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當夢境照進現實,原來《大魚海棠》的幻景來自這里
文中照片均為「黑白的觸動」作者所攝,版權所有,未經允許,嚴禁盜用!
海浪無聲將夜幕深深淹沒
漫過天空盡頭的角落
大魚在夢境的縫隙里游過
凝望你沉睡的輪廓
看海天一色 聽風起雨落
執子手 吹散蒼茫茫煙波
大魚的翅膀 已經太遼闊
我松開時間的繩索
......
動畫《大魚海棠》講了一個「夢魚為鯤」的故事,劇情細節已記不清了,但如夢境的海天一色和深深夜幕仍歷歷在目,恍如昨日的還有椿和鯤在其中肆意奔跑、飄逸幻化的圓形屋廊。生活在北方的我沒有見過這種建築,以為和鯤鵬一樣,出自導演的想像......
(動畫中的土樓)
當然不久,看過一些動畫相關資料,得知這種建築現實中就有,電影中層層掛滿紅燈籠的園樓原型,就是南方的福建土樓。
幾年後,我也登上了土樓,站在動畫中少女少年相知相遇的地方,驚嘆:這哪裡是借鑒,簡直就是照搬啊!
(現實中的土樓)
這里就是福建漳州南靖縣的懷遠樓。福建土樓大都集中在漳州和龍岩,懷遠樓只是其中一座,你可能不知道,土樓不止有圓的,還有方的,不止有遺世孤立的,還有成群壯觀的......
今天的文章,就帶大家逛逛南靖和永定,除了《大魚海棠》里的土樓,還有《爸爸去哪兒》里的雲水謠。
「雲水謠」是一首歌,是一部電影,也是一條美麗的古街。這不是比喻,叫《雲水謠》的歌可不止一首,歌手譚晶演唱的《雲水謠》是北京密雲區的區歌,還有一首古風《雲水謠》在網上頗受年輕人歡迎,畢竟「雲」、「水」、「謠」這三個美好的字組合在一起,產生的美感遠遠大於三。電影《雲水謠》比較有名,2006年上映,是感動不少觀眾的愛情片,其取景地就是那條美麗的古街——位於漳州南靖的雲水謠古鎮。
雲水謠古鎮位於南靖縣梅林鎮,歷史悠久,包括璞山村、官洋村和坎下村,村中古道幽長,千年老榕和神奇土樓點綴靈山碧水,給人以超燃之感。古鎮坐擁包括世界文化遺產雙環圓土樓——懷遠樓和建在沼澤上的奇樓——和貴樓在內的53座土樓,有福建最高大最集中的千年古榕樹群,還有古道古街情人橋,自然和人文都引人入勝。
土樓有圓有方,進景區不久看到的和貴樓就是一座方樓。
和貴樓建於清雍正十年(1732年),據說花銀一萬五千兩,佔地1299平方米,可以算是土樓「大別墅」了。「和貴」寓意「以和為貴」,土樓大都是客家人的家族聚居地(客家人就是外來人),第一代客家人來到福建,人生地不熟,要御外也要凝內,土樓就是為了適應這樣的需求逐漸在客家人中發展出來的,一大家人生活在一棟樓內,和貴當然尤為重要。
在古鎮眾多土樓中,和貴樓是一座奇樓,它是以松木為樁基、筏基,運用懸浮原理,建在3000平方米的沼澤地上,宛若陸上諾亞方舟,歷經200多年仍堅固完好,具有突出的建築成就和研究價值。
樓內有140個房間,共五層,東西南北四角安有四部梯道通向各層,樓正中開一大門,門側有楹聯:和地獻奇山川人物星斗畫,貴宗垂訓衣冠禮樂聖賢書。
因著上文提到的「凝內御外」,樓內幾乎囊括了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打水和信仰都不像古代其他地方一樣要去公共場合,與其說是一座土樓,不如說是一座城堡。
樓內空間必定有限,莊稼還是要在外面種的,樓外不遠辟有菜地,如此一大家人實現了自給自足。
客家人是古代因逃避戰亂遷往南方的中原漢人,那時閩南、廣東等嶺南地區不像現在是經濟發達地區,而是山窮水惡的化外之地,官員被貶、罪民流放的地方,如上一篇中介紹的廣東潮州,就是韓愈被貶之地。窮山惡水出刁民,那時土匪也多,舉家遷此的漢人要適應新的環境,就要改變一些原有的居住和生活習慣,但有一點客家人始終沒忘,就是讀書考科舉。
客家土樓外有時可見石旗桿,此為客家人特有的建築形式,如果族中有人考取功名,就會在土樓前豎立石質旗桿以示慶祝。根據功名的級別高低和文武區別,旗桿長度、底座樣式和桿身雕刻都有不同,如果一座土樓面前旗桿林立,說明這一族的子弟才俊輩出,家族也彰顯榮耀。和貴樓外就有一座石旗桿。
和貴樓出來往前穿過情人橋,眼前出現一條不見盡頭的鵝卵石古道,此為雲水謠古棧道,據考證是古代長汀府(今龍岩市)通往漳州府(今漳州市)的必經之路。
一路上溪水相伴,黑天鵝在水邊休憩,古戲台在等夜幕拉開,清秀靜謐,悠遠美好。
行不多遠,一株巨大的榕樹赫然眼前。一路走來,岸邊巨榕林立,已見怪不怪,但眼前的巨榕著實讓人驚嘆,看看下圖和人的對比,你就知道它有多大。
據說這株榕樹樹冠面積近兩千平方米,枝丫長達30多米,樹干底端要10多個大人才能合抱,是目前福建省已發現的最大榕樹,我不得不跑到對岸才能將整株樹裝進鏡頭。要知道,福建的榕樹隨處可見,省會福州都被叫作「榕城」,這么多的榕樹中能脫穎而出,那就跟河南的高考狀元一樣,是難得的一景!
