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在幼兒園開展本土文化
在教育國際化傾向不斷深入的今天,西方文化越來越多地充斥著我們的視野,並以潛移默化的方式影響著孩子的世界觀及價值取向,而我們的傳統文化卻與孩子漸行漸遠。在當前形式下,如何弘揚本土文化,從而將傳統文化的種子根植於孩子們幼小的心田,使之熟悉、知曉、熱愛本土傳統文化,將來能以一己之力使傳統文化得以傳承和發揚是當前教育值得關注的話題。 孩子們可透過歷史及風情故事來體驗和探究歷史和現在、民風和鄉俗、戰爭和英雄、勤勞與發展、風土和建築、飲食和習慣、民間藝術和民間文藝等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有趣內容。孩子們可透過對本土文化的了解,感受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增強民族自豪感,讓「本土文化」的種子在孩子的身上生根發芽。 在幼兒園開展「本土文化」教育必須遵循幾個原則: 首先,應體現大文化教育原則。客家文化只是我國廣博的民族文化的一個小小分支,幼兒是在祖國的社會大環境下發展的,在幼兒園本土文化教育的同時,既要考慮文化的本土性,重視教育在傳承文化中的作用,同時我們向孩子灌輸「民俗的即是民族的,而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大文化觀念,並根據時代對幼兒發展的要求,將本土文化溶入到廣博的祖國大文化教育中,避免將客家文化孤立於民族文化教育之外。 其次,應體現生活性原則。幼兒的學習動力是以興趣為基礎的,最有效的學習內容是他們可以感知的、具體形象的內容,所以「客家」主題教育活動,應以當地客家人的現實生活為基礎,通過游戲的方式,讓孩子親身體驗來感知客家文化的內涵,如,為了讓孩子了解客家美食,我們可以讓大班的孩子在媽媽的幫助下,親手製作客家菜,並邀請小中的弟弟妹妹前來品嘗。 最後,在課程的設計上,應體現幼兒整體性發展的原則。在主題教學活動的設計上,應體現教育內容的全面性,各個教育內容之間應「相互滲透」。如在了解客家圍這一文化特徵時,首先帶幼兒觀察客家圍,通過故事的形式講述客家圍的發展背景,為了發展幼兒的語言,讓幼兒充分講述觀察的結果,並通過再創造的形式設計出新的客家圍,體現孩子的創造性及動手能力。又如,在讓幼兒了解客家飲食文化時,讓幼兒了解食物的特點、營養及保健知識,培養幼兒良好的飲食習慣,體現健康教育的目標。
2. 如何弘揚中華文化
進入21世紀後的中國,一個平的地球已經展現在我們面前,市場的國際化和公平的競爭平台不斷吸引著我國眾多的企業。但新的競爭環境,新的軟實力對我國很多的企業來說還是陌生的。在28年來中國改革開放的摸索與磨練中,中國的很多企業其實已經具備了較強的抗風險能力,在立足國內市場的同時,紛紛將眼光投降海外。隨著企業"走出去"的呼聲日益高漲,中國的品牌日漸踏入國際市場。但如何使中國的品牌被認可、被推崇,在我們企業不斷強化高效發展,建立硬實力的同時,文化因素的地位日趨突出。文化,是支撐民族發展壯大的根基,讓文化走出去,利用文化來提高本國國際地位合影響力,業已成為中國發展重要的戰略抉擇。
中國文化有五千年的歷史,中國的文明也是人類文明最優秀的一支,但是我們的文化弱勢在世界上明顯地表現出來。我們知識生產的總量趕不上發達國家,中文信息在世界上占的比重很小很小,到國外一看幾乎看不到中國的文化影響有多少,這與我們當前在世界政治、經濟舞台上日趨重要的大國地位相比是極不相稱的,我們老是消極防禦別人的文化滲透,為什麼不走出去滲透他人呢?因此,我們要積極弘揚中國文化,讓中國文化走出去!
