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重拾傳統文化怎麼辦

重拾傳統文化怎麼辦

發布時間:2022-09-24 13:24:47

Ⅰ 怎樣弘揚中國傳統文化

1、對傳統文化的認同。

讓這個時代的人認同傳統文化,其實只要從身邊做起,比如現在對於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春節等的重視程度已經遠遠超出過去60年的總和。這說明這個時代,這個社會對傳統文化的重視已經得到了社會性的認同。

2、保護和發揚傳統文化產業。

傳統文化隨著時代的變遷,有些事情,有些事物必然在歷史中會被洇滅。這是歷史的趨勢,也是歷史的必然性。比如中國的建築特色是一項傳統文化,那麼通過博物館一些旅遊景點的塑造可以讓文化產業化。

3、對傳統文化進行傳播。

韓劇中的古代文化其實很多都是來源於中國文化的一部分。韓國人通過韓劇把這部分文化偽裝成了自己的文化,主要做的是把自己的文化通過影視文學作品進行發揚,讓文化傳播到世界各地去。



(1)重拾傳統文化怎麼辦擴展閱讀:

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的注意事項:

1、要擁有辨別傳統文化中的精華和糟粕,拋棄不良的、落後的傳統文化,要正確看待傳統文化的利弊,保持客觀、批判的態度。

2、要創新性學習、發展和弘揚中華傳統文化,通過不同的方式學習傳統文化,現在自媒體發展迅速網路傳播快,也要適應新的時代潮流,創新性學習。

3、當然,也要持之以恆,學習好中華傳統文化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這需要不斷堅持不懈、刻苦鑽研。

Ⅱ 中國的儒道傳統文化應該如何復興

實際上中國的傳統就像是DNA一樣寫進中國人骨子裡的,比如傳統節日,清明,中秋,春節等等,但是像儒家傳統的忠孝禮義,國人早就忘一干二凈了,一是政府的責任,我們從小學到高中到大學,似乎從來沒有向我們灌輸過這種儒家道義,其實這些都是非常優秀的傳統文化,唯一現在值得欣慰的是國人漸漸重拾經典,比如漢服運動,社會上的儒學熱等等
所以我們有責任以身作責,首先自己得學好傳統文化,像正體漢字(我們叫繁體),中國書法,儒學經典,加入漢服運動等等,繼而影響到身邊的人

作為一個中國人,你就離不開中國文化。而如何把中國傳統文化融入到自己的生活當中,我覺得這是每個人都可以做,都應該做的,傳統文化,並不是許多人想像的那般枯燥乏味無趣,相反的,它會成為我們人生當中能夠借鑒的經驗智慧和力量,中國傳統文化的根本點是心性之學,所以曾仕強強先生講【做人做事要憑良心】,林則徐講【豈能盡如人意,但求無愧我心】,儒家講本心,道家講道心,佛家講真心,我們自己講初心。但是你的初心是什麼你知道嗎?當你真正意識到自己的初心是什麼的時候,你就會感受到了中國傳統文化,已經流淌在你的血脈里,已經存在於你的靈魂深處。

