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春秋戰國時期,社會經濟政治和文化發生了哪些劇烈的變化
政治上分崩離析,周王朝名存實亡。經濟上各諸侯國發展不一,但這一時期競爭激烈,促進了科技進步和生產力發展。經濟總體還是發展的。文化上更是比較開放,百花齊放百家爭鳴,諸子百家都是出在這個時期。產生了無數影響後世的哲學家、文學家、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
㈡ 我國春秋戰國時期所取得的主要文化成就有哪些
公元前1046年1月20日,周武王姬發討伐商末君主紂,建立了周朝,這就是西周。西周時,天子是最高統治者,全國土地和人民都歸他所有,他用封侯建國的方法交給諸侯和大夫統治。西周時期農業比商朝更發達,青銅鑄造,陶器,紡織等手工業也有相當發展文字多銘刻在青銅器上,叫做鍾鼎文或金文,所傳下來的歷史資料也就更為豐富。
西周代傳300多年,到公元前770年,幽王亡國,平王東遷於洛邑(洛陽)開始了東周歷史。東周分為兩斷,春秋和戰國。春秋從公元770年(也有人認為應該從公元前722年算起)到公元前476年(也有人說到公元前403年)共300年左右。
東周春秋時期,諸侯左右了天子。據說周初分封諸侯幾百個國,到春秋時只剩下一百多個。其中較強大的有齊,晉,楚,秦,魯,衛,燕,宋,陳,蔡,鄭,曹,吳,越等十幾個國家。這此國家都想當霸主,因此連年生發兼並和戰爭,造成天下大亂的局面。在斗爭過程中,諸侯國先後出現了五個霸主,一說是: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莊王;另一說是: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越王勾踐。就這是史書中所說的「春秋五霸」。
盡管春秋時代社會動盪,戰爭不止,但社會歷史依然取得了很大的進步。在戰爭過程中,各民族人民頻頻來往,相互影響,這就加快了各族人民之前的滲透,同化和融合的步伐。眾多小國的合並,為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結束戰國的時代,一統天下。
春秋時期,那動盪多變,錯綜復雜的政治,造成就一大批形形色色的歷史人物。他們之中,即有齊桓公,晉文公那樣雄心勃勃的霸主;也有衛懿公,晉靈公那樣荒淫無道的昏君;還有管仲,晏子那樣的偉大政治家;還有屠岸賈,伯(喜否)那樣的陰謀家;有曹劌,孫武那樣的軍事家;也有囊瓦,先索那樣的敗軍愚蠢之將;有孔丘,孟軻那樣的聖人學者;亦有督戎,古治子那樣愚智的武夫…………
他們的事情,教育了後人,感化了後人,留下了歷史的足跡…………
戰國簡史:
戰國,是我國從奴隸社會走向封建社會的過渡期。《史記》將周元王元年(公元前476年)定為戰國的歷史開端,從這一年,到秦始皇滅六國,是中國歷史上的戰國時期。
春秋一百多國,經過不斷兼並,戰國初年,約有十幾個國。大國有秦,魏,韓,燕,趙,齊,楚,即「戰國七雄」。此外還有越國一個較為強大的國家。小國有東周,宋,衛,中山,魯,滕,鄒等。另外還有不少少數民族分布在四周,北與西北有林胡,樓煩,東胡,儀渠,南有巴,蜀,越。
現在,我簡單來說說七國的疆土地理:
秦:約佔有今陝西關中和甘肅東南部
魏:約佔有今山西南部,河南北部,中部和東部
趙:約佔有今山西北部,中部和河北中部,西南,內蒙古自治區的一部分
韓:約佔有今河南中部,西部,和山西東南部
齊:約佔有今山東北部,河北南部,西部,和山西東南部
楚:約佔有今湖北全省,河南,安徽,湖南,江蘇,浙江的一部分
燕:約佔有今河北北部,遼寧,吉林的一部分
戰國前期,「七雄」形成,各國將精力用在內部整理上。各國招賢才能,勵精圖治,像李悝,吳起,商鞅等人的變法維新就發生在這時期。
