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如何開展學校文化建設

如何開展學校文化建設

發布時間:2022-04-15 14:56:14

Ⅰ 怎麼開展校園文化建設嗎

所謂校園文化,是指一所學校在自己的長期活動中積淀下來的,為全校師生共同贊成和遵循的價值觀念和行為方式的總和。它包括校園建築、文化設施和環境布置等有形環境和校風、教風、學風、人際關系、文化生活、集體輿論、心理氣氛以及校園群體觀點、信念等無形環境。

一、充分認識校園文化的育人功能,加強校園文化建設領導
校園文化具有教育、導向、凝聚、激勵、控制等功能,這些功能所起的作用在學校教育中是任何其他形式的教育不可替代的。
1.加強學校文化建設是推動精神文明建設,促進整個社會文化建設的需要。學校文化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重要內容,是整個社會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提高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基礎。加強學校文化建設,從教育系統來看,可以陶冶師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培養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可以甄別雅俗,抵制社會負面文化的沖擊。學校文化還可以輻射社會、示範家庭,從而為推動社會精神文明和社會文化建設做貢獻。
2.加強學校文化建設是堅持教育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教育的需要。教育的科學發展、和諧發展、協調發展,必須堅持學校的物質建設和文化建設的同步發展。缺乏文化支撐的學校建設是不科學的,不完整的,也是難以持續發展的。
3.加強學校文化建設是實施素質教育,實施新課程的需要。學校文化是全面育人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是展現學校育人理念和特色的重要平台,是規范辦學行為的重要體現,也是德育體系中亟待加強的重要方面。學校文化可以提高學生的審美意識,有利於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提高學生道德素養,有利於豐富校園生活,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4.加強學校文化建設是保持學校高位發展,提升學校品位的需要。學校文化建設既可以積聚學校的文化底蘊,又可以開創學校內涵建設的新局面。學校文化具有震撼和激勵效應,發揮和挖掘文化的巨大潛能,可以引導確立先進的辦學理念,形成鮮明的辦學特色,提升學校辦學品位。
為保證活動效果,我市教育局成立 「校園文化建設年」活動領導小組,加強領導,明確職責,各學校也要成立由學校黨支部、校委會為主要成員,師生代表參加的校園文化建設組織機構,全面組織領導本校的校園文化建設工作。同時要根據目標任務,明確各科室的職責,確保校園文化建設工作的順利進行。

