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濰坊民俗有哪些
1、濰坊風箏
濰坊是世界風箏的發源地,濰坊又稱濰都,鳶都,製作風箏歷史悠久,工藝精湛。濰坊風箏是山東濰坊傳統手工藝珍品。
民間傳統節日文化習俗。是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現在世界上70%以上的風箏都是出口自濰坊。
2、過年
過年穿新衣是濰坊城區的年俗傳統之一。在春節里,不僅要備年貨、買新花,滿足自己的口腹之慾外,還會追求新的服飾。
正月初一走出家門拜年,首先展示的就是那一身新行頭。古時候,這種習俗也寄託了勞動人民辟邪除災、迎祥納福的美好願望。
3、濰坊核雕
傳統工藝核雕,已有近200年的歷史。清朝晚期,濰縣人都師從著名核雕藝人張大眼學習核雕,以嫻熟技藝聞名鄉里。
後歷經都蘭桂、考功卿、都傳恭、王續德、邢友弼等大師的傳承與創新,形成了體微藝精、玲瓏剔透的藝術風格。
4、楊家埠木版年畫
濰坊的楊家埠木版年畫也有她自己的獨特風格,同天津的楊柳青、蘇州的桃花塢,並稱為中國三大民間畫市。
濰坊年畫取材於農村生活,反映農民的理想、希望、寄託著他們豐收富裕、消災祛禍、安居樂業的意願,散發著濃郁的鄉土氣息。
5、嵌銀漆器
嵌銀漆器是濰坊獨有的手工藝品,曾在一九一四年的巴拿馬國際博覽會上獲最優等獎。嵌銀漆器由藝人們用特製小刀小剪小錘。
按照設計的圖樣,在硬質的紅木上雕出細溝,再順著細溝嵌入細如發絲的金絲或銀絲,然後塗以數遍大漆,推光而成。
『貳』 濰坊最有名的是什麼
濰坊最有名的很多,在這里我簡單的給大家分享一下幾樣東西。
濰坊最有名的是濰坊風箏,是國際上最出名的。
還有楊家埠木板年畫,在國際上也非常出名。
還有濱海無軸摩天輪,是國際上最大的。
壽光疏菜銷往全世界,也是濰坊最出名的。
濰坊青蘿卜,香甜可口,一咬嘎嘣脆,是非常好吃的。
家鄉的禹王濕地,有藕灣、有蒲子、有淡水野生魚.蟹.大龍蝦等......。
請大家有時間來看一看大美濰坊,享受一下濰坊的大自然風景。
2006年5月,濰坊風箏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國際風箏聯合會」的會議總部也設定在了濰坊。
現在濰坊成為世界風箏文化交流的中心,被世界各國人民稱為風箏的故鄉。在現代化機械生產的沖擊下,許多傳統的手藝正從我們身邊悄然逝去。隨之消逝的,還有人與物的溝通,生命與自然的和諧,現在傳統風箏的繼承、創新和發揚任重而道遠。
濰坊蘿卜,朝天鍋,木板年畫,風箏會,道路寬暢,綠化強!
濰坊昌樂藍寶石
濰坊最有名的是壽光
風箏!還有濰坊蘿卜,很好吃啊!較出名的有布玩具、濰坊仿古銅、濰坊嵌銀、濰河銀魚,楊家埠木板年畫、臨朐紅絲硯、山旺化石,山楂及山楂製品、核桃、柿子、蜜桃等,這些都是當地的著名特產
『叄』 山東濰坊的風箏怎麼這么有名
濰坊是世界風箏的發源地,濰坊又稱濰都,鳶都,製作風箏歷史悠久,工藝精湛。
濰坊風箏同中國許多民間藝術形式一樣,產生於人們的娛樂活動,是寄託著人們的理想和願望,與人們的生活有密切聯系的娛樂品。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西山雨文化
『肆』 風箏之都是哪個城市
風箏之都指的是濰坊市,位於山東半島中部。每年的4月20-25日,國際風箏節都會在濰坊舉行。濰坊市特產有風箏、年畫等,馳名海內外。濰縣自古為北海名城,文風昌盛,科甲蟬聯。乾隆年間曾有「南蘇州,北濰縣」的說法,濰坊風箏的源頭可以追溯到魯國大思想家墨翟製作第一隻「木鳶」,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
風箏是由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發明於東周春秋時期的產物,至今已2000多年。相傳墨翟以木頭製成木鳥,研製三年而成,是人類最早的風箏起源,古稱「木鷂」或「木鳶」。後來魯班用竹子,改進墨翟的風箏材質,更而演進成為今日的多線風箏。從隋唐開始,由於造紙業的發達,民間開始用紙來裱糊風箏。到了宋代的時候,放風箏成為人們喜愛的戶外活動。
濰坊是世界風箏的發源地,濰坊又稱濰都,鳶都,製作風箏歷史悠久,工藝精湛。濰坊風箏是山東濰坊傳統手工藝珍品,民間傳統節日文化習俗。是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現在世界上70%以上的風箏都是出口自濰坊。濰坊古稱濰縣,歷史悠久文化燦爛,傳統手工業發達,文化積淀深厚。
濰水文化既是齊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又有自己的特色,早在明清兩代就以「二百支紅爐、三千砸銅匠、九千綉花女、十萬織布機」名揚天下,素有「南蘇州北濰縣」的美譽。2006年5月,濰坊風箏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國際風箏聯合會」的會議總部也設定在了濰坊。現在濰坊成為世界風箏文化交流的中心,被世界各國人民稱為風箏的故鄉。
『伍』 濰坊的傳統文化有
非物質文化遺有:濰坊風箏、楊家埠木版年畫、高密茂腔、高密撲灰年畫;紅木嵌銀漆器、諸城派古琴、核雕、聶家莊泥塑、柳疃絲綢、景芝酒釀造工藝、濰坊刺綉、禿尾巴老李的傳說、高密剪紙。
『陸』 山東哪項非遺文化快要消失了
山東琴書國家非遺、柳子戲國家非遺等
山東瀕臨消失的非遺:風箏製作技藝國家非遺、錫雕國家非遺、山東大鼓國家非遺、柳子戲國家非遺、山東琴書國家非遺。
