文化產業規模接近10萬億
2020年,全國規模以上文化及相關產業企業實現營業收入98514億元,比2019年增長2.2%,與一季度、上半年、前三季度分別下降13.9%、6.2%、0.6%相比,全年實現正增長。
2021年1-3季度,中國規模以上文化及相關產業企業實現營業收入84205億元,同比增長21.8%。
綜合來看,中國東南沿海地區文化產業發展較好。其中北京、上海、廣東、浙江等省市文化產業發展位於全國前列。這與這些地區經濟發展水平以及長三角一體化、粵港澳大灣區等國家重大區域發展戰略都是密切相關的,這也說明中西部地區還需進一步加強文化產業發展和區域協同。
以上數據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文化產業發展前景預測與產業鏈投資機會分析報告》。
⑼ 談談我們當今的文化現狀及如何看待
我們對傳統文化的態度:取其精華 去其糟粕
但現階段的社會發展,我們知道態度卻失了方向,我們可以理性的思考卻又感性的迷失,導致優秀的傳統文化難以後繼,趨利的西方文化任性迷之
導致現在我們對好多文化事件好與壞、因與果都分不清 又怎麼談文化傳承
建議:1、學好書本,對理論知識要透,不求謹記,但求深入了解,這是培養後期能理性分析文化事件利害的基礎;2、培養自己的分析能力,透過文化事件分析文化誘因,好的要繼承,壞的要避之;3、培養理性思考的能力,而不是無大腦的喊著自由、個性與開放(改革開放雖然發展的經濟,但文化發展也是滯後不少),用理性思維培養辨別是非的能力。
⑽ 如何看待中國現代文化
中國現代文化出現一種為速度第一的趨勢,正在遠離我們的傳統的儒家文化精髓。雖然我們傳統文化也有糟粕,但是個人覺得精華的部分佔大部分。我們現在的人正在一條找不到古代文化,隨處看到的都是西方「速食文化」的影子,一部分年輕人便跟了過去。其實我們的傳統文化是需要發揚光大的,如果我們要想強大,我們的傳統文化必須得到發揚和傳承。追隨別人只會迷失了自己,邯鄲學步就是明證。現在我們的流行文化不是文化,是一種人心浮躁的表現;是一種急功近利的表現。我們慢慢要回歸到我們傳統文化的思路上來,摒棄不好,發揚好的。五千年的積淀不會一文不值,現在經濟上在進步,文化、道德卻退步了。這要從方方面面去總結,去改正。我們要有我們的核心價值觀,要有我們的行為標准,不可忽視媒體的影響力度,要從根本做起,從娃娃抓起,希望通過一段時間的努力,會不再出現類似「小悅悅」的事件,也不會有老人跌倒沒人敢扶的現象。人心向善,如果做了好事的人都得不到別人認可的話,那是在逼著人在道德的路走下坡。這不是一個人兩個人的事,是全社會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