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唐朝三位統治者的思想文化有哪些

唐朝三位統治者的思想文化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09-24 14:00:01

『壹』 唐太宗具有怎樣的治國思想,舉例說明

一、以隋亡為鑒,以民為本,與民休養生息
由於唐太宗出生在隋文帝統治時期,親眼目睹了盛世的奢華,也親身經歷了隋末的動亂和隋王朝的顛覆。他從波瀾壯闊的農民戰爭中認識到了人民群眾力量的偉大。隋朝本來是如魏徵談到的「統一寰宇,甲兵強銳,三十餘年,風行萬里,威動殊俗」的統一帝國,隋煬帝繼位時仍「海內殷阜」,然而為什麼在十餘年後土崩瓦解,二世而亡呢?這是由於「驅天下以縱欲,罄萬物而自奉」,「徭役無時,干戈不戢」。他在吸取了這樣的教訓以後,非常重視老百姓的生活。他強調以民為本,常說「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載舟覆舟,所宜深慎」所以,貞觀初,唐太宗謂侍臣曰:「為君之道,必先存百姓,若損百姓以奉其身,猶割股以啖腹,腹飽而身斃。若安天下,必須先正其身,未有身正而影曲,上治而下亂者,朕每思傷其身者不在外物,皆由嗜欲以成其禍。若耽嗜滋味,玩躍聲色,所欲既多,所損亦大,既防政事,又擾生民。且復出一非理之言,百姓為之解體,怨瀆言既作,離叛亦興。朕每思此,不敢縱逸。」]可見唐太宗對君民關系有著深刻的認識。他的為君之道必先存百姓的觀點,不僅僅是一個政策或一個政治主張,也是一個哲學命題。那麼,他為什麼要用割股啖腹,腹飽身斃這樣極端的比喻來說明這個觀點呢?因為隋煬帝敗亡的歷史和玄武門之變的歷史給予他的教訓太過沉重了,可以說他對君道的存亡有著太多的切膚之痛!武德四年(621),李世民攻克洛陽,「觀隋宮殿,嘆曰:『逞侈心,窮人慾,無亡得乎』!」所以,他繼位以後,以隋亡為鑒的意識日益強烈。武德九年(626),繼位不久的唐太宗與臣下討論重法禁盜問題。唐太宗說:「民之所以為盜者,由賦繁役重,官吏貪求,飢寒切身,故不暇顧廉恥耳。朕當去奢省費,輕徭薄賦,選用立廉吏,使民衣食有餘,則自不為盜,安用重法邪!」
通過對歷史經驗的總結,唐太宗得出了一個規律性的結論,即國家的征發必須以百姓的承受能力為限度,而生產的正常進行和維持簡單再生產的生活條件,是這個限度的底線。所以他不輕易征發徭役。他還下令合並州縣,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有利於減輕人民的負擔。為了不失「安人之首」,「故夙夜孜孜,惟欲清靜,使天下無事」。唐太宗曾明白地說:「可愛非君,可畏非民。天子者,有道則人推而為主,無道則人棄而不用,誠可畏也。」這是一種具有真實感受的畏民心裡,是唐太宗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保持戒惕思想的根本前提。
綜上可以看出,唐太宗在政治思想上的重要貢獻是結合治國實際,提出了「為君之道」和「安人之道」等治國方略。盡管中國古代不乏強調「以民為本」的思想家,但像唐太宗那樣,從最高統治者的角度,將這個問題提到如此高度,並堅持貫徹到自己的施政實踐中,社會政治,經濟狀況迅速改善,一顯治世風貌。貞觀四年(630)「天下大稔,流散者咸歸鄉里,米斗不過三四錢,終歲斷死刑才二十九人。東至於海,南極五嶺,皆外戶不閉,行旅不齎糧,取給於道路焉」這在歷史上並不多見,可以說民本主義的政治實踐有史以來未有如此成功者。
二、重賢任能,虛懷納諫
歷代統治者在建國治國大業上都需要團結和使用人才以形成領導集團的集體智慧。在唐太宗執政的貞觀時期君臣之間這樣的關系便很明顯地呈現了出來。
