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關於月亮民族文化
月亮成語
長年累月、成年累月、抹月秕風、明月清風 、明月入懷、殘冬臘月、冰壺秋月、不日不月、霸王風月、百星不如一月、 閉月羞花 、嘲風弄月、嘲風詠月、春花秋月、蹉跎日月 、蹉跎歲月、得月較先、戴月披星、二分明月、月夕花朝、風高放火,月黑殺人、風花雪月、芳年華月、風清月皎、風清月朗、風前月下、風情月債、風雲月露、光風霽月、花殘月缺 、海底撈月、花好月圓、鏡花水月、日削月割 、日削月朘、日省月試、日新月異、日月重光、日月蹉跎、花前月下、花容月貌 、荒時暴月、皓月千里、烘雲托月、花顏月貌、 壺中日月、花朝月夕、日升月恆、流星趕月、窮年累月、積年累月、經年累月、近水樓台先得月、九天攬月、 今月古月、月黑風高、鏤月裁雲、六月飛霜、累月經年、落月屋樑、五黃六月、三月不知肉味、歲月蹉跎、弄月嘲風 、披星戴月、清風明月、秋月春風、秋月春花、日東月西 、日就月將、日積月累、日居月諸、日往月來、日月合壁、日月經天,江河行地、日月交食、日月麗天、日月入懷、日月如梭、日月參辰、十冬臘月、舌端月旦、詠月嘲風、映月讀書 、無邊風月、月暈而風、水中撈月、月下花前、月下老人、止談風月 跳丸日月、 停雲落月、 田月桑時、五月披裘、五月糶新谷 、猿猴取月、吳牛喘月 、 曉風殘月、犀牛望月、 月白風清、月旦春秋 、月地雲階、 迎風待月、吟風弄月、吟風詠月 、月里嫦娥
月亮詩詞散文
曹操《觀滄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陶淵明(晉)《歸園田居》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王維《山居秋瞑》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王 建《十五夜望月》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今夜月明入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李白《靜夜思》
李白《月下獨酌》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永結無情游,相期邈雲漢
李白《把酒問月》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李白《古朗月行》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台鏡,飛在碧雲間。
李白《關山月》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戍客望邊邑,思歸多苦顏。高樓當此夜,嘆息未應閑。
李白《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李白《子夜吳歌》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
李白《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
王昌齡《從軍行》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徵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岑參:走馬西來欲到天,辭家見月兩回圓
張若虛《春江花月夜》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灧灧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杜甫《月夜憶舍弟》 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杜甫《旅夜書懷》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
張九齡《望月懷遠》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李賀《夢天》
李賀《馬詩》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何當金絡腦,快走踏清秋。
賈島《題李凝幽居》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
張繼《楓橋夜泊》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鍾聲到客船。
李建樞(唐)《詠月》昨夜圓非今夜圓,卻疑圓處減嬋娟。一年十二度圓缺,能得幾多時少年?
劉方平《月夜》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闌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氣暖,蟲聲新透綠窗紗。
趙嘏(gǔ)(唐)《江樓感舊》獨上江樓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同來望月人何處?風景依稀似去年。
戴叔倫(唐)涼月如眉掛柳灣,越中山色鏡中看。蘭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鯉魚來上灘
李益(唐)《夜上受降城聞笛》回樂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徵人盡望鄉。
白居易《長恨歌》行宮見月傷心色,夜雨聞鈴腸斷聲
白居易《琵琶行》東船西舫悄無言,惟見江心秋月白
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園邊。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頭水館前。西北望鄉何處是,東南見月幾回圓。昨風一吹無人會,今夜清光似往年。
杜牧《寄揚州韓綽判官 》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
李商隱《霜月》初聞征雁已無蟬,百尺樓高水接天。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嬋娟。
李商隱《錦瑟》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
李商隱《嫦娥》雲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沉。嫦娥應悔偷靈葯,碧海青天夜夜心。
溫庭筠(唐)《商山早行》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
韋庄(唐)《菩薩蠻》人人盡說江南好,遊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於天,畫船聽雨眠。
壚邊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還鄉,還鄉須斷腸
李煜(南唐)《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林逋: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惟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蘇軾《江城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蘇軾《海棠》東風裊裊泛崇光,香霧空濛月轉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
蘇軾《記承天寺夜遊》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耳。
宋蘇軾《中秋見月和子由》明月易低人易散,歸來呼酒更重看。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鳴露草。卷簾推戶寂無人,窗下咿啞唯楚老。南都從事莫羞貧,對月題詩有幾人。明朝人事隨日出,恍然一夢瑤台客。
范仲淹《蘇幕遮》黯鄉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王安石《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間,鍾山只隔數重山。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柳永《雨霖鈴》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陸游《關山月》戍樓刁斗催落月,三十從軍今白發。笛里誰知壯士心,沙頭空照徵人骨。
周密(宋)《四字令·訪友不遇》殘月半籬,殘雪半枝。孤吟自款柴扉,聽猿啼鳥啼。
人歸未歸,無詩有詩。水邊佇立多時?問梅花便知。
歐陽修《生查子·元夕》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黃庚(宋)《臨平泊舟》客舟系纜柳陰旁,湖影侵篷夜氣涼。萬頃波光搖月碎,一天風露藕花香。
雲破月來花弄影
姜夔《揚州慢》二十四橋仍在,波心盪、冷月無聲。念橋邊紅葯,年年知為誰生?
