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聖誕節」和「春節」的相同點和不同點是什麼
相同:都是一個節日。不同:一個西方過,一個東方過。
2. 聖誕與春節習俗的不同
節日氣氛的高潮都是在節日前夕,即年三十鍾聲敲響的那一刻和平安夜午夜前後在中國,一進入臘月即有新年的味道,經過年前的打掃房屋,貼上新春聯,終於迎來了除夕——團圓之夜; 在西方,11 月份聖誕的氣氛就開始了,人人都在選購饋贈親友的聖誕禮物、 聖誕大餐的材料和五彩繽紛的糖果,期待著平安夜的到來。
春節是除舊布新的日子,春節雖定在農歷正月初一,但春節的活動卻並不止於正月初一這天。從年尾廿四日小年起,人們便開始「忙年」:祭灶、掃塵、購置年貨、貼年紅、洗頭沐浴、張燈結綵等等,所有這些活動,有一個共同的主題,即「辭舊迎新」。
春節是個歡樂祥和、合家團圓的節日,也是人們抒發對幸福和自由嚮往的狂歡節和永遠的精神支柱。過節前,別井離鄉的人們都盡可能地回到家裡和親人團聚,共享天倫之樂。除夕,全家歡聚一堂,吃罷「團年飯」,長輩給孩子們派發「壓歲錢」,然後「守歲」,迎接新年到來。年節期間,親朋好友之間相互走訪拜年,表達對親朋好友之間的情懷以及對新一年生活的美好祝願。
3. 春節和聖誕節的民族文化有哪些不同
春節是中國人和海外華人共同的民俗節日,而聖誕節是信奉基督的宗教節日,與中國的春節完全是兩碼事兒。
4. 中國春節與西方聖誕節的區別
中國的春節和西方的聖誕節的區別 聖誕節與春節是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產物,一個是基督宗教的禮儀傳統,一個則是幾千年的民間傳統。雖然大家都在這寒冬的季節里創造了一種溫馨氣氛,在辭舊迎新中寄託著感恩與希望,但是春節和聖誕還是迥然不同的。 從時間上看:西方人的年節,大致是由聖誕到新年,前後一周;中國的舊歷年(現稱春節)則是早早從吃一口那又黏又稠又香又熱的臘八粥時,就微薄地聽到了年的腳步。這年的行程真是太長太長,直到轉年正月十五鬧元宵,在狂熱中才畫上句號。算一算,四十天。 從象徵物看:西方人的年節聖誕樹象徵伊甸園的「樂園樹」,也就是生命之樹,永恆之樹,樹上掛的小甜餅象徵贖罪,點亮的蠟燭象徵基督,整個的寓意具有感恩與希望,對新年的豐收和平安充滿期盼。中國年節的瓶子、蘋果表示平安,金魚表示富裕,瓜蔓表示兒孫的綿延,桃子表示長壽,馬蜂與猴表示封侯加官,雞與菊花都表示吉利吉祥,年糕可以用來表示高高興興,其全部意義表現了對喜慶、吉祥、平安、團圓、發財、興隆、加官、進祿、有餘、長壽的追求。 從表現形式看:中國人的年節無論衣食住行,言語行為,生活的一切,無不充溢著年的內容、年的意味和年的精神。且不說鞭炮、春聯、福字、年畫、吊錢、年糕、糖瓜、元宵、空竹、燈謎、花會、祭祖、拜年、壓歲錢、聚寶盆等等這些年的專有的物事,單說餃子,原本是日常食品,到了年節,卻非比尋常。從包餃子「捏小人嘴」到吃「團圓餃子」, 都深深浸染了年的理想與年的心理。這樣,一切好吃好穿好玩以及好的想法,都要放在過年上。平日竭力勤儉,年時極盡消費,原因是使生活靠向理想的水平。過年是人間生活的頂峰,也是每個人特別是孩子一年一度憧憬的夢。 西方人的年節,特別是對基督徒來說,它代表了耶穌的誕生。他要求人們向需要幫助的人伸出援手。在采購禮物及寄送聖誕卡片的一陣忙亂中,很多西方人仍會撥出時間去幫助別人。聖誕節提供了很多傳揚「平安與世,善意與人」的機會。