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客家擂茶的文化有哪些

客家擂茶的文化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09-27 14:40:48

A. 客家擂茶的風俗

擂茶是客家人的特製飲料,其製作與風味別具特色。"擂"茶的用具是擂持和擂缽。前者取一握粗的樟、楠、楓、茶等可食雜木,長短2-4尺不拘,上端刻環溝系繩懸掛,下端刨圓便於擂轉;後者乃內壁布滿輻射狀溝紋而形成細牙的特製陶盆,有大有小,呈倒圓台狀。擂茶的基本原料是茶葉、米、芝麻、黃豆、花生、鹽及桔皮,有時也加些青草葯。茶葉其實不全是茶葉,可充當茶葉的品種很多,除採用老茶樹葉外,更多的是採摘許多野生植物的嫩葉,如山梨葉、大青葉、中葯稱淮山的雪薯葉等等,不下十餘種。經洗凈、燜煮、發酵、曬乾等工序而大量制備取用。加用葯草則隨季節氣候不同而有所變換,如春夏溫熱,常用艾葉、薄荷、細葉金錢、斑筍菜等鮮草;秋季風燥,多選金盞菊或白菊花;冬天寒冷,可用竹葉椒或肉桂。原料備好,同置缽中。一般是坐姿操作,左手協助或僅用雙腿夾住擂缽,右手或雙手緊握擂持,以其圓端沿擂缽內壁成圓周頻頻擂轉,直到原料擂成醬狀茶泥,沖入滾水,撒些碎蔥,便成為日常的飲料。相傳擂茶起源於中原人將青草葯擂爛沖服的"葯飲",客家先民在流遷過程中,艱辛勞作,容易"上火",為防止"六淫"致病,經常採集清熱解毒的青草葯制葯飲,江南可供採用的葯草很多,"茶"就是其中的一味。茶,古稱賈,《本草經集注》謂主好眠,兼有清熱、解暑、止渴、生津等多種功效,所以成了葯飲必不可少的用料。後又有人在葯飲中添加一些食物,便改良成了鄉土味極濃的家常食飲。勞動歸來,美美地享用一碗,甘醇的清流沁人心脾。如果用來淘飯,一股馨香,格外爽口。逢有普通客到,一勺笊飯,一把炒豆,攪入茶中,便可以招待。令人稱絕的是擂茶不排斥任何"饗料",幾乎所有的食物都可加入,可葷可素,可粗可精。農家取材,極為方便。豆米花生、粉條乾果之類應先煮熟,連水沖入;菇筍香料和肉類應另行炒熟再加;芝麻米花則可直接撒入茶中。用勺攪勻,即成佳品。既可解渴,又可充飢,用以待客,經濟實惠。客家人熱情好客,吃擂茶往往見者有份,越吃人越多,客人吃了一碗又一碗,主人添滿這碗舀那碗,歡聲笑語,彼此間感情得以充分交流。
斗轉星移,歷史變遷。如今擂茶在許多地方都消失了,可將樂還保存著這一古代飲食習俗,並富於濃郁的地方風情。將樂擂茶的主要工具是:擂缽,以陶土燒制而成,內徑一尺左右,成倒置的圓台形,內有溝狀堅絞;擂杵,由山茶樹干製成,長2尺許;笊籬,即竹編的撈瓢,供瀘去渣滓用。

B. 客家擂茶文化的介紹

客家擂茶文化是漢族傳統飲食文化之一。史料記載,在宋朝時即有擂茶。在客家人日常生活中,擂茶即是其主食之一,也是待客之佳餚,在客家人豐富多彩的飲食文化中,擂茶是最具代表性的一種美味。而且其製作方式古樸典雅,充分表現了客家人對中國漢族傳統文化之傳承。客家人的擂茶,茶味純,香氣濃,不僅能生津止渴,清涼解暑,而且還有健脾養胃,滋補長壽之功能。