李清照《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辛棄疾《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
徐再思(元)《越調·天凈沙·探梅》昨朝深雪前村,今宵淡月黃昏。春到南枝幾分?水香冰暈,喚回逋老詩魂
查慎行(清)《舟夜書所見》月黑見漁燈,孤光一點螢。微微風簇浪,散作滿河星。
丘逢甲(清)《元夕無月》三年此夕月無光,明月多應在故鄉。欲向海天尋月去,五更飛夢渡鯤洋。
柳亞子《浣溪沙》火樹銀花不夜天,兄弟姊妹舞翩躚,歌聲唱徹月兒圓。
蘇軾《中秋月》暮雲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
賞月佳對
月月月明 八月月明明分外 山山山秀 巫山山秀秀非常
樓高但任雲飛過 池小能將月送來
滿地花陰風弄影 一亭山色月窺人
水憑冷暖 溪間休尋何處來源 詠曲駐斜暉 湖邊風景隨人可
月自圓缺 亭畔莫問當年初照 舉杯邀今夕 天上嫦娥認我不
中秋賞月 天月圓 地月缺 遊子思鄉 他鄉苦 本鄉甜
天上月圓 人間月半 月月月圓逢月半 今宵年尾 明日年頭 年年年尾接年頭
一夜五更 半夜五更之半 三秋八月 中秋八月之中
月照紗窗 個個孔明諸葛亮 風送幽香 鬱郁畹華梅蘭芳
千里一明月,兩地同相思 一輪皓如晝,得意是中秋
蘇小妹與秦觀:雙手推開門前月,一石激破水中天
《紅樓夢》寒塘渡鶴影,冷月葬詩魂
月亮傳說
嫦娥奔月
相傳,遠古時候有一年,天上出現了十個太陽,直烤得大地冒煙,海水枯乾,老百姓眼看無法再生活去。這件事驚動了一個名叫後羿的英雄,他登上昆侖山頂,運足神力,拉開神弓,一氣射下九個多餘的太陽。後羿立下蓋世神功,受到百姓的尊敬和愛戴,不少志士慕名前來投師學藝。奸詐刁鑽、心術不正的蓬蒙也混了進來。不久,後羿娶了個美麗善良的 妻子,名叫嫦娥。後羿除傳藝狩獵外,終日和妻子在一起,人們都羨慕這對郎才女貌的恩愛夫妻。
一天,後羿到昆侖山訪友求道,巧遇由此經過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葯。據說,服下此葯,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後羿捨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暫時把不死葯交給嫦娥珍藏。嫦娥將葯藏進梳妝台的百寶匣里,不料被蓬蒙看到了。三天後,後羿率眾徒外出狩獵,心懷鬼胎的蓬蒙假裝生病,留了下來。待後羿率眾人走後不久,蓬蒙手持寶劍闖入內宅後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葯。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對手,危急之時她當機立斷,轉身打開百寶匣,拿出不死葯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葯,身子立時飄離地面、沖出窗口,向天上飛去。由於嫦娥牽掛著丈夫,便飛落到離人間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後羿回到家,侍女們哭訴了白天發生的事。後羿既驚又怒,抽劍去殺惡徒,蓬蒙早逃走了。氣得後羿捶胸頓足哇哇大叫。悲痛欲絕的後羿,仰望著夜空呼喚愛妻的名字。這時他驚奇地發現,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潔明亮,而且有個晃動的身影酷似嫦娥。後羿急忙派人到嫦娥喜愛的後花園里,擺上香案,放上她平時最愛吃的蜜食鮮果,遙祭在月宮里眷戀著自己的嫦娥。百姓們聞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後,紛紛在月下擺設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從此,中秋節拜月的風俗在民間傳開了。
後羿射日
傳說中後羿和嫦娥都是堯時候的人,神話說,堯的時候,天上有十個太陽同時出現在天空,把土地烤焦了,莊稼都枯幹了,人們熱得喘不過氣來,倒在地上昏迷不醒。因為天氣酷熱的緣故,一些怪禽猛獸,也都從乾涸的江湖和火焰似的森林裡跑出來,在各地殘害人民。
人間的災難驚動了天上的神,天帝常俊命令善於封射箭的後羿下到人間,協助堯除人民的苦難。後羿帶著天帝賜給他的一張紅色的弓,一口袋白色的箭,還帶著他的美麗的妻子嫦娥一起來到人間。
後羿立即開始了射日的戰斗。他從肩上除下那紅色的弓,取出白色的箭,一支一支地向驕橫的太陽射去,頃刻間十個太陽被射去了九個,只因為堯認為留下一個太陽對人民有用處,才攔阻了後羿的繼續射擊。這就是有名的後羿射日的故事。
但是後羿的豐功偉績,卻受到了其他天神的妒忌,他們到天帝那裡去進讒言,使天帝終於疏遠了後羿,最後把他永遠貶斥到人間。受了委曲的後羿和妻子嫦娥只好隱居在人間,靠後羿打獵為生。
嫦娥又是怎樣奔月的呢?在古書上有種種不同的說法。根據《淮南子》的記載是,後羿覺得對不起受他連累而謫居下凡的妻子,便到西王母那裡去求來了長生不死之葯,好讓他們夫妻二人在世間永遠和諧地生活下去。嫦娥卻過不慣清苦的生活,乘後羿不在家的時候,偷吃了全部的長生不死葯,奔逃到月亮里去了。另一種說法是屈原(約前340椩記?78)《天問》的記載,說後羿後來對嫦娥有不忠行為,和河伯的妻子發生暖昧關系,因而引起嫦娥極大的不滿,便離開後羿跑到天上去了。嫦娥奔月以後,很快就後悔了,她想起了丈夫平日對她的好處和人世間的溫情,對比月亮里的孤獨,倍覺凄涼。
關於後羿之死,戰國時思想家孟子(約公元前372椩記?89年)所著《孟子》和西漢初年劉安(前179椙?22)編成的《淮南子》都說他是被恩將仇報的徒弟逢蒙暗害的。暗害的手段記載各不一樣,有的說是用桃木大棒打死的,有的說是用暗箭射死的。總之這位蓋世的英雄死在陰謀家的手裡。
有的傳說里還說,後羿死後英魂不散,變成了打鬼的鍾馗神。這一說法是我國著名史學家顧頡剛(1893-1980年)根據《淮南子》等古書的記載考證出來的。這種說法,實際上反映了我國古代人民對這位不幸死去的英雄的無限懷念。
朱元璋起義
空格中秋節的傳統食品是月餅,月餅是圓形的,象徵團圓,反映了人們對家人團聚的美好願望。中秋節吃月餅據說始於元代,當時,朱元璋領導漢族人民反抗元朝暴政,約定在八月十五日這一天起義,以互贈月餅的辦法把字條夾在月餅中傳遞消息。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便在民間傳開來。
