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山楂樹之戀與泰坦尼克號有哪些中西方文化差異
如果是英文的話字數就不一樣了
B. 中美文化在哪些方面是具有相同之處的
老實講的是,中美文化在關於禮儀這方面還是會有很多相同之處的,比如說是,尊老愛幼幾乎都是他們所遵循的一個理念。在一些影視作品之中,你會發現其實外國或者說是美國的文化,他們也會有一個去保護孩子,保護老年人這么一個做法,就比如說是在電影泰坦尼克號當中,在去上救生船的時候總是先把老人婦女和孩子送上去,然後才會把那些年輕人送上去,我覺得這就很好的突出了這一點。
C. 從東西方電影差異比較二者價值觀的不同。
東西方不同的文化傳統和歷史積淀,奠定了東西方不同的藝術美學。在《論亞里士多德的〈詩學〉》里,俄羅斯著名美學家車爾尼雪夫斯基說,「《詩學》是第一篇最重要的美學論文,也是迄至前世紀末葉一切美學概念的依據」,又說,「亞里士多德是第一個以獨立體系闡明美學概念的人,他的概念竟然雄霸了兩千餘年」。《詩學》中,亞里士多德系統地提出了影響西方美學發展路徑的「模仿說」,即藝術是對自然的模仿。我們現在所謂「美的藝術」,如詩歌、音樂、圖畫、雕刻等,在亞里士多德的著作中叫做「模仿」(Mimesis)或「模仿藝術」。從這個名稱上就可以看出他把「模仿」看作這些藝術的共同功能。這種美學觀點對於兩千餘年後產生的新興藝術門類——電影,無論是理論上,還是實踐上,亦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如果說西方美學重模仿,重再現。那麼,不同文化傳統熏陶下的以中國為代表的東方美學則重抒情,重表現,最終發展為意境的理論。畫史上對唐朝畫家張躁有這樣的記載:「張躁,字文通,畫松特出古今,能以手握雙管,一時齊下,一作生枝,一作枯枝,氣傲煙霞,勢凌風雨,槎椏之形,鱗皴之狀,隨意縱橫,應手間出。畢宏畫名擅於時,一見驚嘆,異其唯用禿筆,或以手摸絹素,因問所學?曰:『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筆者以為,張躁所言的「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精確地道出了東方美學尤其是中國美學的精髓所在,就是注重對外在「造化」的模仿,但是最終卻要由內在的「心源」來作決定,「造化」是為「心源」作準備的,「心源」才是藝術家最終憑借的根據。就像中國繪畫中所說的「手中之竹」與「胸中之竹」的區別一樣。這種美學觀點與中國藝術注重藝術意境的創造是緊密相關的。
在東西方電影影像的表現方式上,也體現了這些差異。
理論構架的差異性
在《電影是什麼》中,法國電影批評家、理論家巴贊提出了他的電影理論體系的基礎和核心,就是電影影像本體論和長鏡頭論。巴贊認為,電影本質上是「真實的藝術」。
齊格弗里德·克拉考爾是一位原籍德國的美國學者。他採納了巴贊的理論前提,根據他40多年的「觀影經驗」,寫出了《電影的本性——物質現實的復原》一書,在卷首序言中聲明這本書「是一種實體的美學,而不是一種形式的美學,它關心的是內容。它的立論基礎是:電影按其本質來說是照相的一次外延,因而也跟照相手段一樣,跟我們的周圍世界有一種顯而易見的近親性。當影片記錄和揭示物質現實時,它才成為名副其實的影片。」
以巴贊、克拉考爾為代表的紀實派電影理論,就是一次對西方傳統的藝術觀——藝術是對自然的模仿——的回歸。雖然在後來,電影理論又有了新的發展,出現了新的電影理論流派。但是,他們的紀實派電影理論的影響卻一直沒有中斷,無論在理論界,還是在電影實踐領域。
東方沒有產生過影響深遠的電影理論著作,經典電影理論著作基本上都是產自於西方,這也許再一次印證了東西方文化的差異。但是,這也並不意味著東方就沒有自己的電影理論。例如,從1905年中國人拍出了自己的第一部電影《定軍山》開始,電影就逐漸開始向中國幾千年的傳統藝術形式,例如戲劇,借鑒學習,從而在理論上產生了對中國電影影響深遠的「影戲」觀。早期電影藝術家侯曜說過,「影戲是戲劇的一種,凡戲劇所有的價值它都具備。」 而「影戲」理論的核心就是,以戲劇式的敘事為本位去把握電影的方式,是一種與西方電影理論截然不同的中國式的電影本體論。
題材選擇的差異性
