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四德指的是什麼
封建社會婦女「四德」是指:婦德、婦言、婦容、婦功,第一是品德,然後是言語得體;其次是容貌端莊穩重;最後是治家有道。
孟子提出「四德」,即「仁」,「義」,「禮」,「智」。
易家的四德是元、亨、利、貞。
儒家四德為孝、悌、忠、信。
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的四德,要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的發展和繁榮,必須「大力弘揚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思想,以增強誠信意識為重點,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建設」。
⑵ 四德是哪四德
四德是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
必須以個人品德修養為基礎。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這四個道德是一個有機的統一體,其外延由大到小,內涵由淺到深,共同構成一個完善的道德體系。
在四德建設中,人的能動性及個人品德建設是事關重要的,加強社會主義道德建設、構建和諧文化體系的進程,個人的修養特別是個人品德的修養是樹立四德意識、規范言行舉止、建設和諧家庭、模範地做好工作、維護社會和諧的基礎。
可以說,個人品德修養猶如石投水中引起環形水波一樣,是四德建設的波源和基點。實際上,這是要求我們每個人在道德建設過程中自覺地以自身品德修養為起點,首先向內做工夫。
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體現為一種系列關系,個人品德是系列之始,亦即個人品德、修養、構建和諧家庭、建設和諧社會有內在的統一性,個人品德修養是社會公德的擴大,家庭美德、職業道德、社會公德是個人品質的外化於擴大。
不僅如此,在道德建設與人的關系中,人還是道德的體現者,只有個人具備優良品德修養才能由己及人,才能由己及家庭、集體和社會。
⑶ 三從四德是哪四德
三從四德是中國古代習俗之一,「三從」與「四德」的合稱。「三從」指婦女未嫁從父、出嫁從夫、夫死從子;「四德」指婦德、婦言、婦容、婦功。
未嫁從父,既嫁從夫,夫死從子。意思是說女孩子在未出嫁之前要聽從家長的教誨,不要胡亂地反駁長輩的訓導,因為長輩們的社會見識豐富,有根本性的指導意義;出嫁之後要禮從夫君,與丈夫一同持家執業、孝敬長輩、教育幼小;如果夫君不幸先己而去,就要堅持好自己的本分,想辦法扶養小孩長大成人,並尊重自己子女的生活理念。這里的「從」並不是表面上的「順從、跟從」之意,而是「輔佐、輔助」的意思。
德、言、容、工。就是說做女子的,第一要緊是品德,能正身立本;然後「言」,要有知識修養,言辭恰當,語言得體;其次是「容」,即相貌,指出入要端莊穩重持禮,不要輕浮隨便;最後是「工」,即治家之道,治家之道包括相夫教子、尊老愛幼、勤儉節約等生活方面的細節。
(3)四德文化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1、"三從四德"是壓迫、束縛婦女的封建禮教,是為適應父權制家庭、維護父權-夫權家庭(族)利益需要,根據"內外有別"、"男尊女卑"的原則,由儒家禮教對婦女的一生在道德、行為、修養的進行的規范要求。也是男性選擇妻子的標准。三從四德雖然對古代婦女有重要意義,但已經不適合現代社會的發展,也不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2、對"三從四德",首先應該看到,這些對婦女的要求規范是特定時代、出於某種需要產生的,並且隨著社會的變化也有一些變化。隨著時代的推移,"三從四德"在儒家整體文化框架下,強調"從父"時,也需要聽從母親;強調從夫,妻子也"與夫齊等"。
特別是"孝文化"的提倡,兒子對母親特別對寡母的尊孝,也是獨具中國特色的。今天如能代之以時代新內容如"德"重在文明禮貌修養,"言"、"功"重在才能和創造性的培養,"容"適當注重修飾而不刻意化裝美容等,也頗有借鑒意義。
⑷ 四德是什麼
所謂的「四德」是指:德、言、容、功。
