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吳文化到底是什麼意思

吳文化到底是什麼意思

發布時間:2022-09-25 07:21:48

❶ 浙江文化到底是吳文化,還是越文化

浙江文化裡面的戲曲是越劇。越劇是中國漢族五大戲曲種類之一,是目前中國第二大劇種。清末起源於浙江嵊縣(即古越國所在地而得名),由當地民間歌曲發展而成。發祥於上海。發展中汲取了崑曲、話劇、紹劇等特色劇種之大成。——常識藝術篇。

❷ 吳越文化是哪裡的文化吳文化和越文化又有什麼不同

「吳越」這個叫法實際是江浙地區的代名詞,而這個詞的最早來源,是源自於吳國和越國的國名,用來指兩個國家的疆域和核心地區

從商代後期開始,太湖流域的吳人和越人就開始分別建立起了國家。在當時,吳越兩個政權有著極大的深仇大恨,各自成為敵對的對象。不過,雖然兩國打得你死我活,積怨殊深,但是卻同屬一個部落,在語言、習俗文化等方面都是同屬於一個民系,可謂是「兄弟」國家。



❸ 吳人子弟指的是什麼

摘要 親,誤人子弟的意思是指因無才或不負責任而耽誤人家後輩學生。

❹ 濫觴表現了吳文化的什麼

濫觴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làn shāng,本謂江河發源之處水極淺小,僅能浮起酒杯,後比喻事物的起源和發端。出自《孔子家語·三恕》:「夫江始出於岷山,其源可以濫觴。」

郭燦金、張召鵬合著的《中國人最易誤解的文史常識》(中國書籍出版社2007)一書有一節的題目是《「濫觴」到底是何意》,作者認為「濫觴」一詞有多種含義:

1.指江河發源處水很小,僅可浮起酒杯。例如: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江水一》:「江水自此已上至微弱,所謂發源濫觴者也。」

2.指小水。例如:南朝謝靈運《三月三日侍宴西池》詩:「濫觴逶迤,周流蘭殿。」

3.比喻事物的起源、發端。這是最常見的一種。例如:郭沫若在《今昔集·論古代文學》中指出:「中國文化大抵濫觴於殷代。」

4.波及,影響。這是「濫觴」的動詞用法。例如:宋代魏慶之在《詩人玉屑·滄浪詩評》中評價盛唐詩時這樣寫道:「盛唐人詩,亦有一二濫觴晚唐者。」

5.泛濫;過分。例如:《明史·史可法傳》:「今恩外加恩未已,武臣腰玉,名器濫觴,自後宜慎重。」

【「吳文化」的濫觴之地】從陝西省寶雞市到江蘇省無錫市,在谷歌地圖上的直線距離接近1300公里,乘坐T字開頭的特快列車從寶雞到無錫,也需要15小時43分鍾的時間。可是在約3200年前的商朝末年,居然就有一位大人物,帶著他的部下跋山涉水從寶雞一路往東來到今無錫新區梅村一帶——這位大人物的名字叫泰伯,歷史上稱他的這一壯舉為「泰伯奔吳」。泰伯如今被認作所有姓吳的人的老祖宗,無錫也成為漢民文化奇葩之一「吳文化」的濫觴之地。

❺ 無錫黿頭渚石刻「包孕吳越」四字就吳文化,而言表達怎樣的思想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10-13

❻ 吳越文化到底起源於哪裡

浙江是吳越文化、江南文化的發源地,是中國古代文明的發祥地之一。早在5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就有原始人類「建德人」活動,境內有距今7000年的河姆渡文化、距今6000年的馬家浜文化和距今5000年的良渚文化,是典型的山水江南、魚米之鄉,被稱為「絲綢之府」、「魚米之鄉」。

吳文化和越文化,都起源和發展於長三角地區。在古代,吳和越是活動於今長江以南的東南地區的原始居民,是東南地區的兩個土著部族。根據歷史記載和考古發掘的資料,證明這兩個部族實際上同屬於古越族」。百越是我國的一個古老民族,分布於我國東南及南部,甚至越南北部的廣大地區也有百越的足跡。

