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如何提高文化資源共享

如何提高文化資源共享

發布時間:2022-10-02 21:13:54

1. 文化共享工程的現實意義

中華民族具有輝煌燦爛、博大精深的文化,對人類文明做出過重大貢獻,在人類進入新世紀之際,如何始終堅持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擺在我們面前一個十分嚴肅而重大的歷史課題。國家《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個五年計劃綱要》明確地將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化事業,不斷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質納入了十五計劃建設目標,作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內容。
針對當前我國文化事業的實際情況和科技發展的水平,整合包括圖書館、博物館、美術館、藝術院團、研究機構等現有的文化信息資源,形成互聯網上中華文化信息資源的整體優勢,對於順利實現十五計劃確定的文化建設目標是至關重要的。為此,擬在全國范圍內實施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以下簡稱共享工程)。
共享工程將充分利用現代高新技術手段,將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積淀的各種類型的文化信息資源精華以及貼近大眾生活的現代社會文化信息資源,進行數字化加工處理與整合;建成互聯網上的中華文化信息中心和網路中心,並通過覆蓋全國所有省、自治區、直轄市和大部分地(市)、縣(市)以及部分鄉鎮、街道(社區)的文化信息資源網路傳輸系統,實現優秀文化信息在全國范圍內的共建共享。 1.共享工程是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新型文化建設項目
實施共享工程,實際上是互聯網上中華文化信息基地的建設,它將迅速扭轉網上中文信息匱乏的狀況,形成整體優勢。這不僅可以弘揚博大精深的優秀中華文化,而且必將極大地促進其發展和創新。共享工程將廣泛應用計算機、網路、通訊和多媒體等高新科技成果,用這些先進技術來傳播先進文化。因此,共享工程的實施正是結合新的實踐和時代的要求,根據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而進行的文化創新工程;是努力繁榮先進文化,把億萬人民緊緊吸引在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偉大旗幟下的宏大工程;是先進生產力的實踐,代表了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是文化戰線落實江總書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具體措施。
2.共享工程是抵制西方發達國家文化滲透,佔領基層文化陣地的有力措施
當今世界,西方發達國家憑借在互聯網上的優勢,向發展中國家展開了文化滲透。共享工程的實施,將在互聯網上充分展示中華文化在新世紀的發展和創新, 以此抵禦西方國家的文化滲透。改革開放以來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文化需求日益增長,但由於歷史、地域、經濟等多方面原因,一些地區、特別是貧困地區基層群眾的文化生活十分貧乏。 共享工程的實施,將把群眾喜聞樂見的優秀文化作品通過互聯網方便快捷地傳送到廣大人民群眾身邊,填補基層文化需求的空白,以先進的文化佔領基層思想文化陣地,改造落後文化,抵制腐朽文化,豐富、活躍基層群眾的文化生活。
3.共享工程是以德治國的迫切需要
當前,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進入了新的歷史時期,迫切需要增強先進文化的滲透力、輻射力和感染力。共享工程的實施,將通過網路廣泛傳播中華文化的精髓,實現以科學的理論武裝人,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優秀的作品鼓舞人。以先進文化教育廣大群眾,提高人民群眾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
4.共享工程的實施是科技創新的內在要求
蓬勃發展的高新技術,廣泛而深刻地影響著人類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當前國際競爭,說到底是綜合國力的競爭,關鍵是科學技術的競爭,在文化建設上也是如此。互聯網的應用,使信息達到的范圍、傳播的速度都有顯著增長和提高。世界各國爭相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強化對外傳播手段,力爭在21世紀的世界輿論格局中占據有利位置。共享工程的實施,就是適應這一發展趨勢,採用現代高新技術,推動文化建設中傳播手段的升級換代,從而推動文化事業的更快發展,逐步形成以文化信息的網上服務為基礎的新的知識經濟增長點。
5.共享工程的實施將改變我國文化建設的現狀
目前,我國文化建設面臨著許多困難和問題。據統計,到 2000年底,全國仍有57個縣無文化館、有144個縣無圖書館、 5000多個鄉鎮無文化站;還有相當數量的圖書館、文化館、站有館無舍或設施簡陋,這種狀況在西部地區尤為突出。
截止2000年,全國共有公共圖書館2675個,人均擁有圖書 0.3冊;到館讀者18854萬人次,佔全國總人口的15%;有756個縣級圖書館全年無一分購書費,佔全國公共圖書館總數的 28.3%。全國文化部門共有藝術表演場所1900個,2000年演出場次6.4萬場,觀眾3738萬人次,直接到劇場觀看演出的人次僅佔全國人口的3%。全國共有博物館1384個,2000年舉辦陳列、展覽17752個,共8540萬人次參觀,僅佔全國人口的6%,這些困難和問題嚴重阻礙了文化信息的傳播。共享工程將通過採用現代通信技術和網路技術,徹底消除不同地區在獲取文化信息資源上的不平等,使文化信息能夠經濟、快速地傳送到各地,使老少邊窮地區的群眾也能享受到優秀文化精品,實現文化信息資源在全國范圍的共建共享。在一定程度上改變我國文化建設的現狀,滿足基層群眾的文化需求。
此外,一些重要文化機構收藏的文化珍品, 由於傳播條件的制約,無法充分利用,有些已面臨損壞,共享工程將使這些瀕臨滅絕的文化藝術珍品以數字化的方式永久保存,並得以廣泛傳播。

