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杭州木簡文化策劃有限公司怎麼樣

杭州木簡文化策劃有限公司怎麼樣

發布時間:2022-10-02 15:05:17

⑴ 中國竹文化

我國人民歷來喜愛竹子,中國也是世界上研究、培育和利用竹子最早的國家。從竹子在中國歷史文化發展和精神文化形成中所產生的巨大作用,竹子與中國詩歌書畫和園林建設的源遠流長的關系,以及竹子與人民生活的息息相關中不難看出,中國不愧被譽為"竹子文明的國度"。沒有哪一種植物能夠像竹子一樣對人類的文明產生如此深遠的影響,我們把竹子給人類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帶來的作用和影響,稱為竹文化。

一、 竹子與中國歷史
在我國古代的神話傳說中,已經反映出竹子的使用,確切記載源於仰韶文化。1954年在西安半坡村發掘了距今約6000年左右的仰韶文化遺址,其中出土的陶器上可辨認出"竹"字元號,說明在此之前,竹子已為人們所研究和利用,也即是我國人民研究和利用竹子的歷史可追溯到五六千年前的新時器時代。漢字起源於原始社會崩潰的仰韶文化,而"竹"字的原始符號則應在此之前就已出現了。在7000年前的浙江餘姚縣河姆渡原始社會遺址內也發現了竹子的實物,可見在原始社會時期竹子和人們的生活有了密切關系。因為只有竹子已為人所用,才須為其創造一種文字元號來表示。
研究證明,我國商代已知道竹子的各種用途,其中之一就是用作竹簡,即把字寫在竹片(有時用木片)上,再把它們用繩子串在一起就成了"書",漢字"冊"即由此而來。竹簡和木簡為我們保存了東漢以前的大批珍貴文獻,如《尚書》、《禮記》和《論語》等都是寫在竹簡和木簡上的。殷商時代用竹簡寫的書叫"竹書",用竹簡寫的信叫"竹報"。竹筆的發明在文化史上也具有開拓性的一頁,在殷代文化遺跡出土的甲骨、玉片和陶器上都可以看出毛筆書寫的朱墨字跡。湖北曾侯乙墓和汀鄂出土的春秋戰國墓的文物中也有佐證。利用竹子的另一項偉大成果是造紙。早在9世紀我國已開始用竹造紙,比歐洲約早1000年。當然竹紙的大發展還是此以後。關於用竹造紙,明代《天工開物》中作了詳細記載,並附有竹紙製造圖。用竹造紙,標志著我國古代造紙技術的巨大發展和成就,促進了中國文化的繁榮。實際上在竹紙出現以前,制紙工具也離不開竹子。從竹簡開始到竹紙出現,竹子在文化發展史上始終佔有重要地位,對保存人類知識、形成中化民族源遠流長、光輝燦爛的歷史文化起到了直接和間接的作用。
我國古代竹子的利用還有許多方面,比如春秋戰國時期,我們的祖先已製造了利用杠桿提水的竹製工具"桔"以及用竹筒提水灌溉的"高轉筒車"。竹子在武器發展史上也起到了重要作用,從原始的竹弓射箭到春秋時期的拋石機、宋代的火葯箭和竹管火槍等都是古代竹製武器。
從漢字中竹部文字的情況來分析,也可看出中國竹子利用的古老歷史,古人把"不剛不柔,非草非木,小異空實,大同節目"的植物稱之為竹。從形態上認識開始,把竹子進行加工,製成物品,又以"竹"字衍生出竹部文字。隨著人類對竹子的認識不斷提高,竹類利用日益廣泛。而竹部文字也必然隨之增加。我國辭海(1979年版)中共收錄竹部文字209個,如筆、籍、簿、簡、篇、筷、籠、笛、笙等等。歷代各類字典收錄的就更為可觀。而諸如"竹報平安"、"衰絲豪竹"、"青梅竹馬"、"日上三竿"一類的成語也都包含著與竹子有關的有趣典故。這些竹部文字和成語涉及社會和生活的各個領域,一方面反映了竹子日益為人類所認識和利用,另一方面反映了竹子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上在工農業生產、文化藝術、日常生活等多方面起著重要作用。