一、整合國內文化資源,展示中國文化的新面貌
我們倡導中國文化走出去,首先應當確定的是什麼樣的中國文化走出去。我們在以往對外文化交流中,往往偏重於傳播中國傳統文化,中國的四大發明、琴棋書畫、武術氣功在世界上已眾所周知,甚至廣為流傳。但我國文化創新成果的宣傳和弘揚缺極度缺乏,許多國家對改革開放的中國尚存有偏見或片面了解甚至不了解。許多外國人心目中的中國還停留在物資饋缺、社會保守動盪的舊社會時代。每每來旅遊的外國遊客,為中國鱗次櫛比的一片繁榮而驚訝感嘆之時,我們除了驕傲之外,還應感到慚愧。我們辛辛苦苦創造的新世紀新文明並未被世界有目共睹。因而,向世界全面推介中華民族優秀文化,要重視介紹中國文化的繁榮與創新,樹立當代中國新形象。為了使世界人民更好地理解中國文化,進而更充分地了解當代中國的真實面貌,我們必須全方位向世界展示我國優秀的歷史文化與當代文化成果,介紹和傳播我國人民的文化傳統和價值觀念,更多地推出題材擴展、技法創新、風格新穎、內涵豐富的當代優秀文藝作品,既要讓人領略到中國傳統文化的永恆魅力,更要讓人體會到當代中國文化的深厚底蘊,通過全面介紹中國的文化創新來反映當代中國的繁榮與進步,進而塑造改革開放的當代中國新形象。
二、要加強政府、企業與民間對外的文化交流
中國的文化企業在「走出去"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與世界發達國家相比明顯還存在著一些不足,例如創新意識不夠,資金實力與融資渠道明顯不足,管理水平落後,缺乏實戰經驗,不了解國際市場的運作規律,缺乏既懂文化貿易又懂藝術的雙料人才等。代表們認為,政府在"走出去"戰略中擔任的角色不僅是強心針,還應是推動器。政府應當從政策上,為中國文化走出去創造一切便利條件。減少審批步驟,放寬審批條件,在工商稅務方面都給予想走出去的文化企業與個人以最大的優惠。
為了深入與群眾的文化交流,中國政府應大力鼓勵和支持設立公共和民間、私人文化推廣基金會,以增強文化推廣的資金投入和文化推廣項目的具體實施。為民間文化的發揚廣大,為政府、企業與民間的密切交流,給予最大的支持。
三、加強文化外交,調動全民參與積極性
1999年和2000年,中法兩國元首在互訪時作出互辦文化年的重要決定。隨後,兩國互有邀約:從2003年至2005年,在長達3年的時間里,先後在法國舉辦中國文化年,在中國舉辦法國文化年,這兩個文化盛會統稱中法文化年。如今在法國舉辦的中國文化年剛剛在法國人民的驚嘆與掌聲中落下帷幕。10個月內,我國一批又一批演員、畫家、學者、作家,懷著誠意,激情豐盈,飛赴法蘭西。以巴黎為中心、輻射法國全境的370多項中國文化展示活動深深地震撼了法國。從中國傳統孔子文化熏陶,一數中華文明五千年的燦爛,再到新世紀中國現代化的發展,涉及教育、科技、廣電、傳媒、時尚、體育、宗教、建築、旅遊等廣泛領域。從內容上看,"古老的中國、多彩的中國、現代的中國"三個主題並重;從形式上看,音樂、舞蹈、時裝表演,書畫展、圖書展、文物展、服飾展……豐富多彩,琳琅滿目;從風格上看,即展示了古老中國風采神韻,也宣揚出現代中國的勃勃生機。除此之外,北京、上海、重慶、廣東、廣州和武漢分別在其法國友城巴黎、馬賽、圖盧茲、普阿蘭大區、里昂和波爾多舉辦文化周活動,鞏固和加深了姊妹城市間的交往和友誼,為今後進一步拓寬合作領域奠定了基礎。
中國文化的魅力,在法國公眾中引起強烈反響。除巴黎外,許多中小城市、甚至海外省都積極參與中國文化年活動,在法國掀起一股"中國熱潮",這股熱潮又隨著法國文化年在中國的揭幕而持續下去。2005年,法國人同樣帶來了他們民族文化的精粹,即將在中華大地上一展雄風!如今,我們又有了義大利文化年,俄羅斯文化年,這種文化年的形式得到了弘揚,但我認為不單單是在形式上,更重要的是在內容上,是在人與人的交往上!
文化外交,是務實外交很重要的表現方式之一。不同文明間的對話和進行不同文化間的交流與合作可以使相似文化相得益彰,兼續並進,更可以使相異文化經過沖擊、接納、吸收、觀摩、反芻、消化、內化相互理解包容,從而更利於解決國際事務中矛盾糾紛。
四、中國文化有組織有系統有計劃地走出去
中國文化琳琅滿目、豐富多彩,中國文化走出去工程必須是有組織、有系統、有計劃的長期工程,而不能是零散的游擊戰。每年都應當確定一個面向國際市場的推廣主題,有系統地推廣中華文化。圍繞主題,各地可充分發揮自己的歷史和資源優勢,設計豐富多彩的推廣活動。有助於國際人士系統了解中國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精華。
在中國文化的組織協調工作中,除了中央的政策與調控,還應加強文化產業中各協會內部與協會之間的聯系與配合,促進中國文化有組織地向海外發展。各地區的文化機構之間,各專業的文化機構之間應開展有序的競爭,這樣才可以全面地將中國文化展現給國際社會。作為各個文化產業的核心機構,各文化協會還肩負著發掘民間文化藝術、保持文化傳統、創新文化藝術新概念的重任,將中國文化保持、繁榮、光大。
五、穩步推動海外中國文化中心建設,建立對外文化宣傳陣地
在異國他鄉的華人心中,與祖國最親切的聯系就是中國駐外各種使館與機構。海外中國文化中心的建設任務之一就是要給這些中國文化在海外的代表們提供交流與發展的平台。中國駐外文化中心肩負的主要任務之一就是推廣和普及漢語、展示我國悠久文明和當代文化建設成就作為。現在全世界已經有6千多萬人在學習漢語,進行漢語水平的考試,這一數字還在飛速劇增,意味著中國文化在世界的影響越來越大。
