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冼夫人文化的積極意義有哪些

冼夫人文化的積極意義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09-24 13:56:18

❶ 嶺南,台灣人為什麼崇拜冼夫人

首先,冼夫人確實為維護國家的統一和促進嶺南的發展作出了貢獻,她的偉大歷史功績值得贊頌和推崇。
冼夫人是一個有功於國家的人,在南朝至隋朝的歷史大轉折中立下了豐功偉績。
①維護大局,帶領嶺南少數民族歸附隋朝,促進了中國的再次大統一
隋朝是中國歷史上又一次全國大統一的時期,而隋朝能完成統一大業的最後促成者是冼夫人。公元589年隋滅陳後,雖然全國統一的大局已定,但隋軍一時未到達嶺南,於是嶺南「數郡共奉冼夫人,號為『聖母』,保境安民」。〔17〕隋高祖派遣韋洸安撫嶺南,但陳朝亡將徐璒扺抗拒守,韋洸不能進入嶺南。晉王楊廣讓陳後主寫信給冼夫人,告知陳朝已亡,令其歸順隋朝。冼夫人「驗知陳亡,集首領數千,盡日慟哭,遣其孫魂帥眾迎洸入至廣州,嶺南悉定。」〔18〕冼夫人與陳朝關系非常密切,與武帝陳霸先很早就認識,幷且有共同作戰的經歷,冼夫人是陳朝在嶺南地區的依靠力量之一。面對陳朝的滅亡,冼夫人沒有領導抗隋起義,而是毅然作出維護國家統一的正確抉擇—歸附隋朝,使中國始於東漢末年的將近四百年分裂(西晉的短期統一除外)最終再次歸於一統。
冼夫人帶領嶺南少數民族歸附隋朝的歷史功績不能低估。如果我們把這一舉動放到當時全國的大環境中去考察,其意義就會看得很清楚了。在隋朝平定陳朝以後,南方的局勢仍然十分動盪混亂。一方面陳朝雖然滅亡了,但其殘余勢力還存在,他們仍在負隅頑抗;另一方面反對統一的士族勢力還不小,江南士族和地方豪強這時都趁機起兵反隋。《資治通鑒》卷177載:「江表自東晉以來,刑法疏緩,世族凌駕寒門。平陳之後,牧民者盡更變之。……士民怨嗟。民間復訛言隋欲徙之入關,遠近驚駭。於是,婺州(浙江金華)汪文進、越州(浙江紹興)高智慧、蘇州沈玄儈,皆舉兵反,自稱天子,署置百官。樂安(浙江仙居縣境)蔡道人、蔣山(江蘇南京市)李忄夌、饒州(江西波陽)吳世華、溫州沈孝徹、泉州王國慶、杭州楊寶英……等,皆自稱大都督,攻陷州縣。陳之故境,大扺皆反,大者有眾數萬,小者數千,共相影響。」〔19〕隋朝花了不少的力量才掃平這些武裝反抗,所以隋朝統治者是不希望用猛烈的軍事行動來解決嶺南的問題。
