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什麼是中國酒文化
酒是一種飲料,屬於物質層面,但是它又融於人們的精神文化生活之中。形成了一些特殊的功能,鑄就中國特色的酒文化,在中國幾千年的文明史中,酒文化幾乎滲透到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社會生活和文學藝術等各個領域。
酒文化與政治:
《左傳》有言:「國之大事,在祀與戎。」敬神祭祖,歷來就是中華民族普遍遵行的禮法習俗。在一些重要的節日,都要祭祀祖先,以表達對死者的思念和敬仰。酒是祭祀時的必備用品之一,祭祀活動中,酒作為美好的東西,首先要奉獻給神靈和祖先享用。《周禮》中對祭祀用酒有明確的規定。戰爭決定一個部落或國家的生死存亡,勇士出征,要用酒來激勵鬥志;戰士凱旋,要用酒來洗塵慶功。酒與國家大事的關系由此可見一斑。
由於酒特有的誘惑力,使人上癮,飲多致醉,不能自製,惹事生非,傷身敗體,被認為是引起禍亂的根源。所以,飲酒不僅僅是飲酒者個人的事情,而且是一種社會行為。特別是貴族階層耽湎於酒,成為嚴重的社會問題,歷史上還有不少國君因耽湎於酒,引來亡國之禍。最高統治者從維護自身利益出發,不得不對酒的生產和消費制定了嚴格的管理制度,直至禁酒。
《戰國策》記載:「帝女令儀狄作酒而美,進之禹,禹飲而甘之,遂疏儀狄而絕旨酒。曰,後世必有以酒亡其國者。」實踐證明夏禹的預言是正確的。夏商兩代的末君都是因為耽湎於酒而引來殺身之禍並導致亡國的。西周統治者在取得天下之後,周公總結借鑒夏商兩代亡國的歷史教訓,制定和發布了中國最早的禁酒令《酒誥》。《酒誥》中認為酒是喪德亡國的根源,這構成了中國歷史上某些時代禁酒的主導思想之一,成為後世人們引經據典的範例。
酒文化與教育:
中國酒文化的核心要素是「禮」和「德」。
酒禮突出體現在古代酒宴上,其中一些禮儀、禮節延續至今。如中國大部分地區還保留「三巡」的習慣,無論待客還是朋友相聚,首先要通喝三杯;酒宴上晚輩或下級要主動敬長輩或上級酒,敬酒時,晚輩或下級在碰杯的時候,酒杯要低於對方,以示尊敬;又如酒桌新上的每一道菜都要首先轉到主位等。這些其實都體現了中國酒文化的禮儀要素,這是一種不成文但力量強大的禮儀。這些禮儀要素的重復、強化最終會對人在生活中的思維和行為產生影響,發揮潛移默化的教化作用。酒桌上的長幼有序、尊老愛幼、以敬為禮、謙和禮讓既是中國文化的體現,反過來也是對中國文化的強化。
中國是一個禮儀之邦,禮在中國社會生活中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它不但是等級秩序的標志,為人處世、人際交往的行為規范,中國的禮其實已經成為一種不成文的道德規范,是一個具有國家管理功能的體系,並表現在社會的各個方面。酒文化折射、演繹和傳播著現實社會的道德風尚和文化規則,酒文化所傳播的不是單純的禮,而是通過禮來傳播「德」——這是中國酒文化核心中的核心。中國酒文化既是「德」的完整體現,也同時起到對「德」的強大傳播作用。從某種意義上講,中國酒其實已經成為中國人道德、思想、文化獨一無二的綜合載體。「德」和「禮」是儒家哲學的核心要素,自然萬物的運行規則為「道」,人類社會的運行規則為「德」,而孔子把「德」的推行又具體化為「禮」,這是一脈相承的儒家哲學,也是中國酒文化的「基因」。
酒文化與社會生活: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釀酒業的普遍興起,酒逐漸深入人們日常活動的各個領域,酒事活動也隨之廣泛,並逐漸程式化,形成較為系統的酒風俗習慣。