二、 竹子與精神文化
在我國源遠流長的文化史上,松、竹、梅被譽為"歲寒三友",而梅、蘭、竹菊被稱為"四君子",竹子均並列其中,可見竹子在我國人民心中佔有重要地位,這是因為其稈挺拔秀麗、葉瀟灑多姿、形千奇百態;它四季常青,姿態優美,獨具韻味,情趣盎然。當人們有閑情逸致漫步於青青翠竹之下時,一種無限舒適和遐意便會油然而生,難怪蘇東坡說"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因此,公園里,村寨旁,一叢叢一片片的翠竹既美化了人的生活,又能陶冶和升華人的高尚情操。
竹子無牡丹之富麗,無松柏之偉岸,無桃李之嬌艷,但它虛心文雅的特徵,高風亮節的品格為人們所稱頌。它坦誠無私,朴實無華,不苛求環境,不玄耀自己,默默無聞地把綠蔭奉獻給大地,反財富奉獻給人民。
勞動人民在長期生產實踐和文化活動中,把竹子的生物形態特徵總結升華成了一種做人的精神風貌,如虛心、氣節等,被列入人格道德美的范疇,其內涵已形成中華民族品格、稟賦和美學精神的象徵。的確,看到竹子,人們自然想到它不畏逆境,不懼艱辛,中通外直,寧折不屈的品格,這是一種取之不盡的精神財富,也正是竹子特殊的審美價值所在。
在精神文化方面,竹文化內涵十分豐富和獨特,影響著中國人的審美觀和審美意識以及倫理道德,對中國文學、繪畫藝術、工藝美術、園林藝術、音樂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的發展,有著極其重要的促進作用。
竹是中國文學的重要題材,從《詩經》時代開始,歷代皆有詠竹賦竹的詩文佳作,創作了難以計數的文學作品,形成了中國獨特的竹文學,在中國文學中獨樹一幟,異彩繽紛。
工藝美術是美學和生活的結合,是科學和藝術的產品,竹是工藝美術品的重要材料,數千年來,中國先人們用竹子編織和雕刻各種賞心悅目的工藝美術作品,豐富了竹文化的內涵。考古資料證實,在新石器時代早期就開始用竹編織器物,春秋戰國時期竹編藝術已達到了很高的境地,尤以楚國最為發達,品種極為豐富,以高超的技藝和獨特的風格而著稱於世。商周時期就已形成了雕刻工藝,漢代有竹雕刻藝術品存世,六朝時期文獻中有竹雕刻藝術品的記載。唐代以後,竹刻名家輩出。宋代出現詹成,明代出現了嘉定朱松鄰祖孫三代為代表的嘉定竹刻派,金陵(今南京)則出現李文甫等竹刻家。清代中期形成了湖南邵陽、四川江安和浙江黃岩等地的翻簧竹雕,並成為竹雕刻藝術的主流,民國初期出現北京張志漁開創的北派竹刻。竹還是工藝美術中表現題材,寄寓著福、祿、壽、喜、財、發順、吉等吉祥內容的圖案,數千年來一直在民間裝飾美術中流行,被廣泛應用於雕刻、織綉、印染、陶瓷、編織、剪紙等各種工藝品的創作中。
竹與中國的音樂文化有著重要的聯系,竹是製作樂器的重要材料,中國傳統的吹奏樂器和彈撥樂器基本上是用竹製造的。竹子,對中國音律的起源產生了重要的影響,歷史文獻和考古資料證實,自周朝以後,歷代使用竹定音律,故此,晉代就有以"絲竹"為音樂的名稱,有"絲不如竹"之說,唐代把演奏樂器的藝人稱為"竹人"。可見竹是中國音樂文化中不可替代的物質載體。
竹對中國的宗教文化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古代的先民奉竹圖騰,視其為圖騰崇拜物,把竹作為祭祀的工具和祭品。道教和佛教出於教義崇奉竹子,追求竹子所構築的環境。
竹子在民俗文化中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竹文化聯系著口承文藝和游樂活動以及信仰習俗;進入了人類的儀禮制度之中,在祭祀、婚喪、交際、節日、朝規等社群文化中構成了民間竹文化的重要元素。

三、 竹子與中國詩畫
青青翠竹古往今來吸引了無數文人墨客,他們面對竹子有感而發,創作了數以千計的竹子神話、詩歌、書畫,形成了中國竹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其中就有大量竹詩,直接提及的有5首,出現7次;間接提及的有幾十首之多。如《詩·衛風淇奧》曰:"瞻彼淇奧,綠竹猗猗"。歷史上對《詩經》中上述有關竹的記載有不同看法,但事實上指竹子是確鑿無疑的。《詩經》編成於春秋時期,此後各朝代各種典籍中都有竹詩畫記載。
在敘竹詩畫時,我們不可不提到幾個動人的愛竹故事。據《太平御覽》記載,晉代大書法家王徽之(子猷)(王羲之子)曾"暫寄人空宅住,使令種竹。或問暫住何煩爾?嘯詠良久,直指竹曰:何可一日無此君!"他平生愛竹,可算竹子的好知音。宋代蘇東坡對竹子的評價也很高,他在一首《於潛僧綠筠軒》中說:"可使食無肉,不可使居無竹。無肉使人瘦,無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俗士不可醫,……"。清代傑出藝術家"揚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特別喜愛和擅長畫竹,他題於竹畫的詩也數以百計,豐富多彩,獨領風騷。他在《竹石》圖的畫眉上題詩曰:"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萬難還堅挺,任爾東南西北風",高度贊揚竹子不畏逆境、蒸蒸日上的秉性。在中國革命史中,先輩們以竹題詩作畫也頗多,其中以方誌敏烈士最為典型,他自撰對聯掛於卧室以自勉:"心有三愛奇書駿馬佳山水,園栽四物青松翠竹白梅蘭",甚至自己的兒女也以松、竹、梅、蘭命名,足見竹子在他心中的地位。他在革命的艱難關頭寫下了氣貫長虹的史詩:"雪壓竹頭低,低下欲沾泥。一輪紅日升,依舊與天齊。"
我國傳統的繪畫藝術自古就重視畫竹,這不是偶然的,竹子高尚的精神風貌和特殊的審美價值,不但激發藝術家的創作靈感,而且也成為藝術家推崇的楷模。
畫竹藝術在我國傳統繪畫藝術中具有相當的地位,中唐時期,竹已形成專門的繪畫題材;北宋文同開創了"湖州竹派",被後世人尊為墨竹繪畫的鼻祖;元代的柯九思、高克恭、倪瓚,明代的王紱、夏昶、徐謂,清代的石濤、鄭板橋、蒲華、吳昌碩,都是樹一代畫竹新風的畫竹大量,促進了畫竹藝術的發展,對畫竹技法和理論的發展以及完善作出了重要的貢獻。時至今日,中國的畫竹藝術仍保持長盛不衰的勢頭,當是中國特有的文化現象。
唐代畫竹已經盛行,國畫中的墨竹就是唐代創始的。宋代以後畫竹更具成就。畫竹名家層出不窮。大詩人蘇東坡是畫竹的藝術大師,他的次子蘇過是畫竹名手,他的至友文與可也是畫竹的大家,在畫竹方面有高超的技藝。蘇東坡關於"胸有成竹"的繪畫理論,為千古墨竹畫家所趨尚,傳統繪畫創作所遵循,他的那幅被稱為奇作的《墨竹圖》,能得"富瀟灑之姿,逼檀欒之秀,疑風可動,不筍而成"的綽約風姿。他的著名文章《文與可畫賞笛谷偃竹記》是一篇傳頌千古的佳作,文章說:"畫竹必先得成竹於胸中"。
各朝代畫竹名家各有特色,在繪畫實踐中形成了各種流派。他們畫竹都十分傳神而逼真,因此白居易曾在《畫筆歌》中稱贊"舉頭忽看不似畫,低耳靜聽疑有聲"。
清朝畫竹也相當興盛,"揚州八怪"的異軍突起又為畫竹開創了前所未有的局面。我國繪畫的傳統要求是真實地反映自然景物的客觀形態,鄭板橋畫竹則不但表現了客觀對象的天然特徵,而且表現了作者的人格、思想和對社會的態度。他不僅留有許多絕妙的翠竹圖,還留下了《題畫竹六十九則》,他贊美"竹君子、石大人、千歲友、四時春"。