濰坊風箏興於明初的楊家埠村,村民有木版年畫的刻印技術,利用每年春天的空餘時間,用印年畫的紙張、顏料,繪制出各種圖案,扎制風箏。據MaiGoo小編了解,濰坊又稱濰都、鳶都,製作風箏歷史悠久,工藝精湛,是世界風箏的發源地,被稱為風箏的故鄉。2006年5月20日,風箏製作技藝(濰坊風箏)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萊蕪錫製品可以上溯到公元1676年,當時的錫製品主要以普通日用品居多,萊蕪西關王家錫雕創始人在此基礎上,選取質地、色澤俱佳的上等錫,精工細作,摸索創作出了主要以觀賞並可實用的藝術製品,錫雕一問世,就受到朝廷的垂青,成為貢品。2014年11月,錫雕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擴展項目名錄。
山東大鼓又稱「犁鏵大鼓」、「梨花大鼓」,起源於山東農村,清末進入濟南等城市。山東大鼓的樂器最初除書鼓外另用兩枚農具犁鏵碎片擊拍,後改用兩枚鐵片和銅片,並用三弦、四胡伴奏,傳統曲目有《黑驢段》、《拎娃娃》等。2006年5月20日,山東大鼓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9年11月12日,山東大鼓入選調整後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柳子戲又名「弦子戲」,亦稱「北調子」、「糠窩子」,是中國戲曲四大古老劇種之一,由元明以來流行於中原地區的俗曲小令衍化而成,在清代中葉盛極一時。柳子戲記錄在案的傳統劇目200餘出,音樂唱腔曲牌600餘支,這一劇種既有北曲豪放粗獷的風格,又有南戲委婉細膩的特徵。2006年5月20日,柳子戲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山東琴書表演為多人分持不同樂器自行伴奏,分行當圍坐表演,以唱為主,間有說白或對白。山東琴書產生於民間,根植於民間,語言極具生活味,它所採用的都是生活中的俗言俗語。山東琴書文化底蘊豐厚,對呂劇的發生發展產生過重大影響,是山東呂劇的直接母體,歷史文化價值比較獨特。2006年5月20日,山東琴書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柒』 非物質文化遺產與物質文化遺產的區別以及山東濰坊的風箏是非物質文化遺產么
非物質文化遺產包括: a.口頭傳統和表述; b.表演藝術; c.社會風俗、禮儀、節慶; d.有關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識和實踐; e.傳統的手工藝技能。 非物質文化遺產由人類以口頭或動作方式相傳,具有民族歷史積淀和廣泛、突出代表性的民間文化遺產,它曾被譽為歷史文化的「活化石」,「民族記憶的背影」。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最大的特點是不脫離民族特殊的生活生產方式,是民族個性、民族審美習慣的「活」的顯現。它依託於人本身而存在,以聲音、形象和技藝為表現手段,並以身口相傳作為文化鏈而得以延續,是「活」的文化及其傳統中最脆弱的部分。因此對於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的過程來說,人的傳承就顯得尤為重要。 物質文化遺產是具有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的文物,包括古遺址、古墓葬、古建築、石窟寺、石刻、壁畫、近代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等不可移動文物,歷史上各時代的重要實物、藝術品、文獻、手稿、圖書資料等可移動文物;以及在建築式樣、分布均勻或與環境景色結合方面具有突出普遍價值的歷史文化名城(街區、村鎮)。 山東濰坊的風箏是非物質文化遺產.
『捌』 山東文化遺產是什麼
山東的文化遺產:
1、曲阜三孔景區
山東省濟寧市曲阜市的孔府、孔廟、孔林,統稱曲阜「三孔」,是中國歷代紀念孔子,推崇儒學的表徵,是歷代儒客朝聖之地。
孔廟,公元前478年始建,後不斷擴建,成為一處佔地14公頃(1公頃=10000平方米)的古建築群,包括三殿、一閣、一壇、三祠、兩廡、兩堂、兩齋、十七亭與五十四門坊,氣勢宏偉、巨碑林立,堪稱宮殿之城。
孔府,建於宋代,是孔子嫡系子孫居住之地,西與孔廟毗鄰,佔地約16公頃,共有九進院落,有廳、堂、樓、軒463間,舊稱「衍聖公府」。
『玖』 濰坊風箏的由來
濰坊是世界風箏的發源地,濰坊又稱濰都,鳶都,製作風箏歷史悠久,工藝精湛。濰坊風箏是山東濰坊傳統手工藝珍品,民間傳統節日文化習俗。是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現在世界上70%以上的風箏都是出口自濰坊。2006年5月,濰坊風箏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國際風箏聯合會」的會議總部也設定在了濰坊。現在濰坊成為世界風箏文化交流的中心,被世界各國人民稱為風箏的故鄉。濰坊風箏同中國許多民間藝術形式一樣,產生於人們的娛樂活動,是寄託著人們的理想和願望,與人們的生活有密切聯系的娛樂品[1]。
『拾』 山東文化遺產有哪些
山東的文化遺產:
1、曲阜三孔景區
位於孔子故里曲阜的「孔府、孔廟、孔林」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孔林是世界上規模最大、延時最久、墓葬最多、保存最完整的家族古墓群。曲阜孔府、孔廟、孔林的三孔作為祭祀孔子及孔子後裔生活和安葬的地方,於1994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