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國文化有哪些糟粕
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與糟粕,是一個非常大的課題。在討論之前,有必要對所用詞彙的內涵做一些約定。「文化」的定義,在本文是指人類超越動物的生存方式和生存樂趣。「傳統文化」是指文明史上和歷史上存在過的、發生過的、被今天記憶的人類生存方式和生存樂趣,以及在今天仍然被沿用或有所變異有所發展的上述生存方式和生存樂趣。「中國傳統文化」里的「中國」和「文化」不僅指今天國家地理版圖的中國,也包括歷史上的中國(版圖有變化),以及受中國文化影響的其它地域和其它民族;而且還涉及到中國出現之前的、中華民族形成之前的有關地域和民族的文化。
糟粕有封建迷信,厚葬薄養等觀念。
㈡ 何為奴性文化
1、奴性化,是激進派人世對保守派人士的稱謂.
2、也有先進代表人士對庸碌民眾的恨鐵不成鋼式的稱謂
3、中國人的奴性極重,這似乎沒有什麼可以爭論的。但到底什麼是奴性,奴性的本質是什麼呢?人們如果遇到一個奴性很強的人,都會識別出這個人很奴性,但讓人們說出到底什麼是奴性的本質,我估計能用簡煉的語言說出來的人不會很多。所謂奴性,顧名思義,就是奴隸的特性。那麼什麼是奴隸的特性呢?他們都有一個主子,他們無條件地服從主子的旨意。這種簡單的奴隸、主子劃分只抓住奴性的一半特性。這把奴性歸結於一個階級特性,只有奴隸才可能有奴性,奴隸主沒有奴性。這是不對的!奴性是一種思想狀態,它不隨地位的變化而變化,一個奴性的人,當其變成了主子後,他仍然是一個奴性的人。那麼什麼是奴性呢?我對奴性的歸納就是:無條件地服從力量比自己強大的強勢方。當奴性的人變成了主子,他同樣要求弱勢方無條件地服從自己,所以他仍然具有奴性。中國有四個字精確地描述奴性:欺軟怕硬!
㈢ 奴性文化--於單
簡單啊,炫富還不簡單。。。。
假如你有這么淺薄的話,丟丟人也沒什麼。
㈣ 大家進來說說什麼叫奴性
奴性不是天生的,它是暴力恐嚇、利益誘惑和思想禁錮的產物。 極權統治者打造一個唯我獨大的極權,讓每個人都順從並依附於它;極權統治者打造一個唯我獨尊的思想,讓每個人都變成服從於這個思想的低級動物。 當國家政權淪為統治者的私器,當「順我者昌、逆我者亡」成為一種文化,奴性也就自然形成了。
奴性是怎樣煉成的:
第一天抽了他100鞭子,他很憤怒但沒敢說;第二天抽了他80鞭子,他看到了生活的希望;第三天抽了他50鞭子,他誇抽他的人進步了;第四天抽了他30鞭子,他跪下感動流涕;第五天抽他了20鞭子,他感恩戴德;第六七天他已習慣了在感動中挨鞭子。並開始用鞭子抽那些同情他的人。
主要特徵
文化發展的方向始終掌握在統治階級手裡,這種文化早已經淪落為統治階級奴役人民精神的工具,成為麻醉人民精神的麻醉葯。奴性的文化浸泡出奴性的國民,可以概括為三個主要的特徵:一是缺乏獨立思想,二是缺乏平等精神,三是對權力頂禮膜拜。
缺乏獨立思想
奴性文化熏陶出來的奴性,第一個特徵是:缺乏獨立的思想。這是二千多年愚民統治的結果,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一家思想獨霸天下,人民只能接受一種思想,也就是只能接受官方規定的思想。
缺乏獨立思想的人,難以做正常的邏輯思維,阻礙了理性的發展,容易受到蠱惑而被人操縱;缺乏獨立思想的民族,很容易產生羊群效應,羊群效應就是盲從盲動。
缺乏平等精神
奴性文化熏陶出來的奴性,第二個特徵是:缺乏平等精神。缺乏平等精神,體現在即不能平等對待別人,也不敢平等看待自己。