空格後來,朱元璋終於把元朝推翻,成為明朝的第一個皇帝,雖然其後滿清人入主中國,但是人們仍舊慶祝這個象徵推翻異族統治的節日。
吳剛伐桂
傳說月亮里有一棵高五百丈的月桂樹。漢朝時有個叫吳剛的人,醉心於仙道而不專心學習,被貶到月亮里砍月桂,但月亮中的月桂隨砍隨合,砍伐不盡,因而後世的人得以見到吳剛在月中無休無止砍伐月桂的形象。(另一傳說:相傳吳剛是一位醉心於仙術,但是又不肯專心學習的樵夫。由於,每天不努力於砍柴的工作,只會做白日夢,玉帝知道後,非常生氣。於是,下令把吳剛帶到月宮里,並且告訴他只要他砍倒桂樹,就會得到仙術。但是,無論吳剛再怎麼砍,每隔一段時間,桂樹就會癒合。所以,吳剛只好一砍再砍,一直到現在都無法將桂樹砍倒,這就是玉帝給予吳剛做事不腳踏實地的懲罰! )
中秋節
農歷八月十五中秋節,是中國的一個古老節日。這是人們一直都喻為最有人情味、最詩情畫意的一個節日。有人說,每逢佳節倍思親。中秋節這一份思念當然會更深切,尤其是一輪明月高高掛的時刻。中秋節的傳統食品是月餅,月餅是圓形的,象徵團圓,反映了人們對家人團聚的美好願望。
中秋之所以稱為中秋節,是因為農歷八月十五這一天是在秋季的正中。中秋節和農歷新年一樣,是一個家人大團圓的日子。中秋之夜,月亮最圓、最亮,月色也最皎美。家家戶戶把瓜果、月餅等食物,擺在院中的桌子上,一家人一面賞月一面吃月餅,正是「天上一輪才捧出,人間萬姓仰頭看」,這是多麼美好的圖景。
說起中秋的來源,民間一直流傳著多個不同的傳說和神話故事。其中就有嫦蛾奔月、朱元璋月餅起義、唐明皇游月宮等故事。
中秋節吃月餅據說始於元代,當時,朱元璋領導漢族人民反抗元朝暴政,約定在八月十五日這一天起義,以互贈月餅的辦法把字條夾在月餅中傳遞消息。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便在民間傳開來。
中秋節起源的另一個說法是:農歷八月十五這一天恰好是稻子成熟的時刻,各家都拜土地神。中秋可能就是秋報的遺俗。中秋節是我國的傳統佳節。根據史籍的記載,「中秋」一詞最早出現在《周禮》一書中。到魏晉時,有「諭尚書鎮牛淆,中秋夕與左右微服泛江」的記載。直到唐朝初年,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日。《唐書·太宗記》記載有「八月十五中秋節」。中秋節的盛行始於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為我國的主要節日之一。這也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
月餅起源
相傳我國古代,帝王就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在民間,每逢八月中秋,也有左右拜月或祭月的風俗。「八月十五月兒圓,中秋月餅香又甜」,這句名諺道出中秋之夜城鄉人民吃月餅的習俗。月餅最初是用來祭奉月神的祭品,後來人們逐漸把中秋賞月與品嘗月餅,作為家人團圓的象徵,慢慢月餅也就成了節日的禮品。
月餅,最初起源於唐朝軍隊祝捷食品。唐高祖年間,大將軍李靖征討匈奴得勝,八月十五凱旋而歸。
當時有人經商的吐魯番人向唐朝皇帝獻餅祝捷。高祖李淵接過華麗的餅盒,拿出圓餅,笑指空中明月說:「應將胡餅邀蟾蜍」。說完把餅分給群臣一起吃
南宋吳自牧的《夢梁錄》一書,已有「月餅」一詞,但對中秋嘗月,吃月餅的描述,是明代的《西湖游覽志會》才有記載:「八月十五日謂之中秋,民間以月餅相遺,取團圓之義」。到了清代,關於月餅的記載就多起來了,而且製作越來越精細。
月餅發展到今日,品種更加繁多,風味因地各異。其中京式、蘇式、廣式、潮式等月餅廣為我國南北各地的人們所喜食。
月餅象徵著團圓,是中秋佳節必食之品。在節日之夜,人們還愛吃些西瓜、水果等團圓的果品,祈祝家人生活美滿、甜蜜、平安。
月中玉兔
另外,還有一個傳說故事就是有關陪伴在嫦娥身邊的「玉兔」。這一隻可愛的兔子,在「中秋節」里也扮演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喔!在『大唐西域記』(這是大家所熟悉的玄奘法師所寫的)里頭記載著一段故事:在古老的印度的森林裡,住了兔子、狐狸和猴子三個好朋友。由於當時適逢戰亂,民不聊生,很多人因而沒有東西吃。有一天,他們在門口發現一位因飢餓而昏倒的老公公,為了救活老公公,他們分頭出去找食物。但是,在當時戰亂的情況之下,能找到食物的機率微乎其微,後來兔子為了解除大家的飢餓,便自願犧牲自己,當成大家的食物。
就在兔子跳入熱鍋的一剎那,突然有一雙溫暖的大手,將兔子從滾燙的鍋子撈出來。原來,兔子的善心,感動了玉皇大帝,於是便派人將兔子救出來,並且封他為「玉兔」,在月亮里陪伴月神娘娘-嫦娥,讓大家時時感念兔子的慈悲心胸。
唐明皇游月宮唐明皇非常喜歡賞月,據說有一年的八月十五日,唐明皇邀請申天師和鴻都道人一起賞月,就在三人望著月亮把酒言歡之際,他突然心血來潮,想要到月亮上游歷一番,申天師馬上做起法術,帶著唐明皇、鴻都道人到月亮上。
在那裡,唐明皇看到一座寫著「廣寒宮」的巍峨宮殿前,有一群婀娜多姿的仙女,隨著音樂翩翩起舞,令他們看得如痴如醉,回到人間後,唐明皇便憑著記憶,把在月宮聽到的音樂,譜成一首優美動聽的曲子,然後配上模仿月宮仙女舞姿的舞蹈,就成為歷史上有名的「霓裳羽衣舞曲」。
蒲松齡 《嶗山道士》邑有王生,行七,故家子。少慕道,聞勞山多仙人,負笈往游。登一頂,有觀宇甚幽。 一道士坐蒲團上,素發垂領,而神光爽邁。叩而與語,理甚玄妙。請師之,道士曰:「恐嬌 情不能作苦。」答言:「能之。」其門人甚眾,薄暮畢集,王俱與稽首,遂留觀中。 凌晨,道士呼王去,授一斧,使隨眾采樵。王謹受教。過月余,手足重繭,不堪其苦, 陰有歸志。一夕歸,見二人與師共酌,日已暮,尚無燈燭。師乃剪紙如鏡粘壁間,俄頃月明 輝室,光鑒毫芒。諸門人環聽奔走。一客曰:「良宵勝樂,不可不同。」乃於案上取酒壺分 賚諸徒,且囑盡醉。王自思:七八人,壺酒何能遍給?遂各覓盎盂,競飲先釂,惟恐樽盡, 而往復挹注,竟不少減。心奇之。俄一客曰:「蒙賜月明之照,乃爾寂飲,何不呼嫦娥 來?」乃以箸擲月中。見一美人自光中出,初不盈尺,至地遂與人等。纖腰秀項,翩翩作 「霓裳舞」。已而歌曰:「仙仙乎!而還乎!而幽我於廣寒乎!」其聲清越,烈如簫管。歌 畢,盤旋而起,躍登幾上,驚顧之間,已復為箸。三人大笑。又一客曰:「今宵最樂,然不 勝酒力矣。其餞我於月宮可乎?」三人移席,漸入月中。眾視三人,坐月中飲,須眉畢見, 如影之在鏡中。移時月漸暗,門人燃燭來,則道士獨坐,而客杳矣。幾上餚核尚存;壁上 月,紙圓如鏡而已。道士問眾:「飲足乎?」曰:「足矣。」「足,宜早寢,勿誤樵蘇。」 眾諾而退。王竊欣慕,歸念遂息。