2. 如何讓社區與轄區單位實現資源共享共駐共建

社會參與是社區建設的核心,社區共建是加強社區建設的有效途徑。近年來,城市社區充分利用社區資源,深入開展社區共建
活動
,大力培育駐區單位、各類組織和全體成員的地緣意識、參與意識、公共服務意識,呈現出「共駐社區、共建社區、共享社區資源」的良好態勢。但是,城市駐區單位參與社區建設,主要靠政府組織有關部門與社區結對,靠社區工作者反復上門向轄區單位匯報情況、徵求意見、提供服務來爭取支持,總體上看,普遍存在著「一頭熱、一頭冷」現象,使得社區資源大量閑置、無法共享。

一、制約社區資源共享的四大因素

一是資源擁有單位對參與社區建設熱情不高,由於政府尚未對資源共享問題出台具體的、操作性強的實施細則,對資源擁有單位在責、權、利等方面缺乏有約束力的規定和要求,一些單位沒有將社區建設看成自已應盡的義務,納入工作計劃之中。

二是轄區單位對資源共享存在一定顧慮,在社區資源共享實施過程中,會出現使用維護、安全責任等管理問題,無形中給資源提供單位增加了工作量和管理成本。

三是社區對轄區單位平時要求的事多,提供的服務少,使一些單位共駐共建積極性不高。

四是尚未形成社區資源共享的制度體系。

3. 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的建設條件

中國主要骨幹通信網路已具有相當規模, 已建和在建的全國性主要互聯網路有:
中國計算機公用互聯網(ChinaNet)為國家電信骨幹通信網,覆蓋全國200多個城市的多層網路結構,已實現全網互聯。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CERNET)已通達各省、市、自治區的160個城市,聯網的大學、中小學等教育和科研單位已達895個。中國網通高速寬頻互聯網(CNCnet)採用目前國際上最先進的網路技術, 已貫通東南部的17個重點城市。中國科技網(CSTNet)已完成與國內其它骨幹網的互連互通,可接入全國各地45個城市、共1000多家科研院所、科技部門和高新技術企業。中國金橋網 (ChinaGBN)已有600多家政府部門(2013年)、企事業單位和ISP接入。中國遠程教育衛星寬頻網(CEBsat)由教育部為滿足國民對教育日益增長的需求,構建全民終身學習體系而興建的開放式網路。系統採用寬頻和數字壓縮技術,將多套電視、IP、語音廣播同時通過鑫諾1號衛星向全國傳送。它將聯通全國67萬所中小學,2千餘所高校和電視大學。中國有線電視網(CATV)現已覆蓋了31個省(市),335個地市,2614個縣市,4.5萬個鄉鎮, 72萬個行政村。是全球最大的有線電視網。中廣電信有限公司的天網通(CBT)是中國衛星高速寬頻多媒體通信系統。
隨著國家骨幹通信網路速度的大幅度提高,寬頻城域網的發展如火如荼。北京、廣州、寧波等城市已經開始提供寬頻接入服務。
可以說,在全國大部分城市與部分縣、鄉都已具備了網路條件,只要配備計算機設備,就可以接入國家骨幹通信網。此外,中國的電視人口覆蓋率已達92%,電視機社會擁有量達3.2億台,在不具備計算機設備的偏遠地區,可以使用電視機加機頂盒接入網路, 以確保群眾能夠獲取共享工程所提供的豐富文化信息資源。 實現網路聯網的135計劃,即實現1個國家中心、30個以上省級分中心和5000個以上縣、鄉、街道和社區基層網點的聯網。
在建設國家中心的基礎上,建設30個以上省級分中心或專業分中心;藉助國家骨幹通訊網,在分中心的周圍搭建起一個包括全國5000個以上的縣、鄉、街道和社區圖書館或文化館、文化站的聯網系統,實現數字文化信息資源的廣泛傳播與利用。 1.完成全國圖書館、博物館、美術館、藝術研究等機構的文化信息資源聯合目錄。
聯合全國圖書館、博物館、美術館、藝術院團、科研機構等,有計劃的對原有數據整合及新數據製作,建成上述機構的文化信息資源聯合目錄,搭建起一個公益性的元數據交換平台,在充分揭示這些機構文化信息資源收藏的基礎上,逐步實現全國的數字資源調度與指向系統,為實現文化信息資源的共知、共建、共享及開展網上服務奠定基礎。
2.完成以百萬冊(件)文獻共建與四個一優秀作品為核心的數字資源建設,即完成100萬冊(件)文獻、1000台優秀地方劇目、1000部優秀音樂作品、1000部優秀美術作品、1000件珍貴文物的數字化,並提供網上服務。
數字資源建設是共享工程的核心內容,要根據社會需求,通過已有數字資源的整合與采購、新建各類資源庫、網上信息的抓取與加工等多種方式和渠道,建設包括文化法規、圖書、音樂、美術、戲劇、戲曲、文物、文化旅遊、文化科技、藝術教育、文化市場、對外文化交流、文化史料、全國知名藝術家等信息的全方位文化數字資源庫,力爭在十五期間實現資源庫總量達5TB。
3.整合貼近大眾生活的社會文化信息資源。
數字資源建設除包括優秀文化信息資源外,還要建設一批貼近大眾日常生活的社會文化資源,圍繞與人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內容,以潛移默化的方式傳播先進文化。社會文化信息資源包括科普知識、法律常識、生活禮儀、農業科技、衛生保健以及網路知識等資源庫
4.建設支持文化信息資源共建的基礎信息資源。
為避免信息資源的重復建設,共享工程可以把一些具有共性的信息資源集中進行建設,形成基礎信息資源庫提供有關的資源建設單位共同使用。 通過文化信息資源聯合目錄,建立網上文化信息資源導航系統;利用由國家中心、省級分中心以及基層中心組成的網路開展服務。
通過在各級中心之間建立交換和通信機制,在各中心之間實現信息的高速共享,從而充分發揮各級中心的服務職能,滿足基層群眾對於科普、教育、文藝等多方面的資源需求。同時利用文化信息資源聯合目錄和各級中心的信息導航功能,建立網上資源導航系統,促進科技、教育、農業等已有的專業網路信息資源的傳播,並開展網上參考咨詢工作。