Ⅲ 你能為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做點什麼

首先,中國物質文化存在先天不足。
比如說中國大量的古建築是磚木結構,即使沒有被破壞,它存在的時間也比較短,而且很難修復。西方國家大量古建築用的材料都是石材,如希臘、羅馬大量古建築用的都是花崗岩和大理石,石結構保存時間要久一點,而且即便有缺損,不太會影響下面的基礎。 第二,中國傳統文化精神部分的社會基礎已經減弱或者消減。中國原來的倫理道德制度叫做長幼有序、尊卑有序,就是年長和年幼的人之間、地位高和地位低的人之間是有次序的。
到了提倡自由平等的現代社會,大家認為原來的一套禮儀沒有必要,要講平等,甚至直呼其名。於是,原有觀念和制度賴以存在的基礎就消失了。這部分文化再不記錄下來的話,後面的人就不知道了。
第三,傳統文化並不都是好的,其中不少是惡的、是腐朽的,要不要傳?也要傳。
因為這一部分也是傳統歷史的一部分,如果不把這部分記錄下來,我們的後人怎麼會相信和理解這段歷史?波蘭的奧斯威辛集中營,是人類惡的集中表現,但是它現在是世界文化遺產。為什麼?因為要保存下來時刻給後代一個警醒。
中國歷史上從宋朝開始一直到清朝,絕大多數婦女要纏小腳,這是一種很醜陋、滅絕人性的風俗。
但是,有關纏腳的史料、文物也要留下來,否則我們的後代怎麼相信中國的婦女曾經有過那樣一段經歷呢?
這是整個民族歷史記憶的一部分,沒有這部分,我們就沒有辦法理解當時的社會,特別是中國的婦女曾經走過的這一段歷史。
第四,我們的物質條件一般來說總是不斷在進步,但是人類的精神未必一直進步。
我們今天能夠達到的精神境界不一定超過古人,我們遺留下來的文化中也許隱藏著今天還不能理解的智慧。
比如一些古建築,全部是木結構,就靠榫卯連接起來,即便經過強烈的地震,也一直沒有倒。如果你認為這些建築物不是現代結構,就不注意保存,那麼這裡面的智慧和秘密也許就永遠消失了。
又比如中國傳統的陰陽合歷曾經被認為是落後的,24個節氣曾經也被認為沒有什麼用,但是最近這些年國內外的研究發現,這是非常合理的促進農業生產的時間體系。
所以,我們對傳統文化中的精神部分,包括我們今天不理解的觀念和生活方式,先不要忙著清除它,先把它原汁原味地保留下來,也許這中間所蘊含的智慧是今後可以發揮作用的。 「傳」是無條件、無差別的。如果現在馬上要考慮這種文化是不是好,是不是可以發揚,往往還沒有討論完,它就不存在了,這個很緊迫。
比如某一種藝術、某一種風俗,我們說要保護,有人說不,你還沒有討論完,傳承這個藝術的人已經死了,以後就沒有傳人了。所以我認為,在中國當前最重要的首先是「傳」。 另外,要盡量把我們不自覺、無意識的保護變成自覺和有意識的。今天好多被稱為傳統文化的東西,無論是物質的還是某種精神的,很多是無意識、不自覺地被保存下來的。
比如中國的傳統建築,有些為什麼能夠保存下來?是因為它們在窮鄉僻壤,當地的老百姓太窮,造不起新房子,一直住舊房子,這樣才把一部分古建築保存下來了。
但現在窮鄉僻壤通了高速公路,有人就跑到那裡去把傳統建築買下來,有些建築材料被商人收購甚至賣到國外,而農民有錢了就會拆掉以前的房子蓋新建築,在這種情況下,傳統建築就很難被保存下來。所以我們要改變,要成為自覺和有意識的保護。
現在在傳統文化保護方面存在一些誤區。
比如,有些地方的舞蹈、山歌、藝術品,確定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之後馬上就開發旅遊,從而就可能破壞傳統文化的原貌。但是如果不這樣做,政府給的補貼很少,他們靠什麼養活自己?
在這方面,不妨借鑒一下日本的做法。
日本一旦確定某個項目為文化遺產,就把傳承這個文化遺產的人確定為「國寶」,成為「國寶」以後,由政府或者基金會供養他的生活,而「國寶」的任務就是繼續自己的工藝,帶好徒弟,把技藝傳授下去,保證它延續。
