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東歐文化有什麼科技

東歐文化有什麼科技

發布時間:2022-09-23 14:43:25

❶ 歐洲的文化

文化這種東西很難比較哪個更優秀,只能說各有特色吧,如果一定要比較的話,個人認為古代是南歐,近現代是西歐

1南歐的文化歷史悠久,自希臘羅馬以來,已有數千年,歐洲人有「光榮屬於希臘,偉大屬於羅馬」的說法,事實上,所謂的古典文化,也是以希臘羅馬為基礎的,格言里的「條條大路通羅馬」「進羅馬城,穿羅馬衣」「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等等說法,都足以證明古典文化在歐洲歷史上的地位。希臘的哲學科學,羅馬的政治法律,都是西歐文化的濫觴。特別是希臘的哲學,奠定了哲學的根基,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一個個如雷貫耳的名字。當然中世紀的義大利教會文化,如托馬斯阿奎那等人的經院哲學以及近代文藝復興,馬基雅維利的政治哲學都是光輝燦爛。還有義大利的博洛尼亞大學是近代大學之母。當然,除了希臘,義大利,西班牙在文藝復興時期,以及近代繪畫藝術等方面也有很大的貢獻。

2西歐的興起還是中古的事,羅馬時期,無論高盧還是不列顛或是低地國家,都是附屬於羅馬的。自法蘭克王國建立,西歐正式出現於歷史的舞台上,因此,西歐的文化始於中世紀。法國在中世紀的神學和哥特式建築上很有造詣,巴黎大學和阿爾貝拉開了經院哲學之先聲,當然英國人在科學上的貢獻始於中世紀,如羅傑爾培根,愛爾蘭在中古早期也很有聲望,奧古斯丁就是從那裡去英國傳教的,聖帕特里克使凱爾特人皈依了天主教,托馬斯司各特就不用說了,哲學大師。但西歐主要還是在近代深深影響了世界。如法國的啟蒙運動,除了太多哲人,但是這股思潮還得回到17世紀的英國,是從洛克開始的,19世紀自由主義思潮也在西歐盛行,之後斯賓塞的社會達爾文主義就大肆流行,近代的科學成就也大多出自於西歐,牛頓,惠更斯,培根,拉普拉斯,麥克斯韋,傅立葉,太多名人

3中歐的文化差不多也始於中世紀,法蘭克帝國分裂後,東法蘭克王國發展成了神聖羅馬帝國。中歐的宗教文化也很有影響,科隆大教堂是歐洲四大教堂之一,但是中歐的文化在近代的地位很重要,主要是德國的哲學,想康德,黑格爾,費希特,謝林,費爾巴哈,馬克思等等,當然日耳曼民族的藝術天分也是不能忽視的,想約翰斯特勞斯,巴赫,貝多芬,海涅等等,在音樂這塊是有很高成就的,在教育這塊,柏林大學首次將科技作為重要課程引入大學,實行了教育改革,被譽為現代大學之父

4北歐的文化在古代主要體現為維京人的文化,在對日耳曼史詩的保留上有較大貢獻,如尼伯龍跟之歌,埃達經等等近現代以來以福利社會著稱,由於脫離歐洲的政治經濟經濟中心,建樹相對較少

5東歐的文化主要體現在斯拉夫人的發展上,最早對古代斯拉夫人記載的文獻是《往事紀年》,《伊戈爾大公遠征記》也是很有名的史料,斯拉夫人受拜占庭文化影響很深,東正教,西里爾字母,以及羅斯國的政治制度來源於拜占庭因而也可以說是間接受希臘影響,東正教的教堂有典型風格。近代擺脫蒙古人統治後,向外擴張,在文化上也吸收了大量西歐文化,典型的是彼得一世和葉卡捷琳娜的開明專制,俄國最大的貢獻是將馬克思主義的社會主義學說變為現實,在社會主義理論創新上頗多建樹

❷ 中歐的文化科技

超過百項諾貝爾獎很好的證明了中歐地區文化科教的繁榮和人口素質極高,事實上,中歐是世界上獲得諾獎最多的地區,大多數獎項為德國人獲得。 中歐處在東歐、北歐和西歐文化交流密切的地區,加上本地文化,中歐文化漸漸成為及多種之長者。中歐在文學、思想、科學等領域都有重要成就。
德語文學的歷史可追溯到中世紀,受義大利文藝復興的影響,德國的18世紀文學走向頂峰。歌德、海涅、席勒、萊辛和格林兄弟都是傑出的代表。到了現代德國人獲得了9次諾貝爾文學獎。 康德和黑格爾是18世紀和19世紀初期的重要德國思想家。德國還是共產主義的誕生地,也是偉大的馬克思、恩格斯實踐獻身之地。
中歐也是世界上音樂藝術發達之地,歷史上產生了眾多名揚世界的音樂家:奧地利的海頓、莫扎特、舒伯特、約翰·施特勞斯, 以及德國音樂大師貝多芬和波蘭的肖邦,這些音樂大師在兩個多世紀中,為中歐乃至全世界留下了極其豐厚的文化遺產,形成了獨特的民族文化傳統。 奧地利有建於1869年的皇家歌劇院(現名維也納國家歌劇院)是世界最有名的歌劇院之一,而維也納愛樂樂團則是舉世公認的世界上首屈一指的交響樂團。
中歐的科學發展雖不像英法等國那樣發達,但依然有不俗成就。波蘭的天文學家哥白尼、物理化學家居里夫人,德國的工程學家西門子、物理學家倫琴,以及在德國出生的大物理學家愛因斯坦等等,他們極有力的推進了科學的進步。

