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厭食症為什麼跟西方文化有關

厭食症為什麼跟西方文化有關

發布時間:2022-09-27 02:27:58

① 厭食症的發病原因有哪些

厭食症的確切原因尚不清楚。與許多疾病一樣,這可能是生物學、心理、環境等多種因素的結合。
1. 生物學:盡管尚不清楚涉及哪些基因,但可能存在遺傳改變,使某些人患厭食症的風險更高。有些人可能具有趨向完美主義、敏感性、高毅力的遺傳傾向,而這些都是與厭食症相關的特徵。
2. 心理因素:有些患有厭食症的個體可能具有強迫性的人格特質,即使餓了,也更容易堅持嚴格的飲食習慣,繼而放棄進食任何食物。他們可能極力追求完美,這使他們認為自己永遠不夠苗條。而且他們可能有很高的焦慮感,並進行限制性飲食,以減輕心理存在的焦慮感。
3. 環境因素:隨著社會觀念的不斷轉變,個體受到同伴、言論等周圍環境影響,壓力可能會助長瘦身的慾望,久而久之會導致厭食症的發生,尤其是在年輕女孩中間

② 從社會學角度分析進食障礙為何愈發普遍

一、進食障礙概述與背景

進食障礙(Eating disorders,ED)指以進食行為異常、對食物及體重和體型的過分關注為主要臨床特徵的一組疾病,根據症狀不同一般可分為神經性厭食和神經性貪食。

進食障礙是西方文化的產物,早在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以瘦為美的風潮就在西方貴族小姐們之間流行起來,原因是維多利亞風格的歐式宮廷裙會顯得腰粗,所以束腰、節食等減肥方法應運而生,進食障礙的發病率也逐年上升。進食障礙屬心理疾病,對青少年健康發展有著嚴重的危害。本人認為進食障礙的流行與社會的發展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應將進食障礙的普及列入社會學研究的問題之內。

二、中國進食障礙現狀

改革開放之前我國還沒有完全解決溫飽問題,加上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孩子以「胖」為有福相、忠厚的觀念,進食障礙在中國並不是一個突出的問題,但是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文化的變遷,近二十年來「進食障礙」這個名詞更多地出現在人們視野里。2013年在中國中部城市武漢對女大學生進行的調查發現,中國的進食障礙發生率與西方國家相當,該調查被認為是對中國進食障礙發生率進行的最准確評估。

北京大學第六醫院 1988 年 12 月至 2000 年 12 月的 13 年間收治進食障礙患者 51 例,平均收治 3.9 例/年;2001 年後進食障礙住院患者迅速攀升,由每年幾十例增加到百例左右,到 2014 年住院患者達 150 例以上。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近 10 年(2004-2013 年)收住院的進食障礙患者為 134 例,前 10 年(1994-2003 年)僅為 49 例,前者為 2.7 倍。

神經性厭食症在精神障礙中死亡率最高:Steinhausen 等(2002)報告成人神經性厭食症的平均死亡率為 5%,Treasure(2005)報告神經性厭食症的死亡率約為 5.9%。進食障礙的終生患病率約 5%。

三、進食障礙易患病人群

從2008年北京大學醫學部發表的論文可得根據年齡、性別、種族、職業等維度劃分,進食障礙高發病人群聚焦於青少年、女性、白人和亞裔、模特與舞蹈生這類對體重要求嚴格的工作中。

四、進食障礙發病原因

此部分將結合「進食障礙的流行現狀、影響因素和預防措施」一文中的進食障礙調查現狀,根據具有不同特點的患病人群及部分臨床病例來分析進食障礙發病原因。

1.個人

(1)遺傳因素

在ed的基因學研究中,遺傳因素可能達28%~83%,影響ED的基因大致分為三類,分別是情緒基因、代謝基因和性別。在ED表觀遺傳機制中,孩子在青少年時期表現出的的ED症狀與母親孕期和分娩時所處的環境和情緒以及硬體條件(以營養攝入為主)有關。具體表現為環境惡劣、情緒低落和營養缺乏對胎兒的表觀遺傳產生負面影響。

(2)性格特點與個人經歷

通過本人的親身經歷以及對身邊病友的采訪歸納出進食障礙患者的相似的性格特點與經歷:

一、在生活和學習中表現較為優秀

二、有特定的誘因導致患者對體型極度不滿意

三、都通過極度節食的方法來減少體重

2.社會因素

(1)經濟:經濟發展與進食障礙的流行是密不可分的。經濟的繁榮讓越來越多的人的消費類型從生存資料消費向享受資料消費轉變。拿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一一對應並逐級向上推進,我們可發現在社會文化的作用下,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往上的需求層次與這個時代「以瘦為美的觀點均有聯系,且隨著需求等級的上升,體型的重要性也在逐步增加。在情感和歸屬需要這層,你還不需要「瘦」來維持友情和愛情,交友與戀愛更注重的是性格和價值觀的契合程度,外貌與之相比顯的就不太重要了。但是在尊重需求和審美需求中,外貌的姣好就比較有優勢了。古語有言:相由心生。雖然這句話沒有什麼科學依據,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外貌條件在普通人的認知里是很重要的。除去被他人羨慕的滿足感和優越感,通過努力達成目標的過程也會讓人上升到自我實現的層次,帶給人高度的精神滿足感,而精神滿足往往是錢所無法帶來的。

(2)文化:文化可以說是造成進食障礙流行的罪魁禍首了。以瘦為美的觀點始於西方,主要歸結於宗教,物質和政治三個因素。首先說宗教。宗教在歐洲有著極高的地位。基督教中,很多教派提倡苦修行,少吃少喝,忍受飢餓的煎熬。教皇甚至把把"暴食"列為七宗罪之一。其次是物質,歐洲開辟新航路後,大量財富流入了歐洲,窮人的溫飽需求也得到了滿足,「胖」不再只是富人的專利,人們也就不再羨慕那些身材肥胖的人了。最後一點就是政治對審美的影響。法國大革命的時候,法國國王路易十六就是肥胖的代表,革命群眾把胖和腐敗的生活聯系在一起,自然也就不會以胖為美了。