自商末周初起,吳和越兩個國家分別在今天的江、浙地區逐漸形成,並於春秋時期相繼稱霸。但在中國文化史上,六朝時期以前產生並存續於江浙地區的吳越文化,尚未形成一種真正具有核心價值理念,具有鮮明的統一性和系統性的文化形態。直到六朝前期,吳越民眾仍以尚武逞勇為風氣。相比中原地區,吳越文化的落後是明顯的。但就總體性狀而言,粗獷中蘊涵精雅,是當時吳越文化的顯著特徵。

❼ 吳文化的發源地究竟在哪裡

吳文化的真正的發源地是在常州武進淹城。梅村之說不足為憑。
歷史上有這么幾個訛傳:
1.關於吳太伯南奔所在地之謎。原先一些專家認為吳太伯難逃到無錫的梅里鎮,其實這是唐代歷史學家對《史記》的誤讀。太伯南奔真正的到達地是南京江寧小丹陽鎮的梅里村,在那裡住了幾代;然後遷往鎮江以東的朱方地區並在那裡居住了不到100年,最後遷往在常州淹城至闔閭城之間的廣大地區。先吳人在常州居住的時間是江南五市時間最長的,而先前自認是吳文化中心的蘇州,吳人只在那裡居住了即將滅亡的幾十年。
2.關於大小闔閭城相爭之迷。一些思想保守知識面狹窄的專家(包括大部分蘇州人和政治家)自認為大闔閭城就是現在的蘇州城,小闔閭城即是常州雪堰和無錫黃埭交界處遺址古城。這是對歷史的不尊重和不負責的,也是學術界最大的冤案,政治上最大的腐敗!真正的事實是:大闔閭城即是常州雪堰的闔閭城,而小闔閭城責是常州寨橋鎮靠鬲湖邊的軍事水寨。2000年前,隔湖和太湖是連在一起的,小闔閭城是一個軍事防禦的軍城,上可抵禦北方來敵(由隔湖向西北方),南可攻防南面之越國(由隔湖到太湖向東南)。
證據1:蘇州城根本沒有春秋文物事實的證據,只有少量漢代歷史的遺跡,這是對信奉蘇州是吳文化中心的那些所謂專家的最大諷刺!而常州闔閭城的大量出土文物明顯地顯示出春秋時期的吳文化中心真正所在地。
證據2:當時吳國與越國發生戰爭時,是當時中國境內最大的水戰。如果闔閭城在蘇州,她和越國(杭州寧波金化一帶)發生戰爭何須繞到太湖裡去打?!只要在吳江湖州打仗就行了。而發生水戰只可能吳越兩國隔水相望。因此這又是給蘇州是吳中心這個謠傳的一個大耳光!所以只有常州和越國才是隔水相望的,真正的吳越春秋的所在地是在常州。

❽ 吳文化到底起源於哪裡

「吳」的形成。相傳3100多年前商代晚期陝西岐山下周部落的首領周太王有三個兒子:太伯、仲雍、季歷,三兒子季歷有個非常聰明的兒子叫昌。周太王認為周部落以後的興旺要靠昌,太伯、仲雍估計周太王想把王位傳給季歷,並且傳給昌,於是他們兩人假借采葯為名南奔梅里(即今無錫市梅村鎮),並按照當地土著人的習俗斷發文身(便於下河捕魚、打獵掩藏),來避開季歷,這種謙讓的美德傳誦至今,故今稱太伯為至德。後來周太王果然立季歷為王,並傳給昌,昌就是開創周朝的文王姬昌。太伯、仲雍在荊蠻之地與當地的土著人為伍,受到當地人的愛戴,於是成立了「勾吳」國,這就是「吳」的形成。「吳」同「魚」、「吾」、「無」同音,與吳地土語音相似,最早這個「吳」字出現在甲骨文和金文中,當時是以魚的形狀出現的。太伯、仲雍的南奔同時帶來了中原文化,與當地的土著文化相結合,形成了一種新的文化體系,就是吳文化。

