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怎樣提高詩詞素養
一、擴大閱讀面
詩歌是一種精粹的文學樣式,語言含蓄凝練,富於跳躍性,理解與欣賞有一個從入門到逐步的過程。
如果想一時半會兒就茅塞頓開、心領神會,或者單憑學習教材上少量的古詩詞名篇就使自己的感悟能力突飛猛進,那是不切合實際的。在平時的教學中應該特別重視學生對古詩詞的閱讀和積累。可開展「向你推薦一首好詩(詞)」活動,利用課前5分鍾,輪流讓學生朗誦,並簡單評析「好」在哪裡。有條件的話,還可自製幻燈片,並為詩詞配上樂曲朗誦。這樣,既培養了學生學習古詩詞的興趣,調動了學習積極性,又訓練了學生動口、動手、動腦的綜合能力。教師還可定期組織評比,看誰的古詩詞誦讀得好,背誦得多,看誰的賞析文字寫得好,誰的圖片設計得巧,樂曲選配得佳,促使學生廣泛涉獵,提高感悟、鑒賞能力。
二、創設情境
詩歌是情感的產物,教學古詩詞應創設情境,激發學生情感,使學生展開想像的翅膀,「思接千載」、「心游萬仞」,真正體會詩詞深沉雋永的意蘊。具體來講,教師可用聲情並茂的范讀或者畫圖展示、樂曲播放、形象描述、背誦相關古詩詞等方法創設情境,感染學生。如教學李煜的《相見歡》可配上凄惋的古典送別曲或相思曲范讀,使學生一開始就沉浸於憂傷哀惋的氛圍中,感受詩人的幽居苦情、離愁別恨。教學《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可要求學生先背誦一些熟悉的軍旅詩、邊塞詩。在相關古詩詞的誦讀、背誦的良好氛圍中把學生帶入特定情境,更便於學生理解岑參在詩中所描繪的塞外艱苦環境和將士為國戍邊無怨無悔的精神。
三、反復誦讀
優秀的古詩詞意境優美,語言富於音樂美和節奏美,最適合朗讀和吟誦,也還非得大聲誦讀,才能體會個中的情味。古人雲:「熟讀唐詩三百詩,不會作詩也會吟」,足見誦詩的妙處。在古典詩詞的教學中應始終貫徹誦讀法:初讀識字通詞,再讀體味句子,三讀感受意境,領悟作者抒發的感情。以讀帶講,讀思結合,讀議結合,於反復誦讀中品味古詩詞豐富的內涵。誦讀方式也應靈活多樣,范讀、齊讀、自由讀、聽讀、賽讀、配樂讀、背讀等綜合運用,相得益彰。在誦讀中營造氣氛,與作者產生感情共鳴,把握詩詞的意蘊情趣。多讀、多背、多想、多記應是學習古詩詞的最基本的方法。
四、比較閱讀
古代詩人很重視遣詞造句的工妙。有的詩句往往著一奇字而境界全出,讀來令人盪氣回腸,思緒萬千,因此千古傳頌,經久不衰。在教學古典詩詞時,教師就應抓住這些關鍵的詞語,品讀賞析。替換比較就是一個極好的教學方法。具體做法就是用一些意義相近的詞替換原字,比較其表達效果,體會作者用語的精妙。體會詩人在詩詞中表達的思想感情和人生哲理。
在古詩詞教學中,還應適當引入相關詩歌,作比較分析,開拓視野,深化理解。比較閱讀的對象可以是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或是同一題材不同風格的作品,或是同一題材,風格相近的作品。如教學劉禹錫的《秋詞》(首句為「自古逢秋悲寂寥」)時,可與馬致遠的《天凈沙�6�1秋思》比較閱讀。《天凈沙�6�1秋思》抒發的是漂泊在外的旅人眼見寂寥蕭索的秋景,感受到的也就是秋風的蕭瑟,凄涼傷感,曲中景象無一不染上悲秋的情調。劉禹錫的《秋詞》卻一反常人悲秋的筆調,用「秋日勝春潮」、「晴空一鶴排雲上」,極寫自己滿懷希望的豪情,給人耳目一新之感。通過比較閱讀,學生便會准確領悟詩意,加深對詩詞意蘊的理解。
五、延伸拓展
在理解詩詞基本內涵後,教師應趁熱打鐵,巧妙設計延伸拓展練習,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創新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寫景抒情的山水田園詩歌,可要求學生改寫優美的散文,或者設想如果拍成電視紀錄片,你打算如何設計畫面,選擇什麼樂曲配音,將你的構思用文字表達出來。哲理詩、詠史詩,可鼓勵學生談自己的創見。如學了趙翼的《論詩》可讓學生談談對「李杜詩篇「的看法,課後寫作短評。
『貳』 如何提高對古詩詞的鑒賞能力
主要從以下幾點著手:
中國的古典詩歌博大精深,鑒賞古詩,如果沒有掌握一定的詩詞文體知識,就有可能因盲目而被動。其次,還應對詩歌的格律知識有比清楚的了解,諸如句法、用韻、對偶、詞牌、曲牌等知識。再次,還要充分把握詩歌的特點:高度概括性、生動的形象、強烈的抒情性、鮮明的音樂性。