如一些教會的慈善機構大多數為聖誕節購物的人們而言,是一個熟悉的景象。他們通常會站在購物中心和商店外面,為有需要的人募捐。收集玩具和衣服,作為窮苦家庭的聖誕禮物。「報佳音」是另外一種能夠將歡樂帶給左鄰右舍的傳統方式,尤其是針對那些老人和無法常出門的人,聖誕節的精神鼓勵人們在許多大大小小的事情上互相幫助。仁愛之家(Habitat for Humanity)則幫助窮苦的人們建蓋屬於他們自己的房子。成千上萬的西方人除了以金錢支持一些有意義的事情之外,他們也獻出自己的時間在醫院、流浪者之家和學校做義工服務。 從敬拜上來看:中國人敬拜的諸神,民間詞語中的「上貢」、「燒香」等,無不灌輸給人們這樣一種文化:過節就是要敬比自己能力強大的人或神。換一種說法,就是中國人崇拜的是生活本身。「過日子」往往被視為生存過程。在人們給天地間的諸神叩頭燒香時,並非信仰,亦非尊崇,乃是企望諸神降福人間,能過上美好而又富裕的生活。這無非是想藉助神的威力,實現各自的嚮往,至高無上的仍是生活本身。 談到西方人的敬拜,讓我們首先想到《聖經》中三王朝拜聖嬰所帶的黃金、乳香、沒葯這三樣禮物,黃金是金屬之王代表尊貴,寓意耶穌是「君王」;乳香代表獻祭,寓意耶穌是「祭司」;沒葯是貴重的香料,代表奉獻、犧牲、最高的尊敬,寓意耶穌基督是眾人的「救主」。也就是說西方人敬拜的是天主的兒子耶穌、基督、默西亞。一位通過馬槽、十字架、祭台,為了人類生命獲得救贖,獲享永恆,與主同福的神子。這種敬拜是一種基於心靈的精神的信仰的理想,而生活的本身只是實現這一理想的過程。 一個民族的節日就是它一種文化的生日,這種文化的傳承,體現著一個民族的文化心理,在此生活被理想化和理想生活化的過程中,我們每個基督徒在享受著中國年文化中團圓、親情、祥和、喜樂、幸福的節日時,請不要忘記我們心靈的節日,以及聖誕節的真正意義。
5. 春節與聖誕節慶祝活動的不同之處
1、節日時間不同:春節是以中國的農歷為准,是除夕(農歷舊年12月31日)和春節(農歷新年正月初一);聖誕節是以西方公歷為准,是平安夜(公歷12月24日)和聖誕節(公歷12月25日)。
2、過節人群不同:過春節的國家有中國、韓國、朝鮮、越南、泰國、新加坡、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等亞洲國家;過聖誕節的國家有美國、英國、瑞典、瑞士、德國、智利、荷蘭、丹麥、愛爾蘭、蘇格蘭等美洲、歐洲國家。
3、活動習俗不同:春節習俗有貼春聯、放鞭炮、大拜年、壓歲錢、吃餃子、團年飯和守歲等;聖誕節習俗有擺聖誕樹、吃蘋果、戴聖誕帽、寄送聖誕賀卡、參加聖誕派對及聖誕購物等。
6. 春節和聖誕節有什麼相同與不同
中國春節和西方聖誕節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相同點:
1 They are both各個地方最隆重的一種民族慶祝的節日。
2.都要開Party,和親朋好友一起聚會。
3.They are both 各個國家最受歡迎,最喜愛的節日。
4. They are both 值得歡慶的節日。
不同點:
1.中國春節是西方節日,西方聖誕節是東方節日。
2.聖誕節是發gifts,春節是發money。
3.聖誕節門前是掛聖誕老人,春節門前是掛對聯。
4.時間不同。春節是每年的農歷一月一日開始,聖誕節是每年的12月25日
5.起源不同。
春節起源於原始社會的"臘祭"。人們經過一年辛勤勞動,在歲尾年初之際,用農獵收獲物來祭祀眾神和祖先,以感謝大自然的恩賜,逐漸形成了慶祝歲首的風俗。