在中國各族人民的日常生產、生活、社交活動中,酒與民風民俗保持著血肉相連的密切關系。諸如農事節慶、婚喪嫁娶、生日壽慶、慶功祭奠、迎送賓客等民俗活動,酒都成為必備物品。農事節慶時的祭拜慶典借酒緬懷先祖、寄託追求豐收富裕的情感和意願;村中鄉飲時,鄉里鄰居間的歡樂融洽、親密友好氣氛,因為酒的興奮作用和親和作用而達到極致。男婚女嫁是人生終身大事,在隆重的婚禮中,喜慶的婚宴充滿著民間特有的歡樂情趣。喪葬之酒,表後人忠孝之心;生日壽慶之酒,顯人生之樂趣;親友相聚之酒,敘手足之情誼。總之,無酒不成席,無酒不成禮,無酒不成俗,離開了酒,民俗活動便無以舉行,悲喜情感便無所依託。
酒文化是中國文化百花園中的一朵奇葩,但也只有符合以上的幾點要求,才能被稱之為真正意義上的中國酒文化。
❷ 中國的飲酒文化是什麼
飲酒文化有地域性,經濟相對發達的沿海地區,這種風氣相對弱一些。河南、西安等傳統政治中心,以及北京及其周邊的東北、山東、河北等省市地區,勸酒、逼酒的風氣極為盛行,因為逼酒構成刑事犯罪的不勝枚舉;粵港澳及江浙一帶,勸酒風氣相對弱很多。
與古時候一樣,現在的敬酒、勸酒也都是具有強制性的行為,多發生在官場、商場。酒桌上的勸酒、敬酒、罰酒把人際關系搞得極為復雜,處處險象環生。為了混跡這些酒場,中國人練就了虛偽、陰險、狡詐的應對手段,做出了很多極為庸俗的行為。很多人犧牲自己的健康,以獲得別人的肯定與認可。原本簡單的人際交往,因為特殊的酒文化搞得復雜難測。
現在意義上的敬酒與罰酒,政治強制性弱了,但卻內化為中國人的價值、習俗與習慣。敬酒成了對他人的尊重,不接受就是瞧不起人。如果不回敬更是沒有教養的表現。既然成了習俗,人們也就習慣了,習慣了就成為社會規則。很多人即便是不能喝,礙於所謂的習俗、習慣,也不得不硬著頭皮上。整個社會風氣因為這種敬酒、勸酒的習俗,搞得烏煙瘴氣。中國酒桌文化是中國特有的文化。歷史幾乎與人的歷史一樣久遠,早在漢字成熟之前,中國人就已經掌握了釀酒技術。很多典籍中都有關於酒和飲酒文化的記載,酒文化深入中國人的血脈深處,影響深遠。《詩經》中有20多處提到酒,酒被賦予了禮儀、社交、休閑等含義,體現了特定的宗法秩序以及人倫關系。還有很多典籍專門講酒,如西周的《酒誥》,西漢的《酒賦》《酒箴》,東晉的《酒誡》和初唐的《酒經》《酒譜》等等。可見,酒很早就成了中國文化的重要元素。
與中國酒桌文化一樣久遠的是勸酒文化。中國古代的餐飲擔負著極為重要的社交功能,所以延宕的時間較長。唐代的宴會一般從上午開始,一直持續到黃昏,算來不下七八個小時。清朝時期,很多公家買單的宴會甚至持續三五天,這些既是社交活動,也是政治活動。貫穿宴飲活動的,除了絲竹歌舞外,就是酒。中國早期的勸酒風氣源自各種持續時間很長的宴會。一頓飯吃這么長時間,話題必然枯竭,干喝也無趣,於是便發明了各式各樣的勸酒技巧。
嚴格地說,勸酒源於敬酒,而敬酒是宗法社會遺留下來的舊俗。敬酒是有社會等級區分的,臣敬君,子敬父,弟敬兄,下級敬上級。
❸ 什麼是酒文化
酒文化是指酒在生產、銷售、消費過程中所產生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總稱。
酒文化包括酒的製法、品法、作用、歷史等酒文化現象。既有酒自身的物質特徵,也有品酒所形成的精神內涵,是制酒、飲酒活動過程中形成的特定文化形態。
❹ 什麼是酒文化
茅台酒才當之無愧地成為中華文化酒的傑出代表,而文化酒概念的提出,反過來更加極大地豐富了國酒文化的內涵。
茅台酒在以醉人的芳香讓世界了解自己的同時,也讓其了解中國白酒、中國文化。國酒文化既是對茅台酒企業文化的全面概括,在一個更寬泛的層面上,構成了中國酒文化大樹最為挺拔的樹乾和景觀。
