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嶺南喝茶文化有哪些

嶺南喝茶文化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10-01 11:51:20

『壹』 廣州的飲茶文化

「喝茶」在粵方言里稱作「飲茶」,毛澤東有「飲茶粵海未能忘」詩句。廣州人愛「飲茶」,茶文化既是民俗文化,又是飲食文化。在廣州,民間以茶相待已成為一種禮節,如有客到,第一件事便是奉上一杯「靚茶」,第一句話是「請飲茶」,以此表示主人的熱情、友好和禮貌。由於嶺南自古具有「重商」的價值取向,「飲茶」也從家庭走向市場,使廣州的茶文化具有較濃的商品經濟的特色。廣州較早出現人們聚集飲茶的居所,如茶室、茶館、茶寮、茶居、茶樓等,名目繁多.形式各異。至清代,廣州的茶市漸趨興旺,出現一批頗具特色的茶樓。民國時期,廣州茶市的興旺勢頭有增無減,經久不衰。
「飲早茶」是廣州茶文化最具特色的重要內容。早茶習慣,遍於各階層,上至達官貴人,下至車夫「苦力」;飲茶去處遍布城市鄉鎮,廣州茶樓之多可為全國之最。

廣州人飲茶很是自由。飲茶沒有時間限定,從晨曦降臨之際的早茶、烈日炎炎下的午茶到夜幕籠罩中的夜茶,任君選擇。飲茶沒有什麼理由,或興致來了,或心情抑鬱,或無所事事,都可以灑脫地一聲高呼「飲茶去」。飲茶方式各異,既可以二人世界,邊吃邊聊;也可以親朋戚友,逢節相聚;幾十人聚在一起,包房包廳狂歡也可。

廣州人飲茶,與其說是「品」,不如說是「飲」,是「嘆」。菊普、菊花、水仙、茉莉花也好,烏龍、龍井、普洱、鐵觀音、碧螺春也罷,茶的選擇雖然很多,但這不是重點。他們既不必像潮州人那樣講究茶道,也沒有日本茶藝的繁文縟節,服務員斟茶時茶客以指輕扣桌面就代表了所有的禮節。

廣州人飲茶不重茶,但對「食」倒很考究。「食在廣州」之稱絕對名副其實。茶樓的各式點心數不勝數,各式名堂多得讓人眼暈!這些雖然沒能吸引茶樓里老年人的目光,他們依舊在一碗粥一個包的「例牌」中,閑話家常、消磨時光,但是對於追求時尚的年輕人來說,則無疑使之「食指大動」(胃口大開的意思)。

飲早茶對於廣州人來說,不僅僅是物質消費,還是一種精神享受。廣州茶樓文化具有豐富的精神內涵,廣州人飲茶之意不在茶,飲茶的過程同時也是心的自我調節過程。老年人三三兩兩地閑話家常,年輕人則一邊「醫肚」(即填報肚子之意)一邊談工作、生活上的是是非非。到茶樓「嘆返一杯」成了廣州人歇口氣、伸伸腰、提提神、聊聊天、會會朋友的好機會。

除了飲食和娛樂消遣的功能外,廣州茶樓的興旺還有著商業交往的需要,茶樓漸漸成了「信息茶座」。各種各樣的人們在茶樓里談論著股票、樓市,談論著日本的電器、美國的汽車。在這里,人們交流著各種經濟、商品信息。沒有「泡」茶樓的本事,發財的機會也少很多。在生意場上,不進茶樓,是不會融入廣東的商業社會的。清閑、舒適的茶樓,變成了商業談判的地點。可以說,廣州人在茶樓飲茶,既填飽了肚子、聯絡了感情,又交流了信息。

『貳』 廣東的早茶都有什麼特色

一、腸粉

提到廣東早茶,不得不提腸粉,腸粉在廣東有兩種,一種是布拉腸粉,另一種是抽屜式腸粉,製作工具不同,做出來的口味也不同。

奶黃包奶香味十足,口感暄軟,吃起來更像是豆沙包一類的麵食,只是內餡的區別罷了,我是非常喜歡吃的。

『叄』 我國有哪些飲茶習俗

1.擂茶

顧名思義,就是把茶和一些配料放進擂缽里擂碎沖沸水而成擂茶。各地擂茶製作方法各有不同,尤其是配料的選擇差別較大,按地域和族群可以分為客家擂茶和湖南(非客家)擂茶兩大類。

作擂茶時,擂者坐下,雙腿夾住一個陶制的擂缽,抓一把綠茶放入缽內,握一根半米長的擂棍,頻頻舂搗、旋轉。邊擂邊不斷地給擂缽內添些芝麻、花生仁、草葯等,待缽中的東西搗成碎泥,茶便擂好了。然後,用一把撈瓢篩濾擂過的茶,投入銅壺,加水煮沸,一時滿堂飄香。品擂茶,其味格外濃郁、綿長……據說擂茶有解毒的功效,既可作食用,又可作葯用;既可解渴,又可充飢。

