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滬蘇通小金三角戰略內容
一、「金三角」戰略構想的由來
1、「金三角」戰略構想的起源
早在20世紀初,近代民族資產階級的代表張謇就把南通與上海、蘇南一體化發展,作為南通的發展戰略,這可視作今日南通人的金三角戰略構想的起源。
2、「金三角」戰略構想的提出
2003年制定的《南通市沿江開發詳細規劃》中,首次提出金三角這個概念。該規劃指出:提高南通在長三角中的地位和作用,支持滬(上海)蘇(蘇州)通(南通)金三角的形成。2005年初的《南通區域發展綜合規劃》中,滬蘇通金三角這個概念出現了10次,並且在規劃中將南通定位為上海都市圈副中心城市、長三角北翼先進製造業基地和物流中心、江海文化特色鮮明的開放型宜居城市和滬蘇通金三角中的重要一極。2006年《南通「十一五」規劃綱要》,進一步要求南通全面融入蘇南板塊,加快推動形成滬蘇通「金三角」和沿海「滬甬通」「一體兩翼」發展新格局,加速把南通建設成為江蘇江海交匯的現代化港口城市、長三角北翼的經濟中心和國內一流的宜居創業城市。南通市第十次黨代會指出:今後五年南通要實現全面騰飛,一個重要的目標就是全力構建滬蘇通金三角,努力打造城市功能意義上、產業層面上的金三角,使南通成為滬蘇通先進製造業高地中的特色產業功能區,成為具有實質意義上的北上海,全面提升南通在全省和長三角城市中的地位。由上可見,從支持金三角的形成,到推進金三角一體化發展,再到對南通市在金三角中的定位,南通市金三角戰略構想有了清晰的表達。
二、金三角戰略構想的理論依據
「金三角」戰略構想的提出,不僅僅基於三城市地域相鄰、文化相近、人脈相通,更重要的是,這一構想是有著深厚的理論基礎和理論支持。「金三角」戰略構想的理論支持主要有:
1、交通經濟理論
交通經濟理論認為:交通是決定一個城市區位優勢的關鍵因素,是一個城市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城市資源優勢和產業優勢的發揮必須依賴交通條件的有效支撐,在經濟全球化和區域一體化的大背景下,城市與國際間、區域間以及城市內部各個功能組團間的聯系越來越重要。這種聯系的快捷性、方便性和可行性成為決定城市發展機會和地位的關鍵之一,對城市投資環境和經濟增長具有重要的甚至決定性的影響。交通經濟學還認為,交通是城市機能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城市活力的重要標志,城市交通效率的高低直接影響著城市活動效率的高低,影響著城市的成長和發育影響到城市功能的發揮。南通是以上海為中心100公里圈中三個城市之一(它們是嘉興、蘇州、南通),隨著蘇通大橋的建成和蘇通鐵路大橋、滬崇海、滬崇啟大通道、滬通鐵路的規劃建設,南通不僅成為重要的交通樞紐,而且實現了與上海、蘇州的交通一體化。這就使「金三角」戰略構想的形成因有了與上海、蘇州「1小時」交通網路而具備了得以實現的重要物質載體。
2、城市空間理論
城市間的相互作用必須滿足三個條件:一是城市間存在著互補性。從供需角度看,如果兩個城市間對某種貨物要素恰巧存在著需求與供給關系,它們之間才能產生以貨物流動為特徵的相互作用。二是城市間存在著可運輸性。貨物、人員及信息等的交流與移動是以交通工具和通訊工程為載體的。兩個城市間只有具有交通和通訊聯系,其相互作用才會發生。三是城市間沒有中間干擾機會。雖然兩個城市間滿足互補性和可運輸性並導致某種貨物的移動,但兩個城市之間存在著另一個城市,對該種貨物也具有提供或消費的需求,從而產生中間機會,引起貨物流動的原起止點的替換,使原來兩個城市間的相互作用的中斷。因此,城市間必須同時滿足上述三個條件才能產生越來越密切的相互作用,城市間的相互作用量的大小取決於城市間的物質流、能量流、人員流及信息技術流量的大小,流量越大,相互作用量越大。在一般情況下,兩個城市間相互作用量與兩城市的規模成正比,與城市間距離成反比。南通與上海、南通與蘇州之間的空間特徵完全符合城市空間作用的三個基本條件。上海、蘇州所具有優勢將對南通的發展具有極大的引力功效。
3、中心地理論
中心地理論主要探討了城市作為商業,服務業中心的等級體系問題。所謂中心地,是指向周圍地區居民提供貨物和服務的地方,由中心地提供的貨物和服務稱之為中心地職能。一般說來,中心地的等級愈高,它所能提供的貨物和服務的種類也愈多,即擔負的中心地職能愈多,由於空間距離衰減法則的作用,中心地所提供的貨物和服務的需求量隨著對周邊地區距離的增長而減少。克里斯泰勒把中心地理論由生產擴展到市場,由局部擴展到一般,由單純擴展到綜合,成為一種宏觀的以市場為中心的商業服務業的區位理論。南通市毗鄰中國最大的經濟中心—上海,距上海最近的中等城市之一,具有接受上海各種生產要素供給與服務的最近距離所產生的優勢。如果按照「金三角」的戰略構想去努力打造「北上海」的區位優勢,構造自己跨越發展的新平台,可以說是一個對中心地理論成功運用的範例。
Ⅱ 南通歷史文化
南通歷史悠久,人傑地靈。據古文化遺址考證,在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時期,境內海安青墩地區就有原始氏族部落繁衍生息。今市區一帶,五代設郡,稱靜海。後周顯德五年(公元958年)築城,定名通州。宋天聖元年(1023年)改稱崇州,又名崇川。
