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商周時期青銅器紋飾都有哪些文化特徵
這個問題我知道。
紋飾是商周時期青銅器研究的一個重要內容,對它的深入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青銅器的紋飾主要有饕餮紋(獸面紋)、夔龍紋、鳳鳥紋、圓渦紋、竊曲紋、波紋、蛟龍紋、蟠螭紋、螭虺紋、羽紋、四瓣花紋、勾連雷紋、連珠紋、各種動物(犀牛、鴞、兔、蟬、龜、鳥、象、虎、蛙、牛、羊、熊、豬等)紋、各種獸體變形紋、火紋、人物畫像等。
饕餮紋(獸面紋)
饕餮紋在商、周時期的青銅器,是最主要的紋飾,在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達到頂峰,被廣泛運用於先秦時期的王室祭器、禮器及食器上。關於饕餮紋的首次記載,出現在《呂氏春秋·先識覽》:「周鼎鑄饕餮,有首無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以言報更也,為不善亦然。」不過這里所說饕餮紋的教化功能並不能正確地反映其思想內涵。
此外,還有乳釘紋、蛇紋等等。
可見,青銅器上豐富的紋飾,是的這種深沉巨大造型器物,贏得了一種震撼人心的美學效果,也反映出中國傳統紋飾特有的裝飾美感。
老鐵求點贊。
2. 中國傳統圖案紋樣有哪些都有什麼寓意
(一)、彩陶圖案
陶器上的裝飾圖案豐富多彩、變化無窮。在題材上,以幾何紋樣為主體,也有實體形,如魚、蛙、舞蹈的人等,這些圖案造型簡練,變形幅度大。在組織排列上,已能作對稱、連續的配置,具有強烈的節奏感。
在色彩方面,常使用紅、黑、白、橙黃、橙紅、褐、黑等色。彩陶具有質朴的藝術風格。
3. 如何看待仿古瓷收藏
古拙的色彩,文化韻味深厚的紋飾,光潔細膩的手感,無不讓拍賣場中藏家們心動神往,屢屢拍出的高價更是印證了瓷器本身的珍貴,珍品難求,因此仿古瓷也就應運而生了。
對於瓷器,我們並不陌生,在古代多善於於「奢侈品」,往往出現在高官富商手中,一般普通人家多用泥碗,可見其貴重與價值。但是,如今瓷器收藏市場中真正為收藏界認可的名瓷存世量卻極少,這些仿造名瓷品多是能工巧匠對名瓷進行仿製,雖不及真正的名瓷珍貴,但仍然受到很多藏家的認可,因此具有一定的收藏價值。
事實上,不同時代的仿品具有不同的風格,這些仿品在一定程度上豐富了我國的制瓷工藝。而且不僅現代,宋代早就有窯對名窯作品加以仿造的情形。至於到了明朝,聞名遐邇的景德鎮瓷業還催生出一批製作仿古瓷的名家,如萬曆年間的制瓷名家昊十九,以仿製白釉脫胎瓷,所制「卵幕杯」「流霞盞」最為著名。
在元代瓷器中仿前代瓷器更加興盛,以仿宋代鈞窯和定窯較為突出。明清兩代時,尤其在清代,甚至可以達到「亂真」的程度,個別的作品甚至超過了原有水平。其仿宋代五大名窯以及明代永樂、宣德、成化等朝瓷器,在釉色、胎質、造型、紋飾方面多已達到理想境界。當時以「郎窯」「唐窯」製品最為逼真。
4. 簡述夏商周三代青銅器的造型以及紋飾的文化內涵~
裝飾紋樣和銘文是青銅器的兩大看點
夏商周三代青銅器除了其獨特的造型令人震撼,器物上的裝飾紋樣和銘文更是因其豐厚的藝術與文化含量而享譽世界。