不同類別的詩歌在表情達意,節奏、韻律等方面各有特點,掌握詩歌種類的特點,有助於整體上理解詩歌。應該著重掌握山水詩、田園詩、寫景詩、詠物詩、邊塞詩、詠懷詩、詠史詩這幾類詩。
語言是詩歌的載體,只有準確地理解了作品的語言,才有可能對其進行更進一步的評價和鑒賞。語言大致有這些類型:1 清新。其特點是選用語新穎,不在俗套。2 平淡。也稱質朴,其特點是選用確切的字直接陳述,或用白描,不加修飾,顯得其真切深刻、平易近人。3 絢麗。其特點是有富麗的詞藻,絢爛的文采,奇幻的情思。4 明快。其特點是斬釘截鐵,一語破的。5 含蓄。其特點是重在言行,常常不是直接敘述,而是曲曲折折地傾訴,言此而意他,或引而不發,或欲說還休,讓讀者去體味。6 簡潔。就是干凈利落,言簡意賅。還有鋪陳、激越高亢、清婉秀麗、平易雋永、質朴與靡麗、精約與繁瑣、典雅與平直、含蓄與直露、陽剛與陰柔、雄渾與清奇、自然與壯美、空靈與艱深、幽默與崇高等等。
意象是詩歌中浸染了作者感情的東西,作者通過意象來表達自己的內心感情。如「今霄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中,通過「楊柳」、『『曉風』、「殘月」等意象所傳達出來的傷別情懷。歲寒三友(松竹梅),菊花象徵人高潔的品格,桃花象徵美人,鳥象徵自由等等。另外,還須明白我們傳統的審美習慣,「望月懷遠」,「傷春悲秋」,「見流水則思年華易逝」,「梧桐細雨則凄楚悲涼」等諸如此類的符合我國傳統的審美特點。詩歌的形象性與抒情性要藉助各種藝術手法來表現,我們要了解一些常見的藝術手法。藝術手法包括記敘、描寫、議論、抒情四種表達方式。這其中描寫,抒情是考查的重點。描寫方法有動靜結合,虛實結合等。
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間接抒情(借物詠懷、借景抒情、借事抒情、寓情於景、托物言志、懷古用典等)。詩歌的結構形式常見的首尾照應,層層深入,先總後分,先景後情,過渡、鋪墊、伏筆等。主要的修辭手法有:「對偶」、「比喻」、「擬人」、「借代」、「誇張」、「排比」、「反復」、「象徵」等。其他寫作技巧包括:賦比興、襯托、對比、渲染、卒章顯志,欲揚先抑、寓褒於貶、明褒實貶、畫龍點睛、言此意彼、意在言外、曲筆逆筆、聯想想像、語序倒置錯位等。
『叄』 如何提高學生古詩詞欣賞品味和審美情趣
陶行知先生說:「假如你有兩塊麵包,你得用一塊去換一朵水仙花,因為麵包是身體的糧食,水仙花是靈魂的糧食。」詩歌就是真正的「靈魂的糧食」。 中華民族的血脈里奔流著詩的激情,從《詩經》到《楚辭》,從陶淵明到「建安七子」,從唐詩到宋詞直至元曲,這些千古流傳的名篇佳句,如同「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精彩紛呈,璀璨奪目。可是近年來語文這個最富情感的學科卻失去了「詩意」,古詩詞教學正在變得枯燥無趣,孩子們被困在狹隘的課堂教學的牢籠里。因此新課程迫切呼喚著語文「詩意」的回歸。
一、誦讀+想像,體驗詩詞生活
宋代詩人蘇軾曾提出「三分詩,七分讀」的見解,當代著名作家冰心也認為「詩是讀出來的」。因此古詩詞教學中就需要給學生們大量的朗讀時間,讓他們在讀中入情、讀中悟情,用古人的話來說就是「感之與外,受之與內」。
例如李煜亡國後幽居在汴京的一座小樓,過著日夕以淚洗面的凄涼寂寞的日子,他的《相見歡》中描寫的是寂寞凄清之景,抒發的是極其沉痛的愁苦之情,誦讀時節奏就要緩慢,調子也要低沉,要讀出壓抑感、悲痛感。再如如曹操《觀滄海》,作者目睹祖國山河壯麗的景色,激起了統一祖國的強烈願望,詩歌字里行間都洋溢著昂揚奮發的精神,感情豪邁奔放,一雄心勃勃的政治家、軍事家的形象躍然紙上。