又一月,苦不可忍,而道士並不傳教一本。心不能待,辭曰:「弟子數百里受業仙師, 縱不能得長生術,或小有傳習,亦可慰求教之心。今閱兩三月,不過早樵而暮歸。弟子在 家,未諳此苦。」道士笑曰:「吾固謂不能作苦,今果然。明早當遣汝行。」王曰:「弟子 操作多日,師略授小技,此來為不負也。」道士問:「何術之求?」王曰:「每見師行處, 牆壁所不能隔,但得此法足矣。」道士笑而允之。乃傳一訣,令自咒畢,呼曰:「入之!」 王面牆不敢入。又曰:「試入之。」王果從容入,及牆而阻。道士曰:「俯首輒入,勿逡 巡!」王果去牆數步奔而入,及牆,虛若無物,回視,果在牆外矣。大喜,入謝。道士曰: 「歸宜潔持,否則不驗。」遂助資斧遣歸。抵家,自詡遇仙,堅壁所不能阻,妻不信。王效 其作為,去牆數尺,奔而入;頭觸硬壁,驀然而踣。妻扶視之,額上墳起如巨卵焉。妻揶揄 之。王漸忿,罵老道士之無良而已。異史氏曰:「聞此事,未有不大笑者,而不知世之為王 生者正復不少。今有傖父,喜痰毒而畏葯石,遂有舐吮癰痔者,進宣威逞暴之術,以迎其 旨,紿之曰:『執此術也以往,可以橫行而無礙。』初試未嘗不小效,遂謂天下之大,舉可 以如是行矣,勢不至觸硬壁而顛蹶不止也。」
『貳』 我想知道中國少數民族中有沒有一個少數民族的房屋是圓形的
有,還很多。
有挺多民族有這種特色的房屋,諸如閩浙客家人的土樓,就是圓的;蒙古族的房子就是圓形的;達烏爾族以前的房子也是圓型的;福建的土樓不是少數民族居住的房子等等。
『叄』 圓形的象徵意義都是有哪些
圓形的象徵意義:天圓地方、建築之圓、生活之圓、藝術之圓、文化之圓
1、天圓地方:天圓地方是中國傳統文化思想,有圓有方,以圓為范,規矩成方圓,這是中國傳統思想文化的重要內容,同時圓在社會經濟科學等方面都起重要發展作用。
2、建築之圓:圓在中國傳統建築中的運用廣泛,圓形的客家土樓讓人記憶猶新。拱橋倒映在水中,水影成圓,靜下心來,就能夠看見全世界。在中國傳統園林建築中,「圓」有著廣泛的運用,常與框景、漏景,等造景手法結合框景景色全觀,漏景若隱若現,含蓄雅緻。最具代表性的便是園林中的洞門、窗。
3、生活之圓:簡單到鍋碗瓢盆也有詩意。一隻青瓷圓碗,花紋美麗而獨特,小小一隻碗也充滿詩情畫意。平時,我們在生活中的所見所用大多為圓形,鍋碗瓢盆很少不是圓形的,圓的運用無處不在。自行車等交通工具的圓形運用,既方便又實用。
4、藝術之圓:在圓的內外是無限的天地。藝術的圓瓶,在規矩之內,在天地之間。圓則滿,心則滿。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月圓時是人思念最飽滿的時刻,「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5、文化之圓天人合一:中國人講究外圓內方,內心端正,外表要有和順的態度,彼此才好相處。我國古代的圓文化,實際上是中國傳統的圓形思維模式, 這種思維模式,以對「圓」的親和為源頭,以儒、道兩家的圓道觀和陰陽五行時空觀為核心, 體現了自然及其合規律的運動與主體審美的密不可分的聯系.
『肆』 滿族有什麼文化特色
滿族,舊稱滿洲族,族人舊稱旗人。1635年,皇太極將居住在中國東北地區的各個民族納入八旗之下,滿族雛形自此形成。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後,滿洲族改稱滿族。
滿族是一個悠久的漁獵民族,滿族歷史據推測最早可以追述到7000年前的肅慎新開流文化和茶啊沖文化時期,肅慎、挹婁、勿吉、靺鞨、渤海、女真,是現代滿族一脈相承的祖先。
滿族的文化豐富多彩,在其形成和發展的歷史過程中,開放虛懷、兼收並蓄。
早期文明:滿族歷史據推測最早可以追述到7000年前的肅慎新開流文化和茶啊沖文化時期。
肅慎、挹婁、勿吉、靺鞨、渤海、女真,據一些專家推測是現代滿族一脈相承的祖先。
(4)哪個民族的文化有關於圓擴展閱讀:
民族發飾:二十世紀以來,滿族經濟、文化都發生了巨大變化,許多傳統的服飾已十分鮮見了。但從電影、電視和博物館里,我們還常常可以欣賞到往日旗裝的風采。
其中婦女頭上又寬又長、似扇非扇、似冠非冠的頭飾―漢語稱為「旗頭」、滿語稱為「答拉赤」這種頭飾全世界為滿族婦女所獨有,從而成為典型的民族服飾特徵,十分引人注目。
滿族男性的傳統發型是把前顱、兩鬢的頭發全部剃光,僅後顱留下頭發,編成一條長辮垂下,萬曆二十三年(1595年),朝鮮使臣申忠一路過赫圖阿拉,在《建州紀程圖記》一書中詳載:「女真習俗都剃發,只留腦後少許,上下二條結辮以垂。
除上唇胡須只留左右十餘根外,其餘都鑷去」清初時發型普遍為金錢鼠尾式,清中葉後,出現了留發越來越多的趨勢,但仍然遠少於清末及清裝劇留半頭的發型。
過去,滿族婦女幼年時要同男孩一樣學習騎射,發飾與男孩也類似多剃去頭頂四周頭發,只留部分頭發編成兩條丫頭辮子,垂於兩鬢,一直到16歲成年時方可蓄發。
婚後則開始綰大盆頭、架子頭、兩把頭等式發髻,其中以兩把頭較為典型。兩把頭就是把頭發束在頭頂,分成兩綹,各綰成一個發髻,然後再將後面的余發綰成一個「燕尾式」的長扁髻。平時,發髻上橫插長二三十厘米、寬二三厘米的被稱為「大扁方」的頭簪,喜慶吉日或接待貴客時便要戴上答拉赤。
『伍』 除壯族外還有哪些民族拋綉球
拋綉球是壯族最為流行的傳統體育項目之一。綉球最早是古代的一種兵器,隨著社會的發展,這種在狩獵和戰爭的運用的兵器逐漸演化成今天用來傳情達意、娛樂身心、競技強身的綉球。由於頗具民族性、趣味性、和簡易性,經改編後,拋綉球已成為廣西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的競賽項目,同時,也是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上的表演項目。
以往只說壯族拋綉球,從來沒有聽說藍靛瑤也拋綉球,然而,它不僅與壯族相媲美,而且別具一格。聚居在巴馬西部山區和凌雲、百色、田陽、鳳山等縣市交界的藍靛瑤每年春節前後,農歷三月三前後以及秋後農閑時節,男女青年都有互相邀約聚集在一起唱山歌、拋綉球的習慣。一般縣際鄉際相邀居多。拋綉球,既是一種高尚的文娛體育活動,又是青年男女互相交往,增進友誼和了解,進而談情說愛、尋找對象的良好時機。拋綉球是有幾個程序的,發邀請(限花),回復,會集,對唱、拋球、野餐、入戶坐堂、進餐、對歌,分別。
1
分享評論
踩
綉球哪個好_拼多多_精選好貨_享拼單折扣!