❸ 為什麼大多數西歐中歐國家是發達國家,而大多數東歐國家是發展中國家

之所以東歐的發展和中西歐存在天然之別,原因有以下幾點。一是在大航海時代東歐國家因為地理上的劣勢,失去了向海外殖民擴張的機會。二是東歐遠離了文藝復興以及工業革命的中心地帶,錯過了發展良機。三是東歐國家長期淪為被中西歐傾銷的對象,始終處於被剝削的地位。

從歷史上來看各個歐洲國家之間存在著很強的關聯性,但細究起來它們之間的認同感卻並不強烈。東歐的文化組成更加復雜,融合了眾多的特色。它的制度隨著歷史時期的不同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不斷的動盪是導致其落後的重要原因。

一、地理上不利於發展海洋貿易

藉助於依靠海岸線的優勢,原本在資源儲量上處於不利地位的中西歐國家大力地發展海洋戰略,對外進行瘋狂的殖民擴張。它們掠奪了來自世界各地的資源和財富,為後續的工業革命奠定了經濟基礎。相比之下東歐因為自然資源相對充足,因此對外擴張的意識不強。

你認為東歐的下一個發展機遇在哪裡呢?

❹ 西歐和東歐的差距有多大

西歐民智開的就比東歐早 特別是日爾曼國家 很早就培養了濃濃的學術氛圍 更喜歡思考

東歐基礎科學出現的本來就比較晚 而且和西歐有差距

民族好鬥 易怒的民族性格又不太適合靜下心來搞科學 特別是接近俄國斯的東斯拉夫

還有就是離現代科技的發源地--英國太遠 接受文明的速度比較慢

東歐人綜合身體素質絕對是強於西歐的

日爾曼人耐力差 靈活性 協調性差 所以很少有玩籃球 排球特別好的

而拉丁人身高 力量不足 身體對抗類項目成績不好

而東歐人 綜合了身高 力量 柔韌性 靈活性也不差 所以非常全面

除了足球 東歐人哪個運動項目成績都不錯

❺ 印加帝國有著怎樣的科學文化經濟來源是什麼

印加是南美洲古代印第安人文明。印加帝國為其最高統治者的尊號,他們十五世紀發展和勢力都超強,十六世紀初由於內亂開始走向衰落,1532年被西班牙殖民者滅亡。印加人在建築、法律、美術、手工藝以及宗教等方方面面創造出了獨特的文明科學,印加帝王的經濟繁榮,各方面都很超前。

❻ 13世紀蒙古人征服西亞時,使用的先進科技有哪些

蒙古人的軍事戰略思想在當時很先進,但也運用了大規模的科技,這里簡單說一下:
首先就是火器的使用,當時處於中世紀時期,火器的殺傷力算作今天雖然不大,但蒙古人向宋金學習了以後,在經過波斯等的改進,製作了足以攻城使用的火炮。還有當時世界最前進的火銃,這些後來成為歐洲人發展火器的基石。蒙古人使用並改進的火器後來明初採納建立了神機營。
在次,就是指南針的使用,宋朝最初運用於軍事用途,而蒙古人則大大的繼承了這一做法,改進了指南針的大小,使其利於攜帶。使得很小的編隊都能使用指南針,減緩了部隊不必要的損傷。
還有就是攻城器械的創造利用,在攻陷西亞乃至東歐的城池時,當時的統治者都看傻了,蒙古人利用杠桿原理,使人像蹦極一樣很輕松的落入城內,這就是天降奇兵的來源吧。。。
總之蒙古人征服西亞東歐時,除了戰略戰術外,科技的力量也有很大作用,詳細了解就看看法國人寫的《草原帝國》吧

❼ 東歐和西歐分別包括哪些國家,它們的文化,藝術有何區別

東歐,習慣上是指東起烏拉山和高加索山,西至隨意決定的界限的,歐洲東部。至少包括曾是蘇聯附屬的白俄羅斯、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摩爾多瓦、俄羅斯、烏克蘭。這也是地理學上的分類:波蘭、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等國劃入中歐,如地理學名詞:「中歐平原」;僅僅把蘇聯的歐洲部分稱做東歐,如「東歐平原」、「東歐丘陵」。