唐太宗認為,「為政之要,惟在得人,用非其才,必知難治。今所任用,必須以德行、學識為本」。。在他看來,為政治國的首要條件在於選賢任能;選用人才必須要看其「德行」「學識」。他認為只有選用大批真才實學,具有較高德行的人,才能達到天下大治。他用人惟才,可以不管其人過去的歷史背景,不分親疏,求真務實。他曾在《帝范》中這樣寫道:「故明主之任人,如巧匠之制木。直者以為轅,曲者以為輪,長者以為棟梁,短者以為栱桷。無曲直長短,各有所施。明主之任人亦猶是也,智者取其謀,愚者取其力,勇者取其威,怯者取其慎。無智愚勇怯兼而用之。故良匠無棄材,明君無棄士。」重用做過被害太子建成的顧問的魏徵和王奎就是典型的實例。唐太宗對人才的任用也很有特色,他能知人善任,做到人盡其才,而且是充分發揮其長處。對於歷史上有名的房玄齡和杜如晦就是一個典型,他們不善於斷案和處理雜務,但卻善於謀劃和決定國家大事,所以用為宰相,用其所長,避其所短。而戴胄則相反,他不通經史,但做事正直,所以讓他做大理寺少卿,負責審理案件,結果他辦事異常干練,案子從不積壓,深得唐太宗賞識。
對人才的重視,貫穿了唐太宗政治生活的始終,雖然他對大臣輔弼作用,人才與治亂關系的認識並未脫出前人規范,但在其為政的20多年中,能始終將人才問題置於重要位置,不時加以闡發,並努力付諸實踐,這已經是唐太宗在治國方面的可貴之處。
唐太宗在中國歷史上之所以被人尊崇,和他納諫的過人氣度是有直接關系的,他曾對王奎說:「自古人君莫不欲社稷永安,然而不得者,只為不聞己過,或聞而不能改故也。今朕有所失,卿能直言,朕復聞過能改,何慮社稷之不安乎?」又說:「朕開直言之路,以利國也,而比來上封事者諸多奸人細事,自今復有為是者,朕當己讒人罪之。」在太宗看來,凡是「明主思短而益善,暗主護短而永愚」。唐太宗一直把魏徵的「兼聽則明,偏信則暗」牢記在心。有了好的指導思想,納諫也就有了良好的基礎和前提。為了充分納諫,唐太宗進行了一些改革,他命令五品以上的官員要在中書省(為皇帝起草詔書的辦事機關)輪換值班,聽從隨時召見以便及時商議大事。他將國家重要的軍政事務以及五品以上官員的任免權交給了宰相會議,以便充分聽從眾人的意見,集思廣益,委任最合適的人選。對於一般的政務,他要求負責起草詔書的中書省和負責復核詔書的門下省都要各負其責,認真做事,不許敷衍了事。這既有效地防止了少數大臣的專權亂政,也充分發揮了大家的集體智慧,有了互相牽制的制度和措施,就使正確的方針政策得以順利產生。為了更好地納諫,唐太宗還採取了一些具體有效的措施,如諫官和史官列席軍政會議,對於敢於直諫的大臣給於重賞鼓勵,同時也是對其他人以後進諫的一種有效的鼓勵。
由於唐太宗對進諫、納諫都持積極的態度,所以當時上至宰相御史,下至縣官小吏,舊部新進,甚至宮廷嬪妃,都有人敢直言進諫。他在位的20餘年,大臣魏徵一人前後所諫就有200餘事。這種開明的政治局面和君王求諫納諫的高明的領導藝術,在我國封建社會里是罕見的。
三、君臣關繫上的共治
唐太宗充分吸收孔子孟子荀子的思想,藝術地處理君臣關系,堪稱典範。他有一些前人所沒有或不明確的政治思想,他把君臣關系的主導面轉移到君這一邊,也就是說,君臣這一對矛盾,其主導面在君,而不是總是臣下不好。在唐太宗看來,「天下安危」與人臣有著極為密切的關系。臣是君的「耳目股耾」。要想國家安定,政權穩固,君臣應該「義均一體」,「同心協力」。為了建立這種新型的君臣關系,唐太宗多次強調「正主任邪臣,不能致理,正臣事邪主,亦不能致理。惟君臣相遇,有同魚水,則海內可安」。又說:「君臣本同治亂,共安危,若主納忠諫,臣進直言,斯故君臣合契,古來所重。若君自賢,臣不匡正,欲不危亡不可得也。君失其國,臣亦不能獨全其家。」據此,我們可以看出,君臣兩者的利益是完全一致的。只有君臣契合,義均一體,才能創造出一個富有強大生命力的朝氣蓬勃的新王朝。而他的高明之處就在於他提出了君臣「共為治」的思想。
那麼,君臣如何「共為治」呢?第一,他要求臣下與他肝膽相照,也要求臣下相互講是非,否則談不上君臣共治。第二,貞觀十六年(642),唐太宗曰:「或君亂於上,臣理於下;或臣亂於下,君理於上。二者苟逢,何者為甚?」也就是說,君治和臣治是有分工的,但是在國家的治理方面雙方卻都負有責任。因為這種雙方對國家的治理都負有責任的思想,把君和臣都放在同一水平線上進行考察,所以凡是國家治理不好,總要從君臣兩方面來尋找原因,這對君是一個約束。這種思想也改變了歷代帝王的文過飾非的惡習,有利於政治清明,具有其進步性。從這種思想也可以看出,唐太宗是歷史上少有的比較開明的君主。
