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市井俗曲的特點是言辭低俗錯字百出嗎
市井俗曲的特點有言辭低俗時但一定不是錯字百出。
市井,指街市;古代城邑中集中買賣貨物的場所。見《初學記》卷二四:「或曰:古者二十畝為井,因井為市,故雲也。」市井含有「街市、市場」以及「粗俗鄙陋」之意。市井文化是一種生活化、自然化、無序化的自然文化,它是指產生於街區小巷、帶有商業傾向、通俗淺近、充滿變幻而雜亂無章的一種市民文化,它是一種「現象流」——「逝者如斯乎,不舍晝夜。」它反映著市民真實的日常生活和心態,表現出淺近而表面化的喜怒哀樂。它自由閑散缺乏庄嚴,缺少深刻性和心靈沖擊力,「沒有現實與歷史的深層次的憂患,更沒有血與火的悲劇意識。」
俗曲 中國明清以來在各地民歌的基礎上逐漸發展起來並流行於城鎮市民階層,社會影響深廣的民間歌曲的泛稱。因時間、地點的不同,亦稱為俚曲、時調、時曲、小曲、小唱、小調雜曲等。俗曲多數由農村的民歌流傳衍變而來,因此二者間有時難於劃分。
俗曲的歌詞內容,主要反城鎮社會生活映。由於專業藝人的加工,曲調細膩流暢,節奏規整,結構謹嚴,並配置有若干樂器伴奏,如琵琶、三弦、月琴、箏、四胡、墜琴、檀板、八角鼓等。有的篇幅較長,甚至近於說唱和戲曲的結構。民歌俗曲的社會價值乃在於「借男女之真情,發名教之偽葯」。但是俗曲也存在著相當嚴重的弱點。市民階層在意識形態上和封建階級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小生產者的狹隘性、軟弱性,對文藝作品產生消極影響。因此,俗曲的內容大量是愛情婚姻、游婿思婦的閨情等,題材范圍相當狹窄。少數作品宣揚金玉滿堂、天命迷信,甚至在政治上誣蔑農民起義等。就是愛情題材也常常沾染、甚至完全陷入猥褻庸俗、放縱情慾的低級趣味。
② 「市井文化」是怎樣發展和起源的其中有哪些文化載體
中國是擁有上下五千年文明歷史的東方之珠。曾與古巴比倫、古埃及、古印度,並列為「四大文明」古國。在古代文明史發展與進步的過程中,文化作為一種特殊符號,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
尤其是在構建文明體系之時,多種文化相互交流、雜糅,才最終衍生出了極具東方古國特色的文化史。
實際上筆者認為我國文化史的形成與發展,其實就是中國文明史不斷完善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曾出現過,不計其數異彩紛呈的文化分支。紅山文化、大汶口文化、良渚文化,都是中國文化史中最燦爛的文化片段。
筆者認為實際上現代社會中的市民群體,所衍生出來的市民文化。其實與古代市民文化一脈相承。比如,大家特別喜歡逛的夜市中,既有各式各樣的美食也有很多特別新奇的商品。徜徉在夜市之中彷彿已經穿越至古代社會,去親身感受一下他們心目中的市井文化。
5.「市井文化」的內涵
「市井文化」顧名思義就是起源於,市井之中的一種文化現象。但是這種文化現象多以庸俗為主。同時,構成市井文化的主體即普通市民群體,他們的生活條件基本上都比較貧苦。而且也往往以出賣勞動力為生,所以市井文化才具有粗俗鄙陋的特性。
當然隨著朝代更迭、時代進步以及城市化進程加快。「市井文化」的形象也正在不斷改觀。尤其是在市民個人休養和素質提升之後,「市井文化」幾乎已經脫離了粗鄙的形象。反之卻成為了很多人心目中的,質朴、原始、純真的生活方式。
結 語
由城市、市井、市民、文化構成的「市井文化」,既是中國文化發展中的一個分支,同時也是古代城市發展的一個縮影。正因為有了城市才會產生市井之地,而生活於市井的城市居民,就是市井文化的最初締造者。