冷戰時期,特別是在中國的長期國際政治、外交實踐中,東歐特指民主德國、波蘭、捷克斯洛伐克(以及分裂後的捷克與斯洛伐克)、匈牙利、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南斯拉夫(以及分裂後的斯洛維尼亞、克羅埃西亞、波黑、塞黑、馬其頓)、阿爾巴尼亞,是為東歐八國。冷戰後,東德與西德統一後的德國一般列為中歐國家。如:蘇聯東歐國家、《蘇聯東歐研究》、外交部蘇聯東歐司。

聯合國統計局將東歐定義為以下國家:

白俄羅斯
保加利亞
捷克共和國
匈牙利
波蘭
摩爾多瓦
羅馬尼亞
俄羅斯聯邦(聯合國統計局僅將地跨歐亞的俄國列為東歐國家,沒有分別列為亞洲國家)
斯洛伐克
烏克蘭

歐洲西半部,面積約500萬平方千米,占歐洲的一半左右。習慣上,本區又可以分為北歐、西歐、中歐、南歐四部分。本區位於亞歐大陸西部、大西洋東岸,大部分位於北緯35°~60°屬北溫帶。 狹義上指歐洲西部瀕臨大西洋的地區和附近島嶼,包括英國、愛爾蘭、荷蘭、比利時、盧森堡、法國和摩納哥。通常也把歐洲資本主義國家叫西歐。

西歐 : 比利時 | 法國 | 愛爾蘭 | 盧森堡 | 摩納哥 | 荷蘭 | 英國

東歐 : 白俄羅斯 | 愛沙尼亞 | 拉脫維亞 | 立陶宛 | 摩爾多瓦 | 俄羅斯 | 烏克蘭

❽ 誰知道俄羅斯國家科學技術發達的事例

論現代科技革命與世界文明中心轉移

作者: 沈律 | 2005年07月14日07時38分
論現代科技革命與世界文明中心轉移

沈 律

http://scitechics.wy8.net

[email protected]

[摘 要]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世界格局發生了巨大變化,從而導致德國的衰落和美國的振興。隨著現代科學技術革命的興起,世界科技、文化、經濟、政治中心迅速從德國轉移到美國,使得美國很快成為世界最強大的科技、經濟、政治、文化大國。世界科技、經濟、政治、文化中心又一次沿著順時針方向由西方歐洲大陸轉移到北美大陸。使得整個大西洋區域在各方面處於繁榮狀態。由於「冷戰時代」的結束及世界科技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加速進行以及世界科技、經濟、政治、文化發展的不平衡,未來世界科技、經濟、政治、文化中心還將沿著順時針方向再次進行轉移,即從北美大陸及大西洋區域轉向東方亞洲大陸及太平洋區域。隨著未來一場更大規模的「東方文化復興運動」在世界范圍內爆發,中國將隨之崛起再度成為未來世界科技、經濟、政治、文化中心。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未來世界格局的演變將遵循這一古老法則。「分」則是世界科技、文化、政治、經濟中心轉移之時,「合」就是世界科技、文化、經濟、政治中心形成之日,未來將屬於中國。

[關鍵詞] 現代科技革命,世界格局演變,文明中心轉移,東方文化復興運動,中華民族崛起

1.引 言

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羅貫中《三國演義》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世界格局發生了巨大變化,從而導致德國的衰落和美國的振興。隨著現代科學技術革命的興起,世界科技、文化、經濟、政治中心迅速從德國轉移到美國,使得美國很快成為世界最強大的科技、經濟、政治、文化大國。世界科技、經濟、政治、文化中心又一次沿著順時針方向由西方歐洲大陸轉移到北美大陸。使得整個大西洋區域在各方面處於繁榮狀態。由於「冷戰時代」的結束及世界科技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加速進行以及世界科技、經濟、政治、文化發展的不平衡,未來世界科技、經濟、政治、文化中心還將沿著順時針方向再次進行轉移世界科技、經濟、政治、文化中心沿著順時針方向轉移主要取決於世界科技、經濟、貿易交流的途徑和方式,古代由於為陸地交流,近代和現代由於為海洋交流,因此,從歷史上看錶現出順時針轉移),即從北美大陸及大西洋區域轉向東方亞洲大陸及太平洋區域。隨著未來一場更大規模的「東方文化復興運動」在世界范圍內爆發,中國將隨之崛起再度成為未來世界科技、經濟、政治、文化中心。
當今世界隨著蘇聯的解體和美國的相對衰退,世界格局正在進行著深刻的變革,已從「二戰」後兩極東西方(東歐與西歐)軍事對抗狀態轉向南北方多極經濟競爭狀態。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之間的經濟矛盾將成為今後世界的主要矛盾。「冷戰」的結束標志著美、蘇兩個超級大國的正式衰落及其局部性(歐洲區域)東西方關系的緩和以及舊時代的終結。多極化經濟競爭結構的形成,預示著新時代的開始。南北經濟矛盾的加劇將會進一步演變成新的世界性東西方(東方亞洲太平洋區域與西方歐洲大西洋區域)關系的緊張。激烈的競爭將會對未來世界格局的變革產生重大深遠意義的影響。隨著全球性(世界性)東西方關系問題的解決以及東方思想文化、科技傳統的回歸復興,中國將在未來世界舞台上重新崛起,這一切將意味著未來世界科技、經濟、政治、文化中心的再次確立。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未來世界格局的演變也將遵循這一古老法則。「分」則是世界科技、文化、政治、經濟中心轉移之時,「合」就是世界科技、文化、經濟、政治中心形成之日。未來將屬於中國。

