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我們為什麼學習中國傳統文化
一、中華傳統文化屬於全人類
現在,國際間似乎形成了一股中華傳統文化的學習熱潮。這個月中旬,劍橋大學耶穌學院的院長和牛津大學的副校長分別到香港來訪問我,所談的都是如何在大學里推展中華傳統文化(漢學)。從這里就可以看出,西方人也開始重視中華傳統文化的學習與推廣。事實上,中華傳統文化是人類老祖宗留下來的文化遺產,是屬於全人類共享的,不限於一國、一個民族所獨有。
二、學習傳統文化的目的是離苦得樂
看到這股學習傳統文化的熱潮,很多人問我,為什麼要學習中華傳統文化?我引用《論語》的第一句話回答他,「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學習了之後,不斷的落實、做到,內心就會很喜悅。這就是「習」,就是要將所學的內容,在日常生活、工作、處事待人接物當中做出來,不斷的去實踐。這個悅是從內心當中涌現出來的喜悅、快樂,也就是佛法裡面所說的「法喜充滿」。所以為什麼要學習中華傳統文化?就是為了一生得到幸福美滿快樂,法喜充滿,離苦得樂。方東美教授告訴我,學習聖學,是為了得到人生最高的享受。學習傳統文化快樂!如果不快樂、不幸福,為什麼要學它?那就沒有這個必要了。
孔子說自己是「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他學習得很快樂,忘記吃飯,忘記憂愁,忘記自己的年齡,你看他多麼快樂。孔子的弟子顏回生活很清苦,「一簞食,一瓢飲」,「簞」是竹子編制一個簍,吃飯的時候沒有飯碗,用簞裝飯吃;喝水的時候沒有茶杯,用葫蘆瓢喝水,貧困到這樣的程度。「居陋巷」,住在貧民區。「人不堪其憂」,換上別人受不了,對一般人來講,這種物質生活太苦了,必然憂愁。而顏回把這個事情忘掉,「回也不改其樂」,他一天到晚快樂得不得了。世間人不能體會顏回樂在哪裡,他過的生活是真樂,他的精神生活豐足圓滿,真的是得到人生最高的享受。
反觀我們現代人,物質生活很豐厚,但是你真的快樂嗎?我看現代人是「富而不樂,貴而不安」,有財富,但是心裡不快樂;有地位,沒有安全感。雖然得到了富貴,但是一生都不快樂,這個人就很可憐,這是佛法裡面所講的「可憐憫者」。古人講,「不如貧而樂」,比不上物質生活貧窮而精神生活快樂的人,他的人生有意義、有價值。學習傳統文化,能夠讓你既富貴、又安樂,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得到滿足,讓你得到身心安樂、家庭美滿、事業順利,能夠使社會和諧、國家富強、世界和平,學習傳統文化能得到這么好的功效,當然應該學習。
三、聖賢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前些時候,有個從事教育事業的北京朋友來找我,告訴我,他本來以為學生會讀書,學習成績好,就是一個好學生,但是後來這樣的學生卻出事了,才讓他警覺到,原先對教育的觀念是錯誤的。做人的教育比做事的教育更重要,道德教育應該擺在第一,這是他的覺悟。可惜現代的教育是注重做事的教育,疏忽做人的教育。現在人心壞了、社會亂了,根本的原因就是教育出了問題,疏忽了倫理、道德、因果、聖賢的教育。學習中華傳統文化,就是要補足這四種普世教育,這四種教育能夠端正世道人心,化解沖突,解決當前的社會問題,使社會安定和諧,世界繁榮和平,這是中華傳統文化帶給現代人的殊勝利益。