聖誕節起源於據基督教徒的聖書《聖經》說,上帝決定讓他的獨生子耶穌基督投生人間,找個母親,然後就在人間生活,以便人們能更好地了解上帝、學習熱愛上帝和更好地相互熱愛。「聖誕節」的意思是「慶祝基督」,慶祝一個年輕的猶太婦女瑪麗婭生下耶穌的時刻。在公元後的頭三百年間,耶穌的生日是在不同的日子慶祝的。最後,在公元354年,教堂的領導人把12月25日定為耶穌基督的生日。
6.聖誕節有聖誕晚宴,春節吃餃子 、湯圓等。
7.春節放鞭炮,聖誕節有煙花,但是沒有鞭炮 。
8.春節是中國人辭舊迎新的節日,聖誕是耶酥誕生的日子
7. 春節和聖誕節的異同點
聖誕節與春節是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產物,一個是基督宗教的禮儀文化,一個則是東方幾千年的民間傳統。雖然兩者都在這寒冬的季節里創造了一種溫馨的氣氛,在辭舊迎新中寄託著感恩與希望,但是春節和聖誕還是迥然不同的。
從時間上看:西方的年節,大致是由聖誕到新年,前後一周。中國的舊歷年(現稱春節)則是從早早地吃一口那又黏又香又熱的臘八粥時,就微薄地聽到了年的腳步,這年的行程真是太長太長,直到轉年正月十五鬧元宵,在狂熱中才畫上句號,算一算,四十天。
從象徵物看:西方年節里的聖誕樹象徵伊甸園的「樂園樹」,也就是生命之樹、永恆之樹,樹上掛的小甜餅象徵贖罪,點亮的蠟燭象徵基督,整個的寓意具有感恩與希望,對新年的豐收和平安充滿期盼。中國年節的瓶子、蘋果表示平安,金魚預示富裕,瓜蔓是希望兒孫的綿延,桃子則祈禱長壽,馬蜂與猴代表著封侯加官,雞與菊花都暗喻吉利吉祥,年糕可以用來象徵高高興興,其全部意義都表現了對喜慶、吉祥、平安、團圓、興隆、加官、進祿、有餘、長壽等的追求。
從表現形式看:中國的年節無論衣食住行、言語行為,一切無不充溢著年的內容、年的意味和年的精神。且不說鞭炮、春聯、福字、年畫、吊錢、年糕、糖瓜、元宵、空竹、燈謎、花會、祭祖、拜年、壓歲錢、聚寶盆等等這些年的專有的物事,單說餃子這一原本的日常食品,到了年節卻非比尋常。從包餃子「捏小人嘴」到吃「團圓餃子」, 都深深浸染了年的理想與年的心理。這樣,一切好吃好穿好玩以及好的想法,都要放在過年上。平日竭力勤儉,年時極盡消費,原因是使生活靠向理想的水平。過年是人間生活的頂峰,也是每個人特別是孩子一年一度憧憬的夢。
西方人的年節,特別是對基督徒來說,它代表了耶穌的誕生。他要求人們向需要幫助的人伸出援手。在采購禮物及寄送聖誕卡片的一陣忙亂中,很多西方人仍會撥出時間去幫助別人。聖誕節提供了很多傳揚「平安與世、善意與人」的機會,如一些教會的慈善機構大多數為聖誕節購物的人們而言,是一個熟悉的景象。他們通常會站在購物中心和商店外面,為有需要的人募捐,收集玩具和衣服,作為窮苦家庭的聖誕禮物。「報佳音」是另外一種能夠將歡樂帶給左鄰右舍的傳統方式,尤其是針對那些老人和無法常出門的人,聖誕節的精神鼓勵人們在許多大大小小的事情上互相幫助。 仁愛之家(Habitat for Humanity)則幫助窮苦的人們建蓋屬於他們自己的房子。成千上萬的西方人除了以金錢支持一些有意義的事情之外,他們也獻出自己的時間在醫院、流浪者之家和學校做義工服務。
從敬拜上來看:中國人敬拜的諸神,民間詞語中的「上貢」、「燒香」等,無不灌輸給人們這樣一種觀念:過節就是要敬比自己能力強大的人或神。換一種說法,就是中國人崇拜的是生活本身。「過日子」往往被視為生存過程。在人們給天地間的諸神叩頭燒香時,並非信仰,亦非尊崇,乃是企望諸神降福人間,能過上美好而又富裕的生活。這無非是想藉助神的威力,實現各自的嚮往,至高無上的仍是生活本身。