2. 現代科技革命的掀起

對於目前世界上掀起的科技革命浪潮,美國、日本、西歐以及東歐等國談論這個問題的人越來越多,各種觀點、各種提法紛紛涌現,有的叫「第三次、第四次工業革命」,也有的叫「產業革命」,還有的叫「技術革命」,此外也有叫「後工業社會」、「第三次浪潮」、「信息社會」、「知識經濟時代」、「科技經濟時代」等等。現代科技革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在經濟發達國家出現了新的科學技術群及其相關產業群。它們是系統論、資訊理論、控制論、相對論、量子力學、材料科學、能源技術、信息技術、耗散結構論、海洋技術、生物科學、生物工程、環境科學技術、城市工程、管理科學、協同論、突變論等等。這些新科學技術正在發達國家中不同程度地得到應用和發展,並已滲透到社會生產和社會生活的一切領域,對經濟的增長和社會的變革以及世界格局的演變產生了廣泛深遠意義的影響。在當代誰能有效地發展和應用這些新科技,誰就能處於世界科技、經濟、政治、文化的領先地位。

(1) 現代科學技術革命的孕育

現代科學技術革命在二十世紀初就開始孕育和准備了。自由資本主義到上世紀末已經達到了它的頂峰。在二十世紀初,開始了資本主義的現代階段,也就是壟斷資本主義階段。資本主義現代社會的最深厚基礎(經濟基礎)是壟斷,表現在工業生產上尤其如此,與此相應的政治則是對內的欺詐和對外的侵略。而發達國家間的能源戰、資源戰往往是這種經濟和政治的主要表現形式。因此,資本主義現代社會對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提出各種新要求。
從工場手工業過渡而來的舊工業,由於設備簡陋,投資少,因此表現為規模小而且分散,十九世紀以來,工業生產出現了一些新情況,首先是在自由資本主義時期,資本已相對集中,而出現的重工業和其他大工業需要高投資,多設備,密集勞動,這就使得資本的集中者掌握這些新工業成為可能。其次是專利制度的過分嚴格,新發明的技術往往集中在個別人手中,使他們得以利用新技術來發展自己的生產。還有與資本進一步的結合,人為地壓制了權力低、資本簿的企業。而權力大、資本厚的個別企業得以暢通無阻的迅速發展。應該指出,這種集中是有限的,因為最終不能完全集中於一個集團,更不能完全集中於一個人。所以高度集中並不能排斥競爭,相反會加劇競爭。競爭是整個壟斷資本主義的重要特徵。集中和競爭對科學技術發展就產生了兩方面不同的影響。首先是抑制,當一種新技術出現後,某一公司或集團出於自身的經濟利益,買下這一專利,自己不用也不準別人來用。因為在一定程度上,別人採用了新技術就意味著自己的落後;另外,競爭也可以促進科技的發展。新科技往往意味著降低成本,提高生產效率,增加利潤,而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增加利潤正是打敗競爭對手所必需的。
社會生產出現高度集中化的同時,則又表現為復雜化。傳統行業越分越細是社會生產復雜化的一種表現,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社會生產的復雜化必然導致先進科學技術產生,應該看到,復雜化的生產也並不完善,有的甚至還沒有達到初具規模的地步。在現代社會條件下,生產過程的完善和定型化是與科學技術的發展和成熟相聯系的,同時也應該看到,生產的復雜化意味著分工的精細化。這時,從事於第一工序和流程生產的人們得以從專、精、深的角度考慮問題,並發現和發明新科學技術。當然還應該看到,人們從總體上來把握復雜化的生產時,由於需要考慮其間的聯系,也會產生新的交叉、邊緣、橫向、綜合科學技術。
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一方面摧毀了大量的物質財富,但另一方面也極大了刺激了新科學技術的發展,這表現在戰時,由於戰爭的需要促進了軍事工業科學技術的發展及戰後軍事科學技術向民用科學技術的轉移,使得科學技術變成了新的經濟產業。新產業經濟的增長又反過來資助並促進科學技術的研究與開發。

