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蘇州竹鼎文化是詐騙公司嗎
蘇州竹鼎文化不是詐騙公司。蘇州竹鼎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成立於2020年4月29日,營范圍包括一般項目:組織文化藝術交流活動、咨詢策劃服務、企業管理、信息咨詢服務等,該公司擁有國家頒發的經營許可證,是一家正規的服務公司,並不是詐騙公司。
2. 這底下什麼字呢
逆時針轉90度:
鐵畫軒制
資料——
戴國寶,字玉屏,(1875-1926),著名紫砂店號「鐵畫軒」創辦人,紫砂陶藝人。藝名「玉道人」、「玉屏道人」、「訪雪」「鐵畫軒主人」。出於光緒元年(1875),祖籍江蘇句容郭庄鄉陽巷村。咸豐年間父輩為避戰亂遷居江蘇如臬雙甸。戴國寶幼年雙親亡故,隨嫁李姓的姐姐生活。十多歲時回南京,拜金陵著名民間畫師華約三為師,學畫做生章。戴國寶虛心好學,起早摸黑,勤奮練字臨摹,打下扎實的書畫基礎。
光緒二十年(1894),戴國寶藝成後離南京到上海創業,初在四馬路(今福州路)青蓮閣茶館門前租小屋開店畫人像。當時四馬路熱鬧繁華,商鋪、茶樓、戲院、書寓林立,客商遊人雲集,商意甚濃。其時,瓷器除青花、彩繪外白胎瓷刻書畫為人所喜愛。戴國寶用鑲嵌金剛鑽刀頭的鐵筆,學改七薌素描筆法.仿新羅山人畫譜,署款「玉屏」、「訪雪」、「玉道人」,鐫刻山水、花卉、三星、仕女於瓷,栩栩如生,古樸典雅,剛如鐵劃.媚若銀鉤,生意日臻興旺,遂以刻瓷為業。「鐵畫軒」名自此始。
1902年,戴國寶立業成家。1910年將店移至城隍廟九獅亭畔(鐵畫軒現址)擴大經營。民國初年,宜興潛洛紫砂藝人蔣祥元(蔣蓉的祖父)游廟,見戴國寶在白瓷上鐫刻的書畫,用刀遒勁,章法森嚴,十分欣賞,相談甚契,結為至友。蔣勸戴經營紫砂,以鐵畫技藝鐫刻紫砂,必有所成。戴隨蔣到宜興潛洛、上岸、蜀山考察,試刻紫砂茗壺得心應手。
翌年,戴國寶覓得盧家街(今福民街)52號店面,正式開辦「鐵畫軒陶器號」,主要經營宜興紫砂陶器。貨源由蔣祥元負責從宜興提供。訂制的紫砂器均署刻「玉屏生」或「鐵畫軒」款號,楷書行書皆有。底款大壺鈐印大方章或大圓章陽文篆書「鐵畫軒制」,小壺鈐長方小章陽文楷書「鐵畫軒制」。壺蓋壺把有制壺人印款。鐵畫軒初期以經營紫砂陶器為主業,兼營寧波竹器、揚州漆器、漢口木盤、青田石雕。紫砂器品種繁多,壺為主,次有盆、瓶、鼎、罐、餐具、文具、帽筒、水滴子等等。戴國寶經常到潛洛窯場,打樣生產,操刀銘刻,訂制名人名作。至二十年代,鐵畫軒在福民街已發展成為店面二間、三進身、三層樓和一間一廂二樓二底帶有假山水池的貨棧一幢,在上海頗具規模的紫砂專營陶器店了。