同時,要想讀懂古詩詞,讀出味道,古詩詞教學還必須積極調動學生豐富的想像力,再現詩詞中的情境,引導他們深刻體驗詩人的情懷,引起情感的共鳴。正如偉大的思想家亞里士多德說過「想像力是發現、發明一切創造活動的源泉。」凡是有生命力的古詩詞,都是詩人關注生活、關注社會的有感而發之作,那就需要學生喚起大腦中的形象思維,在心中再現一幅情景交融的畫面,去親身體驗一下詩詞中的生活,進入詩人的感情世界,與詩人同悲同喜。如辛棄疾的《西江月》這首詞使用的意象十分清新,又具體可感,再現的難度比較小。在體會「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時,教師可以這樣引導學生:「好,請大家閉上眼睛,想像你就是辛棄疾:在清風吹拂的深夜,明亮的月光驚起了正在棲息的鳥鵲,蟬兒叫個不停,一片蛙聲好像是在訴說好年成。不一會,山前竟然落下幾點雨。怎麼辦呢?行人著急了:那土地廟樹叢旁邊過去明明有個茅店可以避雨,現在怎麼不見了?他急急從小橋過溪,拐了個彎,突然,他驚喜地發現茅店就在他的眼前。」當我們在這一情境中展開想像與聯想時,詩的意境便紛呈疊出,詩人在詩中寄予的情感也就顯現出來。
二、感悟+繼承,喚醒審美情趣
經典古詩詞歷經歲月淘洗,積淀了中華先民幾千年來的價值觀念、人格精神、審美意識,蘊含著豐富的品德教育和審美教育因素,讓學生們在記憶的黃金時期誦讀這些經典,毫無疑問,會對孩子人格的養成和情操的陶冶,對民族精神的養成,都有著任何其他手段所無法代替的作用。
有的學生很喜歡朗讀蘇軾的《江城子・密州出獵》。我想,就是因為岳飛那豪情萬丈的愛國情操:「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深深打動了孩子,每每聽到他們那麼盡情的朗讀,我的血是沸騰的!有的學生喜歡讀「望西都,意躊躇,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興,百姓苦;亡,百姓苦。」也許他們在朗讀中深深的體會到了張養浩對勞動大眾所受苦難的深切同情,更讀出了對統治階級殘暴貪欲的痛恨,所以,他們的朗讀格外的動情,格外的有氣魄!這些都是因為詩人把自己的命運與國家、社會緊密相連,才會吸引、陶冶、鼓舞了一代又一代人。生動凝練的古詩詞,意境清新深遠,學生在含英咀華的同時,也會潛移默化地受到「潤物細無聲」的感染和熏陶,不僅提高了學生的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培養他們熱愛中華優秀文化的思想感情,而且對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審美觀也能進行心靈的洗滌和美化。
三、運用+創作,為寫作插上雙翼
學生通過對經典古詩詞反復地強化誦讀,可以養成良好的語感和閱讀理解能力,豐富積淀、增加人文底蘊,還可以為寫作積累用之不竭的語言素材,提高寫作能力。許多作家、詩人,他們在少年時代就積累了不少古詩詞,為以後的寫作打下了扎實的文學基礎。如著名語文特級教師於漪老師在《往事依依》中引用《千家詩》中的 「春城無處不飛花」、「綠樹陰濃夏日長」、「五月榴花照眼明」、「梅雪爭春未肯降,騷人擱筆費評章」的詩句,就將我國春夏秋冬四季風光活生生地展現於讀者面前。但現階段學生的作文存在種種弊病,如內容貧乏、語言蒼白、缺少真情實感等,該如何使學生寫出人生的感悟、爆出真實的火花?其實,古詩詞中蘊含豐富,教師可以充分地挖掘和引導。
許多膾炙人口的古詩詞,都是詩人關注生活、關注社會,用敏銳的眼睛去看,用聰慧的耳朵去聽,用細膩的內心去感受,才會千古傳誦。正如葉聖陶先生說:「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泉源豐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地流個不歇。」生活豐富多彩,脫離孩子的生活情景、情感體驗的寫作教學是枯燥無味的。相反,作文源於生活,為學生提供想像的依據,又高於生活,在創作中激活學生的思維。因此,我們應通過古詩詞的教學帶領學生去感受古詩的意境,引導學生接觸生活,觸動內心那根敏感的神經,讓學生意識到「文學的本質是始於情感終於情感」,從而走出無病呻吟的泥潭,使學生逐步掌握反映五彩繽紛的生活的本領。
綜上所述,古詩詞作為我國悠久燦爛文化中的一部分,滋養了一代又一代新人的成長。在教學活動中,當務之急除了讓學生能大量誦讀記憶外,更應該引導學生感受古詩詞的情境美,有意識地繼承並讓它融入到學生的生活中,在不知不覺中能夠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思想素質教育,讓這些優秀的古風雅韻,成為他們重建人生信念的重要精神資源。
『肆』 如何讓詩詞學習內化為語文修養
怎樣讓詩詞成為一種語文修養呢?