巨榕之後來到了「小橋流水人家」,小溪兩側的「人家」是為旅遊開發的住宿、飯店,不過仿古的形象契合石橋古道的意境,並沒有破壞雲水謠的韻味。
碧溪的盡頭又看到一座方形土樓——鍾興樓,它始建於1933年,次年建成,坐東北朝西南,樓高四層,每層34間,設4部樓梯,一個大門,一口水井,佔地1386平方米。
樓內空地上一座塔狀建築引人注目,各層擺滿了貓塑。此為「瓦貓」,是土樓屋頂的神獸,當地人認為貓在屋頂上張大嘴可以嚇跑煞鬼,所以瓦貓是保家護院、鎮宅辟邪的神獸。瓦貓又名「鎮脊虎」,在海邊還有台風報警器的作用。
瓦貓最吸睛的在於它們的神態,咧著大嘴,尖牙外露,面目猙獰,活脫脫要把鬼給吞掉的樣子,雖然被冠以貓名,卻寓虎於貓,用來辟邪。瓦貓口尾相通,也有吸財之意,也被稱為「吉祥虎」。
鍾興樓各層展示有福建工藝品和民居擺設,有的表現古代中原漢地的家風家訓,有的是當地獨具特色的藝術信仰,很有意思。
(福州脫胎漆器、坐化缸、舍利塔、傢具場景等展覽)
鍾興樓外是土樓之光文化園,其中有土樓之光博物館,疫情原因沒有開放。穿過文化園,抵達懷遠樓。
懷遠樓建於清末(1905-1909年),是福建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所有土樓中建築工藝最精美、保護最好的雙環圓土樓,採用了成熟的「傾壁造」技術,是中原版築技術經過幾千年積累發展的結晶,是夯土文明最高成就的代表。
懷遠樓外觀像鼓,樓內楹聯抱柱,雕梁畫棟,詮釋了「忠孝為本、耕讀傳家」的思想,是閩南建築風格與儒家文化完美結合的典範。
懷遠樓的最大特點是它是一座雙環圓樓,大環和其他土樓一樣為住宅,小環為懷遠樓特有的學堂,平時是簡氏子孫(簡氏是福建梅林主要姓氏,兩宋時從江西遷出,元末遷至此處,前面介紹的土樓都是簡氏家族出資修建)讀書的地方,也是祭祀祖先的祠堂和族人舉行重要活動的場所,名為「斯是室」,室內楹聯為:斯堂詎為游觀祈計敦書開耳目,是寶何嫌隘陋惟思尚德課兒孫。
懷遠樓是《大魚海棠》的取景地之一,看過電影的小夥伴們,是不是勾起了你的回憶?
懷遠樓旁有座懷遠別院,是懷遠樓主人簡士後代海外發展後回來建造的,距今100多年歷史,全屋運用榫卯工藝,以磚木式結構建造而成,與傳統土樓封閉式格局不同,懷遠別院受西方文化影響,打破嚴肅、含蓄和均衡,崇尚豪華和氣派,是雲水謠內唯一一幢具有開放式大露台的土樓,露台壁畫也是西洋的繪畫。
福建的土樓不止分布於漳州南靖,其西側的龍岩永定更是土樓聚集地,還獲得了「擁有最多福建土樓」的吉尼斯世界之最,接下來我們前往永定,探訪「傳說中」的土樓之王——承啟樓。
承啟樓位於龍岩市永定區的福建土樓王景區,這里背靠林海金山,一條小溪自西向東從土樓群前穿流而過,沿溪村落多為江氏族人,以農耕為主。除了承啟樓,景區還有五雲樓、世澤樓、僑福樓等土樓,最為有名的就是被譽為「土樓王」的承啟樓。
承啟樓始建於明崇禎年間,三代江氏族人經過八十三年的努力奮斗,於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才建成這座巨大的家族之城。其外表高大雄偉,庭院秀麗端莊,1981年被收入中國名勝辭典,與天壇、莫高窟等中國名勝一起競放異彩,1986年中國郵電部發行「中國民居」郵票,其中福建民居代表就是承啟樓,它作為「國家的名片」名揚四海,2008年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漫步樓中,古色古香,可以感受到濃郁的鄉土氣息和書卷氣息,就像走進了一部懷念過去的老電影,「高四層,樓四圈,上上下下四百間;圓中圓,圈套圈,歷經滄桑三百年」,外觀一幢樓,入里一座城,城裡的「馬路」是一圈一圈的鵝卵石街道,又傳統,又奇幻。
承啟樓也是《大魚海棠》的取景地之一,出樓後一側有條窄窄的石路,這條路就是電影中椿在夜晚中跑出來救鯤的取景地。
小路右側是方形的世澤樓,一圓一方的兩座土樓寓意著天圓地方,兩樓成比鄰之勢,屋檐相碰,只留下一絲天空的光亮,表達著客家人對天地的敬畏和尊崇。
世澤樓始建於清嘉慶年間(1796-1820年),該樓像大多數土樓一樣坐北朝南,高四層,內院各有水井一口,大門地面有鵝卵石鋪成的古代錢幣模型,象徵著招財進寶。世澤樓也名列《世界遺產名錄》。
最後去參觀一下僑福樓。
僑福樓始建於1962年,每年建一層,三年建成,是樓主在海外的兄弟籌資興建,因此命名「僑福樓」。它是上世紀新型庄園和最新土樓的代表。僑福樓高三層,中為天井,是單圈圓樓,大門正對廳堂,樓外圍有圍牆,形成院落。
僑福樓因出了十一位博士而聞名於世,又稱「博士樓」,常被客家人用來激勵子女向事業有成的前輩學習。此樓也入選世界文化遺產。
看過了陸上的土樓,下一篇將去看看海邊的「洋房」。
是夜,我乘車,車乘船,船乘海,海乘風,從漳州抵達廈門,等待我們的是鼓浪嶼的海風琴韻和南普陀的暮鼓梵音......
