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保護長城這一歷史遺產
一、長城保護工作概況
長城是由長城本體(即長城牆體及敵台、馬面等)和附屬設施(包括關堡、烽火台、壕溝、擋馬牆、品字窖等)組成的規模龐大的軍事防禦體系。長城始建於春秋戰國時期。秦朝在原來燕、趙、秦等諸侯國北方長城的基礎上,修築了萬里長城。此後,漢、晉、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北周、隋、唐、宋、金、明等十多個朝代,都不同規模地修築過長城。作為世界上體量、規模最大的線性文化遺產之一,長城的修築時間之長、分布地域之廣、影響力之大,都是同類文化遺產難以比擬的,具有世界范圍內的突出普遍價值。1987年,長城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成為我國首批世界文化遺產。
長期以來,長城保護都是我國文物保護的一項重點工作。黨中央、國務院領導同志高度重視長城保護工作,多次就我國各時代長城資源調查、保護、管理等工作做出重要批示。鄧小平同志親自倡導的「愛我中華,修我長城」活動,在激發廣大人民群眾愛國熱情的同時,有力推動了長城保護工作。國務院先後將山海關、嘉峪關、八達嶺等多處長城重點段落公布為第一至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各地人民政府也將長城相關遺跡分別公布為省、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和不可移動文物。一些地方政府為轄區內長城劃定了保護范圍和建設控制地帶,設置保護標志,設立保護管理機構和人員,建立長城保護檔案,北京等地還頒布了長城保護的地方性法規。
2003年,國家發展改革委、公安部、財政部、國土資源部、建設部、文化部、環保總局、國家旅遊局、國家文物局等9部門聯合發布了《關於進一步加強長城保護管理工作的通知》。2006年,國務院頒布實施了《長城保護條例》,這是我國第一次針對單項文化遺產制定專項保護法規,為加強長城保護管理提供了強有力的法規保障。
為應對長城保護工作面臨的新形勢,消除自然和人為因素對長城的威脅,國家文物局組織專業力量制定了《「長城保護工程 (2005—2014年)」總體工作方案》,其總體目標是爭取用較短的時間摸清長城家底、建立健全相關法規制度、理順管理體制,在統一規劃的指導下,科學安排長城保護維修、合理利用等工作,並依法加強監管,從根本上遏制對長城的破壞,為長城保護管理工作的良性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該方案經國務院領導批准後,國家文物局於2006年正式啟動了長城保護工程,成立了由童明康副局長為組長的領導小組,負責長城保護工程有關重大事項決策和落實工作。領導小組下設由國家文物局相關司室負責人組成的辦公室,負責長城保護工程項目實施的組織和協調工作。同時在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成立長城項目管理組,負責項目實施的具體組織協調、規范管理和成果匯總等工作。
長城保護工程主要涉及開展資源調查和建立記錄檔案、編制保護規劃、建立法規制度、理順管理體系、開展宣傳教育、加強科學研究、實施搶救維修、依法加強監管、加大經費投入等九項工作。在財政部的大力支持下,「十一五」期間在大遺址保護專項經費中安排5億多元用於長城保護工程,確保了長城資源調查、重要段落保護維修等工作的順利完成。因為時間關系,今天主要匯報長城資源調查、認定、保護規劃編制和保護維修等重點工作進展情況。
二、長城資源調查
長城資源調查是長城保護工程啟動以後首要的工作任務。只有回答好「長城是什麼」和「長城的保護狀況如何」這些問題,才能進一步思考和回答「如何保護長城」的問題。為此,國家文物局開展了全國性的長城資源調查工作,分為明長城資源調查、秦漢及其他時代長城資源調查兩個階段。
2006年12月,國家文物局與國家測繪局聯合下發《關於合作開展長城資源調查工作的通知》,共同設立了長城資源調查的工作機構,正式啟動了明長城資源調查工作。涉及明長城的1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組織了50多個調查隊,400多名調查隊員,在前期試點准備、制定標准規范、組織人員培訓的基礎上,於2008年全面完成了明長城資源田野調查工作。經國務院同意,國家文物局與國家測繪局於2009年4月18日聯合公布了我國明長城總長度。
隨後,國家文物局又組織開展了秦漢及早期時代長城資源調查,至2010年底全部完成田野調查工作。根據調查成果,我國長城資源分布於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內蒙古自治區、遼寧省、吉林省、黑龍江省、山東省、河南省、陝西省、甘肅省、青海省、寧夏回族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等15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其中,我國明長城牆體總長度為8851.8公里,秦漢及早期時代長城長度超過10000公里。