四、 竹子與中國園林
竹子是我國古典風格園林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我國的造園史從公元前11世紀周文王"築靈台、靈沼、靈囿"開始,可以說是最早的皇家園林。據《尚書·禹貢》"東南之美會稽之竹箭",說明古人懂得欣賞秀麗的竹林風光更早。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大興土木,為建"上林苑"從山西雲岡引種竹子到咸陽(見《拾遺記》"始皇起虛明台,窮四方之珍,得雲岡素竹"),這是竹子用於造園的最早記載。當時的種竹、建竹園大多隻限於營建狩獵場和戰略物資基地,竹子造園還處於萌芽狀態。
到了魏晉、南北朝,中國園林從萌芽期進入了發展期。當時的文人、士大夫受政治動亂和宗教處世思想影響,崇尚玄淡,寄情山水,游訪名山大川成了一時之風尚,謳歌自然景物和田園風光的詩文及剛萌芽的山水畫,刺激了園林,產生了有別於皇家宮苑的"自然山水園",竹子隨即融入了造園之中。當時的皇家林和官宦私家園林中的竹子造景也相應得到發展。《水經注》介紹北魏著名御苑"華林園"稱:"竹柏蔭於層石,綉薄叢於泉側。"《洛陽伽藍記》記錄了洛陽顯宦貴族私園"莫不桃李夏綠,竹柏冬青"。
由唐代文人王維規劃的"輞川別業"中有"斤竹嶺"、"竹里館"等竹景;"壽山艮獄"是北宋皇帝宋徽宗趙佶親自參與規劃的,從宋徽宗本人所寫《艮獄記》中可知是北宋山水宮苑以竹造景的典型。南宋定杭州為行都,改稱臨安,貴族、官僚、富商聚居江南,皇家宮苑、私家園林之盛不言而喻,為後來發展的江南園林起了推動作用。竹子在唐宋兩代運用較為廣泛。北宋李格非所寫《洛陽名園記》共評述了19座私園,對其中的歸仁園、董氏西園、富鄭公園、苗帥園等10座宅園作了專門的竹子景觀描述。從南宋周密《吳興園林記》也可了解到吳興的宅園"園園有竹"。竹子造園進入了一個全盛時期。
明清園林繼承了唐宋傳統,且逐漸形成地方風格,其中以宅園為代表的江南園林是中國封建社會後期園林發展的一個高峰。竹子與水體、山石、園牆建築結合及竹林景觀,是江南園林、嶺南園林的最大特色之一。滄浪亭、獅子林等蘇州六大名園及揚州個園、惠州逍遙堂等在竹子造園上運用相當成功,許多造園手法仍為今人造園所採用。明清時期刊行多冊造園技術理論書籍,有王象晉《群芳譜》、屠隆《山齋清閑供箋》、李漁《閑情偶寄·居室部》等,最有影響的要數計成的《園冶》、文震亨的《長物志》,都對竹子造園作了詳盡、精闢的論述,為後人推崇、仿效。明清園林,特別是竹子園林發展進入成熟階段。
隨著詩、書、畫及造園藝術、技術的發展,人們已不滿足於庭院造景,於是,就產生了能在屋宇內隨時欣賞、掌玩的自然風景縮影--盆景。中國盆景的出現,據考證是在唐代,以竹子為材料製作的盆景從宋代的諸多名人畫卷上可以見到,到明清年間,"歲寒三友"類盆景廣為流傳。《考盤余錄》、《群芳譜》等都對竹子盆景的製作、欣賞進行了介紹。北京故宮博物館還珍藏著一座用翡翠製作的竹子盆景,這是乾隆皇帝弘歷的八旬壽節上群臣貢獻的一件珍寶。竹子盆景發展到今天出現了許多精品,如周瘦鵑先生的《竹林七賢》、《竹趣圖》等,還有揚州的《瀟湘流水》、《翠野圖》、《竹林逸隱》、《東坡遺風》等一大批竹子盆景代表作。
中國盆景一直被稱作"無聲的詩,立體的畫",倍受東西方人民的喜愛。