② 葛亮《瓦貓》丨不遇良工,寧存故物;一鱗一焰,皆自匠傳
文丨十里荷塘秋水長
葛亮的《瓦貓》是一本短篇小說集,裡面收錄了三篇小說《書匠》《飛發》和《瓦貓》,分別是修復古籍的書匠、在傳統和創新面前的兩代理發師和西南聯大在西南那段歷史的演義。這裡面的主角是書匠、理發師和被「瓦貓」串聯在一起的那個時代的匠人和讀書人。
葛亮說自己寫《書匠》篇,是因為先祖父遺作《據幾曾看》手稿的救護,得以了解「古籍修復師」這一行業。「整舊如舊」是他們工作的原則。這是一群活在舊時光里的人,他們畢生的努力也不過是讓他們經手的書作,回到該去的斷代中去,維持著舊有的面貌,淡化了時代的痕跡。
書的「尊嚴」,亦是他們這些修復古籍的書匠們的尊嚴。
《書匠》所寫的兩個修復師,有不同的學養、承傳與淵源,代表著中西兩種不同的文化脈絡,而殊途同歸。「不遇良工,寧存故物」,是藏書者與修書人之間最大的默契。 一切的留存與等待,都是歲月中幾經輪回的刻痕。連同他們生命里的那一點倔強,亦休戚相關。
《飛發》與《瓦貓》,發生於嶺南和西南的背景。這其中有器物的參與,作家將西南聯大那個神奇的歷史命運,和那些歷史中生動存在過的大師們的生平,交織成全於歷史,當然也受制於文字里不可抹滅的一點盼望與落寞。在葛亮看來,這些人是這個難忘的歷史時代的理想主義者,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簡是一個生活在香港的女書匠,已經上了點歲數,很有自己做事的風格和原則,故事裡的「我」是毛果博士,去看自己的朋友歐陽教授,歐陽教授是毛果祖父的學生,兩個人先聊起來,毛果告訴歐陽教授,發現了祖父的一份手稿,但是部分散頁粘連在了一起,歐陽教授忽然眼睛一亮,臨時起意帶著毛果去見一個人,就是修復古籍的書匠,簡。
簡很不好說話,拒絕了,說是修復不好的話,賠不起。歐陽教授知道這就是送客的意思了,沒奈何,兩個人只好告辭,毛果不小心碰到了書架上一本書,書落地,毛果趕緊撿起來,撣了撣,順手捋好書頁的折角,放回原處。這舉動,在不經意間感動了簡,簡一周後讓他帶著古書前來自己處,她要幫著修復。
毛果博士來到這里就書籍的修復和簡進行了對接,簡告訴了毛果自己改變心意的原因是因為看出他是個真正愛書的人。毛果博士恍然想到了自己的這個習慣來自於誰,南京的老董,另一個書匠,古籍修復師。
這個小說的第二章《老董》就是用的童年時毛果的眼光來寫一個原本在路邊修鞋的貌不驚人的師傅,卻不曾想有一天自己的一張獎狀不小心被墨水瓶染上了一大塊墨漬,小孩的情緒很受干擾。父親毛羽忽然說自己有辦法,遂帶了兒子毛毛去了西橋邊找到修鞋的老董。老董真的不負眾望,將毛果的這張獎狀修復如初,上面的大半墨汁浸泡過的地方完全沒有留下痕跡。自此,老董神奇的一生在毛果眼裡和父親的講述中融在一起,讓我們認識了一個以修復古籍為自己畢生追求的書匠。
葛亮的文字很傳神,會讓你讀書的時候忘記了你只是在看一篇小說,倒像是在那個文字搭建起來的空間里跟著葛亮走了一遭。
其實無論是簡還是老董,看上去孑然一身的她和他,都是骨子裡有堅持的人。因而一個自己覺得當年和樂靜宜父親的愛情似乎在那裡虧欠了小女孩,盡管樂靜宜的父母親之間離婚是必然會發生的事,因為兩個人的婚姻只是長輩們之間的約定,而無關乎感情。樂靜宜的父親本來打算去香港和簡結婚,但是突發心梗,死在了自己獨居的公寓。父親死前的心願其實是希望女兒靜宜能跟著自己的戀人簡學修復古籍的,靜宜也到了香港,拜在了簡的門下學習修復古籍,只是她當時卻一無所知,直到兩年後滿師,在師父簡送的一本書里看到了自己和父親的合影的藏書票,再想起老師每到初三總要祭奠一個重要的人,而自己的父親也是那個時間的忌日,靜宜才後知後覺地明白了人生的巧合與荒謬。
老董則是單身過了一生,拾了個女兒元子,卻又在養大了被元子的生母要了回去。老董孤單漂泊,也算是對自己的一種刻意的放逐。
《瓦貓》這本集子里最後的一篇是同名小說《瓦貓》,將西南聯大遷到西南的那段歷史進行了藝術的再創作,為我們再現了那段歷史中的眾多感人時刻,將匠人和讀書人交織在一起,用「瓦貓」這個當地流傳很久的一種匠業作為聯結歷史和現實的巧妙切入點,為讀者再現了波瀾壯闊的歷史長河中的一段後人不該也不能忘記的歷史。
