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如何看懂科學文化知識

如何看懂科學文化知識

發布時間:2022-09-24 02:50:15

『壹』 談談應該怎樣學習科學文化知識

堅持不懈,認真對待.
堅持不懈,就是要天天學,時時學,事事學.把學習融化到所有行為行動中.一切圍繞學習.不能有須臾懈怠.不能給自己放假.即便是休息,也是另一種學習.從A學習中獲得B學習中的休
息.再從C學習中獲得B學習中的休息.合理和最大限度利用寶貴時間學習.
認真對待就是,從每一個最微小的疑難障礙和問題著手學習.絕不放過一個不認識的字,絕不放
過一個不懂的詞,堅持以工具書為伴,時刻查閱.自覺加練各種知識運用練習.熟讀背誦各種定理,弄懂定理中每一個字在定理中的具體含義,每個詞在定理中的固有含義,理解其中的難點重
點,書讀百遍其義自現.學習書本,同時學習社會,學習生活.三人中必有一師於我.虛心學習.誠懇求教.
掌握把握這兩點成習慣,堅持數年下來,必定受益匪淺.

『貳』 科學文化的含義和意義是什麼

科學」名詞演變及含義 據說文解字,科,會意字:「從禾從斗,斗者量也」;故「科學」一詞乃取「測量之學問」之義為名。中國傳統上將所有的知識統稱「學問」,古代將關於自然物道理的學問稱為「物理」[1],因此古代的物理即是自然科學,數學學科獨立於「物理」。「科學」一詞初由近代日本學界使用,對應英文中的science及其它歐洲語言中的相應詞彙,歐洲語言中該詞來源於拉丁文scientia,意為「知識」、「學問」,在近代側重關於自然的學問,而自明代時中國則稱為格致,即格物致知,以表示研究自然之物所得的學問。直至中日甲午戰爭以前出版的許多科學書籍多冠以「格致」或「格物」之名。甲午海戰以後,中國掀起了學習近代西方科技的高潮,清末主要通過近代化之路上走在前面的日本學習近代科學技術。許多人認為,中國最早使用「科學」一詞的學者大概是康有為。他出版的《日本書目志》中就列舉了《科學入門》、《科學之原理》等書目。辛亥革命時期,中國人使用「科學」一詞的頻率逐漸增多,出現了「科學」與「格致」兩詞並存的局面。在中華民國時期,通過中國科學社的科學傳播活動,「科學」一詞才取代「格致」。從准確、可驗證性並能達到普遍公認的角度講,科學一詞指自然科學。廣義的科學又包含了科技及社會學。 在中國,教科書上一般將科學分為自然科學(或稱為理科)和社會科學(或稱為文科)。而諸如心理學、哲學(有別於科學)在中國與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等概念被認為存在劃分不清、界限模糊的情況。因而「科學」一詞常被模糊地使用。工程學科稱為工科,理科和工科合成理工科,而文科和理科又合稱文理科。根據現代漢語詞典(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1978年),科學被解釋為:反映自然、社會、思維等的客觀規律的分科的知識體系。 合乎科學(精神、方法等)的。 對於科學的理解,一種觀念認為符合事實的或者被實驗驗證為正確的學說才叫科學,錯誤的學說則不符合科學。另一種觀念則認為,所有的學問都是科學,在可驗證的學問、科學領域,科學觀點有正確的、有錯誤的,在人類認識發展的過程中將不斷考察、確定已經存在的以及新產生的科學觀點、學說中哪些是正確的,哪些是錯誤的,並且,隨著人類認識的拓寬加深,建立在我們今天認識局限性基礎之上的公認正確的一些科學學說,可能在將來將被驗證為不正確或者有不正確的成分。

『叄』 科學文化知識包括什麼

小學中普及科學文化知識的好處通過科學文化知識的學習,知道與周圍常見事物有關的淺顯的科學知識,並能應用於日常生活,逐漸養成科學的行為習慣和生活習慣;了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嘗試應用於科學探究活動,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保持和發展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求知慾,形成大膽想像、尊重證據、敢於創新的科學態度和愛科學、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親近自然、欣賞自然、珍愛生命,積極參與資源和環境的保護,關心科技的新發展。總之,普及科學文化知識的學習可以促進學生的綜合能力全面發展和提高,從而適應當前教育教學改革的要求,大力推動素質教育向前發展。

