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文化之魂如何安排

文化之魂如何安排

發布時間:2022-09-26 08:20:41

A. 如何將民族文化融入到幼兒園的教育教學活動中

自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我國幼教工作者曾幾次提出重視民族文化,但由於存在諸多不足,我國的幼兒民族文化教育一直停滯不前,至今仍處於起步階段。比如民族傳統文化中的民間藝術教育。總的說來,在幼教界,民間藝術教育尚未引起足夠的重視。現行的幼兒園在教育教學活動中增加了一些關於優秀的民族故事、音樂、美術等方面的內容,但這些研究往往偏重於單個的教育活動的開展,教育的途徑和方法也比較單一,忽視了環境教育和國外教育,於現在提倡的新的課程理念等存在一定的差距。結合地方飲食、傳統工藝,傳統音樂等的傳統文化,專門進行各個系列的主題活動。因為這些東西就在孩子們的身邊,所以他們容易接受也樂於接受。這樣不僅豐富了幼兒的知識,開闊了幼兒的眼界,從中也培養了幼兒熱愛家鄉的情感。 概言之,我國的幼兒民族文化教育存在著一些偏差: 1、 沉湎於歷史,缺乏對當前民族文化的關注。有些教師簡單地將民族文化等同於傳統文化,將民族文化教育變成了歷史課。如用過多的時間來介紹交通工具、通訊工具、節日等的發展歷史,介紹的傑出人物多半是司馬光等歷史人物。歷史文化固然重要,但現代和當代文化也不容忽視。幼兒的心理活動具有現實性,他們把對當前事物的興趣強過對歷史事物的興趣。幼兒生活在現實之中,他們對現實社會中的民族文化接觸如此至多,我們為什麼非要舍今求古、舍近求遠呢? 2、 偏重知識,不注重精神內涵的把握。有些幼兒園的民族文化教育實際上是民族文化知識的灌輸,只是讓孩子掌握大量的民族文化知識和學習某些民間工藝,而注意讓孩子把握這些民族文化的特色和從中折射出的民族精神。其實,民族文化知識和民間工藝只是民族文化的皮毛,而其深層次的價值追求、思想和行為方式才是民族文化的內核。當前,我們看到的所謂幼兒智力游戲大部分是知識游戲,如智力問答中,「我們國家有多少省市」,這是知識不是智力。 3、存在保守傾向。有的教師對本民族文化過分褒揚,沒有將本民族文化置於世界多元文化背景中綜合考慮、客觀評價,迴避本民族文化的缺陷。為什麼幼兒文學發展很遲呢?就是因為中國歷來的教育是以「教化」為特點,注重知識,不是以理解、承認、尊重兒童的心理特徵、精神個性和獨立人格為出發點,相反是犧牲兒童的獨立人格作為代價的。所有用來「家教」、「家規」的內容,全都是封建倫理那一套三綱五常和「詩書禮易」等儒家經典,所以,幼兒文學的發展才會如此緩慢。 4、 重模仿、繼承,忽視創新。這表現在兩個方面,其一是教師在組織民族文化教育活動時,機械地利用歷史材料而不加以改造,依教材講,按慣例教,或者模仿其他幼兒園、其他教師的做法,根本不考慮本地的文化資源和幼兒園的實際條件,生搬硬套。其二是要求幼兒被動學習多,而讓幼兒主動創新少。有的教師只是讓幼兒背誦歷史材料,機械地麻煩現實生活中的默寫文化活動,學習民間藝術時一味追求「原汁原味」。之中過分讓幼兒遵循文化傳統而不注意創新的做法,必然扼殺幼兒的創造潛能,影響幼兒文化創新意識的萌發。 5、 缺乏長期、完整的計劃。不少幼兒園將民族文化教育單獨列為一項內容,使其游離於幼兒的一日生活和其他課程,而不是把它滲透到各個教育活動和一日生活中。有的幼兒園則缺乏長遠目標,跟著浪頭趕,實行一陣風式的教育。比如某段時間社會在提倡民間藝術教育,如京劇,我們的國粹。於是,幼兒園就一時興起對幼兒進行這方面的教育熏陶,但等這陣民間藝術教育風刮過之後,就不再實行或者漫漫淡忘了。 那麼,幼兒園的民主文化教育到底包括哪些內容呢? 1、 藝術類:包括神話、寓言、歌謠等文學藝術,剪紙、泥塑、國畫等美術藝術,京劇、民歌、秧歌舞等音樂舞蹈藝術;也包括當前適合幼兒年齡特徵的電影、電視節目,如影視劇《西遊記》、動畫片《小哪吒》、電視節目《大風車》等。 