「瓦貓」,是庇佑匠人的神獸,看得見莽莽過去,亦守望著無盡未來。 昆明農村地區的民居有一種民俗,就是在居所正中上方房頂安置瓦貓。瓦貓是用陶製作的造型為張著大口的貓,看上去似乎是面目猙獰的神怪。
瓦貓的使用有一定的規矩,並不是所有房屋都要安置。如果自己家的大門外正對的方向有廟宇高房,或正對著一家人的房屋,當地人就會認為不吉利,可能在運勢上會被對方「戧」著,影響了自家的財運,甚至帶來疾病或災禍,為此,就在自家房的大門和正堂屋頂安放一尊瓦貓。
《瓦貓》這篇小說里,我們會看到很多在中國現代歷史上赫赫有名人物的演變原型痕跡,雲南昆明的龍泉古鎮上,居然有十多處西南聯大時期的舊址,朱自清、聞一多、浦江清、馮友蘭、陳寅恪、梁思成、林徽因……這些赫赫有名的人物,在西南聯大遷到這里的時候,在當地掀起了青年人自發的追隨,寧懷遠和榮瑞紅的姻緣也是帶著某種隱喻的一個象徵手法的運用,這才有了後來的說法,寧家和榮家的後人,後來延續下來的兩個,一個是匠人,一個是讀書人。
葛亮的文字,輕靈,有生命力,有張力,閱讀時得到的文字的滋養是悄無聲息的舒暢和自然。
榮家姑娘和寧懷遠的命運,在小說中,交織與成全於歷史;這些匠人和讀書人,都是為了自己夢想努力做好手頭那一份事的堅持理想的人。
他們的尊嚴、執著與信仰,如棱鏡,折射著這世上大多數的我們;他們是這時代的理想主義者,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飛發》是寫理發師的小說,父子兩代人,用同一種行當來謀生存資本,僅僅當成工作還是當成自己畢生追求,帶來的結果也是不盡相同的。父親和兒子,理想與現實,理解與誤解,就這么在兩代人的堅守中默默地溶解那些不和諧的聲音。
葛亮的小說,是好的文學該呈現出來的樣子,不狗血、不低俗,有的是街頭巷尾的濃濃的生活氣息,在那些安靜綿長的炊煙裊裊中,用文字給我們讀者一個或祥和或紛繁的塵世間,讓我們在那些兜兜轉轉中感嘆人生,認識自己。推薦給你這本好的小說,教你明白什麼才是文學該有的樣貌。(END)
③ 福建土樓里為什麼有瓦貓
世界民居建築中的「奇葩」
亦文
④ 中國的古人,為什麼認為貓能辟邪招財
⑤ 麗江信仰的小動物有什麼
瓦貓等。
獨特的守護神,瓦貓。民居靈物,泛指在民居建築中所有被認為或有精靈附托,或具有超自然力的實物。瓦貓,是置於屋脊正中處之上的瓦制飾物,形似家貓而得名,被人們稱為民間鎮脊獸。
雲南各地的瓦貓造型上略有不同,最忠於白族民俗風格的大理、麗江,使用的是最具滇西代表性、大理鶴慶白族製作的瓦貓,大理、麗江、迪慶納西族都使用鶴慶瓦貓。傳說瓦貓能吃掉一切妖魔鬼怪,鎮宅,安置在房頂、飛檐或門頭的瓦脊上,吞食一切沖犯本宅的疾禍怪,極具民族文化價值,是信仰文化,是圖騰文化,值得保護並傳播。
⑥ 瓦貓的雲南瓦貓
雲南瓦貓是指置於屋脊正中處的瓦制飾物,因其形象頗似家貓而得名,其原義是能食鬼的老虎。它的作用是避邪納福、鎮宅之用。雲南民間對瓦貓的神秘作用深信不疑,請瓦貓時要殺一支公雞,將雞血淋在瓦貓頭上,賦予靈性,叫做開光。現實生活中,瓦貓仍廣泛流傳於雲南昆明、呈貢、玉溪、曲靖、楚雄、大理、文山等地,成為一種獨特的民俗。但因地區不同,瓦貓的形象亦大有區別:呈貢瓦貓象天真的孩子;玉溪瓦貓象留須的巫師;鶴慶瓦貓造型極度誇張;曲靖瓦貓將八卦夾在前腿。
雲南民族民間極為重視住宅的裝飾,且習慣把住宅分為「陽宅」和「陰宅」,「陽宅」即生者住房,「陰宅」就是死者墳墓。各民族因受不同宗教情感和審美觀念的影響,住宅裝飾極富民族性和地方性。其中,瓦貓、陶虎、石獅是較具裝飾韻味和濃郁民俗文化特色的民間手工藝術品。
雲南民間瓦貓多用來裝飾「陽宅」,常安置於房屋門楣或屋頂正脊飛檐上,不僅具有裝飾房屋建築的作用,也具有鎮邪驅鬼的功能。瓦貓,因其形象頗似蹲於屋脊上的家貓,故名,其原義是能食鬼的老虎。據說,古代有「神荼郁壘執鬼以飼虎」的傳說,「故俗畫虎於門,冀以衛凶」。所以,不論是立於寺廟、民宅屋脊上的瓦貓,還是置於房屋、門楣的陶虎,其功能基本一致。
雲南各地的瓦貓多以虎為原型,虎是野獸之王,只是審美意識使虎變換成了貓。瓦貓的製作多以家庭為單位進行生產,工藝較粗獷,除貓身、貓頭可採用快輪提法外,其他部位如眼、耳、鼻、腿等均為手工捏制。工匠把貓型做好後,待主坯陰干,再送入窯中與其它陶製品混燒,只有這樣,燒制的瓦貓才不易裂損。有的瓦貓坯製成後,還塗上一層釉,光澤明亮。