1923年,戴國寶為創名牌,籌集資金,與蔣祥元、朱培金等人合股在潛洛五庄創辦「鐵畫軒陶器廠」,交二外甥李相榮管理廠務。聘范大生、胡耀庭、強義海、盧元璋等為制壺技師;聘陳少亭、邵宏俊、饒壽川、談泉明等為陶刻技師。長年訂制俞國良、吳雲根、汪寶根、陳光明、李寶珍、儲銘、史蓮生等人的壺坯。供貨的還有王寅春、顧炳榮的水平,錢盤根的花盆,潘柏壽的杯碟,蔣二郎的水滴子,毛順興、趙干泰的商品壺等等。顧金聲專制彩釉彩繪出口南洋歐美產品。本廠自行生產常銷產品和承製打樣定貨,花色繁多,泥彩繽紛,坯頭頂真,刻工講究。戴國寶悉心經營,尤在陶刻裝飾上苦下功夫,形成鐵畫軒製品獨有的特點風格,聲譽日盛。戴國寶既重視紫砂國內市場,還注意開拓國外市場,上世紀二十年代前後,東洋(日本)生意火紅。上海虹口居住日僑眾多,不少日本人開的商行經銷紫砂茶具。日人喜愛慣用八件茶具,一壺,一茶洗、一挑子,五杯。外粉紅、內白釉,果元、上方等造型,鐫刻鍾鼎文、心經。日僑購用,還長銷日本市場。盆景用盆的「水底」和各式盆栽花盆,長年打包運銷日本大阪、名古屋等地。日本客商丸喜、海步等每年來店選購和訂制,鈐「長春堂」印章。烤火用的均釉火缸、紫砂小火缽也是大量銷日本品種。小火缽體積比飯碗稍大,置桌上手邊烘手取暖。外粉紅、內無釉,造型有圓、瓜楞等式。長年銷往南洋的以暹邏(今泰國)為主要市場,客商運紅木進口銷紫砂出口。品種是全紅泥水平、紫泥獨鈕和各式彩繪的一般商品壺。歐美市場由外貿商行和外商洋行選購,裝箱報關由輪船運出。主要品種有彩釉十五件茶具、咖啡具和茶葉罐、煙灰缸等雜件。
戴國寶傾心竭力二十餘年弘揚紫砂,推銷國貨,積勞成疾。這位多才多藝的經營家、鐵畫軒主人,因患肺病不治於1926年冬去世,享年51歲。
鐵畫軒的第二代傳人--戴相明
戴相明(1924-2002)小名蓮生,繼承家業為鐵畫軒第二代傳人。三歲時,其父鐵畫軒創辦人戴國寶病逝,戴國寶夫人戴楊德宜接掌店務。
戴楊氏,楊德宜(1882-1961),小戴國寶8歲,江蘇溧水柘塘下圩庄人。父輩在漢口做官,父母早故,在鄉由二伯母撫養成人。家教識字,有一定文化。二十歲嫁戴國寶,妝奩頗豐,助戴國寶創業經營,精明能幹。1926年戴國寶去世後,挑起鐵畫軒重擔。選用朝奉,提攜三外甥李鴻鈞(1896-1952)任經理,將長女下嫁李鴻鈞,外甥成為女婿,李鴻鈞負責對外業務。任用大徒弟湖北鄂城葛店人嚴春承(首時)為外賬房。朝奉有泰興人陳宗山、南京人唐明庭、宜興人李紀良等,徒弟張甫林、唐明湘(三十年代曾自立門戶)、陳正清十數人。部份朝奉能以簡單日語、英語應對上門購貨日人洋人。二外甥李相榮已為廠主經營潛洛鐵畫軒陶器廠,里外協力,團結一致,遵循舊規,振興門庭。
戴楊德宜在財務上採取同業中慣用的措施,簽發短期本票調節資金。「鐵畫軒本票」信譽良好,到期兌付無誤,在宜興蜀山可換現鈔使用,常州大成綢廠、無錫時和布莊皆願收兌。三十年代期間,市場穩定,由戴楊德宜當家,朝奉們齊心努力,生意發展十分順利,內銷興旺,外銷東洋、南洋、歐美均有發展。紫砂製品種類不斷出新,花色之多前所未見。陶刻署款自戴國寶去世後全部改刻「蓮生」、「鐵畫軒主人」,由陶廠陶刻藝人陳少亭、饒壽川、談泉明等鐫刻。店中貨源充沛,庫存滿倉,二樓三樓均以鐵柱支撐大梁,可見當時業務之興盛。
抗戰爆發,鐵畫軒地處上海南市淪陷區,不能開門營業。稍後,移至法租界貝勒河(今黃陂南河)412弄內石庫門居住,因無門面,只能小規模經營。留二三朝奉賣存貨做些本市小批發,香港未淪陷前還有點南洋生意。其時,上海租界市面異常繁榮,而宜興窯場停頓,路上交通阻隔,貨源中斷,鐵畫軒存貨中大量花盆和茗壺被有門市的同業「徐升永」和「仁昌」廉價批去銷售,獲利殊豐。