除了美,健康也是促使瘦成為主流的一個原因。誠然,超重和肥胖是不健康的表現,然而健康要求的「瘦」並不是真正的「瘦」,而是BMI在18.5到24之間的適中體重。在個體完美主義和「害怕反彈」的想法與社會傳媒、營銷的大肆宣傳下雙重作用下,部分的減肥者走了極端,演變成了「進食障礙」。

隨著「以瘦為美」觀點的普及,體重管理的產業應運而生:減肥葯、薄荷健康app、keep……除去減肥葯不說,健康監測、運動健身的app既然能合法進入手機的應用市場就說明合理使用它對人是無害的。但是根據進食障礙的年齡分布我們可以看到14歲到19歲是進食障礙的高發時期。這個年齡段的一般都是處於青春期的中學生,他們的三觀未定型,情緒不穩定,受外界影響大,而由於國內對進食障礙了解相對較少,此類app也沒有相對的使用指南和年齡限制,部分孩子可能會突破最低體重的紅線從此掉進進食障礙的深淵。

與中學生相比,大學生患病的幾率更大。根據我國大學生活現狀,第一,大學生的學業負擔相對較輕,空閑時間多,花在「抖音」「快手」和各類綜藝節目的時間更長,會在網紅和各類偶像團體的視頻里潛移默化地培養出一種「瘦即是美」的觀念。第二,不管是通過兼職還是家庭支持,大部分大學生能實現財務自由,這就為神經性貪食提供了基礎,即大量進食然後通過瀉葯、催吐的方式來防止發胖。第三,除了個別走讀生,大學生基本上都是採取住校模式的,家長的管控難以觸碰到大學生的日常生活,這就為ED提供了可乘之機。

傳媒對進食障礙的傳播起了重要影響。首先是傳媒內容。按照以往的經驗來說,男孩對體型的管理沒有女性那麼苛刻。但是近些年來男孩患進食障礙的比例在不斷增加,考慮到男性在此問題上更傾向於隱瞞,進食障礙女性與男性之比可能高於2:1,此現象與近年韓流文化的入侵導致男性「娘化」的現象有著一定的關聯。

雖然進食障礙的男性比例在提升,但在整體上女性的患病率仍然高於男性。

其次是傳媒手段。當今的傳媒手段愈發豐富,報紙、廣播的功能性在逐漸減弱,電視、互聯網和手機這幾種信息傳遞媒介在當下極為火熱。傳媒手段的豐富開闊了人們各種各樣的信息的通道,大眾在媒體的宣傳下潛移默化地被「瘦就是美、就是好、就是優秀」的觀念影響。但由於「減肥」在社會大觀念下只是女孩子追求美麗的一種方式,且健康的瘦是對人有利的,所以薄荷app、keep在合法的范圍內造成了一些不可挽回的損失。除了減肥產業的發展,小視頻領域的網紅也市場通過秀身材而吸引流量——a4腰、反手摸肚臍、鎖骨放硬幣……這些「熱點」只是網紅嘩眾取寵的噱頭,一開始人們也只是處於覺得好玩和跟風的心理去模仿,但是久而久之,人們就會被洗腦,觀念發生扭曲,覺得這樣才是「好」,是「優秀」,是炫耀的資本,這樣的影響表現在青少年身上尤為明顯。

五、預防措施

由於發病率逐年增高,近些年進食障礙逐漸走入了公眾視野,國家也採取了相應措施,如央視發文整治吃播不良現象、廣電開展「掃娘」行動,由此估計進食障礙的發病率速度會小幅減緩,除此之外,作者對進食障礙的預防提出以下建議:

1.堅決執行國家現有的相關政策措施,加強不良風氣的打擊力度。

2.規范身材管理行業的標准,設置體重下限,對於app要求企業發布科學的使用指南,限制適用年齡。

拿薄荷app來說,裡面不少用戶反映有個別營養師和教練也是進食障礙患者,所以要嚴格限制從業人員標准,不能讓有害之風傳播。

3.加強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監測,將心理健康包括進食情況納入中小學生以及大學生的健康情況,一旦發現不良的苗頭要專業人員及時進行心理輔導,老師及時與家長溝通,必要時採取強制措施。

4.國家對進食障礙的危害進行宣傳,發布政策讓學校、公司組織進行有關進食障礙疾病的學習,讓更多人了解到它的危害與嚴重後果。

六、結語

進食障礙是死亡率最高的精神疾病之一,但由於國內對此方面缺少關注導致患病率逐年增高,很多沒有意識到飲食異常行為是一種病的患者最後會被活活餓死。但現在不少專家已經認識到此問題嚴重性,國家也開始採取相對措施,相信通過國家輔助人們改變對於體型和飲食的認知和相關政策的加持,進食障礙致死的情況將得到有效控制,進食障礙導致的悲劇有一天將不再重演。

③ 厭食症是什麼原因導致的該如何防範此類病症

根據研究表明,厭食症的患病概率不高,患者一般是青少年和女性。厭食症的發病概率雖然比較低,但是死亡率卻很高。那麼厭食症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又如何預防呢?

一、什麼是厭食症

厭食症,它是一種神經性病症。全名是神經性厭食症,簡稱厭食症。疾病特徵是慢性進食障礙。厭食症主要原因是精神方面的,因為精神原因喪失了食慾,主要特點就是因為個人的心理變態和以瘦為美的,錯誤形象障礙造成的厭食,最後可能導致體型消瘦、閉經、甚至死亡。