2、 節日類:包括我國的傳統節日,如春節、端午節等,和重大的國際性節日,如六一國際兒童節等。 3、 飲食類:接受東西方的飲食文化,中國南北飲食習慣以及當前健康的飲食趨向。如北方人的主食——小麥,南方人的主食——大米等。 4、 游戲與玩具類:包括中國的民間游戲與玩具、傳統體育運動項目,以及當前流行的兒童文娛活動方式和最新的玩具。我國的傳統游戲源遠流長,傳統游戲是中華民族文化優秀傳統的組成部分,很具有民族特色。它的發生發展反映了一定階段的經濟、科技、文化的發展面貌。有的游戲成了世界科技發展市場的一種先驅,例如風箏,最早的原始飛行器就是風箏了。中國在南北朝以前就有了風箏,唐代以後發展就更快了。七巧板被外國人稱為「機巧」的中國之謎,九連環被外國人稱為「Chinese Ring」(中國之環)。九連環已經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最早是玉琢的,到了明代由鐵絲代替,至少在16世紀已經流傳到歐洲。這些玩具都對世界科技發展有一定的先驅意義。傳統游戲大概分為十二大類,有兩千多年的歷史: 一、角抵游戲(摔交、拔河)、 二、斗戲(斗雞、鬥蟋蟀)、 三、棋類游戲(圍棋)、 四、射類游戲(彈工、射箭)、 五、球類游戲(蹴鞠)、 六、水戲、冰戲(游泳、釣魚)、 七、養類(蟈蟈)、 八、雜類游戲(踩高蹺、放風箏、盪鞦韆、玩陀螺、竹馬)、 九、嬉戲類(捉迷藏、過家家)、十、手戲(捉中指、手影、手指畫人)、十一、吹戲(吹龍、吹肥皂泡)、十二、院戲(立雞毛撣、撈小尾巴魚、拍葉兒響、丟手絹、卷白菜、找朋友)。 幼兒園應如何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具體情況,選擇幼兒易於接受的民族文化內容、教法、教學途徑,來科學地實施幼兒民族文化教育呢? 1、 寓民族文化教育於環境的創設和利用中 現代教育十分重視環境歸兒童身心發展的影響,並把環境創設看作教育教學和課程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牆裝作為環境陳設的主要內容,能從情感情緒上帶給幼兒愉悅感。將民族文化內容滲透到牆飾中去,作為牆飾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擴大幼兒的視野,豐富他們的知識,使孩子們能從另外一個角度接觸和認識民族文化。如可設計製作以中國名勝古跡、京劇臉譜、祖國特產等為主題的牆飾。 2、 寓民族文化教育於一日生活各環節中 幼兒與成人、同伴之間的共同生活、探索、交往等,是其社會學習的重要途徑。我們可以從現實生活中可感知的民族文化因素入手,擇其精華,對幼兒進行民族文化教育。如中國有很多充滿濃郁風情的節日文化,每個節日的由來、慶祝的方式、風俗習慣等內容都可以引導幼兒認識。中秋節組織幼兒一起聽「嫦娥奔月」的故事,品嘗月餅。元宵節開展猜燈謎活動,大帶小做元宵、煮元宵,一起品嘗元宵等活動。通過為共同慶祝節日開展的一系列活動,真正讓幼兒領略到節日文化的魅力。 3、 寓民族文化教育於社區活動中 大自然是一本活的書,社會是一個大課堂。新《綱要》指出:充分利用自然環境和社區的教育資源,擴展幼兒生活和學習的空間。我們應努力挖掘利用周圍環境中有利的教育資源,充實教育內容,拓寬教育途徑。如可以組織幼兒觀看地方戲,觀看地方運動會,了解運動項目,讓幼兒用耳朵、眼睛等感官感受濃郁的民族文化氣息,受到良好的熏陶。 4、 寓民族文化教育於親子活動中 新《綱要》指出: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夥伴。我們應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我們首先可以通過幼兒園的家長會、家長開放日等活動,提高家長對民族文化教育的認識,讓家長明確民族文化教育的目標、內容,使他們積極配合幼兒園教育,並將、民族文化教育延伸到家庭教育中。我們可以每月發放一份家長月報,介紹幼兒園民族文化教育的實施情況,提出要求家長配合的工