缺乏平等的精神,一方面是奴性文化奴役精神的結果,另一方面是殘酷的權力奴役身體的結果,長期雙重的奴役,造就了根深蒂固的不平等觀念。專制的權力把人分為權貴與平民,奴性的文化把人分為君子與小人。制度製造出不平等,文化意識強化了這種不平等,讓人從心底里接受了這種不平等,久而久之,不平等就變成天經地義的事了,變成了奴性的一種精神。 奴性的不平等精神,造就了奴性的兩面性格,即自卑又狂妄,兩面性格表現出來,就是即不能平等對待別人,也不敢平等看待自己。
活在社會最低層的人,主要表現在沒有勇氣平等看待自己,只能匍匐在權貴的腳下過極其卑微的生活,見到屁大的官都會感到敬畏。
對權力頂禮膜拜
奴性文化熏陶出來的奴性,第三個特徵是:對權力頂禮膜拜。對權力的崇拜表現為兩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平民的官本位意識,第二個層次是社會精英嗜權如命地追求權力。
國人對權力頂禮膜拜的思想根源是誤解儒家思想,孔子所說的「學而優則仕」,把當官作為求學的目的,是講究學習要經世致用,學成要報效社會,服務人民。但隨著科舉盛行,這種能力越大責任越大的思想和人嚮往物質生活的本性混為一談,甚至把做官作為人生的價值標准,用官階的高低評價人生的成就,演變成一切向官階看齊,當官成為人生追求的最高目標,權力成為圖騰,這就是所謂的官本位意識。國人對權力頂禮膜拜的第二原因,是權力的殘酷,幾千年的封建王權,可以為所欲為,平民對權力產生了恐懼。國人對權力頂禮膜拜的第三個原因,是中國人對權力殘酷的無奈,久而久之,恐懼與無奈便轉化為敬畏了。正如人類對大自然界災難的恐懼與無奈,轉變為對鬼神的敬畏而衍生出對神明的崇拜一樣。
擁有自我審查與精神統治者思維
奴性文化熏陶出來的奴性一出現就有自我審查的情結。奴性中99%的被統治者階層具備了統治思維。他們以統治階層的高度思考這個國家發展,並對自己和周邊的人的行為加以自我審查。
㈤ 奴性思想的三大特徵
奴性思維指的是什麼?本人有以下幾個觀點,如有不對地方,希望能在評論區指點一二。
1、我們每一個人都有奴性思維,舉例說明:上學期間大部分的學生都有不喜歡上的課程,為什麼還要上?因為被動屈服,你不上課就會叫家長,就會挨批評,你為了不挨批評,你就被動屈服。而被動屈服就是奴性,你要堅持上完每一節課這就是你的思維。所以當你遇到不喜歡的課,還要努力的學習聽講的時候,這就是你的奴性思維。
2、你在工作中,領導給你一件你不擅長的事情,讓你完成。因為你從來沒有回絕過領導,你只能一味的順從,這就是奴性。而你內心裏面即使不想去做,但也不得不做的時候,這就是你的思維模式,因為你怕你不做,領導對你有意見。所以你去做一件你不願意做的事情,你還必須去做,這就是奴性思維。
3、古時候歷朝歷代裡面,山東人沒有做皇帝的,為什麼?因為他們是禮儀之邦,孟子的故鄉,他們講究忠孝禮義廉恥,亦可以理解為奴性思維較強。(本人沒有任何要貶低山東人的意思,本人也是半個山東人)
專家二:奴性思維是高壓統治下形成的一種變態的思維模式,統治者先將民眾改造成奴隸,然後一部分人便有奴隸人格,繼而又產生只有奴隸才有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斯德哥爾摩綜合症患者就是其中的代表。
著名作者林語堂曾經有一個疑問,他不明白,有人的利益每天都在受損,但他們卻在時刻維護盤剝他們的人。我想這也是奴性思維的一種。