冼夫人帶領百越民族歸附隋朝,使隋朝基本是以和平的方式統一嶺南。這一行動順應了統一的歷史發展方向,避免了戰爭帶來的災難,符合社會發展的要求,因此她既得到了統治者的肯定和褒獎,也得到了社會各階層人民的贊揚和敬重。
②多次領導平定叛亂的斗爭,維護地區安定
南朝至隋朝時期,嶺南地區多次發生地方官吏和少數民族首領的叛亂事件,為了維護地方安定,冼夫人多次領導平定叛亂。
梁太清二年(公元548年),梁朝發生侯景之亂,梁朝政權岌岌可危。梁大寶元年(公元550年),高州刺史李遷仕趁機起兵叛亂,並企圖通過聯合馮冼家族勢力以取得成功。冼夫人審時度勢,識破了李遷仕的陰謀,阻止丈夫馮寶前往會見李遷仕,並使用妙計大敗李遷仕,支持陳霸先北上討伐侯景。陳朝時,馮寶去世,「嶺表大亂」,「夫人懷集百越,數州晏然」。〔20〕陳太建二年(公元570年)廣州刺史歐陽紇反,陳朝派車騎將軍章昭達討伐,歐陽紇企圖誘使冼夫人的兒子馮仆參與叛變。冼夫人當機立斷地說「我為忠貞,經今兩代,不能惜汝,輒負國家。」〔21〕她立即部署軍隊拒守,率百越酋長迎接章昭達,與其內外夾擊,平定歐陽紇的叛亂。隋朝時,地方豪強王仲宣和陳佛智叛隋,圍困韋洸在州城,冼夫人派遣孫子馮暄前往解救。而馮暄與陳佛智素有交情,違反命令停滯不前,冼夫人大義滅親「遣使執暄,系於州獄」〔22〕與隋朝將領鹿願合力平定叛亂。多次的地方割據勢力的叛亂,不僅造成嶺南地區社會動盪,而且關繫到地方與中央激烈的權力斗爭。冼夫人維護國家的統一,反對地方割據勢力,符合歷史發展要求和人民渴望和平統一的願望。
③積極推動少數民族「漢化」,為民辦事
粵西和海南是少數民族聚居的地區,漢族和越族的關系以及越族各部之間的關系歷來是當地民族問題的關鍵。冼夫人經常勸說部族之間和平相處,積極傳播漢文化,勸說族人遵從朝廷政令,教導族人學習漢人禮儀習俗。利用其既是越族首領又是漢人「郡守夫人」的特殊身份,深入反復教化民眾,不斷地改變著本民族的落後面貌,並最終促使民族融合以及百越族接受中央政權的管轄。〔23〕
事實證明,冼夫人是古代嶺南百越民族中少有的卓絕首領,她一生致力於本地區的安定發展和積極推動百越族的「漢化」,對人民懷有深厚的感情,在該地區人民中享有崇高的威信,這奠定了冼夫人深厚的群眾基礎。
冼夫人的功績卓著,影響深遠,無論是統治者、文人學士還是普通老百姓,都是希望國家統一,社會安定的,所以,有功於國有功於民的冼夫人受到歷代封建統治者的肯定和文人學士的歌頌,也受到人民群眾的贊揚和懷念,也是理所當然的。