『肆』 求廣東喝茶文化`歷史`詳細情況

廣東吃茶文化以潮州茶功夫最有代表性:

(一)「功夫茶」及其盛行

潮州茶文化是嶺市茶文化的又一重要系列,而尤以「功夫茶」為著稱。「功夫」,本為茶名(一種中等茶),後演化為烹茶方法。《清朝野史大觀。清代述異》稱:「中國講求烹茶,以閩之汀、漳、泉三府,粵之潮州府功夫茶為最。」

潮州功夫茶,起於明代,盛於清代,成為潮州地區飲茶習俗的文化現象,是潮州飲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潮州功夫茶,在當地不分雅俗,十分普遍,均以茶會友。不論是公眾場合還是居民家中,不論是路邊村頭還是工廠商店,無處不見人們長斟短酌。品茶並不僅為了達到解渴的目的,而且還在品茶中或聯絡感情,或互通信息,或閑聊消遣,或洽談貿易,潮州功夫茶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容。儒雅人家的功夫茶特講究,有茶童(戲稱「風爐縣長」)專侍,挑擔、入山、浮水,臨清溪而烹茶,觀山水而論道,賦詩辭而抒情,別有一番情趣。功夫茶乃文人騷客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雅事,故在許多詩文中均言及功夫茶,如近代詩人丘逢甲從日本回國後,在潮州生活時作《潮州春思》詩六首,其中一首記述春日烹品功夫茶的情景,曰:「麴院春風啜茗天,竹爐欖炭手親煎。小砂壺瀹新鷦觜,來試潮山處女泉。」

(二)功夫茶的特點

潮州功夫茶,以茶具精緻小巧、烹制考究與以茶寄情為特點。據翁輝東《潮州茶經》稱:「功夫茶之特別處,不在茶之本質,而在茶具器皿之配備精良,以及閑情逸志之烹製法。」功夫茶一般不用紅茶和綠茶,而用半發酵的烏龍、奇種與鐵觀音,不必要上等茶,茶葉遠沒有茶具講究。功夫茶的茶具,往往是「一式多件」,一套茶具有茶壺。茶盤、茶杯、茶墊、茶罐、水瓶、龍缸、水缽、紅泥火爐、砂姚、茶擔、羽扇等,一般以12件為常見,如12件皆為精品,則稱「十二寶」,如其中有8件為精品,或4件為精品,則稱「八寶」或「四寶」

茶具講究名產地、名廠家出品,精細、小巧,質量上乘,儼然一套工藝品,體現潮州茶文化中的高品味的價值取向。功夫茶的茶壺,多用江蘇宜興所產的硃砂壺,要求「小淺齊老」,茶壺「宜小」,「小則香氣氤氳,大則易於散燙」,「獨自斟酌,愈小愈佳」;茶杯也宜小宜淺,猶如半隻乒乓球,色白如玉,杯小則一啜而盡,淺則水不留底。

功夫茶之功夫,全在茶之烹法,雖有好的茶葉、茶具,而不善沖,也全功盡廢。潮州功夫茶的烹法,有所謂「十法」,即活火、蝦須水、揀茶、裝茶、燙盅、熱罐、高沖、蓋沫、淋頂與低篩。也有人把烹制功夫茶的具體程序概括為:「高沖低灑,蓋沫重眉,關公巡城,韓信點兵。」或稱「八步法」

治器——沖茶前的准備工作,從起火到燒開水,沖燙茶具;

納茶——將茶葉分粗細後,分別把茶葉裝入茶壺,粗者置於底、中者置於中、細者置於上,茶葉不可裝得太滿,僅七八成即可;

候茶——講究煮水,以「蟹眼水」為度,如蘇東坡所說,「蟹眼已過魚眼生」,初沸的水沖茶最好;

沖點——講究「高沖」、開水從茶壺邊沖入,切忌直沖壺心,以防「沖破茶膽」,茶葉沖散,茶沫溢出,可能把茶沖壞;

刮沫——沖茶時溢出的白色茶沫,先用茶壺蓋颳去,然後把茶壺蓋好;

淋罐——茶壺蓋好後,即用開水沖淋壺蓋,既可沖去溢出的茶沫,又可在壺外加熱;

燙杯——在篩茶前,先燙杯,一可消毒,二可使茶杯升溫,茶不易涼,也能使茶生香;