戴相明自教會中學高中畢業,見老母年逾花甲,精力不濟,店中庫存減損無數,樓倉已顯空藹,無奈輟學從商。此時上海租界華界皆被佔領,可以返回福民街居住,但仍不能開門營業。1943年春,戴相明首次經常州、抵宜城、渡溪上、翻龍背到潛洛會見二表兄李相榮,陶廠已因戰事而敗落,不勝感嘆。拜訪眾多紫砂窯戶和技師,恢復供貨關系,小量紫砂產品運滬經營。在這一段年月中,因戴蔣二家父輩關系密切,蔣祥元長子燕亭寓居上海為紅棉山房等古董商製作仿古紫砂器。秘不示人的精湛作品,戴相明能常見賞。旗人郎玉書請顧景洲仿製的明清紫砂亦偶有所瞥。1945年抗戰勝利,戴相明積極籌劃裝修原址恢復營業。請回朝奉和師兄三人帶來徒弟二人於年底開門應市。遵循鐵畫軒特色,堅持貨品符合規格,進貨親手敲檢驗收,門售貨真價實,銷貨出口無須客商檢視,貨抵從無糾涉,信譽昭著,業務逐漸興盛,重顯昔日名風。此時紫砂產品一部份有陶刻藝人鐫刻「蓮生」、「鐵畫軒主人」署名,多數從窯戶進貨已無如上款號。從業之餘,戴相明學過法文、日文,進大專班讀修辭學,充實文化知識,提高經營才能。
為擴大出口業務,戴相明將產品拍照編號列明價碼,通過外商洋行、華人商行和香港、泰國客商選購或訂貨,絡繹不斷打包裝箱外銷,成為弘揚宜興紫砂的上海獨一商號。隨著出口業務發展,戴相明在貨棧內建置炭爐,聘請顧金聲徒弟陳生大專職燒爐彩釉以應市場需要。此間,由於鐵畫軒與上袁顧炳榮的長年業務關系,戴相明到宜興必訪顧景洲。顧景洲陶藝頂級,商品精微,胸中有墨,出言有序,相談契合,成為知己,往來留宿同榻而眠。戴相明每次進山進貨,定貨品種先經顧景洲挑承製,後及他人。
鐵畫軒最大的一筆生意在1948年,由華商出口公司外銷美國。所定製品有上方筆筒、小元香爐、綠釉煙碟等十餘種上萬件,數量幾能在品生窯裝一通窯。承製該筆製品的有顧景洲、毛順興、徐祖純、顧金聲、基德昌、束六度等。由於1949年初天氣陰濕,把持窯場者拿撓,出窯產品質量較次,影響後批生意,深為遺憾。
1948年,戴相明介紹顧景洲認識江寒汀、吳湖帆、唐雲等著名書畫篆刻家。顧景洲興奮不已,主動精心製作石瓢壺五把,鈐上任書博篆刻的「顧景舟」底印、王仁輔篆刻的「景舟」蓋印。壺坯輕舟運滬,戴相明攜坯隨江寒汀至吳湖帆家書畫,吳老夫婦正當午膳。吳家古玩文物琳琅滿目,美不勝收。唐寅、征明書畫依牆而掛,曼生、玉麟茶壺隨幾置放。餐畢,吳湖帆飽墨執筆懸腕在五把壺坯上各題詩一首,四把壺上各畫竹一枝,第五把壺上由江寒汀畫鷓鴣一雙相贈湖帆道兄。畫成,仍由戴相明交貨船帶送顧家,顧景舟銹刻自己的一把,餘四把請其表弟陶刻好手談堯坤鐫刻。陶藝一絕,書畫一絕,珠聯璧合,完美之極。五把石瓢,顧景舟自留一把,餘四把慨贈江寒汀、吳湖帆、唐雲、戴相明。戴的一把底印是王仁輔刻的「戴相明」三字方章,蓋印是任書博刻的「顧景舟」款。「顧景舟」之「舟」自此啟用。戴的石瓢上刻字為「為君傾一杯,狂歌竹枝曲」,相明先生屬,吳情並題。江的壺上刻字是「寒生綠蹲上,影入翠屏中」,寒汀兄屑,吳倩並題。四把石瓢壺畫竹落款皆為「湖帆」二字,紫砂史上簡朴大方,剛柔相濟,精絕無比的五把石瓢茶壺,至今存世者二,三把散失。可惜!