瓦貓的主要文化功能是鎮邪求吉,扶正民宅的風水。雲南民間對瓦貓的神秘作用深信不疑,若村內某家接連失火兩次以上,即認為是沒有瓦貓所致,須急請人做個瓦貓來安在屋頂,以求免災;某家大門正對著別人家的屋角房脊,認為有邪穢侵入,須在自家門頭安個瓦貓,以示吃掉這家屋角;某家大門向著田野,也認為野鬼遊魂會隨時竄入,必須在門楣或脊瓦上安放瓦貓,使之面向田野,以強宅氣,鎮住鬼魅。安放瓦貓要舉行「開光」祭祀儀式。一般在農歷二月或八月,擇雙數吉日,請端公來主持。屆時,端公捉來一隻紅雄雞,先念一陣有針對性的消災、吉利、鎮邪驅鬼、發財之類咒語後,隨即用嘴咬破雞冠,將血滴在瓦貓的眼、鼻、口、耳、身上等處(如能請到製作這個瓦貓的工匠來滴第一滴血的話,瓦貓將更能顯靈),並在瓦貓嘴裡放入五子(松子、瓜子、高粱、棗子、根子);同時燒祭黃紙,然後再念一陣咒語,由端公親手將雞宰殺,放入鍋內煮至半熟後取出,直立放於盆中,使雞頭仰視天空,端公遂點香祭之。最後,踏梯上屋頂,才把瓦貓安在脊瓦上。凡安置了瓦貓的人家,逢陰歷初一、十五,都要點香祭供,香爐置地的方位,要正對瓦貓所視的方向。
⑦ 這么多年,雲南拿得出手的伴手禮只有那幾樣!該咋破
出門 旅遊 ,不少人會選擇買點東西留念,也少不了要為親友帶上一份伴手禮。一份走心的伴手禮,能讓親友也領略到 旅遊 地的風土人情,分享旅行中的喜悅。
當下,去北京,極富創意和特色的故宮文旅產品被遊客爭相購買;去日本,不僅有獨特的「限定文化」,各種伴手禮也是精緻滿滿,讓遊客眼花繚亂……再看雲南,擁有極其豐富的資源,但伴手禮市場卻似乎沒被開發利用起來。到雲南的遊客越來越多,但可選擇的伴手禮多年如一日。如何走一條創意、創新之路,讓雲南伴手禮煥發新生機?
◆ 記者走訪 ◆
來到雲南,帶點什麼做留念或者作為伴手禮呢?
看到這個問題,無論是雲南本地人、還是外來遊客,腦子里首先浮現出的,大多是鮮花餅、民族娃娃、茶葉、銀器、玉石、油雞樅……晚報君走訪了昆明、大理、麗江等 旅遊 熱點地區,去了解當地伴手禮市場的情況。
昆明市場
伴手禮多年一成不變,市場低迷
位於昆明中心城區的昆明老街有不少古香古色的伴手禮商鋪,許麗麗和朋友是第二次來昆明,兩人手上都購買了一袋嘉華鮮花餅,「我們喜歡吃甜食,第一次來時,買了鮮花餅,後來陸續也在網上購買過,家裡人很喜歡。」
問及她們還會購買什麼伴手禮時,她說:「 我們3年前來昆明時已經購買過民族娃娃和銀手鐲,故地重遊,感覺賣的東西沒有什麼變化,已沒有再買的打算,只打算再去呈貢買點鮮花」 。
老街上的大益茶體驗館開業至今已有10年了。據李老闆介紹,近年來,店裡銷售情況起起落落,總體來說,普洱茶的消費人群在擴大,但一個顧客可能就會購買500元的茶葉,現在10個顧客來,每個人卻只會購買100元的茶葉。
雲南民族村門口也有不少銷售伴手禮的商鋪,但據記者觀察,一家店裡賣的東西,往往在另幾家店也能找到,有些東西甚至有幾分粗製濫造的味道。
郭先生的店鋪里,既銷售著鮮花餅、牛乾巴、小粒咖啡等食品,也銷售著民族娃娃、民族樂器等工藝品,還有一些小玩意。「前幾年,過完春節,我們盼著螺螄灣趕緊開門好去進貨。這幾年,手裡堆積幾百萬的貨品,再賣幾個月都沒有問題,」郭先生感慨地說,「 這么多年都賣這些商品,現在真的不知道可以賣什麼,生意非常難做,以前店裡有8個常在員工,現在只剩3個老員工和1個臨時工了。」
昆明伴手禮市場是雲南伴手禮市場的一個縮影。走在雲南的景區,玉石店、銀器店、民族服裝店如「復制粘貼」一般,所售賣的商品也是大同小異;在商場、超市裡逛逛,貨架上擺放的也多是一成不變的鮮花餅、普洱茶、野生菌等,大大降低了遊客購買的慾望,更影響著景區和當地的整體 旅遊 形象。
大理市場
遊客最愛買的卻代表不了大理
寒假期間,昆明高中生小凝、小欣、小越相約到大理 旅遊 。愉快的旅行一轉眼就結束了。為了帶回一件最能體現大理特色的 旅遊 紀念品,她們選擇了到大理藍續綠色扎染體驗中心去做DIY扎染。在老師的帶領下,她們學習了扎染的整個製作過程,每人親手扎染了一個小手包,歡歡喜喜地帶回去,向家人和朋友炫耀。當家人和朋友要求她們再親手演示一次製作過程時,小同學們傻眼了:離開了那個製作環境,根本沒辦法製作啊!