辛亥革命後,廢州設縣,稱南通縣,被稱為"中國近代第一城"。1949年2月南通全境解放後,劃城區、狼山、天生港一帶建南通市,先後為蘇北行署、南通地區專署所轄,1962年改為省轄市。1983年南通地區與南通市合並,實行市管縣體制。
人文薈萃,名賢輩出。范仲淹、王安石、米芾、文天祥等諸多名家在南通留下傳世之作和軼聞逸事。三國名臣呂岱、宋代傑出教育家胡瑗、明代名醫陳實功、清代"揚州八怪"之一的李方膺、清末狀元張謇等名人為南通歷史增色添彩。
(2)南通如何打造江海文化擴展閱讀:
南通位於江海交匯處,全境為不同時期形成的河相海相沉積平原。可分為狼山殘丘區、海安里下河低窪湖沉積平原區、北岸古沙嘴區、通呂水脊海河沉積平原區、南通古河汊水網平原區、南部平原和洲地、三餘海積平原區、沿海新墾區等。
南通全境地域輪廓東西向長於南北向,三面環水,一面靠陸,呈不規則菱形。地勢低平,地表起伏較微,高程一般在2~6.5米,自西北向東南略有傾斜。平原遼闊、水網密布是其顯著特徵。
南通境內地勢平坦,河溝成網。老通揚運河接如泰運河到沿海出口以南為長江流域,面積5700多平方千米;以北為淮河流域,面積2200多平方千米。
Ⅲ 南通這個城市怎麼樣
這個問題很復雜啊,總體概括南通小而不大,人口大約60萬,經濟在江蘇排名靠前,城市建設這兩年發展相對快點,不過比起蘇錫常還有所區別,在蘇北和蘇中地區還可以的。城市購物娛樂不算太多。總而言之南通是適合居住。不適合創業發展。
Ⅳ 青墩文化的弘揚文化的構想
青墩遺址的保護開發,青墩文化的弘揚利用,是一項牽動全局需要各方面給予關注的大舉措。這里提幾點粗淺的構想,供領導和同志們參考。
1、要進一步提升對遺址價值的認識,加強青墩文化對外宣傳的力度。青墩遺址的重大價值,考古專家學者們早就指出,可我們的各級領導部門和社會各界卻不一定清楚。不少人認為,新石器遺址全國星羅棋布,海安青墩不足為奇。可他們不知道,全國那麼多新石器遺址,發現陶斧的只有青墩,發現麋鹿角刻紋的只有青墩,發現鹿角迴旋鏢和五等分圓實例的也是在青墩,還有令人矚目的炭化稻——作為遺址,只要具備其中某一項就非常了不起了,可我們的青墩卻擁有這么多惟一或第一。可惜這些外界大多不知道,現在世界各地都知道河姆渡有炭化稻,不知道南通青墩遺址也有炭化稻。這說明對遺址的宣傳不夠,我們的認識不夠,南通的報紙、電視,還有南通的高校,都應該給予更多的宣傳介紹,並組織力量對青墩文化進行廣泛深入的研究。
2、要進一步拓展南通旅遊觀光范圍,增強特色文化游的歷史厚度。江風海韻,近代中國第一城,博物館游是構建南通優秀旅遊文化城市的重要品牌,能夠吸引觀光的遊客。但我們知道南通畢竟只是中等城市,城區面積和歷史古跡終究有限,要想吸引更多的人到南通來旅遊,特別是讓人來過還要再來,就必須大力拓展旅遊空間,編制更廣泛的旅遊路線。因此海安的青墩遺址,七戰七捷紀念館、平倭冢記碑和如皋的水繪園,應該更入南通大旅遊的版圖。南京大學、南京博物館的專家學者在論及青墩遺址的開發價趔地曾明確指出:青墩遺址對「南通來說是遠古時代一個很好的文化遺址,它和中國第一博物館——南通博物苑相得益彰。」如果我們能將青墩遺址與南通博物館游結合起來,那麼遊客對南通文化的認識就不會局限於「近代」,而支給他們更深厚的歷史底蘊的感受,這樣南通文化的形象就更豐滿、更光彩了。
3、適時組織青墩遺址再發掘,規劃籌建青墩遺址博物館。我們知道,青墩遺址出土的文物大多被南京博物院收藏。海安曾多方呼呈努力興建青墩遺址博物館,可由於財力及文物返歸故里難度大,一直未能組織實施。隨著青墩文化研究的深入,對遺址地位認識的提高,南通構建文化大市的宏偉規劃的確立,組織青墩遺址再發掘,呼呈文物返歸故里,籌建青墩遺址博物館,進而更好地發展南通的旅遊業,已具備一定的基礎條件。目前有關方面已與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達成共識,履行批准手續後,青墩遺址即可組織再發掘。這樣興建的遺址博物館就可收藏出土文物,並呼籲南京博物館與民俗、里下河風光等結合則可以構成一個遺址公園。從而使遠古文化、蘇中民俗與里下河風光游結合起來,形成「蘇中第一墩」的觀光點,這樣,南通的形象就可以概括為「一山」、「一水」、「一墩」、「一人」。南通旅遊的蛋糕就做大了,而旅遊特色也更加鮮明。
4、用5000年文明呼應「近代第一城」,讓古老的青墩文化輝映江海文化。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孟凡人先生指出:「在人類社會發展史上,古老與現在是連在一起的;輝煌的古代文明必將孕育璀璨的現代文明。」誰也不能否認,南通的紡織,南通的教育,南通的建築,南通近代第一城的地位,有著深厚的歷史淵源。青墩古人創造的遠古文明,特別是青墩文化所具備的先進性、代表性和開放性,經過千百代傳承,終究使近代南通、近現代江海大地萌發令人矚目的現代文明。因此我們打造南通文化,用文化支點推動跨越發展的宏偉目標,就應該大力褒揚宣傳青墩文化,進而使江海文化大旗更鮮更艷!