戴相明讀書用功,處世謹慎,祟尚正氣,辦事認真,工作上頗有成就。喜愛書畫古玩,嗜茶欣賞茶壺,收藏紫砂五十多件,四對「玉屏」鐫刻的三星、山水白瓷帽筒。紫砂名作有楊氏竹段、黃玉麟魚化龍、陳光明提罐、范大生元方竹鼎、汪寶根陰筋竹鼎、程壽珍掇球、儲銘洋桶、王寅春仿古、景舟石瓢等等,惜在「文革」中悉數散失。戴相明經營鐵畫軒十數年,呈現中興之勢,至1956年公私合營,按政策安排進上海市土產公司任職,1986年退休。
3. 關於宜興紫砂壺的詩句
一、我的茶壺
作者:佚名
也可以清心,啜一口,
聽得到泉的清音,可以清心也。
嗅一下,有春天晨露的甘冽,
以清心也可,淡綠透明,
哪裡來這般澄澈。清心也可以,
心中氤氳,是日夕的山氣迷離。
心也可以清,琴弦顫響,
是誰在撥動泠泠。
二、墨水瓶——茶壺
作者:佚名
寫兩種人,平凡的外表,
難以捉摸的脾氣,沒人願意親近。
人們遵循著近墨者黑的古訓,墨水是他的心血,
知識是他的結晶。直到有一天嘔盡,
才無聲無息的逝去,羊脂白玉般的相貌
更兼沒有一絲稜角,贏得了人們的贊賞。
從此青雲直上,裝賄賂這種餃子的時候,
他心裡有數,為別人服務的時候,
總是難得糊塗。似乎滿肚子水平,
嘴邊經常掛著,水一樣大量的普通的真理。
三、茶壺
作者:佚名
我的哀愁
是一個小巧玲瓏的茶壺
茶壺在蒼穹下噗嗤——噗嗤
昨日
氤氳繚繞
今朝
晴空萬里
四、一壺茶的時光
作者:佚名
泡一壺茶,獨自品嘗。
眼裡的神色,沒有憂傷,
心情,是那麼爽朗舒暢。
飲著茶,看著窗外,
風景是另一番氣象。
不管是雨天,還是艷陽,
歲月就是如此平常。
我明白,一壺茶的時光
色彩斑斕,氣味芬芳,
但會平淡短暫,因為生活就是這樣。
五、茶壺
作者:毛宏
整整一下午,我面對茶壺
沉默得像水中一片茶葉
還有發紅的原湯
曾經,在古老的河流
大院人家,茶壺盛裝
太多氣息,從清明時節
旗袍、油紙傘;
從古橋之下
小船川流不息
太多靈感,太多詩情畫意
精雕細刻
jīng diāo xì kè
【解釋】精心細致地雕刻。形容創作藝術品時的苦心刻畫。也比喻認真細致地加工。
【出處】《共青團員;要做八十年代的帶頭人》(1982年2月5日《中國青年報》社論):「要以平等交心的態度;點點滴滴、精雕細刻;因勢利導地對他們進行思想教育工作。」
【結構】聯合式。
【用法】用作褒義。用在比喻創作藝術品時的細心鑽研和做事精心細致。一般作謂語、定語、狀語。
【正音】刻;不能讀作「kē」
【辨形】雕;不能寫作「凋」;刻;不能寫作「克」。
【近義詞】巧奪天工、自成機杼
【反義詞】偷工減料、粗製濫造
【辨析】~和「苦心孤詣」;都含有「刻苦鑽研藝術」的意思。不同在於:用作褒義時;~表示做事認真細致;「苦心孤詣」表示壞事;「諷刺、挖苦」的意思。~則沒有此意。
【例句】這個玉器;~;人物形神兼備;草木蟲魚栩栩如生;真是巧奪天工。
這些都是古詩中描寫茶壺的:
某伯子惠虎丘茗謝之
明·徐渭
虎丘春茗妙烘蒸, 七碗何愁不上升。
青箬舊封題穀雨, 紫砂新罐買宜興。
卻從梅月橫三弄, 細攪松風灺一燈。
合向吳儂彤管說, 好將書上玉壺冰。