四、寬刑簡法,緩和社會矛盾
唐太宗十分重視法治,他深知要治理好一個國家,最基本的是確立若干原則,實行法治。他認為國家的法律不是帝王一家的法律,是天下都要共同遵守的法律,一切都要以法為准。唐太宗君臣認為,法制應該寬簡和謹慎。唐太宗說:「國家法令,惟需簡約,不可罪作數種條。」他認為應該由取重從輕、由繁而簡為立法的指導思想。在法律制定出來後,唐太宗以身作則,帶頭守法,維護法律的統一和穩定,在貞觀時期真正做到了王子犯法與民同罪。在執法時鐵面無私,但量刑時又反復思考,慎之又慎。他說「死者不可再生,用法務在寬簡」。因此應當特別慎重。他刪除了法律中的多種酷刑,特別是對死刑的條律幾乎減少了一半。由於唐太宗的苦心經營,貞觀年間的法治情況很好,犯法的人少了,被判死刑的更少。據載貞觀三年(629),全國被判死刑的才29人,幾乎達到了封建社會法制的最高標准——「刑措」,即可以不用刑法。
法律盡管是統治階級的專政工具,但它既然以凌駕於全社會的面貌出現,就不能不對特權者做出某些法許可權制。然而貪得無厭的階級本性使封建統治者不能滿足法定權利的規定,往往於法外攫取更多的財富與特權,這就出現有法不依、知法犯法的司法弊病,這在隋朝就有突出表現。鑒於隋朝的這些弊政,唐太宗強調守法,反對徇情枉法。貞觀十七年(642),唐太宗姐姐長廣公主的兒子,揚州刺史趙節,參與承乾的謀反,按法論死,他到姐姐府第時,姐姐向他求情,他不赦免,解釋說:「賞不避仇讎,罰不阿親戚,此天下至公之道,不敢違也,以是負姐。」可見他較好地處理了人情干預法律的矛盾。
唐太宗還注意律令的完善。貞觀十一年(637)頒行的《唐律》,根據唐太宗「按舉不法,震肅權豪」的意志,制定了一些約束權豪恣意橫行的刑律,成為我國現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封建法典,是一份寶貴的法學遺產。就其立法准則來說,具有往代少見的完善性能。雖然在本質上是為了鞏固封建統治,保護剝削階級的利益,但唐太宗注重立法,講求法律的簡約與穩定,對於我們當今的法制建設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五、開放的民族政策
唐王朝是疆域空前遼闊的國家,唐太宗作為這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奠基者,深受各族人民的愛戴,他們尊其為「天至尊」、「天可汗」。成為各族人民的共主。唐太宗認為他作為奉天承運的天下共主,應該君臨天下,建立華夷一統的天下秩序。他在少數民族中的崇高聲望,是與他開放的民族政策分不開的。在他的努力下,唐朝的漢族和各少數民族和睦相處,出現了歷史上難得的民族關系融洽、各族和睦共處的黃金時期。
貞觀十八年(644),東突厥向唐朝請求居處於勝、夏二州一帶,許多大臣表示反對,唐太宗卻說:「夷狄亦人耳,其情與中夏不殊。人主患德澤不加,不必猜忌異類。蓋德澤洽,則四夷可使如一家;猜忌多則骨肉不免為讎敵。」[25]貞觀二十一年(647),唐太宗又說:「自古皆貴中華,賤夷、狄,朕獨愛之如一,故其種落皆依朕如父母。」[26]其華夷一家的思想主要表現在:對漢、夷被俘勞動人民同樣予以贖取、給糧、給復;對漢、夷將領同樣秉公賞罰;對漢、夷將領同樣任人唯賢;對漢、夷傷病大將同樣體恤。[27]正是由於唐太宗對少數民族「愛之如一」的指導思想,結果是「胡越一家,自古未有也」 。[28]極大地提高了唐朝政府的威望。
總而言之,唐太宗的治國思想是一份寶貴的文化遺產。雖然在貞觀十年(636)以後他的治國思想發生了蛻變,對民眾和君臣關系的認識出現了偏差。但是我們應該認識到,唐太宗畢竟是封建時代的政治家,是封建地主階級的代表人物,他的治國思想也就有其階級和時代的局限性。所以我們不能用今天的標准去苛求古人。我們應該以馬克思主義的歷史唯物主義為指導,對其進行深入研究,「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華」[29]。從中總結出有益的經驗教訓,我們就可以發現,唐太宗的治國思想至今仍有其重要的存在價值和意義。