所以,日本很多的工藝能夠長期、原汁原味地保存下來。而在我們往往過多地考慮能不能利用,過多地考慮把它市場化,這是錯誤的。
我認為「承」就是繼承、發揚、延續,還包括轉化和創新。把傳統的文化和物質精神都保留下來了,之後怎麼辦?是不是都要學習和弘揚?不行,要區別和選擇。
對於精華的部分,我們不僅要保留,而且還要使它發揮作用;對於糟粕的部分,要留下來讓後人知道,但是不要復制,也不需要擴大。 中國以前有各種禮儀,尊重別人,自己保持謙虛、謙卑的姿態,恪守正常的次序、禮節是對的,但過分的甚至不講人性的那種謙卑,是要不得的。
再比如,中國古建築有好的地方,但是也有缺點。一般來說,古建築都是講究表面,講究公共活動,但是不講究生活,採光不好,通風不好,沒有採暖。
如果今天我們形式上要造一個古建築,那麼這些都要改變。當年美國建築師設計燕京大學的時候,表面用的是中國宮殿的形式,但是裡面都用上了暖氣和現代設備。
所以,對待傳統文化,不是照單全收,要取之精華,把糟粕的以及不合時宜的東西都去掉。 在「承」的過程中,既要兼收並蓄,也要本土優先。在一般情況下,中國的本土文化之所以能流傳下來,是因為比較適合本土的環境。
所以,在外來文化與本土文化比較的過程中,要注意優先採用更加符合本地條件的內容,也就是本土優先。
另外,因為要「承」的東西太多,所以我們應該分輕重緩急。
比如同樣是精華,中國現在某個地方最緊缺、最需要繼承的是什麼,我們這一段時間就應該優先做這方面的工作。
有些傳統文化今天起的作用更大,可以優先。有些起的作用並不大,那麼可以晚一點。所以「承」不像「傳」,「傳」是無條件,什麼都先「傳」下來再說,「承」的時候要有所選擇。 傳統文化在用的時候要注重效果,因為古代的、傳統的再好,往往不是馬上就能應用於今天,這就要實行創造性轉化。
比如現在有些地方講傳統文化,就要讓小孩子穿上漢服跪拜,整天念的就是儒家的經典,見了父母要磕頭,叫大家坐在一起給父母洗腳,有效嗎?沒有什麼效果,那絕對是走偏了。
今天我們講孝道,今天我們講仁義,要根據今天社會的需要採用一種適當的方式,有的則要加上新的內容。
如果不是根據今天的需要完成創造性轉化,那麼傳統文化的精華就很難得到延續,更難得到弘揚。 以孝道為例。中國的孝是什麼?
我認為中國孝的本質就是保證家庭、家族的延續,也就是生孩子,這就是中國孝的本質。
孟子曾經說過「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到了一定的年齡就要及時結婚生子,把孩子撫養成人,家族的門風和血緣才能延續。
我曾經研究過中國人口史。中國的人口從公元初大概六千多萬,到宋朝的時候突破一億,到清朝突破兩億,到清朝後期突破四億,到現在中國還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靠什麼?當然靠物質條件,但是另一方面就是靠精神,也就是中國長期講的孝道。
這個觀念到了今天有什麼用?今天全世界都碰到了人口老齡化的難題。越是發達國家、越是現代社會,人口越在下降。很多國家通過物質獎勵生育,最後都沒有成功。
那麼靠什麼?只有靠理念、靠信仰,在中國可以通過對傳統孝道作新的轉化解決這個問題。
怎麼樣轉化?就是要對孝道作出新的解釋,孝道不僅僅是尊老愛幼,還包括每一個人都要承擔起對家庭、對社會的責任,其中就包括及時地成家生子。
當然,解決老齡化問題不能光靠孝道,它需要相關社會制度加以配套,而且也要尊重現代人多元的生活方式。 中國的傳統文化只有實行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才能夠真正起到「承」的作用,這也是中國文化對世界的貢獻。
當然,文化離不開所處的環境,中國證明行之有效的,不一定能在其他國家生效。