青少年人群發生厭食症會導致發育不良,女性人群發生厭食症會導致生理紊亂。應當以早發現,早日進行規范化綜合治療。

④ 厭食症的根源是什麼

神經性厭食症

神經性厭食是一種自己有意造成和維持的,以節食造成食慾減退,體重減輕,甚至厭食為特徵的進食障礙,常引起營養不良,代謝和內分泌障礙及軀體功能紊亂。神經厭食症最基本的症狀是厭食,食慾極度缺乏,身體消瘦。這種症狀的產生主要與心理因素有關,並不是消化系統器質性疾病引起的。此病的發病年齡為10—30歲,多數為15~23歲。女性患者高於男性約為10—20倍。神經性厭食症的發病率因為社會風氣和生活方式變化而出現大幅增減。急性精神創傷或心情持續抑鬱,都可能在一定條件下導致此病。
近一段時期來,上海市因盲目減肥,過度節食而導致的少女神經性厭食症患者正逐漸增多。市少兒心理衛生中心的數據也顯示該病發病率比去年同期增加了3倍。
其主要臨床表現為:開始時具有因怕肥胖而有意節食的心理和行為,繼而出現沒有限度地限制飲食,體重下降迅速,消瘦的象惡病質仍不肯增加食量,甚至無限制地瘦到脫形及致死的程度仍覺太胖。拒絕維持體重在其年齡和身高相當的最低限度,以致有些患者骨瘦如柴無力起床,有的人就活活餓死,有的利用運動、嘔吐、導瀉等手段減輕體重,有時出現暴食、食後劇吐,體重減輕25%以上。常因低血糖出現惡心、頭暈、乏力,有時暈厥。出現皮膚乾燥、蒼白、彈性差、皮下脂肪菲薄,因低蛋白血症出現皮膚水腫等極度營養不良表現。伴有嚴重的內分泌功能紊亂,女性閉經,男性性慾減退或陽痿。如果發生在青春期前,青春期發育放慢,甚至停滯,乳房發育不良、男性第二性徵不發育,生殖器呈幼稚狀態。該類患者常有情緒不穩、焦慮、失眠、強迫觀念,有的還會引發繼發性抑鬱病態心理,嚴重者可有自殺觀念及行為。不容忽視的是,許多少女對神經性厭食症普遍缺乏認識,盲目追求瘦身而刻意節食的少女已不同程度地患上神經性厭食症以及營養不良性肌肉萎縮。

診斷神經厭食症的標准:(1)比同年齡與同身高的標准體重低於15%以上,比自己原來體重減輕25%;(2)追求苗條,有意控制飲食,情願挨餓;(3)女性停經達3個月以上;(4)心跳緩慢,嘔吐等;(5)無其他軀體疾病或精神分裂症等疾病;(6)發病年齡為10~30歲。

對神經性厭食的治療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心理治療:首先要取得患者的合作,了解其發病誘因,給予認知治療,行為治療,家庭治疲�⑹蠱湓敢飩郵芮�逯瘟坪途�褚┪鎦瘟啤5髡�肪常�≡焊衾肟山蝦玫刈瓚隙襇匝�貳I窬�崾持⒌幕頰叨嗖輝附郵苤瘟啤R虼耍�轎袢嗽幣�托畝�惹櫚囟源�庵植∪耍�汛瞬〉姆⑸�⒄構媛篩嫠卟∪耍���∪說南��樾鰨�睦�∪聳髁⒂爰膊∽鞫氛�男判暮途魴摹?
(2)軀體支持治療:針對進食量少的特點,供給高熱量飲食,伴有嘔吐或拒食者給予靜脈輸液或高靜脈營養治療。補足多種維生素,內分泌發生改變者可給予激素治療。
(3)促進食慾:在醫師觀察下,餐前半小時肌注胰島素2~6單位,直至體重恢復。
(4)精神葯物治療:抗抑鬱葯,抗精神病葯鋰鹽,抗癲癇葯,抗焦慮葯物均可用於此病的治療。常用的有舒必利200~400mg/日,賽庚啶12~32mg/日,阿米替林150mg/日,對伴貪食誘吐者效果較好。
(5)觀念改變。現在流行苗條,以瘦為美,是一種風潮。而對胖瘦、結實纖細的認同與否,是隨著輿論導向而變化的。以胖為美,以結實為美在歷史上、或現在的某些國家和地區都廣為存在。我認為,少女正處身體發育時期,切勿盲目減肥過度節食。無論潮流風向,健康總是美,而結實豐滿一些更利於增強抵抗力和生育能力,也更性感,日後更能享受美妙的性生活。