希臘文化對整個西方文化的影響是舉世公認的,其中的科學理性精神同樣深刻地影響著西方世界。隨之而來的結果就是,西方人特別注重邏輯思維和理性分析能力的培養和發展,呈現出與東方人迥然不同的思維方式。同時,希伯來精神中的基督教信仰也深刻地影響著西方世界。二者相結合,西方文化傳統里就產生了大量的充滿理性的哲學著作,散發出濃厚的人性關懷。
這對於電影的影響也是巨大的,尤其是繼承了西方文化精髓的歐洲電影。在題材選擇上,一方面是形而上的「哲學電影」,這種電影給人的感覺,猶如將電影作為一個載體,來探討哲學的命題。
本文中所提及的東方文化是以中國、日本及韓國為代表的東方文化,尤其突顯中國文化,眾所周知,日韓文化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深遠影響。對於中國文化的構成,李澤厚先生在《美的歷程》中,認為是「儒道互補」的。但同時也承認「孔子在塑造中國民族性格和文化—心理結構上的歷史地位,已是一種難以否認的客觀事實。孔學在世界上成為中國文化的代名詞,並非偶然。」 可以說,綜觀中國數千年來的傳統文藝作品(除某些純粹的愛情詩、田園山水詩和其他抒情性的文藝作品外),歷代文人的政治立場、個人理想、思想情感、心理反射、生活方式等都深印著儒家的倫理色彩。
這在東方電影中也有鮮明的體現,著名的日本導演小津安二郎,他一生拍過50多部電影,其中絕大部分都是對日常平凡生活的記錄和反映,沒有戲劇式電影中的矛盾沖突和激烈的大事件,有的只是現實中家庭關系平淡的描寫。
其實,即使是對同一題材的處理,東西方電影也呈現出不同的文化烙印。例如,同是愛情影片,西方電影就呈現出激烈奔放的感情色彩。在愛情片《泰坦尼克號》中,當傑克與露絲遇到外在的危難時,他們是以一種盪氣回腸的方式祭奠愛情。而在東方的愛情片中,男女主人公常常是採取含蓄內斂的方式面對愛情,如中國的經典影片《小城之春》、韓國影片《八月照相館》等。
影像呈現的差異性
西方文化中重視精確性和科學理性,使得西方電影的影像有自己的獨特特徵,例如為了提倡「現實的多義性」而產生的長鏡頭和景深鏡頭。巴贊認為,電影要做到從多義的現實事物中,讓觀眾「悟出」其「確切含義」的話,只有不被剪斷的景深鏡頭,才能給觀眾這一權利。巴贊以奧遜·威爾斯的影片為例,指出這位導演在《公民凱恩》里用景深鏡頭來刺激觀眾,因為這種技巧迫使觀眾去使用他們自由的注意力,同時也使他們覺察到事實的多重矛盾,這就使他的景深鏡頭具有三重的真實,即本體論的真實、戲劇的真實和心理的真實。在影片中有一個經典的景深鏡頭,畫面的前景是,屋裡的小凱恩的父母在與經紀人商談關於送小凱恩出去的事情,而畫面背景的深處,窗戶外的小凱恩在無憂無慮地玩雪,不知道自己的命運正在發生改變。這一景深鏡頭簡單而多重含義地將巴贊所強調的「現實的多義性」表達了出來。
巴贊的長鏡頭理論進入中國後,也受到了電影人的欣賞和實踐,但是在東方電影中的長鏡頭,似乎只存留了長鏡頭的外形。仔細分析,東方電影長鏡頭的運用,明顯蘊涵和折射出東方文化的意韻,其中的突出代表,當推台灣導演侯孝賢。在侯孝賢的電影中,多見悠長緩慢的長鏡頭,慢慢地搖移。它只是一種形式,並非是對絕對客觀景象的機械描摹,而是經寫實、傳神而至妙悟的一種心靈境界的折光反映。
D. 泰坦尼克號》包含了哪些文化元素各自有什麼思想內涵
電影《泰坦尼克號》解讀美國愛情文化及價值觀
作者:黃卿
來源:《神州·下旬刊》2019年第04期
摘要:在《泰坦尼克號》上映之後,極為迅速地在世界各個國家中形成了一股觀影熱潮。雖然這是美國所出產的電影,但是其中包含的文化內容被世界各國人民理解並且欣賞。《泰坦尼克號》這部電影中男女主角演繹了一場凄美的愛情故事,從中更是可以映射出美國人民對愛情文化的觀念
關鍵詞:泰坦尼克號;愛情文化;價值觀
在當初的那個年代,美國國力較為強盛,立於世界之巔。那時的美國工業發展水平和社會經濟發展水平都遠超其他國家,但是這樣的傲視世界的強大現實也給整艘游輪的沉沒埋下了伏筆。在那個美國實力走上巔峰的年代,每個人都對美國所生產的產品有很大的信任,而泰坦尼克號的沉沒這一事件,極其深入人心地打破了這一美好的幻想。泰坦尼克號在當時號稱「永遠不會沉沒的海上堡壘」,可以看出美國人民對這艘巨輪的期望和自信,而首航就撞上了冰山,最後落得沉船的下場,也是對人們的一種警醒。
1 美國人民的思想價值觀
