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日本文化是怎麼發展到現在的
日本作為亞洲東端的島國,它由本州、四國、九州、北海道等四個大島以及上千個小島所組成。日本的上古文明可追溯至舊石器時代。早在萬年之前,日本的先民們就已在此生活繁衍,過著漁獵和採集生活。進入新石器時代後,先民們先後經歷了繩紋文化和彌生文化階段,在陶器的設計與製作上取得了輝煌的成就。公元前1世紀後,日本開始由原始社會向奴隸制社會過渡,先後出現了百餘個奴隸制小國。公元3世紀,大和國興起,由此直至7世紀的「古墳時代」是日本的奴隸制繁盛階段。7世紀時,由於中國文化源源不斷地流入,加上佛教的傳入與興盛,日本的政治、經濟、文化均進入了全面發展的階段,645年發生的「大化改新」,標志著日本封建社會的開端。在接踵而至的「奈良時代」(公元708~781年,因定都奈良而得名),由於全面學習中國唐代的政治體制、經濟制度、思想文化以及宗教信仰模式,日本的封建社會日趨穩定。此後的「平安時代」(794~1185年,因定都平安京而得名)是日本文化藝術的發展出現重大轉折的時期,廢止遣唐使和創立日本獨有的假名文字是這一轉變的標志,民族文化的發展使得文化藝術領域長期盛行的「唐風」為新出現的「和風」所代替。1192年至1867年是日本歷史上漫長的「幕府統治時期」,它可分為「鐮倉幕府」、「室町幕府」、「德川幕府」(亦稱「江戶幕府」)這樣幾個階段。期間,在博採中、韓等鄰國之長的同時,日本的民族文化、藝術日見成熟,逐步形成了不同於中國、朝鮮的鮮明特色。1867年,封建割據、階級矛盾愈演愈烈,在歐美資本主義國家虎視眈眈的情勢之下,幕府統治宣告結束,「明治維新」的推行標志著日本近代化和資本主義化的開始。
❷ 請問日本文化起源哪裡
日本文化由來:從1996年開始中日兩國考古學和人類學多次證實日本民族是主要由西伯利亞通古斯人、古代中國漢族、古代中國南方沿海人和少量的長江下游的吳越人、少量南洋群島的馬來人以及中南半島的印支人融合而來。
日本文化融合:日本原來是沒有文字的,所以一直使用中國的漢字,日本語言口音中80%左右是漢語的變音,日本的語言語音主要來源於商周時期到清朝的多時間段多層次的中國漢語方言口音及中南半島的印支人口音等融合而來, 因此日本文化受到了中國的深刻影響。日本吸收中國文化是多方面的、長期的幾千年的歷史過程。
❸ 為什麼日本傳統文化能流傳得這么好
日本是目前東亞唯一的君主制國家,而且數千年來,天皇都出自一個家族,沒有發生過改朝換代,號稱『萬世一系』.雖然歷史上經歷過多次,天皇失去實權的階段,但是天皇體系一直沒有中斷,所以文化傳承一直比較完整.
❹ 日本那些文化,習俗是受中國影響沿襲下來的
古代建築完全是沿襲中國風格;
製造業,日本刀改進自唐代陌刀;
大男子主義,深受中國儒家影響,現如今中國已不及日本;
各種禮節,對老師的,對長輩的,都是在儒家的基礎上有所演變;
至於文字就不用說了吧,在中國唐朝之前日本是沒有文字的,只有語言。。而漢字之外,許多字都是用的中國以前的拼音字母(現在統一用拉丁拼音了);
總的來說主要是唐對日本影響最深,你完全可以用唐朝時古人生活習慣和文化和日本類比,你會發現日本處處有中國的影子。
當然,明治維新之後學習西方文化,就是後話了。
❺ 日本文化到底是從中國什麼朝代開始學起的
日本文化最初是從中國唐朝開始學起的,後來大規模的學習和接受實在隋唐之後。
七世紀後半葉,日本遣唐使根據中國皇帝國書中的稱呼將其國名改稱為「日本」,意為「太陽升起的地方」,一直沿用至今。日本人也一直是視太陽為圖騰的。
日本文化由來:從1996年開始中日兩國考古學和人類學多次證實日本民族是主要由西伯利亞通古斯人、古代中國漢族、古代中國南方沿海人和少量的長江下游的吳越人、少量南洋群島的馬來人以及中南半島的印支人融合而來。
(5)日本文化怎麼流傳下來擴展閱讀:
由陝西省文物局和日本奈良縣聯合主辦的「隋唐文化與日本——七八世紀的中日交流」國際學術研討會在陝西歷史博物館舉辦,中日兩國學者通過七八世紀的中日交流文物遺存論證了隋唐文化對日本的影響。
以往就中國文化對日本文化影響的研究多以中國史籍記載為主要依據;直接使用日本原始第一手資料,對日本原始時代和日本古代文化的研究比較少,研究成果也不多。