『肆』 什麼是科學如何更好地理解科學科學是真理性的知識體系是一種社會建制

科學,原指分科而學的意思,指將各種知識通過細化分類(如數學、物理、化學等等)研究,形成逐漸完整的知識體系。是關於發現發明創造實踐的學問,是人類探索研究感悟宇宙萬物變化規律的知識體系的總稱。
1.什麼是科學?如何更好地理解科學?科學是真理性的知識體系?是一種社會建制?一種文化活動?一種信念?還是一種實踐方式?等等。請結合自己的背景和理解進行闡述
答:「科學」一詞源於拉丁文「Scientia」,原意為「學問、知識」。但科學至今還沒有一個為世人公認的定義。甚至有人認為,給科學下定義是無益的,也是不可能的。英國著名科學家貝爾納指出:「科學在全部人類歷史中確已如此地改變了它的性質,以致無法下一個適合的定義」,「科學不是個能用定義一勞永逸地固定下來的單一體」。 一般地說,科學是人類認識客觀世界的知識,但並不是任何關於客觀世界的知識都是科學。1888年,達爾文曾給科學下過一個定義:「科學就是整理事實,從中發現規律,作出結論」。達爾文的定義指出了科學的內涵,即事實與規律。科學要發現人所未知的事實,並以此為依據,實事求是,而不是脫離現實的純思維的空想。至於規律,則是指客觀事物之間內在的本質的必然聯系。因此,科學是建立在實踐基礎上,經過實踐檢驗和嚴密邏輯論證的,關於客觀世界各種事物的本質及運動規律的知識體系。
科學包括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和思維科學等。自然科學是研究自然界不同對象的運動、變化和發展規律的科學。社會科學是研究人類社會不同領域的運動、變化和發展規律的科學。哲學也是一門科學,它是關於世界觀的學說;是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知識的概括和總結;也是自然界、社會和思維的最一般的規律。
科學是特殊的社會歷史現象,在其發展的不同歷史階段有不販的性質和特點。20世紀以來,由於科學的迅猛發展和科學研究的規模日益擴大,現代科學已不僅僅是單一的知識體系,同時又是一種社會活動,即生產知識的社會活動。這種特殊的社會生產形式,現已逐步發展為國家規模和跨國規模,使「科學是一種建制」的界說成為人們的共識。因此,我們不應把科學理解為僅僅是知識本身,也不能看成是單一的社會活動。前蘇聯科學拉契科夫認為:「科學是關於現實本質聯系的客觀真知的動態體系,這些客觀真知是由於特殊的社會活動而獲得和發展起來的,並且由於其應用而轉化為社會的直接實踐力量」。科學既是歷史發展總過程的產物,又是推動人類歷史進步的巨大動力。
總之,科學既是真理性的知識體系,也是一種社會建制,更一種文化活動,一種信念,還是一種實踐方式!有了這個真理性的知識體系,所有的假象和謬論全都不攻自破;有了科學這種社會制度,人們的生活才會安定有序;正是有了科學這種文化活動,這種信仰,才使得人們的靈魂有所寄託,前途更加光明;最後正因為科學是真理,所以才經得住實踐的檢驗,並能回歸於實踐。

『伍』 怎麼學習科學文化知識

科學是一門學科,也是一門科學。達爾文曾說;「科學就是積累事實發現歸律。」愛因斯坦認為;「科學就是探求意義的經歷。」從這個意義上說,科學的學習應該以探求為中心,通過探究學習獲取「一些淺顯的科學知識,學會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終生學習的方法。」使學生由被動接受知識的「容器」變為能夠自行獲取知識的學習的主人,在這個學生轉變角色的過程中,教師也應使自己變為一個聽者、觀者、指導者。 關鍵詞:探究學習發現歸律心理體驗 科學是義務教育小學階段的一門基礎學科,擔負著向學生進行科學啟蒙教育的任務。同時,科學又是一門綜合性的學科,內容包羅萬象,知識深入淺出,要求學生認識周圍自然界常見的事物及其相互間的聯系。這樣一門實踐性強的學科應該如何執教,如何指教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讓我倍加思索。 科學是一門學科,也是一門科學。達爾文曾說;「科學就是積累事實發現歸律。」愛因斯坦認為;「科學就是探求意義的經歷。」從這個意義上說,科學的學習應該以探求為中心,通過探究學習獲取「一些淺顯的科學知識,學會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終生學習的方法。」使學生由被動接受知識的「容器」變為能夠自行獲取知識的學習的主人,在這個學生轉變角色的過程中,教師也應使自己變為一個聽者、觀者、指導者,在這樣的指導思想下,我從以下幾方面進行了教學實踐。