第二,封建朝廷的敕封推動了冼夫人崇拜的形成

前面已提及,歷代封建政權多次敕封冼夫人,並把冼夫人入祀國家祭典。封建朝廷的敕封,擴大了影響,增加了冼夫人在人民群眾中的威嚴感, 推動了冼夫人崇拜的形成。封建統治者敕封冼夫人都是有一定的目的的,陳朝和隋朝時的敕封主要是表彰冼夫人對國家所做的貢獻,但隋朝以後,情況就有所不同了。
由於冼夫人在嶺南人民中享有崇高的威信,封建統治者想藉助冼夫人的形象穩定民心,維護統治。隋朝以後,歷代政權對冼夫人的敕封都是在非常時期。
南漢政權是五代十國時期在嶺南建立的割據政權。當時,中國又一次出現了大分裂的局面。在全國大分裂、大動盪的情勢下,南漢政權統治下的嶺南地區,階級矛盾也很尖銳。南漢統治者極其奢侈,幷且刑法殘酷,有刀鋸、支解、刳剔等酷刑,因此,激起人民的反抗。為穩定統治,統治者封冼夫人為「清福夫人」,利用冼夫人的影響維護統治。
南宋高宗時期,正值金兵南下,北宋政權滅亡,南宋政權初建的時候,統治者極需穩定南方局面,以應付北方金兵的威脅。但這時,嶺南並不平靜,阮元《廣東通志·前事略》的記載: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八月「盜入梅州,殺守臣沈同之,大掠而去」。紹興二年(公元1132年)四月「陳顒圍循州,焚龍川縣,命江西安撫司遣將捕之」。同年八月,「江西統制傅樞討平南雄賊吳盅、鄧慶、劉軍一等」。十一月,「陳顒犯梅、循二州。是冬,虔賊謝達犯惠州。」紹興「三年(公元1133年)正月,陳顒圍潮州不下,引兵趨江西。同年二月,虔賊周十隆犯循、梅、汀州。」「時虔、吉盜連兵寇掠循、梅、廣、惠、英、韶、南雄……」。紹興四年(公元1134年)十一月,「廣賊區稠圍韶州樂昌縣。」紹興五年(公元1135年)正月,「海賊朱聰犯廣州」,「閏二月,海賊陳感犯雷州,官軍屢敗。」〔24〕此後的紹興年間,嶺南還發生了多次的動亂。在此情況下,宋高宗趙構將冼夫人抬到神的位置,在海南儋耳人請求為冼夫人賜封號時,為儋耳寧濟廟作廟額誥,冊封冼夫人為「顯應夫人,賜額曰寧濟」,後又加封為「柔惠夫人」。從廟額誥中,我們可看到宋高宗的用心:「彌寇攘之患,格豐登之祥,惟神之功,寬朕之憂」。〔25〕
封建統治者還利用「神化」冼夫人,編造「顯靈」神話,幫助鎮壓農民起義。例如:清朝時曾發生加封號的事件。據光緒《高州府志》的記載: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太平天國革命軍陳金剛部進攻高州府,在十一月二十四日的南山戰役中清軍擊敗太平軍。「冬十一月賊自南山來攻營,副將卓興大破之……斃賊百餘(此為卓軍第一戰功)。」〔26〕於是地方官紳藉此編造冼夫人「顯靈」的神話,大肆宣傳。他們把清軍戰勝太平軍的原因歸結為「時北風烈動,忽轉南風,賊愈不支。相傳是處為冼夫人降生地,而是日又夫人誕辰,故靈應如此。」〔27〕時任廣東巡撫的郭嵩燾即以此為據向清廷奏請敕賜封號,同治帝加封冼夫人「慈佑」。在這當中,摻雜了迷信色彩,統治者藉此推行愚民的統治政策。
由於統治者的多次敕賜封號,再加上隋以後開科舉取仕,以士大夫為基礎的封建統治集團,利用民間對冼夫人的崇拜,大力贊揚冼夫人的功績,推動民間信仰更深入更廣泛發展。

第三,民間信仰的形成促成了冼夫人崇拜現象長時間的廣泛的存在

嶺南地區人民歷來重視對祖先對英雄人物的崇拜,粵西和海南人民以崇拜冼夫人為多,並形成了廣泛的民間信仰。前面已提及,該地區建有很多冼夫人廟,每年舉行盛大的祭典活動,人們把冼夫人奉若神明,把她看作是救災救難的神。人們都相信冼夫人可保佑他們,每逢誕期都到冼夫人廟燒香跪拜,祈求消災得福。這一方面是由於人們的信仰具有功利性的因素,凡求一事,必有一神應之,這使得冼夫人崇拜具有了植根的土壤和發展的空間。一方面是由於迷信思想不能消除,這為冼夫人崇拜廣泛擴展提供了精神支持,使得冼夫人崇拜現象長時間的廣泛存在,並形成了廣泛的民間信仰。

❷ 嶺南文化的特點

1、嶺南文化的重商性      

中國傳統文化在經濟領域歷來具有重農抑商的傾向。但是,這種封建社會小農經濟條件下萌生的價值觀念,在嶺南地區並無突出的反映。嶺南文化上的商業精神不僅彌漫於市民的日常生活中,而且往往制約者人們的價值取向和行為目標。     

2、嶺南文化的開放性      

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和自然環境形成的嶺南文化,必然是「窗權之下,易感風霜」,免不了要發生與其他外域文化的碰撞和交匯,形成一種開放的文化心態,呈現出與較為封閉的內陸文化有明顯的不同性質。     