4. 如何做好基層鄉鎮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建設

摘要:現在各地都建有以市縣館為中心,鄉鎮館為紐帶,村屯圖書館(室)為基礎的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各級圖書館都根據其優勢,走向社會,在促進科技進步和經濟發展中充分體現其自身價值。縣級圖書館如何使農村圖書館(室)在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中充分發揮重要作用,加快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步伐,筆者談談粗淺看法關鍵詞:縣級圖書館;文化信息資源;建設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是文化部、財政部啟動的一項文化創新工程,是充分利用計算機等現代高新技術手段,通過國家骨幹通訊網路系統,對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及現有的各類文化信息資源,進行數字化加工和整合,並依託各級圖書館、文化館(站)建立起遍及全國城鄉的基層服務,使貧困邊遠地區的群眾也能享受到優秀文化精品,實現文化信息資源在全國范圍內的共享。

5. 什麼是文化競爭力,如何提高文化競爭力,為什麼要提高文化競爭力

文化軟實力是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要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贏得主動,就必須在壯大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和加強國防力量的同時,使國家文化軟實力有一個大的提高。

1、推動文化事業全面繁榮。

發展公益性文化事業是社會主義制度下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權益的基本途徑,是實現建設成果由人民共建共享的制度保障,是各級政府必須認真履行的基本職責。必須堅持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原則,

以公共財政為支撐,以公益性文化事業單位為骨幹,以全體人民為服務對象,鼓勵全社會積極參與,健全公共文化服務網路,大力發展公益性文化事業,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看電視、聽廣播、讀書看報、進行公共文化鑒賞、參與公共文化活動等基本文化權益。

2、推動文化產業快速發展。

經營性文化產業是滿足人民多層次、多方面、多樣化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徑,是充分發揮市場在文化資源配置中的積極作用,激發全社會文化創造活力的必然要求。

3、提高傳播能力。

傳播力決定影響力。一個國家文化的影響力,不僅取決於其內容是否具有獨特魅力,而且取決於是否具有先進的傳播手段和強大的傳播能力。特別是當今信息社會,誰的傳播手段先進、傳播能力強大,誰的文化理念和價值觀念就能廣為流傳,誰就掌握影響世界、影響人心的話語權。

4、擴大文化領域對外開放。

每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文化都有自己的優勢和長處,不同文化之間的相互學習和借鑒是文化發展的必要條件。當今時代,文化多樣化、社會信息化持續推進,科技革命孕育新突破,全球合作向多層次全方位拓展。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必須堅定不移走改革開放之路。

5、加強文化人才隊伍建設。

文化繁榮發展歸根到底要靠人才、靠隊伍。一個時代的思想文化大廈,必然要有一批名家大師和大家來支撐;一個民族的燦爛文化,必然要有一批泰斗和巨匠來代表;一個國家文化的繁榮興盛,必然要有一批領軍人物來領銜。

(5)如何提高文化資源共享擴展閱讀:

提升國家文化競爭力的策略:

一、大力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增強中華民族的凝聚力。

要把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作為提高我國文化軟實力的首要任務,堅持不懈地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武裝全黨、教育人民,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鼓舞鬥志,

用社會主義榮辱觀引領風尚,不斷增強人們對中國共產黨領導、社會主義制度、改革開放事業、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信念和信心。

要切實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國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設全過程,融入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的各個領域,使之成為全體社會成員普遍理解接受、自覺遵守奉行的價值理念,成為全民族奮發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團結和睦的精神紐帶。

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社會思潮,主動做好意識形態工作,既尊重差異、包容多樣,又有力抵制各種錯誤和腐朽思想的影響。

二、加快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不斷提高我國文化的總體實力和國際競爭力。

把發展公益性文化事業作為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權益的重要途徑,堅持以政府為主導,加大財政投入力度,加強社區和鄉村文化設施建設,鼓勵社會力量積極參與公益性文化建設,拓寬服務渠道,健全服務網路,不斷提高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的供給能力。

要堅持以市場為主導,通過積極的產業政策和有序的市場化運作,壯大我國文化產業的規模,打造具有核心競爭力的文化產品和文化品牌,使文化產業占國民經濟比重明顯提高、國際競爭力顯著增強。