『陸』 怎樣才能學好文化知識

怎樣學好科學文化知識
學生時代是人生的黃金時代。每一個青年學生都渴望成功,希望成為有用之才,成為社會的棟梁。然而,並不是每個人都能獲得成功的喜悅。有人嘆息:我生不逢時;有人自憐:我懷才不遇。須知「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只有發奮進取、努力拚搏,才能成為社會的優秀人才。
理想與追求是成才的動力
崇高的理想和堅定的信念,是戰勝艱難險阻,通向成功彼岸的強大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一個沒有理想,沒有遠大目標的人是決不會有所追求、有所作為的。
給自己確定一個奮斗的目標
人生目標是人生實踐活動的前提和起點,是人的生命活動的總目標,它決定人生的根本方向和道路,決定人生的根本態度和人生價值。青年是理想的形成時期,是立志成才的關鍵階段。青年學生應當立下遠大志向,樹立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的崇高理想,並在實現遠大志向和崇高理想的奮斗中,為祖國和人民建功立業。
當今,市場經濟的突飛猛進,使新世紀青年學生的成才途徑越來越多,人生發展的道路越來越廣。目前,青年學生對自己設定的主要目標有:
選擇職業。多數學子選擇的是投身社會實踐工作,在社會實踐中鍛煉自己、積累經驗、培養能力。他們深入基層、深入社會生活各個方面,從具體工作做起,成為業務骨乾和技術能手。
繼續深造。知識經濟的到來使越來越多的青年學生感受到掌握知識的重要性,學海無涯,現在三、四年的大中專學習實在不足以滿足未來社會和事業發展的需要。為此,選擇升學,繼續教育,考大專、升本科,成為不少學子的奮斗目標。
自主創業。年輕、有知識和有闖勁是青年學生最大的財富和資本,時代也為青年學生提供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創業新空間,青年學生自主創業成為熱門話題,不少人嚮往能自己開創一番事業或到商海中去感受一番。
可見,新世紀青年學生的成才目標是多角度的,正所謂「海闊任魚躍,天高任鳥飛。」每個人都要為自己的將來作好打算和准備,從社會發展的客觀需要出發,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設計成才的目標,並用自己的智慧和勤奮去叩開成功的大門,實現自己的理想。為此,青年學生要克服兩種不良傾向:一是不明確自己的學習目標,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要讀書,甚至是得過且過,碌碌無為,等到畢業時,驀然回首,才知道虛度了光陰,後悔莫及。二是什麼都想得到,對自己的人生目標、學習目標沒有一個明確的定位,到頭來一事無成。
我們堅信:只要鎖定目標,勇攀高峰,成才之路就在腳下。
給自己樹立一個學習的榜樣
青年學生要注意向各種先進人物學習,特別是向時代的先進典型學習,向身邊的先進典型學習,使青年追求進步的目標更具體,方向更明確,干勁更充足。學有目標、趕有榜樣,是青年學生追求進步的過程,是向先進看齊的過程。
砥礪品格是成才的前提
要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首先要做一個品德高尚的人。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思想的解放、社會的發展、中西文化的碰撞,一些青年學生,盲目崇拜西方,關注個人的物質利益和享受,缺乏艱苦創業和勞動創造的思想行為,淡忘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社會的急劇轉型也帶來浮躁與迷茫,這與時代對青年的要求是格格不入的。「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青年學生要時刻銘記國家和社會賦予的歷史重任和期望,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自覺地用社會主義、共產主義道德規范要求自己,用校紀校規來約束自己,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堅定,明辨是非,使自己具有較高的思想境界。沒有堅定的政治立場和正確的政治方向就無法真正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
不少青年學生積極上進,自覺地加強自身修養,勤奮學習,努力工作,積極向黨組織靠攏,在黨組織的教育和培養下成長成才,畢業走上工作崗位後,發揮了模範作用。如我校 91 級葯劑( 2 )班副班長符麗萍,經培養於 1994 年 6 月加入黨組織,畢業後在海南省人民醫院工作。她在工作中兢兢業業,擔任了醫院團委書記,並出席了共青團第十四次全國代表大會。