B. 文化強國的三要素是什麼

文化強國的三要素是強基、鑄魂、壯隊伍。

文化強國,對於每一個中國企業和個人來說,都將是一次千載難逢的歷史性機遇,它是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國民生活質量全面提升的重要組成部分;文化強國戰略,從大的層面講是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通過創新與創造進一步解放文化生產力。

(2)文化之魂如何安排擴展閱讀:

文化強國為文化要素市場建設指明方向,打通資源屬性與資產屬性的界限,在文化權益的問題上明晰管理,加快完善版權法律政府體系、提高版權執法監管能力等問題也將有望被重申和提及。

打造精品文化品牌,而鼓勵文化內容生產方面,強調文化創意的提升、文化品牌的樹立,打造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核心競爭力、市場號召力的知名產品品牌、服務品牌和企業品牌。

C. 文化是一個民族的魂,中國人怎樣才能恢復文化及精神自信

中國作為有著五千年悠久文化的大國,想要恢復中國人的文化以及精神的自信必須要提升本國的文化軟實力,從而奠定堅實的基礎。才能夠從內心上給予本國人對於文化的一種肯定以及自信。

第二,用新方式新方法發揚本國優秀文化。對於一個國家來說文化不僅僅是一種傳承,也是一種創新。而在與時俱進的當今社會人們對於文化的傳承也有了新的態度的角度,而想要使中國文化更好的傳遞出去必須要講究文化傳承的一種方法。想要讓中國文化走得更高,更遠必須要全面的考慮到文化的一種普遍適用性。可以藉助一些互聯網媒體技術將文化以新的形式加以創新以及包裝,擴大影響力使他人能夠主動的去吸收我國的一些優秀傳統文化。這樣一來中國的文化有了更大的影響力,更重要的地位之後中國人對於本國的文化也會更有信心以及自信。

D. 文化,為學校立魂

                              蔡店鄉中心小學  吳雲鳳

        我校地處蔡店村中部,創辦於1935年,服務於蔡店鄉3個行政村的小學義務教育,覆蓋人口1萬餘人。學校現有在校學生1036人,六年制教學班17個,教師45人,學校佔地面積4398 平方米,建築面積有4600平方米。「七彩陽光,童心飛翔」,這是我們學校的文化理念,她代表著:老師的愛就像七彩陽光,孩子們每一天都要積極向上,讓夢想飛翔!學校圍繞七彩陽光教育,開展多彩育人環境,以「七彩虹」構建七彩德育,開設七彩課程,以優秀的傳統經典文化,浸潤孩子們的心靈;以「七色花兒朵朵開」為評價手段,激勵孩子們做最好的自己。

       

      朱永新教授說,「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是新教育學校的文化之魂,新教育其實就是一種新文化。對新教育實驗而言,個體生命和共同體生命的良好狀態,是一個絕對的原點。而倡導「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就是為了能夠最大程度實現這種良好的生命狀態。我們把它作為學校的立校之魂、強校之基。

一、精神文化,浸潤心靈。

        為了打造「七彩」教育品牌,走上內涵發展之路,我們定下了學校的三風一訓:學風:樂學善思 ,自主向上。教風:關愛負責, 敬業奉獻。校風:勤奮文明 ,團結創新。校訓:誠實做人,認真做事。這看是簡單的幾句話,卻是我們學校的大政方針。

        學校以「誦讀經典,做高尚人」為導向設計教學樓的文化特色。走進每一層樓,你都會有與眾不同的收獲。在這里,傳統道德教育、傳統文化教育、健康生活教育等在學校里一一呈現,從傳統文化中汲取快樂幸福的智慧,並將其點染在本無溫度的建築與校園的自然環境中,一切便有了色彩,有了溫度。學校的每一處建築,每一朵花草都在訴說著學校的「七彩教育」文化,給學生以無聲的熏陶。

      今年開學伊始,新教育就在我校17個班級中全面鋪開。首先從時間上保證新教育實驗的順利開展,每周安排2次課前20分鍾的晨誦和午讀時間,每到預定的時間,學校的鈴聲就會提醒老師和同學們開始晨誦和午讀。(1) 晨誦,開啟黎明。班級的晨誦課由語文老師帶領學生進行,每天清晨的晨誦活動,是孩子們最期待的。晨誦內容由班級自定,大家分工明確,再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設置不同的晨誦內容,有激人奮進的班詩,有反復吟誦的新詩,有傳承文明的節日詩,有學生生日的祝福詩;晨誦形式多樣,有領誦,有齊誦,有配樂誦,有表演誦,有師生共誦……每天清晨,師生與美文相伴,與黎明共舞。孩子們在讀中感悟,在讀中思索,在讀中進步,在讀中成長。(2) 午讀:午讀時間,數學老師根據提前安排好的讀書進度,組織指導學生認真午讀。學生在讀的過程中,把精彩的詞句、段落摘抄在摘抄本上,之後反復琢磨體味,為寫作積累素材,達到了讓經典走進學生記憶,流淌到筆尖的效果。開學2個月,全校各班午讀的書籍均達到兩本以上。(3)學生讀書匯報:開學至今我們舉行了2次讀書匯報,師生共同設計製作讀書小報模板,學生認真書寫自己一個月來的讀書收獲,並且設計好書推薦卡,給更多的同學推薦好書。

二、制度文化,剛柔並濟。

        學校的制度文化體現人性化,將軟文化與硬制度融為一體,在人文精神的輝映下建章立制,用科學的規章制度保障人文關懷。制度要講求冷熱相容,剛柔並濟。在管理中,學校將制度作為剛性管理來規范教師行為,將情感作為柔性管理來凝聚教師心靈,終致幸福快樂的理念在師生身上知行合一。學校建立了以校為本、以人為本的《學校管理制度》、《績效考評》等一系列管理制度,把每一項制度分解,分項目細化管理,責任到人。使一切有章可循,還建立了《蔡店小學學生文明禮儀規范》《學生日常行為考評細則》《蔡店小學學生一日常規》等一系列學生規范。