詠紫砂壺
清·高江村
規制古樸復細膩, 輕便可入筠籠攜。
山家雅供稱第一, 清泉好瀹三春荑。
銘自製壺
清·鄭板橋
嘴尖肚大耳偏高, 才免飢寒便自豪。
量小不堪容大物, 兩三寸水起波濤。贊邵大亨所制魚化龍壺
民國·李景康
紫砂瑩潤如和玉, 香霧紛藤茗初熟。
七碗能生兩腋風, 一杯盡解炎方溽。
壺兮壺兮出誰手, 鬼斧神工原不朽。我愛紫砂無釉彩
高庄
我愛紫砂無釉彩, 相見如人披肝膽。
不*衣衫扶身價, 唯依本質令人愛。和梅公儀賞茶
宋·歐陽修
寒侵病骨惟思睡, 花落春愁未解醒。
喜共紫甌吟且酌, 羨君瀟灑有餘情。
煎茶詩
宋·蘇軾
活水還將活火烹, 自臨釣合吸深情。
大飄貯月歸春瓮, 小勺分江入夜瓶。
茶雨已翻煎處腳, 松風猶作瀉時聲。
本能飽食禁三碗, 卧聽江城長短更。
應該是潛陶,他是清末明初的紫砂陶刻名家。
邵宏俊(1882-1942年),號潛陶,清末民初陶刻高手,宜興潛洛人。
邵宏俊出身貧寒,15歲師從紫砂名師陳伯亭,學習陶刻,他刻苦勤奮虛心好學,藝成後,為紫砂實業家趙松亭陶刻仿古器。1911年之後,邵宏俊技藝日趨成熟,他開始以「潛陶」名號署款,此款有自己是「潛洛陶人」之意。後邵又被鐵畫軒及利用公司聘為技師。1915年,宜興利用公司在美國巴拿馬賽會上獲獎的紫砂器上就有「潛陶」的銘文。他一生中在鐵畫軒工作的時間最長,鐵畫軒款的傳器也最多。
抗戰後,邵宏俊不願做亡國奴,更不願為日偽鐫刻壺具,因此遭到偽軍的毒打,但他堅貞不屈,表現了中華民族的崇高氣節。1942年病逝,享年60歲。其傳器有柿子提梁壺、帽筒、筆筒及筆者所藏六方竹鼎壺等。
關於宜興紫砂壺的起源,學術界有兩種說法 :1 始於宋朝,1976年宜興鼎屬鎮地區發掘出一條宋代龍窯窯址,出土了許多紫砂陶殘器,另外還有當時北宋文學家歐陽修 有「喜共甌吟且酌,羨君瀟灑有餘清」的詩句。發掘的實物和文獻記載互相印證就是這個說法的依據。
2 起於明代,此說的根據是參考了明周高起《陽羨茗壺錄》。對傳說中宜興紫砂壺的鼻祖供春的記載就是出自這里。供春壺其實就是宜興紫砂象徵,供春這個人就相當於茶文化里的陸羽,就是現在很多的壺還是有著供春壺的樣子。所以現在在界內還是以這個說法為主。
紫砂壺在拍賣市場行情看漲,是具有收藏價值的「古董」,名家大師的作品往往一壺難求,正所謂「人間珠寶何足取,豈如陽羨一丸泥」。
紫砂壺是中國漢族特有的手工製造陶土工藝品。製作原料為紫砂泥,原產地在江蘇宜興丁蜀鎮又名宜興紫砂壺。
從明武宗正德年間以來紫砂開始製成壺,名家輩出,500年間不斷有精品傳世。據說紫砂壺的創始人是中國明朝的供春。
因為有了藝術性和實用性的完美結合,紫砂壺才這樣珍貴,令人回味無窮。更加上紫砂壺泡茶的好處、和茶禪一味的文化,這就又增加了紫砂高貴不俗的雅韻。
4. 李美玲的作品創作感言
