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國人為什麼喜歡玉:先秦玉文化
玉,在中國人的心目中象徵著瑰麗、高尚、堅貞、聖潔。幾千年來人們敬玉、愛玉、賞玉、戴玉、玩玉、藏玉,人們對玉懷著一種特殊的情感。其根本原因是由於玉的美。有理由認為玉美學是玉文化的基礎和前提。是由於玉的美才與石的分化。東漢許慎在《說文解字》中稱:「玉,石之美者。」楊伯達先生文稱「好看的美的石頭,這就是玉」。對玉的豐富的美學要素的發現和相關神話傳說配合使玉實現第二次分化,從裝飾品成為神器、禮器。因此玉美學受到廣泛重視得到充分發展。我國在漢以前重視玉的質地美。在百家爭鳴的文化爭議中玉色美漸為人知,東漢王逸提出赤、黃、白、黑四色的審美標准,發展了孔子「孚尹旁達」的色彩主張,從而也挑起玉美學中德符關系的爭議(玉符—玉色也)西漢劉向提出玉有六美。由於儒家思想的影響歷史上對玉的審美方針是「首德次符」。隨著玉文化的發展,惟重玉色的人不斷增加。根據德符並重的原則筆者文中提出對玉之六美的粗淺認識,從玉的美學特徵和審美要素及其受控因素等方面談了對玉美學的學習心得。如有不妥處敬請指正。
中國玉從古至今都有廣義的概念——「玉,石之美者」(東漢許慎)。符合工藝要求的玉器材料(欒秉墩·1985)而西方現代寶石中只承認軟玉和硬玉。玉文化中涉及的玉是廣義的涵蓋。但不能不承認古玉之美還是以軟玉(和闐玉)為重要載體的。而硬玉—翡翠在中國還是明清及以後的時期里展現的。
一、玉質美軟玉以質地細膩、緻密、純凈為特徵。質地美在歷史上是最早被認定的,如漢以前重視質地美,孔子提出的玉德美多數是對玉的質地特徵進行擬人化的思維結果。古稱:「美玉無瑕,白璧無瑕」表明玉是質地細膩,純凈,無暇之美。可概括表述如下。
1、「堅縝細膩」之美 玉料質地堅硬縝密,細致而滋潤,細粒緻密岩石經磨蝕後表面顯滑潤。故稱,「堅縝細膩」之美。此處之堅硬是將玉與彩石比較的結果。
2、「溫潤以澤」之美玉料滾石、卵石呈緻密塊狀,表面為礦物的斷口顯強油脂光澤,在加上磨蝕成光滑曲面,故呈「溫潤以澤」之美。
3、「無瑕之美」和闐白玉為單一透閃石礦物組成,無雜質,故顯「美玉無瑕,白玉無瑕」之美。
軟玉是一種交織成毛氈狀結構的透閃石或陽起石纖維狀微晶集合體。這種結構決定了它具有許多優良的特性,但質地優劣隨著晶粒大小、分布均勻性、含雜質種類和數量的不同而變化的。具體見表1。
綜觀和闐玉的質地細膩、堅硬縝密、滋潤、亮麗照人,能給人一種溫潤與凝重感與美的享受。
玉質美除了與粒度大小均勻度有關外,也與透明度和拋光性有直接關系。即質地越細膩,其透明度越高,拋光性越好,表面反光性也越強,既增加了玉的美感,又提高了玉的質量。
二、玉色美東漢王逸四色審美標准,發展孔子「孚尹旁達」的色彩美主張。為玉色美評價開創了歷史先河。根據現代審美原則筆者從整齊一律、調和對比和節奏韻律三種原則出發討論玉色美特徵。
1、單色美色彩中的某一單色,如蔚藍的天空,碧綠的湖面,清澈的泉水,明亮的陽光等等。單純能使人產生明凈,純潔的美感。和闐玉色彩十分豐富有白如截脂、綠如翠羽、黃如蒸栗、赤如雞冠、黑如純漆。
② 玉文化究竟在中國有什麼含義
玉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以玉為中心載體的玉文化,不僅深深影響了古代中國人的思想觀念,成為中國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玉文化包含著有「寧為玉碎」的愛國民族氣節;「化為玉帛」的團結友愛風尚;「潤澤以溫」的無私奉獻品德;「瑕不掩瑜」的清正廉潔氣魄。