此次研討會上,日本原正倉院事務所所長米田雄介以日本《國家珍寶帳》中記載的書法、樂器、袈裟、屏風以及東大寺正倉院內珍藏的五弦紫檀琵琶和御袈裟,論證了隋唐時期的中日交流。
西安碑林博物館副館長、研究員韓釗以日本考古學時代為序,通過梳理日本奈良地區古代歷史文化,提出隋唐時期中日兩國的文化交流以日本接受中國文化為主要特徵。
陝西歷史博物館館長成建正表示,此次中日專家學者的交流活動,旨在更深入地了解日本奈良發掘出土的文物。據悉,作為此次交流活動的重要內容之一,「日本考古展——古都奈良考古文物精華」已開展。
該展覽共展出奈良出土的各時代珍貴文物243件,種類包括石器、陶器、玉器、銅器、鎏金器等。
❻ 日本的傳統文化是如何保存至今並發揚光大的
因為日本的一個傳統文化他是很注重保護的,而我們國家可能得保護的力度,或者是發展區傳承的一個力度還是不夠,而日本特別是對於那種非物質的這種文化去是很珍惜的,也是國民素質很注重的一個體現。
❼ 日本的文化是怎樣被寫入的
其實在我國古代很早之前就已經影響日本了。
在有記載的情況下,秦朝時期對日本的影響就非常深遠,例如日本人經常把應答的口吻用“嗨 ”來回應就是效仿秦朝時期,這種口吻在秦朝時期的秦國是通用的,我們都知道秦國在春秋戰國時期逐漸統一了六國,雖然統一的時間不長,但是戰國七雄時期秦國依然是非常強大的國家,所以在沒有統治七國之前,就已經對日本形成了影響,而當時日本僅僅是一個非常弱小的勢力。當然除了軍事方面影響之外,日本最具特色的以下幾點也傳自我們中國:
3、服飾
日本的和服也是比較有特色的,其實這種服飾的設計也源自於我們中國,當然唐朝在鼎盛時期對日本服飾的影響也是有的,但其實這種服飾設計的風格不僅僅止步於唐朝,而是在我國古代的很多朝代都有這種服飾的設計元素,只不過我們現代人經過多年的演變,已經逐漸脫離古裝服飾了,但日本人卻對自己的和服依舊情有獨鍾。
❽ 日本文化起源是什麼
日本文化有無自己的根?回答是肯定的。盡管日本文化在其形成和發展中,始終以到如得的外來文化為媒介,但它畢竟盡有自己的根。日本文化如同一棵樹,它的根 深扎於日本國的風土上。若究其緣起,則可上溯到公元前數千年的繩紋時代。「繩紋文化與後來的彌生文化、古墳文化,是日本原出文化的三個時期。」
日本歷史始於石器的出現,繩紋時代即是日本的石器時代。考古發掘出的那個時期的陶器表面帶有豐富多彩的草繩模樣,史稱繩紋陶器。繩紋陶器歷史久 遠,外觀漸趨復雜,花紋日益豐富多彩,說明其時陶器工藝的成熟以及石器加工的發達。盡管當時日本已經處於新石器時代,但因島國的地理位置,致使當時歐亞大 陸的先進文化未能進入日本。繩紋人群居堅穴,仍以捕魚、狩獵、採集為生,不知農耕。生產力的滯後,亦使其當時社會滯留在母系氏族公社階段。巫術支配人們的 原始社會生活,也支配著人們的精神生活。
大約在公元前2世紀至公元3世紀,日本歷史進入彌生時代。考古學家在東京都文京區彌生町發掘出不同繩紋陶器的新式陶器,史稱彌生陶器,史稱彌生文 化。彌生陶器器形簡單,花紋也不繁雜,與繩紋陶器迥然不同,反映出一種新的審美情趣。一般認為,彌生陶器是從海外輸入的,即可能是從大陸遷入的民族帶去了 新的彌生文化。新的文化雖然戰勝原有的繩紋文化而成為日本文化的主流,但外來人終被原住居民所同化,日本民族並未因之而斷續。彌生時代的生產力有了很大的 提高,這是因為先進的大陸文明經由朝鮮半島傳到了日本,促經日本很快進入以稻作農耕經濟為主的農耕社會,石器時代進入了鐵器時代。彌生人從事農耕,種植糧 食,共同勞動逐漸形成大的村落,父系社會制度取代了母系制度,階級差別、政治支配關系也逐漸形成。當時,自然崇拜和巫術迷信依然支配著人們的精神生活,特 別是農耕祭祀活動盛行,成為彌生文化的一大特徵。
從公元三四世紀到六七世紀,以畿內為中心,全國各地建造了許多以前方後圓墳為代表的高冢古墳,標志著日本由彌生文化進入古墳文化的時代。古墳的建 築需要徵集大批勞動力,墳內陪葬有鏡、劍、勾玉等精緻工藝品,象徵著死者生前擁有強大權力。這與一般民眾死後的簡易安葬形成鮮明對照,說明強大的專制集權 已經形成,即以畿內為中心的大和國終於在5世紀初統一了日本。這個時期,日本從大陸不僅源源不斷地輸入物質文明,而且開始導入大陸的精神文明。一方面,移 居日本的漢人和韓人即所謂「歸化人」開始使用漢字記事,一方面,中國的陰陽、天文等知識傳入日本。到6世紀,儒家經典、佛教等亦經朝鮮半島傳入日本,揭開 了日本精神文化的序章。