根據文中提到的壯族為您推薦
綉球哪個好精選,更多好貨推薦,下載拼多多APP,享受超值拼單價。新人專享多重優惠,下載拼多多查看熱門商品。
上海尋夢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廣告
綉球花什麼時間開花-上淘寶,在這里能買到漂亮的鮮花!
根據文中提到的壯族為您推薦
綉球花什麼時間開花-淘寶網,這里的鮮花超美,各種鮮花,鮮花速遞,讓你的愛更快到達!
杭州阿里媽媽軟體服務有限公司廣告
除壯族外還有哪些...
專家1對1在線解答疑惑
去提問
— 你看完啦,以下內容更有趣 —
柳州 綉球價格哪實惠?
全國苗木一手貨源,讓你實時了解綉球價格。登陸惠農APP,了解全國綉球價格行情。
廣告2020-10-06
壯族的民族節日有哪些
壯族的民族節日有哪些 1.銅鼓節 東蘭縣隘洞、長樂鄉一帶壯族傳統節日。分別在每年農歷正月初一、十五、三十日舉行。屆時,各村的小夥子組成銅鼓隊,把銅鼓抬到村附近的高山頂上,懸於木架,首先擊鼓祭祖,然後進行擊銅鼓比賽。其方法是大鼓對大鼓,小鼓對小鼓,以四面為1組,每鼓3人,輪換著打,不能中斷。以打得響亮動聽、節奏明快、耐力持久為勝。比賽往往通宵達旦。同時,男女青年結伴縱聲對歌。比賽結束,人們以從家裡帶來的粽粑等食物進行野餐,歡歌笑語響徹山谷。 2.農具節 東蘭、南丹、天峨等縣壯族民間傳統節日。俗稱螞 節。節期從農歷正月初一至三十(有的地方至十五)日,以大村寨為單位或幾個村寨聯合舉行,有「請蛙婆」、「唱蛙婆」、「孝蛙婆」、「葬蛙婆」等祭祀儀式。整個節日活動以贊頌蛙神給人間帶來雨水、保佑豐收的功績貫穿始終,為樂神娛伯歌舞盛會。人們把大年初一找到的第一隻青蛙奉為神聖,抓獲此蛙者受到敬重和擁戴,並成為當年主持祭蛙儀式的首領。現代蛙婆節已演變成群眾娛樂節慶活動和歌會,故又有「螞歌會」之稱。 3.吃立節 龍州縣、憑祥市一帶壯族民間節日。「吃立」壯語意為「歡慶」或「補過春節」。相傳在1894年春節即將來臨之際,法國侵略者進犯邊疆,為打擊侵略者,當地青壯年紛紛拿起武器,保衛家園,所以未能按時過春節。正月三十日,出征的將士凱旋歸來,鄉親們殺雞宰羊,做糯米糍粑,盛情款待,歡慶勝利,補過春節,並相沿成俗。節日期間,人們舞獅子、耍龍燈,唱歌跳舞,熱鬧非凡。 4.花婆節 壯族的傳統節日。民間傳說,壯族始祖 六甲是從花朵中生出來的。後來主管賜花送子之事。所有的人都是從六甲花園中的花轉到世上來,故其被奉為花婆神。農歷二月二十九為花婆神的誕辰日。壯族婦女舉行祭祀儀式,村寨里同一輩的婦女結異姓姐妹,湊錢備辦雞鴨從和香燭錢紙,供祭花婆神,然後成群結隊到野外採花來戴,祈求生育和保佑小孩健康成長。沒有生育的婦女,是日要到野外採花來戴,以求花婆神賜花送子。若日後懷孕,為使小孩出生後有靈魂,須請師公到野外念經求花,還要在路邊小溝做架橋儀式,把花從橋上接過來。小孩出生後,要在產婦床安上花婆神位,定期祭拜。此俗現已淡化。 5.三月三歌節 壯族的傳統節日。亦稱三月歌圩。廣西素有「歌海」之稱,壯族每年有數次定期的民歌集會,其中以農歷三月初三為隆重。這一天,家家戶戶製作五色糯飯,染紅彩蛋,歡度節日,有的持續二三天。各地歌節有特定的聚會場地。一般為峒場坡地。有的以竹子和布匹搭成歌棚,接待外村歌手。參加者以未婚男女青年為主體,老人小孩亦來游樂助興。在歌圩場四周,攤販雲集,民間貿易活躍。較大的歌圩,方圓幾十里成千上萬的男女老少都前來參加,人山人海,歌聲此起彼伏,熱鬧非凡。著名的歌圩有巴馬的盤陽河畔、都安的棉山、田陽的喬業、田東的仰岩、宜山的下澗、柳州的魚峰山等處。人們到歌圩場上賽歌、賞歌;男女青年對歌交情,情投意合者便互贈信物,以為定情。此外,還有拋綉球、碰彩蛋、演壯戲等娛樂活動。歌節不僅是民族文化的盛會,亦是民族經濟交流的盛會。為弘揚民族文化,1984年自治區人民政府組織了「三月三」歌節活動,全廣西各地歌手雲集南寧,全國各兄弟民族和港澳同胞、外國友人也前來觀光,盛況空前。1985年,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把「三月三」定為文化藝術節。 6.牛魂節 壯族、侗族、仫佬族、仡佬族等民族祭祀牛神的傳統節日。又稱牛生日、牛王節、脫軛節。多在每年農歷四月初八,也有在六月初八或八月初八舉行的。是日,農家給牛放假一天,各家各戶把牛欄修整一新。村老們對全村的牛評頭品足,並告誡各家要愛護耕牛。家家蒸制五色糯飯,用枇杷葉包裹喂牛。