西方發達國家的海外文化中心與其外交機構緊密配合,在世界各地傳播本國文化和價值觀念,塑造國家形象,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們同樣要善於利用文化中心這一重要渠道,在世界上構築擴大中華文化影響力的前沿陣地。中國駐外文化中心要加強與該國文化機構的合作。定期舉辦漢語教學、文藝演出、藝術展覽、電影招待會、學術研討會、文化講座等文化活動,普及和傳播中國語言和文化,盡可能擴大文化中心在該國的影響,創立中國文化中心品牌。中國文化中心更要重視對高新技術手段的運用,與國內文化的發展保持緊密聯系。每個文化中心都應設立自己的互聯網站,通過網路與國內有關部門合作開展遠程漢語教學,與中國數字圖書館鏈接,豐富文化中心的信息傳播手段。再通過利用出借圖書、期刊、音像製品等手段為海外世界提供接觸中國文化的途徑。
六、鼓勵中國文化企業走出去
文化產品走出去關鍵是企業走出去,要制定鼓勵文化企業走出去的政策性文件。政府應加強對走出去文化企業的支持,放寬行政審批。一方面扶持國有文化事業單位立足海外市場,另一方面更應鼓勵民間從事文化事業的私營民營企業走出去。這些企業自負盈虧,不吃國有的大鍋飯,在國外的成活率高,應放寬對這些企業的政策。同時,就像在全國各省市設立招商引資服務中心一樣,在全國各大城市設立中國企業走出去或出口服務中心,幫助中小文化企業加強走出去的業務。除了政府領導之外,全社會各行各業都應當給予走出去的文化企業以最大的扶持。應象美國和加拿大一樣,加強和加大進出口銀行和進出口保險對走出去企業的服務,以幫助解決走出去企業的所面臨的資金不足的問題。還應加強走出去企業與所在國海外中國文化中心、中國駐外使領館和商務處的直接聯系,以便及時獲取本國的文化發展信息,並可幫助中國駐外機構獲悉海外市場文化最新動態,積極促進互動交流。
七、鼓勵中國文化產品走出去
無論是中外文化交流,還是中國文化企業走出去,目的都在於要將中國文化產品推向海外,為國際市場所認可。除了通過音樂、舞蹈、表演、展覽等各種藝術形態,在中國文化走出去的進程中,還應當充分利用通信、網路、軟體、直播衛星、影視等技術和產品,通過這些當代文化傳播的新載體,來推廣中國文化。作為中國文化企業"走出去"的領頭羊,中央電視台國際頻道已經在124個國家落地。國際頻道以新聞類節目為主導,以文化類節目為支撐,以對台灣報道為重點。國內應該加強電視對外的傳播。不僅中央電視台可以對外,各省的電視台也可以對外。同時,還應當大量聘用外國人來幫中國做在國外的傳播。就像跨國公司到中國來大量聘用中國人一樣,中國在國外的工作為什麼不可以大量聘外國人。我認為中國還應該加強其他語種的對外宣傳,特別是法語,德語,日語,俄語,葡萄牙等大語種全天候的宣傳。
作為文化傳播的主要載體之一,中國的新聞和圖書出版業也應加大對外傳播的力度。在全球化時代,各種新聞出版之間的市場競爭已不再局限於一國或一個地區的范圍之內,而是被推到了國際平台上進行激烈角逐。國際上的一些強勢品牌通過多年研究中國讀者的閱讀需求,基於自身成熟市場運作經驗,已經以各種方式滲透到中國的新聞和出版市場,並且獲得了相當可觀的市場份額和經濟利益。中國的新聞圖書出版業生存與發展的生態格局已全然改變。在國際市場競爭中,中國是新聞圖書出版大國卻不是強國。中國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一份其發行量達到上千萬份的報刊雜志,其品牌影響力和經濟效益與國外強勢品牌相比更不在一個重量級上,在海外讀者中的認同度也偏低。因此新聞出版的走出去戰略刻不容緩。我們國內的品牌惟有主動深入到海外出版市場的前沿,主動到海外尋覓讀者尋找知音,通過國外的傳播渠道、國外專家把中國文化的精品譯成外文,才能在合作和競爭中學習、成長、壯大。目前中國在國外建立的新聞出版機構對其主流社會的影響還很小,但隨著我國新聞出版業界重視開拓國際市場,我相信中國文化的聲音將開始傳遍世界。在中國新聞圖書出版"走出去"的過程中,一定要注重通過國際化與本土化相結合的循序漸進的過程。中國目前的新聞出版,無論從內容、深度還是裝幀設計理念上,都與國際化水準之間還有一定的差距,因而應當先尋求與當地出版商實現版權合作,從內容到形式上都實現充分的本土化,逐步熟悉國際期刊業的游戲規則,積累開拓海外市場的經驗,以期完全打入世界新聞出版的主流市場。一直以注重品牌的發展為核心,最終實現規模化、國際化發展。
八、讓中國文化在本土上走出去
除了中外交流、企業產品走出去之外,我們還應鼓勵中國文化在本土上走出去。中國已經是一個在世界上排名第三的貿易大國,正在向世界貿易強國邁進。中國目前有國外來華的留學生10萬人。單看2005年到中國觀光旅遊的入境人數就達1000多萬人次。海外友人的紛紛光臨,為中國文化在本土上走出去創造了無限良機。在自己的土地上做宣傳,環境條件都很成熟,可謂天時地利。目前,中國各省市都開始興辦文化節、藝術節,但是參與的人數與涉及的區域,局限性都很強,缺乏廣泛的參與與宣傳。可以確立一個中國本土的、年度性的、國際性的文化推廣傳統節日,每年輪流在某一個城市作為舉辦核心,輻射全國31省市自治區,共同慶祝與推廣。其間即要大力宣傳中國文化,還要引進國外優秀的文化產品,吸引中國本土文化產業與外國藝術的互動,使其成為權威的、國家級的年度文化盛事,逐步在全球享有聲譽。讓中國文化在本土上走出去!