Ⅳ 如何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

我們對待傳統文化首先要堅持「傳」,「傳」就是記錄、保護、保存、延長、延續。

很多物質或者非物質的傳統文化現在已經岌岌可危,有的實際上已經沒有「傳」的人,或者有些物質已經只剩下一些殘余、遺跡、遺址,所以我們很急迫的問題就是要趕快記錄、趕快保護保存,盡量延長它的壽命,使它能夠繼續存在。

如果它的實物已經不能存在,那麼就盡可能詳細地記錄,包括錄像、錄音、照片、檔案等。

在我看來,中國當前最重要的首先是「傳」,「傳」是無條件、無差別的,同時要盡量把不自覺、無意識變成有自覺和有意識的。

為什麼要重視「傳」?我認為有以下四個理由。

首先,中國物質文化存在先天不足。

比如說中國大量的古建築是磚木結構,即使沒有被破壞,它存在的時間也比較短,而且很難修復。西方國家大量古建築用的材料都是石材,如希臘、羅馬大量古建築用的都是花崗岩和大理石,石結構保存時間要久一點,而且即便有缺損,不太會影響下面的基礎。

第二,中國傳統文化精神部分的社會基礎已經減弱或者消減。中國原來的倫理道德制度叫做長幼有序、尊卑有序,就是年長和年幼的人之間、地位高和地位低的人之間是有次序的。

到了提倡自由平等的現代社會,大家認為原來的一套禮儀沒有必要,要講平等,甚至直呼其名。於是,原有觀念和制度賴以存在的基礎就消失了。這部分文化再不記錄下來的話,後面的人就不知道了。

第三,傳統文化並不都是好的,其中不少是惡的、是腐朽的,要不要傳?也要傳。

因為這一部分也是傳統歷史的一部分,如果不把這部分記錄下來,我們的後人怎麼會相信和理解這段歷史?波蘭的奧斯威辛集中營,是人類惡的集中表現,但是它現在是世界文化遺產。為什麼?因為要保存下來時刻給後代一個警醒。

中國歷史上從宋朝開始一直到清朝,絕大多數婦女要纏小腳,這是一種很醜陋、滅絕人性的風俗。

但是,有關纏腳的史料、文物也要留下來,否則我們的後代怎麼相信中國的婦女曾經有過那樣一段經歷呢?

這是整個民族歷史記憶的一部分,沒有這部分,我們就沒有辦法理解當時的社會,特別是中國的婦女曾經走過的這一段歷史。

第四,我們的物質條件一般來說總是不斷在進步,但是人類的精神未必一直進步。

我們今天能夠達到的精神境界不一定超過古人,我們遺留下來的文化中也許隱藏著今天還不能理解的智慧。

比如一些古建築,全部是木結構,就靠榫卯連接起來,即便經過強烈的地震,也一直沒有倒。如果你認為這些建築物不是現代結構,就不注意保存,那麼這裡面的智慧和秘密也許就永遠消失了。

又比如中國傳統的陰陽合歷曾經被認為是落後的,24個節氣曾經也被認為沒有什麼用,但是最近這些年國內外的研究發現,這是非常合理的促進農業生產的時間體系。

所以,我們對傳統文化中的精神部分,包括我們今天不理解的觀念和生活方式,先不要忙著清除它,先把它原汁原味地保留下來,也許這中間所蘊含的智慧是今後可以發揮作用的。

「傳」是無條件、無差別的。如果現在馬上要考慮這種文化是不是好,是不是可以發揚,往往還沒有討論完,它就不存在了,這個很緊迫。

比如某一種藝術、某一種風俗,我們說要保護,有人說不,你還沒有討論完,傳承這個藝術的人已經死了,以後就沒有傳人了。所以我認為,在中國當前最重要的首先是「傳」。

另外,要盡量把我們不自覺、無意識的保護變成自覺和有意識的。今天好多被稱為傳統文化的東西,無論是物質的還是某種精神的,很多是無意識、不自覺地被保存下來的。

比如中國的傳統建築,有些為什麼能夠保存下來?是因為它們在窮鄉僻壤,當地的老百姓太窮,造不起新房子,一直住舊房子,這樣才把一部分古建築保存下來了。

但現在窮鄉僻壤通了高速公路,有人就跑到那裡去把傳統建築買下來,有些建築材料被商人收購甚至賣到國外,而農民有錢了就會拆掉以前的房子蓋新建築,在這種情況下,傳統建築就很難被保存下來。所以我們要改變,要成為自覺和有意識的保護。

現在在傳統文化保護方面存在一些誤區。

比如,有些地方的舞蹈、山歌、藝術品,確定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之後馬上就開發旅遊,從而就可能破壞傳統文化的原貌。但是如果不這樣做,政府給的補貼很少,他們靠什麼養活自己?