C. 客家擂茶有什麼特點

擂茶是客家人的特製飲料,其製作與風味別具特色。"擂"茶的用具是擂持和擂缽。前者取一握粗的樟、楠、楓、茶等可食雜木,長短2-4尺不拘,上端刻環溝系繩懸掛,下端刨圓便於擂轉;後者乃內壁布滿輻射狀溝紋而形成細牙的特製陶盆,有大有小,呈倒圓台狀。擂茶的基本原料是茶葉、米、芝麻、黃豆、花生、鹽及桔皮,有時也加些青草葯。茶葉其實不全是茶葉,可充當茶葉的品種很多,除採用老茶樹葉外,更多的是採摘許多野生植物的嫩葉,如山梨葉、大青葉、中葯稱淮山的雪薯葉等等,不下十餘種。經洗凈、燜煮、發酵、曬乾等工序而大量制備取用。加用葯草則隨季節氣候不同而有所變換,如春夏溫熱,常用艾葉、薄荷、細葉金錢、斑筍菜等鮮草;秋季風燥,多選金盞菊或白菊花;冬天寒冷,可用竹葉椒或肉桂。原料備好,同置缽中。一般是坐姿操作,左手協助或僅用雙腿夾住擂缽,右手或雙手緊握擂持,以其圓端沿擂缽內壁成圓周頻頻擂轉,直到原料擂成醬狀茶泥,沖入滾水,撒些碎蔥,便成為日常的飲料。相傳擂茶起源於中原人將青草葯擂爛沖服的"葯飲",客家先民在流遷過程中,艱辛勞作,容易"上火",為防止"六淫"致病,經常採集清熱解毒的青草葯制葯飲,江南可供採用的葯草很多,"茶"就是其中的一味。

D. 擂茶文化的歷史

在祖國博大精湛的茶藝中,擂茶是一枝獨秀的奇葩。這一習俗一般只在客家人中存在。下面是我精心為你整理的擂茶文化的歷史,一起來看看。

擂茶文化的歷史

客家人熱情,多以擂茶待客。待客擂茶分葷素兩種。招待吃素的客人飲用,加花生、豇豆或黃豆、糯米、海帶、地瓜粉條、粳米粉干、冷盤等;招待吃葷的人飲用,則加炒好的肉絲或小腸、甜筍、香菇絲、煎豆腐、粉絲、香蔥等配料。 客家在南遷途程中,千里迢迢,跋山涉水,餐風飲露,歷盡千辛萬苦,到了客居地又需要白手起家,逐漸養成一種堅韌耐勞、向外發展、敢於冒險的品格。正是這種品格,給了客家人不知疲倦地尋找新天地的原動力。擂茶的品格與客家精神不是有某些相通之處么?擂茶,取之於山野,烹之於征途,映日月星辰,染風霜雨雪;品之,呈優雅閑適之情,增粗獷豪邁之概。它是客家的瑰寶,是跋涉者的“源泉”……每一種飲食文化,無不是生活哲學的一種詩化,一種啟迪。

擂茶文化的溯源

三國傳說

據說三國時期,劉備和曹操交戰,因久旱酷暑,致使瘟疫流行,劉備的軍隊吃了當地人做的擂茶後,治好了疫病,打了勝仗。湖南省桃江縣的百歲壽星范香秀對當地的擂茶也情有獨鍾。其做法是:將茶葉、花生、芝麻等放進擂缽內,然後用木棒擠壓,速度由慢變快,一圈圈地擂起來,最後變成糊狀。值得一提的是:該地是我國的長壽地區,當地人都有吃擂茶的習慣,范香秀的長壽與其吃擂茶也不無關系。