三、課程文化,幸福課程,快樂課堂

        朱永新教授說:「課程是一所學校提供給學生以獲取知識、能力、人格以及學習經歷等一切活動的總和,是學校實施教育活動最基本、最有效的載體。課程文化就是學生在主動學習過程中所呈現出來的特有的價值認同與價值追求,是學校辦學特色和個性發展的集中體現,是學生增長知識、增長本領的園地。課程文化是學校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核心部分,它決定了學校辦學長久生命力的關鍵所在。」 為了學生的全面發展,學校開展多種多樣的社團活動,讓學生在快樂中增長知識,在快樂中獲得學習的自信心。學校手工製作室里,學生的作品有折紙、剪紙、紐扣畫、泥塑作品等等,手工活動不僅培養孩子們創作能力,也增強了他們的團隊合作意識;書法藝術教育是學校藝術教育的一大特色,根據老師、學生的愛好,有柳體、顏體、還有隸書,「學生每日一練字,班級每周一展示」已經形成了一種習慣,規范化書寫也是我校長期以來堅持的一個特色教育,午間的15分鍾靜心寫字,既讓學生養成書寫的正確姿勢,更能練出一手漂亮的字體,終生受益;圖書室里,目前有圖書近2萬冊。自開展新教育實驗以來,學校以打造「書香校園」為己任,班班有圖書角,人人都有讀書卡。每個班級每學期都會制定全面的閱讀計劃,為了營造書香校園,締造完美教室,每個班級都設計了班級文化牆、作品展示欄,每個班級都各有特色地進行了班級名片設置和班級文化布置。師生們在這濃厚的班級氛圍里共同進步,共同成長。學校還在樓梯間,設計布置校園讀書角,如今已經變成了孩子們靜心悅讀的樂園。舞蹈音樂室,孩子們在這里學習民族舞,現代舞,街舞,口風琴、打擊樂、電子琴等;棋藝室,這里是很多男孩的最愛,我們請了校外汝陽縣象棋協會會員作為課外輔導老師,這里有象棋、軍旗、圍棋、五子棋,孩子們很感謝興趣!校園面積不大,但它是學生唯一的活動場地,雖然不能滿足孩子們運動的需要,但是同學們可以盡情的享受陽光大課間活動,乒乓球操、韻律操,讓「我運動,我健康,我快樂」的理念深入心中,伴隨孩子們一生。

四、班級文化:讓班級成為每一個學生溫暖的家

        無論是種植花草樹木,還是懸掛圖片標語,或是辦牆報,都將從審美的角度深入規劃,以便挖掘出潛移默化的育人功能。讓教室的每一面牆壁、每一個角落都富有教育意義。每一間教室寫就一段幸福快樂的人生,讓每個班級充滿活力、充滿人情味,讓班級成為每一個學生溫暖的家。專欄的每個版塊都是由班主任指導,任課教師和學生自主構思、設計、布置,突顯文化氛圍和育人作用,力求生動活潑、更符合小學生的特點。班級教室前有國旗班風,後有主題鮮明、色彩豐富的黑板報、圖書櫃等板塊,讓學生自主設計版頭、版面、插圖,內容也是根據每個班級特色文化建設主體而創新形式,充分體現學生的個性和班級的特色。

        學校文化就是講述,和為了講述一個關於我們自己的傳奇故事。應該通過「底線+榜樣」的新教育管理方式,讓那些優秀的師生個體,成為學校的英雄與榜樣,只有用榜樣的精緻引來更多精緻,用榜樣的精彩引來更多精彩,用榜樣的專注引來更多專注,新教育才會像滾雪球一樣不斷發展。正是基於這樣的思考和對「榜樣」的理解,值得我們學校借鑒。我們需要有自己的榜樣、自己的故事。我們應該用心去發現榜樣,用情去宣傳榜樣,用力去推廣榜樣,使榜樣的價值在學校內得到凸顯,「牆內開花牆內香」。我們決定通過評選「創新型教師」「創新型班主任」等,讓每位教師在適合自己的領域內成為不同層次的名師,評優樹先,培養教師的職業幸福感,讓老師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E. 當代中華文化的魂與體分別是什麼,二者關系如何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之「魂」。一切文化載體和傳播形態,一切文化產品,一切文化活動,都要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內容和要求。只有強「魂」健「體」、「魂」「體」相依才能充分發揮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引領風尚、教育人民、服務社會、推動發展的作用。這就是當代中國文化「魂」、「體」、「用」三者統一的辯證法。

