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上海文化有哪些

上海文化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04-16 09:21:37

Ⅰ 上海的傳統文化形式有什麼

【顧綉】民間工藝。古代上海地區著名刺綉技藝。
【金山農民畫】上海金山縣民間傳統藝術。包括灶頭畫、剪紙漆繪、民間玩具、泥塑和石刻等,構思新穎,色彩明快,造型稚拙,具江南水鄉獨特風韻。
【嘉定竹刻】民間工藝。竹刻是流行於江南一帶的傳統工藝,始於唐朝,盛於明清。嘉定竹刻始於明隆慶年間,熔筆墨藝術和雕刻技藝於一爐,作品富於詩情畫意,形成著名的竹刻流派--"嘉定派"。

Ⅱ 上海的文化有哪些吸引力

8月23日裊裊書香彌漫在城市的大街小巷。被譽為年度「書香盛宴」的上海書展,已經持續舉辦十五年。每年主會場外為愛書者遮陽避雨的朵朵傘花,綿延近千米,成為盛夏時節上海這座國際大都市最沁人心脾的一抹清涼。

面向未來,「海納百川、追求卓越、開明睿智、大氣謙和」的上海城市精神不斷豐富和滋長,也離不開氣質的涵養、品質的提升、價值的引領。

從中國第一高樓到黃浦江濱江岸線,人們徜徉書海,追尋紅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的雋永力量;梧桐樹下、石庫門里,實體書店掀起回歸熱潮,不斷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來自人民網

Ⅲ 上海特有的文化是什麼

上海,簡稱滬或申,是中國大陸第一大城市、四個直轄市之一,是中國大陸的經濟、金融、貿易和航運中心、會展之都。地處中國漫長海岸線的正中間、長江的入海口以及亞太城市群的地理中心。東瀕東海,北界長江,南臨杭州灣,西與江蘇省和浙江省接壤,北與江蘇省南通市接壤。面積6340.5km²,人口2309萬,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

旅遊交通方面,已形成了航空、鐵路、高等級公路、海運、輕軌與地鐵等組合的立體交通網路

航空方面,浦東和虹橋兩個國際機場同全球200多個城市通航。鐵路運輸方面,上海有兩個火車站,即上海火車站和上海火車南站,高鐵或普鐵與全國各大中城市聯通。有郵輪通往韓國仁川、釜山,日本大阪、神戶等地。地鐵在城市內四通八達

上海是一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擁有深厚的近代城市文化底蘊和眾多歷史古跡。江南傳統吳越文化與西方傳入的工業文化相融合形成上海特有的海派文化,上海人多屬江浙民系,使用吳語。上海又是全國最大的現代化大都市和國際金融中心,經濟發達,都市旅遊資源豐富多彩。

