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甲骨文用甲骨文怎麼寫
如下圖:
相關組詞:
1、作文[zuò wén]
寫文章(多指學生練習寫作)。
2、文化[wén huà]
人類在社會歷史發展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特指精神財富,如文學、藝術、教育、科學等。
3、語文[yǔ wén]
語言和文字。
4、課文[kè wén]
教科書中的正文(區別於注釋和習題等)。
5、文本[wén běn]
文件的某種本子(多就文字、措辭而言),也指某種文件。
B. 甲骨文的「文化」怎麼寫
沒必要,不要萬事都去想甲骨文,你寫出來也沒幾個人認識,而且,甲骨文里不一定有對應的字。而且直到殷商時期,我過的文字還沒有徹底定型,所以有一個字對應有很多字型,到漢朝古隸盛行之後,漢字才基本逐漸定型了。
另外,甲骨文由於是刻的字,所以斧鑿的痕跡很明顯,不圓滑,也不大適合現代的審美觀。
C. 甲骨文的簡介
甲骨文,是中國的一種古老文字,又稱「契文」、「甲骨卜辭」、殷墟文字或「龜甲獸骨文」。是漢字的早期形式,是現存中國王朝時期最古老的一種成熟文字,最早出土於河南省安陽市殷墟。屬於上古漢語(old chinese),而非上古或者原始的其他語系的語言。
甲骨文是鐫刻或寫在龜甲和獸骨上的文字。出土在河南安陽小屯一帶,因為這里曾是商代後期商王盤庚至帝辛的都城,史稱為「殷」。商滅國,遂成為了廢墟,後人便以「殷墟」名之。因此,甲骨文也稱「殷墟文字」。其內容絕大多數是王室占卜之辭,故又稱「卜辭」,或「貞卜文字」。這種文字基本上都是由契刻而成,又稱「契文」、或「殷契」等。
從甲骨上的文字看,它們已具備了中國書法的用筆、結字、章法三要素。其用筆線條嚴整瘦勁,曲直粗細均備,筆畫多方折,對後世篆刻的用筆用刀產生了影響。從結構字體上看,文字不僅有變化,雖大小不一,但比較均衡對稱,還顯示了穩定的格局。因此從章法上看,雖受骨片大小和形狀的影響,仍表現了鐫刻的技巧和書寫的藝術特色。「甲骨書法」現今已在一些書法家和書法愛好者中流行,就證明了它的魅力。
(3)甲骨文寫文化怎麼寫擴展閱讀
從1899年甲骨文首次發現,據學者胡厚宣統計,共計出土甲骨154600多片,其中大陸收藏97600多片,台灣省收藏有30200多片,香港藏有89片,總計中國共收藏127900多片,此外,日本、加拿大、英、美等國家共收藏了26700多片。到目前為止這些甲骨上刻有的單字約 4500個,迄今已釋讀出的字約有2000個左右。
甲骨文發現後,金石學家、古董商人、外國人開始大量搜購。這些非科學的發掘,往往只取甲骨,而忽略甲骨埋藏的情況,使所出甲骨的價值大失。據統計,從1889年到1928年,私人挖掘出土的甲骨就達十萬片以上。
從1928年秋到1937年夏,由於弄清了甲骨出土的地點,抗日戰爭爆發時,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考古組,在著名考古學家董作賓、李濟、梁思永等人先後主持下,在小屯村一帶進行了長達10年的15次考古發掘,不僅先後發現了總計24900多片甲骨,而且發現了商代後期的宮殿、宗廟遺址和王陵區,出土了大量珍貴的銅器、玉器、陶器,從物質文化上提供了殷墟為商代王都的證據。殷墟成為世界聞名的古文化遺址,又一次震動了中外學術界。
甲骨文的發現引發了當地民間對甲骨的私掘熱潮,各地古董商人、藏家學者紛至沓來,大量收買。據統計,到民國十七年(1928年),已有數萬片甲骨流散各地。
D. 甲骨文「文」字怎麼寫