(2) 現代科學技術革命的爆發

二十世紀四十年代、五十年代,首先在美國爆發科學技術革命,然後播及全世界。從開始發生到趨向高潮,時間很短,現代科學技術革命是從自然科學技術的突破開始的,之後影響到哲學、社會科學、思維科學、數學,並導致一系列交叉、邊緣、橫向、綜合科學技術的產生。現代科學技術革命對現代人類社會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改變了人類傳統的世界觀(自然觀、社會觀、思維觀、科技觀、人生觀、倫理觀、審美觀等)和思維方式。在嶄新的思想和方法原則基礎上建立了一系列新科學技術。如相對論、量子力學、分子生物學、量子生物學、系統科學、管理科學、海洋科學技術、空間科學技術、生物工程、原子能科學技術、信息科學技術、材料科學、電子計算機科學、微電子學、宇航科技等等。他們共同標志著人類對客觀世界的認識和改造能力的巨大飛躍。並進而帶來了一系列新興產業,如:信息產業、生物產業、能源產業、新材料產業、宇航產業、管理工程產業、咨詢產業等等。這些產業現已成為西方世界寄希望的所謂「朝陽經濟」。其中尤其是信息技術與生物技術為現代科學技術革命播下了火種,現代科學技術革命已形成一種不可阻擋的發展趨勢。由於微電子技術與其他科學技術的進步,產生了自動控制機器(電腦),已經可以有條件的代替部分特定的腦力勞動,就像其他機器代替體力勞動一樣,從而大大提高了自動化技術的水平。這些最新的科學技術成就,使人類面臨著一場現代科學技術革命。所以,人們把這個時代稱為「科學技術革命時代」。現代科學技術革命成了推動社會進步的重要因素。現代「科學、技術、生產三位一體,協同發揮社會功能。從而改變了世界各國的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結構,使得全世界的產業經濟、社會政治和世界格局為之震動。

(3 )現代科學技術革命的發展

二十世紀六十年代是歷史的轉折年代。從以政治、經濟為中心的人類歷史角度上看,這時期發生了五件大事:第一,美國開始衰退 ;第二,蘇聯向美國提出挑戰;第三,中國國際地位開始上升;第四,歐洲經濟組織成為對抗美、蘇新勢力;第五,發展中國家開始覺醒。
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的科學技術表現為綜合化趨勢,科學與技術各學科不斷分化,與此同時,相互關系也越來越密切,這就是專業化分化同時的綜合化趨勢。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科學技術是這樣,七十年代、八十年代、九十年代的科學技術更加如此。這種綜合化趨勢越發增強,並且導致現代科學技術網路體系的形成。科學技術的幼年期,各學科是分立的,而現代科學技術各領域之間的界限則越來越模糊不清,與綜合化趨勢相應的問題就是科學技術研究與開發的「計劃化」問題。科學技術綜合化與科學技術研究與開發的大規模化,就需要有組織、有計劃地開展科學技術工作,對科學技術進行有目的、有效的控制和管理,從而更好地實現計劃目標。由於在科學技術發展的綜合化及其研究規模的大型化和計劃化的驅使下,所謂「大科學」與「高技術」誕生了。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八十年代以來,科學技術在各方面取得了驚人的成果,其根本原因在於社會生產力的迅速發展,物質生產的發展對科學技術提出了越來越高的新要求,並且為科學技術研究與發展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同時現代科學的進步,迅速轉變為強大的技術力量,並形成直接的生產力,為社會生產的發展開辟了更為廣闊的發展前景。如果說古代科學基本上與技術融合在一起,從整體上來說還是經驗性的,近代科學大體上是實踐經驗的總結,形成自己的理論體系並與技術大體平行發展,那麼現代科學已經形成了十分龐大的理論體系,並且經常走在技術的前頭,據統計,由於採用科學技術成果而實現生產力的增加,二十世紀初為5-20%,到七十年代,八十年代已達到60-80%,有的產業部門則為100%。現代「科學--技術—生產」的周期越來越短,科學與技術,基礎與應用、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哲學與數學等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科學技術化,技術科學化,科技社會化,社會科技化,科技與生產緊密結合成同一整體。從科學理論的提出到技術方法上的突破再到生產實踐上的應用,往往形成一個系統,成為一個轉化序列。
隨著社會的發展,科學技術已向社會各個方面全面滲透,科學技術通過不同方式進入生產過程,其作用將越來越大,其步伐將越來越快,社會將更加科學技術化。與此同時,正是因為現代科學技術與生產的緊密聯系,它本身的發展就需要有多方面支持,並與社會生產的狀況息息相關。現代科學技術不再是以個體勞動形式為其研究特點,而往往是有組織的社會化集體勞動,政府的支持,基金資助,科學技術也更加社會化,科學技術研究與開發已成為一項重要的社會事業。
現代科學技術已發展成為一個龐大的網路體系。新科學技術的不斷出現,學科分化越來越細,許多學科有的相互滲透、相互影響、相互雜交,往往在各門學科相互聯系的關節點上生長出更新的、更具有優勢的交叉、邊緣、橫向、綜合科學技術學科群。現代科學技術體系的形成標志著現代科學技術高度分化與高度綜合的辯證統一。現代科學技術就是在這兩種矛盾過程中不斷進化發展。
總之,二十世紀的科學技術發展迅猛,成果輝煌,這首先表現為科學技術本身的深刻而廣泛的革命,其次表現為人類世界觀(自然觀、社會觀、思維觀、倫理觀、人生觀等)和方法論全面而深刻的變革。它直接地影響著社會經濟、政治、文化的各個部門,使工業和農業生產、交通運輸、通訊、醫療衛生、文化藝術以及教育、法律、心理、宗教等各個方面發生根本性變革,從而深刻地影響著人類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面貌以及人與人之間的相互關系。作為最高意義上的革命力量的科學技術既是對現代社會發展和國家興衰起決定作用的一種力量,也是現代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