五、 竹子與人民生活
竹子生長快,適應性強,同時又具有廣泛的用途。竹子與人民生活息息相關,竹子的利用涉及衣、食、住、行、用各方面,竹子用於建築的歷史久遠,在遠古時代,人類從巢居和穴居向地面房居演進的過程,竹子就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江蘇吳縣新石器時代晚期的草鞋山遺址發現有用竹作建築的材料,漢代的甘泉宮竹宮、宋代的黃岡竹樓,皆是取竹建造並負有盛名。
從服飾方面看,竹對中國人的衣飾起源和發展起著重要作用。秦漢時期就出現用竹製布,取竹製冠,用竹做防雨用品的竹鞋、竹斗笠、竹傘,一直沿用至今。竹布在唐代曾是嶺南地區一些州縣的重要貢品之一,竹還是古代人裝飾的材料,說明竹對人類服飾文化的貢獻。
從食用方面看,竹筍和竹蓀是極受人們喜愛的美味山珍,竹實是歷代救荒的重要作物原料。先秦文獻中記載,3000多年前的竹筍就是席上珍饌。竹筍的食用方法多種多樣,可烹飪數千種美味佳食。竹還具有特別的醫用價值,在中國最早的醫書典籍中,就有用竹治病的歷史記載。竹的全身都是寶,葉、實、根及莖稈加工製成的竹茹、竹瀝,都是療疾效果顯著的葯用材料,竹黃、竹蓀也是治病的良葯。
交通工具和設施的產生與發展,是中國文明的標志之一,竹在交通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古代交通運行工具和設施的起源與發展,均與竹子有極密切的關系,古代人取竹製造竹車、竹筏和船以及橋梁工程,創造了世界交通史上許多第一例,對世界交通工具和設施的發展,作出了較大的貢獻。
考古資料證明,舊石器時代晚期和新石器時代早期,古代先民們就已開始用竹製造竹器。屬於仰韶文化的西安半坡遺址發掘的陶器底部有竹編織物的印痕,南方良渚文化遺址發掘了大量的竹器紋飾的印紋陶器,浙江吳興錢山漾遺址發掘有200餘件的竹器實物。隨著社會和文化的不斷發展和進步,竹器的種類也日益增多。到春秋戰國時代,竹器製作已成為當時社會的一個重要生產部門--竹器手工業,竹器製品已在當時廣大民眾生活中,成為"養生送死"不可缺少的物品。漢代有竹器生活物品60餘種,晉代有100多種,唐宋時近200種,到明清時期達250餘種。例如炊具的簞、籩、簋、碗、箸、勺、盤、厄、蒸籠等,盛放物品的筐、籃、笥、箱,傢具有床、榻、席、椅、枕、幾、屏風、桌、櫥、櫃,算具有算籌、算盤,量具有竹尺、竹筒,照明用具有燈籠、燭炬,衛生用具有帚、熏籠,裝飾用具有簾、花瓶,把玩用具有扇子、手杖,賭博用具有籌、葬用具有竹棺材,均是用竹為材料製成的。
從人類的生活環境看,竹子也發揮了其特殊的作用,古代先民很早就發現了竹子的特殊防護作用,注重發揮竹子的防護城池和居宅安全的屏障作用,歷代取竹子做圍籬牆垣,防禦盜寇,保護城池和居宅安全。竹林因具有調節氣候、涵養水源、保持水土、減弱噪音、凈化空氣、防止風害的作用,備受人們的青睞,古今人們都不得取之以保護和美化人類的生活環境。
由上可見,竹在中國人的日常生活領域中作出了極為重要的貢獻,展示了竹文明的風采。因此,竹與人類生活的關系,正如蘇東坡所述:"食者竹筍,居者竹瓦,載者竹筏,炊者竹薪,衣者竹皮,書者竹紙,履者竹鞋,真可謂不可一日無此君也。"

⑵ 書的由來

早在3000多年前的殷代後期,就出現了有關占卜吉凶的書。當時紙尚未發明,人們就地取材,以龜甲和獸骨為記錄材料,把占卜的內容刻在龜甲或獸骨上,這就是最早的圖書---甲骨的書。
我國最早的書還有「簡策」、「版犢」、「帛書」。用竹做的」稱「簡策」。把竹筒破成一條條又窄又平的細分簽,就可用筆在上面寫字,當紙使用。一條竹簽叫「簡」,許多條竹簽連結在一起叫「策」。「簡策」最早出現在南朝中葉。
用木頭做的書稱「版牘」。把樹鋸成若干段,再將段鋸成薄片就叫「版」,在「版」上寫字後,就叫牘。把薄片編起來,就是「版牘」。「帛書」是寫在絲織品帛上的書。
1993年10月,郭店楚簡出土於沙洋縣紀山鎮郭店一號楚墓。這是一次轟動全世界的考古大發現。
郭店楚簡是迄今為止世界上發現最早的原裝書。共804枚,其中有字簡726枚,簡上字數13000餘個。經古文字專家研究整理得知,郭店楚簡全部為先秦時期的18篇典籍。其內容為儒家和道家兩派著作。道家著作有《老子》(甲、乙、丙)三篇和《太一生水》,儒家著作有《緇衣》、《魯穆公問子思》、《窮達以時》、《五行》、《唐虞之道》、《忠信之道》、《成之聞之》、《尊德義》、《性自命出》、《六德》、《語叢》(四篇)。眾所周知,秦始皇的焚書坑儒政策使先秦大量的學術典籍付之一炬,但郭店楚簡在此之前深埋地下,逃過了這一劫難,得以重見天日。
-----------------------------
距今三千年前的商朝,有了最早的書籍實物——甲骨刻成的文獻,還有刻(或鑄)在青銅器上的書——金文,刻在石鼓上的書——石鼓文。我國正式的書是用竹片和木板做的木簡或竹簡。春秋末年,人們把字寫在綢上面,叫帛書。東漢,蔡倫發明了一種既輕巧又便宜的材料——紙。公元六到八世紀,畢升發明了活字印刷術,才出現了用紙裝訂的書。到了近代,又有用石印的書,現代主要是鉛印的書。目前,世界上有些國家已經實現了圖書資料儲存的電子化。
--------------------------------
無論古今中外,對於書,人們總給予最高的肯定與特別的關懷。 手工精製的紙特別適合中國書畫之用,分生宣和熟宣兩種。
人類許多偉大的創造,大都經過漫長歲月的發展過程,並聚合無數人的心力,時刻成長、壯大,圖書也不例外。以我們中國為例,它至少已有三千五百年以上的發展歷史,其間人們所投入的智慧與勞力,更無與倫比。圖書在迭次的創造改

⑶ 紙的文化知識

紙在文房四寶中,較之筆、墨、硯晚出。古今中外,公認為東漢初期的宦官蔡倫是造紙術的發明人。

據范曄的《後漢書》記載:「蔡倫,字敬仲,桂陽人也。……自古書契多編以竹簡,其用縑帛者謂之為『紙』。縑貴而簡重,並不便於人。倫乃造意,用樹膚、麻頭及敝布、魚網以為紙。元興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從用焉,故天下咸稱蔡侯紙。」這是歷史文獻中最早的關於造紙術的記載。