文獻記載:《史記·吳太伯世家》、《吳越春秋·吳太伯傳》都有關於商末時周太王之子太伯、仲雍兄弟奔吳的記述。

《史記·吳太伯世家》《正義》:「太伯居梅里,在常州無錫縣東南六十里。」

《史記·吳世家》:「吳太伯、太伯弟仲雍,皆周太王之子而王季歷兄也。季歷賢而有聖子昌,太王欲立季歷以及昌,於是太伯、仲雍二人乃奔荊蠻,文身斷發,示不可用,以避季歷。季歷果立,是為王季,而昌為文王,太伯之奔荊蠻,自號句吳,荊蠻義之,從而歸之千餘家,立為吳太伯。」

《左傳》僖公五年記載虞國大夫宮之奇的話說:「太伯、虞仲,太王之昭也。太伯不從,是以不嗣。」

以上文獻說明,太伯、仲雍因避讓王位,由中原而來,在無錫開創了吳文化。

吳地區域性文化在研究史上的三個階段。梁啟超為提出吳越文化研究的第一人。上世紀三十年代在上海由衛聚賢先生倡導成立「吳越史地研究會」,提出了「吳越文化研究」,此為第一階段;五十年代江蘇省文博界尹煥章等專家根據出土文物(1954年6月發現於鎮江丹徒縣煙墩山的宜侯夨簋。西周康王時期的,銘文達120餘字的青銅器出土於江南地區,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重視。郭沫若、唐蘭、陳夢家、陳邦福、岑仲勉、譚戒甫等知名學者根據銘文探討了西周初年的社會制度和早期吳國的歷史。宜侯夨簋出土於寧鎮地區的丹徒縣境,早期吳國的政治中心或太伯、仲雍南奔之地)提出了「考古吳文化」的概念,認為吳文化就是吳國文化,此為第二階段;八十年代在無錫市堰橋鎮崛起了由農民創辦的以吳地文化為內涵的主題園林——吳文化公園,並成立了民間第一家社科研究機構——吳學研究所,提出了吳地區域性大吳文化,此為第三階段。

吳學研究所提出的吳文化是吳地區域性大文化,它是由先吳文化、吳國文化、後吳文化三個歷史時期組成的。先吳文化是從距今一萬年的太湖三山文化以及馬家浜文化(距今7000-6000)、崧澤文化(距今6000-5000)、良渚文化(距今5000-4000)、馬橋文化(距今4000-3000,夏末商初),有時我們把共同文化特徵的河姆渡文化也列入序列,這是考古文化階段,是吳文化的源頭;吳國文化是從商末岐山下的周太伯、仲雍南奔吳地梅里與當地土著荊蠻結合,建立勾吳古國,經過近700年,25代君王的傳承,傳至夫差滅國;從越國滅吳,楚又兼並越,到秦始皇統一中國後,轉為大一統下的一個地區,稱為吳地,以後經歷代王朝更替,從統一到分裂,再從分裂到統一,作為一個地域,它的文化繼續存在並在不斷發展。又與中原文化及各區域文化呈現有同有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又獨具強烈個性的地域文化風採的後吳文化,我們稱它為吳地文化,或稱吳中文化。這一萬年的歷史走向,說明吳文化的歷史源遠流長。

吳地的地域范圍到底有多大?經過我們對吳地文化的研究,認為作為社會意識形態的吳文化,它的存在不是靜止的,在歷史發展變化中也在變。它不是孤立的,必然與橫向發生聯系,不同地域的劃分,不是隨心所俗的,通常以地理的自然環境所蘊含的不同特徵,物質的精神的不同基礎和形態,由此而構成區域的標准。所以對大吳文化的地域界定是:以長江下游三角洲的中心地帶,形象地說是以太湖為腹心,上海、南京作首尾,蘇州、常州、無錫、鎮江、杭州、嘉興、湖州為節肢,旁及南通、揚州的一個地域整體。