Ⅳ 上海城市文化遺產有哪些

1.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會址(興業路76號•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中央機關舊址(淮海中路567弄6號•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3.中國共產黨代表團駐滬辦事處(周公館)(思南路73號•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
4.中國科學社(明復圖書館)舊址(陝西南路235號•盧灣區登記不可移動文物)
明復圖書館1929年建成,是中國科學社建立的第一個公共科技專業圖書館。
5.鄒韜奮故居(重慶南路205弄54號•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
鄒韜奮(1895—1944),1930年居此主編《生活》周刊,舊居位於1929年建造的新式里弄「萬宜坊」。
6.國泰大戲院舊址(淮海中路870號•盧灣區登記不可移動文物)
1930年建造,鴻達洋行設計,典型的裝飾藝術派風格。銀幕兩邊豎立的燈柱,與外立面交相呼應。
7.法租界公董局舊址(淮海中路375號•盧灣區登記不可移動文物)
1936年法租界公董局遷於此。具有新古典主義風格。
8.步高里(陝西南路287弄•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
1930年建造,弄口有牌樓二座,是上海保存較完整的里弄住宅。
9.尚賢坊(淮海中路358弄•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
1924年建造,舊式石庫門里弄建築,磚木結構,行列式排列。
10.霞飛坊(淮海中路927弄•盧灣區登記不可移動文物)
今名淮海坊,1924年比利時教會主持建造,大型新式里弄住宅,共199幢。
11.江南造船博物館(魯班路600號)
江南造船博物館濃縮了1865年江南機器製造總局建立至今140年的歷史,展示了中國近代科技、工業和國防發展史的變遷。
12.淮海路歷史圖片展簡介(淮海中路650弄3號)
辟築於1900年的淮海路,曾名霞飛路,圖片展選用了近百幀照片反映淮海路的發展變遷。
虹口區
13.上海郵政總局舊址(北蘇州路276號•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24年建造,初名上海郵務管理局。英國新怡和洋行設計,典型的折衷主義建築形式,時為遠東第一流的郵政建築。
14.中國左翼作家聯盟成立大會舊址(多倫路201弄2號•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
1930年3月2日中國左翼作家聯盟成立大會在此召開,具有英國新古典主義建築風格。
15.魯迅舊居(山陰路132弄9號•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
魯迅1933年4月從拉摩斯公寓遷此,至1936年10月19日逝世。新式里弄住宅。
16.李白烈士舊居(黃渡路107弄15號•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
1947年李白將中共地下黨電台遷此三樓。1948年底國民黨測得電台方位,12月30日凌晨李白在此被捕後犧牲。
17.魯迅墓(四川北路2288號•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魯迅(1881—1936),浙江紹興人,新文化運動奠基人。1936年10月安葬於萬國公墓。1956年遷葬虹口公園(今魯迅公園)。
18.沈尹默舊居(海倫路504號•虹口區文物保護單位)
沈尹默(1883-1971),浙江吳興人。新文化運動先驅者之一,當代著名學者、詩人、書法家。1946年,沈尹默先生由重慶來滬住此。
19.中國共產黨第四次全國代表大會史料陳列館(東寶興路254弄28支弄8號)
中國共產黨第四次全國代表大會於1925年1月11日至22日在虹口區召開。中共「四大」史料陳列館展示了中共四大在黨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史料。
靜安區
20.平民女校舊址(成都北路7弄42—44號•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
黨的「一大」召開後,中國共產黨以上海中華女界聯合會名義創辦平民女校,校舍原為李達寓所,舊式石庫門建築。
21.中共二大會址(成都北路7弄30號•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
1922年7月16日中共「二大」在此召開,制定了反帝反封建、中國民主革命的綱領。舊址為舊式里弄住宅建築。
22.茂名路毛澤東舊居(茂名北路120弄7號•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
1924年2月,毛澤東居住於此,同住的還有楊開慧、毛岸英、毛岸青。蔡和森、向警予夫婦住樓上廂房。舊式石庫門建築。
23.劉長勝舊居(愚園路81號•上海市紀念地點)
劉長勝(1903—1967)1937年受中共中央委派來上海在此居住,同時也是地下黨的上海市機關舊址。
24.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舊址(成都北路893弄7號•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