篩茶——講究「低篩」,這是潮州功夫茶的特有篩茶方法,把茶壺嘴貼近已整齊擺放好的茶杯,然後如「關公巡城」般地連續不斷地把茶均勻地篩灑在各個杯中,不能一次注滿一杯,以示「一視同仁」,但一壺茶卻必須循環篩酒以至於盡,即所謂「韓信點兵」多多益善。

潮州功夫茶,不同於一般的喝茶,二者之異首先在於非同一般喝茶那樣,大口大杯地喝,而是小杯小杯地品味,品茶之意與其說為解渴,不如說在品味茶之香,在以茶敘情;其次,潮州功夫茶特別地講究食茶的禮節,待茶沖完,主客總是謙讓一番,然後請長者、貴賓先嘗,杯沿接唇,茶麵迎鼻,聞茶之香,一啜而盡。功夫茶這一套禮儀正是中國傳統的「茶道」。

『伍』 廣東茶文化的飲茶習慣

是廣東茶文化最具特色的重要內容。早茶習慣,遍於各階層,上至達官貴人,下至車夫「苦力」;飲茶去處遍布城市鄉鎮,廣東茶樓之多可為全國之最。
「早茶」突出體現嶺南文化「早」的特色。嶺南,春早;嶺南人。起早,正是特定的地理氣候環境使廣東人養成了早起的習慣,與之相應的有「趁早墟」(趕早集)、「飲早茶」的習慣。廣東人「飲早茶」,早得出奇,凌晨4點來鍾起床,步行到茶館,「一盅兩件」(一壺茶、兩件點心),慢慢「嘆」(好好地享受)。飲茶配以點心或炒粉、面,這是廣東早茶的特點,也是廣東茶系異於
其他茶系的突出之處。中國人喝茶大都就茶喝茶,沒有佐食,而廣東人卻不然,飲茶總配以點心。其原因不知是由於光喝茶太單調,還是由於氣候炎熱不喝茶吃點心難以下咽,也不知從何時開始,廣東人開始有了這種習慣,是否受到西方飲食的影響,也無從考究。
明清以來,由於商品經濟的發展,飲茶更為普遍,茶市興旺。商品經濟給人們帶來的首先是競爭,而競爭的關鍵是能否節省時間;雖然廣東人並不能在理性上認識 「時間就是金錢」,但實際上卻不得不加快生活節奏,傳統的時間觀念開始改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老觀念被動搖,人們處處珍惜時間,飲食中「飲早茶」正是合乎「惜時」的原則。「飲早茶」是利用工作之空暇,喝茶,清洗腸胃;吃點心,喂飽肚子;聊天,溝通信息,聯絡感情;大清早漫步至茶居(茶樓)吸收了新鮮空氣,鍛煉了身體,可謂一舉而多得,精明的廣東人何樂而不為。 廣東人飲早茶,注重好茶,也注重配茶的點心與茶樓的環境。清代的茶樓,茶台上擺有茶盅、茶盅蓋和茶杯,點心糖果放在茶台旁的小窗櫥里,由茶客自取,吃完再結帳。
廣東人多愛飲龍井、觀辣、水仙、普洱、紅茶等。廣東茶樓所供應的點心,開始時較為簡單,僅有蛋卷、薄餅、酥餅之類。近代以來,廣東成為中西文化交融的窗口,廣東的茶樓也接受了西方傳進的點心,如各種麵包,蛋糕等。民國時期,茶樓的點心出現多樣化趨勢,增加了各種富有嶺南特色的包點,以及嶺南特有的用肉類製作的「燒賣」,如豆沙包、麻容包、椰容包、叉燒包、臘腸卷,以及排骨燒賣、干蒸燒賣等。廣東的配茶點心,由簡單到豐富多彩,不僅體現廣東人飲茶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而且標志著廣東茶文化逐漸進入興盛時期。二十世紀初,廣東配茶點心愈來愈豐富,茶市的競爭也愈來愈激烈。廣東點心,兼收中西點心製作之優長,而形成自身的特色,主要特點是:選料廣博,造型獨特,款式新穎,製作精細,皮鬆屑薄。茶點,也成為廣州美食的重要組成部分。
廣東人飲茶,講究環境。廣東人稱茶樓作「茶居」,有不同的檔次。上乘茶居,門戶金碧輝煌,室內字畫高掛,瓷盅沏名茶,配以高級點心,名伶演唱,此為達官貴人的去處;較低層的茶居、茶寮、炒粉館,不設茶盅,用瓷茶壺,消費水平較低,薄茶足以解渴,閑聊可以溝通信息、聯絡感情、消遣與歇息。廣東的茶市,從來就十分興旺,大清早就人聲鼎沸,熙熙攘攘,即使在抗戰時期也不中落,可見「飲茶」已成為廣東人飲食文化生活中不可少的部分。