3、嶺南文化的兼容性      

開放性跟兼容性是相互聯系的。嶺南文化具兼容並蓄的性質,它處於與不同文化相互對流和溝通的狀態,不存在嚴重沖突和對抗的局面。     

4、嶺南文化的多元性      

嶺南文化的兼容性在表現上,必然出現嶺南文化的多元性。嶺南文化的多元性是指多種性質,多種類型,多種層次文化的並存,使嶺南文化顯得多姿多彩,生動活潑、富有活力。     

5、嶺南文化的享樂性      

嶺南文化的享樂性不僅表現在舒適、快樂、美好、享受等美的生活追求,企求幸福生活,更重要的表現為通過勞動,獲得成功,取得勝利,實現人生價值,達到目的以及對個人利益、事業成就的滿足。其主導方面是積極的,它催人上進,奮發,開拓,攀登,建設美好的生活,追求幸福的人生。但也有一些消極因素,諸如過於追求刺激和物質享受,甚至奢侈。

(2)冼夫人文化的積極意義有哪些擴展閱讀:

嶺南文化是指中國嶺南地區文化,涵蓋學術、文學、繪畫、書法、音樂、戲曲、工藝、建築、園林、民俗、宗教、飲食、語言、僑鄉文化等眾多內容。 從地域上,嶺南文化又分為廣東文化、桂系文化和海南文化三大塊,尤其以屬於漢族廣東文化的廣府文化、潮汕文化、客家文化,構成了漢族嶺南文化的主體。

嶺南文化,源遠流長。歷史上,在漢民族的形成和發展,在維護國家統一、民族團結等多方面,嶺南文化都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在中華民族文化的發展史上居於重要地位,起著重要作用。近代嶺南文化更是近代中國的一種先進文化,對近代中國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嶺南文化以其獨有的多元、務實、開放、兼容、創新等特點,采中原之精粹,納四海之新風,在中華大文化之林獨樹一幟,對嶺南地區乃至全國的經濟、社會發展起著積極的推動作用,是中華民族燦爛文化中最具特色和活力的地域文化之一。

嶺南文化涵蓋學術、文學、繪畫、書法、音樂、戲曲、工藝、建築、園林、民俗、宗教、飲食、語言、僑鄉文化等眾多內容。從地域上,嶺南文化又分為廣東文化、桂系文化和海南文化三大塊,尤其以屬於漢族廣東文化的廣府文化、潮汕文化和客家文化為主,構成了嶺南漢族文化的主體。

❸ 年例的由來

年例萌芽於嶺南古老的祭祀。經過近兩千年變遷,在化州「跳花棚」、雷州「走清將」、徐聞「羅卜戲」、吳川「舞二真」之中,依然能感受到古儺的魅力。年例最初是祭祀儀式,是擴大的元宵節、春節、廟會,包括祖先遷移落腳紀念日等在內的綜合節日。

年例有一套完整的程序,重視祭祀儀式。部分保留明清時期祭社風俗,匯融中原元宵節的娛樂喜慶色彩。在經年累月發展中,年例融入中原文化、廣府文化、客家文化、潮汕文化等元素,發展成為粵西最隆重的民俗活動。

進入二十一世紀,隨著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年例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播「好心文化」精神,弘揚國家統一、和諧團結的主旋律。

(3)冼夫人文化的積極意義有哪些擴展閱讀:

傳統年例活動包括:起年例、正年例、年例尾。具體指敬神、擺宗、打醮、祭拜、掛花燈、游神、放鞭炮等環節,大都以祭祀活動為主。還有舞獅、舞龍、舞春牛、八音、粵劇(「做大戲」)、木偶戲(「鬼仔戲」)、歌舞、雜劇、宴席等活動。