3位小同學所遇到的問題,也是目前大理特色 旅遊 商品開發最急需解決的問題。
「從今年春節期間 旅遊 商品的銷售據來看, 遊客最喜愛的伴手禮,依然是在全省銷量最大的鮮花餅和普洱茶,但這代表不了大理特色。」 大理州目前唯一的綜合類 旅遊 商品開發平台——大理好禮 旅遊 商品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楊榮浩說,「大理物產豐富,12縣市都有自己的 旅遊 特色商品。比如漾濞核桃、彌渡卷蹄、鶴慶豬肝酢、洱源雕梅等等,我們覺得很好吃的土特產品,因為口味的地域性,遊客未必就覺得好。反而是酥酥甜甜、又添加了雲南鮮花的鮮花餅,以及世界三大飲品之一的茶葉,因為口味大眾,最容易被遊客接受。」
據介紹,大理好禮 旅遊 商品開發有限公司目前已在大理古城南城門龍泉坊商業區11個門店、一塔路2個門店、葉榆路旗艦店集中展示了200多個種類1700多個單品的大理特色 旅遊 商品,在保證最優品質的前提下,以平民的價格銷售給 旅遊 者。
麗江市場
麗江時間表成伴手禮新寵
作為知名 旅遊 目的地麗江,披肩、鮮花餅一直占著伴手禮的大頭,長勝不衰。
近來來,麗江市場上一個記錄著麗江時間的手錶,成了遊客的心頭好,以都盤修曲為元素創作的時間時光手錶、雨傘、手機殼、抱枕等系列產品走俏。與此同時,納 美文 化出品的東巴元素的門神、窗花、燈籠等新年福袋,也備受市場歡迎,麗江伴手禮市場起暖。
位於麗江古城口新大街的都盤修曲店,鮮艷的色彩、 時尚 的產品,在眾多的門面中尤為顯眼,十分容易找到,又位於進入古城的主要通道,吸引了不少遊客的目光。
「昨晚在麗江古城裡就看上了他家的手錶,當時猶豫了好久沒買,回到酒店仍然念念不忘,於是今天又過來買。對,就是為了不留遺憾。」來自山東的王女士說,麗江時間手錶很特別,不僅僅有麗江文化的元素,麗江的時間也很幽默地表現了出來。
「都盤修曲要做全國第一個民族文化潮牌,把文創產品放在自動販賣機里,這樣的售賣方式應該也是全國第一家。」麗江都盤修曲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負責人和宇介紹,目前都盤修曲不僅僅有實體店,在售賣渠道上也一直在拓展,創新,放有都盤修曲文創產品的自動販賣機近日就能開始販賣,甚至一些定製款將登陸美國的一些潮牌網站。
和宇說,都盤修曲以納西族及東巴文化為創作樣本,依託麗江,對民族傳承和 時尚 文化進行探尋, 時尚 背景、生活方式、精神本源是開發概念的基礎。
◆ 業內觀點 ◆
文創伴手禮初露頭角,需求增加
文創產品,顧名思義,是文化創意產品,是指依靠創意人的智慧、技能、天賦和文化積淀,對文化資源、文化用品進行創造與提升,通過知識產權的開發和運用,藉助於現代 科技 手段,而產出的高附加值產品。
提到「文創」二字,就讓人不得不想到超級網紅「故宮」。故宮博物院文創系列產品,通過挖掘故宮藏品所蘊含的獨特文化價值,把具有故宮特色的中國傳統文化元素植入當代工藝品和日常消費品中,成為了不少消費者心中伴手禮的「小確幸」。
其實,在雲南,文創伴手禮也如「小荷」一般,初露了尖尖角,市場對文創伴手禮的需求,也確實在增加。
還未走進雲南省博物館文創體驗店,門口的自動售貨機就可輕松購買登上《國家寶藏》節目的、按照聶耳小提琴、四牛鎏金騎士銅貯貝器、大理國銀鎏金鑲珠金翅鳥製作的鑰匙扣或者冰箱貼。店裡有文創產品區、非遺區、圖書區、兒童體驗區四個開放區域,每個區都各有特色。大理三塔膠帶、「滇王之印」冰箱貼、飛虎隊LOGO勛章、聶耳小提琴胸針、皮影裝飾畫等產品雲南味十足,購買產品後,還可在博物館展廳內追溯文創產品的靈感來源。
據工作人員介紹,目前文創體驗店在售的產品有上千種,營業時間是每天9:00~17:00,生意確實不錯,過年時銷量比平時多很多。記者在現場也看到,店裡確實吸引了很多遊客駐足琢磨,不少遊客細心挑選之後選擇付款。
文創伴手禮要有故事可說,有靈魂
王子強認為,一份好的文創伴手禮應與文化直接掛鉤,要有 歷史 、有故事可說,要有手工的心意,一定不能是流水線上下來的,這樣才能成為「有靈魂」的伴手禮。
「瓦貓是雲南的一種民俗、建築文化,瓦貓用陶製作,造型為張著大口的貓,將其放置在屋檐之上,能夠守家鎮宅,辟邪消災」,王子強將產品瓦貓的故事娓娓道來,「現在,隨著高樓大廈的突起,老房子被慢慢代替,瓦貓也難尋蹤跡了。所以,我們把產品做得生活化,融入現代生活,把瓦貓做成擺件,變成一個有實用性的現代工藝品,也可作為一個代表雲南的伴手禮。」
大學學習雕塑,與泥土打交道的王子強,本身對陶瓷非常感興趣,對雲南陶的 歷史 也有一定了解。畢業後,王子強的陶瓷文創之旅已經進行了5年,但前兩年,他和朋友都把精力投到了研究和創作上,堅持「先把產品做出來再慢慢地融入市場」。如今,工作室做出的文創產品也慢慢得到了市場的認可,與雲南省博物館、美術館都有合作,在麗江有品牌店,在昆明、大理、北京、湖南等地還有好多經銷商,銷售慢慢有了起色,每年營業額二三十萬元左右。