三、提高文化傳播能力,不斷擴大我國文化的影響力。

一方面要不斷豐富和創新文化內容形式,另一方面要下大力氣提高文化傳播能力。把提升主流媒體影響力作為提高文化傳播能力的戰略重點,進一步加大投入,完善扶持政策,壯大總體實力,提高核心競爭力,做大做強主流新聞媒體,形成與我國國際地位相稱的輿論力量。

要高度重視互聯網的運用和管理,把發展積極健康的網路文化作為提高我國文化軟實力的新引擎,努力使互聯網成為傳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新陣地、公共文化服務的新平台、人們健康精神文化生活的新空間。

四、調動社會各方面力量參與支持文化建設,激發全社會的文化創造活力。

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是一個宏大的系統工程,需要全黨全社會共同努力。要充分發揮人民群眾在文化建設中的主體作用,進一步激發人民群眾的文化創造潛能。

要充分調動廣大文化工作者的積極性,營造寬松和諧的文化發展環境,表彰有傑出貢獻的文化工作者,使各類文化人才的才華有展示舞台、創造有實現空間、貢獻得到社會尊重。

要採取有效措施、創造有利條件,動員黨政各部門、社會各方面共同參與文化建設,讓一切文化創造的活力競相迸發,讓一切文化創造的源泉充分涌流,讓一切有志於文化創造的建設者的積極性得到充分發揮。