戰國中期,就是大戰的時候。真是:「國無寧日,歲無寧日」「邦無定交,土無定主」的混戰局面。
各個國家為保持自己的生存和擴大國土的勢力,君主們都相繼稱王,獨霸一方。一方面加強中央集權,改革圖強,加強軍備;另一方面,在外交上頻頻爭取別國的「合縱」「連橫」。
戰國後期,秦國昭襄王用范睢為相,採用了「遠交近攻」之計,破壞了各國的「合縱」,加強了秦國的國力,軍事,成了戰國時期的第一強國,削弱了各國的力量。
公元前237年,秦王政親政,以李斯為輔,開始大規模的用兵,同時又收買了六國權臣分化其內部,以配合軍事。
下面,我來說說秦始皇滅六國的時間:
公元前230年,秦滅韓,以韓地為潁川郡。
公元前228年,用反間計殺趙將李牧,次年攻下趙都邯鄲,活捉趙王遷,公子嘉逃至代,自立為王。公元前226年,秦破燕,燕王喜逃至遼東。次年,秦以河水灌魏都大梁,水淹城破,魏王降。
公元前223年,秦將王翦率60萬兵兵攻楚,活捉楚王,次年秦完全攻佔楚國之地。
公元前222年,秦攻燕邊東地,活捉燕王喜,攻代地公子嘉,燕趙二國,徹底滅亡。
公元前221年,攻佔齊都臨淄,齊亡。秦國一統天下。
戰國時期,鐵工具開始廣泛應用,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推動社會發展,促進了農業生產,增加開荒能力,種植面不斷擴大,技術不斷提高。
水利灌溉工程在戰國時也有很大發展,最著名的有:秦昭襄王時,李冰開鑿的都江堰(在四川灌縣附近),解除了岷江水害,又使成都大平原地區,得到灌溉,通航。秦王政時期韓國人鄭國,在關中開渠以通涇洛二水,開鑿鄭國渠。渠長三百多里,使關中之地成為沃野。
農業的生產力提高和鐵器應用,同時也大大推動手工業發展。冶金,青銅和紡織品,鹽業,溱哭的生產都有大發展,至使商業更發達。
戰國時期,還是偉人輩出的時代。哲學,文學,史學,儒學,等學術文化取得了輝煌與成就。那時候,孔,墨,弟子滿天下,以後又產生了道,法,陰陽,名,兵,農,縱橫各家。《論語》《老子》《墨子》《孟子》《莊子》《荀子》《韓非子》《孫子》《呂氏春秋》《國語》等眾所周知的偉大著作相斷涌現,對後世中國留下了寶貴的遺產。
㈢ 春秋戰國時期 文化 有什麼特點
出現了百家爭鳴的局面。
(一)儒家
儒家倫理思想以孔子為代表.他建立了以「仁」和「禮」為核心的倫理理論與道德准則.仁是處理人與人關系
和做人的根本原則,禮是人行為的根本原則,仁是內心的德性,禮是外在的規范.孟子對孔子倫理思想中的「仁
」作了進一步的發揮和完善,提出了性善論,確立了主觀倫理精神.他認為人生來就具有善心,具體表現為「惻隱
之心」、「羞惡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等四種「善端」.擴充「善端」,便發展為仁、義、禮、智
四種道德.荀子對孔子倫理思想中的「禮」作了進一步的闡發,確立了客觀倫理精神.「禮」是「天理」、「人情
」、「國法」三者的統一.主張性惡論,講究化性起偽.
(二)道家
道家的倫理思想以老子和莊子為代表.老莊倫理精神的主要傾向是:以保全個人的生命、超脫世俗生活為最高
理想,鄙視君臣、父子的人倫之道,接近出世主義.在現實生活中,道家的人生態度、處世原理、修養方法,與儒
家相補充.如果說儒家倫理精神是在社會生活中的「進」,道家倫理則是在社會生活中的「退」,它所要解決的是
在曲折的、不得志的社會生活中如何安身立命的問題.
(三)墨家
墨家的倫理思想以墨子為代表,提倡「兼愛」的倫理原則.在道德評價上,墨子提出「志功」統一的主張.在
義利關繫上,墨家主張把義利統一起來,墨家認為義就是利,「重利」就是「貴義」.但其理論的短命標示出其理
論不符合中國傳統社會的特殊結構.
(四)法家
法家倫理思想的主要代表是管子、韓非子.法家倫理思想強調法在社會生活中的作用,認為法起根本性的作
用,甚至誇大為可以代替道德.中國社會最後形成的「內法外儒」的統治形式說明了中國社會家國一體的格局.