九、重視留學人員,新華人和國際化文化人才
人,是經濟文化的靈魂。社會的發展最終在於人才的發展。中國文化走出去,必然急需一大批國際化文化人才,具有領先國際意識的新華人。
全世界的華人目前有5000萬人之多,是一個龐大的網路。他們中的新一代,受過中外文化的教育與熏陶,具有國際化的觀念,洞悉中外市場經濟和新經濟,在國內國外都有很好的基礎,可以成為中國文化走向世界的橋梁和紐帶。中國文化今天要想更好地走出去,則需要很好地重視和利用好這些國際化文化人才資源。中國的留學人員已接近100萬人,目前尚有60多萬的中國留學生在國外,再加上最近這些年移民國外的中國人,目前在海外有幾百萬熟悉中國大陸的華人,這些人正是中國走向國際的寶貴財富。另外再加上中國國內改革開放以來大量成長起來的新一代華人和一大批歸國留學人員,構成了一個龐大的新華人群體,在國際舞台上大顯身手。他們可以說是中國與世界接軌的橋梁,是新生文化的傳接者,他們中間有許多是帶領中國文化企業走向國際市場的國際化文化人才。這些國際化文化人才在國際間不停地交流與傳播最新的資訊,他們是中國文化的使者,更是宣揚中國文化的佈道士。同時,他們還能帶來外國文化在發展中的特色與成果,以供我們學習、借鑒。
3. 教師如何利用本土資源建構教室文化
年來,有關兒童發展的研究顯示,兒童的年齡愈小,他們愈容易從非正式的,主動而互動的過程中學習知識。這就涉及到了課程實施的「適宜的教學方法」。美國著名的幼教專家麗蓮凱茲在《與幼兒教師對話—邁向專業成長之路》中明確指出:「適宜的教學方法要提供幼兒足夠的機會與各種成人、兒童、材料互動,並直接與真實的物品和環境互動」。也就是說,適合兒童的教學方式應該大部分是非正式的、非結構性的,在這樣的活動方式中,兒童可以和真實的環境、材料及教師、同伴互動。新《綱要》在總則中指出:「幼兒園教育應尊重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和學習的特點,充分關注幼兒的經驗,引導幼兒在生活和活動中生動、活潑、主動地學習。」《國務院關於當前發展學前教育的若干意見》明確指出:「堅持保教結合,寓教於樂,防止和糾正幼兒園教育「小學化」傾向」。 區域這一具有低結構性、非正式性恰好滿足條件並符合要求,在區域活動中孩子擁有了學習的自主權,自覺、自主、自由而快樂地學習著。 在《綱要》的指引下,我園在課程設置和實施上,力倡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及探究學習,強調兒童學習過程中主動的參與、互助的合作、積極的探索。從2007年我園著手市級課題《本土文化融入幼兒教育活動中的探索》研究,我們江安縣幼兒園地處農村縣城,有著得天獨厚的環境資源、鄉土資源,農村廣闊的田野蘊含著許多豐富的鄉土材料,有著廣闊的活動空間,有著純朴的人文風情,素有「長江之濱」、「橙竹之鄉」、「中國戲劇之搖籃」等美稱,幼兒可以最生動、最直觀、最形象的從中吸取不少的知識與營養,它有利於促進孩子對生活的理解,激發幼兒的興趣及探索精神,也更能培養幼兒從小愛家鄉的情感,因此我們應充分挖掘和利用本土的文化資源對幼兒進行教育,讓幼兒親身去感受、去領略、體驗作為小縣城孩子的快樂,從小培養孩子繼承和發展人類優秀文化遺產的胸懷和能力。研究中我們發現充分利用本土文化資源開展活動的價值除了傳承本土文化外,由於本土文化資源對幼兒來說都是熟悉而親切的直觀而具體的,與幼兒本身的生活緊密相連的,也是極易引起幼兒興趣的,在園內外的教育環境相互滲透的活動中,孩子們體驗到了快樂與激動,這將給孩子留下深刻的記憶,也從不同角度促進幼兒情感、態度、能力、知識、技能等方面的全面發展。特別是創建一個個、充分滲透本土文化特色的區域,活動中幼兒主動探究創索,這對他們各方面的發展起重要作用。幾年來 ,老師們對如何將本土文化融入區域活動有了一些感悟: (一)利用社會自然環境開展富有野趣的本土文化區域活動 依據《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應親近動植物,觀察、了解照顧他們,具有熱愛自然、珍惜自然資源,關心和保護環境的意識」和「接觸水、土、沙、石、木等自然物質,觀察和感受風、雪、雨、雷等自然現象,了解它們的顯著性及與人們生活的關系」的精神,幼兒園要不斷挖掘附近的自然環境資源,利用周邊自然環境的可鍛煉因素,進行愉悅的戶外區域活動。幾年來,我們帶孩子走遍了縣城的大街小巷、風景名勝、田間、山頭、各種特色水果基地、竹雕工藝廠等,例如:帶孩子們「徒步」到長江邊,寬闊的沙地成了孩子們天然的活動場地,江邊的鵝卵石、河沙、路邊的舊樹枝成了活動材料,孩子們在裡面盡情地壘城堡、做生日蛋糕、畫畫、奔跑樂此不疲;和孩子們一起來到「川南民俗文化活字典——夕佳山民居」,10056平方米、共有123間房、已有四百年歷史的、其儒家耕讀文化和民俗風情之完美的民居庄園,成了孩子們的活動區域,孩子們在裡面親身體驗、感知、探究,在老師的引導下從民居的園林布局、建築裝飾、民風民俗以及園林生態等方面去看、去聽、去想,去領略、感受民居中所蘊涵的傳統文化。