6. 資源共享的基本概念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社會不斷發展,綜合國力不斷提高,文化建設也有了很大發展。但是,由於長期以來文化設施基礎較為薄弱,各級文化單位,尤其是基層文化單位提供公共文化服務的能力尚有不足。2002年8月,國家文化部啟動了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該工程主要採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對中華優秀文化信息資源進行數字化 加工和整合,利用覆蓋全國的網路化管理和服務體系,實現文化信息資源的共建共享,它是新形勢下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惠及千家萬戶的一項重要文化基礎工程。文化共享工程的實施,將開辟一條不受地域、時間限制的嶄新的文化傳播渠道,將豐富的文化資源以先進的傳播方式傳輸到廣大基層群眾,尤其是欠發達地區的農民群眾手中,對於打破落後地區信息閉塞的狀況,消除"數字鴻溝",提高廣大人民群眾的科學文化素質,加強基層精神文明建設,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區域協調發展、城鄉協調發展將起到積極作用。作為政府實現公共文化服務職能的重要手段,文化共享工程對激發各級文化單位的活力,轉變工作機制,提高服務能力,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具有重要作用。自2004年自治區啟動共享工程後,縣委、縣人民政府積極響應上級指示精神,堅持共享工程以公益性為主,積極採用先進、實用的科學技術手段,通過移動硬碟服務、光碟服務等模式,把文化信息資源傳送到城鄉基層文化網點和群眾身邊,為宣傳黨的方針政策開辟了新渠道,為豐富農民群眾業餘生活、弘揚文明新風開辟了新的陣地,為培養"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搭建了新平台。目前,我縣共享工程因服務方式創新、效果明顯已被國家文化部列入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試點縣。
一、目前我縣共享工程運行現狀
2004年以來,由於縣委、政府重視共享工程建設,加大投入,加強共享工程基礎設施改造建設,努力構建遍布全縣的基層服務網路,現已建立起以縣中心為依託,以鄉鎮文化中心、村基層服務中心為網路的共享工程基本框架。基層文化工作手段陳舊落後的狀況得到了一定改善。
--工程建設順利起步,服務網路基本形成。縣委、政府高度重視文化共享工程建設,將其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加強領導,積極落實各項保障措施,保證了文化共享工程的順利起步和推進。先後投入20萬元,先後為縣圖書館購置了40台電腦、1台伺服器,建起了面積50平方米的電子閱覽室,縣中心文化陣地建設進一步鞏固;建立完善了鄉鎮、社區文化站、基層服務點管理制度,共享工程基層服務點的管理得到了加強;各鄉鎮場、社區各設立1名專兼職文化幹事,明確了專干職責,指導各基層服務點做好群眾服務工作。各社區服務點依託文化活動室的便利條件,由縣圖書館提供圖書、雜志、音像資料等,向群眾開放,滿足社區居民精神文化生活需要;每個鄉鎮選擇3-5個人員相對集中、種養殖前景較好的行政村(京星農牧場、南梁檯子各選1個村)作為基層服務點。在村黨員電教播放點增掛文化活動室牌子,每個服務點指定1名管理人員。各基層服務點配備了電教器材、農村實用技術圖書及其它各類圖書、光碟。充分利用農村黨員電教室設施設備的優勢,使黨的方針政策、科學技術信息以更加新穎直觀、形象生動的方式迅速走向千家萬戶。與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工程、農村黨員幹部現代遠程教育、有線數字電視等合作建設了一批服務點。初步形成了覆蓋全縣的服務網路,目前,共建立較有影響力的基層服務點6個(鄉鎮5個、社區1個)。