非遺才是能代表雲南的文化,非遺的文創產品可以作為來雲南 旅遊 的人購買的伴手禮首選。當下亟待解決的是選擇適合當代人生活的非遺項目進行重點保護,挖掘手工藝當中的當代傳承價值,通過工業設計、商業包裝等途徑的建設,讓非遺回歸到老百姓的生活,提高非遺的當代價值。
開發特色伴手禮,大理已在行動
如何才能開發出最能代表大理特色,又能被遊客所接受的大理特色伴手禮,一直是大理好禮 旅遊 商品開發有限公司致力於研究的課題。大理民間有製作乳扇的傳統,大理好禮公司就與本土企業合作,開發「乳扇薩琪瑪」。大理盛產梅子,大理好禮公司就與本土企業合作,開發「梅精」、「梅醬」系列產品。但是由於口味「小眾」,銷量遠遠不及鮮花餅。吃的不行,就來玩的。大理民間有很多刺綉傳承人,大理好禮公司也在設計嘗試,開發「白族玩偶」系列伴手禮。
「一輪輪的市場調查下來,我們發現,現在的 旅遊 商品消費主體是年青人。年青人不在乎是否傳統、是否好吃,只要你給他講故事,好玩就行。」楊榮浩說,「我們已經考慮在今後的商業布局裡添加手工操作體驗區,讓遊客先參與體驗製作過程,更容易接受口味相對小眾的 旅遊 商品。比如諾鄧火腿、朱苦拉咖啡這些大理最優秀的地域產品,」
如何才能讓遊客帶得走,回去還能自己製作?木雕、石雕、扎染、銀器製作這些大理特有的非遺傳統技藝,又成了大理好禮公司鎖定的目標。經過再三權衡,大理好禮公司選擇了最容易被大眾接受的「DIY手工扎染」。目前,大理好禮公司正在與本土企業合作,開發「DIY手工扎染體驗包」,讓遊客可以自己在家裡體驗大理扎染。
「現在,遊客必須到扎染作坊進行手工體驗,回到家裡就做不了。等我們的DIY手工扎染體驗包推出後,既傳承了大理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又滿足了年青人「好玩」的需求,將成為最有遊客體驗感的大理特色伴手禮。」楊榮浩說。
◆ 專家聲音 ◆
市面上衍生產品較多,都注重創意
現在的文創產品越來越凸顯創意,在這方面台灣和故宮都做得很不錯。前幾天故宮首次辦元宵燈展,獲得大眾極高的關注度和爭議。以故宮文創 旅遊 商品為例,雖然豐富的IP資源讓故宮在文創開發上擁有一定文化優勢,但真正讓其成為「網紅」的推手卻是品牌親民化、產品 娛樂 化、受眾年輕化以及社交媒體的多重推廣。
故宮文創產品如今越來越受到年輕人的喜愛,離不開故宮在文創產品上的創新。雲南師范大學美術學院副院長何浩認為,故宮把一些嚴肅古板的東西做得很有創意,比如把乾隆畫像改得很Q 、很卡通;聖旨、摺扇等產品商品化,添加上以皇帝視角的語言文案,讓產品充滿趣味化,符合大眾消費習慣,滿足現在年輕人的審美需求,刺激消費慾望。
何浩不是雲南人,他最早來雲南的時候,也想買些東西回去留做紀念,當時雲南省博物館有幾款仿製的青銅器,像銅牛這些,也能凸顯雲南獨有的文化,但是價格也不便宜,一件要六七百塊錢。「就雲南而言,有豐富的資源,建水紫陶、黑陶、版納慢窯制陶,包括新華銀器這些東西文化氛圍更重一些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都可以去傳承、保護和挖掘創新。」
去年,雲南師范大學建校80周年的時候,何浩參與舉辦了一個以「印象西南聯大」為主題的全國文創產品設計大賽,徵集了很多作品,並把優秀作品在2018年4月到11月展出。其中不乏具有西南聯大特色的抱枕、絲巾、筆記本、文化衫,吸引年輕人的眼球,有很多創新的概念,也十分具有創意。
何浩雖不是專業做文創產品的,但卻對文創產品設計有很深地了解。「假如讓我設計一個扳手的話,我是在設計扳手的手柄,如何便於人把它握住,使勁省力,這才是真正的產品設計,改變它的造型來完善它的功能,而不僅僅是視覺上的好看。」
「現在市面上比較多的是平面衍生品,鮮花餅各處都在賣,嘉華的產品包裝從第一款產品到現在一直在更新,但這個包裝不具備實用功能,我們吃完就扔了。但是我們可以換一種思路,比如包裝的一部分做成一個書簽,我們就可以把它留下來,繼續使用它,就是一個創意。」雲南可以挖掘的伴手禮市場還是很大的,只是商家還沒有看到,挖掘出來要凸顯創意才會吸引更多人的眼球。既能展現雲南的文化,又能打開雲南伴手禮市場,同時更好地宣傳雲南。
文創產品應避免有文無創
麗江師專東巴藝術學院副院長、麗江 旅遊 研究所文化產業專家潘宏義說,要做好麗江的文創產品,打造特色的伴手禮,要深度挖掘麗江文化、要重視和培養文創藝術人才、加大政府資金投入和宣傳力度、加強對外合作交流和學習。
如何做好麗江的文創產品,打造出特色伴手禮,在潘宏義看來,麗江文創至少應該有麗江的 歷史 文化積淀和民族文化資源,麗江自然風光和風物資源的提煉,麗江的生活方式的提煉和符號化表達,麗江美好生活的藝術化表現。同時他提到文創應避免,有文無創,有創無文,有文創無產業,有產業無文化的現象發生,傳統文化的深度挖掘和現代表達,以及國際化表達缺乏專業的態度和發展思路。