發源於新石器時代早期而綿延至今的「玉文化」是中國文化有別於世界其他文明的顯著特點。中國人把玉看作是天地精氣的結晶,使玉具有了不同尋常的象徵意義。取之於自然,琢磨於帝王宮苑的玉製品被看作是顯示等級身份地位的象徵物,成為維系社會統治秩序所謂「禮制」的重要構成部分。
幾千年來在中華民族中形成了民族愛玉心理,「對玉的愛好,可以說是中國文化特色之一。
③ 何為玉文化玉文化在我國歷史上有何意義呢
何為玉文化,它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一個文化組成部分,以玉為主題的玉文化,深深的影響著古代人中國人的思想觀念,成為中國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一、玉文化
它包含著有寧為玉碎的愛國民族氣節;化干為玉帛的團結友愛風尚;潤澤以溫的無私奉獻品德;瑕不掩瑜的清正廉潔氣魄;符合國人精神文化的精髓,深深的銘刻在了國人的內心世界,豐富了國人的審美觀點。
它起源於新石器時期早期而延續至今,貫穿中原、蠻夷,貫穿了南北,貫穿了上下五千年的文化歷史,仍然被雕刻家、畫家、藝術家以及平民所喜愛,由此可見玉文化獨特的魅力所在,影響深遠。
三、為什麼玉文化有那樣的內涵
像現代語句當中「惡魔要有惡魔的氣勢,」那麼玉也有它獨特的氣勢。
玉被古人認為是天地精氣的結晶,是大自然賦予他們的神秘寶藏,因此在部分宗教當中具有神秘的象徵,它象徵著純白無瑕,象徵著貴族方面的權力,在喪葬方面有這特殊的意義,古代貴族皇室會有一些陪葬上也有這體現。玉的外表和色澤提現了古人對君子的理解,認為玉的純白和無暇是君子的道德體現。因此,玉是東方精神生動的物化體現,是中國物質文化的根基。是中國人精神文化的內涵地其中一部分。
④ 玉文化是什麼
幾千年來在中華民族中形成了民族愛玉心理,「對玉的愛好,可以說是中國文化特色之一。三千多年以來,玉的質地、形狀和顏色一直啟發著雕刻家、畫家和詩人們的靈感」(李約瑟)。歷代諸子百家以儒家學說詮釋和田玉並賦予「德」的內涵,於是,玉有十一德、九德、五德之說廣泛傳播,並被全社會所接受,成為我國玉器久盛不衰的精神支柱。這種寓德於玉,以玉比德的 觀念把玉和德結為一體;同時,又將玉與君子結緣,物質、社會、精神三合一的獨特玉意識是我們華夏民族的思想建樹,成為中國玉文化的豐富思想和精神內涵。中國玉文化延續時間之長,內容之豐富,范圍之廣泛,影響之深遠,是許多其他文化難以比擬的。中國玉文化的輝煌不亞於偉大的長城和秦代兵馬俑的奇跡。玉文化的成就遠遠超過了絲綢文化、茶文化、瓷文化和酒文化。玉文化包含著偉大的民族精神,有「寧為玉碎」的愛國民族氣節;「化為玉帛」的團結友愛風尚;「潤澤以溫」的無私奉獻品德;「瑜不掩瑕」的清正廉潔氣魄;「銳廉不撓」的開拓進取精神
⑤ 玉文化是怎麼得到傳承的
中國人對玉如痴如醉,如果愛美玉,就可以用生命去愛,甚至拋頭顱灑熱血(如《史記》中記載的藺相如)。自古以來,中國人就相信玉可以顯示其精神能量,保護人們的平安,是人們的護身符。
早在先秦時期,人們就將玉用作器皿和裝飾品,最隆重的是將玉用作禮品。傳說周朝有特殊的玉官負責,為了負責「Dianrui」,記錄:「書儀式的Cangbi敬禮天空,黃從敬禮,清朝Gui敬禮東部,太極張敬禮南方,與青龍敬禮。在西方,宣皇是用來敬禮北方的。」即六種玉器:璧、貴、聰、張、胡、黃。此印為皇帝的大印,至今仍稱「御璽」。它是權力的象徵。
⑥ 什麼是中國玉文化
是在玉器這一中國特有的文化載體上蘊含的中華民族的思想和精神
⑦ 玉器研究對於秦文化研究的意義是什麼