Ⅳ 南通地區優秀傳統文化(民間文藝、傳統工藝、民俗體育、古語言及古文字、各勝古跡)
1、通劇
通劇是南通地方戲曲劇種。原為僮子戲,它源於上僮子。所謂「僮子」即民間職業巫師,發源於楚越的「以舞降神」的巫覡與當地的方言、文化、風俗、民情交融,同化逐漸形成了有鮮明南通地方色彩的古巫覡的另一個分支——南通僮子。
建國後,僮子摒棄其祭神驅鬼的迷信內容,利用其說唱形式,演現代劇,推陳出新,逐步改造成為通劇在編導、表演、音樂、舞美等方面都有提高。南通僮子不僅被列為專門課題重點研究,而且越來越引起國內外學者的注重和興趣。
2、南通侗子會
從前,南通郊鄉每年秋熟登場之後,總要舉行「侗子會」,又叫「圩塘會」,由圩塘中德高望重的老者主持,選定在月中望日,邀請侗子演戲,藉助「天燈」,尋求歡愉。建國後,「侗子會」風俗不復存在,侗子也轉為通劇藝人。
3、海安花鼓
流行於明嘉靖年間的江淮大地。經過海安一代又一代民文工作者的幾經挖掘,幾經整理,不斷揉進時代精神,刻意進行藝術創新,1978年以《迎春花鼓》為題參加江蘇歌舞會演,1987年以《花鼓情》為題晉京獻藝,1998年又以《迎春》為題參加江蘇群文會演。
4、海門山歌
主要流傳於海門以及啟東和通州部分地區,與江南吳歌一脈相承,是吳歌伸向蘇北的一個分支。1955年發展成舞台劇。
海門山歌大致分為兩類:一類是即興山歌,多為農民在勞動中或勞動之餘隨口編唱的山歌,歌詞有四句、六句或八句之分,內容大都反映勞動生活和男女愛情;另一類是敘事山歌,歌詞長達數十句或數百句,有完整的故事情節,生動的人物形象和豐富的思想感情。
5、通東號子
通東號子是通東地區人民在勞動中隨著勞動節奏自編自唱形成口頭音樂。作為通東民歌的代表形式列入南通市級非遺保護項目,2015年底列入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以二甲鎮、四甲鎮、余東鎮、呂四港鎮等為代表地區。
6、二月二
農歷二月初二,有家家帶女兒之俗,諺雲:「二月二,家家人家帶女兒,不帶女兒是窮鬼兒,女兒不來要爛腿兒,女婿不許她家來是肉龜兒。」殷富之家帶女兒要辦起豐盛的家宴,即使是家境窘迫的娘家,也得象徵性地小酌一番,沒有親生女兒的還得請「乾女」。此俗沿襲至今。
7、元宵節
亦稱上元節,俗稱正月半。南通舊時從正月十三開始上燈,正月十八落燈,有「十三、十四神看燈,十五、十六人看燈,十七、十八鬼看燈」之說,並有「上燈圓子落燈面」之舉。
Ⅵ 南通風箏的傳承
漫長的農耕文化積淀成南通風箏文化的獨特風格,蘊藏著深厚的江海文化底蘊。團結協作、志在高遠、勇於拼搏、敢於創新、人天和諧的風箏文化,滋潤著一代又一代南通人的精神世界。這種風箏文化緣何傳承千年不衰,越來越顯示出生命的活力。筆者以為可以從幾個方面去認識。
忠孝觀念。忠孝本是中華民族之魂。風箏文化的傳承更顯示出「觀念」在文化傳承中基因作用。從風箏製作者、放飛者到風箏活動的組織者,無不與上一代,上幾代曾有人對風箏愛好密切相關。這里列舉一些例證。劉橋鎮近郊的高漢文老人,是南通畫鷂著名的民間藝人。年已85歲的高漢文談起為鷂子畫畫的原因時,首先,他認為祖傳。他的祖父步連就是遠近聞名的鄉間畫匠。父親高文傑跟隨祖父學畫,雖在市工藝美術所工作,但一直沒有丟過筆畫鷂,他本人從小學畫,自己還帶個徒弟。他退休後,正逢改革開放,給農民衍生放鷂子注入了新活力。於是近20年來,他先後約畫了1000餘幅鷂畫,主要是傳統內容,南京、鹽城也有風箏愛好者慕名而來,求高老先生繪鷂畫。
今年69歲的新壩李彭林,是十里八鄉有名的雕葫蘆扎鷂子的能手。他非常朴實地說:「雕葫隆扎鷂子,是我們家的祖傳,他記得的就有三代了。」他祖父與大大(伯伯)一年總要在鄉村扎一二十隻鷂子,最大的一丈四尺五寸,要斜掛在堂屋裡。他記得他的父親和幾個堂兄還製作了90公分直徑的兩只大嗡聲,用竹片拼接,用生漆油製成,升空後響得不得了。文化大革命被破四舊燒了,他們心裡十分難受。他還乘有風之時,偷偷在夜裡放鷂子。
陳橋鄉朱兆軍兄弟倆都齊心協力放鷂子,他們一個驅動力就是記祖爭光,幾代人都放鷂子,不能在他們這一代失傳。