(3)杭州木簡文化策劃有限公司怎麼樣擴展閱讀:

公元8世紀,我國已經廣泛使用紙,之後的幾個世紀中,我國將紙出口到亞洲各個地方,並嚴保造紙秘密。公元751年,唐朝和阿拉伯帝國發生沖突,阿拉伯人俘獲幾個中國造紙工匠。沒過多久,造紙業便在撒馬爾罕和巴格達興起。就這樣,造紙技術便逐漸在世界各地傳開,那裡開始廣泛使用紙張,後又經阿拉伯諸國傳到北美和歐洲。據史書記載,在蔡倫發明造紙術後的1000多年,歐洲才建立第一個造紙廠。

⑷ 竹在中國文化中的含義

「華夏竹文化,上下五千年,衣食住行用,處處竹隨緣。」竹的美麗灑脫,不僅源自於它修長挺拔的枝乾和青翠欲滴的外衣,更在於它高潔、飄渺、清遠的品性,虛心文雅和高風亮節的內涵已成為中華民族品格和美學精神的象徵。正因為中國文化對竹子的推崇與喜愛,中國也被世界稱為「竹子文明的國度」。

⑸ 納豆是什麼味噌又是什麼

納豆聯系著中日兩國
納豆源於中國。納豆類似中國的發酵豆、怪味豆。古書(和漢三才圖會)記載有:「納豆自中國秦漢以來開始製作。」納豆初始於中國的豆豉。據《食品文化·新鮮市場》(石毛直道著,第101頁)一書介紹,兩種納豆都與中國有緣。特別是咸納豆,大約在奈良、平安時代由禪僧傳入日本。日本也曾稱納豆為「豉」,平城京出土的木簡中也有「豉」宇。與現代中國人食用的豆豉相同。由於豆豉在僧家寺院的納所製造後放入瓮或桶中貯藏,所以日本人稱其為「唐納豆」或「咸納豆」,日本將其作為營養食品和調味品,中國人把豆豉用鍋炒後或蒸後作為調味料。
納豆傳入日本後,根據日本的風土發展了納豆,如日本不用豆豉而用大醬,或用醬油不用豉汁。而且由於系禪僧從中國傳播到日本寺廟,所以納豆首先在寺廟得到發展。例如大龍寺納豆、大德寺納豆、一休納豆、大福寺的濱名納豆、悟真寺的八橋納豆等,均成為地方上寺廟的有名特產。
日本人喜歡食用納豆。他們主要食用咸納豆與拉絲納豆,關西人喜歡前者,關東人則愛吃後者。拉絲納豆由於發酵方法不同,而出現一種黏絲,是不放鹽的。

味噌是由發酵過的大豆(黃豆)製成,主要為糊狀。是一種調味料,也被用作為湯底。
味噌是一種調味品,以營養豐富味道獨特而風靡日本。味噌最早發源於中國或泰國西部,它與豆類通過黴菌繁殖而製得的豆板醬、黃豆醬、豆豉等很相似。據說,它是由唐朝玄奘和尚傳到日本的,也有一種說法是通過朝鮮半島傳到日本。 當今,味噌在日本主要分為三大類:米、麥蒸後,通過黴菌繁殖,再與蒸煮的大豆、鹽混合製得的米味噌、麥味噌,以及直接在蒸大豆上使黴菌生長而製得的豆味噌。因地區不同,大豆和米、麥比例及顏色的不同,構成了富有地方特色、種類繁多的味道。每種味噌又有各自的特色。 大豆、米、麥通過酶分解產生的鮮味(氨基酸類)、甜味(糖類)與生產過程中添加的鹹味充分地調和起來,加上酵母、乳酸菌等發酵生成的香氣及酸、酯、醇等,使得味噌的味道更醇厚,香氣更豐富,更能增進人的食慾。在日本,主要以味噌湯的方式食用味噌,此外在蒸魚、肉、蔬菜時加入味噌、糖、醋等拌和的調味料,能使菜的味道更鮮美,經常食用有利於身體健康。據說日本人的長壽就與經常食用味噌有關。味噌中含有較多的蛋白質、脂肪、糖類以及鐵、鈣、鋅、維生素B1、B2和尼克酸等營養物質。日本廣島大學伊藤弘明教授等人,通過對動物實驗證明,常吃味噌能預防肝癌、胃癌和大腸癌等疾病,此外,還可以抑制或降低血液中的膽固醇,抑制體內脂肪的積聚,有改善便秘、預防高血壓、糖尿病等功效。 日本人對味噌的喜愛程度可以說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如果缺少味噌,日本料理的風味會遜色不少。如日本面條(包括餐館就餐和方便麵在內)每年銷售在100億份以上,有50%是味噌風味。日本調味品市場有著世界各地的調味料,但味噌對日本人而言是不可缺少的。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日趨明顯和中日食品文化交流的日益深入,現在,日本味噌逐漸進入中國。日本一些著名的食品製造企業在中國建立了合資企業,生產味噌產品,如日本的神谷釀造食品株式會社,在中國杭州味精廠建立了西湖神谷釀造食品有限公司,日本「丸三愛」株式會社派了多名味噌製造專家,長期在中國杭州進行技術指導及開發。中國一些大城市的賓館、飯店利用味噌烹制出了一道道美味佳餚,中國一些食品製造工廠還利用味噌生產了多種食品和調味品。在中國,味噌正日益為人們所接受。