某初一少女,偶然聽到同學說她胖後,便每天僅吃少量零食和水果,吃飯時不是推說已吃過了就是吃後再悄悄摳出吐掉。三個月下來,體重從95斤降至60斤,並出現食慾消失,情緒明顯抑鬱,但該少女還始終並不認為自己瘦,仍堅持控制體重,其母發現後帶她前往醫院求治,經診斷為神經性厭食症。還有一位女學生,體重100餘斤,自覺過胖,便盲目節食減肥,幾乎達到了不吃食物的程度。不到二個月,體重銳減至65斤,但伴隨而來的還有營養不良性水腫和神經厭食症。這已經是明顯的矯枉過正。真正想要健康的身體,不要從節食入手,而是應該加強鍛煉,改掉吃零食不停的壞習慣,同時調整膳食結構,低糖低脂高蛋白,多吃蔬菜水果。歌星卡蓬特就是因為節食患神經性厭食而去世的,這對世界文藝界是重大的損失,您也想步她後塵嗎? 神經性厭食症多見於青春期女孩和年輕婦女。特點是厭食,顯著體重減輕和閉經。 神經性厭食症的病因 病因尚不明確。有關的因素,可分為以下幾個方面。 1. 社會心理因素 青春期,女孩伴隨第二性徵發育而來的是日益豐腴的體形。對此,容易產生恐懼不安,羞怯感,有使自己的體形保持或恢復到發育前「苗條」的願望。青春期是神經性厭食症發病率最高的時期。 社會觀念左右著胖瘦美醜的標准。在文明和發達的社會中,有一種以瘦為美的認識誤區。這就是為什麼20多年來社會文明及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而以消瘦為特徵的神經性厭食症患病率卻呈明顯的逐步上升趨勢,尤其在某些職業中,如芭蕾舞演員、時裝模特中,該症的患病率是普通人群(同齡)的3—4倍。 另外,神經性厭食症多來自於社會地位偏高或經濟較富裕的家庭;城市人群的患病率高於農村人群;在城市中,私立學校的女生患病率高於普通學校。 2. 個體的易感素質 這類患者常常爭強好勝、做事盡善盡美、喜歡追求表揚、自我中心、神經質;而另一方面又常表現出不成熟、不穩定、多疑敏感,對家庭過分依賴,內向,害羞等。 有研究發現,本病的發生可能與某些遺傳素質有一定的關系。 3. 下丘腦的功能異常 神經性厭食症患者存在明顯的下丘腦功能異常的表現,如月經紊亂或閉經;血液中甲狀腺素水平低;食慾及進食量的異常,情緒低或煩躁等。 神經性厭食症的臨床表現 發病一般多隱襲,逐漸厭食而體重減輕,喪失原體重的1/4-1/2或更多,同時出現閉經。呈不同程度的消瘦,嚴重者皮包骨。但體力仍充沛,閉經而陰毛不脫,是本症的特點,可用以與全垂體功能減退症(Simmond病)相區別,但到後來可有乏力、易倦和憂郁感。患者開始不一定有厭食,而只是製造種種理由拒食。有些患者雖覺食慾好,但吃了幾口就覺得胃部飽脹不適而中止進食,或者見到食物就不想吃。如強迫進食,常誘發惡心嘔吐;一些患者甚至千方百計以誘導一吐為快。除厭食外,患者還可有其他神經官能症的症狀,如癔症球,上腹飽脹不適,不能解釋的疲勞,對性慾不感興趣和失眠等。 神經性厭食症的診斷 患者需要到胃腸專科門診進行全面檢查。如胃腸道的各項檢查陰性,有嚴重精神創傷的病史和表現,消瘦而體力尚可,又無全面的內分泌腺功能減退時,可作出神經性厭食症的診斷。 神經性厭食症的治療 1. 補充營養,糾正營養不良 嚴重的營養不良患者可有生命危險。神經性厭食症病人在嚴重營養不良狀態下,死亡率可高達10%。因而必須緊急搶救治療。如果患者拒絕治療,應採用勸說及強迫方式使其住院,以挽救病人的生命。 這時的治療為糾正水電解質的平衡,補充血鉀、鈉、氯,並進行監測。血漿蛋白低下時,靜脈補充水解蛋白、鮮血漿等。貧血應補充鐵,服葉酸,補足維生素等。 由於患者長期不進食,胃腸功能極度衰弱,因此進食應從軟食、少量多餐開始逐漸增加,不能急於求成;適當給予助消化葯:胃酶合劑,多酶片,乳酶生等,或針炙治療,也可用小量胰島素促進食慾及消化功能恢復。病人的體重增加1—1.5kg/周為宜。 2. 心理治療 心理治療要找有經驗的專科心理醫生。 心理治療包括疏導病人的心理壓力,對環境、對自己有客觀認識,找到適應社會的角度及處理和應付各種生活事件的能力。另外,對健康體魄的概念,標准體重的意義,對自己的身體狀況有客觀的估價。了解食物、營養學方面的知識。對於家庭關系緊張的患者,必要時可請家人做家庭心理治療。 行為矯正是心理治療的另一類型,主要是促進病人體重恢復,可採用限制病人的活動范圍及活動量,隨著體重的增加,逐步獎勵性地給予活動自由,這種方式一般要在醫院中當病人體重極低時採用。 3. 精神科葯物治療 臨床中經常使用的為抗抑鬱葯。病因學中認為該病可能與抑鬱症有關,因此採用氯丙咪酸、阿密替林、多慮平等。安定類葯物也是常用來調整病人焦慮情緒的葯物。這兩類葯物對改善病人的抑鬱焦點情緒有肯定的作用。最早用於治療厭食症的葯物是冬眠靈(氯丙嗪)、奮乃靜等葯,使用小劑量,以治療病人極度怕胖、不能客觀評價自己的體形(體相障礙)等,在治療中也收到一定效果。神經性厭食症的預後研究提示,在發病約5年後,70一75%的病人恢復;而病程長於5年者預後不佳;病程4—8年的病人死亡率達5—8%,這包括由於營養不良衰竭、感染造成死亡,也包括自殺。 神經性厭食症的病因是什麼? 2001年3月20日14:14:6 北大精神衛生研究所 本病的病因至今不明確。大多數的專家認為,該病的發生是多種因素作用的結果。可能某個因素過於強烈而引起發病,也可能是幾個因素相互作用下起病。有關的因素,可分為以下幾個方面。 (1)社會心理因素 l)對青春期性發育的恐懼:13歲以後,正是性的生理及性的心理發展最快的階段。對於性心理發育尚不成熟的女孩,對自身的第二性徵發育和日益豐腴的體形缺乏足夠的心理准備,容易產生恐懼不安,羞怯感,有強烈的願望要使自己的體形保持或恢復到發育前的「苗條」。在英國,曾對女學生進行調查,有60—70%的女中學生想減體重,在女大學生中為75%,這個比率遠遠高於小學生及30歲以後的人群。而這一階段恰恰是該病發生的高峰年齡。 2)社會文化因素:社會的壓力可嚴重地影響個人的觀念及行為是毋庸置疑的。理想體形是受社會文化因素左右的。