最早可辨識的文字就是甲骨文,甲骨文中的「書」很明顯,一隻手抓住一個東西(刀或者筆)在器物上刻寫。圖中的甲骨文二是進步一簡化的結果。
到周朝(春秋戰國),歷經800年左右,諸侯各國都將甲骨文發展成了自己國家獨特的文字,這段時間的文字被稱為金文,每個字的寫法有很多種,難以統計,圖中只列舉了四種加以說明。這個演變的過程還是有跡可循的,象徵「手抓」的符號依然存在,下方承載書寫類容的物品也存在。
秦一統天下,李斯將諸侯各國文字加以整理統一,形成了小篆。小篆的出現,就確定了至現代漢字簡化之前的書寫樣式,以後的變化不大,只是書寫方式和筆法的變化。
秦簡到漢簡,可以明顯地看出「書」字是如何從小篆變化成隸書的。
到漢代,隸書也已經成型,並成為官方文字。
魏碑是隸書到楷書演變中出現的書體,通常歸為楷書范疇。魏碑的特點是起筆落筆方正,這是從隸書的柔和到剛毅的另一個極端,最後楷書進一步演變成現代楷書的筆意,這次改變以後再也沒有寫法上的更多變化,成為了書寫的標准。
草書不單單是根據楷書或者行書演變而來的,草書是綜合前人簡牘文字、章草、楷書筆意等變化或者簡化而來,非常具有規律性,現代草書以王羲之的為標准,稱之為今草。
解放以後,漢字又進行了一次大規模簡化,簡化規律以兩個方面為主,一是參考草書寫法,二是多變一。「書」字很明顯是從草書簡化而來的。
中國文化非常講究傳承有序,漢字使用數千年而沒有變成拼音文字,也是這個原因。了解這些變化,漢字就很好理解了,即使是草書那種看起來高深莫測的書寫方式,掌握規律以後也非常好辨認。
E. 我想知道甲骨文怎麼寫的
甲骨文由來
甲骨文是商朝(約公元前17世紀-公元前11世紀)的文化產物,距今約3600多年的歷史。 商代統治 者迷信鬼神,其行事以前往往用龜甲獸骨占卜 吉凶,以後又在甲骨上刻記所佔事項及事後應 驗的卜辭或有關記事,其文字稱甲骨文。 自清末在河南安陽殷墟發現有文字之甲骨,整整100年了,目前出土數量在15萬片之上,大多為盤庚遷殷至紂亡王室遺物。 以出至殷墟,故又稱殷墟文字;因所刻多為卜辭,故又稱貞卜文字。甲骨文目前出土的單字共有4500個,已識2000餘字,公認千餘字。它記載了三千多年前中國社會政治, 經濟,文化等各方面的資料。是現存最早 最珍貴的歷史文物。
甲骨文字記載的是後來被稱為漢字的中國漢朝隸書文字的淵源。為與宋書(體)、明書(體)、楷書、...形式上一致,可以稱甲體(書)、骨體(書)、金體(書)、帛體(書)、竹體(書)。為與「漢字」對應,可以稱為商(夏、殷)字。
對比漢字與商字(甲骨字)、周字(金字),才好理解字本義。(與《說文》不同,本網站把字形成淵源分為象形、象聲、象事.這*分類要素的進一步分化的象形[可見;靜態]、象聲[目不可見;耳聞]、象事[可見;動態]、象意[不可見;思考]..是後來名詞、動詞、形容詞、數詞、..等詞類的淵源)甲骨文字打開了觀察3000年前黃河流域人們生活的窗戶。
甲骨文
甲骨文,是商代(公元一四○○)的文字。這些文字因為刻在獸骨或龜甲上,故名獸骨龜甲骨文。文字是以契刀刻劃的,故又名「契文」「契刻」。文字的內,除極少數屬於紀事外,大部分是屬於當時王公問卜的記載,,人們使用毛筆和小銅刀,把文字書寫、刻畫在龜甲或獸骨上,當時所用材料大部分是烏龜的腹甲以及牛的肩胛骨,後人於是合稱為「甲骨文」,也稱為「卜辭」或「貞卜文字」。。此外,因甲骨文字出土的地方在河南省安陽縣,原來是殷代古都,所以又稱為「殷墟文字」。
商代的甲骨文,大約在十五萬片以上。這些甲骨一般都是破碎的,只有極少一部份是完整的。已經整理出來的甲骨文單字,除去重復的和異體的 約有四千五百個左右。其中,能夠准確認識的約有九百 多字,這些大多數是比較常用的字。此外,不能確認的 約三千五百字,大多數是人名、地名等專名字。