這樣的天然活動區域在我們幼兒園周圍很多很多,這里就不一一列舉,在這些自然和歷史賦予我們的空間里,新奇又陌生的物品引起幼兒興趣,激發了探究的慾望,孩子們暢快、自由的活動,豐富了幼兒的活動內容,提高幼兒活動的積極性,拉近幼兒與大自然、歷史與現代的距離,滿足幼兒親近大自然的渴望,使幼兒天性得到充分的發揮、自主性逐步提升、運動熱情更加高漲,感受了我們的歷史文化,充實了幼兒的內心世界。 另外,《學前教育課程指南》提出:「培養幼兒對運動的興趣,在自主活動的基礎上積累運動經驗,體驗運動樂趣,開展各種富有野趣的活動。」我們充分發揮地方優勢,打破了以前把孩子「關」在幼兒園甚至「關」在教室里「教」的局面,在充分考慮安全的情況下,積極利用社會自然環境開展生動活潑的戶外區域活動。鄉間的羊腸小道、田埂、石板路,李子成熟季節爬到樹上去摘李子,夏橙成熟時摘夏橙,孩子們可以在與環境、材料的互動中自由地活動,在攀爬、鑽、跑、跳、投、平衡等運動中使綜合能力得到充分的發展,同時在具有自然鄉土氣息的材料和空間里,體會和享受原汁原味的「野味」。 (二)利用本土文化開展純真樸素的區域活動 獨特的本土文化使得幼兒園的孩子們擁有與眾不同的活動區域內容。杜威曾經說過:「只有社會與兒童找到平衡點時,幼兒對於活動才有真正意義上的興趣。」結合主題活動我們在園內創設了「走進戲劇—橙鄉小舞台」「民俗一條街」「農家小院」「奇石居」「美食一條街」「竹藝空間」等特色區域,大量投放了各類本土材料供幼兒欣賞與娛樂,極大地滿足了幼兒的探索興趣,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家鄉小吃」中,孩子們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製作了「黃粑」、「紅橋豬兒粑」、「竹筒飯」等等,在活動中津津有味地品嘗家鄉的美味小吃。在「國立劇專」中,幼兒從帶來了在家裡和爸媽一起收集的有關「國立劇專」的成立、為啥如何遷搬到我們江安,以及在此培養出的一些著名人物等等資料,再加上孩子們和老師一起到「國立劇專陳列館」親身看到、感受到一些知識經驗,和老師共同創建了此活動區,在活動角中盡情模仿著、創造著、表演著……這些傳統的本土文化游戲,蘊含著純真、樸素的韻味,讓孩子們百玩不厭。 (三)利用家長資源開展富有本土文化氣息的區域活動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家庭是幼兒園的重要合作夥伴,作為教師應本著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幫助家長提高教育能力。家長們豐富的自然知識和各方面的技能,可以為幼兒園的區域活動增添與眾不同的課程。如每年春天我們幼兒園都組織「親子春遊活動」,家長同孩子一起走田埂、采野花、捉蝌蚪,捉蚱蜢、捉螃蟹,在活動中教會他們對自然的知識;秋天組織「親子登山活動」;還不時有計劃、有組織地邀請一些有編織特長的家長來幼兒園的編織區教孩子編織草鞭、花籃、昆蟲等等;邀請會竹雕工藝的家長到幼兒園「竹工藝區」現場雕刻,教給孩子們一些簡單的竹雕技術;邀請愛好收藏奇石的家長給孩子們講解相關的知識,讓孩子們感受家鄉的奇石文化。家長們在教孩子的過程中,體驗到了責任感,孩子也為自己的家長感到自豪,使家園形成合力。 (四)以本土文化主題探究活動為主線,有機滲透區域活動。 課題研究中我們以《幼兒園工作規程》和《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為指導,遵循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總體構思幼兒園的課程體系,在本土文化品牌中篩選出最典型、最有代表性,與幼兒日常生活知識經驗相接近的、能為幼兒所接受的本土文化教育內容,並根據幼兒的興趣與需要,進行歸類整理。通過考察、訪問、開展活動等形式,以主題探究活動為基本模式,構建五大富有地方特色的活動主題,形成了名為《娃娃游江安》系列園本課程。區域游戲是實現主題教育目標的重要途徑,因此,以本土文化主題教育為主線,有機滲透區域活動,作為對主題活動的補充和延伸。我們適時將區域活動納人幼兒園課程體系,在每個主題活動開展時,教師根據主題內容創設相應區域,投放一定材料,讓孩子在集體活動後有機會進行個性化學習,既鞏固已有學習經驗,又讓幼兒切身體驗課程的自主性,也為教師進行個別指導提供了很好的機會,最終促進每個孩子快樂、均衡地發展。 1.從材料上去滲透本土文化 活動區圍繞開展的主題探究活動,以及孩子的關注點和最近發展情況來投放材料。如:在特色主題《美麗的夕佳山》中我們創設了: 活 動 區 語言區 1、夕佳山民居畫冊、民間故事書、民間手工藝作品畫冊、民俗圖書、VCD、謎語書等。 