由於秦在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實現了版圖的大一統,而且在短短的十五年內制定的一系列封建典章制度為百代所宗,所以史學家對秦的歷史文化一向給予較多的關注。尤其是25年前秦始皇陵園內兵馬俑等一系列珍貴文物的出土,一改秦實物研究資料匱乏的局面,使得有關秦文化的討論異常熱烈,稱得上如火如茶,但許多問題並沒有得到結論性的答案。比如對秦俑藝術主題的評價,就有沉鬱壓抑和朝氣蓬勃的兩種截然相反的觀點,對於秦始皇的大造宮室、修築長城、焚書坑儒等等活動也都評說不一。之所以形成這樣的局面,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我們都在用現代人的思想和眼光來看待兩千多年前的歷史,不免感到吃力。如果我們切換一個角度,試著先去研究古代民族的思維方式、價值觀念、審美情趣等性格特質,然後以古人的眼光觀察歷史事件,也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比如對秦俑主題的理解,從民族特質方面去分析可能遠比從政治、經濟方面去分析更能得到貼近歷史真實的結論,因為眾多的考古資料都表明喪葬方式對象是最能體現民族傳統的。本文試圖從玉器入手,對秦民族的特質進行探討。選擇玉器作為研究對象,是因為玉器在中華民族的歷史上有極獨特的地位,它幾乎毫無實用價值,卻具有趨自然的力量,無處不在,無所不能,是一種較為純粹的文化符號。從原始社會後期開始,我們的祖先賦予玉以特定的性質和特殊的社會功能,玉器從此與意識形態、宗教信仰、社會道德和政治思想等結下了不解之緣,成為中華民族重要的、具有神秘色彩的藝術瑰寶。先秦時期的各諸候國在繼承商周玉器傳統的基礎上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玉器藝術風格,其潮流是將商周時代較為粗朴的祭天禮地的符號化玉器,轉而為可以佩掛把玩修養性情的飾物,工藝趨於精雕細琢,線條變得瀟灑流暢。同時以玉比賦個人品質的儒家思想也在此時成熟,其核心內容為「潤澤以溫,仁之方也」,其表現形式為「君予無故,玉不去身。」與此相比,秦國玉器似乎置身大潮之外,春秋早期為繼承西周風格基礎上的發展,形式拙撲,線條細密規矩,與山東諸國有相似之處,但其後秦式玉器並未擺脫這一風格。當戰國中晚期玉器藝術達到新的高峰之時,秦國玉器卻日見式微,秦人對玉的認識也從未向儒家的「仁」歸附,僅視之為「寶」而已。這與秦人「雜處戎狄之間」的文化根源有關,更與秦人在掃平六合過程中興刑名、貶儒術的政治思想;獎勵耕戰、抑制舊貴族的治國策略;以及崇尚質朴,講求實用、追求宏大悲壯的審美觀念有關。從玉器這種觀念化很深的器物上,我們能夠較為清晰地看到秦文化的特徵。
特徵是在對比中凸顯的,為研究秦式玉器的特徵就有必要將其它文化的玉器拿來進行比較。春秋戰國是地域文化蓬勃發展的時期,有的學者詳細地劃分出9個文化圈,這樣進行比較研究就很困難。林劍鳴先生認為「實際除嶺南、西南、長城以外三個少數民族文化圈外,其餘只剩關東與關中兩大文化圈」,這是非常具有概括性的論斷[1]。從玉文化的角度來看,無論是作為主流的齊魯和中原諸國,還是開一新風的吳、楚,其藝術風格、發展脈絡和對玉的文化解釋都具有較大的共性,可以作為一個整體與秦的玉文化進行比較。所以本文列出的對比的雙方為秦玉文化和山東諸國玉文化,比較的方面有考古發現、發展脈絡、藝術風格和玉文化觀念。限於學識,筆者無意使本文成為秦式玉器的專論,只是想通過比較考古學的方法,對秦人玉文化的特徵作探討,以期引起秦文化研究者對秦人玉文化遣物的關注。
⑧ 何為玉文化,古人為什麼偏偏鍾情於玉
中國人對玉的喜愛,是因為玉的本質特性以及早期古人賦予玉的道德化演變。
玉這種東西是極其珍貴而又具有美感的,很早以前,即商代時期,玉就已經被視為是王權的象徵,是高貴的人才用得起的事物,也是當時禮器的一種。