翻開一部中國酒典,茅台酒的故事居多。從漢武帝飲枸醬酒而甘美到秦商聚茅台的勝景,從怒擲酒瓶振國威的悲壯到融化歷史堅冰的豪邁,從捕捉泥土和空氣情思的低斟淺吟到醉了中國也醉了五大洲的盛世之頌等,具象的茅台酒和抽象的國酒文化,彷彿是絕倫的史詩,將酒文化的韻味展現得淋漓盡致。
自古而今,國酒文化始終是一個不拘泥於飲者的特殊載體文人騷客紛至沓來,為的是在茅台酒的詩情中尋找靈感,去生發更優美的詩篇;政治家們把酒臨風,在豪邁痛飲中,彼此間不知不覺架起了詩一樣的彩虹;外交家們以酒為媒,杯杯香濃,讓人體會到的不僅是中華民族好客的心地,更是這個偉大的民族詩性的另一面當然,這本身就體現了國酒文化的生動側面。
國酒文化的形成,從根本上講,不是一個純理論的建樹過程,而是在歲月的長河中,一代又一代茅台人創造性的實踐、升華積淀的結果。
======================================
白酒歷史源遠流長,在中國人的傳承中,白酒有著特殊的地位。一部中華文明史,處處飄溢著濃郁的酒香。酒,一直是慶典、祭祀、表達尊崇、抒發情感的最好載體。
所以,酒文化是體驗和情緒的文化;白酒文化,也就是潛意識里的體驗感覺。
現在越來越多的白酒企業以長遠的眼光看待酒文化。白酒市場的競爭,因此又多了一個手段,那就是酒文化的競爭。這對中國白酒產業的發展,極具歷史和現實意義,它標志著中國白酒品牌意識的覺醒。中國白酒企業在經歷資源競爭、廣告競爭、促銷競爭後,開始轉向品牌競爭。
品牌文化有時體現在名稱的差異性上:道光廿五酒把中國清朝歷史借用到酒類品牌上,是一種大膽嘗試;今世緣則把品牌定位在人間最珍貴的緣字上;其他諸如黃鶴樓、故宮酒等等,都是一種文化和歷史特徵的表現手法。
品牌文化有時又體現在包裝的差異性上:一些品牌藉助中國傳統陶文化、瓷文化創新,充分體現民族文化的特徵。水井坊是白酒品牌文化體現在包裝上的經典之作:整體凸現歷史與現代文化有機融合的獨特韻味。
品牌文化往往藉助廣告宣傳進一步放大其個性差異:五糧液在央視播放的五糧液的故事,茅台的造物傳奇,水井坊的中國白酒第一坊等廣告傳播,其良好效果充分體現在市場營銷上,從而使茅五劍瀘高居白酒品牌金字塔的塔尖,占據絕對市場份額,品牌文化進一步放大,形成堅實的品牌屏障,從而讓品牌徹底脫離低層次通路競爭、廣告競爭、促銷競爭。
文化是個財富,當你把消費者心目中沉澱的文化從潛意識中喚醒,形成共振,白酒品牌就能走進人心,經銷商、消費者才會形成品牌忠誠,最終對你的產品買單。
酒文化的演變:偽文化、泛文化等
同時我們又看到,白酒文化近幾年越演越邪門,成了許多白酒的皇帝新衣,停留在文化的表面上。某種意義上講,這樣的文化是偽文化,是對文化的曲解和玷污。
文化不是做出來,它是實實在在的,有就是有,沒有就是沒有。硬做,就是泛文化,只會讓白酒忸昵作態,反倒失去白酒業應有的本質和氣慨。
許多企業對於文化的誤解是:文化酒是一種在名稱上具有文化品位、在創意開發上具有文化含量、在產品包裝裝潢上給人高雅的美感享受,並通過文化營銷傳播手段,進行市場推廣的飲料。文化酒既包括物質形態又包括精神形態,是人類釀酒與飲酒的傳統與精華。這種理解導致了白酒企業對文化的曲解,於是,文化成了爭論誰家的歷史更悠久、誰家的包裝更古樸、誰家的廣告更文化。
泛文化、偽文化,就如勾兌的水酒,香氣濃濃,卻又酒質似水。消費者畢竟有智慧,很快就發現:酒是一樣的,只是包裝變了。這種淺薄層次的文化訴求,成為整個行業的自殺行為。消費者在競爭中看到白酒文化了嗎?看到的是現代造假文化。
❺ 什麼是酒文化