吳文化與無錫的關系(三個發祥地)。3100年前太伯帶來中原文化與本地土著文化結合,形成獨特的吳文化,開創了江南文明,成為吳文化的發祥地,也造成了吳地歷史上的第一次輝煌;上世紀二十世紀初,無錫民族工商業崛起,出現六大資本集團:榮(麵粉大王、棉布大王榮德生、榮宗敬)、唐(唐保謙、唐驤廷)、薛、楊、周,從他們發跡的背景來分析,他們中有依仗官僚發跡的如楊家,楊宗濂、楊宗瀚辦業勤紗廠;有半官半民的如薛家,薛南溟、薛壽萱辦永泰絲廠;有全民間行為的榮家,榮宗敬、榮德生的保興麵粉廠。這此實業家和工業的形成使無錫一躍而為全國居上海、天津和廣州之後與武漢並列的第三大工業城市,無錫成為民族工商業的發祥地。改革開放後,鄉鎮企業的蓬勃發展,使農民從以前手工業、農業為主的農商經濟模式走向發展農工商復合型經濟模式,無錫成為鄉鎮企業的發祥地。無錫工商業文化之所以有如此大發展,得益於無錫幾千年來深厚的文化底蘊,就是這種吳地的人文精神和民族責任心使吳地人奮發向上,努力爭取,開拓創新,尚德務實,開創了如此宏大的局面。

❾ 無錫每年都辦吳文化節,2012年有什麼特色呢

吳文化節從2006年到現在,每天都很有特色,2012年吳文化節的特色就是將創新堅持到底:「傳承與創新———重走泰伯奔吳路」凱旋儀式將泰伯祭祀活動辦出了新意;文保論壇上,「世界遺產———可持續發展」這一主題,打開中國文保新課題;吳文化國際研討會,以「吳文化與軟實力」為主題,為加快實現文化振興、推動「四個無錫」建設提供文化支撐;惠山廟會與市杜鵑花節相結合,通過節慶活動為發展城市旅遊造勢。

