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手工非遺文化又有多少人願意來學

手工非遺文化又有多少人願意來學

發布時間:2022-10-03 03:12:36

① 為什麼現在手藝的傳承人大多是老人年輕人不願意去學手藝嗎

原文在這里木匠、鐵匠、篾匠、花(雕刻)匠、陶工、廚子…… 曾幾何時,我們生活的周圍,生活著許多手藝人,他們與我們幾乎密不可分,因為我們每日觸碰到的東西,不管是手中的碗筷,還是身下的床椅,大多出自他們之手。 只是在科技與機械替代了大部分傳統手藝的今日,一方面有些傳統手藝人漸行漸遠,差不多快埋進了我們的記憶里;另一方面,將一些傳統技藝納入了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項目,正對如東陽木雕、金華酥餅等一批傳統手工技藝進行保護,並欲列為產業發展。現狀:單打獨斗的堅守者 彈了30多年棉花的彈棉花匠、做了40多年木桶的箍桶匠、編了近50年竹編的篾匠……在婺城區羅埠鎮靜謐的老街上,傳奇般地存在著一批在城裡早已難覓蹤影的手藝人。 然而,這些手藝人像老評書故事裡那種師徒成的場景已不再了。 俞根榮的長壽麵店,在羅埠頗為有名,但也是僅有的一家。他做長壽面已經30多年,這些年裡,他先後收過幾名徒弟,也嘗試著用心去帶徒弟,但這些徒弟或因太難學或因太辛苦,紛紛離他而去。 篾匠陳土泉12歲就開始跟著父親學做竹編,一晃47年過去了。他帶過的徒弟有六七個。他說,這些徒弟如今沒有一個在做篾匠,做生意的做生意、打工的打工,早都改行了。 除長壽面、竹編手藝人外,羅埠老街上其他傳統手藝人也都面臨著技藝傳承的困境。做了40多年木桶的箍桶匠何益松,因為身體狀況不佳,加上生意清淡,已經很少拿起斧頭。記者找到他的時候,他正在茶館看人家打牌,默而不語。 由於缺少繼承人,羅埠鎮上的手藝人體正越來越小,場也逐漸萎縮。從前一些有名的手工製品店甚至已經消失。據老人說,羅埠老街上曾有一個做麥芽糖的中年人,現在已難覓他的蹤跡。 探因:場萎縮後繼乏人 俗話說,家有良田千頃,不如手藝在身。曾經吃香的手藝,如今為何沒人搭理? 其實正如俞根榮和陳土泉說的那樣,一些看起來簡單的傳統手藝,工藝非常復雜,學起來費時費力,3年都未必學得會。追求快速高效的年輕人自然不會喜愛。 家傳,曾經也是傳統手藝傳承的重要形式,但這種方式現在越來越少了。因為地位較低、收入不高,很多手藝人都不願讓子女繼承自己的衣缽。 除了後繼乏人,場前景不被看好也是傳統手藝陷入傳承困境的重要因素。隨著現代業的飛速發展,各種手工製品都被機械產品代替了,因為生意不好,很多手藝人不得不轉行。 面對發展與傳承的困境,緣何一些傳統手藝人還在苦苦堅守? 采訪中,記者發現,一部分人特別是步入花甲之年的老人,轉行已難,迫於生計,不得不繼續自己的手藝;還有一部分人,老有所依,因為對自己的手藝充滿感情,將它作為一種樂趣延續下去,比如羅埠鎮上有個篾匠,從城裡退休之後又回到老家重拾手藝。 而更多的手藝人則介於這兩種人之間,他們既想保護、傳承自己的技藝,又想賺到錢、謀求更大發展。他們面對發展與傳承之間的矛盾進退兩難。如彈棉花匠董文斌,因為口碑好,近年來生意不錯,僅靠夫妻倆已經忙不過來,想擴大規模但又無人可以幫忙。 另外,整個社會對傳統手藝人體缺少關注和缺乏必要的保護手段,也是傳統手藝失傳困境的一個因素。 