1921年8月11日成立的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是中華全國總工會的前身,曾是中國共產黨公開領導工人運動的總機關。
長寧區
45.《布爾塞維克》編輯部舊址(愚園路1376弄34號•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
中國共產黨中央刊物《布爾塞維克》,從1927年10月24日至1932年7月1日,共編輯出版52期。編委會由瞿秋白、羅亦農、鄧中夏、王若飛、毛澤東、周恩來等26人組成。
46.宋慶齡墓(宋園路21號•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墓區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名譽主席宋慶齡陵園」北部中央。1981年5月29日宋慶齡在北京逝世,根據生前遺囑,骨灰安葬在原上海萬國公墓其父母墓葬東側。
黃浦區
47.上海古城牆和大境閣(大境路269號•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
上海城牆始建於明嘉靖三十二年,清嘉慶二十年城牆上建「大境閣」。現存古城牆為明代上海西城牆之一段。
48.三山會館(中山南路1551號•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
清宣統元年福建商人集資興建,原是水果商人聚會和供奉天後的地方,為上海市現存最完整的會館建築,也是1927年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裝起義紀念地。
49.董家渡天主堂(董家渡路175號•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
1847—1853年建造,外國傳教士在中國江南地區活動的中心,是上海教區第一座主教府,統轄江蘇、安徽兩省各級天主教。
50.老永安公司(南京東路635號•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
1918年旅澳華僑郭氏兄弟創建的大型百貨公司。南京路著名的四大公司之一。
51.新新公司大樓(南京東路720號•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
1923-1926年建造,南京路著名的四大公司之一。
52.華安人壽保險公司大樓(南京西路104號•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
1924—1926年建造。1939年香港華僑開設「金門飯店」,為滬上著名酒店之一。
53.國際飯店(南京西路170號•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
1931—1934年建造,著名設計師鄔達克設計,裝飾藝術派風格,建成後的半個多世紀為中國最高的建築。
54.跑馬總會(南京西路325號•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
1933年建造,由「上海跑馬總會」和「萬國運動會」投資,時為遠東最大的跑馬賭場。
55.大新公司(南京東路830號•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
1934-1936年旅澳華僑蔡昌建造,南京路著名的四大公司之一。
56.小桃園清真寺(小桃園街52號•黃浦區文物保護單位)
1917年建造,1925年改建,是上海近代規模最大的清真寺。
楊浦區
57.復旦大學校史館、相輝堂、數學樓(邯鄲路220號•楊浦區文物保護單位)
清光緒三十一年馬相伯等創辦復旦公學,孫中山、蔡元培、陳其美、於右任等人擔任第一屆校董。1917年改為私立復旦大學,1922年遷現址。
58.滬江大學歷史建築群(軍工路516號•楊浦區文物保護單位)
清光緒三十二年美國南北浸禮會創建,初名浸會大學,1914年改名為滬江大學。現存1948年前建造的各類風格的建築30餘幢。
59.江灣體育場舊址(國和路346號•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
1929年國民黨「大上海計劃」的主要建築之一,董大酉設計。包括運動場、體育館和游泳池。
60.舊上海特別市政府大樓(清源環路650號•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
1929年國民黨「大上海計劃」的主要建築之一,董大酉設計,1933年正式落成。
(因上海體育學院10日有重要活動,舊上海特別市政府大樓停止對外開放。)
閘北區
61.閘北革命史料陳列館(浙江北路118號)
主要展示中國共產黨在閘北這片熱土上領導一系列革命斗爭的「紅色閘北」史料。
62.四行倉庫(光復路21號•上海市抗日紀念地點)
1932年建造,四行即舊上海的鹽業、金城、中南、大陸四家銀行的簡稱,八一三淞滬戰役中謝晉元率部在此抗擊日軍。
普陀區
63.真如寺大殿(蘭溪路399號•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元延佑七年建,雖經多次重修,主體木結構仍為原構件,為上海最早的木結構建築。
浦東新區
64.張聞天故居(機場鎮聞居路50號•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張聞天(1900—1976),又名洛甫,中國共產黨重要領導人。故居坐北朝南,1900年8月30日張聞天在此出生。
65.黃炎培故居(川沙鎮蘭芬堂74弄1-8號•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