❿ 中國地域差異造成的文化差異

淺談中國地域文化的差異
一、地域文化是歷史積淀
實際上就是「地域文化」。當然,在中國的「地域文化」中間,吳文化、蘇州文化佔有特別重要的地位。
什麼是「地域文化」呢?既然我們的國家有文化,為什麼還強調「地域文化」呢?我認為,最能夠體現一定的地理區域、一定空間范圍的文化類型就是「地域文化」。因為它跟其它地域、其它空間范圍有明顯的差異。兩千多年前,司馬遷的《史記》里有這么一句話,叫做「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 」,我們平時講的「風俗」,兩千多年前就有這個概念。我理解的所謂「風」,就是今天的流行,「俗」則已經成為一種習慣,一種生活的方式。並不是所有的風都變成俗的。那麼,各位一定很關心,「地域文化」到底是怎樣形成的?比如說蘇州,作為吳文化典型的地方,它是怎麼形成的?跟其他的文化是什麼關系?一個文化區的形成,需要比較長的年代,而一旦形成,它又會有很長的延續性。吳文化區為什麼叫「吳」呢?大家知道,最早的時候,泰伯到吳國,以後到了秦、漢以後,還有以「吳」為命名的,像吳郡,以後的吳國,不斷地演變,延續。同樣,吳越文化,最早可以追溯到包括寧波,紹興,最早的越人,還有越人建立的越國,以後的越州,形成紹興府,也有一個長期延續的過程。所以,盡管中國的歷史相當復雜,有些地方比如「吳」這個地方已經有非常大變化,甚至當地的人口已經有了很大的變化,但是一個「地域文化」,它肯定可以追溯它的歷史傳統。凡是所有我們今天稱之為「地域文化」的地方,一般都是在漫長的歷史積淀中,經過長期的積累形成的。
二、不同地域文化的四個特點
那麼,「地域文化」最突出的表現在什麼地方?我認為其中最有特點的是方言。就像現代漢語有各種不同的方言,他們分布的區域很廣。現代漢語各方言之間的差異表現在語音、詞彙、語法各個方面,語音方面尤為突出。但由於這些方言和共同語之間在語音上都有一定的對應規律,詞彙、語法方面也有許多相同之處,因此它們不是獨立的語言。根據方言的特點,聯系方言形成和發展的歷史,以及目前方言調查的結果,可以對現代漢語的方言進行劃分。當前我國語言學界對現代漢語方言劃分的意見還未完全一致,大多數人的意見認為現代漢語有七大方言:北方方言、吳語、客家方言、閩語 、粵語 、湘方言 、贛方言 等等。因為我國幅員遼闊,地理條件差異很大,在長期發展過程中,肯定會有不同的生活環境。在這樣的情況下,再加上人文、自然各方面的影響,而在相當長的時期內,人們之間的交通往來不是非常的方便,這樣一個地區就會形成自己的方言。這不僅影響到日常生活,甚至影響到了政治生活。
第二個特點是飲食不同。在社會生活水平不是很高的情況下,飲食總是放在穿的前面的。各地的飲食習慣也不同,特別是民間各地為了適應自己的需要,千方百計要利用當地的特產,並且要改善生活把它做好,這樣就形成了很多地方的特色的飲食。就像南方人以稻米為主食,所以有著靈巧的心性,同時,「水稻栽培往往促進分散的離心力而不是合作的向心力」(喬伊斯·懷特語),所以南方人散淡的漠視政治的個性就較為突出。魯迅曾說:北人的優點是厚重,南人的優點是機靈,但厚重之弊在愚,機靈之弊在狡,從相貌上看,北人長南相或南人長北相者為佳。王國維對南人和北人的評價是:「南方人性冷而遁世,北方人性熱而入世,南方人善幻想,北方人重實行。
第三個特點是不同婚喪禮俗,包括節慶。一個地方日常的生活,平時可以馬虎一點,節日的時候是不可以的。所以比較而言,「地域文化」也比較多地反映在婚喪禮俗和節慶上面。
第四個特點,是反映在民間的信仰上不同。我們中國不是一個宗教國家,從來沒有在全國范圍實行政教合一。也正因為這樣,中國的老百姓往往是各種信仰都有,這種信仰就有民間特色。
最後一個重要的特點反映在民居上不同。就像南方建築,住宅院落很小,四周房屋連成一體,南方民居多使用穿斗式結構,房屋組合比較靈活。在南方,房屋的山牆形似馬頭,南方建築多粉牆黛瓦,顏色淡雅。 而北方地大廣袤,山河壯美,人口相對稀疏,故聚落選址常在平坦地段,大多數屬於平原型的構成。同一地區的鄉土建築形式分外統一,加上氣候寒冷,需要充足的日照,正房都力求坐北朝南。氣候越寒冷用地越寬松,宅院的臨街立面也很朴實,通常顯現的都是大片平素的院牆或倒座房的後檐牆,全靠大門和門樓不同規格的制式和不同程度的修飾,以取得宅舍不同風採的門面。蘇州的一些原來的民居住宅,不要說跟北方有大區別,就是跟南方也不同。現有些地方的人,希望隨便地改變民居,隨便地引進外面的建築方式,十之八九是要失敗的。
三、六大因素造就地域文化不同
大家要問了,為什麼會產生不同的「地域文化」?
首先,一個原因是自然環境的差異。 「地域文化」是歷史時期形成的,如果歷史上交通像今天這么發達,很多「地域文化」是沒有的。比如說,一條長江,如果今天有很多的橋、隧道,火車、飛機、汽車,來來往往很方便,就不會有江南、江北,因為以前來往一次是很不方便,還要考慮到我們這個國家長期以來一直是貧窮落後,文化就積淀下來了。另外,交通運輸條件限制了人員和物質的交流。
第二個原因是移民。你到一個地方,看哪裡遷來的人多,哪裡遷來的人掌握主動權,他們的移民文化往往會成為一個地方的主流文化。我們從歷史上看,蘇州是一次一次北方的移民遷來的。南宋的時候,大批移民南遷,蘇州、杭州、嘉興、紹興這些地方都是移民。皇帝也是河南來的,大臣河南來的,和尚、道士也是到這里定居,所以大家都學河南話,所以在杭州就形成一個學北方話的一個方言島,跟周圍的吳語都不同。
另外,「地域文化」產生的第三個原因,是政治權力和行政區劃的影響。中國「地域文化」圈,除了跟自然環境、大江大河,山脈、地形不同有關以外,往往跟長期延續的政區正好是重合的。蘇州府和常州府之間,平時來往是分開的,不僅現在,就是中國清朝以前,往往很多的事情都是以府一級的政區,包括以縣為單位的,時間短一般不會有這樣的影響。我認為中國「地域文化」這三個方面是比較重要的。
第四個原因,是民族。我們知道,人口遷移不一定是民族遷移。如果是民族之間的遷移,對民族分布有很大的影響。