就是說做女子的,第一要緊是品德,能正身立本。
然後是言語(指有知識修養,說話得體,言辭恰當)。
其次是相貌(指出入要端莊穩重持禮,不要輕浮隨便)。
最後是治家之道(治家之道包括相夫教子、尊老愛幼、勤儉節約等生活方面的細節)。
(4)四德文化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儒家、易家的四德:
儒家孟子提出「四德」,既「仁」,「義」,「禮」,「智」。
易家以元、亨、利、貞為四德。
儒家以孝、悌、忠、信為四德,指置善、事長、立愛、結舊四種德行。
⑸ 四德指的是哪四德
所謂的「四德」是指:德、言、容、工,就是說做女子的,第一要緊是品德,能正身立本;然後「言」,要有知識修養,言辭恰當,語言得體;其次是「容」,即相貌,指出入要端莊穩重持禮,不要輕浮隨便;最後是「工」,即治家之道,治家之道包括相夫教子、尊老愛幼、勤儉節約等生活方面的細節。
三從四德。
三從四德是中國古代習俗之一,「三從」與「四德」的合稱。「三從」指婦女未嫁從父、出嫁從夫、夫死從子;「四德」指婦德、婦言、婦容、婦功。
這里的「從」並不是表面上的「順從、跟從」之意,而是「輔佐、輔助」的意思。即未嫁的時候,聽從家長(父親)的教導,出嫁之後,輔佐丈夫持家執業,丈夫不在了,撫養教育撫養子女成人,引導、尊重子女端正生活理念。
⑹ 什麼叫做四德
寺廟文化是中華民族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其中有不少的妙言警句頗值得玩味。前些年赴台灣訪問時,看到中台禪寺前的一塊橫匾上寫有四句話,覺得有點意思。
這四句話寫的是什麼呢?即:對上以敬,對下以慈,對人以和,對事以真。
中台禪寺前橫匾,上書「對上以敬,對下以慈,對人以和,對事以真」。
對上、對下、對人、對事,這四個方面是人們每天都要面對的。如何面對呢?各人有各人的面對方法。比較妥當的是哪一種呢?筆者以為,中台禪寺前的這四句話,不失為首選。
比如對上與對下,這是人們在生活中都要面對的兩個關系。對上,譬如對長輩、對父母、對上級領導等;對下,如對晚輩、對子女、對下屬等。如何處理這兩種關系呢?很簡單――對上以敬,對下以慈。要以恭敬、尊敬的心態對待前輩、父母和上級領導。要以慈祥、禮貌的心態對待晚輩、子女和下屬。這樣做是有修養、有道德的體現,同時也有利於上下之間形成一種正常、有序的狀態。
再如對人,這是一篇大文章,好多人為處理不好人際關系而苦惱。其實也很簡單――對人以和。要以和諧、和睦、友好的心態去對待周圍的人。人分男女老少,脾氣秉性也各有不同,但這些並不妨礙人們之間的友好相處。人是社會的人,只有人們之間友好相處,才能使整個社會呈和諧、祥和之態。
還如對事,人在世間就要做事,惟此社會才能不斷進步。然做事也有個基本態度和基本方法,那就是要對事以真。凡事都要認真去做,不玩虛假,不搞花招,這樣就能把事情辦成功。即使碰到再難的事情,只要有了這個態度,也能最終取得成效。
以上四條,說起來簡單,但切實做到也並非易事。毋庸諱言,時下有些人在處理以上四個關系的時候尚有不少違規表現:對上驕慢,對下無禮,對人粗暴,對事敷衍。凡此種種,都偏離了正確的軌道,結果將人緣搞差,把事情辦砸。
這些人之所以如此,原因大致有二:一是缺乏必要的學習、教化。有些人自以為讀了一些書有了知識,便飄飄然自以為是。其實在待人處事方面,還有許多的知識和規矩他並不懂,反映在行動上便出現了以上那些違規的現象。二是自己要求不嚴,缺乏自律的精神。這些人對相關道理不可謂不懂,對相關規矩不可謂不知,但就是不按照去做,一味按照自己的行為方式行事。尤令人不解的是,面對一些善意提醒他們非但不以為然,依舊我行我素。這些人實在應該猛醒。
中台禪寺前的四句話,說的是四個方面,實際上只是兩個方面,即待人處事。這兩個方面實乃人生道路上的兩大課題,每一個人都迴避不了。不是這樣處理,就是那樣面對。既然如此,我們為何不用正確的態度和方法處理之呢?有鑒於此,社會有關方面應加大這方面的宣傳教育,使一些人學有所獲,盡快改弦易轍,進而使我們的整個社會形成一個和諧狀態。
⑺ 四德」教育是什麼
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建設
⑻ 公民四德指的是
公民道德建設四德是指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社會公德的基本內容是文明禮貌、助人為樂、愛護公物、保護環境、遵紀守法。