談到西方人的敬拜,讓我們首先想到《聖經》中三王朝拜聖嬰所帶的黃金、乳香、沒葯這三樣禮物。黃金是金屬之王代表尊貴,寓意耶穌是「君王」;乳香代表獻祭,寓意耶穌是「祭司」;沒葯是貴重的香料,代表奉獻、犧牲、最高的尊敬,寓意耶穌基督是眾人的「救主」。也就是說西方人敬拜的是天主的兒子耶穌、基督、默西亞,一位通過馬槽、十字架、祭台,為了人類生命獲得救贖,獲享永恆,與主同福的神子。這種敬拜是一種基於心靈的精神的信仰的理想,而生活的本身只是實現這一理想的過程。
一個民族的節日就是一種文化的生日,這種文化的傳承,體現著一個民族的文化心理,在此生活被理想化和理想生活化的過程中,我們所有人在享受著西方年文化的浪漫、感恩與希望的同時,請不要忘記我們心靈的節日,以及春節的真正意義。
8. 聖誕節春節古爾邦節這些節日有什麼來源和區別他們還有哪些不同的習俗
春節與聖誕節,是東西方兩個最大的傳統節日,各自代表了東西方的節日文化和民族文化,具有鮮明的地域文化特點。
春節與聖誕節相比,相同點有節日目的和節日影響兩點,不同點有節日時間、起源由來、活動習俗、特殊美食和過節人群等五個方面。
一、相同點。
1.節日目的。春節和聖誕節,最初設立的目的都是祭祀和紀念,只是彼此祭祀和紀念的對象不同。
3.活動習俗。
春節,主要習俗有貼春聯、放鞭炮、大拜年、壓歲錢、吃餃子、團年飯和守歲等。
聖誕節,主要習俗有擺聖誕樹、吃蘋果、戴聖誕帽、寄送聖誕賀卡,參加聖誕派對及聖誕購物等。
by成長新視點
9. 中國的春節和西方的聖誕節的差異
不知從何時起,我們中國也颳起了一股聖誕之風,有點莫名其妙。本來聖誕節是一個被西方國家所重視的節日,其重視程度不亞於我們對春節的重視。所以西方很多國家在聖誕節的時候會放一個長假,當然元旦假期也在一起啦。那麼,我們中國的春節和西方的聖誕節相比有什麼相似及不同之處呢?
1.兩種節日的起源。
春節起源大家都有些了解,簡單的說就是抗擊年獸的故事。聖誕節呢,是一個與基督教有聯系的宗教節日,是為了紀念耶穌基督的誕生,所以說,中國人過聖誕節真的是莫名其妙。我們大多數信仰的不是共產主義嗎,哈哈。
2.開始時間和持續時間。
傳統上,農歷新年總共要持續兩周,2020年的法定假日是1月24日至1月30日,大多數人會在1月30日(星期四)恢復工作。
西方聖誕節假期的長度也大約為兩周,從12月24日到1月6日。選擇12月25日作為實際日期的原因尚不清楚,盡管這是羅馬人標為冬至的日期。
兩次慶祝活動的日期之間的主要區別之一是,在中國,日期(每年的1月21日至2月20日)根據陰歷而改變,並且前7天始終是公眾假期(從農歷除夕開始) )。
3.傳統活動。
春節期間,在街頭舞獅,舞龍,扭秧歌等會很受歡迎。獅子和龍通常是穿著五顏六色服裝的雜技演員。舞蹈大聲疾呼,目的是驅除惡魔,為來年帶來繁榮和好運。還有除夕必不可少的放煙花,初一(或者是年三十)貼春聯,拜年,祭祖等等活動,可謂是比上班都忙幾分,當然,要比上班快樂好多倍。
我們的春節還有一個被國外人覺得很奇怪的習俗——買新衣服,寓意著去舊迎新,新年新氣象。
聖誕節通常被視為基督教的節日(盡管最初的冬季聖誕節慶祝活動比基督教早數千年)。典型的儀式是參加彌撒或某種形式的頌歌儀式,以紀念基督的誕生。
4.特色食品。
咱中國春節肯定是餃子啦,當然,魚是必須的,年年有餘嘛!