古來童蒙教科書《三字經》上第一句,「人之初,性本善」,把本性本善明顯的表示出來了。教育就是要肯定人性本善,教育終極的目標是回歸本善,圓滿本善的人就是聖人,所以這是聖賢教育。要相信佛在經上教導我們的,「一切眾生皆有佛性」「一切眾生本來成佛」。所有一切的不善都是習性、是染污,本性決定沒有染污,本性是覺、正、凈。教育的成就,是要把不善的人轉變成善人,你的教育就成功了,轉惡為善、轉迷為悟,乃至最高級的是轉凡成聖,這是教育成功了。決定不可以說這個人不善,這個人沒有善根,我們把他開除掉,那你的教育完全失敗了。要肯定,世間決定沒有惡人,惡人是怎麼回事?沒有受到好教育,他被外面環境教壞了,要懂得這個道理,他的本性是善的。所以我們看到監獄裡面的服刑人員,接觸到傳統文化教育之後良心發現,幡然悔改,變成了好人,監獄變成了學校,這就是很好的證明。苦是從迷惑造業而來的,所以要真正幫助眾生離苦得樂,一定要幫助他破迷開悟。幫助眾生破迷開悟,就是要教學,要教他,要指點他、要提醒他、要誘導他,使他真正覺悟,覺悟了才能離苦得樂。
這個本性本善的核心,古人也找到了,把它放在五倫里頭最重要的一個位置。五倫頭一句「父子有親」,「親」就是親愛,這個親愛就是本體的核心,中國古聖先賢的教誨,完全是從這個核心發揚光大。這個傳統是愛的傳統,教育是愛的教育,社會是愛的社會,所以幾千年來長治久安,都是循著性德,沒有違背性德;如果違背性德,動盪就來了。因此從這個愛演變為五倫、五常、四維、八德,這就是傳統文化最高的指導綱領。
聖賢把道德落實到人事上來,這在中國講得最完備。五倫是道,夫婦、父子、兄弟、君臣、朋友,這是自然的規律,是「道」;能夠順著這個道,隨順自然的規律,那是「德」。五常,仁義禮智信;四維,禮義廉恥;八德,孝悌忠信、仁愛和平,這些都是德。中國古聖先賢,古書里講得好,「以道治國,以德化民」,就是治國決定不能違背自然的原理原則,教化眾生一定要順其自然,這叫道德。這個國家能夠在幾千年當中長治久安,沒有在這個地球上消失,有它的原因在。為什麼?因為它守道德,它懂得道德。所謂「順道者昌,逆道者亡」,遵循正道就會昌盛;如果逆道而行,倒行逆施,遲早會敗亡。所以遵循倫常道德是快樂的根本,違背倫常道德是痛苦的根本,這是我們學習傳統文化的人必須認識清楚的。
Ⅱ 為什麼要學習傳統文化演講稿
傳統文化是我們的祖先經過千百年的總結的經驗和思想精銳
也是我們不同於其他文化的精華所在
這是我們的繼往開來的基礎
沒有傳承就沒有未來
Ⅲ 我們為啥要學習傳統文化學習傳統文化有哪些好處
從個人的角度來講的話,如果不是出於真正熱愛中國古典文學,那麼一個人為什麼要去學古詩詞和文言文呢?是用來炫耀自己的才能嗎?如果是真正的熱愛古典文學,那麼他自然心裡會有答案。
好比我,一開始接觸古典詩詞,只是出於熱愛文學,我並沒有把研習古典文學當作自己一生的追求。但是在慢慢深入的學習過程中,我真的陷進去了,被震撼到了。當我看到這些輝煌燦爛的詩詞和古代文化,真正體會到古人說的「士以天下為己任」、「達則兼濟天下」的思想氣度,你就忍不住想把這些美好的事物,分享和傳播給更多的人。
Ⅳ 為什麼要學中國傳統文化
中國的傳統文化是非常重要的,主要體現以下幾個方面:
1、是經過歷時考驗的民族文化精華,傳統文化之所以城為傳統、得到大多數人的認同是經過歷史考驗的,它們對國人的思想、行動、文化在一定程度上都有指導意義;
2、是中華文明區分與其它文明的標志,傳統文化是一個民族的民族特色、民族精神的代表;
3、傳統文化可以讓國人找到歷時歸屬感,增強民族自信心;
4、傳統文化有很高的發展空間和潛力,如果推廣成為產業文化,其物質利益和文化利益都是豐厚的;
5、傳統文化,可以提高世界人民對中國的重視程度,使世界人民加深對中國的了解。
Ⅳ 什麼是中國傳統文化為什麼要學習中國傳統文化