F. 如何扎實推進文化強國建設

十八大是在我國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定性階段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會議,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思想、新的論斷、新的政策、新的舉措。大會提出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在2049年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目標,將激勵幾代人為之獻身、為之奮斗。 民族要復興,文化是先導。黨的十八大提出的「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就是與實現上述三大戰略目標,與改革發展的理論、實踐和轉變作風、聯系群眾方面的新要求密切相關,是文化強國建設的新要求,是很有針對性的。十八大之後,我國文化建設必須在「扎實推進」上下功夫。 「扎實推進」必須堅持改革創新 我國文化體制改革真正走上科學道路是從黨的十六大開始的,從十六大前適應性的改革、應對性的改革,轉變為實質性的改革,這是很了不起的一步,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新起點。十八大之後,文化強國建設的關鍵依然是深化改革。因為文化體制改革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制約文化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亟待破除,人民群眾的文化創造力亟待進一步發揮,文化創造力和傳播力亟待提高。文化戰線一定要按照十八大「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的新要求,進一步攻堅克難,堅定不移地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向改革要活力、向改革要動力、向改革要優勢,加快推進文化強國建設。 第一,鑄造文化之魂,讓中國人在精神上立起來。要堅持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貫徹到文化建設的各個環節,創造、選擇、提倡、傳播引導社會風尚和照亮人們心靈的先進文化,大力傳承愛國主義和改革開放精神,積極推介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傳播真理和科學技術的優秀作品,為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質和文化科學素質服務。要把有利於形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理論、科學、文藝方面的好作品傳播放在首位,用文化品位高、內容質量好和正確導向強的優秀文化作品,教育人民、促進發展,鑄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之魂。 第二,深化文化體制機制改革,激發創新活力。要加快完成轉企改制,使各類市場主體到位;加快落實「三改一加強」,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打造文化領域的「航空母艦」和戰略投資者,培育市場主導力量。加快文化事業單位改革,培育公共服務的主體和建設公共服務體系。加快完善市場體系、培育各類要素市場,加速版權向現實生產力的轉化。繼續深化管理體制改革,在做好宏觀調控、依法行政的基礎上,積極為改革發展提供政策支持,鼓勵企業事業單位和中介組織自主運行,發揮市場主體和服務主體的作用。通過深化改革,切實形成有利於文化創造源泉充分涌流、文化創造活力持續迸發的文化體制和機制。 第三,促進產業跨越發展,壯大文化硬實力。文化除了精神、內容以外,是以物質形態出現的,也需要硬實力。生產、流通、消費要符合經濟發展規律,過去我們這點是缺位的,所以越做越弱。要大力發展文化產業,為文化之魂的傳播提供強有力的經濟載體。要大力實施文化重大項目帶動戰略,加快提升產業基地、產業園區、產業帶的聚集能力和開發能力,發展以數字文化為主體的新媒體新業態,提升文化產品內容質量、市場覆蓋面和傳播能力,改造流通企業和市場網路,加快開拓農村和國際兩個市場,提高新聞出版產業規模化、集約化、專業化水平,整體增強文化產業的創造力和競爭能力。以文化產業的跨越發展,為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傳播提供高效平台和有力保障。 第四,加強公共服務建設,服務文化民生。文化建設的重要任務就是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要加快文化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將全民閱讀同提高公民素質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結合起來,不斷採取新形式深入下去;推動以「東風工程」為重點的少數民族文字出版工程落到實處,努力惠及更多的民族兄弟;支持欠發達地區文化基礎建設,繼續做好農家書屋的可持續發展工作,鞏固農村思想文化陣地。 第五,改造新聞、文化傳播體系,提升文化傳播能力。要加快構建和發展技術先進、傳播快捷、覆蓋廣泛的現代文化傳播體系,形成與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國際地位相稱的文化傳播能力。要加快高新技術主導的新媒體、新平台、新載體的研發和使用,鞏固提高新聞、文化傳播的傳統載體和發行方式,加快數字化轉型和傳播平台建設,應用新技術、新媒體傳播先進文化。要積極實施對外傳播品牌工程,拓展對外傳播渠道,培育對外傳播知名企業,深入實施文化走出去戰略。 第六,改進文化管理方式,維護文化安全。要以法規為依據、以「掃黃打非」為切入點,加大管理力度,嚴厲打擊非法出版和非法傳播,打擊嚴重侵權盜版行為,防範敵對勢力滲透,維護正常市場秩序和保護版權創造能力。要創新文化管理的體制、機制和方式,形成黨委領導、政府管理、行業自律、文化企事業單位依法運營的新格局。要理順行政管理體制,轉變職能、管辦分離,切實發揮好黨委、行政、市場各自管理的職能,依法維護公民利益、市場秩序和國家文化安全。 「扎實推進」要走融合發展之路 美國人傑里米·里夫金預言,21世紀將會出現的第三次工業革命,是以互聯網、物聯網、信息平台與新能源融合、工商貿等生產方式和公民生活方式變革的革命,將改變經濟發展的整個模式。第三次工業革命所強調的這種融合發展,實際上是包括文化在內的人類發展的必然。 文化可以指人類在改造客觀世界過程中創造的物質成果和精神成果的總和,也可以指人類在改造客觀世界過程中創造的精神成果。我黨提出建設文化強國是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總布局出發把握文化范疇,重點研究部署與經濟建設、政治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相對應的文化建設。推進文化融合發展,不僅符合人類發展的一般規律,更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五位一體」總布局的內在要求,是落實十八大關於「扎實推進」文化強國建設的具體體現。 第一,堅持發展第一要義,促進文化與經濟的融合發展。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在「五位一體」總布局中發揮好文化建設對經濟建設的推動作用。要著力發展文化產業這個新的經濟增長點,將文化產業發展成為國民經濟支柱產業;還要發揮文化產業作為創意經濟和現代服務業的獨特優勢,按照全面協調可持續的要求,使之成為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的重要支點、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著力點,為推動科學發展提供重要支撐。要抓好發展這一解決所有問題的關鍵,推動文化產業跨越式發展,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更好地滿足人民多樣化精神文化需求。 第二,堅持與時俱進,促進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的融合發展。我們的祖先崇尚的是以求善為主的道德文化,是形而上的,反對形而下的。西方文化屬於求真的文化,崇尚科學,從科學的角度探究宇宙、地球和世界。我們今天搞文化建設一定要與時俱進,看到西方科學文化和中華道德文化的互補性。要在弘揚民族優秀文化傳統和「五四」運動以來形成的革命文化傳統的基礎上,學習借鑒國外文化創新有益成果;要以民族文化為主體,廣泛參與世界文明對話,促進文化相互借鑒,增強中華文化在世界上的感召力和影響力。 第三,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促進文化與科技的融合發展。文化與科技歷來彼此融合、互動發展,從造紙術、印刷術,到機器印刷業、無線電、廣播、電視,直到信息時代的互聯網技術,科技的每一次重大進步,都會給文化的發展樣式、傳播方式、表現形式帶來革命性變化。歷史的經驗一再證明,文化要始終保持蓬勃生機和創造活力,必須及時把科技成果運用到發展之中。以新聞出版業為例,不管你願意不願意,數字出版在全球范圍內已經取得實質性的突破,出版傳媒企業如不轉型,就是死路一條。轉型意味著變革,但這種變革不是對過去的徹底否定,也不是新與舊、活與死的替代關系,而是一種適應性變化。轉型的最高境界不是替代而是融合,新媒體技術正在使出版業向著更寬泛的內容產業各領域擴展。圖書、雜志、報紙、廣播、電視、網路等將發揮各自的載體優勢,全方位滿足用戶的需求。這種融合不僅會對原有的產業做加法,也將衍生出新的產業。這種融合將使內容產業真正實現效益最大化、覆蓋最大化,人們的精神文化消費將變得空前豐盛。