除傳統項目表演,現代歌舞雜技的引入,讓年例不再局限在傳統祭祀,從最初娛神祭祀,發展為融交際和文娛於一體的文化盛會,所謂「做年例」「睇年例」(看年例)等。

❹ 年例的年例起源

一說:相傳,湛江的「年例」也是由元宵節衍化而來。自漢唐以來,中原文化習俗逐漸滲透粵西大地,過年和元宵節持燈嬉遊的習慣也被接受,與本地習俗慶祝豐收、祈禱祭祀日子結合後,逐步演變成現今隆重熱烈、極受村民重視的民俗節日。
一說:它實際上是元宵節、廟會、湛江等地方祖先遷移落腳紀念日等綜合起來的節日。
一說:年例和冼太夫人有一定的關聯。年例活動由冼氏家族祭祀祈福而興起,長期演化後成為今天的年例。
南朝至隋朝時期,嶺南聖母冼太夫人是當地的一位頗有影響力的人物,她為維護國家統一、民族團結作出了卓越貢獻,被周恩來總理譽為「中國巾幗英雄第一人」。在年例中「游神」所用的神像中,便有冼太夫人的塑像造型。可見她在當地人心中的地位,像神一樣崇高。當地人如此敬重一位愛國的巾幗英雄,也多少反映出他們的一種英雄主義情懷及愛國主義思想。或許把冼太夫人尊為神只是延習了祖先的做法,把拜冼太夫人僅看成是年例的一種形式。但其中所包涵的那種文化內涵,是泯滅不了的。冼夫人文化使年例更具歷史意義,它傳承的不是只有封建的迷信思想,還有一種具有積極意義的人文精神。
客觀分析,年例與元宵又有不同,主要區別在於:
一、 年例是沒統一日子,它多集中在農歷臘月至二月間,還有「翻秋」年例(在秋收後的一個月舉行,大都是在農歷三月至十一月)則每個月都有,少數地方一年中還會舉辦兩次年例。年例節一般一個村莊一天,有的地方舉辦兩三天。而元宵則固定在農歷正月十五一天,過了這天不叫元宵。
二、信仰不同,元宵稱上元節,與道教三元說信仰有關,漢武帝時,「太一神」的祭祀活動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馬遷創建「太初歷」時,就已將元宵節確定為重大節日。而年例宗教信仰廣泛,它祭祀的神靈有道教的三官大帝,也有佛教的觀音菩薩,本土的冼太夫人,社稷土地,康王以至祖宗、樹神、鬼等等。
三、元宵節是吃元宵,燃燈等,年例沒有這方面的習慣,在古時,年例注重於鄉儺驅魔逐鬼儀式。
四、年例盛行地區與古代俚人生活的區域相重疊,具獨特的唯一性,是其它民系所沒有的。元宵則地域廣泛,是多民族的節日。
所謂「年例」,可解釋為年年有例,俗語也叫「飯期」。
過了春節,茂名等地的年例也就陸續開始了。所謂「年例」,可解釋為年年有例,俗語也叫「飯期」。茂名人有「年例大過年」的說法,可以說「年例」是茂名農村的第一大節日。實際上「年例」只是具有同一地域特色節日的通稱,並不是所有做年例的地方都習慣把年例叫做年例,茂名、湛江市區和遂溪一般叫年例或「元宵」,其他地方習慣稱謂各不相同,例如,雷州叫遊人或元宵,徐聞叫上軍坡、鬧軍坡或游神,廉江叫游神或游花街等。
茂名地方的「年例」,可以說來源於「元宵節」。元宵節作為我國的傳統節日,是指農歷正月十五這一天。這天晚上有觀燈的風俗,「東風夜放花千樹」描寫的正是元宵節觀燈的情景,因此元宵節也稱燈節或上元節。也許是茂名人的創造,把節日時間錯開,便成了以吃喝為主的「年例」。年例期早的從年初五便開始,直到二月底。茂南有句俗語「最早黃竹,最遲艾屋」,是說高山鎮黃竹村正月初七日便做年例,而公館鎮的艾屋地是2月28日才做年例。各條村莊的年例日期錯開,是便於親戚朋友互相歡聚。