雖然這種文化類型登不上大雅之堂,同時也會與主流文化格格不入。最重要的是還會受到生流社會的鄙夷,但是筆者認為「市井」中的生活場景,以及由這些生活場景所描繪出的「市井文化」,才是一種最具人情味的特色文化。
③ 傳統的曲藝形式快書,是寫作「鼠來寶」還是「數來寶」
數來寶
shǔlái bǎo
一.字典中的解釋
曲藝的一種。流行於北方各地。一人或兩人說唱。用竹板或系以銅鈴的牛髀骨打拍。常用句式為可以斷開的"三、三"六字句和"四、三"七字句,兩句、四句或六句即可換韻。最初藝人沿街說唱,都是見景生情,即興編詞。後進入小型游樂場所演出,說唱內容有所變化。部分藝人演唱民間傳說和歷史故事,逐漸演變為快板書,與數來寶同時流行。
二.介紹
《數來寶》本來是流落於民間的乞丐要錢的一種手段,他們用兩個牛胯骨(內行叫「合扇」)上面拴有十三個小鈴鐺(俗稱十三太保),頭上有兩個紅纓,敲打著念自己編的詞向商號要錢。他們站在門口左右都有規矩,分為「梭」家門和「李」家門,還有一種叫「梭李不靠」的。他們要錢非達到目的不走,如果商號態度不好或出口惡言,他們便編詞罵街,一定要給錢才走,是一種耍無賴的要錢方式。但他們都很聰明,能見到什麼就編什麼詞,雖然商家討厭他們,但得到多數旁聽人們的贊賞。商家給錢他們不用手接,而用牛胯骨去接,也有用「節子」板(即七塊竹板)的,要錢的方法和唱的詞句也相同。戴少甫演出即用「節子」板伴奏。戴少甫吸收了這種民間「藝術」,經過他加工整理,改編成適合相聲的形式,充實了內容,增添了許多「包袱」,也淘汰了許多粗俗不健康的詞句,使《數來寶》獲得了新的藝術生命。在演出時先和副手於俊波扮成一男一女,入活後戴扮數來寶要飯的,於俊波作商號掌櫃的,這樣,在矛盾互相沖突和發展中達到了藝術的高潮。他們開頭是這樣的詞:
男:老婆子跟我走,千萬別給我丟了丑。
女:老頭子你放心,奴家可不是那樣人。
男:老婆子別誇口,三毛大洋就跟著人家走。
女:(白)三毛錢?你把我看的太賤啦,怎麼也得三塊五塊的。
這算是一個「瓢把兒」,下面就是正文。「甲」代表乞丐,「乙」代表商號大掌櫃,摘錄幾段詞作為參考,其詞如下:
甲:(數)數來寶進街來,一街兩巷好買賣。也有買也有賣,俐俐拉拉掛招牌。金招牌,銀招牌,大掌櫃的發了財。你發財我沾光,你吃糨的我喝湯。(接奉承話)一拜君,一拜臣,二拜掌櫃的大量人。人量大,海量寬,劉備大量坐西川。西川坐下漢劉備,保駕全憑三千歲。人又高馬又大,臉膛黑鬍子乍,大喝一聲橋折下。夏侯傑,掉下馬,曹操一見害了怕。
乙:(白)我這買賣你要不著。
甲:(數)不是傻子不害臊,什麼買賣我都要。只要你有仨字型大小,傻子我就要得著。
乙:(白)我這兒開的是棺材鋪。
甲:(數)打竹板邁大步,眼前來到棺材鋪,你這棺材真是好,買一大送一小……。
乙:(白)沒有這么送的。
甲:(接數)你這棺材真是好,一頭大一頭小,裝上死人跑不了,裝上活人還受不了。
乙:(白)我這兒是煤油庄。-
甲:(數)打竹板響叮當,眼前來到煤油庄,掌櫃的煤油真是多,凈管點燈不管喝。傻子有點不服氣兒,喝了一口不是味兒。大掌櫃你信不信,喝了煤油准出殯。
乙:我這兒不是煤油庄,是理發館。
甲:(數)打竹板往前趕,眼前來到理發館,先拜羅祖後拜你,你是羅祖的大徒弟。男剃左女剃右,僧道兩家剃前後。先刮臉後掃眉,剃完還打五花錘,先敲肩後敲背,起個名子叫「放睡」。
乙:我這兒是切面鋪。
甲:(數)打竹板邁大步,眼前來到切面鋪。切面鋪耍大刀,生日滿月用得著。要說面面凈說面,和出來一個蛋,擀出來一大片,切出來一條線,煮在鍋里團團轉,盛在碗里蓮花瓣,一個人吃半斤,三個人吃斤半,大掌櫃的你算一算,算不過來真混蛋。
乙:我這兒是澡堂子。
甲:(數)打竹板響叮當,眼前來到洗澡堂,你這澡堂真衛生,真正是開水白糖凍成冰。
乙:什麼?