『陸』 廣州飲茶有多少年文化

廣州飲茶有300多年的文化了。
廣州茶文化的起源
廣州地處亞熱帶,日照長、氣溫高、流汗多,人們需要通過飲食來補充大量的水分。飲茶同喝水一樣,首先是人類生存的需要。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茶文化的內涵不斷豐富,入明以來,廣州「茶市」與潮州「功夫茶」,這兩朵嶺南茶文化的花蕾破綻而開。至清代,廣東茶文化進入第一個興盛期,在茶市、茶館、茶具、用茶方式,以及人們對茶的品味的文化心態等方面,均達到空前水平。

清康熙、雍正年間,一些記述廣東風土人物的著作,大都談到「茶」。較早的如屈大均的《廣東新語》明確指出,「西樵號稱茶山,自唐曹松移植顧渚茶其上,今山中人率種茶」,曹松是唐代舒州(今安徽潛山)人,曾南遊廣州,在西樵山停留時,把浙江顧渚名茶傳入嶺南。屈大均還列舉廣東茶的產地,如廣州的河南三十三村、西樵山、鼎湖山、羅浮山、潮陽鳳山、瓊州等。繼而有范端昂的《粵中見聞》,附和屈大均的看法。

雍正十年(1732年),曾任廣東按察使的張渠(河北武強人),在《粵東聞見錄》中雖認為,「大抵粵茶不及閩中」,但同時指出廣東並非不產茶,除人們常用的廣州河南茶外,還有珍品如「肇慶之鼎湖茶,韶關之觀辣樹茶,惠州之羅浮茶,化州之琉璃茶」等。事實上,廣東素來產茶,而且茶的生產發展頗快,近代廣東已有茶葉出口,廣東人「嗜食茶」,成為茶葉生產發展的內在動力,而茶葉的豐富,又為廣東茶文化的發展提供了可靠的條件。
廣東茶文化的起源
廣東茶文化,其產生與發展由特定的地理氣候條件所決定,同時也是廣東經濟與文化發展所使然。渴,需要喝水,這是人的本能,但人們對喝水的要求卻隨社會的發展而提高,由生存的需要,到追求舒適和享樂,人們也就從喝生水,到喝白開水,再到喝茶,廣東的茶文化的產生同其他地區的茶文化一樣有著相同的原因。

然而,由於廣東的東南沿海一帶商業活動的頻繁,茶文化顯得更加發達而富於特色,明清以後尤其如此。廣州人的「飲早茶』與潮州人的「功夫茶」,便是廣東社會文化生活中重要的文化現象。

廣東早茶習俗

飲早茶是廣東茶文化最具特色的重要內容。早茶習慣,遍於各階層,上至達官貴人,下至車夫「苦力」;飲茶去處遍布城市鄉鎮,廣東茶樓之多可為全國之最。

「早茶」突出體現嶺南文化「早」的特色。嶺南,春早;嶺南人。起早,正是特定的地理氣候環境使廣東人養成了早起的習慣,與之相應的有「趁早墟」(趕早集)、「飲早茶」的習慣。廣東人「飲早茶」,早得出奇,凌晨4點來鍾起床,步行到茶館,「一盅兩件」(一壺茶、兩件點心),慢慢「嘆」(好好地享受)。
廣東茶文化的起源
飲茶配以點心或炒粉、面,這是廣東早茶的特點,也是廣東茶系異於其他茶系的突出之處。中國人喝茶大都就茶喝茶,沒有佐食,而廣東人卻不然,飲茶總配以點心。其原因不知是由於光喝茶太單調,還是由於氣候炎熱不喝茶吃點心難以下咽,也不知從何時開始,廣東人開始有了這種習慣,是否受到西方飲食的影響,也無從考究。

明清以來,由於商品經濟的發展,飲茶更為普遍,茶市興旺。商品經濟給人們帶來的首先是競爭,而競爭的關鍵是能否節省時間;雖然廣東人並不能在理性上認識「時間就是金錢」,但實際上卻不得不加快生活節奏,傳統的時間觀念開始改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老觀念被動搖,人們處處珍惜時間,飲食中「飲早茶」正是合乎「惜時」的原則。

「飲早茶」是利用工作之空暇,喝茶,清洗腸胃;吃點心,喂飽肚子;聊天,溝通信息,聯絡感情;大清早漫步至茶居(茶樓)吸收了新鮮空氣,鍛煉了身體,可謂一舉而多得,精明的廣東人何樂而不為。