有上述可知,日本原初文化的萌發和形成經歷了漫長的歷史時期。從迄今關於繩紋、彌生和古墳文化的研究來看,日本原初文化是原始社會的日本人在與外 部自然的斗爭中、在尋求和豐富自身物質生活的過程中產生的,並且一旦島國日本與外界取得聯系,外來先進文化便立即被導入,成為日本文化的生長激素。其次, 在精神文化上,巫術和祭祀支配著原始社會日本人的社會生活,這種原始信仰為日本民族宗教-神道教的形成提供了基矗第三日本原初文化的形成與日本民族、國家 的形成幾乎同步,二者關系密切,不可分離。即以大和地區為中心,融合諸民族而形成為「大和民族」;「大和國」也終於統一了「百餘國」,建立起天皇制國家。
大和國統一日本後,不僅吸取中國先進的生產技術,而且開始吸取中國的政治制度,特別在推古朝改革進程中(554-628),以聖德太子(574- 662)為首的改革派精心研究中國經典,博採從中國和朝鮮傳入的各種先進思想和文化,尤其是聖德太子制定的十七條憲法更是兼取中國法、儒、墨及佛家等思 想,結合日本具體情況制定的。在大化革新中(646),孝德天皇(587-654)則仿照唐代官制,全面進行政治體制改革,從而把日本社會推進到法制完備 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制國家。從7世紀到19世紀中葉,是日本的封建社會的歷史時期,歷經飛鳥(593-710)、奈良(710-794)、平安(794- 1192)、鐮倉(1192-1333)、室町(1333-1573,含南北朝、戰國)、安室桃山(1573-1603)、江戶(1603-1868)等 時代。
早期的封建社會(飛鳥、奈良、平安時代)的日本文化,集中體現為白鳳、天平文化和平安文化。所謂白鳳文化是指大化革至奈良時期的文化,天平文化泛指整個奈 良時期的文化。此間,日本主動與隋唐建立密切關系,積極攝取隋唐、特別是唐代文化,有力地推動了日本文化的發展。佛教傳來後便為朝廷所利用,受到朝廷保護 以至成為國教。以奈良葯師寺為代表的佛教藝術,成為當時日本文化史上的一大景觀。另外,在使用漢字記事的基礎上,日本借用漢字的音和義標記日語的音和聲, 創造了「萬葉假名」,並用之創造了和歌集《萬葉集》。至此,日本結束了只有語言沒有文字的歷史,這是日本文化史上劃時代的大事。隨著假名的出現,日本文學 逐漸占據主流地位。建築與雕刻、繪畫與音樂、書道與茶道等,也都各展「和風」,顯示日本文化的獨自特色。
中期封建社會(鐮倉、室町時代)的日本文化,以武士文化為特色。武士,本意為學習武藝,執掌軍權者。它在日本作為新興階層出現是9世紀中期以後的 事。那時,隨著庄園實力的強大,為鎮壓農民,對抗國司,保衛庄園利益便組建私人武裝力量,謂之武士團。鐮倉幕府的建立,標志著以武士為統治階級的武家政權 已經成為支配日本的實際力量。鐮倉幕府衰敗時朝廷試圖奪回政權未果,室町幕府執政。與以朝廷為中心的貴族文化比較,武士文化則傾向於大眾,包含許多新的大 眾文化因素。就武士階層自身而言,在以主僕契約為人際關系原則中形成的人倫道德,既有踐踏生靈的非人性的一面,又有忠誠於主人的新的道義活力的一面;五十 的道德也因時代而異,必須對之加以具體分析。以武士的軍旅生活為題材的武士文學,與武士心境相吻合的禪宗的流行,以及各類理論著作的出現,都是這一時期日 本文化史上的新特點。
後期封建社會(安室桃山、江戶時代)的日本文化,亦即江戶時代(又稱德川時代)的文化。江戶時代歷時260餘年,時日本封建社會成熟期也是崩潰 期。由於長期的社會穩定,經濟繁榮,加之一度鎖國,致使前近代的日本文化異常繁榮,臻於成熟。概言之,江戶文化的主潮流不外是:其一,中國的儒學、特別是 朱子學取得獨尊的地位,成為官方意識形態,推動日本精神文化的發展。其二,具有日本獨特的思想文化的創出與繁盛。其三,西方文化的受容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