曾全國風行

茶是中國文明的一大特色。中國茶壇堪稱世界之最:世界上最早發現茶樹和利用茶葉的是中國。即遠在原始社會的仰韶文化母系氏族時期,距今已有4700多年的歷史了。據記載我國的飲茶的方式似乎叢開始就與粥擂茶有關,即把茶葉碾成末,摻在米中煮成粥,稱為米茶,或叫茗粥。三國魏張揖的《廣雅》已有關於米茶的記載,時人已習於用蔥、姜、桔皮等作飧料。1973年長沙馬王堆一、三號墓中曾出土堵塞茶葉以及用茶葉做成的苦羹,有專家認為這種苦羹就是用茶與米做成的茗粥。如此說來,秦漢以前人們飲食茗羹已成普通的習俗。到了唐代,茶葉的製作技術有了很大的改進,人們的飲茶方面軍式隨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米茶漸趨滅跡,但茶葉中摻蔥、姜、桔皮等的習俗仍存在。有人認為,擂茶是客家人的特產,似乎除了客家,其他地方就沒有製作擂茶和食擂茶的人了。看了前面的介紹便可知道這種認識有失偏頗。其實,客家民系尚未形成以前,中原地區即已有製作擂茶和食擂茶的習俗了,並且曾經風靡過全國的許多地方。不過,隨著歲月的推移,元末明初以後,擂茶在中原和其他地區卻逐漸消逝,只有客家人、部分畲族人及我國西南的個別少數民族繼承下來並不斷地創新和光大。據有關資料記載,贛南、閩西、粵東、湘南、川北及台灣、香港等地的客家人至今仍保留著食擂茶的習俗,有的地方甚至還非常風行,民間有“無擂茶不成客”的諺語,頗能說明問題。

3、製法大同小異

擂茶的原料和製作方法,因地因時因人而有所不同,大體可分為二種,一為米茶,二為香料條。米茶就是古人所稱的“茗粥”。製法是將茶葉、生米、生薑等用水浸泡,然後放在內壁布滿輻射狀溝紋並形成細牙的陶制的擂缽里,用2 ~4 尺長、杯口粗的油茶木或山楂木等可食雜木做成的擂槌,反復碾磨成糊狀,復拌入韭菜、番薯絲等,倒人鍋中煮成稀粥。食用時,再撒上適量的油炸碎花生米、芝麻及另行炒熟的菇、筍、肉絲等佐料。香料茶也叫庵菜或鹽茶。它的基本原料是茶葉、中草葯和油、鹽、姜等。在有些地方,如寧化,所謂茶葉的范疇很廣,除老茶樹葉外,許多野生植物的嫩葉,如山梨葉、大青葉、葯薯(即淮山)葉等,經燜煮、發酵、曬乾等工序大量制備,都當作茶葉,常年備用。中葯有川芎、肉桂、小茴香、白芷、陳皮、甘草等香料型。草葯的食用,則隨季節和氣候的不同而有所變化,如春夏濕熱,用艾葉和薄荷等;秋季風燥,用金盞菊或白菊花;冬天寒冷,用竹葉椒等。製作時,將上述原料同置缽中,手握擂槌,以其圓端沿擂缽內壁頻頻擂轉,直至原料碾成茶泥。然後將茶泥分置一個個碗中,注入開水,風味獨異的香料擂茶就算做成了。有的在茶碗中還撒上芝麻、米花、粉條、乾果、菇筍,肉類等,用匙攪勻。因為服擂茶是要咀嚼的,所以嚴格地說,用“飲”字用“喝”字或用“吃”字,都欠准確,客家人均用“食”字來表達。食擂茶往往見者有份,越食人越多。若有客人來,尤其是女客,則賓主應在飯桌邊團團圍坐,鄰居主婦亦不邀而至,並攜來各種茶點,如炒花生。鹽酥豆、桔餅、油炸糕等,都用小碟子裝著,整個桌面琳琅滿目,異彩紛呈。主人一邊依次獻茶,一邊頻頻舉署,“食啊,食啊”,動作既熱情,聲音又甜美,情切切,意綿綿,一席擂茶宴把人們的心扉都打開了,把人們的情感都溝通了。一切都顯得那麼流暢自然,毫無矯揉造作的痕跡。這樣一種“下里巴人”的氛圍,在“陽春白雪”的大都市是很難領略到的。可以說,這是一種獨特的食擂茶的文化效應。客家擂茶起源於中原地區,以蔥、姜、鹽及香葯入茶,長期以來一直是人們主要的飲茶方式。到了唐代,擂茶已進入它的鼎盛時期。