《新課程標准》規定:九年義務教育階段,學生能背誦優秀詩文240篇(段)。可見,背誦古詩文對學生何其重要。中華民族歷史悠久,文化經典更是燦若星河,這些優秀的文化經典,凝聚了前賢的大智大慧,濃縮了華夏五千年的思想精粹,感染熏陶了一代又一代龍的傳人,可以說是一份寶貴的精神財富,利用這份寶貴的精神財富,讓孩子們在讀經誦典中加強道德修養,提高文化素養是我校開展經典誦讀活動的初衷。身為語文教師又承擔著教科研組長的我,在自己的教學工作中,努力將課內與課外的古詩文誦讀結合起來,讓孩子們通過誦讀經典去發現美、感受美、鑒賞美、創造美,增強文化底蘊,提升語文素養。
一、利用多種形式,激發學生誦讀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何讓學生被經典古詩文所吸引,真正做到「樂讀」「美讀」呢?我精心設計了許多活潑有趣的活動形式,引領孩子們在玩中、在樂中誦讀經典,如安排好誦讀的時間,每天利用課前2分鍾的學習時間,開始是集體讀,讀的形式很多,有輕讀,朗讀,領讀,引讀,接龍讀,師生配讀,男女生對讀,方法靈活多變。實踐證明,「多樣誦讀」可以大大激發誦讀興趣,從而親近並熱愛母語,景仰祖國悠久文化。後來因為學生記憶的快慢拉開了距離,我又用獎勵的辦法,凡是背誦下來一首詩的,我就獎他一面小紅旗,最後看誰的小紅旗得到的最多,他就是誦讀經典小博士。在這種積極的鼓勵之下,學生們的背誦熱情一天天增長。在家校的共同努力下,班級涌現出大批的經典誦讀小博士。
二、利用古詩特點,讓學生受到美的熏陶
(一)從古詩文誦讀中發現自然美
很多寫景古詩都是作者游覽於此而詩興大發,當即一揮而就。一首詩即為一幅畫,讀這樣的詩,不亞於游覽於湖光山色之中,自然會有心曠神怡之情,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自然留於心中。
如李白的《望廬山瀑布》,「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教學這首詩,藉助多媒體課件,通過多種形式的誦讀,讓學生張開想像的翅膀,使學生與畫面融為一體,不僅能充分理解詩的內容,還能得到美的享受。
如根據陶淵明詩《歸園田居》中「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創意,設計一個悠然自得的詩人形象,畫面中,主體與客體融為一體,將詩人所追求的「真實」寄寓於其中。學生通過分析和欣賞畫面,不僅可以深刻理解作品內容,而且還能使學生進入詩情畫意的境界,得到美的享受。
(二)從古詩文誦讀中感受韻律美
誦讀,是古詩教學中最具活力,最具生命力,最具感染力,最具震撼力,最具創造力,最為精彩紛呈的因素。古詩字數整齊劃一,節律分明,誦讀時要充分注意。
『伍』 我們如何才能提高自己的古典文化底蘊
我認為多看書,俗話說開卷有益,所有讀過的書,都能成為你的基石。詩詞增加了你的古典韻味,隨著詩歌的節奏變得或開心或憂愁。就連喝酒也能放盪不羈,想著「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小說中最不乏啟發與聯想,書中的描述讓你明白曾經的人,現在的人和將來的人都是怎樣的生活方式。憧憬也好,嚮往也好,懷念也好,總歸是生活中有個目標。
『陸』 怎樣學古詩文才會有提高
中國是一個詩的國度,學習古典詩詞,是學習中華民族文化的最佳途徑。古詩詞教學實際是用文學的形式來教民族的文化。中學生是祖國的未來,應從詩歌鑒賞中吸收前人思想精華,感受詩歌的精神魅力。但是,當代中學生對學習古詩文有相當程度的畏難情緒和疏離感,中華文化的名篇佳作成了學生難以消化接受、甚至拒絕接受的「古董」,遠不如言情武打小說、流行歌詞那麼風行。而教師在教古詩文教學時常常採用僵死的教學模式,使古詩文教學非文學化傾向越來越嚴重。
為了改變這一現象,需要教師有勇於創新的精神,提高古詩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使教師教得很活,學生學得有味。以下是我結合日常教學實踐,就古典詩歌的教學中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總結出的幾種方法:
一、 採用多媒體的聲、像、樂技術手段,激發學生學習詩詞的興趣。
教育家誇美紐斯說:「高級的事物可以由低級去代表,不在眼前的可以由眼前的去代表,看不見的可以由看得見去代表。」而多媒體技術恰好能在古典詩歌教學中起到這樣的作用。在古詩詞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手段可以創設情境把學生的注意力迅速引入課堂,在短時間內創設與古詩詞內容相吻合的情境,就能夠迅速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品讀古詩詞的興趣,融人詩詞意境。如在教《天凈沙.秋思》這首散曲前,先製作一些有關的教學圖片,並配上音樂。教學時,使用投影儀把這么一幅圖景顯示給同學們看:「深秋的黃昏,一個風塵僕僕的遊子,騎著一匹瘦馬,迎著一陣冷颼颼的西風,在古道上獨行。路邊是纏滿枯藤的老樹,……他卻連投宿之處都還未找著……」這樣一開始就把學生帶入了詩人描繪的情境中,教學時詩畫對照,相映成趣,有利於學生對詩文情感的領悟和感受,讓學生在學習古詩時如聞其聲、如臨其境,直觀地理解詩意,真切地體會感情,為拓展想像活動提供豐富、鮮明的表象信息,使學生輕松地踏入詩的意境中。
二、 利用誦讀法領悟體會詩詞的情感美,激發學生學習詩詞的興趣。