青銅器最常見的紋樣之一,是饕餮紋,也叫獸面紋,有著濃厚的神秘色彩。這種紋飾最早出現在距今五千年前長江下游地區的良渚文化玉器上,山東龍山文化繼承了這種紋飾。商周兩代的饕餮紋類型很多,有的像龍、像虎、像牛、像羊、像鹿,還有像鳥、像鳳、像人的。西周時代,青銅器紋飾的神秘色彩逐漸減退。龍和鳳成為許多青銅器花紋的母題。可以說許多圖案化的<
彎角鳥紋:在鳥的後腦有一彎角,角根較寬,向下彎曲,角尖向上。盛行於商末周初。
肉角鳥紋:鳥頭上有肉角(臭似長塤鹿的角,象徵設武備而不用),但作橫向安置,盛行於商末周初。
尖角鳥紋:鳥的角根粗大,上端尖銳如尖耳狀,盛行於商末周初。
長喙鳥紋:特點是鳥身,頭部有一特長的喙,十分醒目,流行於西周中期。
鸞鳥紋:鸞是上古神話傳說中鳴聲優美的神鳥,其形如雞,舉首而立。鸞鳥紋多裝飾在青銅樂鍾的鼓部(鍾的下部名)右側(敲鍾時擊打處),頌揚鍾鳴聲如鸞鳥鳴叫,而具有吉祥的寓意,直行於西周中、晚期。
鴟梟紋:梟是上古神話傳說中的惡鳥,但又有辟兵的神奇作用。鴟梟紋多為鴟梟的正面圖形,雙目圓睜非常突出,頭上有一對毛角,兩翅展開,有的有一雙利爪,有的只表現鴟梟的頭部和兩翼。河南溫縣出土的徙斝,腹部上就用鴟鳥紋。此紋僅見於商代中、晚期。
雁紋:是鳥紋中較為寫實的紋樣,以曲頸佇立的單只雁組成列的雁群。目前僅見於山西省渾源縣李峪村出土的鳥獸龍紋壺上。此紋屬春秋晚期北方地區紋樣。
5. 宋朝以後的紋飾有什麼特點
宋代工藝紋樣重寫實。宋瓷紋樣中,特別是花鳥一類,大量出現寫實紋樣,形成宋瓷鮮明的裝飾風格和時代特徵。工藝紋樣的寫實風氣,大致形成於唐末五代之際,這個變化當初主要從絲織品中反映出來。絲織品的花卉紋樣由過去平列圖案式的布局,發展為寫實折枝,即所謂的「生色花」。到了宋代,刺綉和緙絲等,更注重生色花,並把它提高到一個空前的水平。這個風氣也影響到同時代的金銀器、建築彩繪和陶瓷等工藝門類。宋瓷上的寫實花鳥紋樣,屬於花卉題材的主要有:牡丹、芍葯、蓮荷、菊花、葵花、梅花等;禽鳥魚蟲題材以孔雀、鷺鷥、雁雀、蜂蝶、鴛鴦、魚鴨等較為常見。為適應陶瓷工藝的特點和裝飾性的需要,往往保留花鳥生動自然的外形特徵和生長運動姿態,動用點、線、面結合的方法,將其簡化處理為平面形象。在構圖形式上,很少出現嚴格對稱的形式,而多採用繪畫式的均衡構圖。均衡構圖是一種運動的形式,它的特徵是支點兩邊形態不同而分量相等,因而富於變化,顯得生動活潑。如宋代定窯、磁州窯常見的雙花窖樣,在一個平面上,兩花對置,但形態卻不相同,或上或下,或仰或俯,或一花盛開,一花含苞待放。
6. 中國古代紋飾有哪些種類
1.獸面紋
古稱饕餮紋(饕餮為傳說中貪食猛獸之名),古人認為此獸有首無身極為恐怖,實際上這類紋飾是各種各樣動物或幻想中神獸的頭部正視圖案。後另名為獸面紋,比之饕餮紋更確切、明了。獸面紋主要的裝飾對象是鼎,青銅鼎除了作為實用器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用途,就是作禮器使用。獸面紋大都以誇張的獸面、簡潔的線條來修飾器物,相信這同當時人們的宗教信仰和社會宗法制度有著密切的聯系,這也是研究古中國的社會、經濟與宗教的主要依據。獸面紋的特點是以鼻樑為中線,突出正面造型,兩側作對稱排列,上端第一道是角,角下有目,較具體的獸面紋在目上還有眉,目側有有耳,多數有爪,兩側有左右展開的體軀或獸尾,少數簡略形式的則沒有獸體和尾部。可以說所有的獸面紋基本上是按這一模式塑造的,只是在表現方法和技巧上,隨著時代的發展而不同。