--資源建設初具規模,技術保障逐步完善。整合加工了34TB數字資源,建設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專題資源庫,匯集了全國圖書館、博物館、美術館、藝術研究機構、藝術表演團體等機構的各類優秀文化信息資源,逐步構建起具有一定規模的文化信息資源庫群。視頻節目達 余部,文字總量約 億字、圖片 萬幅。與數字圖書館建設緊密結合,在資源建設、用戶服務等方面應用數字圖書館成熟技術,依託現有的通訊網路,開通了文化共享工程網站。通過互聯網、衛星、移動存儲、光碟復制等多種形式提供服務。
--運行方式方便快捷,服務效果初步顯現。為使群眾盡快接受先進思想文化教育,掌握適合當地實際的實用技術,縣文化部門協調農牧、衛生等部門深入基層調研,了解群眾所需,認真搜集、下載適用於當地群眾的政策法規、先進性教育、農業科技、文化體育、防疫保健、科普知識等共享工程信息資源,特別是大量收集農村實用技術信息,並將下載的共享工程資源信息刻錄成VCD光碟,通過縣、鄉、村三級文化服務網路及其它途徑傳輸信息,擴大宣傳面。主要做法:一是通過協調各專業部門,將各類信息資源通過業務部門的工作,傳播到千家萬戶。二是向各鄉鎮文化站、村基層服務點直接提供圖書、光碟支持,由各服務點直接面向群眾服務。三是利用"三下鄉"、宣傳周、農村集市、節假日等向農民集中贈送、發放共享工程光碟和實用技術資料,開展現場咨詢,解決實際問題。四是針對種養殖戶在種養植過程

7.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措施

法律分析: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主要措施:開展普查,用現代化手段真實、系統、全面地記錄非物質文化遺產,建立檔案和資料庫;制定標准,科學認定,建立國家級和省、市、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體系;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研究、認定、保存和傳播工作;建立科學有效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機制,探索動態整體性保護方式;發揮政府主導作用,建立協調有效的保護工作領導機制、專家咨詢機制和檢查監督制度;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整體規劃,加強相關法律法規的建設:不斷加大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經費投入,大力培養專門人才;積極開展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播、教學和宣傳展示,提高全社會的保護意識。

法律依據:
《關於進一步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意見》
第四條 完善調查記錄體系。開展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調查,完善檔案制度,加強檔案數字化建設,妥善保存相關實物、資料。實施非物質文化遺產記錄工程,運用現代科技手段,提高專業記錄水平,廣泛發動社會記錄,對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和代表性傳承人進行全面系統記錄。加強對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的整合共享,進一步促進非物質文化遺產數據依法向社會開放,進一步加強檔案和記錄成果的社會利用。
第五條 完善代表性項目制度。構建更加科學、合理的代表性項目分類體系。健全國家、省、市、縣代表性項目名錄體系。加強代表性項目存續狀況評估,建立動態調整機制。夯實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責任,加強績效評估和動態管理。加強與代表性項目相關的文化空間保護。積極做好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的申報和履約工作。