黃炎培(1878—1965)。故居清咸豐九年內閣中書沈樹鏞建,原為三進宅院,現僅存第三進。1878年10月1日黃炎培出生在此。
66.太平天國烈士墓 (高橋鎮草高支路•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
清同治元年1月21日太平軍主將吉慶元率兵進駐高橋,與清兵及英法侵略軍激戰,150餘名戰士犧牲,埋葬於屯糧巷。1954年重修。
67.仰賢堂(高橋鎮東街81—93號•浦東新區文物保護單位)
1931年建造。位於高橋港畔,中西合璧。現為高橋歷史文化陳列館。
68.吳昌碩紀念館(華夏東路1539號)
吳昌碩(1844—1927),我國近代詩、書、畫、印藝術大師。紀念館於1995年9月12日開館。 69.上海中醫葯博物館(浦東新區蔡倫路1200號)
該館由醫史博物館、中葯標本館和校史陳列館組成,是目前全國規模最大的醫葯類歷史博物館。
寶山區
70.寶山孔廟大成殿(友誼路1號•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
寶山孔廟始建於清乾隆十二年,現僅存大成殿,坐北朝南,重檐歇山頂。1992年辟為陳化成紀念館。
71.上海淞滬抗戰紀念館(友誼路1號)
2000年1月28日對外開放,以大量珍貴的影像資料、圖片、實物等,形象生動地展示了中國軍隊在淞滬抗戰中和上海人民同仇敵愾、奮勇殺敵的英勇史跡。
嘉定區
72.嘉定孔廟(南大街183號•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
嘉定孔廟始建於南宋嘉定十二年,是目前國內保存較為完好的孔廟建築。上海中國科舉博物館設內。
73.法華塔(州橋南堍•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
始建於南宋開禧年間,明萬曆三十六年重建。磚木結構,四面七層樓閣式,塔內有木梯可登至頂層。
青浦區
74.福泉山古文化遺址(重固鎮錢家涇北50米•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含新石器時代的馬家浜文化、崧澤文化、良渚文化與戰國、西漢時期的遺存,被考古學家譽為「中國的土建金字塔」。
75.陳雲故居(練塘鎮下塘街19號•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
陳雲(1905—1995)是中國共產黨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主要領導人之一。陳雲故居暨青浦革命歷史紀念館於2000年6月6日建成並開館。
76.青龍塔(白鶴鎮青龍村內•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
始建於唐長慶年間,宋、元、明多次修葺。清代康熙年間因寺而名「吉雲禪寺塔」,俗稱青龍塔。磚木結構,塔身磚砌,八面七層。
77.青浦博物館(華青南路1000號)
2004年12月8日新館正式對外開放。通過「上海古文明之源」、「申城水文化之魅」等專題展覽,展示了青浦的古代文明,以及橋文化和水鄉風情等特色文化。
松江區
78.興聖教寺塔(中山東路235號方塔公園內•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俗稱方塔。北宋熙寧、元佑年間建於興聖教寺內。磚木結構,樓閣式,四面九層,第三層保留有宋代佛像壁畫,塔剎有「乾隆」紀年。
79.松江清真寺(中山中路365號•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
元至正年間創建。正門面北,內庭築有龍牆,元代建造窯殿,明代建造邦克樓和禮拜殿。
80.西林塔(中山中路666號西林寺內•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
南宋咸淳年間始建,明洪武二十一年重建,正統九年遷建於大殿後。磚木結構,樓閣式,八面七層。
81.佘山天主堂(佘山鎮西佘山之巔•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
1925年始建,至1935年11月竣工,由葡萄牙神父葉肇昌設計,採用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羅馬風格的建築形式。
82.醉白池(人民南路64號•松江區文物保護單位)
園內有池上草堂、醉白池、雪海堂、雕花廳等建築,長廊壁上嵌《雲間邦彥圖》石刻。1912年孫中山曾在雪海堂講演。
83.頤園(松匯西路480號上海市第四福利院內•松江區文物保護單位) 俗稱「高家花園」。始建於明代萬曆年間,典型的江南明代私家園林布局。
84.松江區博物館(中山東路233號)
集中展示、收藏、研究松江歷史文物。館內建有碑亭、碑廊,其中明正統四年《急就章》碑刻極具文物價值。
奉賢區
85.奉賢區博物館(南橋鎮解放路121號科委大樓三樓)
展示奉賢的古文化遺址、古馳道、古城廂、古海塘、古代名人等歷史文物。
崇明縣
86.崇明學宮(城橋鎮鰲山路696號•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
始建於明天啟二年,後多次重修。崇明縣博物館設內,有「崇明島史與古船」、「崇明民俗」等陳列。
南匯區
87.南匯博物館(惠南鎮文師街18號)
展示上海成陸、南匯古海塘、煮海制鹽、婚嫁迎娶、名人軼事等歷史文物。
88.南匯彩豆畫館(新場鎮新場大街210號)
彩豆畫是南匯民間工藝,巧妙地運用純天然的五穀雜糧粘貼而成。
89.浦東派琵琶館(新場鎮東後老街5號)
源自清代乾嘉時期的浦東派琵琶藝術曾譽滿江南,以當代琵琶泰斗林石城先生為代表的浦東派琵琶為中國主要的琵琶藝術流派。
90.端午民俗館(新場鎮新場大街171號)
以新場古鎮風俗為基調,展示上海郊區端午節傳統習俗。