饕餮一詞見於《呂氏春秋?先識覽》:「周鼎著饕餮,有首無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以言報更也。」
商代至西周時常作為器物上的主題紋飾,多襯以雲雷紋。西周後期以後逐漸推動主題紋飾的突出地位,常用仿器耳或器足上的裝飾。
自宋代宣和時的《博古圖錄》稱此類紋飾為饕餮紋後,歷代沿用這一名稱。
2.龍紋包括夔紋和夔龍紋。
龍在古人心目中的形象是多種多樣的,因此紋飾也各有不同,根據龍紋的結體大致可分為爬行龍紋、卷體龍紋、交體龍紋、雙體龍紋、兩頭龍紋等。
龍是古代神州傳說中的動物。一般反映其正面圖象,都是以鼻為中線,兩旁置目,體軀向兩側延伸。若以其側面作圖象,則成一長體軀與一爪。
龍的形象起源很早,但作為青銅器紋飾,最早見於商代二里岡期,以後商代晚期、西周、春秋直至戰國,都有不同形式的龍紋出現。
商代多表現為屈曲的形態;西周多表現為幾條龍相互盤繞,或頭在中間,分出兩尾。
傳說龍的出現與水有關,《考工記?畫繢之事》謂:「水以龍,火以圜。」是用龍的形象來象徵水神,因此在青銅水器中,龍的圖卷或立體形象有更多出現。
自宋代以來的著錄中,在青銅器上,凡表現為一爪的這樣紋飾,又稱為「夔紋」或「夔龍紋」。
夔紋圖案表現傳說中的一種近似龍的動物——夔,多為一角一足,口張開,尾上卷。自宋代以來的著錄中,在青銅器上,凡是表現一足的類似爬蟲的物像,都稱之為夔或夔龍,這與古籍「夔一足」的記載有關。《說文?攵部》:「夔,神也,如龍一足。」有的夔紋已發展為幾何圖形化的裝飾,變化很大。常見的有身作兩岐,或身作對角線,兩端各有一夔首。盛行於商和西周前期。
3.鳳鳥紋
鳳凰始見於《詩經》,原為「鳳皇」,漢代毛亨解釋為「雄為鳳,雌為皇」。鳳和龍同為古代的祥瑞動物。「天命玄鳥,降而生商」,說明玄鳥就是商的圖騰,在古代,鳳鳥就是鳥圖騰的代表。
鳳鳥紋按照構圖形象分為長喙鳥紋,體軀是鳥,頭部有一較長的喙;鴟梟紋,正面,大圓眼,毛角大翅,盛行於商代中晚期;雁紋,是鳥紋中寫實的形象,屬春秋晚期北方的風格。鳳鳥紋多飾於鼎、簋、尊、卣、爵、觶、觥、彝、壺等器物的頸、口、腹、足等部位。
良渚文化出土的玉琮上已有明確的鳥紋。青銅器上最早出現的是二里岡期的變形鳥紋。殷墟時期已有鳥紋作為主要紋飾。西周早期起鳥紋大量出現,一直到春秋時期。
商代鳥紋多短尾,西周鳥紋多長尾高冠。鳥紋包括鳳紋、鴟梟紋、鸞紋及成群排列的雁紋等。
4.蟠螭紋
民間有龍生九子,蛟和螭都是龍子的說法,而蟠則指「盤曲而伏」。古代表銅器上的蟠螭紋,其身體和腿似龍,而面部似獸。此紋於商、明、周,是春秋戰國和漢代玉器上的主要紋飾。戰國的蟠螭紋,圓眼大鼻,雙線細眉,貓耳,頸粗大且彎曲,腿部的線條變彎曲,腳爪常上翹。身上多為陰線勾勒,尾部呈膠絲狀陰刻線。漢代,眉上豎且內色,眼眶略有下墜,鼻樑出現了細線劃紋,身體與戰國時沒有差別,只是尾部出現由兩個卷紋只有三條腿。南北朝時期,眼睛稍長且有彎度,嘴邊兩腮多有凹槽,頭上有的長角,有的無角,腿短,一般前腿只有一個,所以也是三條腿,有時,前腿伸出一點作為第四條腿,尾部的卷雲紋較以前寬了一些。宋代,最大的特徵是在鼻子下有一條很寬的陰線,極富立體感。元代,頭額寬而高,其眉、眼、鼻、口都集中在整個面部的下方,僅占面部的三分之一,頸項低下,許多地方已被發毛掩住、上升、伏地、盤旋等形象,其氣勢磅礴,形態美觀。直至清代,則出現了以前各個時代均未有的獨特紋飾。