在西方聖誕節期間,盡管無論是在北美還是在歐洲,甚至在歐洲,這些傳統都有很大的不同,但典型的食物包括火雞,堅果,糖果和蛋糕。
5.禮物
在春節期間,大人給孩子的禮物通常是裝錢的紅包——壓歲錢,不過媽媽通常會幫孩子把壓歲錢「存起來」哈哈,心疼孩子幾秒鍾。成年人之間將以水果籃,酒,茶等作為禮物。
在西方,玩具是兒童最常見的禮物(聖誕老人送給他們的禮物)。在成年人之間,禮物更可能與食物或飲料有關,親戚之間可能與錢有關。
6.裝飾
咱中國基本充滿了紅色——燈籠,春聯,街上的花燈,生肖剪紙等等(當然,家裡有親人去世會貼一些其他顏色的春聯)。
而在西方,綠色,紅色和金色是西方最常見的聖誕節顏色,裝飾著街道,房屋和商店門面。而且基本家家戶戶都會擺一顆聖誕樹,也是一大特色。
隨著我們中國在世界影響力不斷增大,越來越多的外國人也開始過春節。不管聖誕也好,春節也好,希望大家都能幸福美滿,元氣滿滿地迎接2020年。
10. 中國春節與西方聖誕節的區別
區別:
1、起源不同
春節的歷史很悠久,它起源於殷商時期年頭歲尾的祭神祭祖活動。春節也是我國民間最隆重、最熱鬧的一個傳統節日。更確切的說,中國人的春節是為了通過祭神祭祖祈求來年莊稼的風調雨順,帶有一種迷信色彩。
西方的聖誕節是為了紀念耶穌的誕辰,是由一個宗教節日演變而來的。雖然中國有佛教、道教、基督教傳入中國的時間較短,但也很快得到一定的追捧。這也體現了中國人在宗教信仰上沒有排斥性。
2、形式不同
在春節的民俗活動中,祭拜形式五花八門。人們可以拜神佛、祭祖先,求菩薩,占卜求簽。參拜的各路神仙也是各式各樣,體現了中國宗教文化的多元化和包容性。
在西方,相對來說信仰比較統一,西方人信奉上帝是宇宙唯一的神,宗教貫穿著他們生活的每個方面,所以說基督教對西方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思維方式、生活習慣等都有著深刻的影響。
聖誕節是紀念救世主耶穌誕生的日子,所以在12月25號這天要慶祝這個神聖的日子。對於他們來說,宗教活動主要就是在教堂舉行彌撒聚會,人們一起唱響贊歌來歌頌上帝。
3、飲食不同
中國人講究民以食為天,對於中國這樣的農業大國,飲食的習俗顯著的體現了許多中華民族文化。中國人的春節活動最主要的就是年夜飯、吃餃子、拜年。
一到過年,離家在外的遊子都要不遠千里萬里趕回家來,全家人要圍坐在一起包餃子,餃子的作法是先和面做成餃子皮,再用皮包上餡,用清水煮熟,撈起後蘸著佐料吃。
聖誕節是西方人表達感恩的一個最盛大的節日,主要為了感謝上帝並祈求上帝的保佑。聖誕節和感恩節在時間上比較接近,感恩節人們用火雞來表達感恩,因此這一習俗也延續到聖誕節,主要是表達一種對上帝的感恩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