幾千年來,玉在道德化的過程中,漸漸成為所有人都極其嚮往的事物,君子溫潤如玉,玉潔冰清,在各種文化的發展和渲染下,玉成了眾多人喜歡拿來比擬的對象。玉不像其它石頭那樣渾濁,而是晶瑩潤澤,清澈美麗,它生動而富有靈性,從很早之前便是華夏民族的追求之物,它身上寄託著中國人含蓄祥和的理念和文化特性,因而也成了經久不衰的物品。
⑨ 何為玉文化,古人為什麼偏偏鍾情於玉
玉很美,但是價格也很貴。因為玉石的歷史也很久,多以形成了一種玉文化。要知道玉形成的文化可以說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重要一個組成部分。什麼是玉文化?那為什麼古代人會特別的偏好玉石,以至於家庭條件尚可的人都會佩戴玉佩?首先說說玉這個東西,玉其實就是一種看起來特別漂亮的特殊石頭。除了玉石真的特別好看以外,根據現代技術研究,玉中是含有著大量礦物元素,那些元素對人體是能夠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所以這也就是為什麼古代人都會比較喜歡佩戴玉佩,這是有一定的科學依據。
玉的受歡迎程度很廣的,在北方的一些少數民族下葬的儀式中,玉石作為最高規格的葬品。這其實也是一種身份的象徵。不過由於當時的開采水平有限,玉是真的特別少,物以稀為貴。當時玉就是在上層社會流通,沒接觸過玉石的人有崇敬也是正常的。另外,當時的玉石是可以進行雕刻的,雕刻的圖案算是能夠直接反應出佩戴者的審美跟品味,這種直接的方式,更有助於人們之間的互相了解。
⑩ 先秦時期我國玉器的主要特徵文化價值及藝術價值簡析
中國素有「玉石王國」的美譽,不僅開采歷史悠久,而且分布地域極廣,蘊量豐富。昆侖-祁連山、東北-內蒙、秦嶺、天山-阿爾泰山、陰山、喜馬拉雅山及東南沿海等地是我國寶玉石資源主要成礦帶。目前已發現各種玉石170餘種,其中軟玉、硬玉等高檔玉9種,其他為中低檔玉,印章石和彩石。最著名的是新疆和田玉、河南獨山玉、遼寧岫玉和湖北綠松石,稱為中國四大名玉。
中華玉文化是伴隨著玉器生產而產生的,正是中國玉器在上萬年的發展演變過程中,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玉文化體系,玉器逐漸被賦予了越來越多的文化內涵,主要包括:生產工具或武器。據文獻記載,處於中原的仰韶文化、處於黃河流域的大汶口文化和長江流域的良渚文化等新石器時代遺址中均出土過玉制的鑿、矛、斧、錛、鏟、紡輪等生產工具,有的帶有使用痕跡,說明它曾用於生產或戰爭。祭器。在我國新石器時代中晚期,玉制祭器占據了極為重要的地位。原始先民認為,玉器具有通神的功能。「以蒼璧禮天、以黃琮禮地、以青圭禮東方、以赤璋禮南方、以白琥禮西方、以玄璜禮北方」的祭祀制度為封建社會歷代帝王所承襲。裝飾品。隨身裝飾玉器的風俗從新石器時代就開始了,目前已知最早用玉器作裝飾品的是距今8200年的興隆窪文化。殷商時代,佩飾玉也較常見,殷墟婦好墓中就有大量的發飾、頭飾、頸飾和腰飾。戰國時代,出現了由許多玉器組成的「組佩」。秦漢時代,佩玉更成為普遍風尚。漢代以後,特別是明清兩代,裝飾玉的種類和形式日趨豐繁,製作也更精緻。權力、等級、財富的標志。以玉器顯示權力、等級的現象在遼河流域的新樂與長江流域的河姆渡兩處原始文化遺址出土的玉器中已見端倪。玉器不僅是權力、等級的標志,而且是財富的一種炫示。殮葬。用玉殮葬在新石器時代就已經開始,到了秦漢皇權獨尊的時代,在孝道和厚葬風氣的影響下,有數千年歷史的葬玉日趨完善。吉祥物。我國古代很早就視玉為祥瑞之物,明代以後,各種吉祥圖案的玉佩玉飾尤其普遍,反映了人們祈求吉祥的共同願望。德行操守的象徵。自春秋末年,隨著社會制度的變革,統治階級為了維護社會安定,鞏固其國家權力而崇尚玉器,並從社會理念上提倡「君子比德於玉」,玉器作為德行操守的象徵,日益受到重視。美好事物的代名詞。由於玉的直觀美一直受到人們的鍾愛,所以「玉」也就成為了一切美的事物象徵,以「玉」為美的修飾詞在古代文獻中比比皆是。