『貳』 唐代思想文化思想的特點

唐代文化基本有三個基本特點。

一是文化體系龐大完整,發展程度高;

二是唐代文化極具開放性;

三是唐文化有著明顯得向民眾靠近、重現實世界、不僵守古制的特徵。

唐文化體系中,包括文學、宗教與哲學、史學、藝術、天文歷法、地理、數學、醫學、百工技藝等方面,基本覆蓋了當時世界上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的多數組成部分。這樣一個龐大而完整的文化體系在當時的世界上也是僅有的。

唐文化的發達程度居於當時世界的先進地位。當時唐朝的國都、亞洲的文化中心長安城為各國所嚮往。穆罕默德在《古蘭經》中對他的穆斯林民眾說:「學問雖遠在中國,亦當求之。」日本、朝鮮、越南這些與中國或一衣帶水、或山川相連的國家更是不斷地把唐文化引進自己的國度。

(2)唐朝三位統治者的思想文化有哪些擴展閱讀

初盛唐的思想文化與中晚唐的思想文化確屬於不同的類型。初盛唐屬於唐朝在上升時期多元開放型的文化,而中晚唐則屬於唐朝在衰落時期主尊儒學、排斥異端的內斂型的文化。兩者之間表現為唐代的思想文化在發展過程中呈現出由「放」到「收」的變化趨勢。

這不僅是初盛唐到中晚唐的思想文化型態的轉變,也是中世紀中國思想文化思潮轉變的一個關捩。這個關捩,是由安史之亂劃線的。

盛唐時期處於一個階級關系相對緩和、民族關系相處得比較和睦、生產力空前發展、對外往來頻繁不斷,文化上出現儒、道、釋、俠與外來文化等多元文化和諧共存的態勢,故盛唐人的思想空前活躍,文化藝術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繁盛局面。

但由於唐玄宗在天寶後期的昏憒與腐化墮落,加重了對百姓的經濟剝削、階級關系趨於緊張;頻繁開邊,激化了民族矛盾。

沉迷於道、佛的宗教迷信,使具有理性意識的儒教處於邊緣地位,弱化了儒學的思想教化,導致了多元和諧的社會與文化的失衡和破壞,引發了以民族矛盾為主的安史之亂。

為了救亡圖存,唐代的思想和文化發生了大的轉變。復興儒學、尊王攘夷、排斥異端、直面現實,務實致用的思想,成了安史之亂後以至中唐時代的思想文化潮流。盛唐的多元和諧的社會與文化,已成了空想和遙遠的夢。

憂患意識代替了樂觀自信,「小我」服從於「大我」,群體人格意識壓倒了個體人的意識,統一思想、統一意志、統一行動的大一統意識逐漸代替了多元開放意識。由盛唐時期外向開拓的心態,轉變為中晚唐內向收斂的心態。

由「放」到「收」、由「外」轉「內」,是中晚唐思想文化的整體發展趨勢。詩人的心態由於時代文化精神的變遷,由少年型的樂觀心態轉向了成人型的憂患心態。

詩人的心靈,是時代文化思想的一面鏡子。在詩歌方面,也隨著思想文化的轉型,由盛唐的理想主義的浪漫詩潮,向著中唐的現實主義寫實詩潮發生了嬗變。而李白和杜甫的詩風的變異,正是這兩種詩歌主潮嬗變的具體表現。

、總之,盛唐至中唐之際的思想文化轉型,是唐代也是中國歷史上思想文化變遷的一大關鍵。而李、杜正處於這個文化轉型的風尖浪口上。李白是盛唐文化的代表人物,他是盛唐文化及詩歌的一個終結者式的人物。