到了近代,還一個原因,就是外來文化的影響。中國不是一個封閉的國家,如果我們把民族文化跟外來的民族文化放到一起來看的話,中國長期以來都是受到外來文化的影響。
最後一個影響,是宗教。宗教這個影響,佛教已經本土化了,伊斯蘭教、天主教、基督教,還有其他的一些宗教的話,它的影響就比較大了。宗教的影響在某些特殊的地區是不可忽視的。
四、保護地域文化的價值
我們國家的文化之所以豐富多彩,之所以有這么強的生命力,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是頑強生存著的「地域文化」,所以歷史上外來文化沒有系統地進入中國。歷史上有些游牧民族進入中原,鮮卑人、契丹人、滿族人,他在軍事上可以征服你,但是文化上面最後都會被我們征服。
第二個,「地域文化」有很大的開發價值,有不可替代的人文價值。文化的特點是多樣性的,如果在蘇州看到的「地域文化」,到蘇北、山東都一樣,那還有什麼意思?恰恰是因為不同,所以對中國的不同地域之間有很大的吸引力。比如蘇州自豪的崑曲、評彈,對我們這樣的人影響很大。還有很多的工藝,還有飲食,節慶,如果全部是一個模式,它的吸引力有限。現在各地的「地域文化」,你把它開發出來,它是一個非常珍貴的旅遊資源、文化資源,也有利於當地的文化的建設。
這個「地域文化」也有很多不好的,有糟粕,怎麼辦?對這些,我們是要改變,或者是我們不能夠再提倡,但是,我們也應該保存,保存下來才能讓後人知道以前有過這種文化,它才能比較。以前的中國婦女都裹腳,如果沒有見過,怎麼會知道為什麼會這樣?我們讓大家知道曾經有過這樣的東西,使大家知道今天的文化的寶貴,它的價值。還有一些我們今天分不清有利、有害?如果都取消了,以後意識到對人類社會有價值,已經來不及了,還是先保留下來。
五、新地域文化需要引導
「地域文化」還有沒有前途呢?剛才說的條件,現在已經沒有了,原來交通不發達,現在已經發達了。原來進步慢,現在比較快,原來的文化比較單一,現在文化很豐富。這樣下去,「地域文化」還會不會存在?
當然,「地域文化」的確是處在逐步減弱的過程中。比如方言,還有飲食,現在在蘇州、上海,要吃外地的東西都有。現在的情況,「地域文化」的特色是越來越消極了,還有沒有前途呢?再怎麼消極,也會產生新的「地域文化」,盡管這種「地域文化」不會像歷史上有那麼大的差異,但是絕對離不開當地的文化,當地的自然條件,這些文化也是我們建設的共同中華文明的一部分,也是世界文化的一部分,只要有自己的生命力。
現在回到開頭的話,什麼是「風」,風是流行、時尚,什麼是「俗」,俗是已經形成的習慣。我們今天已有很多新出現的「地域文化」,很大程度上還是一種「風」,所以變化很快。怎麼把它變成有益於我們各方面發展的「俗」,這需要我們大家的努力。文化有一個自由選擇的過程,從人的本性講,不能強制它,但是政府和社會的主流有義務去引導。比如我們都很擔心商品經濟發展會削弱文化,但是我們回顧蘇州的歷史,可以說蘇州從五代以後,一直是中國經濟發達的地方,但是它的文化同樣發達,並且越來越發達。可以說到清朝時候達到了一個新高峰,這個證明商品經濟的發達跟市場經濟、跟文化並不是完全矛盾的,什麼道理呢?就是有一個好的傳統,人在比較富裕以後,還不忘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質。反過來,文化的需求也促進了經濟的發展。要真正使我們國家建設一個和諧的社會,真正使中華的文明具有持久的生命力,我們還要繼續地認真發掘、開掘「地域文化」的好的傳統和優勢,發揚它的優勢。我們也相信,隨著我們的國家的改革開放,中國一定能有更加燦爛多樣的「地域文化」。
語言 外貌 語言 性格 飲食 信仰 習俗

繼續閱讀

閱讀全文

與吳文化到底是什麼意思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0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1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64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43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50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5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2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80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6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1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9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2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9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7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15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0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