通過長城資源調查,全面、准確地掌握了長城的規模、分布、構成、走向、自然與人文環境、保護與管理現狀等基礎資料,為編制長城保護規劃、開展長城保護維修、加強長城保護管理和科學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科學依據,並在調查工作實踐中鍛煉和造就了一批熟悉情況、精通業務的長城保護工作隊伍,極大地促進了長城保護管理機構的能力建設和保護管理水平提升。國家文物局在此基礎上,積極推動調查成果整合、利用,委託國家測繪局有關機構開展了秦漢與其他時代長城長度量測工作,初步建成了長城資源信息系統和長城資源信息網,並督促各地抓緊編印出版長城資源調查報告。
三、長城認定工作
按照《長城保護條例》第九條的規定,長城所在地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應當對本行政區域內的長城進行調查;對認為屬於長城的段落,應當報國務院文物主管部門認定,並自認定之日起1年內依法核定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因此,國家文物局在長城資源調查工作基本完成後,隨即於去年6月印發通知,啟動了長城認定工作。
長城認定是以長城資源調查成果為基礎,長城認定的范圍與長城調查登記的范圍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其中,已公布為國保或省保,並在長城資源調查中登記的各類長城遺產,均由國家文物局直接認定為長城。尚未公布為國保或省保,並已在長城資源調查中登記的各類長城遺產,由所在省級文物局報請國家文物局認定為長城。按照國家文物局要求,各地都組織參與長城資源調查的專業人員繼續開展認定工作,確保了工作的連續性。
國家文物局委託專業機構組織有關專家對各地提交的長城認定材料進行了認真審核,對其中的重大問題均組織專題論證,並多次組織國內考古、歷史地理、遺產保護領域的專家對長城屬性或修建年代等存在爭議的調查段落進行現場調研,根據專家意見指導各地對相關材料進行了補充、修改,使認定意見具有較強的科學性。
為了確保認定結論准確、可信,國家文物局於今年2月再次印發通知,要求各有關省級文物行政部門對經專家審核修訂的長城認定材料進行復核。按照各地反饋的復核意見,對長城認定材料又進行了相應的修改完善,並於今年3月組織國內長城保護領域的權威專家對長城認定工作成果進行了專家評審。專家對長城認定工作均予以高度評價,一致通過認定工作成果,並建議國家文物局盡快完成認定工作。
長城認定不僅是《長城保護條例》的規定,也是確定長城保護身份和法律保障的重要手段,是關系長城保護工作百年基業的大事。通過長城認定,將進一步明確各類長城相關遺跡作為長城遺產的重要屬性,解決「什麼是長城」這一關鍵問題,並將各類長城遺產納入《長城保護條例》的保護范圍。同時,各級地方政府根據國家文物局的認定意見,將能夠准確掌握轄區內的長城資源情況,依法落實《文物保護法》和《長城保護條例》確定的長城「屬地管理」原則,進一步明確每一處長城遺產的保護管理責任,解決「誰來管理」的問題。
國家文物局將於今年上半年完成長城認定工作,並商有關部門報請國務院批准,將相關工作成果正式向社會公布。同時,督促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依據《長城保護條例》的規定,將經國家文物局認定,尚未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或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的長城在一年內全部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為這些長城遺產的保護奠定堅實基礎。
四、長城保護規劃編制與保護維修工作
根據《長城保護條例》的規定,國家實行長城保護總體規劃制度。國家文物局已委託專業機構開展了長城保護總體規劃的編制工作,以明確長城的保護標准和保護重點,分類確定保護措施,並確定禁止在保護范圍內進行工程建設的長城段落。同時,國家文物局支持和督促各省級文物行政部門抓緊編制省級長城保護規劃和已列入第一至五批國保單位的長城重點段落的保護規劃。
我們將力爭在今年內出台省級長城保護規劃的編制要求,在「十二五」時期全面完成長城總體規劃和各省級保護規劃的編制工作。通過科學規劃長城的保護、管理、展示和利用,將長城遺產保護與展示、教育、游覽等功能相結合,實現長城保護與利用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