4、鬥茶對擂茶的影響

但從北宋開始,一股“鬥茶”風悄然興起,人們的注意力開始移到品嘗茶的原味上來。如蘇東坡曾寫有茶詩幾十首,其中《次韻曹輔寄壑源試培新芽》描述的就是作為貢茶的福建團茶:

仙山靈草濕行雲,洗遍香肌沙粉末勻。

明月來投玉川子,春風吹破武林春。

要知冰雪心腸好,不是膏油首面新。

戲作小詩君一笑,從來佳茗似佳人。

蘇東坡對泡茶用的泉水也很有講究,在《汲江煎茶》詩中雲:

活水還須活水煮,自臨釣石汲深清。

大瓢貯月歸春瓮,小杓分江入夜鐺。

雪乳已翻煎處腳,松風忽作瀉時聲。

枯腸未易禁三碗,坐聽荒城長短更。

這些詩所歌詠的顯然都不是擂茶。所謂“新芽”,就是“從來佳茗似佳人”的芽茶,泡芽茶自然要有好的泉水,說明在北宋以前,芽茶沖泡法已經發端了。於是拌有姜、鹽等物的擂茶不僅被士大夫階層所譏笑,南方的廣大地區也逐漸摒棄不用了。這種現象,從《東坡志林》即可看出:“唐人煎條用姜,故薛能詩雲,‘鹽損添常戒,姜宜煮更挎’……近世有用此二物者,輒大笑之。”但由於種種原因,擂茶在北方民間卻仍十分流行,有蘇轍《和子瞻煎茶》詩可以證明:“北方茗飲無不可,鹽酪椒姜誇滿口,我今倦遊思故鄉,不學南方與北方……”

客家傳承

北宋末年,金兵南犯,北方人舉族避難江南者甚眾。其中不乏“衣冠之士”,但更多的是普通老百姓。這樣,長久以來作為中原地區主要飲料的香料擂茶,一下子躋身於江南的茶樓茗館便成了順乎自然的事,甚至在京城也不例外,難怪乎《夢粱錄》及《都城紀勝》等文獻也不能不書上一筆。元末明初以後,隨著早已出現的茶芽沖泡法的普遍推廣,人們更注重於茶的原形和自然香,以鹽、姜、香葯入茶的做法受到一些飲茶專家的猛烈抨擊。有的說:“茶內投果核、椒、姜、橙等物,都會敗壞茶的原味;茶只要採製得法,自有天香,何必以它物雜亂其間?”有的說:“古人把茶葉碾成茶末,經蒸而做成茶餅,這本身就已失去茶的原味;又加上姜鹽等物,更是十分不雅觀了。茶的妙處在於香,製成茶餅,茶香就不復存在了;茶的妙處在於淡,點之以鹽,恰恰與淡相反……茶的妙處業已盪然無存,還有什麼值得稱道的呢?”這樣的抨擊並不是粗暴的、蠻橫的,而是入道入理的,很容易被茶客們所接受。於是,無論米擂茶還是香料擂茶就逐漸地在全國的絕大部分地區消失了,只有客家人及西南地區極個別的少數民族仍傳承了下來,並有所創新和發展。那末,客家人傳承擂茶文化的原因又何在呢?概括地說,至少有如下四條:第一,從文化背景看,擂茶是我國茶葉最早的製作方法,啜擂茶是我國最早的飲茶方式,它是中國茶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雖然隨著時代的前進,茶的製作方法和飲茶方式也跟著不斷地改進和完善,但卻始終不能否認中國茶文化的根——擂茶,茶的用途也不可能發生根本性的變化。古往今來,或聯絡感情,或招待賓客,或婚嫁喜慶,