3.戰後世界格局之演變

二戰後的四十餘年,世界政治經濟和國際關系雖然錯綜復雜,但世界格局的演變則是其中變化發展的主線。什麼是世界格局,所謂世界格局,從狹義上講就是指世界政治格局,世界政治格局則是在世界舞台上,各國政治力量基於自己的經濟、科技和軍事實力在一定時期內相互聯系、相互作用形成的一種相對穩定的全球性整體結構和表現形態。世界政治格局是各國政治力量之間的較量達到相對均衡的產物。雖然這些政治力量基於一定的經濟力量和科技、軍事力量而展開角逐,但在這種角逐中經濟、科技和軍事力量都融合成綜合國力而出現在世界舞台上。這些政治力量作為系統中的要素在全球大系統中是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的。即這些政治力量之間是不斷對峙、矛盾、組合、分化、再重組的,而不是靜止不變的。由於世界政治格局是一種相對穩定的全球整體結構與表現形態,因此國家、地區之間的細微變化不會帶來整體格局的變化。世界政治格局不等於局部地區的政治格局。而是各種政治力量角逐形成的世界政治相對穩定的總的主幹結構。如果我們把世界政治格局看成一個大系統,那麼各種政治力量就是系統中的要素。各種政治力量在各自的層次上相互影響、制約、合作、斗爭,從而導致世界舞台上各種政治力量的此消彼長以及各種政治力量的不斷變化。尤其是具有重大影響政治力量的變化,對世界政治格局的影響作用最為顯著。當然,世界政治格局的演變決不是某一、二個因素在起作用,而是多種因素相互融合、相互補充、相互作用、相互抵消而形成的。一些因素要把它導向這方,另一些因素則要把它導向那方,我們看到的世界格局正是各種因素經過不停頓的、反復曲折的斗爭而呈現出來的相對均衡結果。

(1) 兩大陣營的對立與抗衡

第二次世界大戰一結束,反法西斯統一戰線就失去了存在的前提,美、蘇結盟也失去了現實的基礎。世界格局即從戰時兩大營壘—德、意、日法西斯侵略國家集團和世界反法西斯統一戰線向戰後兩大陣營—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陣營轉化。1944年8月在華盛頓附近巴敦橡樹園,美、蘇、英、中四國舉行會議,擬訂了「關於建立普遍性國際組織的建議案」,並建議這個組織取名為「聯合國」,翌年4-6月在美國舊金山舉行制憲會議,51個國家派代表出席大會,並在聯合國憲章上簽字,1945年10月24日,聯合國正式成立。它下設大會、安全理事會、經濟與社會理事會、託管理事會、國際法院和秘書共6個主要機構。聯合國憲章宗旨是「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發展國際間以尊重人民平等權利及自決原則為根據的友好關系」。並規定聯合國及其會員國應遵守會員國主權平等,以和平方式解決國與國之間的國際爭端。不得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脅侵害別國的領土完整和政治獨立,不得干涉別國內政等原則。聯合國的建立,體現了各國人民對和平的渴望,體現了經過二次世界大戰烈火考驗的各國之間超越社會制度與意識形態差異進行的某種合作與共處。
但是,美、英執政者不滿於雅爾塔體系中的勢力劃分,不願意看到一個強大的社會主義蘇聯屹立在他們的面前,力圖奪取戰略要地來維護資本主義的統治,特別是由於東歐一些國家戰後走上社會主義道路,更使他們感到不安,1946年3月,英國前首相丘吉爾訪問美國,在威斯敏斯特學院發表了著名的「鐵幕」演說。他呼籲英、美合作,建立軍事同盟,以對付蘇聯的威脅。從此英美與蘇聯分道揚鑣,開始了長期的「冷戰」,而鐵幕演說則成了「冷戰時代」開始的標志。
在丘吉爾「鐵幕」演說之後不久,美、蘇兩國為了各自的政治、經濟、軍事、科技、文化、意識形態等目的,相互執行著遏制政策和戰略。西方隨著杜魯門主義的出籠,馬歇爾計劃的實施,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的建立,形成了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陣營;東方通過成立共產黨(工人黨),建立經互會,建立中蘇同盟,建立華沙條約組織,形成了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
以「冷戰」為特點的兩大東西方陣營的形成與對峙不是偶然的,這種包括思想、政治、經濟、文化、科技、軍事、意識形態等各方面的競爭,其緊張程度不亞於「熱戰」是有深刻根源的。首先,它是兩種社會制度根本對立的結果。其次根源於美國妄圖建立一個長期以自己為核心的全球系統。實現美國全球戰略和美國世紀的夢想。以及蘇聯妄圖建立全球霸權主義的野心。再次,根源於雅爾塔體繫世界勢力劃分的不合理性,從而導致雙方勢力展開激烈爭奪。