這些人往往分不清什麼是是非善惡,什麼是正義和邪惡,一切思維和行為依據,只看對己是否有利,無利則馬上見風使舵,出賣親友,只要有利則可以使用拉關系,拜乾爹,行賄受賄,溜須逢迎等手段為己謀利,更有甚者,他們甚至不允許別人站起來,否則便口誅筆伐。
這些人對社會和弱勢群體,從來都漠不關心,但對待有權有錢的人,則表現出狗一般的溫順,遇到比自己弱的人,則會飛揚拔扈,反之,則恭敬異常。對他們而言,有權便是爹,有奶便是娘。
最為明顯的就是對金錢和權力的崇拜,這樣的從來沒有思考力,他們只認誰的權大錢多,他們便聽誰的,對待社會問題,他們永遠表現出一種自私,冷漠,麻木,懦弱,膽怯的神態,在他們眼裡只要傍上權力和金錢,自己就可以高於其它奴隸了。
專家三:奴性就是一種奴隸人格,畏懼權威並且屈服於權威,沒有堅持正義的精神,缺乏捍衛正義的意志,連認識和保護自身的基本權利的智慧與勇氣都缺乏。他們的靈魂在權威的面前被嚇得連話都不敢說,甚至因為屈服和畏懼反過來還去奉承和附庸權威,助紂為虐,成為強權的幫凶。
奴性思維的表現之一,就是把自己做的錯事,總是歸咎於別人沒有及時提醒而導致自己犯錯,認為責任不在自己而在別人。在這種人心中,誰要是敢於收拾自己,給自己難堪,對自己兇悍,敢於欺壓自己,那麼他就尊重誰。誰要是把自己當人看,尊重自己,他就會覺得自己很了不起,反而看不起那些尊重自己的人。
奴性思維的表現之二,就是缺乏智慧。在對與錯的問題上,往往會做出違背社會道德和社會利益的蠢事。愚昧而輕信,狂熱而缺少正見,喜歡自作聰明,固執地認為自己永遠正確。凡事總是從別人身上找原因,從不自我檢討。
奴性思維的表現之三,就是明明自己不是主子,卻總是站在維護主子利益的角度去思維。明明自己就是被奴役、被剝削、被踐踏、被侮辱的底層,卻還全力維護錦衣玉食者的既得利益。因為他們希望通過這種方式來討得主子的歡心,以期主子可以多給自己幾塊骨頭。
總而言之,奴性思維有三個典型的特徵:
一是缺乏自由之思想和獨立之人格;
二是缺乏必要的智慧和平等的精神;
三是對權力頂禮膜拜,奉若神明。
專家四:為自己的父母,祖國和人民服務,那不是奴性,那是光榮。為反動派,為法西斯,為敵人效忠,那才是奴性。
我想起了身邊一個人。在家裡他什麼也不做,年邁的父母每天把飯做好,端到他的面前,他卻稍不如意,就在父母面前發橫,動不動嫌父母沒有本事,惡意辱罵不說,甚至拳腳相加。可憐的父母只能忍氣吞聲。但是,到了外面,那人卻像一個哈巴狗,對別人滿臉堆笑,客氣有加,別人一滿的看不起,自己卻無端的諂媚,恨不得認人為乾爹。奴性思維,就是他們為了一己之私,吃裡扒外。他們顛倒了黑白,混淆了是非,被敵人洗腦,直覺或不自覺為反祖國,反人民的反動派搖旗吶喊,盡力效忠。比如,現在很多公知,拿著人民的血汗錢,卻受西方文化的洗腦,時時處處不遺餘力的販賣西方價值觀,對中國優秀文化視而不見,做了西方人的走狗。他們的思維方式就是,西方的叢林法則是天經地義的,西方的霸權是人道的,西方的一切都是好的。這種人,不做中國的主人,甘願做西方人的奴才。就像當年日本侵華期間的漢奸,認為腰力別著手槍,為侵略者賣命,對人民頤指氣使是一生的榮光。其實,他們早已被訂上了恥辱柱上,遭到人民的唾棄,只是他們不覺,不以為恥罷了。
㈥ 中國職場的「奴性」生活,是什麼樣的
每個人都有追求自己本性的權利,有的人天生風流,有的人天生風騷,還有的人也想成為這個題目所說的奴隸。但基本上每個人都有一種遠離奴役的感覺。除了之前社會bdsm事件的不良影響,更重要的是釐清男女的身份標簽。女人一定要柔弱嬌嫩,女人是一個偉大的名字;男人不能示弱,要承擔家庭,這是社會賦予男人的責任。網路上有田園女權,是對真正女權和男權的剝削,也是對女權的污名。