甲:(白)錯啦!串了詞兒啦!
乙:還得說澡堂子。
甲:(數)你這澡堂真衛生,池子又深水又清。先洗澡後搓背,洗完還有毛巾被。毛巾被真是強,不能圍在腦袋上。
乙:這回我是賣冰棍的。
甲:(數)打竹板真有趣,大掌櫃的賣冰棍。你這冰棍真衛生,真正是開水白糖凍的冰。吃完冰棍把茶沏,喝了一定準拉稀!
乙:你數來寶的有多少寶。
甲:(數)要說寶凈說寶,寶字丟了寶字找,不知找好找不好。打登州秦叔寶,三下南唐高俊寶……關東城三宗寶,人參貂皮烏拉草;保定府三宗寶,鐵球面醬春不老;天津衛三宗寶,鼓樓炮台鈴鐺閣……傻子也有三宗寶,破棉褲破棉襖,虱子虼子真不少。
乙:你要了半天我不是掌櫃的。
甲:里推外外推里,大掌櫃的就是你。早知道要錢這么難,不如回家種莊田。早知要錢這么費勁,不如回家揀大糞。揀大糞味不好,這才學會了數來寶。
乙:你再不走我插門啦!
甲:(數)唏哩哩嘩啦啦,大掌櫃的把門插。夜晚插門防賊盜,白天插門干什嗎?大掌櫃的插上了門,莫非你們家死了人!
以上是戴少甫《數來寶》詞的一部份,因沒有記錄只憑個人記憶想到的,當然還有許多。下邊就是掌櫃的不給,乞丐耍無賴甚至想動手打架的一些詞句,如:
「你嘴又歪眼又斜,好像是八月十五的兔兒爺……」。
「要打架奔正東,一對一個你稀鬆;要打架奔正北,一對一個你白給……」等等。
因當時的社會環境和他本人世界觀的決定,在詞句中存在不少的不健康甚至粗俗的糟粕,這是當時社會局限性所決定的,但這些不能否認他的藝術成就,他正在奮發向上探索藝術之宮的大好年華,曇花一現便消失了。不良嗜好,不嚴肅的生活,同行的傾軋是他致死的原因。但最主要的還是舊的社會制度是罪惡的淵藪。這就能引起人們的深思。後起的青年曲藝演員們,更應當對新舊兩種不同的社會制度有所認識,才能更激起熱愛黨、熱愛社會主義、熱愛本職工作,下決心費大力氣深刻地研究和探索曲藝的真髓,創造出更好的成績,為豐富人民文化生活,為四化建設作出更大的貢獻。
數來寶又名順口溜、溜口轍、練子嘴,流行於中國南北各地。最初是藝人用以走街串巷、在店鋪門前演唱索錢。由於藝人把商店經營的貨品誇贊得豐富精美,「數」得彷彿「來」(增添)了「寶」,因而得名。據說早在明初就有了數來寶的師承關系和13門戶:北京一帶有索、李、朱3家;江北有丁、郭、范、高、齊5家;江南有桃、李、杏、花、春5家。數來寶進入小戲棚演唱始於清末明初,當時比較著名的藝人有曹德奎、劉麻子、霍麻子等。
數來寶的特點
數來寶藝人憑借廣泛的生活知識,見景生情,即興編唱,有的還能講今比古,引經據典,夾敘夾議,積累了一些固定的套子詞。後來吸收了對口相聲的表現手法,形成對口數來寶,進一步提高了藝術表現力,出現了一些針砭時弊的新唱段。詼諧、風趣是數來寶的藝術特色之一。數來寶的基本句式為上六下七,上句六字為三三,下句七字為四三、二五、二二三。上下句的末一個字要合轍押韻,並且同一聲調。兩句一組,可以一組一轍,也可以連續幾個、十幾個句組一轍。唱句中還可以插入一些獨白,如過口白、夾白等。
數來寶在它的演化過程中使用過多種擊節樂器,如高粱竿兒、錢板兒、撒拉機、牛胯骨、三塊板兒、三個碗兒、開鋤板兒(又名和平板兒)等。現在普遍使用七塊板兒,大竹板兒兩塊叫大板兒,小竹板兒五塊叫作節子板兒。大竹板兒有多種打法,有演唱之前的開頭板兒和演唱中的小過門兒,還可以打出種種花點兒製造氣氛,有時摹擬某些音響,有助於表達唱詞內容。