出路:作為傳統文化來保護 時間推移,社會發展,加上人們生活習慣的變化,很多傳統手藝的地位也跟著發生變化,特別是一些不適合現代社會需要的手工藝,將面臨著被淘汰的嚴峻形勢。 然而,傳統手藝作為一項歷史悠久的技藝,蘊涵獨特的文化藝術,是民族文明史的一部分,更是先祖們勤勞、智慧的體現,後人有必要做好保護,盡可能不讓它們失傳。 與機器生產相比,手工製品因其採用人力多、加工時間長而往往造價高昂,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產品的銷路。如場上一張竹席售價只要多元,而篾匠陳土泉手工編制6天,人工費就達六七百元。 所以,傳統手藝的發揚光大,需要「變」,即盡可能利用現代工具,提高效率。比如木匠現在都用電鋸電刨,又如彈棉花匠董文斌,以前一天一人只能彈一床棉被,現在使用了電動工具,一天增加到3床。 對一些已經無法迎合場需求但又具有保護價值的傳統手藝,則應注重「養」。由牽頭,對一些稀有的、瀕臨滅絕的傳統手藝和有代表性的民間傳統藝人進行保護。如目前金華為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設立的非遺傳承教學基地。 當然,發展是最好的傳承。一味強調保護,會使傳統手藝與社會現實產生距離,更會導致場的萎縮。所以,有關方面幫助傳統手藝人拓寬手工製品的場銷路,或許可以從一定程度上解決他們的生存和傳承狀況。 酒香也怕巷子深。通過宣傳推廣傳統手工製品,讓它們廣為人知。同時,引導手藝人,讓傳統手藝與現代科技相結合,盡可能發掘其場價值和文化價值,比如讓某些不適應現代生活需要的手工製品重新適應人們的需要,或者乾脆從實用性向觀賞性轉變,從而打開場。 做法:傳統技藝納入非遺項目 今年6月,金華命名人為首批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跟民間文學、傳統音樂、傳統舞蹈、傳統戲劇、曲藝、傳統體育、游藝與雜技、傳統美術等項目一樣,傳統技藝也在其中。 像東陽木雕、金華酥餅技藝等一批傳統手工技藝已經列入非遺保護的范疇,並有了代表性傳承人。 一個星期前,63名民間藝人被授予金華工藝美術稱。這是金華繼年49人入選後,第二次集中向民間授予層面的榮譽。婺州窯陶瓷、木雕、竹編、家紡設計等傳統手工藝項目中的一批高人名列其中。 近年來,在部門的搭台扶持下,具有代表性的傳統手工技藝東陽木雕、東陽竹編日益發展壯大,成為一個獨樹一幟的朝陽產業。據最新消息,即將到來的11月8日至12日,第七屆中國(東陽)木雕竹編工藝美術博覽會將在東陽中國木雕城。該博覽會創辦至今,影響力與日俱增。從第三屆開始,展會交易額從萬元、1.45億元、3.7億元一路攀升至5.29億元。東陽木雕、東陽竹編已經從傳統生產工藝成功邁進文化藝術的殿堂,不僅技藝得以傳承,還造就了一批工藝,這怕是早年許多手工藝人未曾想到的。 人物樣本「1饅頭」甜酒釀做 程躍初 67歲 羅埠鎮振中街 找尋程躍初的饅頭攤很容易,就在羅埠鎮的老街上。他把自己的饅頭店取名為「1饅頭」,他說,因為家裡以前做饅頭的店鋪門牌就是1。 程躍初從年開始做饅頭,到現在已經30年。他做饅頭的手藝是在以前的生產隊學的,他說,用甜酒釀做饅頭這是老工藝,現在這樣做的人很少。 在羅埠鎮的老街上,原先有4家饅頭店,後來有人轉了行,有人去開棋牌室,只有程躍初還在繼續做饅頭,他的店算是最老的一家。