⑹ 書籍設計有哪些性質

【設計】
書籍裝幀設計是書籍造型設計的總稱。一般包括選擇紙張、封面材料、確定開本、字體、字型大小,設計版式,決定裝訂方法以及印刷和製作方法等。
【正文】
正文版式設計是書籍裝幀的重點,設計時應掌握以下幾個要點:
1.正文字體的類別、大小、字距和行距的關系。
2.字體、字型大小符合不同年齡人們的要求。
3.在文字版面的四周適當留有空白,使讀者閱讀時感到舒適美觀。
4.正文的印刷色彩和紙張的顏色要符合閱讀功能的需要。
5.正文中插圖的位置以及和正文、版面的關系要恰當。
6.彩色插圖和正文的穿插要符合內容的需要和增加讀者的閱讀興趣。在設計過程中應掌握3個基本原則:有效而恰當地反映書籍的內容、特色和著譯者的意圖。符合讀者不同年齡、職業、性別的需要,還要考慮大多數人的審美欣賞習慣,並體現不同的民族風格和時代特徵。符合當代的技術和購買能力。
【封面】
封面設計是書籍裝幀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
1.兒童類書籍 形式較為活潑,在設計時多採用兒童插圖作為主要圖形,再配以活潑稚拙的文字,來構成書籍封面。
2.畫冊類書籍 開本一般接近正方形,常用12開、24開等,便於安排圖片。常用的設計手法是,選用畫冊中具有代表性的圖畫再配以文字。
3.文化類書籍 較為莊重,在設計時,多採用內文中的重要圖片作為封面的主要圖形,文字的字體也較為莊重,多用黑體或宋體;整體色彩的純度和明度較低,視覺效果沉穩,以反映深厚的文化特色。
4.叢書類書籍 整套叢書設計手法一致,每冊書根據介紹的種類不同,更換書名和主要圖形。這一般是成套書籍封面的常用設計手法。
5.工具類圖書 一般比較厚,而且經常使用,因此在設計時,防止磨損多用硬書皮;封面圖文設計較為嚴謹、工整,有較強的秩序感。
書籍裝幀設計是指書籍的整體設計。它包括的內容很多,其中封面,扉頁和插圖設計是其中的三大主體設計要素。
封面設計是書籍裝幀設計藝術的門面,它是通過藝術形象設計的形式來反映書籍的內容。在當今琳琅滿目的書海中,書籍的封面起了一個無聲的推銷員作用,它的好壞在一定程度上將會直接影響人們的購買欲。
圖形、色彩和文字是封面設計的三要素。設計者就是根據書的不同性質、用途和讀者對象,把這三者有機的結合起來,從而表現出書籍的豐富內涵,並以一種傳遞信息為目的和一種美感的形式呈現給讀者。
當然有的封面設計則側重於某一點。如以文字為主體的封面設計,此時,設計者就不能隨意地丟一些字體堆砌於畫面上,否則只僅僅按部就班地傳達了信息,卻不能給人一種藝術享受。豈不說這是失敗的設計,至少對讀者是一種不負責任的行為。殊不知,沒有讀者就沒有書籍,因而設計者必須精心地考究一番才行。設計者在字體的形式、大小、疏密和編排設計等方面都比較講究,在傳播信息的同時給人一種韻律美的享受。另外封面標題字體的設計形式必須與內容以及讀者對象相統一。成功的設計應具有感情,如政治性讀物設計應該是嚴肅的;科技性讀物設計應該是嚴謹的;少兒性讀物設計應該是活潑的等等。
好的封面設計應該在內容的安排上要做到繁而不亂,就是要有主有次,層次分明,簡而不空,意味著簡單的圖形中要有內容,增加一些細節來豐富它。例如在色彩上、印刷上、圖形的有機裝飾設計上多做些文章,使人看後有一種氣氛、意境或者格調。

⑺ 三才,天地之人道 ——古代文化中的數字「三」

「三」這個數字,在中國古代文化中出現得很頻繁,也有很多深意。

三才指天、地、人,這個說法出自《易經》。《易傳·系辭下》:「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兩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易經·說卦》:「是以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兼三才而兩之,故《易》六畫而成卦。」

其實許多古老的神話故事中,也包含著三才思想。比如盤古開天闢地的創世神話,其實表現的就是天、地、人三才思想。還有共工怒觸不周山,傳說不周山崩之後,天柱折,地維絕,天傾西北,地覆東南,自此天道左行,地道右遷,人道尚中。

《易經》中體現了人可以向天、地學習,人道可以與天道、地道會通,通過法天正己、尊時守位、知常明變,可以建功立業,改變命運的思想。所謂「三才之道」就是高揚人道旗幟,人與自然休戚與共、和諧發展之道。據《周禮正義》卷七十四:「三才,天地之人道」。所以,「三才」,應該是指「人」和人化的「天」和「地」。

天地有「三」。《三字經》說:「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古代民間諺語說:「天有三寶日月星,地有三寶水火風,人有三寶精氣神。」於是就有了那副千古絕對:「三光日月星,四詩風雅頌。」

古代將天空分為「太微垣、紫薇垣、天市垣」三部分,合稱「三垣」。

地有「三山五嶽」(三山指黃山、廬山、雁盪山,五嶽指泰山、華山、衡山、嵩山、恆山)和「三江五湖」(三江有多種說法,《國語·越語上》韋昭注以吳江﹑錢塘江﹑浦陽江為三江。《水經注·沔水》引郭璞說以岷江﹑松江﹑浙江為三江。《尚書·禹貢》陸德明釋文引《吳地記》以松江﹑婁江﹑東江為三江。《漢書·地理志上》顏師古注以北江﹑中江﹑南江為三江。)。長江有「三峽」(巫峽、瞿塘峽、西陵峽)。傳說海外有三仙山,為蓬萊、方丈、瀛洲,是神仙居住的地方,故秦始皇派徐福去求取不死仙葯。

季節有「三」。春有三春(孟春、仲春、季春),秋有三秋(孟秋、仲秋、季秋),故而古詩詞有「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有三秋桂子,十里桃花」之句;夏有三伏(頭伏、中伏、末伏),冬有三九,三伏最熱,三九最冷,所以有「冬練三九,夏練三伏」「冷在三九,熱在三伏」「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等諺語。