在改革開放前,農村人做年例沒有現在這樣熱鬧、隆重。那時,生產隊干魚塘,殺幾頭豬,社員們領回幾斤魚、幾斤肉,再殺一個雞做菜,就算是豐盛了。改革開放後,人們生活水平提高了,做年例也就越來越隆重、熱鬧。一般人家也擺上三、五桌;富裕人家則擺十幾二十桌,吃的也不僅僅是雞、鴨、魚、肉,而是「天上飛的,海里游的」,山珍海味,應有盡有。做年例是誰家客人多,客人級別高,門口停放的小車多,主人的面子就大。探年例不僅親戚朋友來,連親戚的親戚,朋友的朋友,都可以來。親戚朋友見見面,聚聚情誼,交流信息,辛苦一年的農民高興熱鬧幾天,也是一件有益的事。 「年例」節日的形成源於明朝,流傳有一個民間故事。話說四五百年前,位於鑒江中下游江邊的高州城(原茂名縣城)、化州城、吳川城(梅菉)等城鎮已形成商業中心區,手工業發達,附近的鄉村也是農業發達地域,從事工、農器具和木、魚、鹽等物品販運的人往來城鄉之間,有的農人漸漸脫離農耕變為城鎮人。使得在江邊千年形成的商品集散地,漸漸擴大城的面積,當地的農村人也變為街道人。高州城鎮、化州城鎮、鎮隆城鎮、吳川梅菉城鎮由三日一圩市向日日皆圩市轉變,商業經營行會便搞一些商慶活動以推動商品交換。明朝時,鑒江流域各地的城鄉已經由漢俚文化融合進而全部漢化,中原移民和北來的官員宣傳中原文化,將祭社稷為主的民俗節日社火(廟會)傳至當地,已跟當地古俚人流傳下來的鬼神文化漸漸融合,形成祭灶、燃灶火、游廟神、上刀山、過火海、鳴銃炮、送瘟神、燒紙船、插田旗、送吉貼、出花燈等一系列習俗。這種習俗也成為當時一種村慶文娛活動。村慶活動吸引城鎮人,商慶活動也吸引鄉村人,隨著部分鄉村人變為行商人、部分城邊土地變為街道,城鄉人往來逐漸頻繁,很多人都覺得:將鄉村的廟會農慶和城鎮的商慶結合起來,城鄉皆有文娛活動多好啊 。
說的是高州府城有一個由農人變街人的人,名叫高化年,20歲出頭的他隨父親高聖將茂名縣北部山區出產的木材(主要是杉樹)通過鑒江水路木排流運方式,販運到化州城和吳川梅菉城出售,又從這些地方用船運回其他物品轉賣,經過多年的經營,家境殷厚。高化 年的 祖輩是北方移民來的,很懂中原文化的內涵,對古俚人文化也頗理解。他在行商過程中,認識一位在化州城任教諭名叫金和成的人,又在梅菉 城鎮結 交一位與他父親同齡的黎族人吳賢。吳賢住在海邊山村,從事船運,來梅菉把物品通過江海販到家鄉出售。時間長了,相知了,高聖和吳賢結拜為兄弟。有一天,吳賢請高聖父子到他船上飲酒,叫出女兒斟酒。那高化年見了花容月貌的吳女,竟一見傾 心。吳女也對高化年暗送秋波。席間知吳女名叫吳梅例,也知書識禮。因高聖跟吳賢成結拜兄弟,高化年和吳梅例也以兄妹相稱。高化年愛心涌動,卻不敢冒犯兄妹禮教,不敢跟父親言及求婚的事。情煎三個月後,跟化州城的金和成教諭吐露心曲。金和成願意玉成美事,稍作思量,叫高化年於正月十五元宵節日,請吳賢父女及他那個山村的多個鄉老到來賞花燈,由他說合。