俗話說得好:「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可見,誦讀是進入詩的意境的最直接、最感性的方法。古典詩歌是一種精練的綜合的文學藝術,它往往將文字、繪畫、音樂有機地統一,藉助有限的文字來表達某種意境:有的抑揚鏗鏘,有的纏綿悱惻,有的悠揚明快,有的清新含蓄。只有反復誦讀,才能體味出其中的味道。只有讀出感情,才能把有形的方塊文字,演繹成各種豐富的畫面和意境,從中體會到美,感受到美。在教李白的《蜀道難》時,首先以「蜀道難,難於上青天」為突破口,引導學生如何處理此句在不同位置的朗讀,激發學生對本詩的閱讀興趣,然後讓學生反復誦讀此文,感知本詩雄渾豪放的風格。教學時教師應盡量讓學生在誦讀中感受其思想、藝術魅力,獲得情感的體驗、心靈的共鳴和精神的陶冶。
三、藉助流行歌曲來營造氛圍,激發學生學習詩詞興趣。
大部分學生都喜歡流行歌曲,而對純粹的古詩詞學習不感興趣。在教學中應該在兩者間架設橋梁,發掘「學習遷移」功能,發揮「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的作用,以激發學生對古典詩詞的興趣,引起學習古詩的共鳴,進而充分領略古詩的精妙絕倫,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古文化修養。中國古典詩詞本有音韻之美,古人多以吟唱方式品賞,隨律咿哦或引吭高歌。引領學生重新品味古典詩歌中原富之音樂藝術美,進而提升對詩詞整體意境之領會,於是嘗試用流行歌曲進行古詩教學。如在教蘇東坡的《水調歌頭》時,放了一曲王菲的《明月幾時有》,這首歌是從此詩演化而來的,很多同學都會唱,於是先讓學生一起唱,然後再以此音樂為所教古詩配樂演唱,以前沉悶的課堂居然活躍起來了,學生對這首詩表現出極大的興趣。這一課,學生不僅很輕松地記住了這首詩,而且對詩的意境、情感也有了較深刻的理解。
四、創新詩詞作業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詩詞教學中教師布置的作業往往形式單一,學生缺乏興趣,因此要注意創新詩詞作業形式。古典詩詞是一門富有靈性的藝術,詩詞作業的內容和形式也是豐富多彩的。教師應使詩詞作業靈活多樣,使之在單調平板中稍微有些綜合性、趣味性。在布置作業時要常給學生換新口味,時而抄背時而作文,時而觀書時而品人,使學生的聽說讀寫與演唱畫做等多種形式相結合,從而使學生學得有趣、做得有效。如在教學《長恨歌》時,課前讓同學們提前准備,以各種形式演繹此文故事,課後讓他們改寫此文,有的學生寫成小說,有的改寫成散文,有的改寫成戲劇,這樣既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又加深了學生對詩歌形象的把握,還鍛煉了學生的寫作水平,使學生能力獲得提高,學起來更有興趣。
五、拓寬詩詞知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讀古詩詞牽涉許多古代文化,要正本溯源,既要有寬廣的知識面,也要有一定的辨別能力。許多古典詩詞與作者的生活經歷、相關事件和作品背景密切相關,故拓寬知識面有利於激發學生學習古典詩詞的興趣。如講到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時,應全面介紹蘇軾所處的時代特別是蘇軾的生平、思想和個性,努力還原出北宋那個特定的政治、經濟、思想、文化環境和寫此詩時活生生的蘇軾。讓學生身臨其境,增加他們的生活經驗、情感體驗,從而對古詩詞有一個感性的認識,減少閱讀理解的難度,達到和詩人情感上的共鳴。
總之,古典詩詞中精湛的語言,深刻的內涵,高遠的意境,是我們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藏。教師應從學生實際出發,採取科學有效的手段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使學生熱愛古詩詞,熱愛祖國優秀的文化。希望他們能以極大的興趣徜徉在古詩的海洋里,領略長江黃河的氣魄與胸襟,感悟不同詩人的的柔媚與豪邁,從而提高自身的文學素養。
『柒』 如何提高自己在寫詩詞方面的水平
最主要是捨得多花時間吧。
你想提升詩詞水平,說明你有這方面的興趣,興趣就是最好的老師。你要做的就是多讀,多寫,多問,多用。其餘的交給時間和堅持。
有機會可以多交一些愛好詩詞的朋友,大家相互交流,學習,彼此進步。
其次,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用到的語言,很多都是古文,只是用慣了,誤以為是現代文。你可去深挖你經常用一些經典句子,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哦。
以我的真實經歷為例。我自己很喜歡,也經常用的兩句話是「一語驚醒夢中人」和「大匠無棄材」。一直誤以為它們是現代文,也是最近才知道是古文。不禁感嘆:古文,古人思想居然如此貼近我的生活。更加深了我對古文,古詩詞的迷戀。
另外,許多有名的歌詞都取自古文,如毛寧的《濤聲依舊》里的「月落烏啼」,以及其它一位歌星唱的「明月幾日有,把酒問青天……」
總之,古文,古詩詞很美,我們要用筆,用心感受,感恩這份饋贈——先輩們跨越千年給予我們的最美的禮物。
多讀多看常吟誦,
如畫眼前記心中。
靈感來時曇花現,
如珠妙語滿腹胸。
歡迎來到「老穆說語文」問答領地,老穆將用最大的熱忱和最好的回答來回饋您!
老穆解析
文言文 和 古詩詞鑒賞 作為中高考必考題,深受學生們的關注!同時,也是令同學們感到頭疼的考試題項。
古代詩文為何很難學的好呢?無外乎以下兩個方面原因:
其一,難度大!