紫砂壺之所以能由一般的日用器皿發展成為雅俗共賞的工藝品,並進而登上藝術殿堂,首先得益於眾多文人雅士的參與,使其集詩、書、畫、印於一體而具有濃郁的書卷氣:其次還在於紫砂壺的創作從一開始就善於借鑒、綜合其他的器物製造藝術。與七千年宜興制陶史相比。源於北宋僅僅有五、六百年的紫砂不過是後起之秀.正因為有漫長的制陶文明作基礎,紫砂從一開始就站在一個較高的起點和平台上。加之善於借鑒其他藝術的精髓。大大地豐富了紫砂文化內涵和藝術表現力。紫砂壺是造型藝術。所謂「方匪一式,圓不一相」、「千奇萬狀信手出,巧奪坡詩百態新」。但千姿百態的紫砂壺造型並非藝人憑空構想,而是源於生活、源於自然。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顧景舟、徐秀棠在《宜興紫砂工藝陶》一文中,把紫砂傳統造型的來源歸納為六類。即仿青銅器、仿古代陶器、仿古代器物、仿瓜果花木等自然形象、實用器物借形改裝以及各種幾何圖案等。而在這六類中,列於首位的即是「仿三代、周、春秋戰國、秦青銅器造型、彝、鼎、尊、爵造型」,即借鑒商周時期的青銅器物文化.從中汲取創作題材和表現手法,是紫砂壺創作創新的重要方法之一。
青銅器源於生活,融合了實用性和觀賞性,充分表現了商周時代人們崇神尚力的審美趨向。製作工藝精巧絕倫。充分表現了古代匠師巧奪天工的創造才能和獨特個性。青銅器也就自然而然地成為紫砂藝人學習借鑒的重要對象。對於此,我們從歷代紫砂名匠的傳世作品中不難得到印證。時大彬的「如意紋蓋壺」即是三足鼎形;徐友泉有一款「仿古益形壺」直接表明是仿盛行於商、周時的古酒器「盂」;曼生壺中的「乳鼎壺」、「鍾式壺」、「鏡瓦壺」分別汲取了青銅器的鼎、神、鏡的造型;清末民國初,仿古之風日熾,不但出現了諸如「大傳爐壺」(俞國良)、「三足鼎壺」(裴石民)、「四方竹鼎壺」(范大生)等仿青銅器造型的壺。藝人還直接製作紫砂「鼎」。最有名的是朱可心製作的紫砂「雲龍鼎」、「竹節鼎」,參加1933年芝加哥國際博覽會獲特級優獎.這些充分說明紫砂壺造型深受青銅器文化的影響。
2008年.一位壺友帶來了有關春秋時期黃國國君夫婦墓中出土的青銅器的圖片、資料。1983年,考古人員在河南潢川、黃山出土了一些春秋時期的青銅器。尤其是黃國國君夫婦墓中所出土的鼎、豆、壺、鬲、盤、厘、盂、罐、方座、刀、削等很多青銅器,鑄工精細,紋飾華美,在不少器物上還鑄有銘文。黃國雖然是一個很小的諸侯國.且從公元前704年至公元的前648年,存世時間也不長,但其工匠的工藝水平和文化涵養並不遜於其它大國。在黃國青銅器中,最讓人欣賞的是一件名為「光山黃君孟壺」的青銅器.表面以竅曲花紋和圈帶紋裝飾.讓人覺得高雅而不浮華.高貴中透著大氣。使人眼前一亮。令人十分震撼。並有了借鑒與創作紫砂壺的沖動。從功用上說.青銅壺是用來盛酒或盛水的器物。造型有圓、方、扁和瓠形等多種;而紫砂壺則是茶具。青銅器有著王胄貴族的威嚴華麗之美。而紫砂茶具更受文人雅士、普通百姓的青睞,具有濃郁的書卷之氣,兩者有著不同的藝術風格。在創作紫砂壺時.考慮到可以借鑒這個青銅壺的造型,但不能照搬其紋飾,需要創作者化古為今,根據紫砂工藝的特點重新設計進行再創作。
