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在日本人最崇拜中國的哪些文化

在日本人最崇拜中國的哪些文化

發布時間:2022-09-23 14:04:22

A. 古代日本對中國崇拜

日本文化的源頭是中國,日本人對中國文化有著刻骨銘心的崇拜。
陳舜臣《長安之夢》對此也略有闡述,日本學者川合康三甚至說:「長安就是一顆歷史的種子,早已種在了日本人的文化基因里。可以說,每個日本人都有一個長安夢。」但虎生九子,子子不同,同源同根文化衍生的兩種文化,結下的不是一般的仇恨,而是世仇。
其實日本現在也很喜愛中國的古詩詞

B. 為什麼日本人這么崇拜中國文化

因為當我們的文化已經發展到只能用燦爛輝煌來形容時,他們還沒有形成自己的文化體系。在社會制度上他們也比我們落後。在華夏文明耀眼的光芒下,他們只能用仰視的目光來看待這個比他們先進的多的文明。島民和半島民是實用主義者,他們吸取了我們文化中的精華,加以改造,為他們所用,形成了他們自己獨特的文化體系。但翻版永遠比不上原版,所以他們只能用既羨慕又妒忌的目光來看待中華文明。

在5世紀初,大和國統一日本後,不僅吸取中國先進的生產技術,而且開始吸取中國的政治制度,特別在推古朝改革進程中(554-628),以聖德太子(574-662)為首的改革派精心研究中國經典,博採從中國和朝鮮傳入的各種先進思想和文化,尤其是聖德太子制定的十七條憲法更是兼取中國法、儒、墨及佛家等思想,結合日本具體情況制定的。

在大化革新中(646),孝德天皇(587-654)則仿照唐代官制,全面進行政治體制改革,從而把日本社會推進到法制完備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制國家。從7世紀到19世紀中葉,是日本的封建社會的歷史時期,歷經飛鳥(593-710)、奈良(710-794)、平安(794-1192)、鐮倉(1192-1333)、室町(1333-1573,含南北朝、戰國)、安室桃山(1573-1603)、江戶(1603-1868)等時代。
古代日本文化主要得益於對中國文化的吸收和融合。日本吸收中國文化是多方面的、長期的歷史過程。漢字和漢文、儒學、律令制度和佛教是日本吸收中國文化的主要內容。正是在「中國文明的巨大影響下,到公元4至5世紀就渡過了野蠻階段,進入了文明階段」

3世紀末,百濟博士王仁把中國儒家典籍《論語》十卷和《千字文》一卷傳至日本。5世紀,日本貴族已經能夠較好的運用漢字了。繼體天皇7年(513年),建立五經(易、詩、書、禮、春秋)博士交待制度,要求百濟定期向日本派遣諳熟儒家典籍的漢學家,以後又增加醫博士、歷博士、天文、地理和陰陽五行等各方面的專門人才。到聖德太子時代(593-621年),直接向中國派遣留學生,全面攝取中國文明制度,為日本文化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古代日本沒有本民族的文字,利用漢字作音符來書寫日本語言,著名的《萬葉集》就是用這種方法寫成的,因而成為「萬葉假名」。用漢字作音符,書寫很不方便。8世紀,留學生吉備真備利用漢字偏旁創造了日本表音文字--片假名,從此,日本有了自己的文字。後來,留唐求法僧空海(弘法)又利用漢字行書體創造日本行書假名--平假名。

8世紀中葉,年逾花甲、雙目失明的中國高僧鑒真和他的弟子,經過許多周折,歷盡艱辛,東渡日本。他不僅帶去了佛教各宗經典和漢學文化知識,還創立律宗佛教,為日本文化和佛教的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日本人民對鑒真的貢獻給與極高的評價:「禪光耀百倍,戒月照千鄉」。大化改新以後,律令制國家全力吸收中國文化,在歷次遣唐使中都有不少的學問僧隨行,例如第二次遣使隨行學問僧多達20餘人,創建日本佛教真言宗(密宗)的弘法大師(空海)和創建天台宗(法華宗)的最澄等高僧都是隨遣唐使入唐求法的日僧。為了更好地扶持和獎勵佛教,天皇政府將佛教納入國家事務之中,設立專門的佛教統制機構,任命僧侶首領,規定寺院制度,佛教成為官方宗教。

8世紀初,日本先後編成兩部歷史巨著,一為《古事記》,一為《日本書紀》。前者共三卷,上起神代,下至推古朝,以日本文體為主,雜有漢文,其中歌謠和專有名詞是用萬葉假名寫成的;後者三十卷,上自神代,下至持統天皇,採用中國正史體裁,用漢文寫成,這是日本最古的兩部史書。到平安時代(794-1185年),又先後編成《續日本書籍》、《日本後記》、《文德實錄》和《三代實錄》等史書,合稱《六國史》。此外,還有一些地方誌,如《出雲風土記》、《播磨風土記》等。