因為現代物質生活雖很豐厚,但很多人逐漸迷失了方向; 很多人很有錢,但活得並不快樂; 有錢,沒健康; 有地位,沒安全感; 最可悲的,莫過於尋找刺激,自甘墮落,作姦犯科的。拜金社會,充滿浮躁、苦悶、不滿、失望、不平、怨恨之顛狂。物質文明越發達,而人類的災難,苦惱卻反而有增無減,反而越來越多,越來越難於解決,這樣下去,人類就會走向滅亡,人與人之間就經常爭斗,你虞我詐,國與國之間就會越來越多滅絕人類的武器研製出來,而現在一但世界大戰,人類就是到了世界未日,而外國有智慧的人發現,只有中國的大乘佛法與儒家思想才拯救天下,通過學習傳統文化,使你能夠知道人生禍福窮通都是自身的德行感招,如何才能獲得吉祥如意,幸福安康,並不是只有物質高度發達,就能獲得人生的幸福,只有積德修行,改正自己的思想與言行,才能換救自己,才能家庭和睦,減少家庭婚姻痛苦,國家社會才能安寧,只有學習古代聖賢教育,才能獲得真正的幸福,因為古代的聖賢教育才是絕對的真理,只學習古代聖賢教育,才能讓你的身心安樂,家庭美滿,事業順利,大到社會和諧,國家富強,世界和平。「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 人之初,性本善。"一切的不善,都是惡習,是受污染。本性是覺,正,凈。學習傳統文化,能讓人改惡從善,轉迷為悟。明白因果不虛,善惡有報應,通過認真學習,古代聖賢的因果真理並非嚇人,是絕對的真理,只有深信因果,止惡行善,德行匹配才能獲福,才能對國家對社會有益人,自身也才能獲得豐厚的回報。
所謂傳統文化,就是古代先賢倡導的道德文化,
五倫是道: 夫婦,父子,兄弟,君臣,朋友,順著這個自然規律,就是道。
五常: 仁,義,禮,智,信,
四維: 禮,義,廉,恥,八德: 孝,悌,忠,信,仁,愛,和,平,這些是德。教化眾生,順其自然,講道德,守道德,是快樂的根本,違背道德是痛苦的根源。因果法則是宇宙的規律,一但違反,就會災難來臨。
Ⅵ 為什麼要讓孩子學習傳統文化
你好:下面從三個性幫您解讀下:
重要性:
科學研究表明,人一出生的腦重量為四百克,是成人智力的百分之二十五,六個月變為百分之五十,十二個月達百分之六十六,三歲就會達到成人智力百分之八十,這就是所謂的「三歲定終身」,證明幼兒期是發育發展智力的重要時期。然而,很多父母害怕早期教育會影響孩子健康成長,其實這根本就是庸人自擾。研究表明,早期教育多姿多彩的活動和教育方式,不僅不會阻礙大腦的發育成長,還會刺激加快智力發展速度。同時3歲以前,孩子各方面的發育發展在父母的幫助下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必要性:
據不完全統計,早期教育過的幼兒成年後的收入水平是普通兒童的二點五倍,雖然這只是以收入水平來說明發育發展程度不同,但這恰恰能看出他們智力以及情商發展程度的不同。專家認為,父母決不能忽視幼兒時期,因為這是開發孩子各種潛能的重要階段。人對各方面的敏感期往往集中在生命的頭幾年,那段時期會保存在孩子一生的記憶中。
早期教育原則
1.興趣原則
遵循興趣第一原則。走路都還搖搖欲墜的孩子是無法做到很有毅力地學習,但遇到引起他們好奇,產生興趣的事物,孩子是可以長時間觀看並參與其中。對孩子而言,學和玩是一樣的,益智的活動就是學,有趣的學習就是玩。父母應順應利用孩子這種喜歡玩的心理特點,在玩字上用心,讓孩子在玩中學,這樣不管簡單還是困難,重要還是無用,也不管在課內還是課外,孩子都會無意識或者有意識得記下來,並逐漸領悟運用。
2.生活化原則