5.蟠虺紋
青銅器上的裝飾紋樣之一。以蟠屈的小蛇的形象,構成幾何圖形。盛行於春秋戰國。有三角形或圓三角形的頭部,一對突出的大圓眼,體有鱗節,呈捲曲長條形,蛇的特徵很明顯,往往作為附飾縮得很小,有人認為是蠶紋。個別有作為主紋的,見於商代青銅器上。
商末周初的蛇紋,大多是單個排列;春秋戰國時代的蛇紋大多很細小,作蟠旋交連狀,舊稱「蟠虺紋」。
6.雲雷紋
雲雷紋是變形線條紋的一種,大都用作地紋,起陪襯主紋的作用。用柔和迴旋線條組成的是雲紋,有方折角的迴旋線條是雷紋,盛行於商中晚期。
7.渦紋
又稱火紋。顧名思義,近似水渦,故為渦紋。其特徵是圓形,內圈沿邊飾有旋轉狀弧線,中間為一小圓圈,似代表水隆起狀,圓形旁邊有五條半圓形的曲線,似水渦激起狀。有人認為,渦紋的形狀似太陽之像,是天火,又故稱火紋,商代早期的渦紋是單個連續排列的,商代中晚期至春秋戰國時期,一般與龍紋、目紋、鳥紋、虎紋、蟬紋等相間排列。渦紋多用於罍、鼎、斝、瓿的肩、腹部,它盛行於商周時代。
8.重環紋
由略呈橢圓的環組成紋帶,環有一重、二重、三重,環的一側形成兩直角或銳角。有時也與其他紋飾相配出現。盛行於西周中、後期。
9.竊曲紋
是由兩端回鉤的或「S」形的線條構成扁長圖案,中間常填目紋,盛行於春秋戰國。
10.蟬紋:
圖案大多數在三角形中作蟬體,無前後足,四周填以雲雷紋。也有作長形,並有前後足的,中間再填以雲雷紋。
11.蠶紋
頭圓,兩眼突出,體屈曲狀。多飾於器物的口部或足部。
12.象紋
圖案表現象的形態,有長鼻構成明顯的特徵,也有單以象頭、象鼻為圖案的。
13.魚紋
圖案表現為魚的形態,有的魚形象較為呆板,有的形象生動。脊鰭與腹鰭各一個或兩個。魚紋常飾於盤內,反映器物裝飾和器物的造型是密切結合的。魚紋也常施於銅洗和銅鏡上。
14.龜紋
其狀一般是刻畫出龜的全形,在銅器中見到的不多,多施於盤內。
15.貝紋
形狀作貝殼狀,將單獨的貝殼連接起來組成圖案。
16.勾連雷紋
由近似T形互相勾連的線條組成。
17.乳釘紋
青銅器上最簡單的紋飾之一。紋形為凸起的乳突排成單行或方陣。另有一種圖案,乳釘各置於斜方格中,稱為斜方格乳釘紋。
7. 古代瓷器上的龍紋紋飾,蘊含著怎樣的知識
青龍、白虎、玄武和朱雀在古代稱為四靈,其中又以龍為尊。
傳說龍是鱗蟲之長,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潛淵,能幽能明,能巨能細,呵成雲,吟則雨,是變幻不定、神力無比的奇物。
夏人祖先以龍作圖騰,今天的中國人就成為龍的傳人。人封建社會以後,帝王自稱為真龍天子,龍給王權蒙上了神秘的色彩。
中國人對龍的鍾情和敬畏,使龍紋成為古代工藝美術品上最常見的裝飾。
龍究為何物並無實據,早期龍紋或如鱷魚或似蝴蠍尚未定式。先秦以前龍的形象質朴粗獷,大多沒有肢爪,狀如爬行動物。秦漢時,龍紋有肢爪但無鱗甲,系獸形。唐宋時,龍紋「角似鹿,頭似駝,眼似龜,頸似蛇,腹似墾,鱗似魚,爪似鷹,掌似虎,耳似牛。」造型綜合了各種奇獸異珍的特徵。明清時代,龍紋作為帝王的象徵而日趨完善,固定成我們現在所熟悉的形象。
浙江省博物館藏 五代吳越越窯「秘色瓷」龍紋罌