『柒』 廣東茶文化的起源與發展

廣東茶文化,其產生與發展由特定的地理氣候條件所決定,同時也是廣東經濟與文化發展所使然。渴,需要喝水,這是人的本能,但人們對喝水的要求卻隨社會的發展而提高,由生存的需要,到追求舒適和享樂,人們也就從喝生水,到喝白開水,再到喝茶,廣東的茶文化的產生同其他地區的茶文化一樣有著相同的原因。然而,由於廣東的東南沿海一帶商業活動的頻繁,茶文化顯得更加發達而富於特色,明清以後尤其如此。廣州人的「飲早茶』與潮州人的「功夫茶」,便是廣東社會文化生活中重要的文化現象。
飲茶
「喝茶」在廣東話里稱作「飲茶」,毛澤東有「飲茶粵海未能忘」詩句。廣東人愛「飲茶」,茶文化既是民俗文化,又是飲食文化。在廣東,民間以茶相待已成為一種禮節,如有客到,第一件事便是奉上一杯「靚茶」,第一句話是「請飲茶」,以此表示主人的熱情、友好和禮貌。由於嶺南自古具有「重商」的價值取向,「飲茶」也從家庭走向市場,使廣東的茶文化具有較濃的商品經濟的特色。廣東較早出現人們聚集飲茶的居所,如茶室、茶館、茶寮、茶居、茶樓等,名目繁多、形式各異。至清代,廣東的茶市漸趨興旺,出現一批頗具特色的茶樓。民國時期,廣東茶市的興旺勢頭有增無減,經久不衰。
起源
        廣東地處亞熱帶,日照長、氣溫高、流汗多,人們需要通過飲食來補充大量的水分。飲茶同喝水一樣,首先是人類生存的需要。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茶文化的內涵不斷豐富,入明以來,廣州「茶市」與潮州「功夫茶」,這兩朵嶺南茶文化的奇葩破綻而開。至清代,廣東茶文化進入第一個興盛期,在茶市、茶館、茶具、用茶方式,以及人們對茶的品味的文化心態等方面,均達到空前水平。

『捌』 淺談廣州早茶文化_廣州早茶文化的介紹

廣州的早茶 文化 在全國都是很出名的,你對於廣州的早茶文化了解多少呢?那麼下面一起來看看我為大家精心推薦的淺談廣州早茶文化,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廣州早茶文化的介紹
廣州人嗜好 飲茶 。早上見面打招呼就是問“飲左茶未”,以此作為問候早安的代名詞,可見對飲茶的喜愛。飲茶是廣州人的一個生活習慣,也是“食在廣州”的一大特色。

廣州人所說的飲茶,實際上指的是上茶樓飲茶,不僅飲茶,還要吃點心,被視作一種交際的方式。廣州的茶樓與茶館的概念也不盡相同。它既供應茶水又供應點心,而且建築規模宏大,富麗堂皇,是茶館所不能比擬的。因此,廣州人聚會,談生意,業余消遣,都樂於上茶樓。一壺濃茶幾件美點,三三兩兩聚在一起,邊吃邊談,既填飽了肚子、聯絡了感情,又交流了信息,甚至談成了一樁生意,實在是一件愜意的事情。正因為如此,廣州人把飲茶又稱“嘆茶”。“嘆”是廣州的俗語,為享受之意。這也正是廣州茶樓業歷百年而不衰的一個重要原因。在廣州的老字型大小飲食店中,有相當一部分就是當年的茶樓。

廣州人飲茶並無什麼禮儀上的講究。唯獨在主人給客人斟茶時,客人要用食指和中指輕叩桌面,以致謝意。據說這一習俗,來源於乾隆下江南的 典故 。相傳乾隆皇帝到江南視察時,曾微服私訪,有一次來到一家茶館,興之所至,竟給隨行的仆從斟起茶來。按皇宮規矩,仆從是要跪受的。但為了不暴露乾隆的身份,仆從靈機一動,將食指和中指彎曲,做成屈膝的姿勢,輕叩桌面,以代替下跪。後來,這個消息傳開,便逐漸演化成了飲茶時的一種禮儀。這種風俗至今在嶺南及東南亞依然十分流行。

廣州的茶市分為早茶、午茶和晚茶。早茶通常清晨4時開市,晚茶要到次日凌晨1~2時收市,有的通宵營業。一般地說,早茶市最興隆,從清晨至上午11時,往往座無虛席。特別是節假日,不少茶樓要排隊候位。飲晚茶也漸有興盛之勢,尤其在夏天,茶樓成為人們消夏的首選去處。

不過,廣州人在閑暇時也以在家裡飲“功夫茶”為樂事。“功夫茶”對茶具、茶葉、水質、沏茶、斟茶、飲茶都十分講究。功夫茶壺很小,只有拳頭那麼大,薄胎瓷,半透明,隱約能見壺內茶葉。杯子則只有半個 乒乓球 大小。茶葉選用色香味俱全的烏龍茶,以半發酵的為最佳。放茶葉要把壺里塞滿,並用手指壓實,據說壓得越實茶越醇。水最好是要經過沉澱的,沏茶時將剛燒沸的水馬上灌進壺里,開頭一兩次要倒掉,這主要是出於衛生的考慮。斟茶時不能滿了上杯斟下杯,而要不停地來回斟,以免出現前濃後淡的情況。飲時是用舌頭舔著慢慢地品,一邊品著茶一邊談天說地,這叫功夫。功夫茶茶汁濃,鹼性大,剛飲幾杯時,會微感苦澀,但飲到後來,會愈飲愈覺苦香甜潤,使人神清氣爽,特別是大宴後下油最好。