美國人民向來不認為自己的價值觀與世界其他各國存在不同的地方,即使是在各國發展程度天差地別的情況下,他們也只是認為各國的人們價值觀都沒有什麼大的差別,他們所注重的品質一定也是全部人所注重的品質。但是事實卻不是那樣,美國人民的生活同其他不發達國家以及發展中國家不同,當他們的生活得到了足夠的保障,他們在日常生活中不需要再為自己的溫飽等生活的基本問題而付出全部的努力,所以他們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等條件思考一些更高層次的問題。他們的思想就可以上升到一定的層次。而世界上另一些不發達國家中的人民還不得不為自己的吃穿而付出最大的努力,所以他們的全部努力都付出在了生存資料的發展上,而沒有其他的餘力去接觸更高境界的社會問題。在當時的美國人民看來,那些不發達國家人民的思想非常落後,他們只是局限於在生存資料的發展層面,而沒有上升到提升人民整體水平的層次。但是他們其實沒有理解到那些人們的生活所存在的困難。美國整體國力在當時是最強的,這得益於當時美利堅合眾國那些為了自由而努力奮斗的人們,從而給美國人民帶來了舒適安逸的生活環境,也帶給了美國人民更高階層的思想高度。
E. 電影《泰坦尼克號》的藝術特性(評述)
《泰坦尼克號》講述的是一個關於愛情,關於人性,關於奉獻,關於捨得,關於犧牲的故事,更是我們對自由戀愛的啟蒙老師。
一顆像愛情般永恆的寶石帶我們進入這個凄美的愛情故事。泰坦尼克號是封建社會的一個縮影,穿的上層住著上流社會的人,底層住著底層社會群眾,上流社會的人從來不會與底層人有所交集。
傑克在碼頭贏得了一張登上泰坦尼克號的船票。他放浪不羈,敢於追求幸福,遇到了一見鍾情的rose,邀請rose一起在船頭吐口水,為rose畫寫真,一切都是如此美好。如果單單是這樣,我們心中只會將他定義為「渣男」。傑克在觀眾心中形象的升華在他為愛而戰斗,為愛而犧牲中淋漓盡致地體現出來。
rose作為一個富家小姐,她逐漸對父母的包辦婚姻產生抵觸,傑克教會了她,在底層她可以自由自在地做喜歡的事,即便是「粗俗」地吐口水、跳低下的舞蹈,也不會有人管教。這一切都刺激著她去打破枷鎖,追逐自由。
那句「you jump, I jump"竟一語成讖。海難使這個故事得到了升華。我幾乎可以確定地說,說過沒有這場災難,沒有這次對於人性的終極考驗,所有人平平安安地下了船,那麼傑克和rose將不再會有任何交集,面對封建強權,個人的能力是渺小而微不足道的。
泰坦尼克號的劇情簡介· · · · · ·
1912年4月10日,號稱 「世界工業史上的奇跡」的豪華客輪泰坦尼克號開始了自己的處女航,從英國的南安普頓出發駛往美國紐約。富家少女羅絲(凱特•溫絲萊特)與母親及未婚夫卡爾坐上了頭等艙;另一邊,放盪不羈的少年畫家傑克(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也在碼頭的一場賭博中贏得了下等艙的船票。
羅絲厭倦了上流社會虛偽的生活,不願嫁給卡爾,打算投海自盡,被傑克救起。很快,美麗活潑的羅絲與英俊開朗的傑克相愛,傑克帶羅絲參加下等艙的舞會、為她畫像,二人的感情逐漸升溫。
1912年4月14日,星期天晚上,一個風平浪靜的夜晚。泰坦尼克號撞上了冰山,「永不沉沒的」泰坦尼克號面臨沉船的命運,羅絲和傑克剛萌芽的愛情也將經歷生死的考驗。
鏈接: https://pan..com/s/166Pk1vwE2xFIxatPmrdkWA
F. 《泰坦尼克號》這部電影,深受大眾喜愛的原因有哪些
我認為《泰坦尼克號》如此受大眾歡迎有以下幾個原因:
1、這部電影的主線改編自一場真實的海難,題材很受歡迎。這部電影改編自1912年泰坦尼克號在首航時沉沒的真實故事,整部作品真實地反映了泰坦尼克號啟航、夜晚遭遇冰山碰撞、沉沒前混亂的自救場景、生死抉擇下的人的各種形態、整艘船的沉沒以及沉沒過程中人類的各種悲慘死亡形象,完美地詮釋了災難前人們的無助與渺小。在此期間,具有諷刺意味的是,人類的無知和傲慢最終會導致人為的災難,這意味著人類的貪婪就像一個無底洞,如果不能很好地控制,最終會導致不可挽回的災難!主題的普及保證了影片上映時的觀眾基礎,出色的特技製作保證了真實歷史事件的還原。當我看這部電影的時候,我無法忘記沉船的特效,太震撼了。
4,席琳·迪翁的《我心永恆》。我相信無數人像我一樣,被這位加拿大女歌手的完美演繹所震撼。至今我還記得,整首歌的各個段落都與電影情節一致,讓觀眾在歌曲中追憶電影情節,久久不能平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