善於學習是成才的關鍵
世紀的競爭是科技的競爭,歸根結底是人才的競爭。青年學生要適應社會發展的要求,要跟上時代和社會發展的步伐,最關鍵的條件就是要善於學習。學習是青年學生打下堅實的知識功底、陶冶情操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引領青年學生追求真理、成長成才的重要途徑。
要加強政治理論的學習
青年是時代的弄潮兒,要成為時代的驕子,首先要把握時代的脈搏,掌握時代的方向,這就需要青年注意加強學習和鍛煉,提高理論水平和政治覺悟。這需要抓好三個環節:一是要多讀書,特別是閱讀馬克思主義原理、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以及中外經典的理論著作。二是要關注時事政治及社會上發生的一系列重大事件,善於觀察、思考分析和審時度勢。三是要深入理解黨的方針、政策及出台的背景。青年學生只有了解國情、黨情、團情,才能夠找准努力的方向和奮斗的坐標。
要加強現代科技知識的學習
當今時代,許多新知識、新概念、新信息走進我們的生活。處在這個時代的青年人必須用現代科技知識來武裝自己的頭腦。青年學生要進一步增強學習的緊迫感,以頑強的精神刻苦學習現代科學文化知識。包括學好專業知識以及其他科技的基本知識,特別要掌握現代信息技術等現代科學知識與技能。
許多青年學生都能清楚地認識到:作為一名現代青年學生,僅僅掌握一門專業知識是不夠的。合理的知識結構是高素質復合型人才的要求。青年學生要不斷充實自己,多角度、全方位鍛煉和提高自己。
勇於實踐是成才的重要途徑
實踐能鞏固、應用所學知識,是提高青年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手段,是青年學生成長的根本途徑。實踐最大的好處是能夠把書本知識真正轉化為能力,能夠幫助青年磨煉意志、砥礪品格,增長膽識和才幹。因此青年學生既要努力向書本學習,還要勇於投身實踐,善於把所學的知識運用到改造客觀世界和主觀世界的活動中去,在實踐中求得真知,增長才幹,在實踐中改進缺點和不足。「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這充分說明了實踐對人才成長的重要性。
學校本身就是一個特殊的社會。關心校園里的方方面面,積極參與學校的種種活動,這本身就是社會實踐活動。學校為青年學生提供了許多實踐的機會和場地,通過多形式、多渠道開展校園文化活動,達到環境育人、活動育人的目的。主要體現在:開展社團活動,使性格迥異、專業不同的成員團結一心,相互取長補短,共同提高,既豐富課餘生活,也使青年學生有機會、有場地發揮自己的特長;成立藝術團,吸收有舞蹈、曲藝、器樂、聲樂等愛好的學生參加,聘請有關領導及專業老師為顧問,進行專業訓練和相應活動,出色完成校內外的演出任務,演員得到鍛煉,綜合素質全面提高,就業時受到用人單位的歡迎;舉辦文化藝術節以及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提高青年學生的道德修養和審美能力;創建知識性活動陣地,如建立英語角,舉辦英語演講比賽,定期出版「英語園地」板報,舉辦電腦培訓班等。
身心健康是成才的保證
「身體是革命的本錢。」要成才,首先要具備強壯的體魄,青年學生在認真學習,努力工作的同時,不要忘記加強體育鍛煉,保持身體健康。
同時也要認識到心理素質對人的成才是非常重要的。美國著名心理學家特爾曼對 800 名男性進行 30 年的追蹤研究表明,成就最大的 20 %與成績就最小的 20 %之間,最明顯的差別不在智力水平,而在於是否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成就最大的人具有自信、自強、謹慎的品格,有堅持性和抗挫折的能力,有些智力平常而有堅強意志和優良品格的人,也同樣能取得驚人的成就。健康的心理是青年學生實現人生理想和成才目標的保證,是培養健全人格的基礎,是青年學生掌握科學文化知識的必備條件之一。因此要正確理解和把握心理健康的標准及方法,自覺加強心理素質的培養,保持樂觀、開朗的個性,培養堅強的意志,善於了解自己,接納自己,也善於了解別人,接納別人。
二十一世紀是科技實力和人才激烈競爭的世紀,青年學生要抓住機遇,充分利用青春大好時光,錘煉自己的品德,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不斷發奮進取,勇於實踐,在成才的道路上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柒』 如何理解科學是一種文化科學精神是指什麼