在這方面,不妨借鑒一下日本的做法。

日本一旦確定某個項目為文化遺產,就把傳承這個文化遺產的人確定為「國寶」,成為「國寶」以後,由政府或者基金會供養他的生活,而「國寶」的任務就是繼續自己的工藝,帶好徒弟,把技藝傳授下去,保證它延續。

所以,日本很多的工藝能夠長期、原汁原味地保存下來。而在我們往往過多地考慮能不能利用,過多地考慮把它市場化,這是錯誤的。
有選擇、有條件地」承「

接下來講講什麼是「承」。

我認為「承」就是繼承、發揚、延續,還包括轉化和創新。把傳統的文化和物質精神都保留下來了,之後怎麼辦?是不是都要學習和弘揚?不行,要區別和選擇。

對於精華的部分,我們不僅要保留,而且還要使它發揮作用;對於糟粕的部分,要留下來讓後人知道,但是不要復制,也不需要擴大。

中國以前有各種禮儀,尊重別人,自己保持謙虛、謙卑的姿態,恪守正常的次序、禮節是對的,但過分的甚至不講人性的那種謙卑,是要不得的。

再比如,中國古建築有好的地方,但是也有缺點。一般來說,古建築都是講究表面,講究公共活動,但是不講究生活,採光不好,通風不好,沒有採暖。

如果今天我們形式上要造一個古建築,那麼這些都要改變。當年美國建築師設計燕京大學的時候,表面用的是中國宮殿的形式,但是裡面都用上了暖氣和現代設備。

所以,對待傳統文化,不是照單全收,要取之精華,把糟粕的以及不合時宜的東西都去掉。

在「承」的過程中,既要兼收並蓄,也要本土優先。在一般情況下,中國的本土文化之所以能流傳下來,是因為比較適合本土的環境。

所以,在外來文化與本土文化比較的過程中,要注意優先採用更加符合本地條件的內容,也就是本土優先。

另外,因為要「承」的東西太多,所以我們應該分輕重緩急。

比如同樣是精華,中國現在某個地方最緊缺、最需要繼承的是什麼,我們這一段時間就應該優先做這方面的工作。

有些傳統文化今天起的作用更大,可以優先。有些起的作用並不大,那麼可以晚一點。所以「承」不像「傳」,「傳」是無條件,什麼都先「傳」下來再說,「承」的時候要有所選擇。

傳統文化在用的時候要注重效果,因為古代的、傳統的再好,往往不是馬上就能應用於今天,這就要實行創造性轉化。

Ⅳ 如何重拾民族信仰,發揚優良傳統

南無阿彌陀佛


凈空法師---教育的根本是什麼?第一個是孝,第二個是敬,現在沒有人講這兩個。孝,以父母做代表,兒女對父母要盡孝道;敬,以老師做代表,敬是對一切人都要恭敬。


學佛,學聖賢的道,中國傳統文化是屬於聖賢之道,要用什麼心去學?要用孝敬。

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教學,前面二十年是基礎,這一點我們得認識教育。世出世間法,除教育之外,沒有別的方法可以能夠幫助你提升,可以幫助你解決問題。教育的根要厚,現在的社會動亂,主要就是教育全盤失敗。失敗在哪裡?根沒有了,根本沒有了。根本沒有,那就是枝葉,枝葉是什麼?插在花瓶裡面的花,那是枝葉,沒根,幾天就枯死了。保護得再好的,蘭花壽命長久,也不過一個月,一個月就枯掉了,花都謝了,通常的花是一、二天。教育的根本是什麼?第一個是孝,第二個是敬,現在沒有人講這兩個。孝,以父母做代表,兒女對父母要盡孝道;敬,以老師做代表,敬是對一切人都要恭敬。把孝順父母的心行轉變為對孝順一切眾生,對老師的恭敬心轉移成對一切眾生的恭敬,一切眾生都是我的父母、都是我的老師,這大孝大敬。這是誰?如果孝敬一切眾生,裡面沒有分別、執著,這叫菩薩,沒有起心動念是佛,那是自性里頭流出來的,完全是性德的流露。這叫有根有本,孝是根,敬是本。我們學經、學佛法,印光大師說,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學佛,學聖賢的道,中國傳統文化是屬於聖賢之道,要用什麼心去學?要用孝敬。印光大師說的誠敬,孝就是真誠,敬是恭敬,恭敬是悌道,孝悌忠信。悌是待兄弟,對待尊長的;孝是對長輩的,年齡跟我父母差不多的,輩分跟父母同輩分的,都是用對待父母的心去對待他們。

二零一二凈土大經科注(第三六四集)