傳統建築有「三布局」,比如秦漢以來歷代都保持的「三大殿」,皇宮有「三宮六院」,宗教建築的「三重院落」。

古代把法律條文寫在了三尺長的竹簡或木簡上,故稱「三尺法」,簡稱「三尺」。《史記·酷吏列傳》:「君為天子決平,不循三尺法……」古代刑法史有「三典」之說,審判案件叫「三推六問」,刑具有「三木」,最殘酷的刑罰是「夷三族」。漢代有「三法司」,唐朝有「三司使」,明代重大案件,經刑部、都察院、大理寺聯合審理,時稱「三堂會審」。審問對質也叫「三曹對案」(三曹是指在訴訟中的審判、原告、被告三方)。劉邦入關,「約法三章」,對安定民心起了很大作用。

古代禮儀和「三」關系密切。「禮讓三分」「禮以三為成」,「三」是標准也是極限,過或不及,都是失禮。所以臣民朝見天子要「三跪九叩」「三呼萬歲」。「三沐三熏」是對人極尊敬的禮節。日常酒宴也要「酒過三巡」才能說正事。結婚有「拜天地、拜高堂、夫妻交拜」三道大禮。許多地方古代有先人去世三日後下葬的習俗……

儒家講究「三綱五常」(三綱:指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五常:指仁、義、禮、智、信。),還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婦女要遵循「三從四德」(「三從」指幼從父、嫁從夫、夫死從子;「四德」指婦德、婦言、婦容、婦工。),要「三貞九烈」。

古代祭祀有「三禮」:天神、地祇、人鬼;祭品有「三牲」:豬、牛、羊。

古代官職也離不開「三」。歷代都有「三公」:周代是太師、太傅、太保(也作司馬、司徒、司空),秦漢為丞相(大司馬)、太尉(大司徒)、御史大夫(大司空)。太師、太傅、太保自北魏以後又稱三師,南宋又改稱三公。東漢末年的袁紹,人稱「四世三公」。隋唐確立了三省六部制, 三 省包括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六部包括吏部、禮部、兵部、度支(後改為戶部)、都官(後改為刑部)和工部。

商代的軍隊組織分右、中、左三師,周代軍隊分為「三軍」(中軍、上軍、下軍)。所以《論語》里說:「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科舉考試分為鄉試、會試、殿試三級。鄉試三年一次,考試分三場;會試也分三場;殿試錄取分三甲,一甲三名,賜進士及第,分別為:狀元、榜眼、探花,合稱三鼎甲,後來把一些比賽的前三名也稱為「三甲」。鄉試第一名叫「解元」,會試第一名叫「會元」,殿試第一名叫「狀元」,合稱「三元」,一個人如果三次考試都獲第一,就叫「連中三元」。

「三」是吉祥的數字。三陽開泰(或作三羊開泰)是《易經》里最為吉祥的一卦。

道家有「三清」( 指道教所尊的玉清、上清、太清三清勝境,也指居於三清仙境的三位尊神,即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天尊、太清道德天尊。)。老子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

道教有三屍神,三屍神又稱「三彭」或「三蟲」。道教認為,人身中有三條蟲,稱為上屍、中屍、下屍,分別居於上、中、下三丹田。三屍神是兼管監視、告密、教唆、破壞等種種惡行的駐身神。所以俗話形容人生氣暴怒就說「三屍暴跳,七竅生煙」,金庸武俠小說《笑傲江湖》中有一種毒葯叫「三屍腦神丹」。道教還有三師,分別是度師、籍師、經師。道家謂人有三魂:一曰胎光,二曰爽靈,三曰幽精,也就是民間所說的「三魂七魄」。

佛教有「三寶」(佛、法、僧),於是民間有「無事不登三寶殿」的說法。佛的法相有「三頭六臂」,佛教經典有「經、律、論」三藏,菩薩里有「三大士」(觀音菩薩、文殊菩薩、普賢菩薩)。佛教還有「三世佛」(「三世佛」有兩種說法,一種是依「三世」原本的時間意義而劃分的過去佛、現在佛與未來佛,而另一種是按地域劃分勢力范圍,此三世佛是指東方凈琉璃世界的葯師佛,中央娑婆世界的釋迦牟尼佛,西方極樂世界的阿彌陀佛。前一種三世佛稱為豎三世佛,後者為橫三世佛。 豎三世佛即過去佛燃燈佛,現在佛釋迦佛,未來佛彌勒佛。「三世」又叫「三際」。)

佛教以兔、馬、象渡河入水之深淺,喻小、中、大三乘證道的高下,叫作「三獸渡河」。三昧是佛教的修行方法之一,意為排除一切雜念,使心神平靜。《封神演義》和《西遊記》里都有「三昧真火」。佛家常說「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三界」指:欲界、色界、無色界。

佛教的因果輪回學說有「三生」之說,即「前生」「今生」「來生」。杭州天竺寺有「三生石」, 傳說唐代李源與僧人圓觀友善,同游三峽,見婦人打水,圓觀說:「其中孕婦姓王者,是某託身之所。」便約定十二年後中秋月夜,和李源相會於杭州天竺寺外。這天晚上圓觀果真圓寂,而孕婦也正好生了孩子。到了約定的日期,李源赴約,聽見一個牧童歌唱《竹枝詞》:「三生石上舊精魂,賞月吟風不要論。慚愧故人遠相訪,此身雖異性長存。」李源因此知牧童就是圓觀之後身。(見唐袁郊《甘澤謠·圓觀》。)現在還有成語「三生有幸」。

《西遊記》里豬八戒奉觀音菩薩之命戒了「三葷五厭」(泛指葷腥食物),所以唐僧給他起名「八戒」。

帝王將相和文人雅士離不開「三」。大禹治水「三過其門而不入」。周文王「三分天下有其二」尚且侍奉殷商。城濮之戰,晉文公見了楚軍先要「退避三舍」。孫權誇贊呂蒙,說是「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孔子讀《易經》,「韋編三絕」。孟母教子曾「三遷」。馮諼勸孟嘗君要「狡兔三窟」。晏嬰也曾「二桃殺三士」。王羲之寫字「入木三分」。唐伯虎戲秋香要「三笑」。