有的地方還在堂屋擺上酒肉瓜果供品,由家長牽一頭老牛繞著供品行走,邊走邊唱,以贊頌和酬謝牛的功德。這一天,各家各戶先把牛喂飽,然後全家人才吃節飯。70年代以來,牛王節中的敬牛神色彩已漸淡薄,但敬牛護牛之風猶存。 7.王節 亦稱葯師節。壯族傳統節日。傳說葯王是壯醫葯神。他發現葯草,為人治病,還向眾人傳授種葯、采葯、治病的知識。昔時壯族地區各較大村寨都立有葯王廟,每年五月端午節祭祀葯王並進行采葯防病活動。如桂北一帶的壯族此日上山採回烏桕、田基黃、葫蘆茶、元寶草等草葯煮水洗澡。以為此舉可使皮膚光潔,不生疥瘡。靖西縣的壯族則在這天開設葯市,專賣各種草葯,買者踴躍。傳說此日之葯有特效。此外,各家各戶還包三角粽,在屋裡熬醋液,燒柚子皮,在門邊插艾草,以示驅邪逐疫。 8.吃新節 壯、侗、苗等民族傳統節日。又稱開青節、新米節。每年農歷六月舉行,具體日期各地不盡相同。屆時,水稻和玉米已開始成熟,人們取少許新穀米,煮干飯加菜過節。若稻穀未成熟,就分別在自家的幾塊上摘回稻穗,將其谷漿捏撒在飯鍋里,以示嘗新。有的地方還以新米飯、酒肉酬祭農神。有的則以村寨為單位,在田間地頭或山坡聚集宴飲,高歌起舞,竟日方休。據說此節習俗來源於人們對農神的崇拜,後來逐漸演變為一般的民間節日。 9.莫一大王節 桂北地區壯族傳統節日。也稱五穀廟節。每年農歷六月初二舉行。傳說是日為莫一大王誕辰,因其拯救壯人有功,且保佑五穀豐收,壯族人民感其恩德,故於村前建廟宇、在家中立神位供奉。每年行小祭,供祭雞、鴨、豬肉;隔六年一大祭,大祭必全村寨集資殺豬宰羊。屆時每家派一人參加,在莫一大王廟舉行盛大祭儀,由村寨頭人主持,請道公誦經祈禱。祭時按一年12個月,分別將豬和牛的肉、肝、腸、骨頭等不同部位做成12道菜,逐一擺在供台上。待12道菜供齊,即可焚紙行禮。祭畢,將每道菜平均分給各人品嘗。晚上,舉行對歌、唱戲等娛樂活動。 10.擂背節 桂西一帶自稱為「布儂」的壯族的傳統節日。壯語稱為「呤勾到」,意為吃新谷和青年男女交際。每年農歷七月十五舉行。家家戶戶宰雞殺鴨,做豆腐,蒸新米飯,供祭祖宗,合家歡宴,並用米飯喂狗和貓,以示不忘其守家捕鼠之勞。晚飯後,青年男女穿新裝,相聚在村旁的地坪上,舉行擂背活動。男女互相挑逗嬉戲,你踩我腳,我擂你背。老人小孩也來圍觀助興,滿場歡聲笑語。按習俗,男先拍女背,表示男先看中女方;若女先擂男背,表示女方愛上了男方;若雙雙互擂,表示互相愛慕。於是便互相追逐跑出場外,到村頭寨邊去對歌,吹木葉,互訴愛慕之情,臨別互贈情物,確定戀愛關系。 11.嘗新節 壯族民間傳統節日。每年農歷七八月間新谷成熟時舉行。一般各家各戶單獨過,也有請鄰近親友一起聚會的。是日,家家戶戶都用新米煮飯,並殺雞宰鴨備豬肉,祭祀祖宗及各路神靈,酬謝其護佑豐收。婦女們清早就到田裡割回綠稻葉供在神龕上,並供上飯菜果品,然後燒香、點亮油燈。一切准備就緒後,把狗喚到神龕前,舀一大勺新米飯,加上各樣菜餚喂狗。待狗吃飽後,全家人才圍坐聚餐。傳說最早的谷種是狗帶來的,為了感謝狗的功勞,嘗新節必讓它先吃。 12.跳嶺頭節 桂西南欽州一帶壯族、漢族民間傳統節慶習俗。又稱「跳嶺頭」。多在中秋節前後十餘天內舉行,個別地方在農歷三月或十月間。為當地僅次於春節的節慶活動。因其活動多在村邊嶺上舉行而得名。屆時,各村屯竭塘捕魚,家家戶戶宰鴨設筵,祭祖敬神。同時還請「嶺頭隊」(師公)到村邊嶺上進行舞祭活動。師公戴著面具,表演「拋偈」(舞蹈)和「唱格」(歌舞);一些地方還兼有武術和「鬥法」(民間魔術)表演。表演程序為安壇、請神、收禁、歌舞等。歌舞過程均有鼓樂伴奏。清道光年間《欽州志》有載。今已由原來的宗教酬神祭儀演變為民間娛樂活動。 13.壯年 壯族新年,時間比春節早一個月。每年農歷十一月二十九或三十日,壯族村寨家家戶戶殺豬宰羊,合家祭祖,聯寨拜社,喜迎新年。從十二月初一開始,村寨之間便進行規模盛大的集體互訪,會親飲宴,對歌作樂;青年男女則開展社交活動,小夥子們成群結隊走村串寨「鬧姑娘」,對歌擇偶。這些活動延續至十二月初七前後結束。關於壯年的來歷,相傳社王原系孤兒,自幼在壯鄉乞討長大,力大無窮,能除邪降魔。後來妖魔作祟,壯鄉遭難,人們四處逃散。社王不忘壯人養育之恩,驅魔消災,護田守寨,使壯人重返家園安居樂業。當人們歡慶豐收之日,社王才在寨邊大樹下依棚棲息不,時值農歷十一月三十日。後來人們為了紀念社王,便把十二月初一定為開年旦日,就地修社王棚祭以祈佑護。
34贊·2,835瀏覽2018-10-03
壯族有什麼民族特色?