擂茶禮儀

或祭祀祖宗,或商業貿易,等等,都無一離得開茶。如“茶話會”,是指用茶點聯絡感情、招待賓客的社交性聚會,這樣的聚會一直延續到今天。如“茶儀”,是指“儀禮”中的一種名目,舊時向吏胥行賄的禮物就叫“茶儀”。如“茶禮”,是指聘禮,又叫“受茶”,為舊時女子受聘的代名詞。陳耀文《天中記》卷四十四“種茶”雲:“凡種茶樹必下子,移植則不復生,故俗聘婦必以茶為禮,義固有所取也。”如“茶食”,是指婚嫁時用糕餅點心之類招待客人。《大金國志。婚姻》雲:“婿納幣,皆先期拜門,親屬偕行,以酒饌往……次進蜜糕,人各一盤,曰茶食。”如“茶會”,是指舊中國商人在茶樓進行交易的一種集會。各業各幫一般都有其約定的茶樓作為集會地點,商人在飲茶時商談行市,進行買賣。如此等等。如果說擂茶是朴實無華的“母”,那麼厥後的茶是經過梳妝打扮的“女”,“母女”的血緣關系是無論如何也割不斷的。這種文化背景是擂茶能在客家地區傳承的一個重要前提。

E. 客家擂茶的文化習俗

在中國博大精湛的茶文化中,客家擂茶是一枝獨秀的奇葩;其以古樸見奇趣,以保健見奇效,自古聞名遐邇,是中國最古老的茶道之一。

F. 客家擂茶文化的擂茶吃法

此為將樂傳統飲料。其做法是以白芝麻、茶梗為主料,置於刻有直紋的陶制擂缽中,以擂茶棍旋磨,研磨成漿狀後加開水沖泡、稀釋,用笊籬濾出渣再擂再沖。擂茶棍以茶樹或百花蛇藤做成,磨損的木質溶入茶水可食,既是工具又是原料。擂茶時,可根據四時變化和人體狀況的不同需要,分別加入陳皮、甘草、白芍、艾葉、葛藤、雞腳草、金銀花等中草葯一起擂,製成防暑祛寒、清熱解毒、消食化積等功效不同的擂茶。
平時婦女串門喜喝擂茶,有的常喝成癮,不喝則頭痛;有的茶量極大,連喝五六碗也無妨。每逢喜慶或節日請喝擂茶,桌上均擺有各種配料。解放前以花生、豆子、南瓜子、楊梅乾等為主,農村有的用腌菜桿、老薑、筍干;解放後,配料愈加豐盛,有各種糖果、餅干、瓜子、蜜餞、花生、果凍等十餘種。
請喝擂茶已成為一種社交通禮。凡婚喪、建房、升學、參軍、晉級、招工、中獎,都請喝擂茶。東道主家中幾個人輪流作業,擂茶成桶成桶往客廳提,門口車水馬龍,人來人往,隨到隨喝,氣氛熱鬧非凡。不少定居將樂的外地人也入鄉隨俗,家備擂茶成套設備,以應時需。有的人調動,退休回原籍時,還特地帶去擂缽、擂茶棍,難以割愛。 揭西的客家人素有煮擂茶的習俗,夏秋季節,天氣酷暑,人們勞作之後,經常不大想吃飯,往往以擂茶為午餐。中午時候,客人來訪,主人家必定要煮擂菜招待。姑娘出嫁之前,凡是接受喜糖的鄰居,也要煮一缽香擂茶請新娘吃,以表示祝賀,另外,家中病人新愈,也要煮些邀請曾經照顧過病人的友鄰吃,以表示感謝。
擂茶的製作並不復雜,主料是大米或爆米花,但配料復雜。先把花生、芝麻、茶葉、金不換或者苦辣芯,放在擂缽里,用擂茶棍擂成糊糊,沖上開水,然後在砂鍋里炒些蘿卜干、甘藍菜、大蔥、青蔥、黃豆、樹菜等等。或者再配些瘦肉絲、蝦仁米、魷魚等,最後混合炊熟的白米飯(或者爆米花)。這樣的擂茶吃起來甜、酸、辣、苦、咸五味俱有,大開胃口,饒有風味。特別是到了每年正月初七,家家戶戶都吃擂茶,因是初七用七種菜,故稱「七樣菜茶」,也有用十五種菜的,則稱「十五種菜茶」。
揭西擂茶有較為悠久的歷史淵源,陸羽《茶經》卷三「聞南方有一困蜀嫗作茶粥賣」,結合河婆地名的傳說,此蜀嫗可能就是指何婆。陸羽是唐朝人,距今已有一千多年歷史,他所說的茶粥就是把茶葉碾碎成細米,加上米粉、油鹽,製成茶團或茶餅,飲用時搗碎,放些蔥、姜、椒、桂等調料,用水蒸煮,煮成一大鍋茶粥供大家食用,這就是最初的擂茶。
揭西擂茶有其美妙的傳說。北宋時,潘仁美奉宋太宗之命南下征服南漢王朝,派一小分隊途經揭西進攻廣州。到了河婆因為士兵大都是北方人,加之天氣炎熱、水土不服,士兵們紛紛上吐下瀉,病勢嚴重,將領們心急火燎,卻又束手無策,何婆聞訊趕來,傳授了一個秘方,用「三生湯」一喝擂茶治病。根據需要,她吩咐一些人去摘茶葉,一些人去挖生薑,有些人去碾米,有些人去找擂缽和棒子。等把這些東西辦齊以後,很快就製成了大量的擂茶。因用擂缽,而稱「擂茶」。何婆說給那些病倒了的士兵每人喝一大碗滾燙燙的擂茶,然後蒙頭蓋腦睡上一覺。次日醒來,人人渾身大汗,個個大打噴嚏。說也奇怪,病人們都痊癒了。後來,征南人馬有一部分留下來屯田,於是擂茶不但在揭西縣,而且在粵北、湘西、贛南等客家人聚居的地方流傳下來,成為客家飲食民俗的一大特色。