衍生問題:
什麼事非物質文化遺產?
第一條 為了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保存工作,制定本法
第二條 本法所稱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傳並視為其文化遺產組成部分的各種傳統文化表現形式,以及與傳統文化表現形式相關的實物和場所。包括:(一)傳統口頭文學以及作為其載體的語言;(二)傳統美術、書法、音樂、舞蹈、戲劇、曲藝和雜技;(三)傳統技藝、醫葯和歷法(四)傳統禮儀、節慶等民俗;(五)傳統體育和游藝;(六)其他非物質文化遺產。屬於非物質文化遺產組成部分的實物和場所,凡屬文物的,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的有關規定。

8. 如何推進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准化均等化

當前最重要、最迫切、最基礎的工作應當是著力推進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標准化建設。為此建議:
一、加強頂層設計,研究制定公共文化服務發展專項規劃
本著「立足當前、著眼長遠、統籌協調、適度超前」原則,研究制定符合我省地域特點的公共文化發展專項規劃,以此指導全省各地公共文化事業健康有序發展。
二、完善制度設計,建立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准體系
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的一個基本前提,要有一個基本統一的服務標准體系。基本公共服務標准,是指在一定時期內為實現既定目標而對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所制定的包括服務范圍、服務項目、保障水平和服務質量的標准,以及技術和管理等相關規范。建立健全基本服務標準的動態調整機制。
三、堅持統籌兼顧,科學規劃和建設公共文化服務設施網路
應把農村文化建設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構建完善的城鄉公共文化服務設施網路。堅持城鄉統籌,實行重點突破,優先安排涉及農村的文化建設項目,重點加強縣級文化館和圖書館、鄉鎮綜合文化站、村文化室建設。加大對革命老區、民族地區、貧困地區文化服務網路建設支持力度,增加公共文化設施總量,有效解決城鄉、區域公共文化設施布局不平衡問題。在推進城鎮化和美好鄉村建設過程中,要更加註重對傳統文化設施的保護和利用,防止「一拆了之」的錯誤做法。
四、實行以城帶鄉,努力提高農村公共文化服務科學化水平
建立以城帶鄉、城鄉聯動機制,促進城鄉文化資源優化配置、科學整合和綜合利用,形成城鄉一體的公共文化服務網路,不斷提高公共文化服務水平。重點是鼓勵城市對農村進行文化幫扶,把支持農村文化建設作為創建文明城市基本指標,建立城鄉文化幫扶責任制,推動農村文化建設;積極探索適合農村特點、適應農民群眾需要的文化服務方式,不斷提高服務質量。發揮公益性文化單位的主體作用,鼓勵公共圖書館、博物館、文化館等公益性文化單位面向農村提供網點服務、流動服務,建立流動服務平台。扶持文化企業以連鎖方式加強基層和農村文化網點建設,推廣新型代理配送制度,構建貫通城鄉的文化產品流通網路。推動電影院線、演出院線向市縣延伸,支持演藝團體深入基層和農村演出。運用現代數字技術、網路技術、信息技術拓寬農村基層公共文化服務空間,增強服務效果,提高服務品質。
五、拓寬投入渠道,建立公共文化服務投入保障機制
優化財政投入結構,變城市偏向型為城鄉共進型財政支出體系。要拓展基本公共文化服務的供給模式,打破政府是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唯一的供給者這個桎梏,完善文化經濟政策,探索市場化運作方式,拓展融資渠道,鼓勵社會力量通過多種形式參與公共文化建設,實現公共文化建設資金來源多元化、社會化和市場化。

9. 實現全國公共文化資源共享提出兩條合理化建議

改革完善文化管理體制,大力發展公益性文化事業,
三館一站,文化館、圖書館、博物館、少年宮等免費開放,
建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

閱讀全文

與如何提高文化資源共享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0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1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62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41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50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5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2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78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6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1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9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2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9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7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13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0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