數來寶的書目
數來寶的傳統書目有《十字坡》、《楊志賣刀》等,也出現過譴責軍閥混戰的《直奉戰》、《打南口》等書目;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時期,山東抗日根據地和膠東解放區流傳過數來寶藝人欒少山編寫的《大臭蟲》、《算算帳》等作品。建國以後,數來寶在部隊文藝活動中普遍流行,出現了《戰士之家》、《從軍記》、《學雷鋒》、《巧遇好八連》、《壯志凌雲》、《硬骨頭六連戰旗紅》。
數來寶的歷史發展
數來寶已知在明朝初年就有了師承關系,北京一帶有索、李、朱三家。起初是以藝人們走街串巷,向商店鋪戶以賣唱索錢的方式表演的。在其漫長的歷史發展中,經歷了「串街走唱」和「撂地演唱」的過程。清末民初的著名藝人有海鳳、曹德奎、劉麻子、霍麻子等。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後有高鳳山、王鳳山等。
數來寶的表演為韻誦式的數唱。傳統唱詞大都是即興編唱,依一定的程式,憑借著演員自身豐富的生活閱歷和即興創作的才能,講今說古,類編排比、夾敘夾議。唱詞的句式為上六下七的上下句式,上句六個字可為三、三句式;下句七個字為二、二、三句式。採用「大花轍」的押韻方法,上下句尾字要求同轍同韻(同一個聲調),數唱中可穿插簡短說白。
數來寶的伴奏樂器幾經演化,曾使用過錢板兒、撒拉機、牛掀板骨、三塊板兒等。後來普遍使用七塊板即兩扇大竹板(稱為大舀)和五扇小竹板(稱為節子),表演時用以擊節伴唱,製造氣口,銜接唱詞,烘托氣氛。也可在演唱之前敲擊出復雜的節奏、多變的音響作純技藝性表演。
數來寶的傳統曲目有《生意行》、《同仁堂》、《棺材鋪》、《十字坡》、《楊志賣刀》、《諸葛亮押寶》、《董家廟》等,還有反映軍閥混戰的《直奉大戰》、《打南口》等故事性較強的時事新聞唱段。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數來寶以嶄新的面貌登上了舞台。其時,北京曲藝團數來寶演員高鳳山、王學義等,挖掘、整理、上演了一批優秀傳統曲目,並創作了《黑姑娘》、《綜合利用開紅花》等一些反映社會主義新生活的現代曲目,受到觀眾歡迎。
這一時期數來寶在北京各部隊曲藝團隊中也得到了很大發展,山東快書演員劉學智、劉洪濱等一批曲藝演員銳意革新、勇於實踐,採用多道轍、大跳躍的創作手法,積極反映人民軍隊及地方火熱的現實生活,編演了許多優秀作品,如《戰士之家》、《從軍記》、《青海好》、《人民首都萬年青》、《軍營新歌》、《我的弟弟》等。
大同數來寶
一.概述
大同數來寶是一種使用大同方言表演的曲藝形式。主要由柴京雲和柴京海兄弟二人創作和發展起來,深受大同及周邊地區群眾的歡迎,得到劉蘭芳、姜昆、侯耀文等曲藝名家的贊賞。作為中華曲壇的新成員,大同數來寶已成為大同的一個文化品牌,一張城市名片。
代表段子有《下崗》、《打麻將》、《家醜外揚》、《望子成龍》、《酒後失言》、《防不勝防》、《親子鑒定》等。