此外,飲涼茶也是廣州人的一個生活習慣。所謂飲涼茶就是把葯性寒涼、能清解內熱的中草葯煎水作飲料喝,以清除夏季人體內的暑氣。廣州的涼茶歷史悠久,如王老吉涼茶就形成於清嘉慶年間(1796~1820),由於它清熱解毒、消炎去暑的葯用功效明顯,歷來為廣州人所推崇。另外,還有如石岐涼茶、健康涼茶、金銀花茶、龜苓膏、生魚葛菜湯等也都是廣州人喜愛的傳統老牌涼茶。

80年代以來,為方便飲用,各種涼茶沖劑及軟包裝涼茶應運而生,如神農涼茶、夏桑菊等,已成為許多家庭夏季的必備飲品。
廣州早茶的意境
“早茶”一詞,今天幾乎已成廣州人的別稱。雖然,“早茶”並非只限於廣州,但由於廣州的“早茶”實在名聲太大,其他的自然也就不在話下了。但廣州茶樓的歷史其實算不得很長,大概也就是在清道光年間才從當時的酒樓演變而來。真正與廣州現今的“早茶”有點形式接近的茶館,考證下來大約有點像清代咸豐同治年間的一種叫做'一厘館'的館子,其設備很簡陋,木桌板凳,供應糕點,門口掛一個木牌子,寫著'茶話'兩字,實際就是一個為客人提供歇腳敘談、吃點東西的地方。發展到後來,這樣的場所就逐漸地變得專業起來,內容越來越豐富,場面也越來越豪華,並最終促成了廣州人的“早茶”習俗。到了今天,“喝早茶”已成為廣州人生活中的一大內容,也已成為廣州城市特色中最為濃墨重彩的一筆。

從“一厘館”到現在的酒店茶樓,盡管廣州人“喝早茶”的內容和形式已經發生了可謂是翻天覆地的變化,但在本質上其功能實際並沒有特別的變化。舊時廣州的“妙奇香”茶樓有一幅 對聯 :“為名忙,為利忙,忙裡偷閑,飲杯茶去;勞心苦,勞力苦,苦中作樂,拿壺酒來”。說的無疑是一種感覺,而且准確並形象地描繪出了“喝早茶”的理念意境。事實上,情趣性、休閑性、交際性和經濟性始終是廣州人“喝早茶”的不變主題,也是其廣為風靡的主要原因。

城市生活表面上豐富多彩,實際上卻難免緊張、枯燥和乏味。“二點一線”或“三點一線”是大部分人的基本生活軌跡。如果工作性質再機械一點,工作環境再孤單一點,生活之索然寡味實在是可想而知的。而所謂城市生活的娛樂性和相關的設施,更大程度上是面向無家無室的年輕人的。究其實質,也不外乎是促成其多餘能量的泄發而已,所以許多場合實在是“成人不宜”的。“早茶”盡管形式簡單,但由於它幾乎可以涉及吃喝玩樂閑的方方面面,且沒有年齡與身份的限制,又有著一定的選擇性和相對的自由度,所謂人生的情趣、生活的樂趣,自然也就有在其中了。

眼下“休閑”的概念正大行其道,但究竟怎樣才謂之“休閑”,可能一下子還真有點說不太清。忙的人找空、找休息,是休閑,閑的人找事、找累,也同樣是一種休閑;家裡住久了開幾天賓館是休閑,住久了賓館睡幾天農舍也是休閑;坐慣了轎車的騎幾天自行車是休閑,天天騎車的借輛轎車兜兜風也是休閑……可見“休閑”的本身玄妙得很,似應歸入精神的范疇,實際也就是一種感覺。不過推敲起來,這種感覺其實倒是可以分為兩種類別的。一種是純粹的自我感受,所謂自得其樂;另一種則帶有一定的表現性,即所謂看得見的休閑,頗有點休閑者形象 廣告 的意境。無論是自得其樂的休閑還是表現性的休閑,“早茶”時分,提供的其實都是一種最為適宜的氛圍和環境。