「十一五」期間,國家文物局支持和指導各地實施了一批長城重點段落的搶救性保護維修工程,消除了一批重大文物安全隱患,取得了良好效果。其中,山海關關城及東羅城保護維修工程全面改善了山海關的遺產保護狀況和環境景觀,再現了「天下第一雄關」的歷史風貌和磅礴氣勢,並圓滿完成了北京奧運會期間接待國際貴賓的任務,受到中央領導同志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評價,稱其「為大型文化遺址的搶救維修創造了新鮮經驗,是一件十分有意義的事情」。
「十二五」期間,國家文物局將指導各地依據長城資源調查成果,結合長城保護規劃編制工作,堅持「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分清輕重緩急,科學合理地安排長城保護維修工作計劃,優先開展搶救性保護維修工程,全面排除長城的重大險情。今年,我們將在充分徵求各地文物部門和專家論證的基礎上,爭取出台具有較強針對性和可操作性的指導意見,規范長城保護維修、展示工程的工作程序和要求,指導各地全面完成長城「四有」基礎工作(劃定保護范圍,作出標志說明,建立記錄檔案,設置管理機構或人員)。同時,重點推進嘉峪關等長城關鍵段落的綜合性保護展示工程,在有效維護長城自然、古樸原狀的前提下,對長城段落進行全面保護維修和環境整治,提升監測管理和展示利用水平,成為我國文化遺產保護展示的示範工程。進一步擴大長城作為世界文化遺產的影響力,使其成為遺產地文化建設最可寶貴的資源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動力。
『貳』 長城是我們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徵,為保護長城我們應該怎麼做
1.做宣傳長城的宣講人,讓更多的人了解長城,了解長城文化。
2.做愛護長城的倡導者,讓更多的人文明出遊,不亂塗亂畫亂刻,保護歷史古跡。
3.做守護長城的傳承者,讓後世之人,都可以銘記長城文化歷史。
『叄』 你能說出長城在中華民族心目中的象徵意義嗎聯系實際,我們應怎樣看待和保護長城
在漫長的歷史中,長城並非一直是以「光輝形象」出現的;
恰恰相反,流傳深廣的「孟姜女哭倒長城」,是將長城看做「暴政的象徵」。
而且,長城在元兵入侵,清兵入侵的歷史關頭,也沒有起到「屏障」的作用。
只是在近現代,受到外族反復欺凌之後,
人們才開始嚮往有一道保護自己的「長城」。
但是,聯繫到實際的話,實地去看看就知道了:
熱鬧之處,早就開發成旅遊熱點,變著花樣收費;
偏僻所在,怕是連痕跡也找不到了。
『肆』 你認為我們今天大力保護長城的意義是什麼
我們今天大力保護長城的意義
長城作為中華民族的象徵,它凝聚著中華民族歷代勞動人民勤勞聰明智慧和血汗結晶,是祖先遺留給我們一筆豐厚的文化遺產,是屹立在中華大地上的一座不朽的歷史豐碑,是人類文明的驕傲。它的現實意義就在於昭示人們,繼往開來,發揚優秀的文化傳統和艱苦勤奮、堅韌剛毅的民族精神,為中華民族的振興和繁榮,共同努力,奮發圖強,去築成中國「新的長城」,再創中華輝煌。
『伍』 長城的歷史文化價值
長城的文化價值是:
長城對於世界了解中國、中國走向世界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早在漢朝長城就在中西文化的交流也起到了很大的促進和保護作用。自從漢武帝派張騫出使西域諸國之後,遂以長城要塞為根據地,開辟和維護著東起漢朝首都長安,西到大秦全長2萬余里的交通幹道,這就是著名的「絲綢之路」。
幾千年來,中外友好使團頻繁往來於這條古道上,中外文化在此融合、交流,迄今仍在發揮著作用。
許多外國人知道中國是從長城開始的,長城是世界上其它國家人民了解中國歷史、中國文化、中華民族的一個最好的切入點。萬里長城這一凝結著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智慧與力量的宏偉建築,在人類歷史上留下的寶貴遺產。
長城的象徵意義:
長城作為中華民族的象徵,在歷史的進程中自然形成,並在中國人民反對帝國主義侵略的斗爭中,特別是在全民族的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斗爭中被世人所認同,所接受。面對民族的生死存亡,象徵國防和民族統一的長城自然提升為整個中華民族的象徵,喚起整個民族的抗戰意識。
1933年的長城抗戰震驚中外,揭開了抗日戰爭史上最初的壯烈一頁,「誓與長城共存亡」成為抗日將士們的共同誓言。「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們,把我們的血肉築成我們新的長城!」《義勇軍進行曲》唱出了全體中國人民共同的心聲。
而《長城謠》同樣以其獨特的藝術感召力,激起了億萬中國人民的愛國熱忱。《義勇軍進行曲》後來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人們聽到或唱起總能從中感受到一種愛國激情,就是因為長城能喚起億萬中國人心靈深處的共鳴。
『陸』 文化生活知識為什麼要保護好長城
1、文化作為一種精神力量,能夠在人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轉化為物質力量,對社會發展產生深刻的影響。.