甲骨文的內容是什麼呢?甲骨文距離現在雖然已經有了三千多年,但是它已經是一種相對地定型。並且書寫得熟練,很成熟的文字了。它的文辭的內容除了關於占卜某時某日的吉凶、祭祀(常卜要殺多少人、多少牛、羊、犬等牲畜)、征伐、狩獵和年成的豐欠以外,還有占卜天氣風雨、出行、生育、孩子、疾病等等。
甲骨文最先是在河南安陽附近的小屯村裡被發現的,當時,無意中讓它們重見天日的農夫們,把這些為數不少的骨頭當作葯材,賣給葯鋪。清末時,一些骨片傳到劉鶚手中,劉鶚立刻發現到這些骨片上的文字比周朝青銅器上的鍾鼎文年代更早。後來,羅振玉、王國維、郭沫若、董作賓等學者也開始著手研究這些文字,並進一步確定這些文字的年代是商朝。
甲骨文的內容大部分是殷商王室占卜的紀錄。商朝的人皆迷信鬼神,大事小事都要卜問,有些占卜的內容是天氣晴雨,有些是農作收成,也有問病痛、求子的,而打獵、作戰、祭祀等大事,更是需要卜問了!所以甲骨文的內容可以隱略了解商朝人的生活情形,也可以得知商朝歷史發展的狀況。
甲骨文的發現最早時間,是在清末光緒二十五年以前。發現地點,在河南省安陽縣小屯村的洹河南岸田莊。村人於耕種時,在土層中掘出一些龜甲獸骨碎片,其中大部刻有奧難辨的文句。當時,村人當作龍骨轉售葯店為葯村。直至光緒二十五年(一八九九),經考古學家王懿榮發現,確定了它在研究歷史資料上具有珍貴的價值後,就開始被介紹到了學術界。復經劉鶚、孫詒讓、羅振玉、王國維、葉玉森諸家的先後搜集考究,其中羅振玉更瘁全力以為提倡,始奠定了「甲骨學」的地位。 甲骨學的著述,最早問世的是劉鶚的「鐵雲藏龜」,時在清光緒二十九年(一九 ○二)出版,續有孫詒讓的「契文舉例」、羅振玉的「商卜文字考」、「殷墟書契考釋」、「待問編」。商承祚的「殷墟文字類纂」、王國維的「殷卜辭中所見先公先王考」及「續考」、王襄的「簠室殷契類纂」、葉玉森的「殷契鉤沉」、「說契」、「研契譚枝」、朱芳圃的「甲骨文字編」、孫海波的「甲骨文編」、董作賓的「甲骨文斷代研究例」、「甲骨文字集釋」、金恆祥的「續甲骨文編」、嚴一萍的「殷商編」、「甲骨文 斷代研究新例」、繞宗頤的「甲骨文續編」、「殷墟文字甲乙編」。更有歐美傳教人士及日本學者等,亦先後於民國十七年中央研究院繼續發掘時,在我國搜購甲骨甚豐,並多有專著發表。 近三十年來,對甲骨學最有貢獻的,應推董作賓先生。董氏曾親自參與發掘甲骨出土工作,他據殷代卜辭,將過去甲骨學的研究階段,分成前後兩期,前期從光緒二十五年己亥,到民國十六年丁卯(一八九九到一九二七),共為二十八,後期自民國十七年戊辰,到民國三十八年己丑(一九二八到一九四九),共二十二。 甲骨文字風格衍變:甲骨文字有契刻體與筆寫體兩種書體互用發展所造成,大體上說,是由契刻體向筆寫體方面發展的。董作賓氏據殷代卜辭,把貞卜人群,分為五個時。以甲骨文字變化,書體變遷,追錝時代,以十干十二友常用字為例,闡明其字形。自第一期到第五期的變化過程中,發現了各期甲骨文書寫風格不同,各有其特徵。 第一期(武丁時)的書法風格,至為宏放雄偉,以甲骨大版大字為代艱作。此類大字常是強力的,雕的筆劃很粗壯,並填有朱墨(硃砂、墨)。其中也有工整秀麗的小字,都極為精彩。這些都是承受中興英主武丁風格,其氣魄之宏放,技術的熟練,頗為驚人。其書家有韋、永、賓。 第二期(祖甲、祖庚時代)書風較為謹飭。祖甲、祖庚是繼承第一期武丁的守成賢君,所以當時的卜師,嚴守規則而少變化。其書家有旅、大、行、即。 第三期(廩辛、庚丁時)書風轉變,陷於頹靡,前期老書家已經作古,豪放書風掃地,當期的書家,筆力多幼稚柔弱,甚至筆誤頗多。此期書者,皆未署。 第四期(武乙、文丁時)的貞人,卜辭上不署書契者的名字,此一期,武乙、文丁時代新興書家,盡去前期筆力幼弱之敝,作品生動、勁峭、時逞放逸不羈之趣。此期署名之書家,僅狄一人,其餘尚未發現。 第五期(帝乙、帝辛時代)的書風、除少數獸頭大字刻辭外,其餘的都異常嚴肅工整。理由是: 貞卜事項,王必躬親,卜辭的段、行,字都很均整,如蠅頭小楷,文風丕變,製作一新。其書家有泳、黃。