這可能是人之常情,到了初中,我們都在結伙,因為我們的中學很差,管理制度也沒有那麼嚴格。然後我們班分了三個派系,我們學校最後有一個是小弟派系。小弟派一般都是去被支配跑腿買東西。當時我其實什麼都不叫人做,因為我爺爺一直叫我不要欺負別人,這種想法根深蒂固。然後小弟一派一直給兩派打工,就是跑腿。終於,好像成了習慣。我們習慣於支配別人,別人也服從支配。這可能和奴性分不開。
㈦ 奴性文化的三大特點
奴性文化的三大特點:缺乏獨立思想;缺乏平等精神;對權力的頂禮膜拜。
㈧ 中國職場的「奴性」生活,你有什麼看法
談到職場,首先要考慮的問題是你在為什麼工作?很多人會脫口而出 "為了生存,為了生存,賺錢才是王道,吃飯都會餓死,沿街乞討更難堪,也許有人借,借錢是最有可能的事,即使自己皮包骨頭的腦袋,哪有張嘴捂著都不準別人告訴你剛買了股票買了房子買了島,票在手裡算什麼,這不就是甜嗎?" 有人會說 "錢是最庸俗的,滿腦子的錢讓人墮落,只有為了夢想,為了實現自己的抱負和自我價值而努力不懈的奮斗,才是有意義的人生。不管是對是錯,這兩類答案都是職場中的領導所喜歡的。原因很簡單,不管你是為了錢還是為了夢想,只要你願意順從地工作,就是一個好員工。
我們很多媒體沒有去討論這方面的內容,反而形成了各種 "職場生存法則"、"職場快速晉升秘訣 "等等六七十年代的理論,這些理論的核心是滿足領導的需求,而不是以做好工作為核心,不拘泥於公司的規章制度為核心;這無疑助長了職場的奴性文化,而關鍵是,我們居然做到了。
小編針對問題做得詳細解讀,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如果還有什麼問題可以在評論區給我留言,大家可以多多和我評論,如果哪裡有不對的地方,大家可以多多和我互動交流,如果大家喜歡作者,大家也可以關注我哦,您的點贊是對我最大的幫助,謝謝大家了。
㈨ 什麼是奴性他的標準是什麼
什麼是奴性?許多人並不懂,因為他們早已習慣了做奴隸。他們吃慣了雜糧,不知道肉其實也可以吃。他們習慣了睡草房,他們甚至愚弄自己的孩子說,睡在高樓大廈里要做惡夢的。他們習慣了被鞭笞,不懂得其實沒有人有鞭笞他人的權利。他們習慣了窮困,甚至幻想富人的生活充滿痛苦。
奴性並非個人對社會的依賴,也非個人對社會規則的服從,奴性是任人宰割,是聽天由命,是惟命是從。人生活在社會當中,要遵循法律,服從紀律,維護社會和諧,這些是人的社會性的必然要求。但人和許多動物不一樣的,人是有個性的。動物們組成自己的社會是為了保持種群的繁衍和存在。個體是從屬於並且服務於社會的。而人類不一樣,人類是高級動物。人組成社會是為了使每個人能夠享受最大的快樂。社會是服務於人的。有人顛倒了人和社會的關系,認為社會是第一性的,人是第二性的,那是把人類社會和動物的社會等同了起來,把人和動物等同了起來。那是從根本上對人的奴化。他們這樣主張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把別人都變成奴隸,要自己來獨自享受奴隸主的生活。中國幾千年的封建社會都是奉行這這樣的愚民政策。
驅除奴性,解放人性並非要放縱慾望,更不是對人類社會規則的否定和背叛。而僅僅是對愚民政策的否定,是要把以前顛倒了的事實恢復過來。讓人和人之間享受平等,讓社會機構社會規則來為每個社會成員的幸福提供服務,而不是為個別人的利益服務。
㈩ 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和「糟粕」都包括哪些基本內容