高化年把金教諭的話講給父親聽,又說這樣既可增進情誼,又可促進城鄉人江海人往來,使生意興旺。高聖覺得兒子想法聰明,欣然答允,發出請貼。元宵之日,吳賢攜女梅例和村老八人往高家赴宴。席間說三天後的正月十八,是他海邊山村的廟祭活動,跟街上的元宵燈慶有所不同。金教諭當即叫吳賢要禮尚往來,要高聖父子帶他和商友前往賀慶。吳賢卻說村居簡陋,不敢接貴客。金教諭向高聖建議:在梅菉鎮江邊他的木貨場那裡,邀請吳賢帶一部分人到來表演廟會的娛樂節目,使海邊山村人多來看你的木材,買賣會更好。高聖想到此舉高明,便發出邀請。那天貨場上張燈結綵,由吳賢村人和請道士做道戲演木偶戲儺戲,邀客入席吃飯,賣出的木材比往日增加一倍。幾天後,高聖又在高州府地他江邊的貨場,按當地的廟祭日舉辦一次娛慶,上演木偶和儺戲,還從信宜山村請來能做「上刀山」、「過火海」等民間表演的人,從自己木場中挑最大的杉樹製作「刀山」。也請吳賢帶女和鄉親到來。四面八方的人都來看熱鬧,過後,高聖的木材又多賣一倍。又過幾天,適逢化州城江郊廟祭,高聖又舉辦一次民俗節目演出。從商的種田的都到來看民俗表演。戲場熱鬧之時,金教諭說要暫留高化年在孔廟書院幫教,當即掛出說是高化年作的一對聯的上聯:農商慶會成年例。說明誰能對得好聯,便成終生摯友;又問台下的高聖和吳賢答應不答應,兩人都高興說好。
用新鮮事作的新鮮聯句,把人難倒了,好一會兒沒人能對上,有兩個秀才說出一二句,金教諭都說文不對題。這時,只見金教諭帶著一位眉清目秀的秀才打扮的青年上台,手裡展開所對下聯的條幅:例年成會慶商農。金教諭說:這下聯是上副的迴文,對得好,願出聯和應聯的成親朋摯愛,說完便叫二人對拜。在戲台下看戲的高聖和吳賢都覺得那應對的後生好像是吳梅例。原來這對聯事是金教諭暗中安排好的。全場的人都稱贊含有高化年的「年」和吳梅例的「例」兩人名字後一字的這迴文對聯:農商慶會成年例,例年成會慶商農。
這農商慶會過後,金教諭對高聖和吳賢勸說:兩個年輕人都當眾對拜了,我作媒人,讓他倆成親吧。兩個一商一農的好友笑著點了頭。由於這一對聯,這一樁美事,又見農商慶會將廟會和商慶結合,既迎吉送邪又促進城鄉人情誼和大眾娛樂,便使人覺得要年年成例,各地推舉廟會鄉賢輪年做首「例年」會慶,年年如此慶商農。傳揚出去,這條圩的圩誕也開會集捐學著做「年例」,那條村的廟會祭也集捐做「年例」,由農村變為街道的更做大「年例」,農商同慶,你做我做。接著就傳遍鄉村,就互相攀比,你那圩街來的親朋多,生意好了,也表明肯施財就能發財,我邀更多的親朋來;你那村莊廟慶多親朋來,人氣旺,表明有愛心,我便請更多親朋來,於是眾人便有了做「年例」能「福人又福己」的心理意象,於是「年例」節日便傳承幾百年直至今天。由於各地村莊和由村變街的最初廟會誕祭日不同,所以流傳到今天的年例日期也不同。清朝嘉慶年間修的《茂名縣志肪硎?叻風俗》始對年例作記載:「自是至二三月,里祠設醮,家奉神沿門逐鬼,謂之做年例……」再早在明代的《金瓶梅》第十四回中,西門慶對吳大妗子、李瓶兒說道:「今日門外玉皇廟聖誕打醮,該我年例做會首……」可見,年例是由廟會(誕)形成的年年成例,簡言年例。而年例也一直延續至今,而且熱鬧、隆重程度不亞於當年。