社會公德建設主要包括:文明禮貌、助人為樂、愛護公物、保護環境和遵紀守法等,以「禮儀」為核心。職業道德建設主要包括: 誠實守信、愛崗敬業、辦事公道、熱心服務、奉獻社會等,以「誠信」為核心。
四德要求
必須培養踐行四德的能力。我們不僅要有建設四德、實踐四德的願望,還要具備踐行四德的能力。為此,必須培養公民踐行四德的素質和能力,培養公民具有自覺踐行四德的社會責任感。
為此,一定要樹立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思想,在全社會加強對公民的理想信念教育,不斷增強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力量的信念和信心。一定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國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設全過程,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社會文化思潮,汲取人類優秀文化營養。
⑼ 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三從四德是哪三從,哪四德
三從指婦女未嫁從父、出嫁從夫、夫死從子;
出自《儀禮·喪服》:「婦人有三從之義,無專用之道,故未嫁從父,既嫁從夫,夫死從子。」
譯文:「女人有三從的意義,沒有專用的方法,所以未嫁從父,出嫁從夫,死亡從你。」
所謂的「四德」是指:德、言、容、功,就是說做女子的,第一要緊是品德,能正身立本;然後是言語;其次是相貌;最後是治家之道。出自《周禮 天官 內宰》
古時候為婦女設立的道德標准。男性選擇妻子的標准。三從四德是中國古代封建社會用於約束婦女的行為准則與道德規范,「三從」與「四德」的合稱。根據「內外有別(即男外女內的社會分工)」的原則,由儒家禮教對婦女的一生在道德、行為、修養進行規范要求。
教育發布《禁止妨礙義務教育實施的若干規定》,增強法治意識,進一步加強適齡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工作,校外培訓機構不得有違反黨的教育方針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訓內容,不得以「國學」為名,傳授「三從四德」,不得利用宗教進行妨礙國家教育制度的活動。
(9)四德文化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三從」、「四德」的由來
「三從」一詞最早見於周、漢儒家經典《儀禮·喪服·子夏傳》,在討論出嫁婦女為夫、為父服喪年限。
「四德」一詞見於《周禮·天官·內宰》,內宰是教導後宮婦女的官職,負責逐級教導後宮婦女,其中較高職位的「九嬪」。
本來是宮廷婦女教育門類,後來與「三從」連稱,成為對婦女道德、行為、能力和修養的標准,即「三從四德」。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三從四德
網路-三從
網路-四德
人民網-不得以國學為名傳授三從四德
⑽ 中國四德是什麼
中國傳統禮教中,對於女性的要求比較苛刻,其中所謂的「三從」、「四德」就是女性立身的根本,那麼什麼是「三從」、「四德」呢?
所謂的「三從」,是指:未嫁從父,既嫁從夫,夫死從子。意思是說女孩子在未出嫁之前要聽從家長的教誨,不要胡亂地反駁長輩的訓導,因為長輩們的社會見識豐富,有根本性的指導意義;出嫁之後要禮從夫君,與丈夫一同持家執業、孝敬長輩、教育幼小;如果夫君不幸先己而去,就要堅持好自己的本份,想辦法扶養小孩長大成人,並尊重自己子女的生活理念。這里的「從」並不是表面上的「跟從」之意,而是有工作性質的「從事」之本質。
所謂的四德是指:德、容、言、工,就是說做女子的,第一要緊是品德,能正身立本;然後是相貌(指出入要端莊穩重持禮,不要輕浮隨便,)、言語(指與人交談要會隨意附義,能理解別人所言,並知道自己該言與不該言的語句)和治家之道(治家之道包括相夫教子、尊老愛幼、勤儉節約等生活方面的細節)。
很多人片面地將「三從」、「四德」理解為對女性的壓迫,這是不正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