在較不發達的時代(貧窮狀態),豐滿、肥胖是作為富有的標志,被人羨慕;而現代社會中以身材苗條作為有能力、高雅、有吸引力的標志,使體重偏低受到人們的青睞。近30年來,神經性厭食症患病率呈明顯的逐步上升趨勢,尤其在某些職業中,如芭蕾舞演員、時裝模特中,該症的患病率是普通人群(同齡)的3—4倍,表明該病的發生與社會文化因素有一定的關系。 3)其他社會學因素:在多數對神經性厭食症的患病率調查中發現,本患者多來自於社會地位偏高或經濟較富裕的家庭;城市人群的患病率高於農村人群;在城市中,私立學校的女生患病率高於普通學校。而且,這些特點與英、美、日的研究報道較一致。 (2)個體的易感素質1)人格的特點:這類患者常常有爭強好勝、做事盡善盡美、喜歡追求表揚、自我中心、神經質;而另一方面又常表現出不成熟、不穩定、多疑敏感,對家庭過分依賴,內向,害羞等。另外,近年來的研究注意到,這類患者的智商一般偏高。 2)遺傳因素:有些家族史的調查研究中發現,神經性厭食症的家族中,本病的患病率高於其他人群數倍,尤其在姐妹兄弟及父母親同病率較高。這表明,盡管不是遺傳性疾病,但本病的發生可能與某些遺傳素質有一定的關系。另外,本病患者家庭中患躁狂抑鬱性精神病及各類神經症者也高於一般人群,這些資料也支持遺傳素質在發病中起作用的學說。 3)特異的易感素質:有些研究者認為體重過度降低在發、病中有著重要作用。當體重下降到一定程度,激發了體內隱藏的神經性厭食症的特異病理機制,而使病人處於這樣一種狀態:失去控制自我的能力,對自己的思維和行為缺乏正確的分析及判斷力,沉浸於病態的體驗之中,因此一個人從正常的減肥,發展到疾病狀態。然而這種理論還沒有得到充足的證據。 (3)下丘腦的功能異常:下丘腦位於大腦皮層下,是負責情緒調節、控制進食及內分泌調節的中樞所在地。是大腦中很重要的部分之一。神經性厭食症患者存在明顯的下丘腦功能異常的表現,如月經紊亂或閉經;血液中甲狀腺素水平低;食慾及進食量的異常,情緒低或煩躁等。多年來對這些廣泛的下丘腦功能異常進行研究的結果表明,可能是調節下丘腦功能活動的某些環節存在異常,如去甲腎上腺素有興奮進食中樞,促進碳水化合物(糧食)攝入的作用,並參與促性腺激素(使月經來潮)的分泌等。有些研究發現本症患者腦脊液中去甲腎上腺素水平低;再如五羥色胺具有興奮飽食中樞的作用,使進食終止。也有研究發現患者腦脊液中五羥色胺有改變。但目前為止,這方面的研究尚無一致的肯定性結論。 神經性厭食症是怎麼回事? 2001年3月20日14:14:8 北大精神衛生研究所 張大榮 神經性厭食症,也稱為厭食症,它是一種病人自己有意造成的體重明顯下降至正常生理標准體重以下,並極力維持這種狀態的一種心理生理障礙。這種病主要發生於青少年,多在13—25歲期間發病,主要罹及女性,男性與女性患病之比約為1:9.5,這種病在全世界范圍內的患病率有些差異,以歐美等西方國家報道的患病率最高。在各種不同年齡及人群中患病率也不相同,如英國報道在高中女生中患病率為1/250,在15—35歲人群中患病率則在1%。,我國近年來該病的發病率呈現明顯上升的趨勢,尤其在經濟文化發展較快的地區,主要是城市,患病人數明顯增加,如十年前就診病人中約1—2%。,近年來約5—6%。,這些病人多處於較為嚴重的狀態,病程最短則半年,長則5年以上,表明仍有大量的病人沒有來就診。神經性厭食症的主要症狀是無休止地減少體重,懼怕體重增加,聞「胖」色變。盡管該病名稱為厭食症,但此類病人並非沒有食慾,或更確切地講不是「吃不下飯」,而是不敢吃。到疾病後期,由於長期不足量的進食,可能出現食慾減退,患者主要以圍繞減少體重進行各種活動,如有意節食,嚴格控制主食量及脂肪、蛋白質入量,增加每日的活動量,以遠低於病人應有的體重標准,常呈現出憔懷,極度消瘦,嚴重營養不良的軀體狀態,相反病人對此感到欣慰或安穩。大部分患者仍認為自己或自己的某個部位還是「胖」,而為此不安,堅持「減體重」的活動,這種狀態在醫學上稱為病人存在體象障礙,他們即使已很消瘦,但病人的眼中仍感很胖,眾多研究中發現病人對自己腹、胸、.臀、腿圍的估計實際比實際大10——15%。 神經性厭食症的主要危害是:由於嚴重的營養不良造成機體功能的下降,嚴重貧血、惡液質、心率慢、易感染,因而威脅生命。在低於標准體重65%以下時,病人的死亡率高達10—15%。由於青少年正處於生理發育期,本病使他們的身心發育受到嚴重影響,並且影響性的成熟發育,使日後病人的性心理造成一定影響,也帶來社會適應能力的下降。故應予重視,及早進行治療。 飲食中樞的高級控制 我們已經知道哺乳類對於飲食的控制集中在下丘腦,leptin是脂肪組織分泌的肽類激素,當機體的能量儲存足夠時,leptin就會作用於下丘腦上的神經細胞上,對機體的飲食行為進行控制。但我們還知道機體對於飲食的控制無疑是有高級中樞控制的,例如,有人經常說,當她不開心時,會吃很多東西,而男生則說,不高興時會不想吃東西。我們怎樣來研究這種復雜的高級控制呢? DeFalco etal.應用改造的病毒對小鼠的下丘腦的傳人神經進行反向跟蹤,發現了很多有趣的結果。研究者們將假狂犬病病毒進行改造,使之處於Cre重組酶的控制下,當重組酶Cre存在時,此病毒才能進行復制。然後他們將GFP加在病毒載體之內,而此病毒的特性在於能夠通過突觸連接對神經元的傳入神經進行跟蹤。所以首先將Cre與神經系統的特異性表達基因融合表達,使病毒在下丘腦的神經元中進行復制,而GFP則在神經元中進行表達,當過了幾天後,GFP就會在此神經元的傳入神經元中找到。通過這種方法,研究者分析了下丘腦表達leptin受體及NPY(神經Y)Y的神經元的高級控制神經元分布。他們發現,表達leptin受體神經元的傳入神經元分布比表達NPY神經元的傳入神經元分布更廣一些,而且發現了幾個未報道過的區域,如retrisplenial cortex 和Lent對下丘腦的輸入。 當然這種方法還需對大腦圖象的三級結構進行分析,但這種奇妙的方法已經讓我們能夠更方便的研究其他的復雜神經迴路了。