生活習俗也鑄就了南通風箏文化的連綿不斷,而且又打上不同時代的烙印。南通風箏起源有多種傳說。不論是張良、韓信傳來說;還是人要生存,經濟基礎說,即農業、漁業、鹽業生產需以風箏作工具說,都證明了一條與習俗有關。放飛春天,這是第一習俗。清明節前後,放鷂子為最盛期,無論大人小孩,到空曠的田野中放鷂子,煉身心,寄託好運;在落後的農村體育環境下,放鷂子成為農民娛悅身心的主要習慣之一;幾戶拼份子扎大鷂子放放,成了凝聚一個地方人氣的習俗。每個集居的圩塘、每個不同的庄園放鷂子成為團聚那裡的人際的一個載體。而且,一談起比放鷂子,大家就齊心,渾身是勁。還習慣於評品。什麼張家「啜子」響得好,李家的「嗡聲」有力神等等。
家興人旺之習俗。放鷂子不僅是娛樂,也是家富的象徵。即使幾家窮人,也湊合份,有力出力,有錢出錢,互助放風箏。家庭和睦是放鷂子活動的家庭基礎。有的家庭家中人常把家裡的鷂子如何是好作為自豪誇耀的語料。
南通風箏文化,是一部用人的生存行為和生存情感構成的文化史。這部生命之書、生存之書、生活之書,在漫長的封建社會中,和在階級斗爭連續不斷的年代,沒有得到應有的文化尊重。改革開放後,國門大開,放風箏之風越來越興旺,充滿了野性生命的新風采。民間文化、鄉間哲學的文化符號———風箏走上國際舞台。多元傳承給南通風箏文化增添了勃勃生機。
從南通風箏文化傳承千年歷史以上的過程,不難看出,地域環境、經濟基礎、忠孝觀念、生活習俗等都是風箏文化得以傳承的「因子」。基因的概念來自生物學,是指生物體遺傳基本單位存在於細胞的染色體上,作直線排列。風箏文化作為江海文化的一道景觀,研究其代代相傳的文化因子,有著重要意義。對風箏研究,除了外部表現之外,更應該了解內在深刻的成因。只有弄清了主體基因、附體基因、混合基因以及變異基因,才能對這種文化景觀去構築保護環境,在前進中予以弘揚,在弘揚中傳承。
Ⅶ 南通有哪些特色
太多了, 自己看吧
人傑地靈,歷史悠久。據古文化遺址考證,遠在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時期,境內海安青墩地區就有原始氏族部落繁衍生息。今市區一帶,五代設郡,稱靜海。後周顯德五年(公元958年)築城,定名通州。宋天聖元年(1023年)改稱崇州,又名崇川。辛亥革命後,廢州設縣,稱南通縣,被稱為「中國近代第一城」。1949年2月南通全境解放後,劃城區、狼山、天生港一帶建南通市,先後為蘇北行署、南通地區專署所轄,1962年改為省轄市。1983年南通地區與南通市合並,實行市管縣體制。
人文薈萃,名賢輩出。范仲淹、王安石、米芾、文天祥等諸多名家在南通留下傳世之作和軼聞逸事。三國名臣呂岱、宋代傑出教育家胡瑗、明代名醫陳實功、清代「揚州八怪」之一的李方膺、清末狀元張謇等名人為南通歷史增色添彩。在中國近代文化科教史上,南通以創辦第一所師范學校、第一座民間博物苑、第一所紡織學校、第一所刺綉學校、第一所戲劇學校、第一所中國人辦的盲啞學校和第一所氣象站等「七個第一」,而佔有重要地位。江海大地還孕育了當代表演藝術家趙丹、國畫大師王個簃、著名數學家楊樂及20多位中國科學院和工程院院士。
江風海韻,風光綺麗。市中心的濠河風景區為國家4A級旅遊風景名勝區,30華里的濠河環抱古城,被國內外遊人譽為「少女脖子上的翡翠項鏈」,正在規劃、開發的沿濠河博物館群將賦予通城更深的文化內涵。位於市區南郊的狼山風景區同樣為國家4A級旅遊風景名勝區,是江蘇省六大自然風景區之一,狼山列全國佛教八小名山之首,自初唐擴建廣教寺以來,一直香火旺盛,聲名遠播。位於狼山兩側的劍山、軍山、馬鞍山、黃泥山經過近幾年的開發建設,新添了不少景點。百里縣區不乏尋幽探勝之地。海安的青墩文化遺址,如皋的水繪園和定慧寺,通州的文天祥南歸渡海亭,如東的「海上迪斯科」(踩文蛤)和「空中交響樂」(海濱放風箏),啟東的圓陀角觀日亭等名聞遐邇。
雖然南通只有一千多年的建城史,但鹽業厚利卻促進了城市繁榮,城市規模也日益擴大,至明代時已成為蘇北的重要城市,後因隨著海灘淤漲,海岸線東移,海鹽業才開始衰落,但代之而起的植棉業的發展和家庭手工土布業的興盛,又使此地很快成了大宗棉花土布的集散中心,逐步成為一個重要的商業城市。1895年,清末狀元張謇回家鄉興辦大生紡織廠和大生企業集團,南通又成為中國近代紡織工業的發祥地之一,成為聞名遐邇的紡織城。現已成為世界第三大家紡城!