Ⅳ 上海的傳統的文化習俗有哪些拜託了各位 謝謝

上海傳統習俗 上海地處江南,因此,上海的風俗與江南其他地方有不少相同之處。上海開埠以後,日漸成為一個江海通津、人煙稠密、華洋雜居、五方雜處的城市,又給原有的風俗增添新的內容;上海風俗逐漸形成自己的特色。 如果你見到一個上海人在早晨用開水沖泡昨日剩下的米飯,並以此為早餐津津有味地吃起來,請你不要嘲笑,這是上海人最具地方特色的早餐。 在上海,「盪馬路」是人們下班後,周末,雙休日以及節假日最流行的休閑方式。如果你是個青年小夥子被一個年輕漂亮的上海女孩子相約去盪馬路,小心點!她就要愛上你了。 走親戚你要記住帶點禮物。你一到,主人會寒暄一番,然後才就坐,一般有人作陪。宴請時主人未入席,請你不要急著動筷,要等主人到位大家才開始進餐。客人未喝完酒,主人不會先吃飯。宴席散後,主人不讓客人收拾碗筷,並且再次上茶,煙,糖果,瓜子等。有客人在,主人不掃地不打罵孩子。客人告辭,主人一定要相送,一般要送出弄堂口,也有送到車站或送上車。 在上海人的婚宴中,宴席開始時你一定要記住祝願新郎新娘「百年和好,白頭到老」;宴席過半後,新娘再一次換裝(一般在宴席中要換三套服裝),在新郎的陪同下向參加婚宴的來賓敬酒點煙。記住你一定要大大方方地接受,不要推讓,否則會讓人不高興。

Ⅵ 上海文化有什麼特點

談到上海文化為什麼叫做海派文化?這就要從它的歷史說起:1843年上海開埠以前,中華傳統文化特別是吳越文化,就為海派文化提供了基礎,開始孕育了海派文化。此時,江浙已經形成了成熟的商業社會。商業社會的特點就是開放、多元和隨和。吳越文化包容了國內外的先進技術、理念和人際關系,在開埠之後,這些先進的事物迅速被當地人接受,並且與當地的吳越文化融合,形成海派文化。海派文化:是植根於中華傳統文化基礎上,融匯吳越文化等中國其它地域文化的精華,吸納消化一些外國的主要是西方的文化因素,創立了新的富有自己獨特個性的海派文化,其特點是:吸納百川,善於揚棄,追求卓越,勇於創新。海派文化的基本特徵是具有開放性,創造性,揚棄性和多元性。

Ⅶ 上海有什麼傳統文化

【顧綉】民間工藝。古代上海地區著名刺綉技藝。源於明代。嘉靖年間,上海名宦顧名世築名園"露香園"。顧綉創始人是顧名世長子顧會海之妾繆氏,她在宋綉傳統上創新發展,奠定了顧綉基礎。傳至次子顧斗英第二子壽潛妻韓希孟時,技藝登峰造極。她於畫藝有造詣,運用針鋒特技以體現畫稿的神韻,今存世之顧綉代表作均為她的作品。每幅綉品旁均有董其昌題詠,珍貴異常。顧名世曾孫女顧蘭玉精通綉藝,曾設幔授徒,四鄉婦女學藝後以此為營生,顧綉藝術得以傳世,其居功甚偉。顧綉特點是擘絲細過於發,針刺細如毫,配色精妙,綉品氣韻生動,工緻無匹,有"畫綉"之美譽。顧綉對後來之蘇綉、湘綉、蜀綉均有影響,為中華民族藝術之瑰寶。
http://ke..com/view/62428.htm
(個人觀點:重點關注,傳承意義,傳人(師傅)...側重點在宣傳,保護,傳承)

【金山農民畫】上海金山縣民間傳統藝術。包括灶頭畫、剪紙漆繪、民間玩具、泥塑和石刻等,構思新穎,色彩明快,造型稚拙,具江南水鄉獨特風韻。金山縣文化館組織農民畫創作骨幹20多人組成金山農民畫社,從事專業創作活動,在國內外享有盛譽。1980年在北京中國美術館首展,大獲成功。1981年,金山農民畫在美國華盛頓、紐約、洛杉磯以及比利時布魯塞爾和聯邦德國展出時,引起強烈反響,被譽為"東方民間藝術的源頭"。到1987年底,已有近2500幅作品在國內外展出,日本國美乃美出版社出版了金山農民畫冊。有4幅精品被郵電部製成郵票發行。金山縣因而被文化部命名為"中國現代民間繪畫之鄉"。
http://ke..com/view/243467.htm
(個人觀點:在傳承,保護的同時..在創新這個角度可以下點功夫...模仿其造型進行製作)