二、堅持先進文化的正確方向,把人才培養目標放在首位
校園文化是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文化建設的一部分。只有堅持先進文化的正確方向,並以社會主義和諧文化內涵為理論基礎,才能為和諧校園建設營造良好的人文環境,才能為在構建和諧校園的過程中堅持先進文化的正確方向,引導師生員工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榮辱觀,通過校園文化建設為教師的事業發展和師德培養以及學生的成長成才提供智力支撐和精神保障。 校園文化有主流與非主流之分。校園文化建設中所形成的主流文化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一部分,是民族精神、時代精神精華。比如,愛國主義、集體主義、主人翁意識、勤奮創新、誠信友善、樂於助人等等,通過它的熏陶必將提升人的境界,提高人的素質,促進人的全面發展。胡錦濤總書記提出的「八榮八恥」的社會主義榮辱觀,對於在校園文化建設中弘揚先進文化、抵制落後文化具有重要的現實指導意義。校園文化建設的根本目的就是用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去引導、教育師生,堅定師生對黨的基本路線的信念,引導師生提高科學知識水平,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滿足他們對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讓師生在整潔安靜的校園環境、有條不紊的教學秩序、勤奮求知的讀書風氣、尊師愛生的和諧氛圍中,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四有」新人。
三、學校文化建設要堅持整體性原則,做到全面規劃
校園文化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觀念形態的校園文化,它滲透於學校教育實踐的各個方面、各個環節,參與並影響著學校的德育、智育、體育、美育,是一項多側面、多角度、多層次的系統工程。可以有三個層面:物質層面、制度層面、精神(心理)層面。精神(心理)層面又包括觀念形態、人際關系形態、知識形態、活動形態,具有規范性、多樣性、復雜性和開放性等特徵。因此,學校文化建設要堅持整體性原則,做到全面規劃。
1.營造融洽的校園人文氛圍。學校是師生學習、生活的地方,學校的人文氛圍是影響師生思想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因此,學校人文氛圍的營造對廣大師生都是極為重要的。我們要構建和諧校園,就要重視營造和諧的人文氛圍。
首先,要突出人文環境的建設,搭建民主平台,營造民主、平等、和諧的管理氛圍,讓教師、學生時時刻刻感到自己是學校的主人。要加強德育和教育倫理的灌輸,弘揚教師的敬業精神,讓教師珍視和熱愛手中的教育權力,使教師的職業意識、角色認同、教育理念、教學風格、價值取向等與學校的主體文化協調一致,促使學校價值與教職工價值共同實現而獲得雙贏。讓校園人文氛圍對學生潛移默化的影響,為學生的成長、成才提供「養料和水分」,為創新人才的培養搭建平台和階梯。針對學生的人文氛圍包括德育文化、學習文化、綜合實踐活動文化、文娛體育和審美文化、生活與心理衛生文化等。在這方面建設的實踐中,應堅持「以人為本、育人之本」的理念,堅持發掘人的創新潛能與弘揚人的主體精神相結合,使學生做到:人格上自尊,主動磨礪與修養;行為上求進,主動求索與進取;學習上自主,主動參與和探究;生活上自立,主動自理與服務;行為上自律,主動約束與反省。在具體操作中,我們可以組織學生參與班紀班規的制訂、學生社團的組織與管理以及校紀的管理等,讓學校的人文氛圍達到一種民主平等的融洽狀態,使學校和學生同時得到進步和發展。
2.優化以人為本的校園制度文化。和諧校園需要人本科學、和諧民主的制度保障。富有人文情懷、創新活力與團隊精神的制度文化體系,是維系學校正常秩序必不可少的保障機制,是校園文化建設的保障系統。它要求學校建立起完整的規章制度,規范師生的行為,藉以建立起良好的校風,保證校園各方面工作和活動的開展與落實,同時還要搞好相應的組織機構建設和隊伍建設,保證各項規章制度得以貫徹。由於校園制度文化是整個校園文化的內在機制,它包括學校的教代會制度、教育教學管理制度、質量監控考核制度、學生的行為規范等,因此,以人為本的校園制度文化的建立和優化,可以讓學校師生盡情發揮出潛力和活力,使校園和諧穩定又生機勃勃。
3.培養積極的育人取向文化。所謂育人取向文化,其實就是教育追求,或者說是培養目標。它的提出往往凝聚成學校的辦學理念,而辦學理念又往往用校訓的形式表達出來。育人取向文化常常影響著人才的成長,什麼樣的學校出什麼樣的人才,這實際上是一種特有文化長期沉澱的結果。學校的一台文藝節目或一個文化藝術節,所追求的立意就是為了培養學生的藝術才能;學校的一個科技講座或一次製作活動,想達到的目的就是奠定學生終身熱愛科學的精神。積極的育人取向文化不僅陶冶受教育者,也同時武裝教育者,它不僅給人以知識的智慧澆灌,同時還給人以人文精神的充實和升華,促使特色人才的成長和成功。對特色人才的培養,是學校育人取向所要潛心營造和刻意追求的,它將形成學校獨有的競爭力。我們要特別注意培養這種文化,通過培養這種具有長遠效益的文化,使學校穩步走上和諧而快速發展的軌道。
4.創辦健康的校園網路文化。當前,互聯網已經成為校園師生員工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對師生員工的思想觀念和學習、生活產生著深刻的影響。它具有快捷方便、信息豐富、交互性強等優勢,為校園文化建設提供了豐富的教育資源新載體和新途徑。用正確、積極、健康的思想文化佔領網路陣地,已經成為校園文化建設非常重要而又緊迫的時代課題。學校要創辦健康的校園網路文化,想方設法鞏固和強化以「文化育人」為主的網路文化陣地,以此來拓寬師生知識視野,提供文化精神營養,提高師生的學習能力、藝術修養、人文素質和思想品質。並且建立健全相關規章制度,注重網上管理、監控和引導,不斷提高學校網路文化建設品位,實現校園的安定和諧與團結有序。
5.加強學校環境文化建設。這里所說的學校環境文化,具體指的是學校建築文化的創設,如學校建築的布局,各種建築物的命名,校門、大型壁畫、校史館的設計與修建;學校的綠化與美化,如綠化景點、場地劃分、道路走向和標志雕塑等的創作與修建;學校各個大型建築物,如辦公樓、教學樓、實驗樓、圖書館和體育館等的擺布,教室、寢室、飯廳和走廊等的布置;校園網、黑板報、櫥窗、閱報欄、標語牌、廣播、多媒體教學儀器方面的設置等。這些學校的硬體,如果能讓它們都具備獨特的風格和文化內涵,也能潛移默化地影響學校群體成員的觀念與行為。我們要堅持以「文化品位、現代信息、人文精神」為理念,著眼於學校布局的美觀整齊和諧統一,著眼於環境建設文化氛圍對師生的熏陶和感染。我們千方百計讓草木「說話」,讓石頭靈動。此外,還通過英語角、牆報、網站、校訓、校歌、榮譽室、閱覽室、體育場等,展示各種文化,使環境成為校本課程的載體,成為德育美育的載體,成為文化育人的載體。注意將自然之美與人文之美有機結合,將現代文明氣息與傳統文化底蘊有機滲透,讓師生時時處處都感受到校園文化的魅力,大大加快了學校事業的全面發展,促進了校園的全面和諧。
6.創建和諧校園課堂文化。校園文化有許多內容需要教學實踐來體現,需要教學活動來完成,而教學又是以課堂為主渠道的。在教學過程中,這兩者密不可分。許多事實表明,課堂教學與校園文化的有機融合,教學因素與非教學因素的和諧共進,是促成和諧校園的關鍵性要素之一。學校的辦學理念和制度必須變成師生的共同追求,內化為師生的自覺行動,與教學因素中的以課堂為主的課程教學產生和諧共振,才能為學校的發展、和諧校園的創建發揮出應有作用,才能讓師生在和諧教育中受到多元文化的有利熏陶。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滲透校園文化,在課堂上通過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與科學有效的教學方式,讓校園文化得以傳播,用來豐富和提升師生的精神世界,塑造他們的人格品質,可以促進校園中人際關系與人事關系的和諧。

Ⅱ 校園文化是比較重要的,我們應該如何做好相關工作

搞好校園文化建設是關系學校發展的大事和長期的系統工程,有很多工作要做。這要求我們在工作中要抓住工作的中心和焦點,警惕盲目的行動。第一,大力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全面改善學生住宿生活條件。物質文化是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物質文化建設除了校園環境的改造和美化外,還包括學校的基礎設施建設和各種辦學條件的改善,要把學校基礎設施建設作為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基礎工程。另一方面,許多農村學校正在向寄宿制學校發展,要想辦好寄宿制學校,學生必須具備比較方便和舒適的住宿生活條件,以便能夠心甘情願地在學校食宿。如你所見,現在大部分學生家庭生活條件比較優越,兄弟姐妹不多,家長很重視,學校條件不好,學生就不能安心生活,家長也不能放心。只有在學校條件等於或優於家庭條件時,學校才會吸引學生,抓住學生。