Ⅵ 福州小伙重拾失傳高樓米線絕活,民間文化應該如何發揚傳承

高樓米線技術已經消失了幾十年。最近,福州的一個小伙重新拾起失傳的高樓米線獨特技能。看到他的米粒造景作品真是太棒了,他的技術水平也太高了。高樓米線的歷史是從清朝時期開始的,在民國時期最為流行,它被用來在每年的正月祭拜祖先。從一到正月,村裡300多戶人家,每家都製作了一件作品,放在祠堂里展出。由於歷史原因,這種技能慢慢從村子裡消失了。

要振興傳統手工藝,最迫切和最重要的是改變思維方式。好的設計必須建立在民族文化的基礎上,在現代設計師的努力下,似乎即將退出歷史舞台的民間文化的文化價值可以得到重新認識,新的設計形式可以實現新的發展。傳統手工藝不應被固定為歷史檔案,而應在當代設計的發現和改造中重獲文化的活力。

Ⅶ 我們應該如何弘揚傳統文化

"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批判繼承、古為今用",要繼承與弘揚中華民族文化的優良傳統,同時,對傳統文化中的腐朽的、落後的東西,加以改造與剔除,並要做到在繼承的基礎上發展,在發展的過程中繼承,即"推陳出新、革故鼎新"。

Ⅷ 如何復興中國傳統文化

要想復興傳統文化,這是一個任重道遠壯舉。在這個利益至上的社會里,很少有人願意把自己的孩子送進古老的廢紙堆了,現在要把傳統文化拿出來炒一炒熱一熱那是很容易的,而且是非常有市場的,但要讓這些文化內涵進駐中國人的心裡,那就變得十分困難了。即便如此,只要中國還有人願意復興這些文化,那麼他們就要從自己開始修身養德,潛移默化地影響周圍的一群人,像滾雪球一樣的讓這個群體發展壯大,那麼經過許多代人的努力也許就可以看到復興的希望;還有就是要在復興的過程中對傳統文化有所發展,不能講究教條主義,要靈活運用傳統文化中的優秀思想,讓傳統文化有指導現實生活的意義。
如果能做到這些,那麼復興傳統文化是很有希望的,而且在這個現實社會裡面,復興傳統文化也是十分必要的。如果傳統文化能夠復興成功,那麼意義將比歐洲的所謂文藝復興還要大,如果你有這方面的理想,那麼你就可以嘗試一下,加油!

Ⅸ 試述中國傳統文化的內涵,並分析如何正確對待傳統文化

「中國傳統文化」不能丟(雜文)