基於以上理念創作了「斟古酌今」壺,在造型設計上.以黃國國君青銅器「光山黃君孟壺」為原型設計出圓形、高頸、鼓腹的壺身,借鑒漢代一把青銅壺的壺把款式設計了壺望,壺嘴則做成平口喙形,幾者的結合使得此壺擁有了圓潤、秀麗、和諧的造型。選用上等清水紫砂泥,色澤紫紅純正,在細節處理上,壺口採用一圈迴文形紋線條裝飾.用全手工精工細琢使之更加典雅古樸。這件作品既有青銅器的高貴氣韻,又有紫砂壺的朴雅之美。較好地結合了青銅器和紫砂壺兩種不同器物文化的藝術風格,於大氣中透出端莊、古樸中顯現凝重。因為在創作中鑒古鑄 今,功能上既可盛酒,又能品茗,故取名為「斟古酌今」壺。這是借鑒青銅器創新紫砂造型的一次較為成功的嘗試。
通過這次創作實踐,對借鑒傳統器物文化用於 紫砂藝術創新有如下體會:
一是紫砂藝人必須不斷學習汲取知識。努力開拓眼界,提高自己的文化修養。一方面要學習紫砂的傳世經典作品,繼承前輩大師的優秀藝術;另一方面要做有心人,「處處留心皆學問」。平時外出參觀博物館時,要多觀摩古代的玉器、青銅器、陶瓷器,從不同歷史時期的器物文化中汲取營養、獲得靈感,用於紫砂的創作創新。二是借鑒其他的文化藝術時,必須取其精髓,用心感受,化古為今。為我所用,並要與紫砂藝術有機結合,充分發揮紫砂材質的優越性,還要突出自己的個性,逐步形成自己的風格,而不是邯鄲學步東施效顰,丟掉紫砂的特點,變成「四不像」。生活中到處有美的東西.只要用心去觀察、思考就能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不斷創作出具有文化藝術美的紫砂作品。
5. 紫砂藝術中的竹文化,你了解多少
宜興紫砂壺是中國茶文化與陶文化相結合的產物,經過千年的文化藝術積淀,已成為中國乃至世界陶苑中的瑰寶。由於各種文化元素、美學觀念和民間工藝的交融,給紫砂造型藝術增添了廣闊的空間和無窮的韻致,其中包括了竹文化的豐沛底蘊。
宜興有著「竹的海洋」之贊譽。紫砂陶藝家喜愛家鄉的竹子,經常去「竹海」尋覓創作的靈感,用竹子去豐富壺藝的表現形式和主題精神。「未出土已有節,高數丈也虛心。」這是竹的品格,竹的精神。它坦誠無私,朴質無華,不苛求環境,不炫耀自己,卻又四季常青,婀娜多姿,所以成為紫砂壺創作設計最常見的題材。
「松、竹、梅」為「歲寒三友」,「梅、蘭、竹、菊」稱為「四君子」,「竹」都列在其內,可見竹子的影響力很大。在紫砂藝術界,從古至今涌現了諸如范恩章的「竹鼓壺」、范大生的「四方竹鼎」、馮桂林的「五竹壺」。。當代紫砂大家吳雲根的「方竹提梁壺」、李昌鴻的「竹簡茶具」、汪寅仙的「斑竹提梁壺」、顧紹培的「高風亮節壺」等等經典佳作。我們可以從不同的紫砂壺造型藝術來解讀竹子的品質、稟賦和內涵,可以感悟竹子所獨有的「日出有清蔭,月照有清影,風吹有清聲,雨來有清韻」的「聲、影、意、形」這「四趣 」。此時,竹子的形象已經提升了紫砂壺的文化含義和藝術品位。
例如清嘉慶年間邵大亨的「龍頭一捆竹」紫砂壺,極富中國傳統文化的意味。壺身為64根細竹段圍成,呈圓柱形,壺腰處有一根圓竹緊緊束縛,底有4足,每足有8根細竹自上而下延伸。壺蓋上塑八卦圖形,壺鈕是太極,分為二儀,陰中有陽,陽中含陰。鈕和蓋之間有四紋,代表四象,而壺身的64要根竹段比喻64卦。壺嘴和壺把雕成龍頭。此壺運用竹子來演繹《易經》中太極、八卦的內容,流溢著作者不凡的藝術功底,作品多為後人所仿製。