⑤ 經濟發達的西方國家,為何身患厭食症的人數眾多

逐漸的,大眾的審美觀也產生了變化。人們拒絕肥胖、害怕肥胖,追求“骨感”、“纖細”。不論胖瘦,一律加入減肥的大軍,減肥的隊伍日益壯大。
現在,一種以往比較少見的疾病走進我們身邊——神經性厭食,從症狀看似乎與肥胖風馬牛不相及,但起因和發展都與肥胖脫不了關系。為什麼會得神經性厭食?神經性厭食的病因復雜,涉及社會文化、心理學和生物學多個方面。
神經性厭食患者發病前可有一定的性格特徵,比如完美主義、刻板固執、保守、敏感、嚴謹、內向拘謹、膽怯退縮、自尊心強、自我中心、不合群、渴望成功等。
另外,臨床資料發現,人際關系緊張,學習、生活遭受挫折、壓力過大、環境變化、家庭不和諧、親人發生意外、死亡等事件與神經性厭食的發生有關。
遺傳因素在神經性厭食的發生和發展上也起了一定的作用,患者還存在多種神經內分泌的異常。

⑥ 怎樣才能得厭食症

厭食症病因:
神經性厭食(AN)的病因學復雜,為多因素疾病,涉及社會文化、心理學和生物學等多方面。
過去,AN常常被認為是與西歐和北美文化密切相關的疾病;但近年來,隨著全球化的發展,廣告業飛速發展、飲食習慣發生改變、健身行業大量涌現以及婦女社會角色發生轉變,有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許多非西方社會也均有AN的報導。在西方國家,存在著「苗條」的文化壓力,大量的媒體信息和營銷策略營造出節食促進成功這樣的氛圍,女孩在她們早年社會化過程中就認為苗條的女性比胖的女性更具有吸引力、更成功。
AN患者病前可有一定的性格特徵,比如低自尊、完美主義、刻板固執、保守欠靈活、敏感多慮、嚴謹耿直、內向拘謹、膽怯退縮、多動好勝、自尊心強、自我中心、不合群、幼稚、好幻想、不能堅持己見、猶豫不決等,對成功或成就的要求非常高。臨床資料證實,人際關系緊張,學習、生活遭受挫折,壓力過大,新環境適應不良,家庭不和睦,家庭成員發生意外,重病或死亡,以及自身的意外事件導致精神情緒抑制因素與AN有關。一些兒童平時偏食、挑食、好吃零食等不良飲食習慣,父母有過度關注子女飲食,反復嘮叨,強迫進食,反而降低了兒童攝食中樞的興奮性,進而發展為AN。
遺傳因素在AN的發病中起一定作用,這由家系研究和雙生子研究證實,不過,AN的遺傳方式和基因位點尚未確立。有關AN的神經生物學已展開了深入研究,涉及的神經遞質有5-羥色胺(5-HT)、去甲腎上腺素(NE)、多巴胺(DA)等,AN還存在多種神經內分泌異常,多種激素或神經肽與食慾、飽感有關,並且不同激素或神經肽之間存在多種復雜的相互作用;對大多數的神經內分泌失調而言,它們是狀態相關的,往往在臨床恢復後亦恢復正常。腦影像學方面,有多項CT研究顯示AN患者在長期飢餓時有CSF間隙擴大(腦溝和腦室擴大),有一項研究發現體重增加後又恢復;功能影像研究發現AN患者額葉和頂葉皮層代謝和灌注降低,並推測局部5-HT功能紊亂。

⑦ 導致神經性厭食症的因素有哪些

內分泌及精神病學家分析認為,此病為遺傳、家庭、社會、文化背景等多方面共同作用的結果。
第一、社會文化因素,流行病學的特徵提示,社會文化因素可能起著重要作用,在二十世紀中葉,許多學者開始注意到神經性厭食症的流行,多為青年女性,多見於發達國家和中、上層人群,多見於某些特殊行業如,芭蕾舞演員、模特。
這是由於社會的發展,人們的審美觀發生變化,青春期的少女思想活躍追求苗條,加上在男性為主導的社會中,女性很容易以男性的審美觀約束自己,於是在女性中節食就開始流行,神經性厭食症的發病率,也逐年增高。
第二、是精神心理因素,80%以上的神經性厭食症病人,在月經來潮的七年內發病,青春期少女生理上發生各種變化,比方說,月經來潮、乳房隆起、臀圍增大等,若此少女不能適應這一變化,心理壓力過重,就可能發生,神經性厭食症,這些病人多具有性格孤僻、內向、上進心強。
第三、遺傳因素。對本症可能有一定作用,比較一致的認為是下丘腦功能的異常,與本病的發生有關。

⑧ 患有厭食症的人,在吃東西的時候會有負罪感嗎

患有厭食症的人,在吃東西的時候會有負罪感嗎?當然會,因為這是一種心理問題。


此外,認知神經科學領域的研究表明,神經性厭食症患者存在明顯的下丘腦功能異常的表現,如月經紊亂或閉經、血液中甲狀腺素水平低、食慾及進食量的異常、情緒低或煩躁等。在醫學心理學中,下丘腦位於大腦皮層下,是負責人體情緒調節、控制進食及內分泌調節的中樞所在地。因此,下丘腦功能的異常可能導致了患者神經厭食症的發生。

綜上所述,以上因素導致了患者神經厭食症的發病。

⑨ 最近厭食就是喜歡吃一些零食厭食症該怎麼治療

神經性厭食(AN)指個體通過節食等手段,有意造成並維持體重明顯低於正常標准為特徵的一種進食障礙,屬於精神科領域中「與心理因素相關的生理障礙」一類。其主要特徵是以強烈害怕體重增加和發胖為特點的對體重和體型的極度關注,盲目追求苗條,體重顯著減輕,常有營養不良、代謝和內分泌紊亂,如女性出現閉經。嚴重患者可因極度營養不良而出現惡病質狀態、機體衰竭從而危及生命,5%~15%的患者最後死於心臟並發症、多器官功能衰竭、繼發感染、自殺等。

AN的發病年齡及性別特徵國內外相仿。主要見於13~20歲之間的年輕女性,其發病的兩個高峰為13~14歲和17~18或20歲,30歲後發病者少見,圍絕經期女性偶可罹及;AN病人中男性僅有5%~10%,男女比例為1∶10。在歐美,女性AN的終生患病率為0.5%~3.7%;AN的年發病率為3.70‰~4.06‰。AN在高社會階層中比低社會階層中更普遍,發達國家高於發展中國家,城市高於農村。