幼兒期的孩子處於探索期,他們幾乎對一切好玩有趣的事物充滿探索欲。父母可以利用生活中的現成事物來教育孩子。比如孩子喜歡吃餅干,可以教給孩子這是什麼餅干,當孩子想吃時,就問他要吃什麼餅干並讓他自己尋找;如果父母時間充裕,可以經常帶孩子出去轉一轉,讓孩子熟悉身邊環境等等,這些都會讓孩子感到新奇並樂於配合父母學習。
3.教育性原則
從古就有「子不教,父之過」,指的是孩子的行為思想都是受父母影響。幼兒時期的孩子是學習能力最強的時候,而一般他們又會仿照父母的行為,所以父母應該以身作則。
平時,父母要以自身行動來教孩子。比如跟孩子走在馬路上,看見一個身有殘疾的乞討者,父母應該將錢給孩子,讓孩子將錢輕輕放在乞討者的面前,如此能培養孩子的愛心;又比如在街上吃完零食,就讓孩子將垃圾扔於垃圾桶中,不要亂丟。倘若父母順手丟棄,會讓孩子以後都沒有愛護環境的意識。
早期教育的類型
· 音樂早教
音樂是一種藝術,是一項基本才能,它沒有門檻,不需要孩子有多麼高的智商,是人人都可以學習並發揮發揮魅力的一種文化。專家針對從出生至六歲之間的幼兒進行了研究,發現音樂早教對孩子的以下幾個方面有益:
1.注意力
幼兒對一切新鮮事物感到好奇,所以很容易就分散他的注意力。但是,柔和的音樂會使幼兒的注意力持續不斷的增長,並且很難會出現負面情緒。每天給幼兒聽適當的古典音樂,有助於提高幼兒的注意力。
2.語言能力
音樂不但是一門藝術,更是特別的教育形式,是有助於鍛煉語言表達能力的方式之一。比如:可以讓孩子在輕松的狀態下,認真聆聽著名音樂家的古典樂曲,老師或者父母在旁適當講解,幫助孩子理解樂曲的意思、意境等。最好的是在講解後讓孩子繼續重聽一遍音樂並能說出剛剛的解說。長久以往,不僅孩子的音樂方面的能力有所提高,而且語言表達能力也會提高很多。
3.記憶力
想要提高記憶力,也是需要訓練的,而音樂就是最好的訓練課本。曾經有音樂家做過一個實驗發現:如果持續不斷地給幼兒循環播放音樂,並伴隨著講解,一直到幼兒五個月,他們會在許多的歌曲中辨識到這曾經熟悉的音樂。這個實驗告訴家長:五個月的幼兒就能夠開始記住樂曲了。
4.想像力
想讓寶寶的思維能夠天馬行空,不妨試試音樂早教。音樂可以強烈的激活寶寶的大腦,讓孩子有取之不盡的想像力。
不過,音樂早教的好處雖多,卻不能無選擇的聆聽。家長應當注意選擇合適的音樂,比如古典樂曲等輕柔的音樂,而不是盲目選擇,並且要注意在適當的時間播放。
· 閱讀早教
首先要明白教孩子閱讀是為了讓他對讀書感興趣,不僅僅只是為了學習知識,讓孩子喜歡閱讀,才是最主要的目的。
1.0-6個月
從孩子降臨開始,每天都給他讀文章,此階段一般要持續六個月。讀文章不但能讓寶寶慢慢適應並習慣父母的聲音,還能讓寶寶習慣看見並撫摸書本,這是讓寶寶對書籍產生興趣的第一步。
2.6個月—1歲
此時期孩子已經對事物有些許認知,能夠開始讀幼兒讀物,並教孩子認識讀物中的簡單物體名稱。
3.1—2歲
在一歲到兩歲期間,可以給孩子講些簡單的小故事,搭配著圖畫書一起,指著所講的內容教給孩子,以便增加孩子的詞彙量,豐富他們的情感。
4.2—3歲
2-3歲這個階段,孩子的玩性比較高,最適合讓孩子養出好的閱讀習慣。這個階段要求是:可以讓孩子的詞彙量上升到1000個左右,同時能講出簡單的話語。如何讓孩子在玩中學習?不妨鼓勵孩子自己想像故事結尾,家長也可跟寶寶一起看圖畫書,或者父母問,孩子答等等。
Ⅶ 為什麼要學習和弘揚傳統文化
這些年,我一直在學習傳統文化,今天就為什麼要學習和弘揚傳統文化有幾點感受和大家分享:
一、傳統文化是解決關乎人類生存的問題,具體有以下三大關系
1、人與自然的關系
2、人與人的關系
3、人與自身的關系
不論是中國人還是外國人,只要作為地球上的人類,都脫離不了這三種關系,而這三種關系我們都可以用傳統文化完美的詮釋和解決。
二、世界正在擔憂什麼?