1、壯族的節日多與當地漢族相同,春節、元宵、春秋社日、清明、端午、中秋、重陽、除夕等傳統漢族民間節日,也是壯族的歲時節日。壯族比較具有本民族特點的節日是「三月三」歌節、「牛魂節」、「中元節」等。 2、壯族每年有數次定期的民歌集會,其中以「三月三」歌節最為隆重壯族一向以能歌著稱,早在漢代劉向的《說苑·善說篇》中,就有關於先秦時期壯族先民所唱的《越人歌》的記載。壯族民歌形式、內容豐富多彩,有二三句的,也有三四句以至更多的;流行七字句和腰腳韻。 3、有盤歌(或稱「猜歌」)、哭嫁歌、賀新居歌、生活歌、農事歌、時政歌、歷史歌,等等。壯歌的特點是善於觸景生情,托物取喻,以猜謎、盤問的形式,唱出有聲有色、動人心弦的歌詞。 (5)哪個民族的文化有關於圓擴展閱讀:婚姻: 1、壯族多一夫一妻制家庭。過去,「女娶男嫁,夫從妻居」曾經較為盛行,後來過渡到「從夫居」的父系家庭為主。 2、直到近、現代,壯族農村地區仍普遍存在婚後「不落夫家」的習俗,新娘出嫁那一天,由十來個同輩姐妹陪同到新郎家,有的地方當天婚禮過後即回娘家,有的地方新娘與同輩姐妹一起在新房中歌唱達旦度過新婚之夜,次日一起回娘家。 3、以後逢農忙或節日才到夫家勞動幾天。一般要到二、三年後或懷孕後才長住夫家。這種文化現象被認為是壯族婚姻制度從「從妻居」到「從夫居」轉變進程的一種過渡形態。 參考資料:網路-壯族
64贊·15,039瀏覽2019-09-25
36223560067壯族主要的民族文體活動有哪些?
搶花炮: 是流行在壯族、侗族、仫佬族等民族中的一項具有濃郁民族特色的民間傳統 體育活動,深受廣大少數民族同胞的歡迎,是一項勇敢者的運動。已有五百餘年的歷史。由於有強烈的對抗性、娛樂性和獨特的民族風格,在湘、鄂、渝、黔等省邊境地區有著雄厚的雄厚的群眾基礎,深受該地區少數族同胞的喜歡,所以,數百年來長盛不衰。 拋綉球: 拋綉球是壯族人民喜聞樂見的傳統體育項目。它的歷史可追溯到2000多年前。當時用以甩投的是青銅鑄造的古兵器「飛砣」,並且多在作戰和狩獵中運用。隨著社會的進步,物質生活的提高,飛砣也逐漸發展成現在的綉花布囊即綉球。拋綉球作為壯族人民的傳統體育活動,在廣西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有一定的社會性、民族性、實用性及趣味性,這無形中增強了此項目的吸引力,而美麗的綉球和其樂融融的歌聲更使人有一種心動不如行動的感覺。拋綉球技術動作簡單,易於掌握,它能促進人們的友誼,起到以球傳情、以球傳神的作用,其中的奧秘是不可言喻的,只有加入這項活動中才能體會到它的魅力所在。拋綉球不但具有社交娛樂的作用而且能鍛煉人的體力、意志,提高人的靈敏性和身體素質,能培養果斷、堅毅、自信和積極向上的高尚品質和情操。 打扁擔: 壯族打扁擔,流行於廣西壯族自治區都安、馬山、東蘭、南丹等縣。每逢春節,曬谷場上,街頭巷尾,到處都可以聽到扁擔的敲擊聲,節奏強烈有力,聲響清脆高亢,非常熱鬧。尤其是晚上,到處燈火,山寨沸騰,扁擔聲合著輕快悅耳的竹筒伴奏聲、村姑的歡笑聲、伯娘的贊揚聲,匯成歡樂幸福的聲浪,震撼山谷,激盪人心。 壯拳: 流傳於嶺南一帶的古代壯族武術,又被譽為"南拳始祖"。與泰拳有十分密切的淵源.壯拳適合生活戰斗,。「狼兵鷙悍,天下稱最。」 壯族先民的強悍,驍勇善戰是舉世聞名。壯族武術是就是建立血腥戰場的武力及藝術的智慧結晶,古代壯族武術主要的形成運用戰場上格鬥,以不同地勢環境撕殺為練兵,故多以應變能力著稱.據歷史學家考證壯族武術已經有數千年歷史.明朝時在抗倭前線曾經大顯身手,屢建奇功。 至今,壯族鄉村還有習壯拳的習俗。
7贊·323瀏覽
廣西的民族風情都有哪些?
廣西少數民族一般穿家織的土布,上面有姑娘們親自手綉的各種精美、復雜的圖案,色澤艷麗,款式多樣。姑娘們喜戴銀制飾物,耳環、項圈、手鐲、銀釵、銀扣等,看上去光彩奪目。人民豪爽、純朴、熱情、友善、崇尚美德,並且能歌善舞,喜歡用歌聲表達自己的情感。每逢節日或者祭祀,會舉行各種盛大的活動,人們穿上最隆重的服裝,唱歌、跳舞,熱烈的氣氛會令遊人深深陶醉其中。 廣西的少數民族都保持著他們純朴的民族習俗,在飲食、服飾、居住、節日、禮俗方面都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其中壯族的歌、瑤族的舞、苗族的節、侗族的樓和橋是廣西民族風情旅遊不可不看的四絕。 壯族的歌—壯族人民善於以歌來表現自己的生活和勞動,抒發思想感情,所以廣西又被稱為"歌的海洋"。青年男女戀愛唱情歌,婚嫁唱哭嫁歌,喪葬唱哭喪歌,還有互相盤考比賽智力的歌,宴請賓客唱勸酒歌和節令歌,祈神求雨唱祈禱歌,教養兒童唱兒歌和童謠。每到春秋兩季,男女青年盛裝打扮會集到特定的場所對歌,這種歌會形式稱為「歌圩」,亦稱「歌節」。 瑤族的舞—廣西的金秀瑤族自治縣居住著一支保持了瑤族古老文化及習俗的瑤族同胞。他們的歌舞民族色彩極為濃厚,其旋律、歌詞、服裝、舞姿、形象與道具均獨立構成。18種舞蹈尤以長鼓舞、捉龜舞、黃泥鼓舞、盤古兵舞、八仙舞、胡碟舞等最為盛行。每年在中國農歷十月十六日、七月初七、六月初六等瑤族節日都可以看到各種瑤舞的表演。 苗族的節—苗族以節日多、場面大而出名。廣西融水苗族自治縣每年有苗年節、蘆笙節、拉鼓節、芒歌節、新禾節、斗馬節等眾多節日,紀念豐收、祭祀等。節日中可以聽到動聽的蘆笙曲和看到優美的蘆笙舞表演,到苗寨旅遊或作客,可以享受到攔路歌、攔路酒、攔路鼓、掛綵帶、掛彩蛋、打酒印等眾多苗族好客習俗的款待。 侗族的樓和橋—三江侗族自治縣的風雨橋是我國聞名的木建築,是侗族的象徵。橋身建築不用一枚鐵釘,全是榫頭結合,高超的建築技藝令人驚嘆不止。侗族的樓,包括吊腳樓、鼓樓、涼亭、寨門、水井亭等幾種木結構建築,都是獨具特色的侗族建築。近年來,侗族的建築藝術展,更是轟動了全中國,人們一致稱贊侗族的建築藝術是「凝固的詩,立體的畫」。
40贊·6,375瀏覽
壯族拋綉球一般是在什麼節日舉行?或者是什麼活動會舉行?拋綉球有什麼含義呢?來歷?