大同數來寶的音像製品從磁帶、VCD到CD暢銷文化市場。山西音像出版社已結集出版發行《柴氏兄弟大同數來寶1~2集》近10萬盒。柴氏兄弟的精選第五輯由中國文聯音像出版社出版發行。
首部大同數來寶專著〈大同數來寶作品集〉共20餘萬字,由中國戲劇出版社出版。書中收集了柴氏兄弟近三十年創作和表演的大同數來寶作品,從上世紀七十年代的《怨誰》到今年春節晚會的《婆媳之間》,近30個段子。
大同數來寶已經走出大同,部分作品在全國曲藝大賽等賽事中頻頻獲獎。曾在廣州獲得全國曲藝群星獎金獎、上海全國文藝展演銅獎,兩的段子在石家莊舉辦的第八屆晉冀魯豫「山河杯」曲藝大賽獲得金獎,《望子成龍》奪得中國第二屆中部六省曲藝大賽金獎。
二.藝術特點
有人這樣說:大同三件寶,煤炭大佛數來。數來寶在民間有著深厚的群眾基礎,這和柴氏兄弟的創作和表演風格以及數來寶的獨特藝術特點是分不開的。作品內容多取材於日常生活,帶有很強的時代氣息。語言詼諧幽默,表演富有親和力。作品內容往往針**對社會的不*良*現*象展開情節,在幽默中批**判和諷**刺,讓人輕松的去思考和產生共鳴。正如著名評書表演藝術家劉蘭芳在柴京雲、柴京海的大同數來寶藝術研討會上說:「大同數來寶的繁榮使我們有理由相信中國曲藝界在新世紀一定能夠再造輝煌。對柴氏兄弟的創作和表演進行很好的探討,總結出有益的經驗和理性的思考,將促進各地曲藝事業的繁榮。」
三,大同城市十大名片之一
曲苑新花、雲中奇葩——大同數來寶
三十年辛勤培育,植出一枝全新的藝術奇葩;三十年悉心耕耘,開出一派碩果盈枝的盛景。
她傳承了順口溜、大同方言快板的神韻,吸納了相聲、小品、戲劇等多種藝術形式的養分,創作表演者柴京雲、柴京海兩兄弟,因此有了「雲中笑星」的美稱;擁有400個曲種的中華曲壇,從此增添了大同數來寶這一新的品種。
說咱百姓的喜怒哀樂,道咱大眾的酸甜苦辣,褒揚時,津津樂道;針砭處,詼諧曲折。方言土語讓人聽著有滋有味,鄉音鄉韻給人感覺真叫親切。
她是坊間市井中走出來的平民藝術,亦俗亦雅,大俗大雅。她給萬千市民帶來笑聲的同時,也給這座城市帶來了歡樂。一群人從此不孤寂,一座城從此不落寞。
她根植大同,火遍三晉,享譽華夏。全國大賽頻頻拿獎,舞台演繹八面開花,她讓更多的外埠人看到了大同的笑臉。有人這樣說:大同三件寶,煤炭大佛數來寶。此言不差
④ 市井文化具體來說表現在哪裡
表達小人物心理,趣味有庸俗成分。
⑤ 市井文化的介紹
2014年1月16日拍攝於。成都寬窄巷子,市井文化是中國文化發展歷史的特殊類型, 市井文化其廣泛性、通俗性、時尚性,並具有人文性的特點。
⑥ 隋唐時期的市井文化有哪些
“酒足飯飽思淫慾”這句話自古就得到廣泛的流傳,當然今天用它來形容隋唐人的娛樂生活並不是貶低的意思。眾所周知中國古代在隋唐年間經濟文化得到了繁榮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在衣食住行等基本的生存需要能夠得到滿足後,人們便會開始考慮更加高級的享受,因而衍生出來一系列的娛樂活動。現如今圍棋不僅在我國廣為流傳,在日本朝鮮等國也得到了極大的發展,而他們的圍棋文化也是在隋唐時期由我國傳播過去的。隋唐時期是一個由內而外都得到極大發展的時期,因而眾多中國的文化也在那一時期傳入了海外,這也是為何日本韓國的文化與我國存在一定相似度的原因。