日本最初的陶器是在奈良時代,模仿中國的唐三彩製造的,採用了稱為「奈良三彩」的白、綠、茶色的釉彩。 真正燒制陶器是在鐮倉時代,瀨戶一個叫藤四郎的人從中國引入了技術,製造水壺、香爐、佛具等。以後直到室町時代,除了瀨戶以外,信樂、常滑、丹波、備前、越前等地也能製造陶器了,被稱作 日本的六大古窯。

據傳,古時中國的三弦樂器經由琉球(現在的沖繩)傳來日本,這就是日本的三弦琴。三弦琴琴長約80公分由兩部分構成,即共鳴箱(獸皮蒙在木框架上做成)和帶有三根弦的琴桿。

日本文化深受中國文化影響,建築的形式亦不例外,尤其是中世紀的日本建築。其可分為三大樣式,即和式建築、唐式建築、及天竺式建築。而其中所謂的唐式建築即是源於中國宋元一帶的建築樣式。而宋元文化中又以禪宗對日本的中世文化影響最大故唐式建築又稱禪宗式建築。此時中國文化的傳入不但豐富了日本的宗教文化,更使日本的建築文化邁入一個新紀元。也使日本的各種藝術表現不論是建築,庭園,傳統茶道,甚至是能劇的表現都充斥著高度禪意,創造了一個寂靜且充滿冥想的空間,使人心更加的清澈,單純。

由此看來,日本文化的基石則源自於中國。小到吃飯的筷子,大到建築無處不滲透著中國文化的色彩。

C. 日本學習繼承了中國的哪些優秀文化

日本幾乎把中國所有的方面都學習了一遍,在唐朝的時候,日本是派遣唐使最多的國家。他們學習的不光是有文化,甚至有茶藝建築等等各個方面。在我們今天看來,日本很多地方都是像古代唐朝一樣,依然保留著許多古建築。


我們今天看到日本的和服非常的美麗,很多人覺得這個是一個非常漂亮的衣服。但是他們從來沒有想過,日本的服飾不是他們自己製造的,而是仿造唐服製造的。這個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當時日本派了很多人向中國學習,為了能夠更好的吸收中國文化,把所有的方面都學習一下。因為當時的唐朝實在是太強大了,不光是軍事實力,經濟也特別的繁華。日本都不知道應該怎樣去學習了,乾脆直接全都學習了。




一個國家只有真正強大了,其他國家才會向你學習,才會把頭低下來,承認你的實力。如果你非常弱小的話,根本不會有人去向你學習,甚至都要欺壓你。

D. 有哪些中國的傳統文化在日本得到了更好的發揚

傳統文化上,日本的幾乎一切都可以追溯到中國。我個人以為有幾種:

除以上幾樣外,茶道、花道、香道都來源於中華,而日本以一種精益求精的精神將其發揮到極致,使其成為一種藝術。當然除了這些以外,日本傳統的書法、繪畫、雕刻、戲劇、武術幾乎無一不源自中華,好在在這些領域我華夏依舊獨領風騷,還不是日本可以企及的。以上就是我個人的回答,希望能幫助到您。如果有其他的建議,歡迎在下方評論留言哦,謝謝。

E. 日本人對中國什麼文化感興趣

這個問題討論起來沒太大意義,不過我想日本學者研究三國可能是因為,中日是文化同宗,而最後發展的軌跡卻不同,這是為啥?追根溯源起來就是三國時期。日本近代非常厲害的大師級歷史學家內藤湖南的理論為證