二病因

AN的病因學復雜,為多因素疾病,涉及社會文化、心理學和生物學等多方面。

過去,AN常常被認為是與西歐和北美文化密切相關的疾病;但近年來,隨著全球化的發展,廣告業飛速發展、飲食習慣發生改變、健身行業大量涌現以及婦女社會角色發生轉變,有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許多非西方社會也均有AN的報導。在西方國家,存在著「苗條」的文化壓力,大量的媒體信息和營銷策略營造出節食促進成功這樣的氛圍,女孩在她們早年社會化過程中就認為苗條的女性比胖的女性更具有吸引力、更成功。

AN患者病前可有一定的性格特徵,比如低自尊、完美主義、刻板固執、保守欠靈活、敏感多慮、嚴謹耿直、內向拘謹、膽怯退縮、多動好勝、自尊心強、自我中心、不合群、幼稚、好幻想、不能堅持己見、猶豫不決等,對成功或成就的要求非常高。臨床資料證實,人際關系緊張,學習、生活遭受挫折,壓力過大,新環境適應不良,家庭不和睦,家庭成員發生意外,重病或死亡,以及自身的意外事件導致精神情緒抑制因素與AN有關。一些兒童平時偏食、挑食、好吃零食等不良飲食習慣,父母有過度關注子女飲食,反復嘮叨,強迫進食,反而降低了兒童攝食中樞的興奮性,進而發展為AN。

遺傳因素在AN的發病中起一定作用,這由家系研究和雙生子研究證實,不過,AN的遺傳方式和基因位點尚未確立。有關AN的神經生物學已展開了深入研究,涉及的神經遞質有5-羥色胺(5-HT)、去甲腎上腺素(NE)、多巴胺(DA)等,AN還存在多種神經內分泌異常,多種激素或神經肽與食慾、飽感有關,並且不同激素或神經肽之間存在多種復雜的相互作用;對大多數的神經內分泌失調而言,它們是狀態相關的,往往在臨床恢復後亦恢復正常。腦影像學方面,有多項CT研究顯示AN患者在長期飢餓時有CSF間隙擴大(腦溝和腦室擴大),有一項研究發現體重增加後又恢復;功能影像研究發現AN患者額葉和頂葉皮層代謝和灌注降低,並推測局部5-HT功能紊亂。

三臨床表現

1.心理和行為障礙

主要包括追求病理性苗條和多種認知歪曲症狀。

AN患者並非真正厭食,而是為了達到所謂的「苗條」而忍飢挨餓,其食慾一直存在。患者為控制體重、保持苗條的體形而開始節食或減肥。常見的方法有限制進食,為限制每日熱量,通常吃得很少;還有進食後摳吐或嘔吐,進行過度體育鍛煉,濫用瀉葯、減肥葯等。

AN患者存在對自身體像認知歪曲,過度關注自己的體型和體重,盡管與多數人一樣,甚至非常消瘦,仍堅持認為自己非常肥胖。AN患者對自身胃腸刺激、軀體感受的認知也表現出異常,否認飢餓,否認疲勞感;對自身的情緒狀態如憤怒和壓抑亦缺乏正確的認識。否認病情是該症的另一個顯著特徵,患者拒絕求醫和治療,常常由家屬發現其消瘦、進食甚少、腹部不適、長期便秘、閉經等問題而帶其到醫院就診。

此外,AN可伴有抑鬱心境、情緒不穩定、社交退縮、易激惹、失眠、性興趣減退或缺乏、強迫症狀。還可表現為過分關注在公共場合進食,常有無能感,過度限制自己主動的情感表達。10%~20%的AN患者承認有竊食行為;30%~50%的患者有發作性貪食。

2.生理障礙

AN患者長期處於飢餓狀態,能量攝入不足而產生營養不良,導致機體出現各種功能障礙,其營養不良導致的軀體並發症累及到全身各個系統。症狀的嚴重程度與營養狀況密切相關。

常見症狀有:畏寒,便秘、胃脹、惡心、嘔吐、噯氣等胃腸道症狀,疲乏無力,眩暈、暈厥,心慌、心悸、氣短、胸痛、頭昏眼花,停經(未口服避孕葯)、性慾減低、不孕,睡眠質量下降、早醒。

四檢查

神經性厭食病例應住院進一步檢查,詳問病史,必須排除內科器質性病變引起的繼發性厭食,肝、腎、胃腸的檢查以及蝶鞍體層像及/或顱腦CT的檢查(注意垂體惡病質)都是必不可少的。還應進行內分泌腺功能的檢查,如垂體甲狀腺功能、腎上腺皮質功能,生長激素分泌功能等檢查。

五診斷

1.明顯的體重減輕比正常平均體重減輕15%以上,或者Quetelet體質量指數為17.5或更低,或在青春前期不能達到所期望的軀體增長標准,並有發育延遲或停止。

2.自己故意造成體重減輕,至少有下列1項:①迴避「導致發胖的食物」;②自我誘發嘔吐;③自我引發排便;④過度運動;⑤服用厭食劑或利尿劑等。

3.常可有病理性怕胖:異乎尋常地害怕發胖,病人給自己制訂一個過低的體重界限,這個界值遠遠低於其病前醫生認為是適度的或健康的體重。

4.常可有下丘腦-垂體-性腺軸的廣泛內分泌紊亂。女性表現為閉經(停經至少已3個連續月經周期,但婦女如用激素替代治療可出現持續陰道出血,最常見的是用避孕葯),男性表現為性興趣喪失或性功能低下。

5.症狀至少已3個月。

6.可有間歇發作的暴飲暴食。

7.排除軀體疾病所致的體重減輕(如腦瘤、腸道疾病例如Crohn病或吸收不良綜合征等)。

正常體重期望值可用身高厘米數減105,得正常平均體重公斤數;或用Quetelet體質量指數=體重千克數/身高米數的平方進行評估。

六鑒別診斷

1.軀體疾病

很多軀體疾病特別是慢性消耗性疾病,如大腦的腫瘤或癌症,可導致明顯的體重減輕,應通過相關檢查予以排除引起體重減輕的軀體疾病。AN患者普遍存在內分泌紊亂,應通過相關檢查排除原發內分泌疾病。