從以上種種娛樂活動中可知,隋唐時期的中國百姓生活還是相對豐富有趣的,不僅可以吃好穿暖還可以參加眾多的娛樂活動,這是後來的朝代所無法比擬的。自唐朝以後,中央集權逐漸加強,君主專制也一路走向頂峰,從而使得百姓的生活與思想受到禁錮,君王們往往只顧自己的權力,一味限制人們思想的發展,進而束縛了社會文化的發展。自唐朝以後社會文化的發展也受到局限,更不用說各種各樣的社會娛樂活動。後來人們思想受到束縛,所學所想皆是為了統治者服務,也就沒有隋唐時期那樣豐富多彩、簡單快樂的生活。
⑦ 中國的市井文化除了它的民生性,還有什麼特點嗎
局限性~
⑧ 什麼是市井文化
就是普通的老百姓的文化,
或叫民間文化、大眾文化。
⑨ 市井文化的市井文化
含有「街市、市場」以及「粗俗鄙陋」之意。市井文化是一種生活化、自然化、無序化的自然文化,它是指產生於街區小巷、帶有商業傾向、通俗淺近、充滿變幻而雜亂無章的一種市民文化,它是一種「現象流」——「逝者如斯乎,不舍晝夜。」它反映著市民真實的日常生活和心態,表現出淺近而表面化的喜怒哀樂。它自由閑散缺乏庄嚴,缺少深刻性和心靈沖擊力,「沒有現實與歷史的深層次的憂患,更沒有血與火的悲劇意識。」
文化的概念涵蓋面很寬泛,狹義於「市井文化」就是某地區街巷中底層百姓的具有生活氣息的、傳統的和經久不衰的、特色的文化現象,是一種不上大雅高堂的通俗的甚至粗俗的「文化現象」,但在城市化進程加快的過程中,「市井文化」卻也成為了人們追尋過去那種最質朴、原始、純真的生活方式而認同的一種文化現象,不能把這一詞語狹義地歸為貶義,比如沿街叫賣的小販各種腔調和韻律的呼喚聲、某地街頭特色小食品、擺地攤練把式、街頭鬥蟋蟀、路燈下眾人圍觀的棋局、夏日裡晚間街頭竹躺椅上搖扇聊天喝茶的市民、吹糖人捏麵人、沿街排開的剃頭匠簡易廉價的理發挑子......都屬於「市井文化」范疇,尤其獨特的價值與美感。
文化學者徐剛毅先生長期致力於古城街坊研究,就曾對市井文化做出過積極評價。
⑩ 相聲的起源是什麼,高雅還是低俗,文藝還是市井
相聲,可溯之源長,可證之史短。
從張三祿、朱紹文到現在,不過一百多年,可關於相聲藝術的起源問題,卻出現了一些分歧,甚至於在短短一二十年之間,相聲的源頭似乎變得模糊起來。
從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到本世紀初,「相聲是一門語言藝術」的說法深入人心,觀眾也認可相聲就是一門藝術的說法,那時候的相聲作品在針砭時弊、貼近生活方面做得很好,也讓相聲行業達到了一百多年來的發展巔峰。
但是,近十年來,不斷有人向一些剛剛接觸相聲的觀眾灌輸一種觀點,那就是「相聲起源於低俗的市井文化」,在這種理論熏陶下,很多人都以為相聲似乎從誕生起就以黃色笑話、葷段子為主,就是一門要飯吃的手藝,純粹以逗人樂為主的雜耍。
先不說向觀眾灌輸這種篡改相聲歷史、抹黑相聲前輩觀點的人是何種目的,單就其理論來說都是大錯特錯的。
因為,相聲的起源根本不是什麼低俗文化,而是以雅俗共賞的笑話、文字游戲、說學逗唱等技藝組成的語言藝術。
一、相聲起源於知識分子的文藝沙龍
相聲行業尊東方朔為祖師爺,當然這是附會的行為,不過就算是東方朔,那他也是漢武帝的御前大臣,是大隱隱於朝的高級知識分子,絕對不是只會講黃色笑話的潑皮。