甲骨文占卜的方法是將處理後的龜甲或獸骨,在背面加以鑽洞到即將穿透又尚未穿透的程度,再用火烘灼,龜甲的正面就會在鑽洞的四周圍出現裂紋,這些紋路稱為「兆」。負責觀察紋路的人,也就是負責占卜的人,叫做「卜官」,在判斷吉凶之後,才將卜問的內容書寫、刻畫在甲骨上。除了卜吉凶之外,有部分甲骨文是用來記事的。記事的甲骨文字多用刀子契刻,有的先用筆寫,然後刻畫出來,也有的是直接刻畫出來的。甲骨文多數由上而下直行書刻,這種方式仍是今日中文常用的格式。 事實上,甲骨文並不是中國最早的文字,中國文字的產生其實遠在甲骨文之前,例如一些刻畫在陶器上的文字~陶文,在六千多年前已經產生。如果文字代表文明的開始,可知甲骨文之前中國文明的腳步早就啟動了。
肩胛骨文
河南安南小屯出土,中央研究院史語所藏。商朝在西元前十八世紀,是當時東亞唯一使用文字的國家,殷商迷信鬼神,遇事都要貞卜,而貞卜一般都用龜腹甲或牛肩胛骨,合稱甲骨。依董作賓先生的甲骨文斷代,我們知道甲骨文的字體結構在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形式,本件屬於第一期甲骨文。
F. "文化"二字的甲骨文怎麼寫
"文化"二字的甲骨文
G. 一個甲骨文字有很多種寫法
每個字在甲骨文里基本都有兩種以上的寫法,多的有20幾種。由於目前能識別和能用的甲骨文僅有1000多字,遠遠不夠書法愛好者的正常寫作,為了解決這一世界難題,著名學者、人民藝術家、國際藝術名家、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客座教授、高級書畫師尹訓銀經過數十年的精心研究和揣摩在反復總結前人的基礎上,自己又獨創再造了3100多個甲骨文字,又被業界稱為「尹訓銀甲骨文簡稱尹氏甲骨文」,基本解決了書法愛好者用甲骨文書寫的難題。
異想天能開 智慧謂密匙——記著名甲骨文化學者、書法家尹訓銀
甲骨文是中國文化的國粹瑰寶,也是中國文化研究史上未完全得解之謎。因為甲骨發現之初損失為多,後歷經亂世又流失居多,現有十萬片亦在世界各地館藏,所以甲骨文化作深入研究,常有時空隔絕的困難。如何讓甲骨文化早解真諦,以更快的速度介入現代人的文化生活,這是著名甲骨文化學者、書法家尹訓銀先生不遺餘力的文化實踐。
他是甲骨文化的熱愛者,也是甲骨智慧的解鎖者,經過春秋磨礪,尹先生在古文字研究圈及文化傳播界的影響力越來越大,他上傳於網上的新造甲骨文字,一出世就是橫空姿態,為甲骨文研究開辟了一條新路子,並且創建了新碩果。
他研究甲骨文有數十年的經歷,博觀約取,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和理論構建。他對甲骨文化有痴迷心態。痴之謎之,易悟精髓,也會有異想天則開的機緣。他以非凡的文化積淀和文化想像力,在甲骨文可以辨識1000餘字的基礎上,又獨創了3100餘新的甲骨文字,成為甲骨文研究史上的新豐碑。劉鄂初識十餘字,功昭在下,鐵雲藏龜是為經典。王國維識得百餘字,大師之功春秋可鑒。尹訓銀先生不但盡識已經公認的1000餘字,又有3100餘字的獨創,此功此績,亦可以名揚天下!