⑧ 招財貓是產自日本嗎
市面上的「招財貓」既有日本生產的也有日本以外的國家生產的,不可一概而論。
但是,「招財貓」這個形象,起源於「日本」。
一說是起源於日本的神話故事,一說是起源於日本古代的典故。
總之,招財貓是起源於日本的古代。
⑨ 誰有瓦貓的介紹
瓦貓是指置於屋脊正中處的瓦制飾物,因其形象頗似家貓而得名,其原義是能食鬼的老虎。它的作用是避邪納福、鎮宅之用。雲南民間對瓦貓的神秘作用深信不疑,"請"瓦貓時要殺一支公雞,將雞血淋在瓦貓頭上,賦予靈性,叫做"開光"。現實生活中,瓦貓仍廣泛流傳於雲南昆明、呈貢、玉溪、曲靖、楚雄、 大理、文山等地,成為一種獨特的民俗。但因地區不同,瓦貓的形象亦大有區別:呈貢瓦貓象天真的孩子;玉溪瓦貓象留須的巫師;鶴慶瓦貓造型極度誇張;曲靖瓦貓將八卦夾在前最能體現白族建築文化精華的是瓦貓,又叫降吉虎,民間一般將這瓦貓安放在正房屋脊的正中間。有一個叫郜金福的人,捏瓦貓還捏出了名,最終還登上了大學講堂。這瓦貓的樣子,像虎類貓,反正跟龍這一中華民族的圖騰相類似,選取的是虎貓身上最凶惡,最有代表性的那部分,這瓦貓的代表意義由兩方面組成:一是有避邪作用,類似於門神一類的保護神效用;二是有帶吉祥如意,保佑主人大發大旺的意思。
⑩ 瓦貓的瓦貓種類
雲南民間瓦貓種類繁多,造型迥異,多為陶制,也有少量石制,有上釉和無釉之別。呈貢縣彝族無釉瓦貓,用黃泥土捏制而成,胸前有一塊醒目的菱形「八卦」圖,並塗有紅油漆,四肢站立於瓦上,長長的尾巴盤向右腿前,背部有龍刺狀,身為鱗紋,耳朵高豎,眼睛大而外凸,頭頂塗紅油漆「王」字,呲牙咧嘴,外伸紅舌頭,顯得十分機警。鶴慶白族瓦貓,用黑土捏制,四肢粗壯有節,橫站於脊瓦上,尾巴直立上翹,身有鱗紋,嘴大開,舌頭外伸,上顎出奇大,下顎小,口內有四齒,眼睛鼓暴,耳朵豎立,怒目而視,凶氣十足。呈貢彝族的琉璃釉瓦虎,後腿下蹲,前腿直立,站立瓦上,張嘴,如仰天長嘯,尾巴肥粗,背上有鱗紋,耳朵直豎,眼圓睜,呈現出一副兇猛威嚴的樣子。文山壯族的上釉瓦貓,身子類似小陶罐,頭呈倒三角連接在身上,耳朵直立,眼睛大睜,眼珠點黑釉,嘴大張,上下牙齒四顆,舌向外伸,脖子系有銅鈴,前腿合並,後腿分開,直立在一個三層圓形土坯上。呈貢漢族黑釉瓦貓,有的身子為筒狀,前腿直立,蹲坐在脊瓦上,尾巴上翹捲曲在後,胸前有「八卦」圖形,耳朵尖立,眼大而突,鼻子成倒三角貼於面上,胡須貼在左、右臉頰,口大張,牙齒突出;有的身子呈罐狀,蹲坐在脊瓦上,耳朵尖立,眼睛、鼻子突出,仰天狀,嘴部誇張,頭部有「王」字,胸前有「八卦」圖。
雲南民間的鎮宅虎,其文化內容與瓦貓同屬一轍,只不過變換了造型的技法而已。邱北彝族陶質虎頭,顏色灰黑,呈長方形立體狀,額頭前凸,眼珠深凹,大鼻孔,嘴大張,舌頭伸出,上下牙齒外露,似咆嘯狀。石屏縣彝族虎,有的呈圓柱狀,用泥捏制,四肢輪廓粗獷,鼻子、眼睛隨意刻劃,嘴從左咧到右,尾巴盤在背上,身上有鱗紋,樣子憨厚,十分逗人喜愛。有的用黑土捏制,四肢粗壯結實,頭微仰,直視天空,耳、鼻、眼隨意刻畫,嘴微張,牙齒外露,身上刻劃出條紋。
此外,雲南各族的石雕獅子,其功能與瓦貓大體相當。有的用來鎮守「陽宅」,有的用來鎮守「陰宅」。石屏彝族的石雕獅子,與現代建築的石刻獅子造型相似,只是體積較小,半蹲在石座上,尾巴短粗,頭往左側,眼凸,嘴張,耳朵豎立,圓球狀的頭部四周雕刻出獅毛,用簡單的線條表現獅的形象。
在雲南民間所見的石雕獅子工藝中,劍川白族的石雕獅子較具代表性。滇西劍川白族地區,素有「雕刻之鄉」之美譽,這里不少房屋、墓地、石碑、寶塔、寺廟等,一磚一石都要精雕細鑿,加以美化,用來裝飾房屋、墓地的建築。石獅是動物雕刻中最常見的種類,獅的性情威猛庄嚴,白族認為它能驅穢避邪。白族一直沿行土葬,入土為安。人到了花甲之年,晚輩必須准備「壽棺、壽衣、壽石」(墓石、墳碑、石獅子),人死入葬須按一定的程序、儀式、設置擺放石獅。石獅一般置於墳墓的兩旁,其目的在於用它來鎮守墓地的風水。石獅取材廣泛,有的直接用粗石雕刻,有的以青石、沙石雕琢而成。至今遍存於劍川的古墓石獅,大多為明清時期白族民間藝人雕鑿而成,雖歷經百年風雨剝蝕,還保存著完整的藝術造型,輪廓清晰,生動古樸,精巧玲瓏,滿飾雕刻。石獅各具情態,富於變化。有的頭向左歪斜,嘴巴、眼睛緊閉,只有右耳,獅毛隨意雕刻,前腿直立,後腿與身體連為一體,顯現出一副神態安詳的樣子;有的體型結實,眼凸,額頭扁平,鼻翼沖天,仰視天空,嘴閉,前腿站立,後腿下蹲,胡須長長地垂於前腿上,威嚴肅穆;有的身體細高,頭向右側視,獅毛捲曲在額頭上,眼睜,鼻子特大,嘴閉,僅雕出前腿,後腿同身體連成一體。劍川石雕獅子造型栩栩如生,神態自如,是白族石雕工藝水平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