而近代相聲的起源有兩種說法,第一種說法就是張三祿,因為「相聲」這個詞就是他首創,他創作的一些作品目前仍然流傳於世。
據各種史料記載,張三祿是一名拆唱八角鼓藝人,所謂拆唱八角鼓是清中期到末期旗人的曲藝游戲,一般都在堂會里表演。這種堂會用今天的話講就是文藝沙龍。著名的老相聲段子《汾河灣》就是拆唱八角鼓的曲目。
張三祿曾到天橋賣藝,以講單口相聲為謀生手段,他創作的單口相聲流傳到今天的有兩個,《九頭案》和《賊鬼奪刀》,其中《九頭案》在京城尤其受歡迎。
據見過張三祿表演的藝人回憶,他的單口相聲最大的特點有兩個,一個是隨時抓哏,也就是現掛。另一個是口凈,也就是不講臟口和葷段子,因此也受到女性和小孩的歡迎。
相聲行業的縱向發展則主要是文明相聲的發展。
從相聲八德開始,相聲行業進入快速發展期,在發展過程中先後經歷了幾個時期,每個時期都有不同的代表人物,如李德鍚、張壽臣、侯寶林、馬三立、馬季等人,這些代表人物的共同點都是文明相聲。
像李德鍚、張壽臣經常出入高官顯貴的堂會,在這些堂會上是不可能說低俗段子的,張壽臣在張學良的堂會上說了一句暗臭就差點砸鍋。
與此同時,相聲藝人開始大規模進入專業演出場所,如戲院、茶社等地,還包括新興的廣播電台。在這些場所里,相聲藝人能說的也是文明相聲,而不是低俗段子。
比如相聲常家常連安開創的啟明茶社,其大門口直接掛著大牌子:文明相聲。侯寶林在天津一炮而紅,靠的也是文明相聲,很多社會名流和知識分子都是他的粉絲。
天津相聲最紅的五檔相聲,無一不是說文明相聲的,沒有一個是靠說葷段子成名的。
到了解放後,文明相聲更是完全占據了相聲舞台,葷段子徹底絕跡。
因此,從相聲行業的發展過程看,低俗文化也從來不是相聲行業的主流,文明相聲才是相聲行業發展壯大的根本。
往簡單了說,為何文明相聲會打敗低俗段子?很簡單的道理,低俗段子只能在街邊說給販夫走卒聽,女人小孩群體都聽不了。
而文明相聲不僅能進茶社戲院,還能上電台,雅俗共賞的作品受眾更廣泛,藝人賺錢也就更多。
所以文明相聲打敗低俗段子,不僅符合藝術發展的規律也一樣符合社會發展和商業競爭的規律。
綜上所述,相聲不論是起源還是發展壯大的過程,低俗段子從來都不是主流。相聲是一門語言藝術,不僅是對藝術的概括也是對相聲歷史的總結。
相聲作品的最高境界並不是所謂的高雅,而是雅俗共賞,這個「俗」是通俗,也不是低俗。
像馬三立、侯寶林、郭榮起、劉寶瑞等前輩的作品無一不是如此,現代相聲代表馬季、姜昆、牛群、馮鞏、侯耀文、李金斗等人的作品同樣可以做到雅俗共賞。
想做到雅俗共賞,不僅需要相聲藝人有深厚的文化功底,更重要的是有對藝術孜孜不倦的追求,畢竟相聲藝術的門檻很高,絕不是在網路上摘抄幾個段子就能達到的。
有些藝人沒有耐心去打磨藝術,甚至連掐一掐作品的想法都沒有,那他們的作品就會距離雅俗共賞的境界很遠。
達不到藝術怎麼辦?那就篡改相聲的歷史、修改相聲藝術的起源,把相聲藝術說成是低俗文化,把語言藝術的標准無限降低,給不懂相聲的粉絲洗腦,這樣就能掩蓋某些藝人江郎才盡、濫竽充數的現實。
相聲,是一門語言藝術,在相聲老祖宗的墳上寫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