而杜甫則是盛唐和中唐之際文化轉型的轉折性人物,他歷史地擔負起了這個時代的重任,成了中唐文化與詩歌的開拓者和先驅者,中晚唐詩歌以至於整個文化思想,無不在杜甫的影響之下。他的憂患意識和現實主義詩歌,一直影響到宋以後的各個朝代。

由於像盛唐朝代的盛世不再,李白和他所代表熱情樂觀的具有理想主義色彩的盛唐文化,再也沒有在封建社會的衰世出現的機會。他的詩歌及其所代表的盛唐文化,一直作為一個歷史的光輝樣板和典範,為後人所企慕嚮往。

『叄』 唐朝盛世統治者的治國理念

(1)據材料「唐朝是當時世界上的大帝國,也是中國古代社會盛世最多的朝代,唐朝政治清明,經濟繁榮,文化昌盛,民族關系和睦,對外交往頻繁…」並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唐朝統治者先進的治國理念是「民本」思想或以人為本.
(2)唐朝的盛世很多,其中最鼎盛時期稱之為開元盛世或開元之治,唐玄宗統治前期,政治清明,經濟繁榮,唐朝進入全盛時期,歷史上稱之為「開元盛世」.唐玄宗的治國措施有任用賢才,重視地方吏治、提倡節儉.
(3)唐朝經濟上創制了曲轅梨和筒車、唐三彩等;文化上出現了杜甫、李白、白居易三大詩人;民族關繫上,唐朝與吐蕃和親(文成公主嫁給松贊干布;金城公主嫁給尺帶珠丹);對外交往上:日本派遣唐使來到唐朝,唐玄宗使鑒真東渡,唐太宗時玄奘西遊等.
故答案為:
(1)「民本」思想.
(2)開元盛世;任用賢才,重視地方吏治、提倡節儉.
(3)經濟上:曲轅梨;文化上:杜甫、李白、白居易三大詩人;民族關繫上,唐朝與吐蕃和親;對外交往上:唐玄宗使鑒真東渡.

『肆』 唐太宗治國思想有哪些

唐太宗的治國思想有:
1、以隋亡為鑒,以民為本,與民休養生息
2、選賢舉能,虛懷納諫,勵精圖治
3、君臣關繫上的共治
4、寬刑簡法,緩和社會矛盾
5、開放的民族政策,鴻臚寺,示存異方之教.兼收並蓄.
6、經濟:修養生息,不奪農時,均田制,輕徭薄賦
7、文德治國,崇儒尊孔,提高進士科地位,完善科舉制

『伍』 對比唐朝三位皇帝(唐太宗、唐玄宗、武則天)的統治的相同點及對國家發展的影響!

唐太宗:第一、隋朝政治制度和經濟繁榮為唐朝加強中央集權和發展經濟創造了條件;而隋煬帝暴政、奢侈腐化、奴役百姓、窮兵黷武,破壞社會生產,激化社會矛盾,導致農民起義。唐初統治者親眼看到了農民戰爭瓦解隋朝的過程,認識到了廣大農民對封建統治穩定的重要性,吸取隋亡教訓,調整統治政策,以緩和階級矛盾,穩定社會秩序,恢復經濟。
第二、因為上述因素,唐太宗確定了「安百姓」、「重人才」、「強政治」的治國思想,並通過一系列的制度政策、措施和不懈的實踐去實現。首先,唐太宗認識到了統治者與人民是「舟與水」的關系,通過土地賦稅制度的調整以「安百姓」。二是認識到了重用人才,虛懷納諫的意義,得人善任,從諫如流,營造出政治清明的氛圍,保證了較為開明正確的政治、經濟、民族、外交、文化上的政策得以制定和實施。三是加強政治,完善三省六部制和科舉制,以鞏固中央集權,提高行政效率,擴大統治基礎。
武則天:是修改《氏族志》為《姓氏錄》,原來連《氏族志》都不能列入的武氏,在《姓氏錄》中,卻定為姓氏的第一等,這並沒有改變門閥觀念,只是武則天為了提高武的地位的一個表現。
再次,是變更官名,改東都洛陽為神都,為自己登位稱帝,建立新秩序,邁出重要的一步。向舉國表示自己大位一統至高無上的權力。武後的這些新政措施,很快遭到皇族李氏和許多士族官僚的反對。柳州刺史,唐初元勛徐世績之後徐敬業,召十數萬兵馬率先於揚州發難,駱賓王寫下名著一時的《討武曌檄》,遍撒域中。宗室琅玡王李沖在博州,越王李貞在豫州也相繼反武,舉兵討伐。則天武後對此毫不手軟,堅決鎮壓,在她的直接指揮下,這些叛亂很快平息,徐敬業、李沖、李貞等主要發難者,或死於戰場,或被捕殺,無一倖免。
唐玄宗:
任用賢能