2、文化遺產是一個國家和民族歷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標志,是全人類共同的文化財富。保護它們對於研究人類文明的演進具有重要意義,而且對於展現世界文化多樣性具有獨特作用。
3,文化與經濟、政治相互影響。文化由經濟、政治決定,又反作用於經濟、政治,先進健康的文化為經濟政治發展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保護長城能帶動旅遊業發展,促進經濟發展。
4,文化對人的影響具有潛移默化和深遠持久的特點。保護長城潛移默化的弘揚愛國主義精神。
5,精神現象離不開物質現象,精神活動離不開物質載體,保護長城可以為弘揚中華民族精神提供物質載體,
總結不易 望採納!
『柒』 保護人員15年走過9300公里長城,我們為何要保護長城這一歷史遺跡
相信對於長城的壯觀,大家都有所了解,我們可以看到那就是國家的瑰寶,這歷史遺跡值得大家去珍惜和保護,而保護人員,在這15年裡走過9300公里的長城,也讓我們看出他們品質的珍貴。同時我們可以看到,長城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在通過辛苦勞動而建造起來的偉大建築奇跡。
保護他們也是為了保護歷史的信息正是因為這些的存在,讓我們看到了曾經那些一個個輝煌的場景,這也是對我國那些先輩古人的一個尊重。他們用自己的辛勤勞動去建造了這樣一個壯觀的長城,而我們也應該用自己的努力去保護和維護好它,相信這是每一個中國人民都願意去做的事情,畢竟對於許多人來說保護國家的珍寶義不容辭。
『捌』 長城的歷史文化價值
長城是中國文明的重要象徵之一,是見證中國古人智慧的一個重要實證。在我國古代,由於免受外族入侵,更好地保護南部趨於社會繁榮穩定,於是修建了堪稱世界第八大奇跡的長城。其中,明長城的長度在八千公里左右,用料材質和秦長城頗為接近,氣勢雄渾、造型古樸,成為了橫垣在山脈上的一道奇景。它不僅目睹了先人們保家衛國、身先士卒的勇氣和精神,也凝聚了古代勞動人民的的匠人精神,使「積跬步至千里」式的工程奇跡成為了現實。長城對於今天的我們更是一座豐碑,照耀了古人的勇氣和智慧,也傳承了古代文明流淌至今的血脈。長城本身所包含的歷史文化價值是巨大的,今天,我們對於其歷史文化價值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只有對其深入的研究,才能更加深入地了解長城文化當中所蘊含的精神,才能啟發當代人更好地繼承傳統文化當中的遺產和珍寶。 一、文化遺產中的價值與保護概述 對於文化遺產機制的研究由來已久,不同時代的文物和文明,以及不同地域當中所誕生的文明和物質都具有其特定的價值。要准確評估其所具有的文化遺產價值,就必須從多個維度去詳細探討和研究,這期間可以結合相關的物質文化發展背景和精神文明演化背景,對文化遺產的誕生、發展和演化過程進行詳細的觀察研究。這一過程是評估文化遺產價值對當時社會發展和經濟發展等方面影響的重要途徑,與此同時也是研究其對當今社會各個領域產生影響的重要依據。一般而言,由於地域的差異性以及文化的遺產的普遍價值性,文化遺產的價值在評估時都具有特殊性和普遍性的特定。其特殊性表現在,這種文化遺產誕生在特定的時空當中。在這一時空體系中,時間和環境造就了文化遺產誕生的最佳環境,催生了文化遺產在當時得以產生的物質環境和人文環境。因此,這樣的文化遺產在當時具有特殊的用途,或者具有特殊的歷史使命,能夠完成一些社會群體所賦予的職能。但是,這樣的文化遺產也往往具有地域局限,其具有的特殊文化烙印使其在誕生和發展都必須具備這樣的物質和精神條件以及社會氛圍。所以,這樣的文化遺產還具有特殊性,自身具備與其他文化遺產所不同的文化特徵。此外,縱觀所有的文化遺產,其具有一定的普遍性。