G. 聞名遐邇的客家擂茶有怎樣的特色

大凡有客家人聚居的地方,就有擂茶。擂茶源遠流長,隨著客家人南遷而流傳下來,算來已有上千年歷史了。客家擂茶以古樸見奇趣,以保健見奇效,自古聞名遐邇。

擂茶,為客家人招待貴客的一種茶藝,流行在閩、粵、贛、桂、台及湘中的客家人聚居地區,即將茶和一些配料放進擂缽里研磨、擂碎,沖沸水而成。

相傳客家擂茶起源於中原人將青草葯擂爛沖服的「葯飲」,客家先民在流遷過程中,艱辛勞作,容易「上火」,為防止「六淫」致病,經常採集清熱解毒的青草葯制葯飲,江南可供採用的葯草很多,「茶」是其中的一味。

此後人們發現茶葉有清熱、解暑、生津的功效,茶便成了葯飲必用之物,後又有人在葯飲中添加一些食物,便改良成了鄉土味極濃的家常食飲。

客家人熱情好客,以擂茶待客更是傳統的普遍的禮節,無論是婚嫁喜慶,還是親朋好友來訪,即請喝擂茶。與其他茶飲料相比,擂茶具有十分鮮明的特色。

H. 擂茶的文化 客家擂茶的茶藝有哪些步驟

擂茶,就是把茶葉、芝麻、花生等原料放進擂缽里研磨後沖開水喝的養生茶飲。
客家擂茶茶藝表演講解詞
客家人日常生活中,擂茶即是其主食之一,也是待客之佳餚,在客家人豐富多彩的飲食文化中,擂茶是最具代表性的一種美味。而且其製作方式古樸典雅,充分表現了客家人對中國古代傳統文化之傳承。
看,今天貴客到訪,熱情的客家人將用獨特的擂茶來招待他們。
一、介紹用具
1、擂缽,內壁有輻射波紋,能使缽內的各種原料更容易被擂碾成糊。
2、擂棍,擂棍必須用有葯用的山茶樹或山蒼子樹的木棒來做,擂制過程中,擂棍磨損的成分與擂茶配料一同食下,發揮『擂茶』的保健效用。 二、滌器——洗缽迎賓
年輕的客家姑娘用熱水燙洗擂棍和擂缽,再將水倒掉。 三、打底——投入配料
1、這是茶葉,它能提神悅志、去滯消食、清火明日; 2、芝麻,它含有大量的維生素E、不飽和脂肪酸,有美容養顏的功效;
3、花生,有長生果之稱,常食有延年益壽之功效; 4、陳皮,它能理氣調中,止咳化痰;
5、甘草,它能潤肺解毒;
6、薄荷,它清涼芬芳,能祛風提神。
配料可隨時令變換,春夏濕熱,可採用嫩的艾葉、薄荷葉;秋日風燥,可選用白菊花、金銀花;冬令寒冷,可用桂皮、胡椒。還可按人們所需,配不同料,形成多種多樣多功能的「擂茶」。 四、細擂——各顯身手
「擂茶」本身就是很好的藝術表演,技藝精湛的人在擂茶時無論是動作,還是擂缽發出的聲音都極有韻率,讓人看了拍手稱絕。同時在擂的過程中,也可邀請客人參與其中,體驗擂茶的樂趣。
五、沖水——水乳交融
最後用剛燒開的水沖進擂茶缽,邊沖邊攪,香氣撲鼻。 沖好了,湯色濃郁,水乳交融。 六、敬茶——敬奉瓊漿
客家人的擂茶,茶味純,香氣濃,不僅能生津止渴,清涼解暑,而且還有健脾養胃,滋補長壽之功能。 七、品飲——如品醍醐
擂茶一般不加任何調味品,以保持原輔料的本味,所以第一次喝擂茶的人,品第一口時常感到有一股青澀味,細品後才能漸漸感到擂茶甘鮮爽口,清香宜人,這種苦澀之後的甘美,正如醒醐的法味,它不加雕飾,不事炫耀,只如生活本身,永遠帶著那清淡和自然,卻讓人品後無法忘懷。
當然,對客人體貼入微的客家人怕初次品飲擂茶的客人喝不慣擂茶,今天特地為大家准備了白糖和鹽供你調飲。
「莫道醉人惟美酒,擂茶一碗更深情。美酒只能喝醉人,擂茶卻能醉透心」願今天的擂茶能給各位留下美好的印象。

I. 客家擂茶的介紹