G. 文化是什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包含哪三個有機組成部分

文化是相對於人們經濟、政治而言的精神活動及其產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是以馬列主義為指導,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公民為目標,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文化,為現代化建設提供精神動力。文化對現代化建設的巨大作用,表現它能夠提高勞動者的思想道德素質,激發勞動者的生產熱情,從而為物質文明建設提供精神動力。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文化,保證現代化建設朝著正確方向發展。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文化作為正確的思想價值導向,從思想上保證現代化建設沿著正確方向發展。

H. 文化是魂

文/雒宏軍

每學期期末,學校都要評選優秀教師,採用教師直接投票的方法,誰的票數多,誰就勝出。後勤人員的工作具有特殊性,為了防止後勤人員全部落選,學校要求教師填寫優秀教師名單的時候,至少要保證一定數量的後勤人員。當然,學校行政會議對教師的投票結果也要審議,但是一般不會有什麼變動,那些工作負責,教育教學能力強,教育教學效果突出的教師都會當選,教師的投票很公正,與學校對教師工作的評價是一致的,其它優秀,比如優秀班主任、優秀教研組長、優秀班主任等根據學校相關的考核制度進行。評優結果公布出來,教師也沒有什麼異議,這是大家共同認可的結果。我也一直認為,教師成為評優的主體,這是理所應當的事情,這么多教師的眼睛是不會看錯的。

有一次,同另一位校長閑聊,他問起了學校評選優秀的事情,我就如實做了敘述。沒想到,卻引發了他的感慨,道出了自己一肚子的苦水。他說,一提起評優,他就心煩意亂,本來是調動教師積極性的事情,可總是不能如願,評選結果一公布,各種矛盾接踵而來,一些教師的積極性反倒受了影響。原來,他們學校的優秀教師一直由學校班子會議確定,雖然從師德到業務,還有教學效果等方面提出了一些硬性條件,可是因為角度不同,班子成員對於提名教師的認識存在差異,也不排除有些人出於私心雜念隨意提名,其它成員又不好意思說什麼,實際工作之外,還要考慮年齡、職稱等情況,還會受到一些外部因素的影響,一個評優會,總是要開上一半天,往往還是不歡而散。

我問,為什麼不讓教師參與評優呢?這位校長說,學校不是沒有考慮過這個辦法,也曾經嘗試過,結果教師和學校都不認可。原來,學校里一直存在著一些小團體,以個別工作時間較長的中老年教師為核心,這些小團體明爭暗鬥,一到評優的時候矛盾就激化了,雖然表面上都不說什麼,私下裡卻不停的做工作,想把自己認可的教師評選進去,到了最後,評優結果也就變味了,一些真正能力強,業績好的教師被排除在外,很多教師對此意見很大。最後,就一直由學校領導來確定優秀教師了。

