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什麼是文化傳承
1、文化是人類在社會發展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稱,文化傳承就是指這兩種財富在上下兩代人之間的傳遞和承接過程 。
2、文化傳承,需要的是言傳身教,腳踏實地,需要活鮮的思想和生命。
3、中國的文化博大精深,從社會歷史到家庭傳統,很多美好的東西都在漸漸被現代的東西取代,學會傳承,使這些東西不致消失,是整個社會和每個家庭的責任。
4、培育先進的核心價值觀,形成全社會的文化價值共識,這是文化自覺和文化傳承的核心內容。
(1)歷史文化傳承是指什麼擴展閱讀:
真正的文化傳承,應體現出文化的自覺。
所謂文化的自覺,就是指文化的自我覺醒、自我反省和自我創建,就是對既有文化要有自知之明,形成文化價值共識,要對文化發展的目標、任務、動力、途徑、資源、方法,對文化發展的歷程和未來走向等有充分的認識,要有對之進行深入探索和研究的自覺意識和切實行動。
傳承是創新的基礎,創新才是傳承的目的。我們既要做文化命脈的維系者,又要做文化發展的推動者。在文化傳承上,應該是繼承傳統而又超越傳統,探索現實而又面向未來,循規蹈矩而又離經叛道。文化發展貴在創新。
「新」有兩個方面的含義,一是發明,一是發現。發明就是創造出原來沒有的東西;發現則是發現了前人不曾知曉的或被遮蔽、被忽略的具有現代價值的東西。當今談文化傳承,就是要提倡創新性的文化傳承。
❷ 怎樣定義文化的傳承
文化必須傳承,文化是文明的精髓,文明是民族的血液。血液變了,你就不是你了,文明就斷了。一個民族要知道自己是誰才知道怎麼做人,知道自己從哪裡來才知道要到哪裡去。如果都不知道,那這個民族就會很迷茫,沒有了分寸,沒有了目標,沒有了使命,最後只能被別的文明吃掉。被吃掉,只能證明你這個文明還不夠強,人類長河中被吃掉的文明可不是一個二個,我們的文明之所以能成為唯一一個能延續至今的文明,說明我們的文明是強大的,這個必須要知道,這是文化自信的根本。
❸ 中國的歷史文化,得以傳承幾千年,這理的歷史文化傳承是何含義
中國是文明古國、禮儀之邦,重德行、貴禮儀,在世界上素來享有盛譽.自古以來,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始終是中華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道德根基和思想基礎,始終是中華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精神支柱和精神動力.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形成和發展已經有幾千年的歷史,從口頭傳承到文字記載,內容博大而精深.
❹ 什麼是文化傳承文化傳承的含義
1、文化是人類在社會發展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稱,文化傳承就是指這兩種財富在上下兩代人之間的傳遞和承接過程。
2、文化傳承,需要的是言傳身教,腳踏實地,需要活鮮的思想和生命。
3、中國的文化博大精深,從社會歷史到家庭傳統,很多美好的東西都在漸漸被現代的東西取代,學會傳承,使這些東西不致消失,是整個社會和每個家庭的責任。
4、培育先進的核心價值觀,形成全社會的文化價值共識,這是文化自覺和文化傳承的核心內容。
❺ 傳承歷史文化內容
傳承歷史文化內容
包括我國文化發展歷程
我國燦爛的文化遺產
❻ 傳承的意思是什麼
傳承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chuán chéng。傳,傳遞,這里傳授的意思。承,托著,接著,這里是繼承的意思。傳承,泛指對某某學問、技藝、教義等,在師徒間的傳授和繼承的過程。
傳可以理解為流傳,承可以理解為承接,因此傳承我們可以理解為承上啟下。例如,中華五千年的歷史文化得到了傳承。
「傳承」就是繼承並接受的意思啊,繼承上一代的文化精神,並培養新生代,延續上代的輝煌啊。這就是我們新中國所倡導的啊,傳承中華文化精神,教書育人,培養新生代力量啊!
生命的意義在於傳承,子子孫孫,一代又一代的往下傳承,生生不息。生命的傳承接代,是個自然造化的過程,是個萬象更新的奇跡。
❼ 怎麼理解傳承
傳承其實和傳遞或者繼承的意思很接近, 但是又有說不同。
傳承 它其實更加強調某種精神意義上的 一種延續,一種發揚 。它不是單純的接受、繼承 它的程度更高些。
舉個例子,你可以說傳承中國文化, 你可以說繼承中國文化嗎?不能。 傳承的意義是很深刻的 就像某種深深刻在心裡的東西一樣 很深刻。
判定傳統文化中的哪些內容具有正向的價值,應該予以傳承和弘揚,首先要看它與人類共同認可信奉的價值理念是否契合。這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尺度。
如果說以上側重於從傳統文化的內容層面進行辨析,指出其復雜性和應對策略,那麼,有一種關聯相對來說要更為明確清晰,那就是在藝術表達方式的層面,要向中華美學精神充分汲取營養,它們也是優秀傳統文化構成中的一項內容。在這一層意義上,「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這句話,更能夠獲得普遍的認同,爭議最少。它們更多是指向審美方式、藝術形式等方面,凸顯了方法論的價值。很多民族形成了獨特的審美意識和審美表達方式,它們都被證明是有效的、獨具魅力的。如日本文學中的「物哀」理念,體現在川端康成的許多重要作品中;如阿斯圖里亞斯、卡彭鐵爾、馬爾克斯等一批拉美作家,以魔幻現實主義的手法寫出了一系列作品,對世界文學的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
中華民族尤其如此。悠久厚重的歷史文化,孕育出了獨特的審美思維方式和表達手段。中華美學精神豐富而博大,僅僅在文學領域,就有《文心雕龍》《詩品》《藝概》《人間詞話》等一大批文學理論和文學批評著作,形成了深刻精妙、系統完備的理論體系,以及鮮明形象、具體生動的修辭技法和方式路徑,在其指導下產生了大量優秀的作品。中華美學精神穿越時空、恆久而鮮活的生命力,也體現在現當代不少優秀作家的創作實踐中。從魯迅、老舍、沈從文,到汪曾祺、賈平凹、阿城,傳統美學元素讓他們的作品具有很高的辨識度,也成為他們的藝術魅力的重要來源。今天,我們更有理由向傳統美學充分學習和借鑒,以期能夠更加生動有效地書寫當下的生活。
在保持自己充足的文化自信的同時,以虛懷若谷、海納百川的氣度,接納東西方形形色色的先進文化;在向一切人類文明的成果敞開懷抱的同時,對本民族歷史文化土壤中孕育生長出來的精神果實,給予一種格外的眷顧和呵護。一個今天的漢語寫作者,應該擁有這樣的認識、這樣的胸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