【嘉定竹刻】民間工藝。竹刻是流行於江南一帶的傳統工藝,始於唐朝,盛於明清。嘉定竹刻始於明隆慶年間,熔筆墨藝術和雕刻技藝於一爐,作品富於詩情畫意,形成著名的竹刻流派--"嘉定派"。代表人物是朱鶴、朱纓和朱稚征祖孫三人(世稱"嘉定三朱"),以深刻作浮雕和透雕技法為其流派特色。嘉定竹刻以留青陽刻為主,即利用竹皮、竹肌色澤的不同,雕鏤出濃淡相間、絢爛多姿的藝術品。品種繁多,既有插屏、掛屏等藝術欣賞品,亦有煙盒、扇骨、筆筒、花瓶、擱臂等實用工藝品。
http://ke..com/view/149523.htm
(個人觀點:在傳承,保護的同時..可模仿其造型進行製作)

【黃草編織】傳統手工編織工藝,以嘉定最為有名。嘉定黃草色澤淡雅,質地堅韌,並能染色,用它編出的工藝品門類多樣,式樣新穎,色彩豐富,工藝精緻,具有民族特色。草編製品有拎包、果盆、杯套、盆墊、拖鞋等等,充滿鄉土氣息,兼具手工織品的自然美、藝術美和實用價值。早在清代,嘉定黃草拖鞋便遠銷歐亞各國。現在,黃草由野生改為人工培育,質量更佳,近年推出仿古圖案新產品,製作精巧,紋路細密,圖案中人物、車馬錯落有致,古色古香,巧奪天工,深受人們喜愛,成為上海著名的工藝品。
http://ke..com/view/298454.htm

Ⅷ 上海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哪些

上海非物質文化遺產有民間文學14種、傳統音樂16種、傳統舞蹈10種、傳統戲曲10種、曲藝6種、傳統體育和游藝與雜技15種、傳統美術34種、傳統技藝84種、傳統醫葯15種、民俗18種。

1、浙派古箏藝術

浙派古箏藝術廣泛流行於我國的江浙地區,即長江以南的江蘇南部、上海和浙江地區。唐宋年間,箏已由中原傳至浙江杭州地區。明清以後,古箏被保留在「杭州灘簧」的伴奏和「杭邦絲竹」的合奏中。

近40年的箏樂新作品的技法沒離開過浙派箏藝傳統與新創的技法,推進了全國古箏融入社會生活的進程,目前已吸引了500餘萬人學習古箏,以浙派古箏為基礎的古箏人才已遍及了全國及世界各地。

2、腰鼓

亭林腰鼓是亭林地區民間文化活動中流傳下來的一種傳統特色活動項目,在長期的傳承和發展中,其表演形式融合了音樂、舞蹈、健身、體操、秧歌和民俗文化。

3、宣卷

宣卷源於唐代的「信講」和宋代的「談經」,至清代出現以唱宣卷為職業的藝人。宣卷藝人以講故事的形式,為民眾說講民間事物和民間傳說,故宣卷藝人又被人們稱之為「說講人」。它由一人主宣,二人幫襯,小樂隊伴奏,其形式近似蘇州評彈,又不盡相同,更具特色。

4、周虎臣毛筆製作技藝

周虎臣筆墨庄集湖筆、水筆、書畫筆三大制筆技藝之大成,融會我國南方制筆技藝,創制了海派毛筆,使海派毛筆與海派書畫相伴而生。制筆的獸毛常用山羊毛、黃鼠狼尾、山兔毛、淮兔毛等。

(8)上海文化有哪些擴展閱讀

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意義

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它們體現了上海這座海派都市的傳統理念、審美個性和文化精神,成為見汪上海城市發展的「活化石」,是上海的城市文脈。自開埠之日起,上海作為「通商碼頭」就成為了各種文化和文明交匯、交流與交融的天然平台。

頻繁進出的商船,不僅帶來了豐富的物資,也帶來了東西南北各具特色的文化,於是「通商碼頭」衍生為「文化碼頭」。

上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正是基於這樣的社會環境逐步沉積發展起來的。上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文化資源形態繁多,幾乎涵蓋了當前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中涉及到的所有門類。

作為一座歷史文化名城,擁有著豐富多彩、獨具特色的文化遺產資源,其巾不儀有珍貴的物質文化遺產,還有許多以口頭傳承、傳統表演藝術、民俗活動、禮儀、節慶、傳統手工藝技能等非物質形態代代傳承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其中既有鄉村特色濃郁的民間歌謠(如網山歌、長山歌、哭嫁歌)、民間故事(如郊縣農民故事、市區新故事)、民間傳說(如城隍廟傳說、七寶傳說),也有都市文化鮮明的戲劇曲藝(如滬劇、京劇、獨腳戲)、手工技藝(如刺綉、編織、剪紙、木版水印)。