客家擂茶是傳統的漢族食俗。客家人熱情好客,以擂茶待客更是傳統的普遍的禮節,無論是婚嫁喜慶,還是親朋好友來訪,即請喝擂茶。客家人制擂茶,以婦女見長。其擂茶有一套稱為「擂茶三寶」的工具:一是口徑50厘米且內壁有粗密溝紋的陶制擂缽;二是用上等山楂木或油茶樹干加工製成的約85厘米長的擂棍;三是用竹篾製成的撈濾碎渣的「撈子」,製作擂茶,用一把好茶葉,適量芝麻,幾片甘草等,置入擂缽,手握擂棍沿缽內壁順溝紋走向有規律旋磨,間或缽中間擂擊,將茶葉等研成碎泥,即用撈子濾出渣,缽內留下的糊狀食物或叫「茶泥」、或稱「擂茶腳子」。再沖入沸水,適當攪拌,再佑以炒米、花生米、豆瓣、米果、燙皮等,就是一缸集香、甜、苦、辣於一體的擂茶了。

J. 擂茶是什麼意思及其典故

顧名思義,就是把茶和一些配料放進擂缽里擂碎沖沸水而成擂茶。不過,擂茶有幾種,主要以陸河擂茶為代表。也有如福建西北部民間的擂茶是用茶葉和適量的芝麻置於特製的陶罐中,用茶木棍研成細末後加滾開水而成;廣東的陸河、揭陽、普寧等地聚居的客家人所喝的客家擂茶,是把茶葉放進牙缽(為吃擂茶而特製的瓷器)擂成粉末後,加上搗碎的熟花生、芝麻後加上一點鹽和香菜,用滾燙的開水沖泡而成;湖南的桃花源一帶有喝秦人擂茶的特殊習俗。是把茶葉、生薑、生米放到碾缽里擂碎,然後沖上沸水飲用。若能再放點芝麻、細鹽進去則滋味更為清香可口。喝秦人擂http://ke..com/view/87732.htm

閱讀全文

與客家擂茶的文化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0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1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64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43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50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5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2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80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6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1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9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2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9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7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15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0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