酒是人類生活中的主要飲料之一。中國制酒歷史源遠流長,品種繁多,名酒薈萃,享譽中外。黃酒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酒類之一,約在三千多年前,商周時代,中國人獨創酒麴復式發酵法,開始大量釀制黃酒。酒滲透於整個中華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從文學藝術創作、文化娛樂到飲食烹飪、養生保健等各方面在中國人生活中都佔有重要的位置。
❻ 什麼是酒文化
所謂國酒文化,是一個與文化酒互為表裡的概念,正因為國酒文化的存在,茅台酒才當之無愧地成為中華文化酒的傑出代表,而文化酒概念的提出,反過來更加極大地豐富了國酒文化的內涵。
茅台酒在以醉人的芳香讓世界了解自己的同時,也讓其了解中國白酒、中國文化。國酒文化既是對茅台酒企業文化的全面概括,在一個更寬泛的層面上,構成了中國酒文化大樹最為挺拔的樹乾和景觀。
翻開一部中國酒典,茅台酒的故事居多。從漢武帝飲枸醬酒而甘美到秦商聚茅台的勝景,從怒擲酒瓶振國威的悲壯到融化歷史堅冰的豪邁,從捕捉泥土和空氣情思的低斟淺吟到醉了中國也醉了五大洲的盛世之頌等,具象的茅台酒和抽象的國酒文化,彷彿是絕倫的史詩,將酒文化的韻味展現得淋漓盡致。
自古而今,國酒文化始終是一個不拘泥於飲者的特殊載體——文人騷客紛至沓來,為的是在茅台酒的詩情中尋找靈感,去生發更優美的詩篇;政治家們把酒臨風,在豪邁痛飲中,彼此間不知不覺架起了詩一樣的彩虹;外交家們以酒為媒,杯杯香濃,讓人體會到的不僅是中華民族好客的心地,更是這個偉大的民族詩性的另一面……當然,這本身就體現了國酒文化的生動側面。
國酒文化的形成,從根本上講,不是一個純理論的建樹過程,而是在歲月的長河中,一代又一代茅台人創造性的實踐、升華積淀的結果。
======================================
酒文化到底是什麼?
白酒歷史源遠流長,在中國人的傳承中,白酒有著特殊的地位。一部中華文明史,處處飄溢著濃郁的酒香。酒,一直是慶典、祭祀、表達尊崇、抒發情感的最好載體。
所以,酒文化是體驗和情緒的文化;白酒文化,也就是潛意識里的體驗感覺。
白酒的品牌文化用來做什麼?是產品附加值還是市場推廣的手段?
現在越來越多的白酒企業以長遠的眼光看待酒文化。白酒市場的競爭,因此又多了一個手段,那就是酒文化的競爭。這對中國白酒產業的發展,極具歷史和現實意義,它標志著中國白酒品牌意識的覺醒。中國白酒企業在經歷資源競爭、廣告競爭、促銷競爭後,開始轉向品牌競爭。
品牌文化有時體現在名稱的差異性上:「道光廿五酒」把中國清朝歷史借用到酒類品牌上,是一種大膽嘗試;「今世緣」則把品牌定位在人間最珍貴的「緣」字上;其他諸如「黃鶴樓」、「故宮酒」等等,都是一種文化和歷史特徵的表現手法。
品牌文化有時又體現在包裝的差異性上:一些品牌藉助中國傳統陶文化、瓷文化創新,充分體現民族文化的特徵。「水井坊」是白酒品牌文化體現在包裝上的經典之作:整體凸現歷史與現代文化有機融合的獨特韻味。
品牌文化往往藉助廣告宣傳進一步放大其個性差異:五糧液在央視播放的「五糧液的故事」,茅台的「造物傳奇」,水井坊的「中國白酒第一坊」等廣告傳播,其良好效果充分體現在市場營銷上,從而使「茅五劍瀘」高居白酒品牌金字塔的塔尖,占據絕對市場份額,品牌文化進一步放大,形成堅實的品牌屏障,從而讓品牌徹底脫離低層次通路競爭、廣告競爭、促銷競爭。
文化是個財富,當你把消費者心目中沉澱的文化從潛意識中喚醒,形成共振,白酒品牌就能走進人心,經銷商、消費者才會形成品牌忠誠,最終對你的產品買單。
酒文化的演變:偽文化、泛文化等
同時我們又看到,白酒文化近幾年越演越邪門,成了許多白酒的「皇帝新衣」,停留在文化的表面上。某種意義上講,這樣的文化是偽文化,是對文化的曲解和玷污。
文化不是做出來,它是實實在在的,有就是有,沒有就是沒有。硬做,就是泛文化,只會讓白酒忸昵作態,反倒失去白酒業應有的本質和氣慨。