最近,世界權威民調機構lpsos(益普索)發布了一份調查報告,讓全世界大吃一驚。
Ipsos最新發布的2017年5月版本《世界正在擔憂什麼?》調查報告顯示,有92%的中國人認為「自己的國家正走在正確的發展道路上」,這個比例在受訪的26個國家中遙遙領先。全世界平均只有40%的人認可這一說法,也就是說有60%的群眾認為,他們的國家正走在錯誤的道路上。
而這份調查報告上,中國人有48%選擇了「環境威脅」作為最擔心的內容,這個比例遠遠高於第二名的印度(20%)。39%的中國人表示他們最擔心的是「道德水準下滑」,這樣遠遠高於全球15%的平均水平。而這三項內容,在其他25個國家的比例遠遠要低於我國。
這說明了什麼?環境威脅和道德缺失(缺德)已經是我國全名擔憂和公認的問題。
三、中國人集體失憶的100年
1912年,民國首任教育總長蔡元培上任之初便發布命令,通令全國的中小學廢止讀經。
1916年,民國第二任總長范源濂再次發布廢除讀經令。
自此,中國人在過去的100年裡,從小學到大學就再也沒有學生接觸過經典,那麼導致百年後的結果是:
1、集體失憶
2、集體失明
3、集體失道
4、集體失德
這樣,我們就不難理解,為什麼我們現在的中國人,普通都感覺到道德危機和誠信危機,以及這個危機帶來的環境危機等等。
四、百年回歸
(一)兩辦文件:2017年1月25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這是建國以來,我們國家第一次以兩辦文件的形式對傳統文化重新定位:
1、《意見》主要內容5摘錄:核心思想理: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在修齊治平、尊時守位、知常達變、開物成務、建功立業過程中培育和形成的基本思想理念,如革故鼎新、與時俱進的思想,腳踏實地、實事求是的思想,惠民利民、安民富民的思想,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等,可以為人們認識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啟迪,可以為治國理政提供有益借鑒。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就要大力弘揚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等核心思想理念。
2、《意見》重點任務9摘錄:貫穿國民教育始終。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遵循學生認知規律和教育教學規律,按照一體化、分學段、有序推進的原則,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識教育、藝術體育教育、社會實踐教育各環節,貫穿於啟蒙教育、基礎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繼續教育各領域。以幼兒、小學、中學教材為重點,構建中華文化課程和教材體系。
百年滄桑,百年回歸,我們欣喜的看到,現在從中央到地方都已經行動起來,今年9月份開始,山東省首次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課程納入地方必修課程,「四書五經」等儒家文化經典內容將是教材的主要教學內容。
曾幾何時,美國總統尼克松在《1999不站而勝》中寫到:當有一天中國的年輕人,已經不再相信他們老祖宗的教導,和他們的傳統文化,我們美國人就不戰而勝了。
這位總統道出了典型的西方文化的特質,利己主義:人人為我,我為人人,主觀為自己,客觀為他人。
而我們的傳統文化與之完全相反的,是利他的:我為人人,人人為我,主觀為別人,客觀為自己。
這樣,我們也就可以理解,為什麼早在上世紀全世界的智者和精英就有這樣的論斷:1988年初,75位諾貝爾獎得主在巴黎聚會,發表了宣言,宣言中說道:「人類要在21世紀生存下去,就要從2500年前孔子那裡去汲取智慧。」
以上就是我和大家分享的為什麼要學習和弘揚傳統文化,傳統文化不但可以引領我們實現偉大的「中國夢」,同時可以引領世界人民共同走向光明和輝煌!
Ⅷ 談談為什麼要學習中國傳統文化
本文為個人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