四是大力加強文明衛生建設,全面規范學生日常行為。學校文明和衛生狀況是辦學水平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標志。學校文明衛生建設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方面。培養文明衛生的行為習慣是學生培養教育的重要內容。在校園文化建設中,學校要樹立學校的良好形象,立足學生終身發展,保障教師和學生身心健康的高度,認真把握學校的文明衛生建設。要從學習、生活、勞動、衛生、師愛學校、體育運動、社會交流等各方面全面加強對學生的日常行為規范教育,大力開展爭文明學生、創文明班、共建文明學校的一系列教育活動。

Ⅲ 如何提高內涵發展和校園文化建設

(一)抓好學校的校園環境建設,加強思想文化建設、校風建設和社團文化建設。
(二)體現發展的理念,建立創新、競爭為理念的校園文化,堅持創新的觀點,創建新型一流的校園文化。
(三)建立校園網路文化,傳遞先進思想和時代最強音。建立健全文化政策,突出文化建設整體性原則,就要注重「四育人」(教書、管理、服務、文化)的有機結合。

Ⅳ 怎樣做好校園文化建設

時下各學校均已開展轟轟烈烈的校園活動,從某種程度上的確豐富了校園文化,但同時也暴露了活動單一,流於形式的弊病,即在上級教育主管部門的紅頭文件下實施所謂的校園文化建設。如此被動的開展則有很大的制約性成分,反而成效不大,失去了校園文化的實際意義。校園文化涵蓋面極廣,意義深遠,既包括校園物質文化又包含校園精神文化,是社會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既是素質教育的有效載體,又是德育的有利平台。做好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性更加重大,意義更加深遠。如何避免校園文化建設中出現的弊病,讓其更好的服務於教學呢?首先,對校園文化建設的認識要到位。認識校園文化的重要性及其意義,清楚地知道它是學校管理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有目的地開展相關的活動,重視活動的效果。每一項活動的開展都明確其意義,不僅抓好過程,更要注重效果,加強調研。比如「三化」工作的開展,旨在通過校園的凈化、綠化、美化,給師生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實施上形成計劃、制度,落實上師生人人參與,共同監督。成效上培養一種良好習慣,地面紙屑有人撿,公物損壞有人管,形成長效機制。另外對每項活動還應有總結反思,提出優化措施。其次,理清思路有步驟地開展活動。一是校園物質文化建設。從凈化、綠化、美化入手整治校容校貌,因地制宜地設計和規劃校園環境建設。如校園廣播站,名人宣傳欄、評比欄、校園新聞、警示牌,科學家掛像、班級圖書角、美術作品宣傳欄,學校大門、操場圍牆圖文等。二是校園精神文化建設。(1)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如校園藝術節、讀書節,六一兒童節以及各種重大節日的慶祝活動;利用班隊會,經常組織學生開展各種小型的文化娛樂活動,興趣小組、第二課堂、古詩誦讀賽、朗讀比賽、演講比賽等;每學年一至兩次校園運動會。(2)開展校園文化教育。組織學生到革命烈士紀念園、觀看愛國主義教育片;利用各種紀念日,組織開展讀書宣傳活動,敬老院慰問活動;新團隊員宣誓。舉辦各種知識競賽或演講會等活動,使學生從中受到直觀熏陶和潛移默化的教育。同時抓好學生日常行為規范教育,文明禮儀教育等等。第三,打造特色文化校園。校園文化涵蓋面廣,不可能也不能面面俱到,故此要有所側重地開展校園文化建設。結合學校實際創出具有學校特色的校園文化,形成充分展示學校個性魅力和辦學特色的校園文化。比如讀書育人特色、安全教育特色、衛生文明特色等,打造思想道德建設、法制教育、書香校園等名校工程。校園文化建設要著眼於廣大學生的未來,著眼於他們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整體素質的提高。

Ⅳ 如何建設新型校園文化

一、抓好學校的校園環境建設
育人離不開環境,優美的校園環境,如詩如畫的校園風光,風格各異、錯落有致的校園建
築,鳥語花香的校園小景,寬敞明潔的校園道路,萬紫千紅的綠化景觀,明亮寬敞的教室、
圖書館,這些都能給學生以巨大的精神力量。學生在優美的校園環境中學習、生活,增進了
他們熱愛學校、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情懷,使他們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學校的校
園文化建設,不僅僅局限於綠化、美化校園,應有重點地搞好校園主要景點的建設,辦好宣
傳櫥窗、閱報欄、標語牌等,讓校園的每一個景點都發揮育人的功能。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能規范學生的行為,使他們形成自律,優美的校園環境使學生的行為操守更加規范。
二、加強思想文化建設和校風建設
校園文化反映了一個學校的辦學水平,體現了校園的人文精神,能塑造學生良好的精神風
貌。一個學校良好的校風,體現在自由的學術氛圍、多學科交匯的氛圍、寬容失敗的氛圍、
個性得以充分發展的氛圍等幾個方面。校園文化的最大特點在於它在潛移默化地、有意無意
中影響、同化環境中的每一個人人們都在自覺與不自覺地經受著這種文化的熏陶。在校園文化的作用下,學校的每一個成員,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校園文化的影響。校園文化是德育教育的有機結合,它把德育的教育思想、理念、教育意圖變成一種精神化的形式溶於文化氛圍中,出神入化的對學生進行教育,這是一種高超的德育教育藝術。
三、加強社團文化建設
學校要開展高品位的校園文化活動,加強校園文化的導向作用,把德育的功能有機地融入校園文化建設。學校要加強社團組織的管理和建設,充分利用校園文化活動群眾性、廣泛性、
參與性的特點,多形式、多層次、全方位開展各項活動。校園文化經常是以學校或班級為單
位開展活動,很多活動都需要學生集體參與,需要有相互協作的精神。每個學生要處理好個
人與集體的關系,以構建一種友好互助的群體氛圍。融洽、和諧的師生關系,優化了師生的
心理環境,為實施素質教育創造了良好的情感氛圍。校園文化為學生追求個性的發展,追求
豐富多彩的精神生活,提供了展示的平台。多彩的校園文化生活適應了學生精神需求的多樣
化、個性化的特點,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可塑造學生形成尊重個性、發展個性的空間。
校園文化是一個學校以自身物質因素為基礎,在特定的環境中,通過長期積累而形成的較
為穩定的精神生活的整體。校園文化建設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不能急功近利,要循環