既有反映上海商業文化特色的民間商貿(如老字型大小、民間醫葯、小熱昏),也有展現地方風情風貌的節慶廟會(如龍華廟會、三巡會、豫園燈會、端午賽龍舟)等。

Ⅸ 上海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哪些

上海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有55項。

1、江南絲竹

中國民間傳統器樂絲竹樂的一種,流行於江蘇南部和浙江一帶。辛亥革命以後,在上海地區得到較大的發展,相繼成立了「鈞天集」、「清平集」、「雅歌集」、 「國樂研究社」等組織。2006年5月20日,由江蘇蘇州太倉市和上海市聯合申報的江南絲竹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鑼鼓書

舊稱「太保書」,「太保」是由上海郊縣農村中求保佑太平的活動「太卜」衍化而成,是在上海地區流傳民間曲藝之一,因演出時由演員自擊鑼鼓演唱故事,民間亦稱之為「堂鑼書」、「神鼓書」。新中國成立後,合其名稱為「鑼鼓書」。鑼鼓書有著極廣泛的群眾基礎,堪稱曲藝的傑出代表。在當地家喻戶曉,影響甚廣。2006年5月20日,該曲藝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3、十錦細鑼鼓

是上海泗涇地區的吹打藝人們吸收了崑腔藝術特色的基礎上,在長期的演奏過程中不斷打磨而形成的獨具特色的傳統民間音樂,距今已近300年的歷史。於2008年6月成為國務院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項目。

4、上海道教音樂

是一個各樂種成分相互融匯、並具有江南地區獨特的音樂風格和豐富道教色彩的音樂。它伴隨著上海道教浩繁的齋醮科儀的進行,靈活巧妙地在各種場合穿插運用,有時鼓聲震天,氣勢磅礴,以示召神遣將、鎮邪驅魔;有時絲竹雅奏,餘音繞梁,使人身心清靜,如入縹緲之境。

5、上海龍華廟會

是一種古老的傳統民俗及民間宗教文化活動。華東地區歷史悠久並沿襲至今的傳統廟會之一,它是商品集市、民間信仰和民間娛樂三者相結合的綜合性廟會,是獨特的海派廟會。它不僅對上海地區,而且對長三角地區曾經發生過深遠的影響。

6、嘉定竹刻

是中國優秀的民族傳統工藝之一。以刀代筆,以書法刻竹,是嘉定竹刻的主要特點和傳統技藝。嘉定竹刻藝人以刀代筆,將書、畫、詩、文、印諸種藝術融為一體,賦予竹以新的生命,使竹刻作品獲得了書卷之氣和金石品味,風雅絕俗,成為歷代文人士大夫的雅玩。2006年入選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7、徐行草編

徐行古鎮是江南著名的草編之鄉,黃草草編是上海嘉定徐行的傳統手工藝品,上海嘉定區勞動人民利用黃草桿莖編織成玲瓏精緻的生活用品,綴以色彩鮮艷的花紋圖案,精細美觀,輕巧方便,成為一方名產,其黃草編織歷史悠久,飲譽中外。2008年入選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8、烏泥涇手工棉紡織技藝

烏泥涇手工棉紡織技藝,上海市徐匯區地方傳統手工技藝,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烏泥涇手工棉紡織技藝在中國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棉麻紡織品最早出現在新石器時代,唐代手工棉紡織技藝得到明顯提高,清代達到繁盛時代。2006年5月20日,烏泥涇手工棉紡織技藝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Ⅹ 上海有什麼文化

1.黃埔江可以說是上海的母親河,它見證了上海的變遷。江上穿流不息的貨輪,見證著上海經濟的發達;來回前往世博會的旅遊船,似乎在傾訴著第一個發展中國家承辦世博會的驕傲。
2.外白渡橋.南浦大橋.盧浦大橋恰好形成了上海建橋史和交通史,多少情侶曾經在外白渡橋上卿卿我我,那是文化的匱乏,也是歷史的訴說。今天站在南浦大橋和盧浦大橋上,眼前是不夜的世界之窗,千奇百怪的異型建築,光怪陸離和五彩繽紛的霓虹夜景,彷彿在說:上海真美!

閱讀全文

與上海文化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29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0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933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414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36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62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0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951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30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04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19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76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67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87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64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38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4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587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0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