竹子作為紫砂壺造型中的不朽題材,時至今日依然長盛不衰。一些中青年紫砂藝術家以文人般的巧思妙趣,製作出許多壺藝新品,如吳鳴的「謙謙君子系列」、范建軍的「東籬採菊茶具」等。作者用特殊的構思設計,新穎的表現手法,呼喚翠竹的清麗風姿,展示它們迎風啜露,撫雪經霜,繁衍生息的自然大美。
竹子既是紫砂壺的創作素材,又是紫砂壺成型工具的製作材料。紫砂壺在成型過程中使用的各類工具多達上百種,其中用竹子做的工具就有矩車、矩底、勒只、篦只、竹刀、線梗、泥扦尺、竹拍子等。它們都是紫砂壺手工成型體系中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以竹刀為例,明代時大彬就用竹刀鐫刻壺銘和名字。明周高起著的《陽羨茗壺系》中記載:「時大彬初倩能書者落墨,用竹刀畫之,或以印記……」,而已故紫砂泰斗、一代宗師顧景舟生前最講究包括竹子做的紫砂壺製作工具,在業界堪稱楷模。
感恩於自然,敬重於茶人,謂壺之道。以竹子文化元素的紫砂壺,通過對秀竹的低吟淺唱,表達了作者對自然物象的贊美和謳歌,是唯美的,抒情的,凸顯了家鄉陶、竹相融的厚重文化底蘊。
6. 蘇州竹鼎文化是詐騙公司嗎
不是。蘇州竹鼎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成立於2020年4月29日,2020年5月份經過國家企業認證部門申請並且認定的,並不是詐騙公司,經營范圍包括:組織文化藝術交流活動、咨詢策劃服務、企業管理、信息咨詢服務等,該公司擁有國家頒發的經營許可證,是一家正規的服務公司。
7. 蘇州竹鼎文化是詐騙公司嗎
不是。根據調查相關資料得知,蘇州竹鼎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成立於2020-04-29,國內知名藝術品發行單位之一,企業以「盛品藏天下,文化承古今」的宗旨,專業從事金銀製品、郵票、紀念幣、玉石、書畫、瓷器、景泰藍等現代工藝品銷售公司,該企業已經通過相關的企業管理委員會的審核的,不是一家詐騙公司。
8. 蘇州竹鼎文化是詐騙公司嗎
不是。蘇州竹鼎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成立於2020年4月29日,營范圍包括一般項目:組織文化藝術交流活動、咨詢策劃服務、企業管理、信息咨詢服務等,該公司擁有國家頒發的經營許可證,是一家正規的服務公司,並不是詐騙公司。
9. 竹鼎文化是騙子公司嗎
不是。根據查詢相關資料顯示,竹鼎文化,創立於2007年,位於在蘇州市姑蘇區廣濟南路,經營范圍包括一般項目:組織文化藝術交流活動、咨詢策劃服務、企業管理和信息咨詢服務,同時竹鼎文化都是被國家企業安全局進行檢測的,是屬於正規的公司。並非存屬於騙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