這種普遍性體現在幾乎所有的文化遺產都高度表現了某一時代人類的智慧和文明程度,是人類文化發展的一個「切片」,生動展現了人類歷史發展脈絡中的某一具體的歷史時刻,它是研究人類文化發展的重要活化石,具有普遍意義和重要的歷史文化價值。特特別是近年來,隨著經濟的發展以及文化領域的逐漸繁榮,人們開始越來越多的關注到文化對於社會發展的重要性。因此,對於文化遺產的價值評估也越來越重視和專業。對於長城等文化遺產的重視程度越來越大,對於其保護的程度也會越來越高,以至於文化遺產的影響力在今後也會發揮的更多更大。 二、明長城文化遺產的整體性價值思考 1.明長城文化遺產整體性概念 明_城龐大的建築體量,以及跨越時代的重要影響力都為我們從時間和空間兩個維度上展現了其卓越的文化價值和影響力。長城的建成,及其在後世風雨中的穩固質量,為我們從文化、社會、經濟、建築、工程等多個方面真實展現了當時的細節和建築情況,為我們今天各個領域的深入研究提供了研究實證。首先,從文化上來看,長城的建築風格體現了當時的文化背景。其用料考究,整體造型古樸典雅,不矯揉造作,注重實際應用,為我們全方位展現了古人的卓越審美;其次,其橫垣與山巒山巔之上,為我國古代北方搭起一層牢固的屏障,起到了穩定社會的巨大作用。而且,從當時的建築施工規模來看,長城的建設動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如果沒有堅實的經濟條件作為基礎,是很難實現的;最後,從建築和工程學方面來看,長城依山而建,巧妙藉助地形特點卻又固若金湯,立於山巒之巔而不倒,體現了長城建築工程學上的考究和卓越技術。以上各個方面,無不成為今天我們研長城的切入點,同時也是各領域文化的重要內容。 2.明長城文化遺產類型框架的構建 明長城所蘊含的文化價值是深厚的,多層次的。為了更好地研究明長城的歷史價值和意義,我們必須對長城的各方面文化內涵進行解構,基於這種詳細的解構進行研究,再列出各個分支,進而尋找各個分支之間彼此的聯系,獲得屬於長城的文化遺產類型框架。長城的文化價值具體來看可以細分為歷史文化價值、人文環境價值、地理環境價值、建築手法價值、軍事防禦價值、信息傳遞價值等。其中涉及到的每一個領域都能夠單獨拿出來進行詳細透徹的研究,其對於今天更深入的了解古代人文、科技、建築、氣候、地理等都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可以說,長城就是連接今天和古代的時空之門,能夠將這些領域的文化內容清晰明確地展現在今天的世人面前,令大家更生動的了解當時社會的具象。同時也獲得更多的歷史信息和關於長城的文化內涵。 3.明長城文化遺產中的審美價值 (1)明長城與北方的人文風氣之美 人文風氣的造就與地理環境及社會風氣有著很大關系。明長城所建造的位置往往都是廣袤的原野或者險要的峻嶺,這些地方易守難攻,且人跡罕至。從社會學意義上來說人的存在顯得更加渺小,人與自然的交流更多。要想在這樣的自然環境當中生存下來必須學會了解自然、適應自然。因此,在這樣的環境中逐漸學會了豪邁豁達的雄風,使長城周邊的人們能夠更加從容面對各種困難。其次,長城的修建正是為了軍事防禦考量,在地勢險要的崇山峻嶺之間,長城蜿蜒曲折,向北拒守匈奴,向南保護百姓,承擔著重要的軍事角色。明長城綿延數千里,所經之處的北方地域甚多。因此,這些地段的居民就會潛移默化受到明長城的戰略影響,在性格上更加符合地域特點,更加明白長城存在的意義和價值,逐漸形成了謹慎勇猛的性格特徵。(2)明長城的簡約之美 長城雖為軍事防禦建築,但是從審美角度來看,其仍然表現出非常高的審美意境。一是對比建築風格來講,長城從造型上更加符合中國審美。長城的出現使得當時我國北方出現了一道綿延千里的人工屏障。這層屏障的出現為南方經濟發展贏得了安全和機會,為南方社會穩定確立了軍事資本。明長城在設計過程中也更加註重中國審美,融入了很多中國傳統建築的特點。