中華民族自古以來重德、重義,不論貧富、貴賤,皆把玉視為中國文化的代表、民族文化的基石、情操和道德的化身。玉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已深入到中國人的血脈,是有七千年文明史的中華民族留給當今世界極為寶貴的文化資源。玉文化具有很高的歷史、藝術和科學考古價值。
歷史價值:中國玉器發展源遠流長,最早出土的玉器是距今1.2萬年的遼寧海城縣小孤山仙人洞古人類洞穴遺址出土的三件綠色蛇紋石製作的砍斫器。玉器的產生、發展和演變,貫穿於中國文化史的始終,與中華民族7000年的文明史同步。中國的玉文化,延續時間之長,內容之豐富,范圍之廣泛,影響之深遠,是世界上其他文化難以比擬的,其成就和輝煌不亞於偉大的萬里長城和秦始皇兵馬俑。
藝術價值:玉器往往表現出「天公之美」(質地)加「人工之美」(工藝)的社會美,它是天地造化和精美工藝的融合。玉質感溫潤細膩,佩之則倍感體貼;它色感純潔無暇,賞之則凈化心靈;它音感清脆悅耳,聽之則滌盪胸懷。而這些美學要素結合起來,不禁會使人感嘆玉石乃天地之精華,進而在崇敬、景仰之餘產生神秘的美感,這種神秘的美感與宗教等相互聯系,更加深了人們對玉的既愛又敬、不平凡中又蘊涵神秘的獨特審美趨向。「玉器時代」的玉器是中華民族自己的藝術,是由遠古先民心目中完美品格的作用形成了中國獨特的玉文化,其文化品位最高,反映歷史、社會風貌最為全面和深刻,成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基石和世界文化藝術的奇葩。
科學考古價值:自新石器時代以來,玉器作為一種重要的物質文化遺物在中華文明史上形成了經久不衰的玉文化傳統。玉器的研究、鑒賞、辨偽和收藏是相輔相成的,它是一種高雅的、學術氣氛濃厚的文化活動,正是這種活動的經久不衰,將我國的玉器、玉文化研究不斷推向更高級的階段。
玉文化旅遊資源是開發玉文化旅遊的重要組成部分。文化是旅遊業發展的靈魂,文化旅遊是地方旅遊業品質、品位提升的關鍵。在中國諸文化的歷史傳承中,從文明發祥就始終一脈相傳、未曾中斷的就是玉文化。數千年來,中華民族生息繁衍在亞洲東部這塊廣袤的土地上,在史前時期便用心血的結晶建造了屬於中國自己的「玉器時代」和博大精深的玉文化,在改造自然中形成了卓爾不群的民族風格。民族的才是世界的,玉文化鮮明的個性、豐厚的底蘊為玉文化旅遊資源開發奠定了深厚的物質、文化基礎。特色是旅遊之魂,而旅遊資源的特色是發展特色旅遊的基礎,是構成旅遊吸引力的關鍵因素。
開發玉文化旅遊資源有利於弘揚中國玉文化。玉文化是我國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勞動人民在長期社會實踐中創造的以玉器為主要內容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玉器經過無數能工巧匠的精雕細刻,經過理學家的詮釋美化,成為高尚人格的象徵、美麗形象的代表,融合在傳統文化與禮儀之中,能比較系統地、完整地反映出地方風貌、生活習俗等,具有極高的歷史、文化、藝術價值。弘揚玉文化是傳承發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需要,也是助推地方經濟發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