㈣ 春秋戰國時期政治經濟文化發生了什麼變化
1.經濟方面:由於鐵器、牛耕推廣,生產力迅速提高,井田制瓦解,出現了封建制的生產方式,形成地主階級和農民階級,出現了獨立經營的手工業者和商人。
2.政治方面:周王室衰微,「禮樂征伐自諸侯出」,世卿世祿制被軍功製取代.以分封制、宗法制為主要內容的奴隸社會政治制度為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取代。
3.文化方面:出現了我國歷史上第一次思想上的大解放。舊的思想觀念受到沖擊,對人的重視在社會上普及開來,學在官府的局面被打破,私人講學開始,個人著書立說成為風氣。適應各種政治派別的需要,出現了各種學派,形成百家爭鳴的局面。
(4)戰國時期文化上出現什麼擴展閱讀:
春秋戰國時期政治上分崩離析,周王朝名存實亡。經濟上各諸侯國發展不一,但這一時期競爭激烈,促進了科技進步和生產力發展。經濟總體還是發展的。文化上更是比較開放,百花齊放百家爭鳴,諸子百家都是出在這個時期。產生了無數影響後世的哲學家、文學家、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
春秋戰國時期,做為中國最後一個青銅器時代,由於鐵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廣,青銅器逐漸退出歷史舞台,鐵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廣同時也標志著社會生產力的顯著提高。
中國的封建經濟得到了進一步發展,尤其北方成就更為突出。
生產力的飛躍引起了生產關系的革命。
春秋戰國時期,井田制(公田)逐漸被封建土地私有制所取代,並最終通過各國變法確立了下來。
㈤ 簡述春秋戰國的主要文化
春秋戰國時期,出現了老子、孔子等許多著名思想家和著作,對我國後世和世界文化,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和屈原創作的楚辭,在我國文學史和世界文學史上都佔有重要地位。先秦諸子的散文是我國古代文學的寶貴財富。春秋戰國時期,我國在天文學、地理學、醫學方面的成就,都具有世界先進水平。《墨經》中總結和提煉的大量物理學知識,也在我國科學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
㈥ 春秋戰國時期,在思想文化領域出現了怎樣的局面
春秋戰國時期,在思想文化領域出現了百家爭鳴的局面
百家爭鳴是指春秋(前770年—前476年)戰國(前475年—前221年)時期知識分子中不同學派的涌現及各流派爭芳斗艷的局面。
漢族在古代創造了燦爛的文化藝術,具有鮮明的特色,文化典籍極其豐富。據《漢書· 藝文志》的記載,數得上名字的一共有189家,4324篇著作。其後的《隋書·經籍志》、《四庫全書總目》等書則記載「諸子百家」實有上千家。但流傳較廣、影響較大、較為著名的不過幾十家而已。歸納而言只有10家被發展成學派。
西漢劉歆在《七略·諸子略》中將小說家去掉,稱為「九流」。俗稱「十家九流」就是出自這里。漢族在古代創造了燦爛的文化藝術,具有鮮明的特色,文化典籍極其豐富。
春秋戰國時期,各種思想學術流派的成就,與同期古希臘文明交相輝映;以孔子、老子、墨子為代表的三大哲學體系,形成諸子百家爭鳴的繁榮局面。
但至漢武帝時,推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政策,於是以孔子、孟子為代表的儒家思想成為正統,統治漢族思想、文化兩千餘年。
㈦ 關於春秋戰國時期歷史發展階段特徵的什麼
春秋戰國時期的特徵有很多,文化上百家爭鳴,社會動盪,諸侯爭霸。
在春秋時期百家爭鳴,文化呈現出多元化的發展,各家各國都有自己的思想理念,按照自己心中所想的發展。出現了思想大解放,不再拘束於以前的思想。其中代表比較多的是墨家。法家、儒家和其他家。他們思想不斷解放,相互交融,自成一派。不僅統治者的思想有了新的發展,就連平民百姓都開始有自己的思想發展。
而諸侯國之間開始出現更多的戰爭,他們之間爭戰導致了戰火紛飛,社會動盪。百姓民不聊生,苦不堪言。無法安居樂業,在自己的土地上耕種生活。所以抑制商業發展,希望本國人民繼續留在本國,在自己的土地上紮根。
㈧ 對春秋戰國時期文化的認識