城牆每隔一段有一個烽火台,從遠處看,在長長的長城脊背之上,略顯單調的城牆上面重復出現了一些點綴,使得長城更加具有其自身特點,形成了簡單卻不枯燥的審美;二是從環境選擇上來看,長城選擇與地形地貌相適應。縱觀世界古代建築,很多保存至今的優秀建築都在選址上做了頗多考慮。大部分建築在建設之初都會選擇地基穩定堅固,周圍自然環境穩定的地方來修建。但是長城不同於這些地方。長城因其軍事需要,必須首先考慮軍事防禦方面的作用,其選址都集中在北方蒼涼的大山之上。因此,其選址是被動的。在這樣的環境下建造長城勢必會遭遇更多的難題。因此,長城在造型上摒棄了復雜的表現,轉而選擇簡單實用的建築風格,使其在建設過程中不僅能夠實現其軍事防禦的用途,同時也能夠更加符合簡約的審美特徵。三是,從裝飾角度上而言,長城因其軍事需要,與古羅馬和希臘等其他古建築相比摒棄了繁復的裝飾特性特點,沒有在藝術審美的角度方面做過多的考量,轉而追求了一種極致的簡單風格。使得長城在建築過程中能夠將更多的精力放在依山而建的安全和固若金湯的防禦能力上面。其裝飾性的體現並不在長城建築本身之上,而是從更加宏大的空間角度與周圍的自然環境形成了渾然一體的感覺,呈現出一種自然簡約的審美特點。 (3)明長城的厚重之美 明長城從其建築風格上來看給人一種厚重之美。長城的建設採用的是磚石,這些磚石彼此統一,依靠不斷重復堆砌形成一種單一化的建築效果,從整體上看有一種整齊劃一的美感。再加上依山而建,使得長城看似單一的建築風格放在崇山峻嶺間反而與自然景觀合而為一,更加體現出一種厚重之美。長城的美感與同一時代的其他中國建築不同,其建築更多的體現在軍事防禦的考量上,因此,其建築用料更加厚重敦實,給人一種固若金湯的厚重感。另外,從歷史文化的角度來看,長城的家族血脈伴隨著中國的發展,橫亘在數千里山脈之上的明長城本身也是一部厚重的歷史典籍,被數個王朝的歷代地方將相多重視,成為他們在風風雨雨中抵禦外敵的強大軍事盾牌。 (4)明長城的_化之美 明長城作為軍事建築,其本身的建築風格更加偏向於實用主義,因此,在建築裝飾上沒有做過多的考量,轉而採用了一種更加務實的建築風格。但是,即便如此,長城在建築表現上還是呈現出一種變化之美。從近處觀看,長城的整體架構都是由塊塊磚石構築而成,每隔一定的距離,長城之間就會有一個烽火台,這些烽火台在相對單一的長城「脊背」上呈現出一種變化之美。但是,若從更遠的視角來看,長城在綿延數千里的空間范圍內跨越了崇山峻嶺、大漠戈壁,或有人耕作勞動、或人跡罕至。長城依著山勢的變化綿延起伏,其看似單調的建築風格,在崇山峻嶺之間以一種渾然天成的美感,使得長城的變化與自然交織交錯,呈現出一種宏觀上的,更為震撼的視覺變化之美。 (5)明長城的豪邁之美 長城在歷史上無論是其建造史還是防禦史都給後人展現出一種豪情。從建造史來看,長城依山而建、地勢險要、環境復雜,本身就是人與自然的交鋒,是人類不服輸的體現。但是當時的古人卻以厚重古樸、不拘小節,勇猛剛毅、豪爽激昂的美感創造了世界第八大人工建築的奇跡;從防禦來看,長城綿延數千里,以豪情壯志的磅礴氣勢起到了外拒強敵的軍事作用,真正峰迴路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豪邁激情。 三、結語 明長城作為歷史文化遺產,其價值體現在各個領域和層面。明長城不僅在建築學上有值得我們借鑒的技術和想像力,在人文方面也有值得今天學習的審美價值。此外,明長城在這個時代更是成為了一種文化符號,象徵著中國厚重的歷史文化積淀,成為了中國走向世界的一張文化名片。因此,明長城的文化遺產價值是巨大的,值得我們在更長更廣的時間和空間維度上進行深入的研究考量。 來源:明長城文化遺產整體性價值評估
『玖』 長城的文化價值有哪些
長城標志著團結統一、眾志成城的愛國精神。中華民族在自己的國土上築起萬里長城的同時,也在中華民族思想上築起了「萬里長城」,這就是堅強而牢固的領土意識和國家觀念。