(2) 兩大陣營的分化到三足鼎立

兩大陣營經過十多年時間,雙方都逐步走上了自身分化解體的道路。
首先,社會主義陣營的解體,社會主義各國之間應該是團結合作的關系,國家無論大小,地位一律平等,但蘇聯卻處處凌駕於其它社會主義國家之上,動輒組織圍攻,嚴重傷害了別國人民的感情。隨著蘇聯走上與美國合作主宰世界的道路,社會主義陣營也就趨向解體。1961年起,中國觀察員不再出度經互會和華約會議,阿爾巴尼亞也在這年被禁止參加經互會,並與蘇聯斷交。1968年8月因捷克斯洛法克進行改革。蘇聯便武裝入侵,干涉其內政。事後,中國、南斯拉夫、羅馬尼亞和其它國家共產黨強烈譴責了蘇聯的暴行。羅馬尼亞同時拒絕參加華沙條約組織的實戰演習,至此,社會主義陣營正式趨向解體。
其次,資本主義陣營的分化。隨著美國實力地位的日趨下降,以美元為中心的資本主義國際貨貝體系開始瓦解,西歐、日本經濟恢復後,便迅速增長,他們的獨立自主傾向日益加強,資本主義陣營開始隨之分化,無論是法國、聯邦德國、義大利,還是日本,進入六十年代後,都不甘心擔當美國的馬前卒,而要與美建立平等的夥伴關系,以此提高自已的國際地位。因此,美國再也不能絕對地控制西方陣營了。
再次,第三世界陣營的崛起。二戰後美國憑借其超群的科技、經濟、政治、文化實力一直稱霸於世界。但到了六十年代,蘇聯也走上了與美國爭霸世界的道路,這與蘇聯六十年代實力增強分不開。尤其是軍事實力的增強分不開。同時也是大俄羅斯民族利已主義發展的必然結果。六十年代還有一支重要力量的崛起,這就是第三世界陣營。他們成了反對霸權主義的主力軍。這樣就形成了六十年代美、蘇爭霸與第三世界聯合反霸的世界政治格局。其特點是:第一,美蘇爭霸是在兩大陣營分化過程中進行的,反過來又加速了兩大陣營的分化。第二,美、蘇這一階段的爭霸經歷了從激烈到緩和的過程。激烈也好,緩和也罷,僅僅只是策略上的變化,而不是戰略的轉變。他們爭霸的重點在歐洲,同時也遍及全球,從而遭到全世界尤其是第三世界各國的反對。第三,有些國家雖然與美、蘇關系密切,但不再是亦步亦趨,甚至很不滿意美、蘇在世界上的擴張稱霸。第三世界也有一些國家親蘇或親美,但這只是他們根據自身的國情選擇的反霸策略。而不能認為這些國家贊成美國或蘇聯稱霸世界。
三足鼎立的世界格局是一個多層次的系統。其第一層次就是美國集團、蘇聯集團、中國及其它第三世界國家構成的三足鼎立的大系統;第二層次有若乾子系統,美國與日本、西歐相互關系形成傾斜性三元格局,即屬於這種子系統之一。它們在經濟和戰略上既有矛盾分歧,又要相互依賴。屬於第二層次關系的還有美國與其盟國組成的北約組織,蘇聯與東歐國家組成的華約組織的關系。第三世界國家組成的不結盟運動和七十七國集團等。在第二層次子系統下面各個地區國家又有不同程度的組合形式,如西歐聯盟、非洲統一組織、東南亞聯盟、孔塔多拉集團,這是屬於第三層次的系統。在這樣一個大系統中,存在著各種各樣的相互聯系,蘇、美之間是互挖牆腳,對壘分明,他們與自己的盟國則來往密切,增強向心力。西歐、日本已具有相當大的自主性,尤其是西歐,一向加強自身的聯合,同時又積極發展對第三世界國家的關系。第三世界則在聯合反霸的同時也增加同發達國家的交流,爭取廣泛支持,從而形成了多層次、多因素錯綜復雜的世界格局。