玄宗即位後,先起用姚崇、宋璟為相,其後又用張嘉貞、張說、李元紘、杜邏、韓休、張九齡為相。他們各有所長,並且盡忠職守,使得朝政充滿朝氣。而且玄宗在此時亦能虛懷納諫,因此政治清明,政局穩定。

改革吏治

玄宗採納張九齡的建議,制定官吏的遷調制度。選取京官中有能之士,將其外調為都督刺史,以訓練他們的處事才能及培養行政經驗。同時間,又選取都督刺史中有作為者,將其升為京官。這樣內外互調,增進了中央與地方的溝通、了解和信任。玄宗亦將全國分為十五道,於各道置采訪使,以監督地方州縣的官員,並考察地方官吏的政績。而在選拔人材方面,玄宗亦對科舉制度作出改革,限制了進士科及第的人數,以減少冗官的出現,提高官吏整體的素質。

發展經濟

玄宗於這段時間甚為節儉,規定三品以下的大臣,以及內宮後妃以下者,不得配戴金玉製作的飾物,並且遣散宮女,以節省開支。他又下令全國各地均不得開採珠玉及製造錦綉,一改武則天以來後宮的奢靡之風。他並命令宇文融清查全國的逃亡戶口及籍外田地,共查得八十多萬戶,大幅增加唐朝的稅收及兵力來源。因為這些措施,唐朝的財政變得豐裕,而且全國的糧倉充實,致使物價十分廉宜。

提倡文教

玄宗為了撰拔人才,親自在殿試考核吏部新錄取的縣令。而且對儒生十分優厚,下令群臣訪求歷朝遺書,共覓得圖書近五萬卷,便唐朝的文化事業邁向鼎峰。

對外軍事

玄宗採納張說之提議,實行募兵制,以取代日漸廢弛的府兵制。在公元722年,他親自挑選府兵及壯丁共12萬人作為京師的宿衛,並稱為「騎」。而他亦於邊疆地帶設置十大兵鎮,以節度使節制,作為統治異族與鞏固邊防的措施。

『陸』 從唐朝三位統治者創造盛世的過程中,我們能得到什麼啟示

要以民為本,為政以德,勤儉節約,勵精圖治.
不要貪圖享樂,不要用酷法制國.

評價武則天的統治:
武則天的統治是唐朝社會經濟進一步發展,國力不斷增強。人稱她的統治「政啟開元,治宏貞觀」。

評價唐玄宗:
唐玄宗年輕的時候經歷的一些不得志的事,令他在統治前期勵精圖治、善用賢能、重視地方吏治……這些改革措施,市開元年間的政局為之一新,史稱「開元之治」。史書稱開元時期:「貞觀之風,一時復振」。可是在後來,它並沒有堅持下去,後來還引發了一場中外有名的「安史之亂」。

評價唐太宗:
唐太宗在統治期間採用的是開明的治國思想,他是一位「開明大度」的皇帝。
唐太宗從波瀾壯闊的農民戰爭中認識到人民群眾力量的偉大,吸取隋亡的教訓,明白統治者不可過分壓榨農民;政府要輕徭薄賦,發展生產;皇帝要勤於政事,善聽正確的意見;大臣要廉潔奉公,統治才能鞏固。
唐太宗重視發展生產,減輕農民的賦稅徭役;同時注意「戒奢從簡」,節制自己的享受慾望。他還下令合並州縣,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有利於減輕人民負擔。
唐太宗注意任用賢才和虛心納諫。他任命富於謀略的房玄齡和善斷大事的杜如晦做宰相,人稱「房謀杜斷」他還任用敢於直言的魏徵。貞觀期間,名相、名將輩出。
貞觀年間,農民佔有一定的土地,賦役負擔減輕,有了安定的生產和生活環境,大量荒地被開墾出來,社會經濟出現繁榮景象。那時候,政治比較清明,經濟發展較快,國力逐步增強。歷史上稱當時的統治為「貞觀之治」。

『柒』 :唐太宗、武則天、唐玄宗都曾為唐朝歷史的發展做出貢獻,他們的治國思想有哪些

唐王朝治國理念:選賢舉能,虛懷納諫,勵精圖治。 經濟:修養生息,不奪農時,均田制,輕徭薄賦.存百姓. 政治:慎用刑罰,頒布唐律. 文化:文德治國,崇儒尊孔,提高進士科地位,完善科舉制. 民族:冊封,和親,羈縻府州,安西都護府. 對外:鴻臚寺,示存異方之教.兼收並蓄.