❺ 冼夫人在做人方面有哪些高尚氣節

冼夫人,俚族人,生活在南北朝時期。丈夫馮寶,任高涼太守,手握大權。

冼夫人自幼聰明伶俐,勤勞能幹。她不僅博覽群書,極富文采,而且擅長挽弓射箭,可謂文武雙全。到了婚嫁年齡,冼夫人和當時的高涼太守馮寶結為伉儷。婚後,她全力協助丈夫在俚族人民中間推行政令,並積極採取切實可行的舉措,促進漢族和俚族的融合統一。

當時,南方變亂迭起,朝代更替頻繁。面對這種動亂局面,冼夫人下定決心要維護國家的安全統一,在她的努力下,廣東境內漢、俚等族人民歸服了朝廷的領導,各族人民和睦相處,國家一度出現了安定團結的大好局面。

公元548年,江南發生了「侯景之亂」。高州刺史李遷仕想乘機割據稱雄。所以,他拒不發兵北上參加平滅「侯景之亂」的戰爭。不僅如此,他還招兵買馬,擴張勢力,企圖起兵叛亂,以達到稱霸廣東的目的。

李遷仕為了爭取馮寶和冼夫人的支持,就派人請馮寶去高州聚會,說有要事商量。馮寶正欲前往,冼夫人急忙出來阻攔,不讓丈夫前往。丈夫很不解,詢問其故。冼夫人向丈夫分析了李遷仕的不良意圖——叛變朝廷。她讓丈夫裝病推託,以保全國家安定團結的大局。

馮寶聽了冼夫人的分析,沒有赴約。沒過幾天,李遷仕果然打出反旗。這時候,馮寶連連誇獎冼夫人料事如神,並向她討教平滅反賊的良策。冼夫人根據敵強我弱的形勢分析,只有智取才能將反賊一網打盡。

冼夫人不顧個人安危,決定親自深入虎穴。她帶了十分豐厚的禮物,由1000多個士兵擔著,假裝是去恭恭敬敬地拜見李遷仕,以贖前次不赴約之罪。李遷仕聽說是冼夫人親自前來,毫無防範地打開了城門。哪知這些士兵的長擔子中都藏著兵器,他們出其不意地殺進城後,占據城門、府衙等要地,並接應後續部隊陸續入城,很快就打敗了李遷仕的分裂勢力,維護了廣東地區的安定和統一。

後來,廣州刺史歐陽紇(hé)又起兵反叛朝廷。冼夫人再次舉起了平滅反賊的大旗,歐陽紇見冼夫人態度堅決,就脅迫冼夫人就範,誘捕了冼夫人的兒子馮朴。在這緊急關頭,冼夫人義正辭嚴地告訴部下:「我不能為了保護兒子而負了國家。」冒著兒子可能被殺的危險,冼夫人毅然起兵討伐叛逆,廣東地區的統一和安定局面在她的努力下得以保全。

朝廷鑒於冼夫人在維護國家統一和地方安定方面做出的貢獻,封她為中郎將,於是她成了南北朝時期中國少數民族中惟一的女將軍,當地群眾也把她奉為「聖母」。

中華民族是一個大家庭,生活在華夏大地上的每一個中國人,不論是哪一個民族,都有責任維護國家的統一和各民族的團結。在我國歷史上,除了冼夫人這樣的女將軍,還有松贊干布那樣的王室貴胄(zhòu),他們都為中華民族的團結和祖國的統一作出了貢獻。在「東突」勢力抬頭,「台獨」勢力猖獗的今天,我們應該像冼夫人和松贊干布那樣胸懷祖國,放眼未來,堅決維護民族團結,早日實現祖國統一。

閱讀全文

與冼夫人文化的積極意義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0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1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64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43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50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5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2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80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6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1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9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2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9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7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15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0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