先不談試題難不難,光讀懂文章內容就已經讓不少學生頭疼了,更不用說做題了。
其二,缺乏語境支持。
就像英語一樣,平時生活中很少應用古文,也很少閱讀古文,更是沒有用古文講話的……
面對如此困境,我們該如何克服呢?老穆給出如下建議:
【1】平時注重積累常見實詞
【2】掌握特殊句式、翻譯技巧、斷句等常用技法
【3】准備好錯題集,從錯題中總結經驗
【4】平時閱讀文言文和古詩詞,建議買本書,每天翻閱一下。
【5】有技巧地練習古詩詞和文言文
【6】學會在平時生活中恰當地運用文言文
【7】學會在作文中恰當應用古文,長短句結合,文白相間,增添文學色彩。
【8】樹立信心,堅持去學,不怕失敗,總有一天會學好的。
「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努力而自信的人,是不會平凡的……
你,准備好了嗎? 加油哦!
如何提高自己在寫詩詞的水平?
寫作來源於生活,平時用心去發現,去感悟,結合人、物、事,去發現它們之間的聯系,將它們融合貫通。再去構思情與景。設置一個主題,用詩歌的韻律創作出新穎的作品。主要是主題明確,正面闡述,或者是借物抒情,緊緊圍繞主題思想。朗朗上口,富有韻味,要實事求是,誇張但不虛假,豪邁但不失禮節,波瀾壯闊但有跡可尋。寫人,七情六慾於一身,活靈活現。寫物、玲瓏剔透,入木三分賦予靈性。寫景、真實的夢幻,彷彿身臨其境。
當然,說起來容易,作起來難。寫作沒有捷徑,多學習,勤寫作,寫的不好並不可怕,可怕是總想著一舉書寫出巨著。憑空想響。寫作的最基本功底,就是中國文化的內涵。每一個字的含義,組合在一起所代表的意義。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用心靈去發現,用靈蘊來創作。靈感來自一瞬間,有些好的句子,故事,風景,人與事,隨時隨地記錄下來,或許稍一加工推敲,就是一個絕句。多讀、多看、多想、多寫、多練是提高寫作技巧的不二法門。
寫作在於創新,無論是何種格式的詩詞,只要大家喜歡,都是好作品。古詩詞有古詩詞的韻味和哲理,現代詩有現代詩的通俗與豪放。只要在詩詞中傳播是真善美,禮智信,不要刻畫那些低級趣味的東西,那麼,詩詞作品就會受大家喜愛,留傳於世。
我本就是一農民,在平台網路上,自己學習創作。對於詩詞歌賦的理解,也就是個皮毛,這還多虧了眾多網友的指點和傳授。雖然大家都不是名家,但對於我這個門外漢的幫助是很大的,在此謝謝大家!
以上純屬個人領悟的寫作技巧,感謝悟空的邀請!本文只可說是拋磚引玉,有請詩詞大家名師,現身說法,我也可以從中學習,來提高自己的寫作能力。謝謝!!
不斷的學習,別玩的時間都用在學習上。謝謝!
多看,多背,古文與詩詞一樣看的多了,背的多了,能力自然而然就強了。
推薦看王勃的《滕王閣序》,最好能背下來,然後是逐句理解,遇到不知道的典故最好網路一下,等到你能夠把整個《滕王閣序》弄清楚了,相信你的古文能上一個大台階。
再有一個方法就是試著使用古文寫文章,開始是很困難的,不過要堅持。我喜歡用古文寫文章是因為看了一本《曇花夢》的小說,作者在小說里的書信都是用古文寫的,精簡,華麗,太喜歡了!遂抄錄下來,經常觀看,當然也少不了多寫,開始是不成的,寫的多了,竟然迷戀起來,我甚至自己感覺用古文比現代文寫的通暢。
古文與詩一樣,多看,多背,還要多寫,不寫永遠是不成的!
先要把詩詞格律搞清楚,不要鬧常識性笑話。
所謂「苦吟」,連格律都捨不得花時間搞清楚,算什麼詩人、詞人?
要偷懶就寫打油詩去吧。
其次,寫詩填詞要有時代色彩,要有生活,否則就是徒具形式,一大堆仿古詞語句子。
敝地詩詞學會一個很有詩詞天賦的人,我建議他買一本用詩詞寫現實生活的有名詩集,他買了,研讀之後知道了怎樣用古詩詞寫現實生活,也學到了怎樣認識生活,現在他寫的詩常常出現金句,例如寫什麼夢中聞見泥土香之類的,他七老八十了,說這話意味深長。
第三,文學永遠需要創新需要個性。
要努力走過模仿階段,努力防止陳詞濫調。
如何提高自己在寫詩詞方面的水平?
提問者既然提到「詩詞」,那應該是指古詩詞了。那就說兩句,現代詩最重要看個人感情,是沒什麼好說的。
形似
既然是古詩詞,首要的是寫出古詩詞的范兒來。
從哪些方面寫出古詩詞的范兒?
咱們要帥氣,衣服要配上吧?褲子得配上吧?對了,首要的就是外形。
因為題主問的是提高,那我們就當題主已經會穿衣了,要提升的就是穿品牌。品牌的值錢點在哪?設計和規格,好品牌的衣服只要選好碼子,甚至不用試穿,上身效果就正。
寫詩也一樣,要讓自己詩的范兒出來,你得搞清楚你自己的碼子。
喜歡寫古體?喜歡寫歌行?喜歡寫格律詩?喜歡寫詞牌?