漸進,將校園文化建設與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有機統一起來,使之互相促進,真正發揮校
園文化的育人功能
1、體現發展的理念,建立創新、競爭為理念的校園文化
建設校園文化,要以學生的發展為主題,以「人文、協作、創新、實踐」的學校精神為指導進
行。以人為本的校園文化建設承載著精神文明建設的使命,必將體現一定的時代特徵,從而
培養並輸送出能適應時代發展,能參與社會競爭與合作,能積極推進、引導社會發展的學生
個體。這些學生走上社會,將會用他們的品質影響社會風尚,用他們的人格影響未來的社會
道德,使他們成為知識經濟時代生產力發展的中堅力量,成為先進生產力的開拓者、先進文化的弘揚者和最廣大人民利益的維護者。
2、堅持創新的觀點,創建新型一流的校園文化
要以全新的觀念、方法去創建新型一流的校園文化,樹立終身教育、創新教育理念,使校園
文化傳遞融為一體。徹底摒棄「應試教育」,推行「素質教育」,提供創新思維平台,引導學生把夢想變為現實,激發熱情,張揚個性,啟發創造,讓每一位學生經過多種實踐活動,展示
特長,體現自我價值,培養他們的自信心,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實踐活動的開展,成為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培養和提升學生創新思維、學習能力、搜集和處理信息等多方面的素質和能力。
3、建立校園網路文化,傳遞先進思想和時代最強音
網路作為「第四媒體」進入校園,對傳統教育提出了挑戰,校園網路文化已成為校園文化網路
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其獨有的方式深刻地影響著和潛移默化地改變著學生,特別是對學生的
認知、情感、思想和心理。但網路文化並非一方凈土,如何進行引導和實施有效的監管,正
成為學校德育急需解決的問題。所以要搶占網路思想文化陣地,弘揚主旋律,突出網路政治
性、思想性、導向性、理論性、親和性、多樣性。如何突破,就要加強研究,努力構建健康
文明、藝術化的、蓬勃向上的校園網路文化環境,使學生在這種文化環境中既獲得信息素養
和審美能力,又具有正確的信息價值觀和道德觀。
4、建立健全文化政策,突出文化建設整體性原則
突出文化建設整體性原則,就要注重「四育人」(教書、管理、服務、文化)的有機結合。在教學中,既要傳授學生知識、又要教會學生如何學習、更要教導學生如何做人;在管理和服務上提倡「博愛」,為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提供有效保障,在嚴謹規范的運行軌道中,充分鍛煉學生自我管理的能力;環境是育人「土壤」,不但要注重「硬」環境條件的建設,更加出「軟」環境的培植,在學習創新、技能實踐、文體競技、團隊精神、思想導向及生活等方面全面營造出良好成長環
境。

Ⅵ 怎樣才能更好的建設校園文化,給同學們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

一、大學校園環境文化建設的重要性

大學校園是一群朝氣蓬勃、思想活躍的年輕人學習、生活的場所,這些年輕人將在這個空間里度過他們的身體和思想成長中最為劇烈的時期,可能四年或者更長的時間。這個園區內的每一幢建築、每一個雕塑、每一個花壇、每一棵樹木都可能讓他們駐足,讓他們在以後很長的時間里仍記憶猶新。例如北大學生一談起自己美麗的校園,就首先想起「一塔湖圖」,未名湖岸邊的博雅塔的身影映在湖中,每個到北大的人都嚮往看到湖光塔影的圖畫。

環境藝術的核心應是生活藝術,美化環境,最大程度上是美化生活。大學校園環境是師生們的露天「起居室」,從課間休息、室外閱讀,到聚合交往、散步休息等等都與之息息相關。

時代的發展,大學生的身心發展更加活躍,比以往的大學生更渴望人際交流,更需要廣闊的自然空間,而這些空間很大一部分是在建築空間以外,校園內的小樹林,林蔭路,池塘邊,往往是學生停留的地方,或交談,或散步,或靜靜的讀書。

課堂上的學習只是人學生接受教育的一個方面,校園環境對培養大學生的修養、情操、品德更是不可缺少的要素,校園環境就是學生的第二課堂。因此,在現代人學校園建設中應該重視大學校園環境文化藝術建設,以達到環境育人的目的。

二、大學校園環境建設的方法

大學校園環境建設有很多的表現手法,下面簡單列舉一些常用的方法,這些方法組合在一起使用更能創造出完美空間環境。

雕塑,無論在教育上、人文上和知識上,雕塑都可以作為一個標志性的景觀,從中引出的寓意應該是積極的、向上的。如貴州工業大學毛主席塑像,毛老衣著簡朴,淡泊寧靜的身姿及神志,凝重中不失慈祥,深刻中不失質朴,襯托出當年中國領導人的正直不阿、寬厚善良的人格力量。讓許多的學生與毛老有心靈上的交流。