長城蘊含著堅韌不屈、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體現了中華民族追求和平安寧的美好願望。自從人類歷史進入不斷發生戰爭的年代,人們就渴望一個長期和平安寧的環境,這種渴望反映了人們愛和平、惡戰爭、喜安寧、厭掠奪的美好願望。
長城集中體現了中華民族排千難、戰萬險,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無窮智慧和雄偉氣魄。千難開啟了中華民族的聰明才智,萬險造就了中華民族頑強不屈的意志,長城成為堅不可摧的力量象徵。以長城喻「堅強」,在中國到處可見。
●中國人民把戰無不勝的解放軍稱為「鋼鐵長城」,這是因為解放軍保衛了國家安全。
●把共產黨員廉潔奉公、防腐拒蝕喻為「築起防腐長城」,這是因為抵制了腐敗。
●美國聯合通訊社把中國為防風治沙種植的三億棵樹贊譽為「綠色長城」,這是因為防護林保護了家園環境。
●人們把「不到長城非好漢」的詩句,作為仰慕英雄、鼓舞自己奮勇前進的名言。
長城彰顯著守望和平、開放包容的時代精神。長城把短時間的干戈化為長時期的玉帛。
長城作為一項歷史文化遺產,本身是唯一的、不可再生的,但是其功能和價值是多維的,是可以挖掘和發展的。
長城的價值和意義主要體現在其積極意義和時代價值上。
積極意義:
一,長城是人類建築史上以及軍事史上都可以稱之為一個奇跡;
二,長城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了中國先民的文化觀念、思想感情以及價值取向等,也反映了當時的社會風貌以及生產力水平的狀況;
三,在客觀上抵禦了外族的侵略,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穩定繼承與發展都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時代價值:
一,長城在中國古代對中原文明以及和平的生產環境起到了一定的保障作用,是一種軍事防禦戰略思想在冷兵器時代的合理運用;
二,屬於推動北方經濟發展的杠桿;
三,也是一條民族融合的紐帶,有效地促進了中原地區與北方各族之間的交流以及交往。
『拾』 長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保護的理由是什麼
長城之所以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保護,是因為它具有著極高的文化遺產價值。
萬里長城從春秋戰國開始,伴隨著中國長達2000多年的封建社會行進。眾所周知,一部悠久的古代中國文明史,封建社會是最豐富最輝焊的篇章,舉凡封建社會重大的政治、經濟、文化方面的歷史事件,在長城身上都打下了烙印。金戈鐵馬、逐鹿強場、改朝換代、民族爭和等在長城身上都有所反映。長城作為一座歷史的實物豐碑,將水文在中華大地。在萬里長城身上所蘊藏的中華民族2000多年光輝燦爛的文化藝術的內涵十分豐富,除了城牆、關城、鎮城、烽火台等本身的建築布局、造型、雕飾、繪畫等建築藝術之外,還有詩詞歌賦、民間文學、戲曲說唱等。古往今來不知有多少帝王將相、戍邊士卒、騷人墨客、詩詞名家為長城留下了不朽的篇章。邊塞詩詞已成了古典文學中的重要流派。如李白的「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王昌齡的「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徵人未還」,王維的「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岑參的「忽如一夜春風來,干樹萬樹梨花開」等名句,千載傳誦不絕。孟姜女送寒衣的歌詞至今還廣泛傳唱著。古塞雄關存舊跡,九州形勝壯山河,巍巍萬里長城將與神州大地長存,將與世界文明永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