心中得有個准。格律體(近體詩和詞牌)就是詩詞裡面高端品牌,你得把他們的規矩給摸清楚了,才能上身。把平仄格律學好,把對仗學好,把韻腳學好,那麼你創作的作品至少在形似上比未入門的胡寫瞎湊上了一個檔次。
那我們就可以講內涵了。
神似
有句俗話講得好,「穿上龍袍也不像太子。」為什麼很多人格律精研,無一處不合規,偏偏寫出來的東西就是不能看?穿大牌的暴發戶見過沒有?跟田小姐學貴族禮儀的人見過沒有?就是這個味道。
差的是氣質。
通俗點說,就是徒有其表,沒有內容。
收拾詩作其實和收拾人是一個道理。
氣質從哪兒來?讀書啊。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做詩也會吟。
但是我們不僅僅是要熟讀,還要融會貫通,才能真正把握到古詩詞意境構成,真正在我們的大腦中盤活古詩詞意象,讓自己的作品無意識地帶出古意來。
對格律詩如此,對古體詩,這一點就更加重要。
我們對當代古風用得最多的形容詞是什麼:辭藻堆砌,不知所謂。
這是當代人寫古風的通病。拿到了最高級的衣帽,卻搭配成一個土老帽。
因為沒有進入古代詩人的思維,沒有把那些堆砌的意向融化成一個帶有真正古意的情境。
格律詩不古,至少還有格律,能當做打油詩看。
古風不古,那還有什麼?
鑒賞能力
我們需要大量的閱讀和詩詞技巧的學習,從形似、神似兩個方面真正提高我們對古詩詞的鑒賞能力。
有了好的鑒賞能力,不一定能寫出好的詩詞。但是能看懂啊,自己寫的玩意如果不好,那就偷偷摸摸地別做聲唄。先過了自己鑒賞這關,再把作品發出去,你的作品相對於會鑒賞之前亂發的那些玩意兒,是不是水平明顯就提高了?
所以啊,提高詩作水平,首先提高自己的鑒賞水平。
至少能把自己的垃圾作品捂下了,別丟人現眼。
曝光出去的作品水平高了,別人自然就對你刮目相看,認為你的詩詞水平那麼高。
別以為是扯淡,去翻翻李白的詩全集,也不全是好詩啊,一樣有次品的。
人人都有水平低的時候,關鍵是得有自知之明。知道什麼是好,什麼不好。
要是能知道為什麼好,為什麼不好,那麼恭喜你了,你的詩詞水平就已經超越了百分之九十的網路詩人。
扯淡完畢,坐等來噴。
詩,非苦吟不能工也!
哪怕我們是一頭豬,只要肯翻來覆去不厭其煩百死不悔地修改(苦吟),也能比肩唐朝中等水平的詩人。
誰會想到,那個打敗長安無敵手的孟浩然當年寫詩修改到眉毛脫落。
誰會想到,查不到名字的裴祜寫詩喜歡在袖子里筆劃結果洞穿衣袖。
誰會想到,那個詩畫琴三絕的王維當年寫詩修改入神結果走進醋瓮。
誰會想到,那個笨笨的和尚賈島硬生生憑苦吟在唐詩界站穩了腳根。
誰會想到,那個人人能看的琵琶行原稿上縱橫塗抹全是修改的痕跡。
寫詩不難,愚鈍淺薄如小可,一天寫上超過百數絕句像玩一樣,但是那沒有用的!再多的羊面對獅子也是一個扔貨!
在詩詞創作領域,量變不會引起質變!否則那個叫愛新覺羅弘歷的混帳一定是古今第一詩人。
一分鍾可以寫出一首絕句來的人,我正眼都不會瞧一下,算個屁本事,哥哥我三十秒就OK。
用三個月的時間修改一分鍾寫出的詩的人,我會鄭重以待並屈身相對,不用看作品我都會甘拜下風。
光憑這個態度,人家的詩肯定比你的強!
絕對不會意外,因為三千年來,李白只出了一個,蘇東坡也有一個,而我眼前的這個人肯定不是。一個創作態度如此嚴苛的人,哪怕他是一頭豬,都有可能變成龍!
面對化龍之前的豬,我依然滿心欽佩!
詩,非苦吟不能工也!
除了像一個傻逼似的抱著一去不復返的悲壯拚命地修改,沒有第二條路可走。
小可在無數個回答中都說,寫詩是靠天賦的。但是如果非要有例外,只有「苦吟」一條路,而且要走到黑,吃飯的時候,地鐵的時候,走路的時候,拉屎的時候。
把自己的作品當成最討厭最憎惡的人,抱著雞蛋里挑骨頭的惡毒想法去否定,去批判,去質疑。
修改到淚流滿面,修改到肝腸寸斷,修改到魂飛魄散。
你才有資格將自己的詩稱之為詩。
小可許多年前就放棄詩詞一道了,因為受不了!太難受太痛苦太折磨人了!