南通現有我國最早創辦的師范學校(1902年)和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南通博物館(1905年),城周濠河環繞,狼山風景區主要由狼山、軍山、劍山等五山組成,沿江綿延近4公里,是中國八小佛教名山之一,是江蘇著名的旅遊觀光、休閑度假之地。名勝古跡有通州三塔、水繪園等。
南通風景名勝精選:
>>>狼山風景區<<<
在長江入海口的北岸邊,在一馬平川的江海平原上,狼山、劍山、軍山、馬鞍山、黃泥山濱江而立,五山秀麗多姿。站在五山之首的狼山上,舉目眺望,莽莽長江,霧靄茫茫,此為長江最寬處,北岸至南岸,江水寬約八九公里,宛如浩瀚大海,無邊無際。狼山,東西走向,北幽南暢,北麓沿邊懸崖峻壁,難以攀登;南坡平緩,易於上行。
古代,狼山原是長江入海口江水中的一個孤島,長年的泥沙淤積,便與江北岸連為一體。但山腳下依然留存下一條環山的清澈的「護山河」,並有一個美麗的名字,叫「玉帶河」,為狼山增添了一景。山上寺廟里有一副對聯:「江束四圍圓,潮平兩岸闊」。這有力地證實了此山原為「江心島」。古人巧喻此江心島之狼山為「美女梳頭」、「老衲坐禪」。真是詩韻優美,寓意深遠……
狼山景區有個迎客宗旨:先照遠,後照近。即先盛迎遠方貴客,爾後接待近處嘉賓。可見,狼山胸懷天下,先人後己,乃有聖賢之心。
寬大為懷的狼山,有一個美麗的傳說。古代,此山有一隻白狼精,佔山為王,無惡不作,把個風光優美的青山糟蹋成荒山野嶺。一天,一位遠方雲游的年輕和尚累了,想藉此地歇歇。「這有何難?」白狼精心想,一個座位之地能有多大,便輕狂地瞟了和尚一眼,「你要借多大地方?」「不大,不大。有個袈裟大小的地方就可以。」「無妨,無妨。」白狼精見那袈裟不過三五尺大小,便爽快答應了。「老衲這里有禮,謝謝施主。」只見那雲游和尚揮起袈裟,往天上一撒,不料,那袈裟頓時飄飄灑灑散擴開去。如同一張無邊無際的大網,從天而降,把整個山全都罩在網內……白狼精見,慌了手腳,知道遇到法力無邊的仙人了,立即拜倒在地:「聖賢在上,受小人一拜!」白狼精算是知趣,自個兒捲起鋪蓋,讓出狼山。臨走,白狼精跪求道:「能否將此山叫狼山,也算給小人留個思念?」「老衲答應你。」
這位慈悲為懷的和尚,便是後來讓狼山興盛起來的大聖菩薩。由此,當地便留下了一句幽默有趣的後話:「大聖菩薩借狼山,有借無還。」
狼山頂上的廣教寺,寺門兩邊粗大的黑色圓柱上,書寫了一副氣吞山河的對聯:「長嘯一聲山鳴谷應,舉頭四顧海闊天空」。可見狼山氣勢之非凡。
步入寺院,登上大聖寶殿。大聖菩薩端坐堂上。大殿黑亮的圓柱上,可讀到詩聯一對:開門便笑笑古笑今凡事付之一笑;大肚能容容天容地於人無所不容。大聖菩薩胸襟之大,如汪洋,似蒼穹……
千年古剎的廣教寺,殿宇雄麗,氣勢恢弘。環繞廣教寺的眾多景點,更是多姿多彩。北麓園內,山石奇絕,峰、岩、洞、石,頗負盛名。初唐四傑之一的駱賓王墓、鑒真和尚遇難紀念塔、清康熙御書亭、摩崖石刻、平倭碑亭、軍山飛瀑、張謇銅像、三仙祠、關帝廟……風景萬千,令人心馳神往。怪不得,千百年來,文人墨客於狼山留連忘返。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王安石贊嘆道:「遨遊半是江湖裡,始覺今朝眼界開。」宋代大書法家米芾游罷狼山,心潮澎湃,欣然揮毫:第一山。
這個聞名於世的狼山,其實高度並不高,只有海拔106.94米。然而,「山不在高,有仙則名」。中國有四座佛教聖山:五台山、九華山、峨眉山、普陀山;另有八座佛象小名山,狼山即為八大佛教小名山之首,可與四大佛教聖山比名……站在狼山峰巔,眺望南通市。陽光下,城池璀璨耀眼,熠熠閃光。南通市不僅擁有「江海第一山」,還擁有「中國近代第一城」的美譽。喪權辱國的中日《馬關條約》簽訂後,南通籍的清朝狀元張謇激於義憤,為挽救於危難中的中國,滿懷抱負,返回故里,興辦實業,創建學校;大搞文化、水利、交通建設,為今天的南通留下了近現代城市建設的科學格局。為此,中科院院士、工程院院士吳良鏞驚嘆南通為「中國近代第一城」。
>>>濠河風景區<<<
環繞南通城的濠河,被譽為「少女脖子上的翡翠項鏈」,是南通的驕傲。南通人民為有這一條歷史悠久、風景優美、國內現已罕見的濠河而自豪。
