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作為一名現代法治社會中的合格公民,你認為需要具備哪些良好的法律意識和法律素質
如何才能做一名現代法治社會的合格公民(作為公民應該具備怎樣的法律意識和法律素質)?
作為一名現代法治社會中的合格公民,需要具備良好的法律意識和法律素質。要做到:⑴尊重法律,追求公正;⑵正確行使權利,自覺履行義務;⑶行使自己享有的監督權利。
Ⅱ 請教大家~從加強法治文化建設的角度,提一些提升普法工作水平的意見和意見。
普法並不是人人都要精通法律法規,簡單的去背誦法律條文,而是在行政或司法,以及社會活動的過程中,受到法律理念的支配,堅持依法辦事,養成良好的法律習慣。應該說,從1985年11月22日六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三次會議通過《關於在公民中普及法律常識的決議》以來,經過四個五年普法規劃,公民的憲法觀念和法律意識,各級幹部依法辦事、依法管理的水平和能力,尤其是依法執政的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和能力,有了新的進步和提高,為推進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進程奠定了良好基礎。與此同時,我們還必須清醒地看到,在普法中還存在重幹部、輕一般職工,重城市、輕農村,重形式、輕實效,重理論、輕實踐等問題。如,普法考試過多過濫,且集中在黨政機關和司法部門,這其中既有司法局的黨政機關和事業單位幹部職工的普法考試,又有部分地方人大常委會的任前法律考試、組織部的新任領導幹部法律知識考試。此外,還有全國性的法官、檢察官和律師的司法資格考試。特別是普法考試,普遍是組織部分人員提前做好答案,然後集中在一個地方,按照標准答案抄抄而已,有的甚至復印後,填上名字交卷,既浪費人力、物力、財力,又達不到普法目的。另一方面,在廣大的農村和個體、私營企業、國有企業,以及街道社區居民中的普法工作,卻少之又少,既缺乏集中的法制學習,又沒有以案說法等生動活潑的法制教育,公民法治理念形成的途徑和方式單一。相當部分公民因法治理念缺乏,對法治的信仰不足,堅持依法辦事的習慣尚未完全形成,遇事信訪、信權,不信法,不善於依法維權,依法表達自己的利益訴求,依法解決矛盾和糾紛,依法維護社會秩序,使一些法律法規形同虛設,有法也等於沒有法。法律只有為人民群眾熟悉和掌握,人人養成依法辦事的觀念和習慣,學會運用法律武器維護公民的合法權利和利益,並同違反憲法、法律和社會主義法制的行為進行斗爭,才能形成依法維護社會主義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事業建設、構建和諧社會的強大力量。因此,開展普法教育,樹立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必須總結借鑒普法的成功經驗,堅持法制教育與法治實踐相結合,廣泛採取邀請專家、學者、專業人員開展以案說法等形式多樣的活動,加強和改進普法教育,大力推進依法行政、公正司法,切實增強普法實效,維護憲法和法律的權威,奮力推進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進程
就目前而言,我國社會仍處在從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的轉化中,沒有達到法治狀態。由於大眾的法治觀念淡薄和執法人員素質不高,造成了既定的法律得不到有效執行。正如培根所說,「一次不公正的司法判決則把水流敗壞了。」為了全面推進法治建設,法治文化建設,必須努力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第一、樹立正確的權利義務觀念,造就健全的現代社會主體。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強調「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努力實現法律的健全化。但是,由於社會變革的漸進性和社會轉型的長期性,也由於法治文化建設滯後,人們的權利義務觀念還沒有真正樹立起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要求增強公民的主體性,實現人的文化心理、價值觀念、思想意識從傳統到現代的轉變。因而我們必須確立法律至上的思想,在人民群眾中確立權利與義務對等的觀念,並且使他們在實踐中學會以法律維護自己的權利,形成法律性格健全的公民,為各種法律的實施創造社會條件。