「天地玄黃,宇宙洪荒……」這是啟蒙讀物《千字文》中的句子。《千字文》是我國南北朝時南朝梁的周興嗣編寫的一部文化經典,迄今已有1400多年了,評價很是不錯。
這部經典4字一句,共250句,一千字,沒有一個重復字,可見作者遣詞造句的深厚功力。書中的知識通俗易懂,內容豐富多彩,從自然現象到社會歷史,從農業生產到發明創造,從做人做事到言談舉止,從宮牆建築到名山大川等等。我們今天讀它,仍能感受到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既長知識,又明道理。
為了開創「讀本體」文學樣式,蘇叔陽將儒家的人文關懷、歷史的求真精神與文學的溫情想像注入《中國讀本》,讓這本紅色讀本燃燒一個有良知的國人情懷,讓這本書寫著偉大民族心靈歷程的「飛翔的書簡」,感動著國人,也感動著世界。
愚以為,這就是我們學習並傳揚中國傳統文化的範本和樣式,其中涵蓋的內容就是我們中國的傳統文化。如若細細考量「中國傳統文化」,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了。我們首先應該明了的是,中國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演化而匯集成的一種反映民族特質和風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歷史上各種思想文化、觀念形態的總體表徵,是指居住在中國地域內的中華民族及其祖先所創造的、為中華民族世世代代所繼承發展的、具有鮮明民族特色的、歷史悠久、內涵博大精深、傳統優良的文化。它是中華民族幾千年文明的結晶,除了儒家文化這個核心內容外,還包含有其它文化形態,如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等。
有學者稱,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創造了優秀的中華傳統文化,這種文化對我們當今社會是大有裨益的。1、傳統文化可以安頓中國人的個體生命。文化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通過文化中所體現的超越神聖的信仰與價值來提供生活的意義與安頓生命的無常。2、傳統文化可以重建中國人的社會道德。孟子曰:「上下交征利則國危矣!」。3、重拾傳統文化可以重塑中華民族的精神意志。4、傳統文化可以重建中國乃至世界的信仰與希望。從儒學的歷史來看,儒學在本質上是希望之學,儒學追求的正是社會和諧、世界大同與宇宙太和的信仰與希望。儒學把人類的希望寄託在人類的良知上。在中國漫長的歷史中,儒學為中國人提供了信仰與希望,使中國人的生命存在與歷史現實具有了意義,獲得了動力。它也必將在21世紀為人類尋求後工業時代的出路提供有益的啟示和方向。
由此看來,中國傳統文化就是中華民族在中國古代社會形成和發展起來的比較穩定的文化形態,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是中華民族的歷史遺產在現實生活中的展現。其思想體系蘊涵著豐富的文化科學精神,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凝聚之學。中國傳統文化是內部凝聚力的文化,這種文化的基本精神是注重和諧,把個人與他人、個人與群體、人與自然有機地聯系起來,形成一種文化關系;二是兼容之學。中國傳統文化並不是一個封閉的系統,盡管在中國古代對外交往受到限制的條件下,還是以開放的姿態實現了對外來佛學的兼容;三是經世致用之學。文化的本質特徵是促進自然與社會的人文之化,中國傳統文化突出儒家經世致用的學風,它以究天人之際為出發點,落腳點是修身、治國、平天下,力求在現實社會中實現其價值,經世致用是文化科學的基本精神。
那麼,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究竟是什麼呢?簡言之,其核心就是道德教育。在當前文化缺失、物慾橫流的大環境下,有不少人誤認為道德是限制人們行為的條條框框。其實,有道德的生活才是真正常態的、規范的甚或是幸福的生活。
這樣一來,中國傳統文化的特點也就顯現出來了。1、世代相傳。中國的傳統文化在某些短暫的歷史時期內有所中斷,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或多或少的有所改變,但是大體上沒有中斷過,總的來說變化不大。 2、民族特色。中國的傳統文化是中國特有的,與世界上其他民族文化不同。3、歷史悠久。有五千年的歷史。4、博大精深。「博大」是說中國傳統文化的廣度——豐富多彩,「精深」是說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度——高深莫測。
當前,我們學習研究中國傳統文化之風日盛,各種報刊、廣播、電視以及互聯網等新興媒體紛紛開設專欄、專題、講座,可謂多管齊下,名利雙收,國人也受益不小。這都沒錯,因為這是好事。但是,我們在提倡中國傳統文化時,可別誤入或掉進了「三大陷阱」裡面去。
第一個「陷阱」:建立儒家社會主義共和國。所要繼承的三個傳統是:繼承中國的傳統文化,繼承1949年以來毛澤東時代的傳統,繼承改革開放以來這30年的傳統;並說中華人民共和國這個概念就表明它的含義就是儒家社會主義共和國。這是某所大學亞洲研究中心的一位研究員提出來的。我們說,「這是一個絕對錯誤的政治綱領」。原因有二:首先,中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漢族傳統文化也是多種多樣的,把漢族傳統文化中的一派作為一個國家建立基本制度的根基,這個提議本身就是荒唐的。其次,這是對世界發展全局缺乏了解的片面之詞。有學者分析說,從羅斯福新政以後,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開始融合。1929年開始的世界經濟大危機十分嚴重,為了挽救其制度,羅斯福提出四大自由:言論自由、信仰自由、免於匱乏的自由和免於恐懼的自由。一方面總結文藝復興以來的西方文化傳統,捍衛言論自由、信仰自由;另外又針對當時的實際情況,即1929年世界經濟危機對世界各國人民所帶來的嚴重的損害,考慮到納粹的倒行逆施和蘇聯正負兩方面的東西,提出了免於匱乏的自由和免於恐懼的自由。這既吸取了社會主義運動的經驗,也繼承了西方的福利制度。中國要什麼樣的現代化?遵守WTO的規則,以此來改造經濟制度;政治體制改革按照中國政府簽了字的聯合國人權公約來辦即可。任何國家要現代化都不能忽視文明的新進展,人類的核心價值是任何國家都不能違背的。 第二個「陷阱」:就是時下正在流行的「讀經」(讀「四書」、「五經」)。中國有位教授甚至說,從小讀「四書」、「五經」,小學教育可以不要。在義務教育階段強迫學生讀經,這是重復20世紀軍閥的老路,此路不通。一方面它的內容不適合現代公民的需要;另一方面,按照現代教育原理,強迫兒童和青少年去讀他們根本不懂的東西,這是錯誤的。再加上中國的實際情況,青少年的負擔太重了,再摧殘他們,對中國的發展是非常不利的。鼓勵成人讀經,不忘傳統,牢記國粹,說得過去,但也不能「一刀切」。