水景,自然狀態湖泊和小的人工池塘,無論大小,其中的水體都能給予環境以生氣,相對與體型巨人的建築,它可以軟化環境,增添親切感。無論動態和靜態,水都能賦予空間靈氣。池塘水表現為靜,水體反射四周建築,展現空間融合於自然的特點。噴泉水體表現為動,或面形、或線形、或點形。一動一靜的結合,對比勾勒出豐富多彩的學習、休憩空間氛圍。

綠色植物,大面積草地、富有造型的灌木、成排的樹木圍合成一個又一個生態空間,綠色植物被人們成為「有生命的建築材料」,綠色可以使長時間從事腦力和視力活動疲勞的人腦和眼睛得以恢復,並且達到改善校園小環境、小氣候的作用。隨著冷季型植物的引入,現在大學校園也正在逐步形成四季長綠、三季有花的校園環境,為學習、教學、科研和生活在這里的師生員工營造了更具恬靜、怡心、自然的環境。
廣場,適當的校園廣場建設,可以豐富校園內的院落感,現代小的教學組團型的教學模式人多有一個圍合的空間,這個空間很適合建設一個小刑的廣場,供學生舉辦小刑活動使用。

三、新老大學校園環境建設

老大學校園在校園環境改造中進行環境文化建設;以往的大學校園建設很多隻是著重教學、科研、辦公、生活、體育等各個職能建築的設計,對於校園環境,僅規劃好校園道路和路兩側種植些簡單的樹木。對於校園小環境的建設從來沒有提升到象重視建築設計一樣高的層次。這就形成了一個現狀,很多建於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以前的大學校園環境都是圍繞校園主要建築簡單的路網,簡單的樹木綠化,點綴其間的是一些紀念性的雕塑,很少看到綠地和成片的景觀區域。舊校園環境的重新整合改造,會使老校閱煥發新的生命力。
老人學校園環境現在正在逐步進行改造,以適應新時代的大學教學、生活需求,這種改造往往需要不懈努力和精心雕琢,充分利用各種空間進行文化環境建設。例如可以將陳舊的、淘汰的建築拆除,建設校園景觀;還可以見縫插針的進行小區域景觀建設:在保留年久的樹木的情況下,增加小范圍綠地,減少裸露黃土地,在一些建築上增加藤類植物或浮雕,從平面上和空間上增加綠色景觀和文化景觀。

新大學校園在規劃中充分考慮環境文化建設;現在新規劃建設的大學校園,都將校園環境文化建設作為一個設計條件加以重視,並且突出了生態景觀、人文景觀設計。新大學校園規劃職能分區更加科學合理,在各分區之間又有各種文化景觀分布其間。新的大學校園規劃,很多都吸納了生態設計、人文設計。
在校園環境充分進行文化景觀設計,使新的校園有更為寬暢的室外自然空間,給師生以舒適、健康、自然、藝術的享受。浙江大學紫金港校區的建設就突出的表達了一個新的大學規劃理念:大學園林。
這個新概念已經引起了很多校園規劃專家的興趣。紫金港校區的布局將園林概念融入到規劃設計中,以「園」為特徵,形成現代化、園林化、生態化、網路化的校園環境。在校園中形成大大小小的、有主有次的園林組團,使園林包圍建築,建築建在園中,按地貌自然分布,形成人、建築、自然的和諧氛圍。現在該校區已經建成投入使用,大小十餘個園林組團已經建成,園林化格局初步形成。

四、大學校園環境文化建設的幾點問題

要因地制宜進行校園環境文化藝術建設,不能盲日追求效果,將不適宜校園的作品搬入校園。在一些校園環境建設中,盡量避免照搬景觀,將一些已有的景觀或放大、或縮小、或原狀搬入校園,會使人產生抄襲之嫌,從而淡化它的美感。文化景觀重在創新,新穎、自然和符合地域環境才具有活力。在北方入學校園建設南方大學校園的景觀也是違背地域特點,所產生的感染效果也不能達到建設目標。

要考慮大學生的心理需求,要建出人學生能夠接受的環境。現代大學生對文化景觀環境要求具有知識性、和諧性、對比性等一般審美范疇外,還要求有新奇性,豐富性和多樣性。他們追求開闊視野、思想深化的東西。不能簡單的隨便做個塑像就算環境建設,要使塑像與大學校園的氛圍想適合,大小比例體現美感,並與周圍環境相適應。

要因材而建,量力而行,不盲目耗巨資進行校園環境文化建設。校園環境建設要根據學校的財力、物力來建沒,不能因為追求美觀而擠占教學、科研上的資金。有些人學為了追求新、大、特等要求,在校園內建設佔地幾十畝的大廣場和大湖面,雖然環境景色壯麗,給人與沖擊力,但壯麗的背後往往是造成了投資較人、維護成本過高的後果。

五、結語

大學校園環境設計是當前大學校園規劃建設的一個新課題,要在不斷探索中進行建設,而校園環境文化建設的根本目的是為學生創造一個更加宜人的學習生活環境,使他們在這里學習的更加舒適、愉快,從而達到環境育人的目的,這樣的校園環境,也才是最美的