濠河 即古護城河、位於市區中心。濠河曲水回環,繞城而流,水面70萬平方米,景觀豐富,林木蔥郁。亭台橋榭掩映其間,畫舫遊艇盪漾水中。濠河周圍景緻薈萃。東南之濱有中國最早的博物館:南通博物苑,還有南通三塔之冠文峰塔,登其高眺遠,可俯瞰南通全城。文峰塔院是市文聯,書畫院,藝術館所在地。與塔院毗鄰有南通市工藝美術研究所,專業研製刺綉等民間工藝品。與文峰塔一河之隔有我國第一座紡織專業博物館:紡織大觀園。三元橋畔新建的文峰公園,以自然風光與天然野趣倍受遊客青睞。西南濠河風景區,以原五公園為基礎興建,這里河面寬闊,碧波盪漾,是南通市的文化娛樂區。北首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天寧寺、光孝塔。民謠"南通有三塔,角分四六八;兩塔平地起,一塔雲中插",所稱八角之塔即光孝塔。
>>>濱江公園風景區<<<
濱江公園總投入達1.8億元。南接龍爪園,緊靠長江,總佔地面積約375畝,是長江岸線上不可多得的天然景觀帶。根據規劃,整個公園由港口風情區、沿江風光區、休閑新天地、市井傳統文化區等四個區域組成。經過拋石護岸吹填土,將形成200畝腹地,向東南延伸至黃泥山、馬鞍山,與「山水間」體育公園接壤,形成壯闊的沿江新景觀。 濱江公園是一處集觀光、游覽、休憩的臨江生態公園,遊客在此可以充分親近江水,體驗長江雄姿,觀賞山水田園風光。此處景點增強了五山風景區的整體性和連貫性,創造了景區中央核心廣場和綠色活動走廊,同時,還增強了「生態原貌」資源,使得這一景區地帶形成為一個整體的臨江生態公園保護區。該公園包括港口風情區、江岸風光區、碧水金灘區、休閑新天地、濕地生態區、龍爪礁石區等
>>>蠣岈山<<<
座落在東灶港東北側的蠣岈山是一個天然兩棲生物島,因盛產牡蠣而聞名,據中科院、南師大科學家考察後認為淤泥質海岸出現如此規模生物礁見所未見,聞所未聞,實屬罕見,為研究近二萬年以來中緯度古海洋提供了難得的,甚至是地球上唯一的觀照體。地理專家對其體表牡蠣殼測定證實它已有1540—1946年的歷史,其固著基及造礁可達數千年,甚至上萬年。整個蠣岈山似山非山,似島非島,由黃泥灶、泓西堆、大馬鞍、扁擔頭、十八跳等大小不等的60餘個牡蠣堆坨積而成,方圓6600畝,沙丘起伏,島上資源豐富,別有天地,整個蠣岈山奇觀可謂世上一奇。蠣岈山真奇妙,可謂:是山非山潮落登山天下奇景撲面來,有島無島汐潮離島海上壯觀踏浪去。在島上你可盡情飽覽大海風光,和大海零距離對話,任你在金沙灘上奔跑;若你躺在沙灘上休閑觀海、悠然自得、盡享自然風光,漁港觀光、海上休閑、蠣山探密、快艇擊浪、海上日出、灘塗采蛤、騾馬彩車等無不令你心馳神往。
>>>水繪園<<<
繪園位於如皋城東北隅,是國內著名的古園林之一。其特色「南北東西皆水繪其中,秋巒葩卉,一一掩映,若繪畫然」。加之明末才子冒襄(字辟疆)與金陵名妓董小宛的愛情故事在海內外廣為流傳,水繪園亦名聲遠播。1981年,我國著名古園林專家陳從周教授來如皋水繪園游覽,即興填了《憶江南》詞一首「如皋好,信步冒家橋,流水幾灣縈客夢,樓台隔院似聞簫,往事溯前朝。」
>>>文峰公園<<<
三元橋東,文峰塔南,有一座以田園神韻取勝的公園,這就是1989年建成的文峰公園(原名長春園)。此園三面臨水,東邊與紡織博物館相連。佔地近10公頃,除園畔流過的濠河外,園內與濠河相通的河面就有3.3公頃,可謂「水包園,園包水」。文峰公園受人喜愛,不但是由於地理位置正處於「半村半廓」的濠河東南風景區,而且它本身造園藝術具有魅力,故而能吸引四方遊人,給人以美的享受。
>>>南通「園博園」<<<
「園博園」位於狼山與馬鞍山、黃泥山之間的長江邊,佔地達49公頃,總投資4.2億元,分江海風景區、靈山聖景區、西山懷古區、梅嶺攬勝區和園藝集萃區。第五屆省園博會於2007年9月20日在南通「園博園」開幕,本屆省園博會的主題為:「山水神韻江海風」,將展示13個省轄市經典景觀,包括南京的「梅林花雨」、南通的「映山澤鏡」、無錫的「泉月賞心」、常州的「聞香尋芳」、蘇州的「楓橋夜泊」、揚州的「三月煙花」、徐州的「西溪探源」、宿遷的「林靄秋雨」、淮安的「桑田村廬」、連雲港的「松石水灘」、鎮江的「西山徑幽」、鹽城的「澤地仙灘」和泰州的「翠園綠坡」,大多以各市知名景點為原型,結合「園博園」的地型地貌而構思建造的。