2、白鷺的各種圖片資料。 美工區 1、投放麥桿、竹蔑、小樹枝等以及其他的建構材料供幼兒編織、搭建。 2、投放剪刀、彩色紙學剪窗花。 3、收集廢舊材料,製作燈籠、獅子等 。 建構區 提供各種紙箱、紙盒、積木,小竹棍、木棒等材料供幼兒建構造型。 表演區 1、 提供自製的服飾、綵帶、鼓,進行表演。 2、 提供各類戲曲音樂及面具、道具供幼兒欣賞、表演。 探索區 提供各種房子、民居的自製拼圖,幼兒可進行拼擺和排序。 2.從內容上體現本土文化 為結合主題活動的需要,我們充分利用本土材料、廢舊材料設計創設了「奇石館」、「好吃一條街」、「小竹海」、「美麗的夕佳山」、「國立劇專」等蘊涵江安本土文化內容的區域。在活動區中我們根據孩子已有的生活經驗,設置具有代表性的能喚起孩子生活經驗的情景,堅持感知體驗、熏陶感染、形象趣味、淺顯整合、具體操作等原則,以好玩、好看、好聽、好吃的內容為活動的切入口,在做做、玩玩、看看、講講、畫畫、吃吃的活動中,使幼兒在愉悅的情緒體驗中學會認知、激發幼兒對家鄉的熱愛之情。 總之,我們充分利用本土文化教育資源,創建富有本土特色的區域活動,在活動中,讓幼兒實實在在地感受到家鄉文化的魅力,激發了幼兒熱愛家鄉、熱愛人民的愛國主義情感。課題的研究給我們幼兒園帶來了特色,帶來了活力,也帶來了新的希望。本土特色區域活動是一個新的研究課題,它能讓幼兒自主的用自己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感受、情感、想法、意願,做一個學習的主人、生活的主人、社會的主人。對於這個領域的組織、開展與引導需要我們長時間地去研究和探索。
4. 在經濟全球化的趨勢下,如何構造本土文化藝術
藝術界一直傳誦的民族的就是世界的!經濟全球化這個趨勢只是一個歷史必然的階段,它從一定意義上促進了中外文化的交流,對於其他文化我們應該採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態度,吸取他人優秀的部分為我所用。
作品裡可以用一些民族文化特徵的東西,如水墨(包括書法,中國畫的元素),印章等等
有了這些作為基礎,再加入一些西方的元素,會使作品更具特色,也具備了給外國人看的條件。
中西合壁也許會有更好的效果也不一定。我們系就曾有個同學做的作品採用太極的圖案,一半是茶葉,一半是咖啡豆。形式上非常簡練,但是卻很吸引人的注意,並且內在耐人尋味。
5. 如何用傳統與現代相結合的手法,全面展示古城歷史文化
作為歷史文化名城的麗江古城,其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散發著迷人的魅力,但在日新月異的發展里,如何將這份寶貴的遺產傳承下來,用傳統與現代相結合的手法,全面展示古城歷史文化和景點線路,麗江古城保護管理局在早些年就做出了探索——用科技手段建立了麗江古城歷史文化展示館。
根據不同遊客的需求,做不同的細分,充分把麗江歷史文化特色展示了出來。今天《我們的家園》節目中,我們就帶著大家一同走進這座傳統與現代相結合的展館。
麗江古城歷史文化展示館位於古城南門光義街白龍廣場。建於2015年,是以麗江古城歷史發展脈絡和遺產保護為主線,利用科技手段展現麗江古城最具特色歷史文化元素為主要內容的展示館。
展示館以《世界文化遺產麗江古城志》為藍本,通過陳列、圖文、聲、光、電、多媒體演示和數字表現等形式,採用中、英雙語,全面展示了麗江古城的歷史沿革、文化特色、遺產保護、自然環保等內容。展示館分為四個展廳:積淀--時間里的麗江;文化--生活里的麗江;眺望--夢想里的麗江;家園--自然里的麗江。通過展示館集中展示和科普世界文化遺產麗江古城的價值所在。以點帶面地展示麗江的歷史之美、文化之美、自然之美、和諧之美。
東巴文被稱之為目前世界上唯一存活著的象形文字,被喻為是人類社會文字起源和發展的「活化石」 。是納西文化傳承的載體和精神家園 ,是我們必須努力保護和傳承下去的精神文化,而古城歷史文化展示館結合了多種科技手段,用這樣一種有趣的方式讓人們更加深入的了解東巴文化。
6. 如何在初中思想政治教學中滲透「本土」文化之我見
不同的區域有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文化背景孕育了不同的鄉情。在學校教育教學中運用統一教材資源實施統一化教學的同時,一定不能忽略本土資源與民風民俗資源的應用。使課堂教學貼近學生的生活,使課堂具有鄉土氣息,使課堂變得精彩紛呈又具有濃郁的鄉情。
7. 如何帶孩子體驗本土文化
如何才能讓孩子在玩耍中,不知不覺的吸收知識呢?作為中華驕傲?魅力成都系列活動的第一站,拾光親子俱樂部攜手成都博物館,響應國家號召深入了解天府文化,為孩子們帶來了精彩紛呈的活動,能夠讓小朋友更好的體驗到本土的文化特色。
為什麼要帶孩子去博物館?