Ⅶ 如何搞好學校文化建設

學校文化建設是學校管理中的重要內容,尤其是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幾乎所有學校都在進行著學校文化重建。但是,目前不少學校在文化建設方面存在一些誤區,導致學校文化建設的低效或無效。 誤區一:學校文化由專業人士來設計 有些學校領導迫切希望建設自己的學校文化,但苦於自己和學校教職工對學校文化建設不了解,往往聘請專業人士來幫忙,這本是一件好事,也反映出學校領導具備一定的資源開發意識。但是,在具體的操作中,有些學校往往過分強調了專業人士的主體作用。專業人士雖然具備較強的專業素養,但卻對學校的實際情況不太了解,他們可能會提出一句或幾句精煉的話語作為學校文化的精髓,但這些話語是否生根於學校現有的文化基礎及能否真正起到導向作用,就值得研究了。 其實,學校文化不是專業人士簡單設計出來的,而是在深刻剖析學校現有文化的基礎上,在分析教育發展趨勢與社會文化發展方向的基礎上生成的。任何主觀設計,哪怕是很前瞻的設計,都會因為缺乏支持的土壤而夭折,甚至僅僅成為牆面上美麗的擺設。 是不是說學校文化建設就只是學校內部的事,不能讓外部專業人士介入呢?顯然不是這樣。在當今社會,學校領導必須具備資源開發意識與能力,尤其是人力資源開發的能力,藉助「外腦」辦學將成為學校發展的助推器。那麼,學校如何藉助外腦進行學校文化建設?首先,要掌握專業人士資源,從中挑選既具備較高專業素養,又願意深入學校內部,與學校平等合作的專業人士,作為合作研究學校文化建設的對象。其次,學校要充分調動全校師生、家長的智慧,與專家一起就學校現有文化進行調研,就學校文化建設具體問題進行研討,專家只是起提煉、引領作用,從而使學校文化建設過程成為廣大教職工、學生、家長達成價值共識的過程,使大家深深感受到學校文化建設是每個人的事,這樣在以後的實施過程中才會有建設的主體基礎與動力。 誤區二:學校文化由學校領導來拍板 這種現象與第一種現象異曲同工,只是把專業人員換成學校領導而已。一些領導個人能力較強的學校容易出現該現象。在現實中,這種現象的出現極易造成學校領導所倡導的文化與學校師生所奉行的文化不一致,出現「兩張皮」的現象。 無論是由專業人士設計,還是由學校領導來構建,都是對學校文化建設中兩個重要問題即「學校文化建設的主體」與「學校文化產生的過程」認識模糊的表現。出現這兩種現象的學校都認為學校文化建設的主體是專業人士或學校領導,而不是學校全體師生;學校文化產生的方式是自上而下,而不是自下而上。在知識分子集中的學校,學校領導更需要充分尊重全體師生,在學校文化建設中,把全體師生看成是學校文化建設的主體,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與智慧,自下而上生成學校文化。這樣,才能保證學校文化建設有深厚的群眾基礎。 誤區三:學校文化建設游離於課堂教學之外 目前,在通過積極途徑進行學校文化建設的問題上,有些學校強調通過課堂教學以外的活動進行文化建設,出現學校文化游離於課堂教學之外的現象。出現這種現象原因有三:一是學校文化由專業人員設計,或者是學校領導自己建構,廣大師生沒有參與其中,這樣的學校文化是外在於師生的文化,許多教師可能根本不理解這些文化,在課堂上也就自然無法去體現這種文化;二是迫於應試教育的壓力。由於考試評價體制並沒有徹底改變,很多學校課堂教學「扎扎實實搞應試」,落實學校文化建設,實施素質教育只好通過課堂以外的各種活動來體現;三是有些學校認為學校文化就是學校特色,而許多學校的特色就是藝術、體育,可以通過各種活動來實施或展現,因此認為學校文化建設就是通過開展各種活動來實現的。 其實,學校文化具有彌漫性、整體性,滲透在方方面面的工作之中,而不是學校的某一課程或某一藝術特色,課堂應是學校文化建設的主陣地。學校文化建設之初,可以先從外圍的活動開始,但要使學校文化成為全體師生自覺的行動指南,就必須倡導在課堂教學中體現學校文化的要求,這是學校文化建設深入發展所必需的。因為,師生在學校中花費時間最多的地方就是課堂,課堂是最能體現學校現實文化的場所,如果課堂的文化與學校所倡導構建的文化相去甚遠,或者背道而馳,就極易導致學校文化建設流於形式,師生出現雙重人格。 誤區四:學校文化建設的關鍵是環境形象 實踐中,還有一些學校的文化建設集中於校服、牆面、標識等環境形象設計,這說明校長已經明確認識到環境育人的重要性。但是,如果一個學校的文化建設僅僅局限於學校環境形象設計,而缺乏文化底蘊支撐,那麼哪怕是再精美的設計,也會給人留下膚淺的感覺。 出現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有兩點:一是學校對核心價值觀難以把握。當前,社會處於轉型期,各種思潮風起雲涌,校長很難准確把握學校教育價值的方向與內容,而環境形象設計就容易得多。二是有些校長把文化的載體當成文化本身。學校物質、制度建設等都是學校文化的載體,學校通過這些載體向外界傳遞其文化氣息。文化載體可以反映出學校文化,但文化載體並不等同於文化,正如學校制度並不是學校制度文化,學校物質並不是學校物質文化。只有學校制度背後所隱含的價值導向、管理理念才是學校制度文化,學校物質背後所蘊含、折射出的精神與思想才是學校物質文化。 學校文化建設的核心是構建學校價值觀,它是學校文化之魂。我們應以學校價值觀為核心來構建學校精神文化,以學校精神文化指導學校制度文化與學校物質文化建設,這樣學校文化建設才是一個整體,才能避免出現各自為政的雜亂現象。