『捌』 唐太宗有哪些治國思想值得後人學習和借鑒

唐太宗有十大治國思想值得後人學習和借鑒


一、李世民知人善任,用人唯賢,不問出身。

1、初期延攬房玄齡、杜如晦,後期任用長孫無忌、楊師道、褚遂良等,皆為忠直廉潔之士;其他如李勣、李靖等,亦為一代名將;不計前嫌,重用建成舊部魏徵、王圭,降將尉遲恭、秦瓊等,人才濟濟。

2、李世民即帝位不久,按秦王府文學館的模式,新設弘文館,進一步儲備天下文才。

3、重修《氏族志》,著重立德﹑立言﹑立功,以功臣代替世胄。

4、又通過科舉,吸納有才乾的庶族士人,用科舉代替門第。從而,寒門子弟入仕機會大增,為政壇帶來新氣象。

5、此外,更接納封德彝之議,命宗室出任官吏,以革除其坐享富貴的惡習。

二、唐承隋制,繼承先進制度,並加以完善。

1、中央朝廷方面延續了三省六部制,特設政事堂,以利合議問政,並收三省互相牽制之效;

2、地方上沿襲了隋代的郡縣兩級制,分全國為十個監區(道);

3、行府兵制,寓兵於農;

4、均田制、租庸調制、科舉制等皆有所發展。

三、氣度寬大,從諫如流。

李世民以隋煬帝拒諫亡國為戒,即位後盡力求言,他把諫官的權力擴大,又鼓勵群臣批評他的決策和風格。

其中魏徵廷諫了200多次,在朝堂上直陳皇帝的過失,在早朝時多次發生了使李世民尷尬、下不了台的狀況。又如王圭、馬周、孫伏伽、褚遂良皆以極諫知名。

但是晚年的李世民因國富民強,納諫的氣度不如初期,也發生殺戮大臣的過錯,但是大致上還算克制、保有納言的風范。——這恐怕也是多數明君的共性,難有善始善終。

四、「戒奢從簡」,早期能節制自己的享受慾望。

五、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利於減輕人民的負擔。

七、重視農業,減輕農民賦稅勞役。

農業上實行均田制和租庸調制,使農民有可能安定生產,耕作有時,促進了經濟的發展。

但是晚年因連年用兵,營造宮殿,雜稅日益苛重。

八、重視工商業發展。

貞觀時期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不歧視商業的王朝,不但不歧視,還給商業發展提供了許多便利條件,這進一步地體現了李世民將眼光放到很遠。

1、在李世民政府的倡導下,貞觀王朝的商業經濟有了迅速和長足地進展,新興的商業城市像雨後春筍般地興起。當時世界出名的商業城市,有一半以上集中在中國。除了沿海的交州、廣州、明州、福州外,還有內陸的洪州(江西南昌)、揚州、益州(成都)和西北的沙州、涼州。京城長安和陪都洛陽則是世界性的大都會。

2、自漢開辟的「絲綢之路」 一直是聯系東西方物質文明的紐帶,唐朝疆域遼闊,在西域設立了安西四鎮,西部邊界直達中亞的石國(今屬哈薩克),為東西方來往的商旅提供了安定的社會秩序和有效的安全保障,結果絲稠之路上的商旅不絕於途,品種繁多的大宗貨物在東西方世界往來傳遞,使絲綢之路成了整個世界的黃金走廊。

九、整理古籍經典,重視文化傳承

貞觀初年,李世民詔令在全國范圍內收集圖籍,在弘文殿聚四部群書20餘萬卷,在弘文殿旁建「弘文館」以儲圖籍。並任命虞世南、褚無量、姚思廉、歐陽詢等充任學士,以魏徵、虞世南、顏師古等著名學者、碩學之士相繼為秘書監,主管國家的圖書館和藏書事業,選五品以上工書者為書手,又在弘文館設立檢校館藏的官員,將繕寫、整理、校勘圖書,藏於內庫,以宮人掌管。