許多企業對於文化的誤解是:文化酒是一種在名稱上具有文化品位、在創意開發上具有文化含量、在產品包裝裝潢上給人高雅的美感享受,並通過文化營銷傳播手段,進行市場推廣的飲料。文化酒既包括物質形態又包括精神形態,是人類釀酒與飲酒的傳統與精華。這種理解導致了白酒企業對文化的曲解,於是,文化成了爭論誰家的歷史更悠久、誰家的包裝更古樸、誰家的廣告更「文化」。
大家對酒文化既然是一頭霧水,白酒的競爭,也就只能多在包裝上下功夫了。瓷瓶、陶瓶、蒙砂瓶、水晶瓶、青花瓶、異形瓶等等,包裝不斷翻新,花樣百出,就有了升降價格的理由。酒瓶里真正裝的是什麼,消費者只能聽吆喝。
泛文化、偽文化,就如勾兌的水酒,香氣濃濃,卻又酒質似水。消費者畢竟有智慧,很快就發現:「酒是一樣的,只是包裝變了」。這種淺薄層次的文化訴求,成為整個行業的自殺行為。消費者在競爭中看到白酒文化了嗎?看到的是現代造假文化。
❼ 酒文化是什麼
什麼是酒文化,酒文化是什麼意思?
所謂酒文化,一般是指以酒為內容但卻又超越了有關酒的具象描寫而上升到文化層面和精神層面的一種特殊文化形態。概而言之,酒文化是指在酒的生產和消費過程中所產生的物質和精神文化成果的總稱。隨著我國人民物質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可持續發展戰略的施行,傳統酒文化在消費上的不可持續性表現得愈加突出。
酒是一種文化的載體,酒文化其實主要是兩方面的東西:一是酒體本身的獨特風格和意境,充滿了一種獨特事物的美感文化承載和流傳,這是酒水本身的本體文化;二是由於美酒的美妙口感和享受,會逐漸有一些專業的評價和行業頌歌,漸漸傳播開去,逐漸在歷史上留下一些具有「天時、地利、人和」的、地域性很強的美名和傳說,這就是衍生文化。
酒是一種用糧食、水果等含澱粉或糖的物質,經過發酵製成的含乙醇的飲料。
乙醇在酒液中的含量除啤酒外,都用容量百分率%(V/V)表示,稱為酒精度(簡稱酒度)。規定在酒溫度為20度時,每100毫升酒液中含乙醇1毫升即1%(V/V)為酒精度1度。
酒是一種如此浪漫而神奇的飲料,以致於千百年來,無數的人們歌之、飲之;也有數不清的人恨之、禁之。酒,一定還有它更豐富、更深刻的內涵。
我國東漢時期的大學者許慎對酒卻有獨特的見解。他在《說問解字》中說:「酒,就也,所以就人性之善惡。(清朝段玉裁註:賓主百拜者,酒也;淫酗者,亦酒也。)┄┄一曰造也,(段註:造古讀如就)吉凶所就起也。」許慎認為酒有兩種解釋。一種解釋是「就」,還有一種解釋是「造」。古時,「造」讀作「就」。所以,「吉凶所造起」也就是「吉凶由就(酒)起」,意思是好事與壞事都是酒引起的。
許慎在約兩千年前對酒的定義和解釋概括了酒的精髓,對酒的內涵,尤其是它矛盾的性格表達得很深很透。正如「酒猶水,可濟可覆」。即,酒,既可助善成禮,又可招禍致失;既可成人之美,又可暴人之惡。
酒,真是一種神奇的飲料。它以其鮮明的個性和極其矛盾的性格,在浸潤整個社會的同時,也為自己釀造了一部多姿多彩、醇香四溢的酒文化史。
❽ 如何看待酒桌上的酒文化呢
在中國,“酒文化”可以說是自古以來傳統文化的一部分,發展到現在更是官場中的一種獨特現象。似乎一個人的能力由他能不能喝酒來決定。這顯然不利於國家的良好發展。
對於現在的酒桌酒文化,我們需要去改變它。不要過度的勸酒,適宜的喝酒是可以的。
❾ 何為酒,何為酒文化
酒是一種含有乙醇濃度的液體,可以飲食。
酒文化,就是由酒和酒有關的一系列的風俗習慣和對未來憧憬而形成的具有一定形式的社會認同感和共識的精神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