博物館中展出的實物適合孩子們具體形象的思維特點,可以幫助孩子具象化的了解知識。除了學習知識以外,參觀博物館還可以激發孩子的靈感,培養孩子的專業興趣。同時和孩子一起參觀博物館不僅能夠提高孩子的學習動機,還能夠在和爸爸媽媽相處的過程中同時增進親密關系。
成都博物館作為弘揚「天府文化」的一張重要名片,一直注重於博物館教育職能的發揮。成博自開館以來已推出各類教育活動近500場,其中包含大量針對於學生團體和青少年兒童開展的特色活動,受到廣泛好評。今後,成都博物館還將持續推出更多特色活動,讓博物館所承載的「天府文化」資源更好地共享給更多青少年兒童,讓他們充分感受到天府文化的獨具魅力。
>>>>>>>>>>>>>>>>>>>
親子日記:體驗是最快樂的教學方式
今天,是我和兒子第一次參加拾光親子俱樂部的活動。午飯後,我們早早的來到成都博物館新館。以前,雖然帶浩浩去過不少博物館,但是和其他家庭和小朋友一起集體參觀,還是第一次。根據以往的經驗,浩浩愛動,在展廳里總是東跑跑,西看看,很難集中精力看展聽解說。所以,在等待其他小朋友的過程中,我特意囑咐了他要聽從老師安排,文明參觀,浩浩很爽快地答應了我。
下午兩點鍾,我們集合點到後,排隊進入博物館。成都博物館的工作人員給我們發放了耳麥,並安排了專業的解說員。剛開始,浩浩聽得非常認真,尤其是老師講到飛虎隊和新津機場建設的段落,他真是聽得津津有味。後來,在介紹成都美食的場館,浩浩被一張方桌上播放回鍋肉的製作過程的動畫視頻深深吸引,連著觀看了兩遍還捨不得離開。這個小吃貨,終於知道了自己最愛吃的回鍋肉是怎麼做成的了。這種寓教於樂的方式,孩子真的是非常喜歡。
活動的高潮,是觀看皮影戲的部分。今天的皮影戲放的是豬八戒吃西瓜的故事。浩浩平時就很愛聽這個故事,看起皮影來更是全情投入。最後博物館給了大家體驗的機會,孩子們和家長們都玩的不亦樂乎。
參觀活動結束後,博物館還送給大家很珍貴和有紀念意義的手冊。作為浩浩認真觀展的獎勵,回家的路上,我帶著他到文殊坊吃了成都的名小吃套餐。剛好呼應了這次的活動。小傢伙很開心,告訴我以後也要多參加這樣的活動!
成都商報客戶端記者饒媛媛
8. 如何開發利用貴州本土文化,提升貴州人民的文化自信
近年來,貴州充分挖掘少數民族文化、紅色文化、陽明文化、非物質文化遺產等豐厚資源,將多彩貴州文化品牌推廣到世界各地。在政策扶持和人才培育之下,涌現了大批文化藝術精品力作,各級文化產業園、文化產業基地的建設步伐加快,文化產業增加值逐年提升;公共文化服務力度加大,文化扶貧的相關政策逐步完善,取得積極成效。
未來五年,貴州如何全面提升文化自信,全力打造多彩貴州民族特色文化強省?記者采訪了貴州省文化廳廳長徐靜。
全面提升文化自信,是貴州發展的自身需要。貴州的發展需要文化自信,更要以文化自信提振發展自信。今後五年,貴州就是要全面提升文化自信,營造多彩繁榮的文化生態,全力打造多彩貴州民族特色文化強省,為百姓富、生態美的多彩貴州新未來提供有力的文化支撐。
全面提升文化自信,關鍵要從7個方面入手:在做強文化引領中提升文化自信,要立足於用紅色文化弘揚革命傳統,用先進文化引領時代風尚,用精品力作謳歌勞動人民,用人文精神激發奮斗熱情,做強文化引領;在做強文化特色中提升文化自信,緊扣貴州文化中「多」與「和」的特點,以人文精神為凝聚,做強多彩貴州文化品牌,努力形成民族情、紅色心、綠色衣、傳統根的多彩貴州文化體系;在做強文化精品中提升文化自信,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爭取國家藝術基金申報項目立項和資助資金取得新突破,推出既有深度又有溫度、既叫好又上座的文化藝術精品;在做強文化服務中提升文化自信,實施文化惠民工程,統籌抓好文化硬體和文化軟體建設,加快構建覆蓋城鄉、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的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在做強文化產業中提升文化自信,實施文化產業培育工程,大力培育新興文化業態,全面深化文化市場綜合執法改革,推進文化市場健康發展;在做強文化融合中提升文化自信,推進大文化與大扶貧大生態大數據大旅遊的戰略對接和深度融合,在更寬廣的領域發揮文化引領力;在做強文化傳播中提升文化自信,積極融入國家開放戰略,推動貴州文化融入「一帶一路」,發出貴州好聲音。