一提到獨創文字,常人是有些驚詫的。因為文字千古流傳,似乎非個人所造,唯官家所制!事實上,這種想法是不能足見文化全貌的狹隘觀點。許慎在《說文解字》當中提到了漢字造字有六法之論,這實際上就是漢字造字的核心理論。只要嫻熟了這個核心理論,敢於研究,勇於想像,造字亦可以成為個人的智慧之花。倉頡觀鳥跡獸印而得文字,所以「文」稱「紋」。再有「形」與「聲」的組合,便讓漢字系統花開繁茂。現代人按照六法之論,仍舊會有新字造出,比如有「人」「工」「石」三字會意結構,成為「砼」的精彩。所以說漢字系統不是一個全封閉的空間,會時刻接納文化智慧的新精彩。
尹訓銀先生就是創造漢字新精彩的智者,在他完全熟念甲骨文現有體系的前提下,用「增減」「變通」「會意」「組合」等通道,新造出的甲骨文字,看起來生動,辨析起來有理,把玩起來有意思,寫起來有品位。既有單純的文字智慧,也有豐富的文化意象!是謂傳統文化借古開今的典範。
把尹先生新造的3100字與公認的1000字融在一起,完全沒有違和感,一並成為甲骨文可以賦詩作詞的和諧生態!這既可以證明甲骨文體系的開放性,也體現了尹先生敢想敢為的開創性,客觀的機會成為智者的機緣,成功都是會成為准備者的精彩,此話果然真實不虛!
異想天能開,智慧謂密匙。正常狀態,一千五百個漢字,可以涵蓋我們目常交流用字的百分之八十。如若甲骨文只有1000可識用,那麼用甲骨文實現交流的價值是不可能的,因為這個生態是不完整個的。現在尹先生為甲骨文系統補足可益交流的「水源」,並且水量豐足,所以用4000多字的甲骨文系統,作文章傳文化足足有餘!文字研究的功德,已成為文化傳播的功德,史冊可記,文化可譽!
這是央視著名書畫藝術評論家史峰先生對千字甲骨文再造者尹訓銀的評價。
H. 把中國的傳統文化甲骨文資料寫下來
除夕的由來
先秦時期的逐除。據《呂氏春秋·季冬記》記載,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用擊鼓的方法來驅逐「疫癧之鬼」,這就是「除夕」節令的由來。據稱,最早提及「除夕」這一名稱的,是西晉周處撰著的《風土記》等史籍。
春節的由來
「年」的甲骨文寫法為上面部分為「禾」字,下面部分為「人」字。金文的「年」字也與甲骨文相同也從禾、從人。小篆的「年」寫作「上禾下千」,《說文解字·禾部》:「年,谷熟也。從禾,從千聲。」小篆將「人」字訛變為「千」了,因而許慎用了此說,而「千」字本為有飾的人,此解也並不矛盾。(陳初生《金文常用詞典》)「禾」是穀物的總稱,不能錯解僅為「小麥」。年成的好壞,主要由「禾」的生長和收成情況來決定,而現在已發掘出來的甲骨文中的「禾」字,幾乎都是看上去沉甸甸地被壓彎了腰,可見它象徵著取得穀物生產的大豐收。「年」字下面的「人」字又作何解釋呢?從甲骨文看,「年」字好象是人頭上頂著沉甸甸的穀子的樣子。春節原名「元旦」,隋代杜台卿在《五燭寶典》中說:「正月為端月,其一日為元日,亦雲正朝,亦雲元朔。」「元」的本意為「頭」,後引申為「開始」,因為這一天是一年的頭一天,春季的頭一天,正月的頭一天,所以稱為「三元」;因為這一天還是歲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所以又稱「三朝」;又因為它是第一個朔日,所以又稱「元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