第三個「陷阱」:彰顯中國特性。為了論證中國與眾不同,有些論點似是而非。比如,《荀子》里說:「從道不從君,從義不從父,人之大行也。」(《荀子·子道》)。有人據此論道:中國知識階層不是都聽皇帝話的,皇帝不遵守道的話,他寧願犧牲生命也要維護道的權威。任何時候都會有個別人捨生取義。但是作為社會制度,中國沒有形成牽制專制權威的制度,個別人的行為不足以為整個文化的缺陷辯護。還有許多好的東西像「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是不是只有中國才有?西方的基督教裡面有很多類似的東西。要強調中國的特性,就要證明西方沒有這些東西。還有個流行論調:中國有句「天人合一」,特別注重自然與社會的關系,證明東方文化足以做環境保護的根據。但是中國是世界上環境破壞最嚴重的國家之一。「天人合一」本來的意義是說天與人是互相感應的,你做了什麼壞事,上天會通過打雷、地震等方式給你懲罰。我們不過是受了西方思想家環境保護思想的影響,回過頭來說我們的「天人合一」是重視環境的,這是牽強附會。
誠然,中國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在數千年的歷史中創造的燦爛文化,它所蘊含的博大精深的內容,具有強烈的歷史性、民族性和繼承性,影響著我們今天的生活和當今的教育。
然而,在對待中國傳統文化的態度及其傳承上,現在的人們有自己基本的文化判斷力,也存在理性的缺失。傳統文化究竟能為當代中國帶來什麼,又能在多元共生的全球對話背景下給世界以何種影響?這些都需要我們深入地反思與追問:從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內涵入手,深入分析中國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提出中國傳統文化不能僅靠延續,更需要創造性的轉換,使其得到良性的傳承和發展。因此,摒棄出於對現實利益的得失和民族情節的片面做法,全面理性地認識我國的傳統文化,對於開創有中國特色的文化,為構建和諧社會提供歷史的鏡鑒和現實的淵源,促進全球文化的平等與交流,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鑒於中國傳統文化的悠久歷史和博大精深,我們給出的八個字就是:保護、尊重、繼承、發展。保護是手段,尊重是前提,繼承是條件,發展是要務。我們不僅要做好傳承的工作,這是硬任務,更要做好發揚光大的工作,這是我們責無旁貸的職責所在。只要將中國傳統文化中那些積極的、有意義的東西保存住了,剩下的事情就好辦多了。
現在,讓我們默讀這樣的句子:「以家為家,以鄉為鄉,以國為國,以天下為天下。」(《管子?牧民》)、「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范仲淹《岳陽樓記》)、「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過零丁洋》)也許,讀著這樣的句子,我們驕傲的心會為之動容,我們美好的希冀也會增添無數絢爛的光環呢!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苟不教,性乃遷;教之道, 貴以專……」這是多好的《三字經》里的字詞。為了進一步提高自身的文化素養,我決心從《詩經》開始讀起,爭取集中幾年的時間,中國古漢語大學畢業。圖書館的讀書卡已辦妥,你是否也來設個座?

Ⅹ 為什麼要重拾中華五千年的傳統文化

因為中華5000年傳統文化有很多優秀的成分存在,而且一直影響到現在,所以我們要重拾5000年的文化。

閱讀全文

與重拾傳統文化怎麼辦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0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1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64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43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50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5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2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80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6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1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9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2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9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7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15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0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