『捌』 如何更好的將中國古典詩詞的魅力發揚下去
中國古典詩詞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瑰寶,我們現代人應該通過以下幾個方面把中國古典詩詞的魅力發揚下去。第一,在現代教育各個階段的必修課中都加入古典詩詞相關內容,在各年齡團體中舉辦詩詞大賽,提高人們對古典詩詞的興趣。第二,古典詩詞之所以吸引人,有一個重要原因是它的語言美。因此,為了把它傳承下去,僅靠死記硬背是不夠的,還要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運用它。例如,在演講中引用詩詞會引起聽眾的共鳴,在文章中引用詩詞會增加內容的豐富性。第三,古典詩詞中描繪了中國壯麗的山河美景,而現代人可以通過綠色健康的生活方式保護好我們的自然環境,讓我們的後代都可以看到古人描述的優美景色。第三,古典詩詞之所以能夠打動人,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它歌頌了人與人之間的真情。現代社會要求人與人之間真誠、友愛、守信、互幫互助,做到了這些,就能體會到古典詩詞裡面展現出來的親情、友情、愛國之情等等,從而更有利於把古典詩詞文化傳承下去。
『玖』 如何提高自己的詩詞創作水平
大家在學習詩詞過程中會有一個體會,自己寫作當時感覺和古人寫的差不多,過一段時回頭看看自己都覺得太難看,但是將這些作品放進某些詩群依然會有很多人叫好。
還有一些時候自己讀著自己的作品,總覺得與古代人寫的不是一個感覺。具體差在哪裡自己也說不清楚。
還有一些時候自己也是仿照古人的語氣格式,取像等等方面一一雕琢,但是還是達不到自己想要的那種效果。
第三步就是你的整體結構。我個人創作經常有殘句的經歷,但是這些句子斟酌來去,自己感覺用在哪個情景下都不太合適,所以就一直放在那裡。並不是每個句子都可以放在一首詩的任何地方都可以,如果說一首詩寫出軲轆體,他只是文字游戲,失了本真。起承轉合不可以隨便調換地方。如果持有懷疑態度的話,可以將唐代律詩任意一聯調換位置試試。
在創作之前將我們要表達的東西,有個順序,第一聯說什麼,第二聯說什麼,第三聯說什麼,尾聯如何收場。這種布局不僅僅在律詩上,適合大部分詩詞創作形式。直到今天我也不會去寫十六字令,也不會去填醉翁操。這兩個詞牌太難了,就是因為他在每個位置的所表述語境與語氣穿不起來。關於整篇布局多讀自然就能體會。
第四步不要拿起來一個詞彙就寫上。表達要需要委婉。打個比喻你看到了一處好風景,想進行創作,大概現在的創作過程就是,直接描寫景色·,然後就是我醉了,或者流連忘返之類。這東西實在沒法看。關於景物描寫個人建議不要把所有的景色都說上,撿此處最有特色景物寫上就好,參看一下王維的詩句,詞中描寫建議參看秦觀描寫手法。仔細吟詠妙處自見。
第五步,不要相信大眾的就是最好的,也不要相信通俗易懂才是好詩。關於這一點恐怕·會有很大一部分反對。個人認為這個就是一些寫不出好詩的一群人給自己的一塊遮羞布而已。打個比喻上幼兒園的就會十以內的加減法,上中學會做幾何三角類,大學會微積分之類。關於數學家的課題更加深奧。十以內加減法可以說很通俗,但是他是最好的嗎。如果他是最好的為什麼還要去·學更深的知識呢。
學詩詞也是一樣,通俗的本身就是一個錯誤的定義,人人會背的詩不代表就是通俗·,只能說他傳唱度比較廣泛。俗與雅本身就是兩個維度的東西。現在為大家所熟知的詩詞大多數是語文課本,只能說明那些選入課本的站住了渠道而已。與其詩詞本身的高低沒有什麼關系。之所以被人認為那些詩詞通俗易懂,是因為在語言發展過程中保留原意的一部分詞彙而已,隨著網路興起很多詞彙也會被其他詞彙替代,一百年後可能我們今天認為易懂的詞彙那時候變得佶屈聱牙。
第六步煉字煉意,一個字在不同語言環境下產生的意義是不一樣的,詩家有詩家語言。一個字在什麼情況下能夠准確地表達自己的感情,一個意境該如何更好地表述,可能不僅僅是眼前所見心中所想才是最好的。換個方式可能會更好。
『拾』 古詩詞的學習,需要怎麼樣學通內涵呢
在中華文明燦爛的長卷中,古詩詞是其中最為絢麗的華章。中國是一個詩歌的國度,詩歌是人類靈魂的詠嘆。學習古詩詞,可以培養學生具有高尚人格,塑造良好行為習慣,陶冶情操,提高學生的語文人文素養。
中國詩詞大會裡面五歲半的小朋友王恆屹,他表示會背580多首古詩,認識3000多漢字。一個10歲的小朋友韓亞軒,這個小朋友從3歲就開始背詩,詩詞的儲備量非常驚人。他們用事實說明了「腹有詩書氣自華」,用詩詞喂大的孩子,果然氣度不凡。
在學生時代背誦一些古詩,能夠在學習古詩的同時,還學到很多歷史、地理知識,豐富他們的精神世界,潛移默化成一種內涵,成為生命中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