在人與人的交流和溝通方面,城市生活最為煩惱的就是時間、對象、主題和環境的缺少,或者是過於突出和鮮明的目的性。“喝早茶”顯然是解決這一煩惱的極好途徑。兩個人不算少,一群人不算多;有事說事,無事敘情;同事朋友之間、家人親戚之間、業務關系社會交往之間,甚至是上下級之間、談情說愛之間,都在可聚可談之列。在今天的廣州,沒有“泡”茶樓的機會,就可能意味著少了許多發財的機會。不進茶樓,是不會融入廣東的商業社會的。更為重要的是,即使把清閑、舒適的茶樓當成商業談判的場所,表面上的功利性也淡化了許多。生意場上所謂的虛虛實實、真真假假,於是又多了一層遮掩。

有人說廣州人的待客相對是比較輕松的,因為請請“早茶”終究算不得太大的負擔。事實上“經濟性”確實應該是廣州“早茶”的一個不可忽視的特點。個人消費不算節儉,舉家相聚不算破費,待客會友也不算寒酸;場面可以很大,內容可以很多,但不外乎是茶水與點心:紅茶、綠茶、烏龍茶、花茶、元堡茶,叉燒包、水晶包、水籠肉包、蝦仁小籠包、蟹粉小籠包,鳳爪、牛肉、肚片加上各類干蒸的燒賣、酥餅,還有雞粥、牛肉粥、魚片粥、豬腸粉、蝦仁粉、雲吞……雖然現在也出現了所謂的“星級早茶”,但充其量也只是多了點豪華的形式,再說這終究不是也不會是廣州早茶的主流。起源於“一厘館”的廣州早茶本身就是一種大眾消費模式,如果失去了經濟性,無異於就失去了根本。

“早茶”的這些特點,當然並非只為廣州人所重視,天南海北的所有城市人其實也都是青睞有加的。外地人到廣州拒絕早茶的好像很少有見,而且,到廣州定居的外地人基本還都是從“喝早茶”開始適應並融入廣州社會的。即使是一些短暫在廣州居住過的年輕人,離開以後,也大都認為廣州早茶時光的感覺是很有一番回味的。所以曾經有一段時間,包括北京在內的許多城市也紛紛開出了“早茶”,基本是學著廣州的模樣,甚至茶點也似乎很強調原汁原味,有的還專門高價從廣州請來了廚師。只可惜好景不長,沒等熱起來十有八九便已經關門大吉了。為什麼普遍喜歡的“早茶”出了廣州就開不起來?究其原因,或許更能說明廣州“早茶”的實質並不在單純的吃點喝點,而在於一種環境,一種氛圍,一種早茶時光的特定感覺。

與“廣州早茶”最為異曲同工的大概要首推“英國下午茶”。格調優雅、內涵豐富的“英國下午茶”文化的形成並享譽天下,同樣可以使我們對城市情趣的認識和創造有著特別重要的啟示和借鑒意義。英國人歷史上不曾種過一片茶葉,卻用從中國進口的茶葉,創造了自己獨特的生活方式。“英國下午茶”這一稱謂始於19世紀40年代的一個貴夫人的創舉。其風靡之快、影響之大,恰如一首英國民謠所唱:“當時鍾敲響四時,世上的一切瞬間為茶而停。”到了今天,英國已經成為世界頭號茶葉消費大國,每天英國人一共喝掉1億3500萬杯茶,每年共消費掉世界茶葉總產量的1/4。沒有茶的日子,對英國人而言,已經絕對是不可想像的了。

曾經有觀點認為,廣州之所以風行“喝早茶”,是因為廣州人有閑、有錢、有生意要談,於今看來,這未免就偏頗了點。當然,要形成城市生活方式的某種感覺,絕非一時一日之功,肯定需要有許多的相關前提和條件。但城市生活方式決不是一成不變的,它同樣需要有創造和培育的意識與激情。特別是在激發人們的生活激情、迎合人性的本質需求方面,更需要有倡導性的觀念和舉措。比如,雙休制和長假制的實行,對人們生活內容的豐富性和生活感受的多樣性無疑就形成了空前的影響。再比如,最近許多城市已經悄悄地改變了多少年一貫制的作息制度,實行了呼聲已久的“朝九晚五”,不但有助於豐富城市的夜生活,也相對形成了工作生活的輕松感。有些城市已經開始提出並討論學生上學是否也能“朝九晚五”的問題,而且據說贊同者絕對居多。事實是明放著的,學生的問題不解決,家長們又如何輕松得起來?