 從評優這件事情看來,學校情況不同,工作方法就有了區別,就連結果也是大相徑庭。造成這種差異的原因,並非是學校不夠重視,也不是學校不願意放權給教師,也不是相關制度不夠完善,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了這種差異?排除了制度、管理這些因素之後,只能有一種解釋,那就是教師群體文化的不同導致了不同的結果。第一所學校中,教師崇尚的是專業能力,誰的師德高尚,教育教學能力強,誰就是大家學習的榜樣,這是一種健康的,積極向上的文化傳統。而在第二所學校,失去引導的非正式團體通過各種各樣的途徑已經滲透到學校管理之中,造成了學校工作的被動,學校里拉幫結派,山頭林立,這種情況下,教師不再依靠專業能力立身,而是想法設法尋找團體的保護,這種庸俗文化成了了教師文化主流,這種文化已經無法支撐學校的發展,只能幫倒忙。

評優只是一個側影,學校很多工作從文化的角度來觀察,就有了豐富的意蘊。比如最普遍的課堂教學,如果單單從技術的角度來看,可以將課堂劃分為不同的階段,每一階段都有不同的要求,這些就是課堂教學常規,教師只要落實,就可以保證教學效果,然而實際情況並非如此,落實課堂教學常規只是課堂教學最基本的要領,落實了常規卻不一定就是好課。如果從技術的角度來看,對於課堂教學的方法和要領,教師只要通過模仿,實習,通過多次重復就可以掌握,然而實際情況卻不是這樣的,很多教師教了一輩子的書,其實教學能力還在最初的幾節課上徘徊,沒有大的長進。從技術的角度,我們也可以對教學任務進行科學分解,通過不同的教學方法使得學生掌握知識,很多教學參考所起的就是這些作用,甚至連課堂教學的每一步都有詳細的說明,然而,手握教學參考書,並不能解決教學問題,並不一定能夠教得更好。一節內容相同的課程,經過不同教師的演繹,可以形成不同的風格,對於學生來說,也會有不同的感受,這是因為教學過程並不是簡單的知識傳授,教師的性格、言行、氣質、方法,以及根據自己理解對知識的闡述和延伸,這些因子隱藏於課堂知識教學的背後,看似平淡無奇,卻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課堂,影響著學生,甚至比那些純粹的知識影響更深刻。很多學生在若干年後回想起他的某一位老師,絕不是因為老師教給了他某個知識,總是知識以外的東西,比如課堂上的一件趣事,教學中的一個精彩瞬間,教師在課堂上的一個側影,對學生一次細微的關懷。這些,已經遠遠超越了技術的層面,形成了教師教學中不同的「風格」,已經成了一種教學的文化。「名師可仿不可學」「教育是心靈對心靈的影響」,這些常識印證了教學過程中文化現象的存在。也正因為如此,對於教師的課堂,如果只是從技術和制度層面進行管理,缺乏文化的引導,總是欲速而不達,無法取得理想的效果。

其實,學校大都如此,如果從制度上去考量,都有很豐富的內容,經過上級部門無數次的檢查、督導,經過學校的反復實踐,其完備性不言而喻,學校之間也不會有太大的差異;如果從管理過程去分析,很多學校的管理不可謂不細致,不可謂不嚴厲,不可謂不科學。但是,完善的制度與嚴格的管理並不一定能帶來學校的繁榮,表面看起來井然有序,其實死氣沉沉,毫無生機,教師毫無幸福感,學生沒有快樂感,學校成了師生都想盡快逃離的「煉獄」,這樣的學校辦不出理想的教育,這是因為學校缺少了靈魂,沒有了文化之魂,教育就成了沒有生命力的空殼。至於樓房是否高大,設施是否精良,這些更是屬於教育外圍的東西,不能構成衡量教育內核的標准。學校與學校的差別不在別的地方,就在於文化的差別。

從浙江的春暉中學,到江蘇的行知學校,再到天津的南開中學,這些學校之所以被譽為中國名校,至今為人們津津樂道,都是因為其濃厚的人文氛圍和深厚的文化傳統,這種文化的獲得既有某種特殊的際遇,也是長期積累的結果。前面說到學校制度的局限性,並不是要把制度與文化對立起來,恰恰相反,學校文化的形成很多時候要依賴制度,通過制度的規范、強化,引導,最終形成一種傳統,積淀成為文化。因為文化的形成是長期的、緩慢的,那些優秀文化更是如此,所以,有時候我們過分相信制度的力量,過分依賴制度去進行管理,將制度的形成與遵守視為最高境界,這個時候就對文化成了一種摧殘,這種「沒文化」的管理更值得反思。

發表在《教書育人· 校長參考》雜志2012年第七期。

I. 談談對"文化是根,文化是魂,文化是力,文化是效"的理解. 求面試高手解答

1 任何文化都包括虛實兩部分,虛體部分就是文化所蘊含的精神價值,是文化之「魂」,決定著文化的性質和方向。
2 文化之「魂」以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為根基,並隨著時代的發展而不斷賦以鮮明的時代內涵。當代中國文化之「魂」,就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
3 文化首先是人文之根,其次,文化是教育之根。再次,文化從一定程度上而言也是經濟之根。總之,文化是社會的根。
4文化是軟實力。深深熔鑄在民族的生命力、創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沒有文化生產力的發展作為支撐,經濟發展就不可能獲得質的提升。
5 文化不但產生經濟效益,更重要的是產生社會效益、社會效應、社會效果。文化的重要作用不僅體現在直接創造物質財富上,更重要的是體現在提升素質、營造氛圍、凝聚合力上。
我們應該弘其魂,固其根,以文興產業,以文促發展。要在用文化軟實力打造經濟發展硬實力的進程中,以人為本,轉變方式;以文為力,創造優勢,為文化振興、社會進步提供精神動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證