  1. 科學不是文化

  2. 理解科學精神有多種角度,其中最重要的角度之一就是理解科學精神的人文性,即理解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之間的深刻關聯。

  3. 科學更多地側重於促進人的理智發展,而藝術和道德則更多地側重於提高人的情感修養;科學更多地強調邏輯與實證,而藝術和道德則更多地強調直覺與體驗;等等。

  4. 如果將人文精神看做是整個人類文化所體現的最根本的精神(它以追求真善美等崇高的價值理想為核心,以人的自由和全面發展為終極目的),那麼,科學精神同藝術精神、道德精神等其他文化精神一樣,也是人文精神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

『捌』 如何理解科學是一種文化科學精神是指什麼

把握世界的方式
當我們著力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時候,思想上難免不究詰到一個根本的問題:什麼是文化?答案應當是明確的,但人們似乎又一時難以回答清楚。在不同版本的現代漢語詞典、辭海中,都對「文化」作出了這樣的註解:文化是在人類社會歷史發展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特指精神財富:如文學、藝術、教育、科學等。這讓我們不能不注意到:文化,無論是廣義上還是狹義上的定義,其內涵都包括科學,也就是說,科學是文化的一部分,而且是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這部分文化,在近現代一直發生著急劇的變化,並深刻地影響著世界文化的變革,這已成為國內外的共識和現實。
從文化的基本概念和其發展的歷史出發,我理解,文化表現為人們的信仰、價值追求的過程及其全部結果。這種結果,當然既包括精神層面的成果,也包括物質層面的成果。我贊同吳海江先生在《文化視野中的科學》一書中的有關論述:「人類在其漫長的進程和進化的過程中,不僅以『物質工具』為中介與世界發生關系,而且以自己的『精神文化』為中介與世界發生關系。宗教、藝術、倫理、科學和哲學等精神文化形態……就是人們把握世界的基本方式。」當前,在我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並取得舉世矚目成就的新形勢下,我們把文化發展的注意力歷史性地聚焦到精神層面上的文化發展十分必要,意義重大。這是因為「社會和諧」與「不斷創新發展」,已成為人們必須面對和回答的時代兩大主題。自工業革命以來,科學技術已成為經濟社會發展永不熄滅的發動機,而且,如何解決目前社會發展面對的許多熱點、重點問題以及建設未來的社會文明,人們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寄希望於科技的不斷創新。科學作為一種文化,既包括科學知識、科學思想、方法和科學精神,也包括科學基礎上形成的技術,構成了一種軟硬實力兼有的文化,在不斷地融入社會的各領域之中,已成為支撐經濟發展、保障政治強大和文化創新發展的主要因素。
我曾提出,中國現實社會文化主要受到四個方面的影響並構成其重要的內涵:一是馬克思主義理論,二是中國傳統文化,三是科學文化,四是西方人文與宗教文化。我看現代中國公民的思想和行為無不表現出這些方面的素質和特點。其中,科學文化仍然是全民族整體素質中的一塊短板。特別是在當前全世界處處充滿機遇與挑戰的時代,為增強我國的軟實力和硬實力,更深入、廣泛地普及科學知識,發揚實事求是的科學探索精神和敢於懷疑批判的創新精神顯得尤為重要。這也是增強我國科技創新力、不斷發展創新文化的需要。但我們應當關注到的是:與世界發達國家相比,當前我國科學文化的發展還是一個比較薄弱的環節。
科學技術的發展給人類社會創造了無比的繁榮,也給人們生活帶來了從未享受過的福祉,同時也出現了資源危機、環境惡化等問題,這向我們提出一種警示:無限的科學探索所形成的科學知識以及技術,與社會生產和生活的結合並不是可以無所不為的。美國人尼爾曼有一本名叫《娛樂至死》的著作,我看通篇充滿了憂慮和反思,他認為現代的一些傳媒傳播的內容,很多是讓人們在娛樂中失去獨立思考的能力和喪失實踐鍛煉的過程,尤其對兒童的成長帶來了較大的負面影響。實際上,在我國的傳統文化中對此早有告誡,如「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玩物喪志」等等。我們正處在一個數字網路技術與多媒體表現手段快速發展的時代。多元文化的內容與多彩的表現形式將難免對人們產生諸多的誘惑。因此,我們強調要有科學文化的自覺,是要在重視科技發展的同時,也要提高對科學本質的認識和理性應用科技的覺悟,主動促進科學文化與人文文化的融合。所謂人文文化,它與科學文化一樣,作為人類精神層面上文化的一種亞文化,應當包括哲學、倫理、法規、價值觀、信仰等。無疑,人類社會的進步需要人文文化的發展,也需要人文文化調節和規定著物質文化以及科學文化的發展方向,因此,堅持科學文化與人文文化的統一,這是實施科學發展觀、建設秩序與文明的社會所需要的,也是對抗「娛樂至死」這種時代「詬病」的一種有力武器。

閱讀全文

與如何看懂科學文化知識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0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1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64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43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50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5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2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80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6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1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9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2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9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7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15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0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