也許,我們真的很難見到廣州“早茶”純粹模仿的成功,但只要對其經營方式和理念有足夠的認識,只要有對改善和豐富城市生活情趣有著孜孜以求的嚮往和追求,相信就可以在每個城市的許多“早茶”和不是“早茶”的場合,創造出“廣州早茶”的相同的意境,並從方方面面捉摸到與之類似或同樣的特定感覺。
廣州早茶文化的學問
不能先倒自己的,必須從別人開始,最後一個才是自己。別人給自己倒茶時為了表示謝意,應該用手指頭在桌子上敲幾下(用左右手似乎不限)。這個簡單的動作,來源於一個饒有趣味的 傳說 。話說乾隆皇帝下江南時,有一次扮作僕人,給扮作主子的隨從倒茶。隨從受寵若驚,若是在皇宮里,此等待遇當跪拜叩頭謝之。但是這是在宮外,不能暴露乾隆的天子身份,於是隨從靈機一動,便發明了以上手勢代替跪拜叩頭之禮,並流傳沿襲至今。還有就是不管別人的杯子里是否滿了,都應該點滴幾下以示尊重。

點心是不用自己去拿的,茶館有專門的服務人員推著小車輪流在大廳裡面轉悠,車上放著各色點心和風味小吃,只要小車到了跟前,你就可以把它叫停,看看有什麼好吃的就盡管拿就是了,服務小姐會主動把賬記在記錄卡上。這里要說明一下,所有的點心分為六等:小點,中點,大點,頂點,特點,超點,價格不用說是芝麻開花——節節高啦。如今小點一般三五塊錢,超點就要十七八塊了。小姐知道各類點心的等級,用一個小章在記錄卡的相應的等級上蓋一個小印,最後結算時就憑這些小印來付錢。

專門為了吃而來的茶客當然是上下其手,獅子大張嘴了;只是想聊天的茶客三五一堆,桌上一兩碟小菜,悠閑地喝著茶,偶爾才下筷夾一口。兩者各得其所,彼此是毫不相乾的。

吃早茶就是吃時間的滋味,你必須有這份優哉游哉的閑情。不同於一般茶樓,純粹喝茶,廣東早茶則豐富得奢侈,茶,只是個借口,更廣泛的是廣式點心菜餚粥品。

喝茶、看報、會友、聊天、想心思、談生意。時間原來是空空盪盪的,需要內容填充,你可以選擇吃早茶,吃早茶在語文老師的眼裡,是動賓搭配不當的病句,但在這里,早茶真的是吃的!茶的標題裹不住佳餚的美味。

『玖』 簡述廣東地區的飲茶文化

廣東茶文化是中國四大茶文化系列之一。中國社交飲食習俗。據《廣東新語》說,廣東種茶自唐始,唐代曹松把茶種移植到南海西樵山,便拉開了廣東茶文化的序幕,廣東特定的地理、氣候條件以及經濟發展狀況,決定了廣東人愛飲茶以及廣東茶文化的特點。
廣東茶文化包括茶葉品評技法、藝術操作手段的鑒賞、品茗美好環境的領略等整個品茶過程的美好意境。其過程體現形式和精神的相互統一,是飲茶活動過程中形成的文化現象。它起源久遠,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與宗教結緣,有的地方把飲茶品茗作為一種藝術享受來推廣。當前,在廣東茶文化的領域里掀起了一股新的天然保健茶的潮流,普洱茶、綠茶、紅茶、英德茶、潮州茶、羅浮山茶、功夫茶、天然茶。

廣東茶文化,其產生與發展由特定的地理氣候條件所決定,同時也是廣東經濟與文化發展所使然。渴,需要喝水,這是人的本能,但人們對喝水的要求卻隨社會的發展而提高,由生存的需要,到追求舒適和享樂,人們也就從喝生水,到喝白開水,再到喝茶,廣東的茶文化的產生同其他地區的茶文化一樣有著相同的原因。然而,由於廣東的東南沿海一帶商業活動的頻繁,茶文化顯得更加發達而富於特色,明清以後尤其如此。廣州人的「飲早茶』與潮州人的「功夫茶」,便是廣東社會文化生活中重要的文化現象。

『拾』 什麼叫廣東茶文化

廣州人的飲早茶是廣東茶文化的重要體現。據說廣州的早茶起源於清朝末年。當時,廣州出現了許多隻收兩厘錢的廉價茶館,人稱「二厘館」。這種茶館一般只有茶桌三四張、凳子若干條,陳設比較簡陋,飲茶者也多為底層普通人。茶館里有點心出售,當然也是價格低廉。「二厘館」里售賣的這種廉價點心,據說就是廣州早茶文化的源頭。

有早茶,自然就有午茶和晚茶。午茶和晚茶時,大都有節目演出,茶客們一邊品茶,一邊吃點心,一邊欣賞歌曲、戲曲等文藝演出,悠哉樂載也。廣州的「三茶」以早茶最為熱鬧,最具特色,到廣州去的話,不能不體驗廣州人的「飲早茶」。

閱讀全文

與嶺南喝茶文化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0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1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62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41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50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5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2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78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6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1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9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2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9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7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13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0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