2017年,貴州省文化廳先後出台了三個文件,從不同的切入點和對介面分別謀劃了未來三年、四年、五年全省的文化工作。《貴州省文化廳文化扶貧行動計劃(2017-2019)》,針對決勝脫貧攻堅這個目標,從文化育民、文化勵民、文化惠民、文化富民四個方面制定文化扶貧的路線圖。這是底線,必將推進文化扶貧。在實現文化小康的中線方面,出台了《貴州省「十三五」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規劃》,主要針對同步全面小康這個目標,制定了「十大行動」、「十大品牌」的文化小康路線圖。在高線的全面提升文化自信方面,則出台了《貴州省文化廳學習貫徹省第十二次黨代會精神實施方案》,主要針對多彩貴州新未來這個目標,制定了全面提升文化自信的路線圖。
下半年,文化系統將扎實做好貴州省博物館、貴州美術館開館,貴州省圖書館評估定級、貴州省非遺博覽館建設等工作,進一步深化文化市場綜合執法改革,推進文化廣場項目。舉辦好2017多彩貴州文化藝術節、黔陝冀慶祝建軍90周年文藝演出,舉辦2017特色文化產業與扶貧攻堅高峰論壇、多彩貴州大型書畫創作「雙百」工程展、「牢記囑托不忘初心走好新的長征路」專題展等,舉行2017上海國際藝術節貴州文化周、馬爾他·多彩貴州文化藝術節,發出貴州好聲音,以良好的精神狀態迎接好、學習好、貫徹好黨的十九大,以堅定的文化自信奮力開創百姓富、生態美的多彩貴州新未來。
9. 如何弘揚本土文化,打造學校教育工作特色
:
第一,提煉校園文化,內涵更加豐贍
核心理念:優秀傳統文化塑造學生精神脊樑、現代科學精神培育學生公民素養
基本理念
校 訓:明德知禮 立己達人
校 風:知行合一 德才交融
教 風:修身敬業 博學愛生
學 風:勤學好問 擇善而行
學校精神:龍興中華 文潤高坪
學校形象:校園精緻 管理精細 教育精品
發展願景:建設民族化、本土化、多元化的農村小學
辦學理念
辦學宗旨:以民族化為根,為學生終身發展奠基。
辦學特色:經典樹脊 書香沁心 墨韻立人 多元發展
德育理念:尊重 理解 關愛 激勵
教學理念:有教無類 因材施教
培養目標:培養具有民族情懷、仁愛天下的中國公民
治校理念
發展理念:人文治校 文化美校 質量立校 特色強校
管理理念:人文化 規范化 科學化 精細化
工作思路:
一種精神:傳承歷史、立足當下、走向未來
二個支點:傳承、創新
三支隊伍:職工、教師、幹部
四大舉措:關注生命、打磨細節、提升質量、彰顯特色
五種意識:規范意識、生命意識、效率意識、質量意識、創新意識
八大課程:一是傳統禮儀與文明校園;二是傳統節日與活力校園;三是傳統游戲與健康校園;四是傳統技藝與藝術校園;五是國學經典與書香校園;六是中國書法與墨香校園;七是傳統信義與法制校園;九是天人合一與生態校園。
第二,師生素養提高
師生的優秀傳統文化素養不斷提高,明大德、鑄牢精神脊樑,守公德、強化文明意識,嚴私德、恪守做人准則,成為學校一道優美的風景。
第三,傳統文化浸染,成績碩果累累
我校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產生了良好的社會效益,教育了學生,影響了家長。廣漢教育第四教研聯合體「特色學校建設」研討會在我校舉行,廣漢市金輪小學、連山小學、什邡市馬祖小學、什邡市湔底隆興小學、什邡市洛水慈濟小學等先後到我校進行特色校園建設交流活動,對我校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給與了高度評價。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受到學生及家長的歡迎,受到社會各界的好評。2013年、2014年我校均被評為「廣漢市德育工作先進單位」,2014年5月4日我校傳統文化情景劇《尋覓》應邀參加廣漢市首屆成人禮儀式受到高度評價,2014年我校優秀傳統文化節目《問道》作為廣漢市第三十個教師節表彰慶祝大會開場舞,令與會嘉賓贊口不絕。
如今,我校擁有了優美的校園環境,全新的辦學理念、科學的管理、優良的師資隊伍,在高坪小學全體同仁的共同努力下,不斷總結近幾年的辦學經驗,一定會走出一條以傳統文化教育為特色的辦學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