Ⅷ 談談學校文化環境的含義及如何推進學校的文化環境建設

學校環境文化是學校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屬於學校文化的子文化。它是學校物質環境和精神環境所構成的潛在的育人存在方式。學校環境文化包括靜態的物質環境文化和動態的人文環境文化。靜態的物質環境文化,主要指以靜態的物質形態方式存在的景觀文化,是隱藏在學校物質表象中的精神內核,是通過校園的物質層面呈現出的文化和教育要素。具體地說,它是包括校舍建築、場地設備、花草樹木等各方面設施綜合而成的文化的要素,是看得見、摸得到的顯性文化,是學校物質文明建設的成果。動態的人文環境文化主要指學校長期積淀而形成的非景觀文化,是學校教育理想、精神風貌、個性特色和社會魅力的集中體現。具體地說,它是包括學校的教風學風、文化氛圍、人際關系等所蘊含的文化內質,是看不見、但感受得到的隱性文化,是學校精神文明建設的成果。總之,學校環境文化既有硬環境文化,又有軟環境文化;既有視角文化,又有感覺文化;既有顯性文化,又有隱性文化。但無論是哪一類文化形態,從科學的教育發展觀角度衡量,總體現「以人為本」的核心價值觀,共同承載著學校文化的精神內核和理想追求,內涵是十分深厚的。
學校環境文化相對其他文化而言,有其獨特的功能。
一是育人功能。育人有多種途徑,如教書育人、服務育人、管理育人等,而環境具備文化因素後,就自然產生出育人功能,即環境育人。具體地說,一所學校如果具備優雅的學習環境、良好的學習氛圍、純正的校風學風、濃郁的古韻今風、醉人的翰墨書香、濃厚的文化積淀以及和諧的人際關系,就必定會對師生產生熏陶、感染和互相激勵作用。因此,良好的學校環境會寓精神激勵於潛移默化之中,產生「潤物細無聲」的微妙效應。
二是融合功能。學校環境形成一種文化形態後,多少蘊含著我國傳統文化「天人合一」的思想內涵。特別是人文環境,總蘊藏著許多潛在的「和合」因素,蘊含著一種學校精神和共同價值觀。這不但對師生產生約束、調節的作用,更重要的是使師生產生一種價值認同感和歸屬感,從而使師生之間形成強大的凝聚力,並促使師生結成命運共同體。
三是怡情功能。學校環境賦予「文」的因素後,就會形成高品位的境界,顯示出藝術的魅力。特別是自然景觀,無論一草一木、一水一石,都能帶給師生以美的享受。如果學校春有花、夏有蔭、秋有香、冬有景,師生置身其中,便會忘乎一切疲勞和煩惱,心情十分舒暢,精神百倍地投入到學習之中。古人雲:景美則心曠,心曠則神怡,神怡則智清,智清則學佳。