對春秋戰國時期文化的認識預示著雖然說我國古時和周圍的少數民族老是發生摩擦,但有道是不打不相識,打架也算是交流的方式,總比誰都不理誰要好。你看美國,直到公元1500年哥倫布發現美國時,他們都還處於原始社會的狀態,最大的一個原因就是他們每個部落之間沒有交流,各自摸黑發展,常常是這個部落已經會打鐵了,那個村還在用木棍,這個村知道螃蟹可以吃,別的村還以為這個是毒蟲,這個村已經知道鱷魚不能惹了,那個村還總有人去惹鱷魚。所以導致了整個美洲的落後。
我國的文化是一種交流文化,一種融合文化,與周邊的少數民族除了打仗以外,一般還有經濟貿易和文化上的交流。春秋戰國時期,最早我們的服裝是寬袍大袖,而且男的也穿裙子,上衣下裳,實際上說是裙子其實很像是開襠褲,這種服裝其實既不利於生產也不利於戰斗,特別是和當時的少數民族一比,更明顯,人家少數民族窄衣小袖,死襠褲。所以後來漢族人還是把自己的傳統服裝放棄了,特別是後來五胡十六國第二次民族大融合之後,很多少數民族也融入中原,從唐朝開始,那種不利於生產和戰斗的服裝都被漢族人舍棄了,連皇帝的衣服也從那種寬大的服侍變為冕服。
飲食方面中原人也在向少數民族學習,我們今天吃的烤餅就是少數民族發明的。因為那時要方便攜帶,我們那會兒說的餅是一鍋片湯,裡面有些肉餅,你打仗的時候不能端一鍋湯上戰場吧。好有今天的蘭州拉麵,大盤雞這樣的也成了很多中原人的最愛。
春秋時期,魯文公14年就記載了哈雷彗星,這是世界上最早的確切記載哈雷彗星,但為什麼這顆彗星沒被稱為魯國彗星呢?因為你記載以後,並沒有研究。那時還有世界上最早的天文著作《甘石星經》,甘德,石申二人寫的,5大行星都有記載,可惜記載以後就沒繼續研究了,如果從那時一直研究到現在,現在應該早就可以移民火星了。墨家是勞動人民出身,很重視自然科學,當時的墨經光學八條,是最早的研究光學的著作,直到後來牛頓發現光譜,中間已經過去2000多年了,如果從那時就繼續研究,到今天,時光機器應該已經造出來了。我國的很多科學發現都是這樣,最後為世界的科學發展做了嫁妝,沒有堅持去研究是個很可惜的事。宋朝時高僧一行首次測量了本初子午線,比歐洲早了1000多年,可惜他也沒繼續研究下去。你想啊,如果他繼續去研究,就一定能發現原來這個地球是圓的,那就沒有歐洲麥哲倫他們什麼事了,我們就自己去環球了。
㈨ 春秋戰國時期中華文化的勃興有哪些表現
春秋戰國時期中華文化勃興的表現:
1春秋戰國時期,出現了老子、孔子等許多著名思想家和著作,對我國和世界文化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2「百家爭鳴」促進了戰國時期學術思想的發展,也有利於文學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總結與交流。
3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和屈原創作的楚辭,在我國文學史和世界文學史上都佔有重要地位。先秦諸子的散文,是我國古代文學的寶貴財富。
4春秋戰國時期,我國在天文學、物理學、醫學方面的成就,都具有世界先進水平。《墨經》中總結和提煉的大量物理學知識,也在我國科學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
5長沙楚國遺址出土的帛畫、四川出土的嵌錯賞功宴樂銅壺和湖北隨州出土的整套編鍾和其他樂器,反映出春秋戰國時期繪畫和音樂藝術已具有很高的水平。
6春秋戰國時期,文化空前繁榮,科學技術取得許多世界領先的成就,反映了古代中國在當時世界上的先進地位,值得我們自豪。
㈩ 為什麼戰國時期思想文化上出現「百家爭鳴」的局面
戰國時期,由於政治主張和哲學看法的不同,諸子百家紛紛著書立說,宣揚自己的主張,批評別人,形成「百家爭鳴」的局面。「百家爭鳴」局面出現的歷史條件是:①生產技術的進步,社會經濟的發展,為思想文化的繁榮提供了物質基礎;②私學的興起和講學之風的出現,造就了一批有知識、有才乾和敢於表達自己觀點的思想家;③激烈的社會大變革和階級關系變動,促成了各種政治主張的產生和不同哲學派別的形成;④諸侯爭霸的政治局面和尚未建立統一的觀念形態的思想局面,為諸子百家思想的傳播提供了一個寬松的良好社會環境。總之,「百家爭鳴」局面的出現是經濟基礎的大變革在意識形態領域里的必然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