陶瓷器上龍紋的應用可追溯到兩千多年前的戰國,在精緻的陶器上彩繪龍鳳紋或蟠夔紋。以後龍紋的應用更廣,採用貼塑、模印或刻制的胎體裝飾方法。唐宋時釉上彩和釉一下彩漸成瓷器裝飾的主要形式,彩繪的龍紋具更高的欣賞價值。這時裝飾手段在制型能力上都有一定的局限性,龍紋還顯得粗獷與簡潔。精細人紋的龍紋,出現在青花瓷上。
用石料在釉下彩繪,經高溫一次燒成的青花,唐宋已有少量生產,但工藝上不成熟並未推廣。元代中後期(14世紀中)青花因外銷的需求迅速成熟。其雄偉的氣勢和高超的畫藝達到非常高的藝術境界
青花以提煉得極為細膩的鑽料在素胎上繪畫,有勾勒點染多種筆法。從成塊大片的渲染到纖如毫發的筆觸都能自如地表現,無疑為龍紋的創作提供了巨大的創作空間。
8. 紋飾的起源
紋飾是最古老的裝飾方法之一。因為製作比較簡單,效果比較明顯,所以原始人類就已經使用紋飾來美化自己和物品了。
望採納。
9. 中國瓷器紋飾有什麼文化內涵
中國有著悠久的文化歷史。體現在中國歷代瓷器上的紋飾圖案的文化內涵是豐富多樣的。歸納起來大致有神話傳說、歷史人物故事、宗教文化、飛禽走獸、花卉翎毛,以及風俗習慣等。釋其文化寓言,既有趨吉避凶的吉祥,又有美好的憧憬。中國歷代對吉祥圖的嚮往都有典籍可鑒。表現在中國歷代瓷器的吉祥紋飾,反映了中華民族幾千年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企盼和嚮往,已成為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大多以松、竹、梅、蘭、牡丹、蓮花、桂花、桃、柿、石榴等植物為紋飾圖案。
歲寒三友:圖案為松、竹、梅或松、竹、梅、蘭。松,經冬不凋;竹,清高有節,寧折不屈,虛懷大度;梅,不懼風雪嚴寒,故稱「歲寒三友」、「歲寒四友」。寓意人的高尚品德和氣節。
四君子:圖案為梅、竹、菊、蘭草四種花卉,俗稱為「四君子」。
五世同堂:圖案為五個柿子和海棠花。這種圖案以諧音寓意,表示長命百歲,五世同堂,幸福美滿的家庭。
玉堂富貴:圖案為玉蘭花,海棠花和牡丹花。以玉蘭花(玉)、海棠花(堂)、牡丹花(富貴)寓意「玉堂富貴」。
榴開百子:圖案為笑開嘴的石榴和葡萄。古代人希望子孫滿堂,多子多福,人丁興旺。故以石榴、葡萄象徵著子女眾多,香火興旺。也有「蓮生貴子」等。
為官清廉:圖案為雞冠花、蓮花紋。雞冠花(為官),蓮花(清廉)。蓮花出污泥而不染。寓意為官清廉。
如羊、馬、喜鵲、孔雀、鶴、鴛鴦、麒麟、怪獸、魚類、大象、蝙蝠、鷺、鵪鶉等。
一路平安:圖案為鷺、鵪鶉。以鷺鳥寓「路」,鵪鶉寓「平安」,祝願旅途平安之意。
年年有餘:圖案為兩條鰱魚。鰱與年,魚與余同音,寓意年年有富餘。還有童子持蓮,懷中抱鰱的圖案,寓為「連年有餘」。
福在眼前:圖案為蝙蝠和古錢。古錢是內方外圓,借「孔」為眼,錢與前同音,寓意「眼前是福」。
福至心靈:圖案為蝙蝠、壽桃、靈芝。壽桃形狀似心,借靈芝的「靈」字,寓意幸福的到來使人變得聰明伶俐。
五福捧壽:圖案為五隻蝙蝠一個壽字。五福:壽、富、康寧、修好德、考終命。通俗講,就是一求長命百歲,二求富貴榮華,三求吉祥平安,四求行善積德,五求人老善終。還有五福臨門圖案。寓意為多福多壽,福壽無邊,福壽齊眉,福壽雙全,福壽三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