J. 我的讀書報告:文化之魂—《文化苦旅》讀後感

《文化苦旅》給我的第一印象正如它的名字,一場體會文化的旅程。讀了以後才發覺,余秋雨老師通過一場穿越時空的文化旅程中讓我體會了人文山水,進行了一場人文省思,引領我泛舟世界文明長河。讀來獲益匪淺。

書中作者帶著我游歷祖國大江南北,從風景秀麗的江南到大漠孤煙的大西北,從冰天雪地的北國到充滿民族風情西南邊陲。帶著我體會都江堰的雄偉,西湖的秀巧;帶著我們體會黃河文明的盛衰,莫高窟的玄秘與聖潔;帶著我們體會江南的秀美與嬌艷,廟宇的悠遠與深沉。

書中展現了不同地域的不同文化之美。展望祖國的大好河山,從中原到遼東,從河東到河西,從江南到嶺南,從塞外到西域,正是這不同的地域文化匯聚成了多元的中華文化。現在的考上大學的我,從深厚博大的中原到白山黑水的東北;從人口眾多的河南到地廣人稀的黑龍江;從發展緩慢的小縣城到發達繁華的哈爾濱。這不也正是一場文化的旅程,在這的旅程中我體會到了底蘊厚重的中原文化與粗獷勇敢的東北文化的不同,體會到了安逸平淡的鄉村文化和光彩多樣的城市文化。

「時間和文字在一個個老庭院里廝磨,這是文化存在的極溫暖方式。」書中的這句話令我感觸極深。回望中華民族的歷史長河,從四書五經到楚辭漢賦,從唐詩宋詞元曲到明清四大名著,正是這文人墨客筆下的文字不斷與時間糾纏交織造就了燦爛輝煌的中華文化。從我們兒時背誦的唐詩宋詞到長大後的論語詩經,這些文字經受了時間長河的洗禮,展現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我特別贊同作者「文化苦旅」的命名。我認為對於文化的體驗是苦澀的,當你面對著矗立於沙漠的古廟,感受到的是逐漸流逝的寺廟文明;當你面對著殘存的古老的遺跡,感受到的是朝代更替、文化變遷;當你面對著陳列在外國博物館的中國文物,感受到的是民族文化的哀傷。想想你漫步在敦煌莫高窟,跟隨著線條的粗細和色彩的濃淡從南北朝走到元代,感受到的是歷史上不同朝代的變遷;想想你遊走在西湖岸邊,看著三潭映月、斷橋殘雪,嘴上念著仍記憶猶新的古詩,腦海中也不由自主的想到許仙與白娘子的傳說,感受著文化帶來的震撼;想想你站立在都江堰上,看著江水的洶涌澎湃,回想著李冰父子的傳說,無形間進行了一次心靈的洗禮。面對燦爛的文明,它卻被時光磨滅,每一個人的內心無不是苦澀的。用心去體會文明,是一場對靈魂的拷問,這個過程不可能是美好的,面對帶著歷史氣息的文化只能是苦澀、痛惜的。

作者在帶領我感受中華文化的流逝,後帶著我踏上了飄盪在世間文化長河的小舟。

余秋雨老師他貼地歷險數萬公里,考察人類歷史上幾乎所有重大古文明的遺址。這中間,包括埃及文明、巴比倫文明、克里特文明、希伯來文明、波斯文明、印度文明和阿拉伯文明。余秋雨老師用自己親身經歷來向我們展示了世界文明的瑰麗。用游記的體裁向我展示了世界文化的多元。看這本書我隨著余老師的身影遊走在世界各地去看一個個文明的興起和衰落;去看不同文化碰撞火花;去看不同文化融合之美。讀後我在想如果是我面對如此多的文明,面對這各種各樣的文化,我的內心又是如何感受。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看完這本書後我深有體會,光看文字很難體會作者的感受,只有親身體驗感受才能隔著時空和作者對話。不同的文化都有其根源,不同的地域造就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場景給人的感受不同。只有親自到茫茫大漠,才能體會大「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雄渾;只有面對波瀾不驚的洞庭湖,才能體會到「上下天光,一碧萬頃」的韻味;只有親臨滾滾黃河,才能體會「九曲黃河萬里沙」的壯觀;只有站在泰山之頂,才能體會「盪胸生層雲,決眥入歸鳥」的壯闊。讀了這本書,我特別佩服余老師能夠親身去和文明對話,也渴望也自己能去感受不同文化的獨特韻味。

讀《文化苦旅》,在字里行間享受文化的熏陶,感受不同文化之美,經歷一個個文明的衰落和興起。

閱讀全文

與文化之魂如何安排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0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1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64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43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50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5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2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80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6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1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9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2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9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7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15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0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