君子每天要「三省吾身」,做事要「三思而行」。極度的思念叫做「一日不見如隔三秋」。松竹梅是「歲寒三友」,一直被文人所喜愛。隱士有「三徑」,陶淵明說「三徑就荒,松菊猶存。」蘇秦張儀這樣的說客都有「三寸不爛之舌」。

民間更是離不開「三」。古代社會各種各樣的人統稱為「三教九流」(三教指三大傳統宗教—— 儒教、道教、佛教。所謂的 九流 ,實際上是指「上中下」三等。),也說「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在古代,「三更半夜」可不能隨便出門。古代中國民間女性常見的幾種職業有「三姑六婆」(三姑即尼姑、 道姑 、卦姑;六婆指 牙婆 、媒婆、 師婆 、 虔婆 、葯婆、穩婆)。人有「三親六故」(三親」即指宗親、外親、妻親,六故,指父、母、岳父、岳母、自己、妻子方面的熟人),男子有「三妻四妾」,娶親要「三茶六禮」(我國舊時習俗,娶妻多用茶為聘禮,所以女子受聘稱為受茶。六禮,即婚姻據以成立的 納采 、問名、納吉、納征、請期、 親迎 六種儀式)。最常見的人名不過是「張三李四」。大街小巷叫「三街六巷」。

人的內臟有「三焦」,穴位有「三關穴」,古代婦女的小腳叫「三寸金蓮」,「三折肱」為良醫,中葯里有「三七」。劍長三尺,「三尺」也指寶劍。瓷器有「唐三彩」。

本事不大那叫「三腳貓」,做事情最多可重復三次,但不能超過,這叫「事不過三」,珠算口訣有「三下五除二」,還有「一而再,再而三」「一問三不知」「三不管地帶」「人分三六九等」「三天不打上房揭瓦」「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三句話不離本行」等等日常俗語。

音樂中也有「三」。歌聲優美,給人留下難忘的印象,叫「餘音繞梁,三日不絕」。孔子聞「韶」,「三月不知肉味」。古曲有「陽關三疊」。打拍子有「一板三眼」。音樂的美妙也叫「朱弦三嘆」,清代查慎行《送陳澤州相國予告歸》詩曰:「《 流水 》一彈真絕調, 朱弦 三嘆有餘音。」樂器也有「三弦」。

古代有「三皇五帝」(三皇有多種說法:天皇、地皇、泰皇,出自《史記·秦始皇本記》;天皇、地皇、人皇,出自《史記·補三皇本記》;燧人、伏羲、神農,出自《尚書大傳》;伏羲、神農、黃帝,出自《三字經》。),夏、商、周為「三代」,魏、蜀、吳是「三國」,禹、湯、文王稱為「三王」。周公禮賢下士,曾「一飯三吐哺,一沐三握發」。殷有三仁,《論語》說:「微子去之, 箕子 為之奴, 比干 諫而死」。漢初三傑,是蕭何、韓信、張良。文學史上有「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三蘇(蘇洵、蘇軾、蘇轍),明代有三袁(「明代三袁」又稱「公安三元」,指: 袁宏道 、 袁中道 、 袁宗道 )。

《史記·項羽本紀》說「楚雖三戶,亡秦必楚」,後用「亡秦三戶」指不畏強暴,奮起推翻黑暗統治。

除了這些,常見成語還有「三人成虎」「三足鼎立」「三令五申」「三緘其口」「低三下四」「幾次三番」「三言兩語」「此地無銀三百兩」「日上三竿」「兩面三刀」「朝三暮四」「新官上任三把火」等等。

中國古代作家的創作思路,也深受「三」的影響。傳說古代有「三墳五典」( 三墳 :指伏羲、神農、黃帝的書;五典:指少昊、 顓頊 、高辛、唐、虞的書。相傳為我國最早的古籍。)《詩經》有「風雅頌」三部分,啟蒙經典有《三字經》,前四史中有《三國志》,兵書有《三略》,《春秋》有「三傳」(即《 公羊傳 》《 穀梁傳 》《 左傳 》。)明代馮夢龍有小說集《三言》(《 喻世明言 》、《 警世通言 》、《 醒世恆言 》)。《三國演義》里有「桃園三結義」「三顧茅廬」「三氣周瑜」,《水滸傳》有「三打祝家莊」,《西遊記》有「三打白骨精」「三調芭蕉扇」,《紅樓夢》有「劉姥姥三進榮國府」……

總之,尊尚「三」的傳統浸透古代社會的方方面面,甚至影響了中國人的思維方式和審美心理。

�������]�����

⑻ 成都木簡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成都木簡文化傳播有限公司(Cheng  Wook  Cultural  Communication  Co.  Ltd)初創於2004年,於2010年重組,注冊資金50萬元。木簡文化是一家致力於醫療健康文化傳播的機構,主業包括內刊編輯、圖書編輯出版、CIS系統構建、文化策劃等。公司匯聚了創意策劃、傳媒出版等領域的高端人才二十餘位,專業作者和文化顧問近百位。出版圖書數十種,編輯出版企事業內刊十多種,多次策劃或執行全國性大型會展活動、文化策劃活動等。木簡文化是電子科技大學西部發展傳播研究中心戰略合作單位,雙方在醫療機構及相關產業的宣傳、形象包裝、市場調查、影視製作等方面進行深度合作。
法定代表人:雷位衛
成立時間:2010-11-12
注冊資本:1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510107000302040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
公司地址:成都市武侯區洗面橋街9號

閱讀全文

與杭州木簡文化策劃有限公司怎麼樣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0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1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62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41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50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5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2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78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6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1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9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2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9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7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13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0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