官府藏書機構除「弘文館」外,另有「史館」、「司經局」、「秘書省」和「崇文館」等,其藏書質量和數量遠遠超過前代,史稱「群書大備」。

十、實行平等團結的懷柔政策和開明友善的對外關系。

唐太宗說:「王者視四海如一家,封域之內,皆朕赤子。」

唐太宗的這種認識和思想,顯示了處理民族關系和中外關系的仁和寬厚的胸懷。在這種思想和胸襟指導下,貞觀時期推行了十分開明友善的民族關系和中外關系政策。——恐怕也是為「安史之亂」埋下了伏筆。

『玖』 唐太宗怎麼樣的統治思想

我在網上查了下資料,只找到了李世民的政治思想。下面的網頁是參考的資料。如果說貞觀集團的政治思想,我想有一條很重要吧,就是促進了儒學的復興,認真的探討了治國之道。
唐太宗李世民是我國歷史上少有的思想開明,功績卓著的君主.他的為君之道,治國之術,達到了相當高的水準,其政治思想的基本特徵體現在他的民本,納諫的思想上.
(1),民本思想.民本是李世民政治思想和政治實踐的突出部分,也是以其為首的統治集團的共同思想主張.'民本思想認為:"君依於國,國依於民",國為君之本,民為國之本,在君,國,民三者中,民是最基礎性的要素.所以在政治上要以民為本,圍繞民本來制定和執行政策.李世民關於民本的認識主要有以下幾點:
第一,,立君為民.即認為設置君主職位是為了治理民眾,為民之父母.
第二,民養君.統治者是依靠被統治者的供養而存在的,"日所衣食,皆取諸民者也".
第三,民擇君.君的地位是以民的服從和支持為前提的,如果民不再服從君主統治,君也就不成其為君了.
民本理論的基本結論就是"為君之道,必須先存百姓",作為一種治民安君的基本策略,這個認識包括這樣幾項內容,即統治者無為節欲,因民心,從民欲,以農為本.李世民將其治民思路概括為"去奢省費,輕徭薄賦,選用廉吏". 李世民的民本思想是對以往民本思想和實踐的全面整理和總結.在實踐 上,它鞏固了唐王朝的統治,推動了社會發展,為唐的鼎盛奠定了基礎.然而民本是以專制統治為前提和歸宿的,與民主思想無涉,是君主政治自我調節的理論依據.其實現程度主要取決於統治者,效果也十分有限.李世民晚年民本觀念轉弱也證明了這一點.
(2)積極納諫的整治調節思想.進諫與納諫是君主政治時代的一項重要政治活動內容,主要表現為君臣互動,它是君主政治的一種調節機制.李世民在位期間大體能做到從諫如流,是歷史上最善於求諫,納諫的帝王.他還對納諫進行了理論思考, 《帝范》中就有《納諫》, 《去讒》等文章,談論納諫問題. 其思想主要包括:
第一,認識到納諫的必要性及其在政治中的作用.納諫對君主決策具有集思廣益,及時發現和糾正決策失誤的作用;納諫在官員管理中具有通下情,防壅蔽,辨別忠邪,調動臣子積極性等功能.
第二,虛心納諫,積極求諫.李世民認為,"明主思短而益善,暗主護短而永愚",認為對進諫的不同態度是明君與暗主的一項重要區別.他鼓勵臣下盡忠直言並在相當程度上做到了這一點,能夠"聞過即改,從諫如流".李世民不僅勇於納諫,還採取一些措施來鼓勵,倡導進諫.例如,獎賞諫臣,建立,完善相關制度,如宰相分權合議制,創立諫官入閣議事制等.
李世民的納諫,求諫思想和實踐在歷代帝王中是非常突出的.在他有意識的倡導下,貞觀期間涌現了以魏徵為代表的一批敢諫之臣,形成了"直士盈朝,從諫如流"的局面,納諫的政治調節功能也得到較好發揮.但納諫是以肯定君主專制為前提的,因此只是專制制度的一種補充,其實際效果主要取決於 君主的態度和能力.晚年時,李世民逐漸驕傲起來,多拒諫,或納而不行.

閱讀全文

與唐朝三位統治者的思想文化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0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1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64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43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50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5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2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80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6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1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9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2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9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7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15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0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