內藤湖南提出了「宋代近世說」為核心的中國歷史時代劃分學說和他關於「中日文化同一體」、「文化中心移動說」的中日文化關系論。
內藤湖南認為:一部中國史就是東洋文化發展的歷史,應以中國文化發展的波動大勢作為對中國歷史進行時代劃分的標准。中國文化的發展趨勢大體是由內而外地不斷擴大:先是黃河流域形成中原文化,然後不斷向外擴展,影響及於周邊地區,使那裡落後的民族接受中原先進文化,這就像池中漣漪由中心一圈一圈地向外圍、向四周擴散一樣;邊地民族接受了中原文化的教化後,逐漸覺醒、成長、壯大起來,形成自己的民族文化特色和力量,又反過來作用於中原文化,就像池中漣漪遇到岸的抵擋後,由岸邊向池中央反射反作用力一樣。這種反作用力使得文化發達過度、出現衰弱現象的中原文化受到年輕文化的刺激而再生活力,不斷更新延續、發展壯大,老而不死。內藤湖南說,中國文化就是在這樣一個向外作用和受到外來反作用的過程中不斷壯大的文化體系。根據以上理論,內藤把中國歷史分成上古、中古、近世三個時期,每個時期之間又存在一個過渡期:
第一期:上古。從開辟到東漢中期(……~2世紀中期)。這是中國文化獨立形成、發展,並向外部擴展的時代。(日本受到影響)
第一過渡期:東漢中期到西晉(2世紀後期~4世紀初期)。這是中國文化向外擴展的停止時期。(影響減弱,日本有了自己的空間)
第二期:中世。五胡十六國到唐中期(4世紀初期~9世紀初期)。這一時期是外部異民族覺醒,其勢力侵入中國,反作用於中國內部的時期。(都反作用了)
第二過渡期:唐末到五代(9世紀中期~10世紀60年代)。這是外來勢力極盛的時期。(。。。)
第三期:近世。宋代以後到清代。這是中國固有文化復興和進步的時代。這時期此前的貴族沒落了,君主得以建立獨裁政治,與此相應,中國官僚群體最後形成,開始出現平民主義傾向,文化回歸到庶民手中,形成中國特色的近代。內藤認為:進入近世,是中國文化的老年期,知識分子心態更趨圓熟,嚮往於返璞歸真,崇尚自然,厭棄繁瑣,特別苛求心境的寧靜和生命的延續。民族社會生活中政治和軍事的重要性減退,知識分子將精力投注於文學、藝術方面的建樹。
關於中國文化發展的趨勢問題,他提出「文化中心移動說」,並在對中國歷史文化的研究中,逐漸發展和完善這一理論。其基本理論如下:所謂「文化中心」是指中國文化在特定時代、特定地域內形成的「文化集合」。每一個時代都會因「地勢」和「時勢」的關系產生一個文化薈萃的「中心」,這就是文化中心之所在。文化中心一旦形成,並不是永固不變的,而是發展變遷,向前移動的。如中國文明最早發源於九州之冀、豫二州,即形成以洛陽為中心的早期文明。到戰國末,洛陽「地氣盡、人力衰」,於是,在西漢後,長安文明代之而興起,直至唐末,形成中國歷史上有名的「長安繁榮」。而「唐來之衰殘」昭示了長安之地「王氣將歇」。長安之後中國的文明中心是燕京,但燕京與洛陽、長安有所不同:它是靠了東北之地氣形勝而形成的政治中心,至於文化中心,從長安衰落後,就越來越聚集於以虎踞龍盤的六朝故都南京為中心的江南,江南是宋以後中國人文之淵藪。這樣就形成了宋以後中國「政治中心在北,文化中心在南」的兩股勢力。他預言:東洋文化的發展,有時還會越出本民族、本國的界限,形成一個「東洋文化圈」。今後,中國文化的中心將移至日本,將由日本來代替中國實現中國文化的復興,這就是近代日本的國家使命、文化天職。(感覺最後這句是他的正題,中國史界要努力啊)
在日本漢學界,內藤湖南享有「東洋史的巨擘」之美譽,他的思想和學術遺產還被列入「日本經典名著」和「日本思想家」的行列。有很大的號召力

F. 日本人喜歡中國的哪些文化

茶道 書法 還有禪宗~~~~ 其實 還有漆器 工藝品類較多

G. 古代日本對中國崇拜

很多,給你個方向吧,比如 遣唐使,北洋艦隊駛進日本時日本的害怕,還有明朝入侵中國被打回去, 奈良時代的遣唐使傾資購買中國書籍一事,記載於《舊唐書·俊國日本傳》後,在中國人心目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江戶時代的鎖國期亦不例外,幕府和諸落對前來長崎的中國船攜帶的良書善本爭相購求,以誇耀自己藏書之多。因而,無論政治、道德、宗教,抑或醫葯、天文歷數、技術工藝、文學,甚至稗史、雜書,各種類型的中國書皆被輸入,用以培養日本人的知識、技能和情操。尤其是以《史記》、《漢書》為代表的歷史書,不只是為了了解中國歷代王朝的榮枯盛衰,亦作為理解中國文化的基礎而受到重視,國內一再翻刻,被認為是培養武士階層之教養的必讀書。 日本人的目光嚮往中國,中國人對日本是否關心呢?不用說中國的正史,其它的書亦可看到很多關於日本的記述。一、《使東述略》和《日本雜事詩》 明治六年(一八七三)四月,中日雙方簽訂了《日清修好條規》 由此看出日本如何虛偽,希望不忘中國國恥,一致對外

H. 為什麼日本人這么喜歡三國故事

三國文化在日本興盛的原因在於
1。日本人很崇拜中國文化,尤其是三國裡面的智謀權變。兩位《三國志》的專家城野宏和中野直禎認為:「人們之所以對此書推崇備至,視為珍寶,是因為書中有寶。例如,劉備勢孤力單,能在豪強中取得立足點,開創蜀國,關鍵在於他善於發現人才,使用人才。在企業管理中,如果效法劉備愛才舉能,方可以小制大,以弱勝強,有所建樹,獲得成功。」社會工業研究所所長牛尾治郎指出:「無論在國際還是國內,日本企業要增強競爭力,就得學習三國中應對錯綜復雜局勢的方略。當一個好的企業家,如同當一個明君一樣,必須對外寬,對內明,以明補寬,以寬補明。」
2。三國的戰爭題材,是日本某些人軍國思想的延伸。從三國游戲和動漫中可以看出他們深受武士道精神影響,崇尚武力。武士道的訣竅就是看透了死亡,「不怕死」而為主君毫無保留的捨命獻身。

閱讀全文

與在日本人最崇拜中國的哪些文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0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1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64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43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50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5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2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80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6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1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9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2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9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7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15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0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