Ⅸ 如何開展校園文化建設

哈爾濱市賓縣糖坊鎮中心校 葛慶權 摘 要近幾年,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陳舊的教育觀念已不適應現代教育發展的需要。著名教育家陶行之老先生說:「是生活就是教育,是好的生活就是好的教育,是壞的生活就是壞的教育。」教育要面向生活,校園作為教育的主戰地應該適應教育發展的需要,校園文化建設起到一定的牽引作用,,要大力開展校園文化建設,創辦有生命力的學校。 關鍵詞: 校園 文化 人文 德育 校園文化建設就是師生通過教育家學與管理活動所創造和形成的精神財富、教育氛圍及承載這些精神財富、文化氛圍的活動形式和物質形態。學校應該把學生生活、學習、發展作為教育的核心,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就必須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校園文化建設應關注以下幾個方面。一、 校園文化建設應關注學生發展,樹立德育生活化。德育生活化意味著德育過程就是生活的過程,每個學生思想品德的成長往往源於對生活的感悟以及在生活中形成的對道德要求的認同。校園里充滿德育的生活化主要是讓學生在真實的社會關系中了解道德的價值,讓學生在生活中學會判斷和選擇,讓學生從中學會寬容和堅持。著力培養學生健康心理是校園文化建設的必備條件,可以在班級中安排心理教育的內容,讓學生正視自我、自尊自信、承受挫折、適應環境、培養良好的請學、發展健全的人格,以幫助學生改善心理品質,為整個人生的心理發展和良好的道德品質發展奠定基礎。班主任老師應引導學生的明確學習目標,提高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幫助他們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讓他們學會處理好與他人的關系,對他們來講具有十分現實的意義。引導學生適當參與社會生活。可以設計各種活動,參與響應的社會生活,使學生能在生活中掌握有關原理,為未來社會生活做准備,避免教條/結合實踐活動以學生的現實生活為基礎開發課程資源,以活動為主要形式,強調學生的親身經歷。統德育的一個致命弱點就是忽視學生在德育中的作用,忽視作為獨立個體,有著巨大發展潛力和個別差異的、有智慧的、有情感的人的存在,表現在德育的目標和內容的設置編排上,在途徑和方法的確定選擇上,既不考慮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和思想品德形成的規律,也不關注時代和社會發展的需要,教育的過程成了教師備課的中心任務,學生在課堂上扮演著觀眾和聽眾的角色。在預先安排的固定目的、組織方式、活動程度等具體要求下,學生被動地進行著一種程式化、履行公事式的機械表演。這種反理性的教育方法造成了教育與現實之間的懸殊差距。而德育活動課注重弘揚人的主體性,挖掘和引發人的自覺性、積極性、獨特性和創造性,從學生興趣出發,從學生的情感需要、意志、理想出發。亞里士多的認為:「我們做公正的事情才能成為公正的人。」校園文化建設應該走出課堂,讓學生在生活實踐中感受生活的快樂,從而德育生活化。二、 校園文化建設應使校園成為精神家園。努力將學校建設成快樂的充滿幸福的精神家園,是學校成為師生互相尊愛的花園,每個教師和學生在這里都能表現為尊重人,愛護人,愛充滿了校園的每個角落,每個成員尊重人的心理需求、精神需求、物質需求和個性需求。積極倡導人際關系的簡單化,讓每位教師每天都心情舒暢的工作,體驗人生的快樂和工作的幸福,要求學校領導班子做到公開、公正、公平,增強各項工作的透明度,同時要充分理解教師,理解他們的處境和狀況,領導關心下屬的方方面面,讓其感受到被關愛的溫暖和幸福。幫助教師生活上和事業上的發展,為他們成長創造機遇,幫助他們實現自身的價值,這也是領導用高尚的人格感染人,以優美的環境陶冶人,以深厚的情感融化人,以科學的激勵鼓舞人,這對教師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有了推動的作用。三、加強校園文化建設要著力加強班集體建設 班主任要制訂切實可行的目標,不要搞花架子。 目標:就是奮斗的方向,有了目標才能更好地凝集全班同學的智慧,使用之在班集體建設中發揮積極的作用。但是,班主任在制訂目標時,往往不注意班級實際情況,盲目要求或任意提高,這樣班集體建設就不可能達到目標,班主任老師制訂的目標也就形同虛設,成了花架子。因此,班主任應該從班級實際出發,制定符合本班班情的建設目標。譬如有這樣一個班級:全班同學愛好廣泛,班委幹部各行其是,班集體缺乏向心力。作為班主任,不仿製訂這樣的遠景目標:培養興趣,發展特長;自我約束,自我管理。針對這種遠景目標,再設計分階段實施的近期目標,實行班委幹部委任制,激發班幹部的榮譽感和責任感,達到班級幹部參與管理的目標;開展各項興趣小組活動,達到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的目標;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活動,達到自律的目標等等。凡此種種子目標,都是學生樂意接受並行之有效的。 當然,我們面對的是可塑性很強的小學生,不可能像對成人那樣處理。因此,在選擇具體措施的時候,我們不仿搬用魏書生老師的那樣「懲罰」:不守紀律讓他唱首歌,不肯讀書讓他講個故事;不完成作業或做了壞事讓他寫個幾百字的「說明書」。長此以往,一再頑皮的學生也會被感化,也會自覺地為班集體建設出一份力。積極組織學生開展自主學習活動自主意識是現代社會公民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學校教育能夠通過組織學生的自主學習活動來開發和提高學生的自主意識,這種學習活動,力求在學校和教師的上導作用之下,積極地發揮學生的自我意識和主觀能動性,它一方面表現為學生對社會積累起來的知識、經驗的主動關心和作用;另一方面表現為學生對學習環境的相互關系和各種交往的主動關心和作用根據我們研究,這種學習活動按學生自主性的不同表徵可分為三類。 第一類是課堂教學中的活動,它本質上是學科活動,服從於學科、課程的目標。我們強調提高學生在這類活動中的自主性,反對在傳授知識技能時搞機械灌輸,要求在課堂上增加學生動口、動手、動腦的機會,提倡將一些理科的演示實驗擴充為學生實驗。為了提高學生在活動中的自主性,教師在設計教案中作了很多探索。如語文課安排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甚至自主表演,以學生的主動體驗代替原先由教師直接分析人物心理的做法。二類活動基本上越出了原先學科課堂教學的時空,其主要形式是專題活動課。學生的學習內容與課堂教學內容有聯系,但社會生活內容已被引進。因此它既是學科課程的適當延伸、擴展,又體現活動課程的目標。我們要求在四、加強校園文化建設要體現人文氣息。人文的實質是對人之為人的思考,其核心是如何做人。也就是說,如何為人處世的文化就是人文精神。人文精神的核心內容就是崇高的做人的品質和報效祖國、獻身教育事業的進取心和責任感。它既非政治思想素質所能代替,也非專業素質所能囊括。愛因斯坦認為:僅僅用專業知識育人是不夠的,通過專業教育他可以成為一種有用的機器,但不能成為一個和諧發展的人,要使學生對價值有所理解並產生熱誠的感情,那時最根本的。對任何專業來說,教學內容不應當僅僅局限於學科範圍本身,還要在課堂上體現出人文主義教育精神。創造素質是人類最主要、最寶貴、最高級的素質,人類正是通過創造這條途徑來推動社會歷史前進的。一個具有高度創造力的人是利他主義的,精力旺盛的,刻苦勤勉的,百折不撓的。創造,它能使人獲得一種滿足感,消除受挫感,因此給人提供了一種對於自己以及對於生活的積極態度。致力於創造精神的培養和教育,乃是教育工作者最大的責任和義務,而要啟發人類獨有的這種高貴的品質。我們應該著力引導學生積極參加社會公益活動,讓他們在一次次的實踐和體驗中去感悟。日積月累、自悟和感悟豐富了就可能豁然明白,這比簡單的說教和效果要好得多,同時要加強校園的環境建設,把校舍建設成與生活化德育創建工作緊密結合的產物,以「文化品位、現代氣息、人文精神」為理念,以「美觀、簡潔、實用、素雅」為設計路線,讓學生和老師一走進校園就有回家的感覺,大力宣傳環境保護知識,將環境教育拓展到不經意中,學校環境建設將自然美和生活美有機的結合起來。

閱讀全文

與如何開展學校文化建設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29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0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933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414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36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62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0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951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30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04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19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76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67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87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64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38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4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587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0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