>>>體育會展中心<<<
南通體育會展中心工程是南通市有史以來規模最大、設計功能最全、建設標准最高的現代化體育會展設施,總佔地6000畝,建築面積達150萬平方米。建成後,它將成為一座集各類競技體育比賽、全民健身休閑、商貿旅遊會展、大型文藝演出於一體的多功能體育會展中心。
該中心工程位於南通市新城區中心軸線南端、工農南路與平嗇園路交接處,緊鄰狼山風景區與在建的南通大學城。工程包括國內第一個可開閉頂體育場、具備體育比賽與會展雙重功能的體育館以及現代化的游泳館。
據悉,由日本全日新設計公司和同濟大學共同設計的開閉頂體育場擁有3萬個座位,所開啟面積為105米×1900米,這比2108年北京奧運會主會場「鳥巢方案」所開啟面積還要大三分之一,堪稱全國第一。同時擁有60000個座位和10000個展位的體育館,採用具有飄逸感的多曲線屋面,更增添了體育中心的現代氣息。位於體育館東側的游泳館共800個座位,可承擔國內國際的各類大型比賽。
南通名人簡介:
歷代人文薈萃,名賢輩出。范仲淹、王安石、文天祥等文學家在南通留下許多不朽詩篇和軼聞逸事。
三國名臣呂岱、明代名醫陳實功、揚州八怪之一的李方膺、清末狀元張謇等歷史名人均為南通籍人士。
當代表演藝術家趙丹、國畫大師王個簃、蛇葯專家季德勝以及數學家楊樂等20多位兩院院士也出自南通。
體育事業備受矚目,先後為國家輸送了林莉、趙劍華、張潔雲、周天華、葛菲、李菊、黃旭等一批體育名將,被國家體育總局譽為"世界冠軍的搖籃"。
今天,在全國中型城市中,南通更有許許多多的「第一」:二十多位院士、好幾位聞名的大畫家(袁運生、袁運甫兄弟等等)、二十多個世界冠軍、主跨橋長達1088米的世界最大最長的鋼索斜拉橋――蘇通大橋……屈指一數,在全國地縣級市中,在各個行業里,南通居然擁有70多個全國第一,有的甚至是世界第一。真是奇跡的「故鄉」!尤其令人振奮的是「百歲老人之最」。據說,全國有4000多位百歲老人,南通居然擁有400多人。
南通為長江金三角的北角。南通大橋通車後,可與大上海連為一體,只需一個多小時便可到達。如今,上海與崇明島之間,已在長江江底開鑿江底隧道。而南通與崇明島之間也正在計劃架設長江大橋……明天,這個流金淌銀的南通市,將是座開掘不盡的金山……
南通江海交匯的壯觀,長壽健身的神奇,花園城市的幽雅,江海河鮮的美味,無不傳遞著春的信息;南通近期推出了「江海之旅、文博之旅、冠軍之旅、教育之旅、長壽之旅」五條特色旅遊線路,歡迎您來品味南通。
南通人喜食蔬菜。葷菜主要吃豬肉,以此為原料的菜餚很多,較有特色的是用蟹肉加肉糜製作的蟹粉獅子頭,或紅燒,或清蒸,鮮嫩可口,為金秋季節的時令名菜。另有鯽魚嵌占刂 肉、荷包甲魚(甲魚嵌占刂肉)、海魚干燒肉等等。南通人喜歡吃黃牛肉,十字街南有東牛肉巷和西牛肉巷,即因牛肉店集中而得名。南通人習慣吃山羊肉,並講究吃越過「三冬」(三個冬天)的肥羊,更以有皮者為肥嫩鮮美。80年代後,又有狼山燒雞聞名遐邇。
南通江海連通,水網縱橫,河塘遍布,淡水、海水產品極其豐富,其產量之多,首推魚類。長江河豚很有名,這種魚體圓肉肥,鮮美異常,但如洗、煮不當,食後會中毒,南通有「拚死吃河豚」之說。
黃海水產豐富,特別是貝類更是品種繁多。竹蟶為貝中上品,屬南通海產「八珍」之列,其軟足尖細如舌,鮮嫩無比。文蛤有「天下第一鮮」的美稱。南通地方名廚,能用文蛤做出許多色香味形俱佳的名菜佳餚。南通人有自己的家庭小菜,如用臭乳腐拌花生米,豬耳朵丁、茶干丁拌花生米(俗稱猴兒頭)等等,既經濟又實惠。螃蟹以深秋季節為上乘待客之物,並可配做成各色美味佳餚。
「野雞絲」是南通城絕無僅有的一道風景。所謂「野雞絲」,也就是用醬菜中的甜包瓜、純精豬內、鮮嫩生薑切成細絲烹制而成。你看它油汪汪、亮光光,紅黃相間,艷麗的色彩給人以美的熏陶和享受,而它口味是甜中透咸,又帶點麻辣,吃在嘴裡油而不膩,從而使品味與欣賞合為一體。
南通人有本色筵席。舊時農村中最簡單的筵席是四大盤,即以4個青花鯉魚大盤盛4種菜餚。稍高層次的是「八碗頭」,即:宴席有8碗菜餚。80年代後,人們一般不讓豬身上的東西上桌,講究吃雞、魚、蝦、海類、貝類等菜。外加甜菜、清湯和點心、水果。