(3) 走向多極化的東西、南北關系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以後,蘇聯在世界上擴張的力量開始下降,美國則陷入越戰後國際地位下降,日本、西歐則廣泛運用新科學技術,使自己的經濟發展到進入了一個新階段,第三世界經濟也有所發展,中國的力量也在逐步增強,這一切都說明世界正趨向多極化格局。西歐隨著其整體經濟實力趕上並超過美國正在向世界政治的一極發展,他們日益不滿於美國的保護傘和「越頂外交」,越來越希望聯合自強,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中期以後,隨著新科學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通訊手段的現代化,西歐各國之間的交流越加頻繁,國際間的合作和經濟一體化也有了進一步發展,歐洲共同體對西歐各國的吸引力也在加大,在對待美國的「星球大戰計劃」上,西歐各國雖然態度差異,但都感到不能落後於美國,並在法國首倡下一致行動,通過「尤里卡計劃」,決心走聯合振興西歐科技、經濟和政治的發展道路。
東歐雖然實力較弱,但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後期以來,自主意識增強,大多數國家開始探索適合自已國家國情的發展社會主義的道路。羅、匈、保、民主德國都不顧蘇聯的壓力,以不同方式提出並強調小國應該而且有可能在國際上發揮自己的作用,聲明不能以無產階級國際主義挾令各國犧牲自己的國家利益和民族利益。東歐國家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中期以後,開始與西歐恢復發展經貿聯系。現在正在向發展政治聯系過渡。
七十年代,日本成為經濟大國之後,也從依附美國的地位上升為平等夥伴,並積極鼓吹成立太平洋共同體。力圖通過經濟合作擴大自己政治影響。近年來,隨著它成為最大債權國,最大貿易順差國和最大投資國,使美國也有求於它。日本開始加緊謀求政治大國的地位。
七十年代,中國自推行改革開放以來,經濟實力持續增強,社會政治、經濟、科技體系結構更趨合理,國際地位更加提高。
七十年代,整個第三世界隨著新獨立國家進一步增多,經濟進一步發展,國民生產總值已佔世界的五分之一,不結盟運動繼續向前發展,要求改變舊的國際政治經濟秩序的斗爭持續深入,第三世界大力開展南南合作,其領域與范圍正在不斷擴展。 總之,第三世界的作用正進入一個全新階段。
盡管多極化還是正在發展中的新格局,有些世界政治力量要真正成為世界一極還需一個過程,但多極化中的各種世界力量已能對美、蘇起很大的牽製作用,對國際局勢發展的影響日益增強,在世界多極化中,東西關系和南北關系是其中軸和核心,它們經歷了不同的發展過程。
首先,在東西關系方面,進入七十年代後期,東西方關系主要表現為蘇聯與美國繼續爭奪世界霸權,斗爭的形式表現為激烈對抗。但到了八十年代,對抗趨向緩和。由於戈爾巴喬夫上台後的新思維,1985年元月,美、蘇日內瓦會談商定恢復核武器控制談判。從而預示著東西方關系的解凍。中導條約和進攻性戰略核武器條約的簽署、東歐的變革、柏林牆的推倒、前蘇聯的政治多元化及自由市場經濟的改革、德國的統一、華約的解散、前蘇聯的解體、波羅的海三小國的獨立、歐盟統一大廈的籌建,等等,共同標志著「冷戰時代」的結束。一方面由於蘇、美兩國受到各自力量的限制及核戰爭的全球毀滅性後果設想以及蘇聯及東歐國家經濟的持續性衰退;另一方面也由於各自同盟國的分化與解體,限制了美、蘇爭霸勢力的發展。以及廣大第三世界反霸和爭取和平力量的增強。這兩方面共同導致世界「冷戰」格局瓦解。「冷戰」格局的瓦解則預示著美、蘇兩個超級大國的相對衰落及其一統天下的歷史時代的終結。
其次,在南北關系方面,南北關系是指南方發展中國家聯合反對北方發達國家國際壟斷資本的剝削,要求改變舊的國際經濟秩序,求得人類共同發展問題的解決。所以,他不光是個經濟問題,而且也是一個世界政治問題。從第三世界崛起的進程上看,開始南北談判則是第三世界進行國際斗爭的第二回合,即謀求民族經濟的發展。(第一回合是謀求民

❾ 烏克蘭是科技實力僅次於俄羅斯的科技大國,當地的重大科研活動有哪些

目前雖然國際形勢整體誠平穩狀態,但世界上總有某些國家或者地區不守安分,總想挑起點矛盾。近日,烏克蘭與俄羅斯之間的關系也變得越加惡劣,在烏克蘭親美勢力一次次挑釁之下,俄羅斯方面已經採取了軍事行動。那麼烏克蘭就是一個怎麼樣的國家?眾所周知,當今世界烏克蘭雖然國家領土面積小,但技實力發展僅僅次於俄羅斯,那麼當地又有哪些重大的科研活動存在呢?

中國有句古話“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任何人都不要低看別人,再差的人也都有不同於別人的優秀之處,再好的人也有其不足之處。對於一個國家來講,雖然大國一般比較強悍,但也不能小瞧任何小國,因為它總有其他國家超越不了之處。小夥伴們還知道烏克蘭有哪些重大科研活動嗎?歡迎積極補充。

閱讀全文

與東歐文化有什麼科技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0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1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64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43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50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5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2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80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6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1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9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2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9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7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15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0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