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與糟粕,是一個非常大的課題。在討論之前,有必要對所用詞彙的內涵做一些約定。「文化」的定義,在本文是指人類超越動物的生存方式和生存樂趣。「傳統文化」是指文明史上和歷史上存在過的、發生過的、被今天記憶的人類生存方式和生存樂趣,以及在今天仍然被沿用或有所變異有所發展的上述生存方式和生存樂趣。「中國傳統文化」里的「中國」和「文化」不僅指今天國家地理版圖的中國,也包括歷史上的中國(版圖有變化),以及受中國文化影響的其它地域和其它民族;而且還涉及到中國出現之前的、中華民族形成之前的有關地域和民族的文化。
精華與糟粕是一對相互對比而存在的概念片語,在它們之間還存在著一個灰色區域或中性地帶。對精華與糟粕的判斷,既有主觀的故意,也有客觀的標准,而兩者往往又存在著空間重疊區和時間重疊區,上述因素不可避免地將導致在精華與糟粕的評判上發生歧義。
有鑒於此,在討論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與糟粕時,筆者建議從如下諸多方面切入主題:
1、評判權。從時間上說,涉及前代人的評判權,當代人的評判權,後代人的評判權。從空間上說,涉及到政府(官方)評判權,民眾(民間)評判權,學者評判權,以及當事人評判權。在這里,最終評判權的缺位是可以接受的。
2、評判的依據。某種文化或文化現象是精華還是糟粕抑或灰色中性,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評判依據。筆者建議使用的依據包括,一、這種文化對當事人的生存與發展是否有利?二、這種文化對當事人是否帶來生存樂趣?三、這種文化對當事人的心靈是導致墮落還是促成升華?四、這種文化是否傷害了其它人的生存與樂趣?
3、文化效應的多樣性。文化不僅存在著使用者追求的功能,而且也對使用者和其它人產生著廣泛的效應。這些效應既有好的,也有壞的;或者說,既可以成為好的,也可以變成壞的。這里的問題是,對某種文化的識別能力、鑒賞能力,以及應對的心態,都可能導致不同的效應。與此同時,當事人的生存狀態的變化,也可能導致對同一文化的不同評判。如果人們普遍具有較高的教育程度和良好的修養,那麼就可以更寬容地對待不同的文化形態,而且也可能更多地吸收某種文化的有益的一面。
4、文化形態實際上是與生存條件、生存方式密切相關的。中國北方缺水地區的人們,與中國南方多水地區的人們,他們在衛生習俗上的文化表現,可以說主要是客觀條件的問題,而不是人性的差異。這里有必要強調的是,信息載體對文化形態具有強大的作用,中國的方塊漢字,既促成了中國大一統國家的超前形成(對比歐洲而言),又促成了中國文化中特有的詩詞、對聯、字謎等等文化形態。
5、任何傳統文化都是該民族和該國家的生存標記或印記。從這個角度來說,任何傳統文化都是有其歷史價值的,我們今天的人可以對其進行評判,但是不要輕易地全盤否定,也不要淺薄地嘲笑,而是應當封存其記憶,或者選擇其中對今天有益的成分來繼承和發展。例如,筆者曾經說京劇是「亡國之音」,其理由是當時的清朝的達官貴人陶醉其中,消費了大量的時間,失去了對西方的新興科學技術、創新的社會管理的研究、學習和借鑒的興趣和機會,從而在西方列強的侵略中慘遭失敗;顯然,這是從文化藝術的社會功能角度進行的評判,而不是從歷史的綜合角度進行的評判。從今天的角度來說,京劇實際上則成為了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一筆豐厚的遺產。