第二、加強法治教育,提高公民的法律素質。在我國,科學文化落後,文盲半文盲佔了人口的1/4。人民文化素質的低下,是法治文化建設面臨的最大障礙。許多人既不知道自己享有哪些權利,也不知如何運用法律保護自己的權利。在這種情況下,政治參與、民主監督往往流於形式。這不僅使社會主義法治缺乏應有的社會基礎,也為一些執法人員「知法犯法」創造了條件。因此,必須樹立科學精神,創新精神,以發展個性、發揮潛能為基礎,全面培養全民族的創新思維。加強法治文化建設,全面提高公民的法律素質。
第三、以法治文化建設,推動立法和執法。長期以來,由於對法治文化建設不夠重視。造成了許多法律條文停留在字面上,人們並不熟悉,造成了執法的隨意性。以前,我國的立法思想是「成熟一條制定一條」,於是造成了許多漏洞,這就為通過人治使法律受到扭曲提供了機會,使反映社會發展要求的司法行為與落後的文化觀念的形成。我們必須加強法治文化建設,形成有利於社會法治化的環境,並且把反映社會發展要求的新矛盾、新問題作為法制建設的生長點,以新的觀念、道德推動法律的執行和發展。
Ⅲ 如何加強法治建設的幾點思考
法治,就是依照法律法規管理經濟、文化和社會各項事務。保證各項工作都依法進行。為了加快法治建設進程,早日實現文明法治社會。加強法治建設要從五個方面來思考,抓住關鍵,這樣才能切實有效的加強法治建設。
第一:黨委發揮領導作用 。加強社會主義法治建設,各級黨委要充分發揮其領導作用,逐步做到善於把黨的方針政策變成國家意志來實現領導,善於運用法律手段和法律程序去解決矛盾和處理問題,確保法治建設有步驟、有秩序地推進。
第二:人大發揮主導作用 。地方各級人大及其常委要在同級黨領導下,積極行使憲法和法律賦予的職權,把法治工作擺上議事日程,並作為長期的戰略任務來抓,人大及其常委會的組織體系也應當成為法治建設的組織實施體系。在組織協調法治日常工作和依法履行立法、監督、重大事項決定、人事任免等職權時,扎扎實實而又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在法治建設中充分發揮主導作用。
第三:「一府兩院」(政府、法院和檢察院)發揮執法主體作用 。行政機關是對經濟和社會發展影響最大,與人民群眾關系最密切,也是機構和人員最多的部門,大部分的法律法規是由行政機關執行的,行政機關在法治建設中佔有突出的重要位置,依法行政是法治的核心,是優化經濟環境、增創法治優勢的關鍵所在。而司法工作同樣是法治工作的主要環節。應該說,行政機關和司法機關在法治建設中處於執法主體的重要地位。
第四:政協發揮民主監督作用 。人民政協的民主監督,其范圍是廣泛的,可以對國家憲法和法律、法規的實施、重大方針政策的貫徹執行、國家機關及工作人員的工作,通過協商討論和批評建議進行監督,通過會議、視察、調查、提案和建議案等多種形式監督法律、法規的執行。
第五:發揮人民群眾主力軍作用 。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歷史的動力。人民群眾不僅是社會物質財富和精 神財富的創造者,也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不論干什麼工作,搞任何事情,開展何種活動,只有群眾支持和參與,積極配合,才能取得成效。我們抓法治必須廣泛深入地動員和組織人民群眾,真心實意地相信群眾,全心全意地依靠群眾,並把如何加強法治建設總的思路交給群眾,請群眾出主意、想辦法、提建議、獻計獻策。
拓展資料:
為了加快法治建設進程,早日實現文明法治社會。在現階段,必須通過必要的行政手段和有效辦法,切實加強對法治工作的領導,健全和規范法治工作機制,認真搞好法制宣傳教育,強化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加大依法治理力度,不斷提高執法水平,增強領導幹部依法決策、依法行政和依法管理能力,全面提高廣大幹部群眾的法律素質。
Ⅳ 法治文化建設的目的是什麼
法治文化建設的目的大致有三個:
1、增強全民的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是社會主義文化的核心內容。特別是注重引導領導幹部和執法人員深刻理解和准確把握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本質要求,圍繞「依法治國、執法為民、公平正義、服務大局、黨的領導」等內容,確立起實現以憲法和法律治理國家的最具權威價值的取向;
2、培育公民的法治精神。法治文化建設的目的,不僅是法律知識的傳播,重要的是通過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傳播法治文化,創新法治實踐,培養起全民發自內心崇尚法治、尊重法律的意識和法律信仰;
3、構建以公平正義為核心的法治文化價值體系。增強全民的法治觀念,提高公民的法律素質,促進全民學法、知法、守法、用法、尊法,深化普法宣傳,強化法制宣傳教育是可以實現的。但以公平正義為核心的法治文化價值觀的真正形成,需要從根本上通過公正司法和嚴格執法,提高司法公信度來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