南通是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發祥地之一,1984年被國務院列為首批沿海對外開放城市。
南通歷來是人文薈萃之地,吳越文化,荊楚文化,齊魯文化在此融匯,形成了江海平原獨具特色的地域文化風情,在千餘年的歷史中,南通人民創造並發展了豐富多彩、名噪四方的民間工藝。諸如扎染、彩錦綉、哨口風箏(板鷂)、木版印畫、工藝葫蘆等。 南通藍印花布便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民間工藝品之一。南通民間藍印花布始於明代,流傳至今。經過一代代民間藝人尤其是當代民間工藝家的不懈努力,從單一的土布製品走向多種面料的製品,從生活實用型走向實用、裝飾多種類型、從田野阡陌走向城市都會,達到了它前所未有的輝煌。簡單、原始的藍白兩色,創造出一個淳樸自然、千變萬化、絢麗多姿的藍白藝術世界。我們深信,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發展,藍印花布藝術定能進一步開拓,會有越來越多人認識它、喜歡它。願它成為現代城市的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南通土布的形成與發展
南通瀕江臨海,土壤、氣候適宜棉花生長。元、明以後,棉花在江海平原廣為種植,並「紡之為紗,織之為布」。明代中期,從江南引進織造技術,帶來了南通土布的發展。明末清初,廣州花商傳來了蓼藍種子(植物藍靛的原料),南通民間藍草的大量種植,為藍印花布就地提供了染料來源,從而促進了印染工藝的產生。各集鎮相繼建立染坊,為農家來料加工印花布。染坊的發展使南通民間藍印花布為稱為"衣被天下"。
南通藍印花布工藝流程
南通民間藍印花布,全憑人工手紡、手織、手染而成,其圖案全憑手工鏤刻,每幅刻好的紙版都似剪紙藝術。花版鏤空後,經刷桐油加固,然後再用石灰拌黃豆粉,加水調成糊狀,通過花版括在布上。待灰漿晾乾後,投入缸內染色,染成的布呈深藍色。染好的布去了淺浮灰漿,密封處露出本色。灰漿塊面大的地方,灰層在染色的卷動中自然裂開,藍靛隨著裂縫滲透到坯布上,留下了人工無法描繪的自然冰紋。自然冰紋是藍印花布藝術的靈魂。
南通古舊藍印花布精品
南通民間藍印花布具有濃厚的鄉土氣息,適用於做民間日用裝飾品,可做服裝、頭巾、被面、兜肚、包袱、門簾等。南通民間藍印花布在數百年的發展過程中,經過歷代民間藝人的不斷挖掘、切磋、豐富,產生了不少手工精湛、設計新穎的精品力作。南通藍印花布藝術館珍藏的民間傳統優秀製品及圖片資料便有上千件之多。
南通現代藍印花布藝術的創新和發展
南通民間藍印花布,在傳統工藝的基礎上,不斷適應時代的需求,已由原來的單面印花發展成雙面印花,由單色發展成復色,由小布發展成印製寬幅布。近年來,藍印花布又滲透到現代都市人的生活中,如藍印花布時裝、門簾、壁掛、檯布、鞋帽、包類、玩具等,無不散發出一種藍與白的藝術魅力,並形成了藍印花布製品系列。
南通藍印花布藝術的外向開拓
南通藍印花布濃郁的民間特色和廣泛的實用裝飾用途,日益受到人們的青睞,其產品遠銷美國、歐洲、東南亞、日本、台灣等國家和地區。南通藍印花布藝術館曾先後在北京、上海、大連、珠海、蘇州等地舉辦藍印花布展,還應邀在台灣舉辦藍印花布系列作品展。
南通藍印花布藝術館
為保存和弘揚南通的藍印花布藝術,1997年南通市在美麗的濠河畔建立了南通藍印花布藝術館,並下設了藍印花布藝術館展示中心、藍印花布藝術館製作中心、藍印花布藝術館服飾中心。這是我國第一家集收藏、展示、研究、生產、經營為一體的藍印藝術館。 該館現珍藏明清以來的藍印花布製品及圖片資料近千件,保存著大量優秀的民間 傳統製品,展示南通藍印花布的傳統工藝流程,為國內外廣大愛好者學習、欣賞、研 究民間工藝美術提供了良好場所,使中國的傳統民間藝術-南通藍印花布得到更大的 繼承與發揚。 該館建立以來,已先後接待了日本、瑞典、美國、德國、新加坡等國家以及香港 、台灣地區的數十個代表團,藍印花布藝術館美名飲譽海內外。
Ⅷ 南通是屬於哪個省
南通屬於江蘇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