2.抑鬱症

抑鬱症患者往往有食慾減退的特點,而AN患者食慾正常並且會有飢餓感,只有在嚴重階段AN患者才有食慾減退;在抑鬱症,病人沒有AN患者強烈的肥胖恐懼或體像障礙;AN中常見活動過度,是計劃好的儀式性行為,對食譜和食物卡路里含量的先佔觀念,而抑鬱症病人中並沒有這些表現。

3.軀體化障礙

AN患者的體重漲落、嘔吐和奇特的食物處理也可見於軀體化障礙的病人。通常,軀體化障礙患者的體重減輕不會象AN患者那麼嚴重,也不會象AN患者常見的那樣表達對超重的病態恐懼,閉經3個月以上在軀體化障礙病人中不常見。

4.精神分裂症

在精神分裂症患者,有關食物的妄想很少涉及到卡路里含量,病人常見的表現是確信食物被投毒了;病人也很少有對肥胖恐懼的先佔觀念,並且沒有AN病人常見的活動過度。

5.神經性貪食

神經性貪食是以反復發作性暴食,並伴隨防止體重增加的補償性行為及對自身體重和體形過分關注為主要特徵的一種進食障礙,患者體重正常或輕微超重,很少體重下降15%。雖然AN患者也可由間歇發作的暴飲暴食,但有體重明顯減輕,比正常平均體重減輕15%以上,並導致閉經等內分泌紊亂。

七治療

治療原則:對AN患者良好的治療需要多學科專業人員之間密切合作,包括營養學家、內科醫生、兒科醫生、精神科醫生、心理治療師、社工等,也需要與患者和家庭之間的緊密合作。具體如下:

1.激發並維持患者的治療動機。

2.恢復體重,逆轉營養不良

門診、日間醫院和住院都能使患者體重恢復,凡符合入院指征的患者需住入綜合性醫院或精神科病房,住院治療後應繼續門診治療。

3.採用不同治療方式相結合綜合性治療,並採用個體化治療方案

針對患者對體形和體重的過度評價、他們的飲食習慣和一般的心理社會功能進行治療,包括:心理教育、支持治療、營養治療、葯物治療、心理治療(包括認知行為治療、精神動力性心理治療、家庭治療)、自我關懷小組和支持性小組。

(1)支持治療 目的是挽救生命,維持生命體征的穩定。主要包括糾正水、電解質代謝紊亂和酸鹼平衡失常,給予足夠維持生命的能量,消除水腫,解除對生命的威脅。

(2)營養治療 目的是恢復正常的體重。營養治療特別是飲食的攝入應從小量開始,隨著生理功能的適應和恢復,有計劃、有步驟地增加。初始階段給予易消化、無刺激性的食物,根據不同的病情也可選用流質、半流質或軟食等。保證足夠能量、蛋白質、維生素和無機鹽的攝入,促使機體功能恢復,體重逐漸增加,恢復其正常的體重水平。

(3)葯物治療 在AN疾病的不同階段對葯物的要求不同,急性治療期主要強調快速而有效的體重增加,而維持治療期的作用是防止疾病復發。目前的葯物治療手段主要通過緩解強迫(如氟西汀)、改善抑鬱心境(各種抗抑鬱葯)、減輕某些軀體症狀如胃排空延遲(西沙必利和甲氧氯普胺)及治療對自身體重和體形的超價觀念或近妄想性信念(選用抗精神病葯)達到進食和增重的目的。近年來發現選擇性5-HT再攝取抑制劑(SSRI),如氟西汀,可預防AN復發。

(4)心理治療 支持性心理治療對18歲以上起病的慢性成年AN患者療效較好,具體內容包括:與患者建立良好的關系,取得患者的信任和配合;對AN患者進行耐心細致的解釋、心理教育和營養咨詢,使患者了解其疾病的性質,認識到科學、合理的飲食對身體發育和健康的重要性;鼓勵其主動、積極參與治療;培養患者的自信心和自立感,使其在治療計劃中負起個人責任,矯正患者飲食行為,最終戰勝疾病。

精神動力性心理治療適合於有心理學頭腦、能夠體察自己的情感、能夠通過領悟使症狀得到緩解、能建立工作聯盟的AN患者。對AN患者的精神動力性理解是精神動力性心理治療的核心,是對患者進行各種心理治療的基礎,AN患者的厭食行為其實是患者無法解決的潛意識沖突的外在表現形式。

家庭治療適於起病較早、病期較短的青少年AN患者。家庭治療的觀點認為AN的症狀並非僅僅是個體的症狀,而可能是整個家庭的病理問題在其個體身上的反映,家庭治療的工作在於,引發家庭的健康力量,將患者的進食障礙問題轉化為家庭關系問題,改變失功能的家庭模式,最終改善進食障礙症狀。

認知行為治療(CBT)適合年齡較大的一些患者。有報道認為CBT治療AN有效,且對恢復期患者有防復發作用。CBT的治療目標不僅僅是增加體重、規律地飲食、重建動力和恢復月經,更多的要檢驗其厭食症狀發展的特殊生活飲食,這樣可以給出治療的建議。

團體治療可在醫院的門診和病房開展,可以讓AN患者和其他類型的攝食障礙患者、肥胖者甚至其他問題的青少年一起參加,可以設定一些特定的專題讓青少年一起討論。

4.採用強制性治療

僅用於極少數病例,當患者的精神病性或軀體狀況對生命造成威脅,而患者又拒絕住院治療,必須首先考慮。

八預後

AN經過一系列綜合治療,約45%的患者預後較好,無任何後遺症;約30%的患者預後中等,仍有不少症狀和體型、體重問題;約25%的患者預後較差,很難達到正常體重,有慢性、反復發作、需要反復住院治療。5%~15%的患者最後死於心臟並發症、多器官功能衰竭、繼發感染、自殺等。病程短、起病年齡小的患者預後較好。

閱讀全文

與厭食症為什麼跟西方文化有關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0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1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64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43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50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5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2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80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6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1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9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2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9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7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15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0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