6、弱勢群體或特殊群體的文化,以及少數人和個別人的文化。對於這些人的文化行為,評判的標准應當與大眾文化、主流文化有所不同。例如,某些人群或某些人的怪異、怪僻、特立獨行的行為,其中有可能是由於特殊的生理、病理、心理因素所誘發的,也可能是一種超前的社會行為。
7、慎用「封建迷信」的標簽。「迷信」是指當事人篤信一種並不存在的事物,這種行為在古今中外都是廣泛存在的,並非封建社會所獨有。此外,今天許多人所說的「封建迷信」,也不都是只有負面的社會功能和效應。例如,我國民間對灶王爺的供奉習俗里,就包含著「懲惡揚善」的良性社會功能。又如,道教的「消除五毒符」,也包含著科普的內涵,它承擔著向民眾普及常見有毒動物(蟾蜍、蛇、蠍子、蜘蛛、蜈蚣)知識的功能。
8、精華與糟粕的評判具有時代性,也具有現實性。古人津津樂道的文化精華,在今天可能就沒有那麼精華了,甚至變成了糟粕。對於不同國家和不同民族的文化,其評判往往還存在著現實的政治因素、民族感情因素、經濟利益因素。在這種情況下,「純學術」的文化評判,可能是愚蠢的或書獃子氣的。
根據上述思考,筆者認為中國傳統文化中存在著大量的精華,它們包括對生生不息的渴望,對生存樂趣的演繹,對社會的責任,對自然的親和,對友誼的追求,對親情的眷戀,對道義的持守,對民族的融合,對心靈的升華,對未知世界的求解,對信息文化手段的運用,對智慧和知識的尊重,等等。事實上,中國傳統文化包羅萬象,其特性需要在與國外傳統文化的對比研究中才能討論清楚。
與此同時,從今天的角度來說,中國的傳統文化也存在著許多糟粕或不合時宜的成分。在筆者看來,比較突出的糟粕,乃是奴性文化。奴性文化的實質,即人身的依附,它是以犧牲個性的發展和張揚而換取的苟且偷生。奴性文化既存在於國家管理體制中,也存在於社會團體、學校和家庭之中。在上級面前,下級往往沒有了尊嚴;在老師面前,學生往往沒有了自己的見解;在父母面前,子女往往沒有了發言權。
奴性文化的社會代價,主要是專制的社會管理方式,以及民族創新精神的萎縮甚至磨滅。這是因為,奴性文化的另一種說法,實際上就是強權文化,而強權文化乃是一種不理會法制、不尊重人權的文化,也是一種不公正的文化。在這種情況下,多數社會成員的聰明才智被壓抑了,與此同時這個民族的整體的持久的活力也就被壓抑了。
事實上,抽象地或純學術地討論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與糟粕,並沒有太多的意義和價值。對於今天的中國人來說,我們真正需要的不是評判傳統文化哪些是精華,或者哪些是糟粕,而是探討哪些傳統文化已經過時了或不合時宜了。對於不合時宜的傳統文化,重要的也不是對其進行批判,而是將其封存(留而不用)或改造。改造傳統文化,包括從心態上的改造和實際上的改造;所謂心態上的改造,即降低對該文化的篤信程度及其價值認同;所謂實際上的改造,即改造其不合時宜的成分,增加新的文化成分。例如,舞龍,在當初是一種篤信的求雨儀式,在今天則演變成了娛樂活動。又如,多子多福的文化觀念,在今天則被優生優育的文化觀念所取代。如果我們要想以德興國,那麼就應當首先對不合時宜的傳統文化進行改造和揚棄。
與此同時,對一個國家和民族來說,不僅僅要繼承優秀的傳統文化,而且也要不斷地創造出新的文化來。中國人創造出來的新文化,就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繼續,因為中國人的血液中和心靈里都有著中國傳統文化的營養和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