拋綉球概述 拋綉球是壯族人民喜聞樂見的傳統體育項目。它的歷史可追溯到2000多年前。當時用以甩投的是青銅鑄造的古兵器「飛砣」,並且多在作戰和狩獵中運用。隨著社會的進步,物質生活的提高,飛砣也逐漸發展成現在的綉花布囊即綉球。綉球是姑娘們用手工做成的綵球,以圓形最為常見,也有橢圓形、方形、菱形等。綉球大如拳頭,內裝棉花籽、谷粟、谷殼等,上下兩端分別系有綵帶和紅墜。人們在茶餘飯後互相拋接以娛樂身心,起到溝通感情的作用。隨著歷史的發展,後來逐漸演變成為壯族男女青年表達愛情的方式。 拋綉球是廣西壯族人民在歌圩開展的一項傳統體育活動。每年春節、三月三、中秋節等傳統佳節,壯族人民都要舉行歌圩。在歌圩中男女青年相邀聚集在地頭、河畔,他們分成男女兩方,拉開適當距離,互相引吭高歌,用歌聲來表達問候和增進了解,歌詞內容廣泛,涉及理想、情操、農事等。對歌有問有答,絲絲入扣,聲音此起彼落,娓娓動聽,姑娘們情不自禁地拿起手中精緻的綉球,向意中人拋去,小夥子眼疾手快,准確無誤地接住綉球,將它欣賞一番後,又向姑娘拋回去。經過數次往返拋接,如果小夥子看上哪一位姑娘,就在綉球上繫上自己的小禮物(例如銀首飾或錢袋),拋回饋贈女方,饋贈愈重說明小夥子對姑娘情意愈深。姑娘接住小夥子的禮物時,若收下,就說明她接受了小夥子的追求。這時,兩人或繼續對歌表達情意,或相約到僻靜處聚會。 拋綉球的另一種民間形式是男女分為甲、乙兩隊,甲隊選出兩名歌手拋綉球至乙隊並唱一首壯歌,乙隊接到綉球後派兩名歌手在最短的時間內將球送還甲方,並回歌一首,如此循環往復。參加「送球」、「還球」的歌手一般都是七步成詩的民歌高手。另外還有一種形式就是在場地上立一高10m左右的木桿,桿頂釘有中間挖成圓洞的木板,男女分列兩旁,將球投向圓洞,以穿洞而過者為勝。
『陸』 圓在中國有著什麼樣的文化內涵
天圓地方。 圓為天,為乾,為陽,為東。八卦之中乾卦為陽之首,乃萬物之初始。
要說內涵就多了去了,可以寫好幾大本的書。
『柒』 月圓代表團圓,為何要這樣說呢
圓,似乎在每個中國人心中都是最美好最幸福的符號,而月亮也自古是我們中國人的一個關於鄉愁、關於相思的寄託意象,我相信月亮對於我們中國人來說,就是不一樣的特別的一個存在,它甚至形成了我們中華兒女的一個情感結構。而月圓在我們中國人的心中,則代表了團圓的意味。
而連接我們和家人之間最直接、最明了的事物,就是那一輪明月。不論身處何地,抬頭看到的月亮,和故鄉的月亮是一樣的。你會想,是不是遠方牽掛的人,也在望月,也在寄託情思。這種紮根在每個中國人心中的濃厚的感情,就像是一根永遠不會斷裂的線,永遠連接著最愛的人。所以中國人的這種家國情懷特別的濃烈,也正是這種團圓文化,讓每一個以家為單位的集體,都特別的團結,於是團結的小集體,構成了團結凝聚的大團體,也就是我們偉大的國家。
『捌』 月滿至圓什麼意思
圓的寓意有以下幾點:
圓潤和諧。圓表示自然。圓可以表示團圓,意在合家歡樂。圓還可以象徵天衣無縫、完美。
(8)哪個民族的文化有關於圓擴展閱讀
圓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形態象徵,象徵著「圓滿」和「飽滿」,是自古以和為貴的中國人所崇尚的圖騰。滿和圓合稱購成漢字圓滿,浸透著中華民族先民最樸素的哲學,圓則滿,滿則圓,心有圓滿便安寧不爭,便以和為貴,便能取道中庸,便不會因極端而失衡焦慮了。
滿圓用來形容十五圓月,在中國的文化里,常以月亮的陰晴圓缺,喻人情事態 ,所以人們對月亮的圓盈有著美好的期待與崇拜,特別是每年八月十五為仲秋,民間稱為中秋,又稱秋夕、八月節、八月半、月夕、月節,又因為這一天月亮滿圓,象徵團圓,又稱為團圓節。在節日之夜,人們還愛吃些西瓜等團圓的果品,祈祝家人生活美滿、甜蜜、平安
『玖』 蒙古文化八大元素是什麼
1、蒙古族服飾
蒙古族服飾也稱為蒙古袍,主要包括長袍、腰帶、靴子、首飾等。但因地區不同在式樣上有所差異。蒙古族服飾具有濃郁的草原風格特色,以袍服為主,便於鞍馬騎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