「饅頭店的生意季節性很強,快過年的時候,每天要做10擔麵粉,差不多個饅頭,這樣要白天晚上連著做,需做一個星期。可淡季饅頭幾乎不出去,有一天才了6個。」程躍初說,他還有輛小三輪車,負責送饅頭上門,最遠的送到20多里外的蔣堂。 在程躍初的饅頭鋪,堆放著上百個蒸籠。程躍初說,現在人饅頭都不願多,喜歡吃新鮮,這么多蒸籠只有在接到預訂或者節日的時候,才派上用場。那時候,他一個人忙不過來,在外打工的兒子也會回來幫忙,「雖然是門手藝,可干這行他可不樂意,只是忙下忙而已」。手工棕床僅此一家 周小弟 43歲 金華區雙溪西路 周小弟是金東區傅村人,18歲開始學做棕床,一干就是20多年。他的棕床在區也是小有名氣,「因為在金華已經找不出第二家手工穿棕床的店了」。 也許你想不到,周小弟開棕床店曾經也輝煌過。他回憶說,七年前,他在區有4家棕床店,僱用了七八個工人,那時候每年穿出棕床多張。可如今,他只在區雙溪西路上有一個很小的店面,平時就只有他一個人干,偶爾請個下手,一年差不多就穿張床。 「現在人都現成的床墊、床架,很少像以前一樣定製了床架,然後再來定棕床。」周小弟說,事實上,棕床比床墊更透氣,而且綠色環保。 周小弟說,過兩天他要再請個幫手,雖然年紀還輕,可低著頭穿棕床,他的肩、頸都不是很好,「這已經是職業病了,沒辦法」。可找幫手也不容易,以前和他一起穿棕床的人大都改了行,年輕人又都不願學,「太辛苦,賺錢又不多,現在誰還願意學啊」。 事實上,像周小弟這樣一年穿百來張床,差不多有五六萬元的年收入。原本他的妻子也在店裡幫忙,現在去開旅館了。「這個行當也就是能養活自己而已。」他有些無奈地說,以後他棕床了,估計金華再也沒人開這樣的店了。長壽面拉出1人高 俞根榮 56歲 羅埠鎮下羅埠村 俞根榮有做長壽面的手藝,這在金西片都是出了名的。誰家生小孩、要做壽或者有什麼喜事,都會跑來找他訂面。俞根榮說,他做面30多年,就是喜歡這行當,還是會堅持下去。 只要天氣好的日子,俞根榮都會在院子里拉起長壽面。這可是門手藝活,一般人拉著會斷,可面在他手裡,就像變魔術一樣,總能拉成細細長長的一條。俞說,他的長壽面里加過菜油,這樣吃起來會更爽滑勁道。碰到要做面的日子,他凌晨兩點不到就要起床,一天要拉上50斤的面。 「干這個活不但辛苦,而且還有一定的難度,是一項精細的技術活。」俞根榮說,和面時,如何控制水和鹽的比例,根據天氣、溫度、風速的不同,這個比例都不一樣,只有控制好了這點,拉出的面才能又細又長。然後開始拉麵,剛開始拉並沒有那麼長,差不多就半米,用兩根木棒一上一下掛在特製的架子上,過段時間再換更高的架子,繼續拉長,這樣才能保證拉出來的面粗細均勻。等面差不多有1人高時,將它放在太陽底下曬干,盤成圈狀,就可以了。 俞根榮之前收了好幾個徒弟,最後都沒能學成。他說,年輕人靜不下心來學這個,他也能理解,畢竟現在做什麼都用機器了,誰還在乎這樣手工的玩意呢。竹編手藝子承父業 陳土泉 59歲 羅埠鎮羅陳路 在尋找竹編手藝的時,巧遇了陳土泉。他說,自己是做篾最早的人,14歲子承父業就可以做了,現在生意還可以,一天到晚幾乎沒空閑。 在陳土泉的一樓家裡,剛做好的篾篩子、篾畚箕、篾席擺放在一邊,他說,這些都是別人預定的。現在城裡,要這些東西還真不容易,有些人都到農村來。「這些是最土的竹編製品,綠色環保。」陳土泉說。 他從小就和父親學這手藝,那時候家裡窮,他沒讀多少書就開始做篾。說到自己最擅長什麼,他去樓上拿了一對篾火盆下來,他說,農村嫁女兒的時候,都需要這個。記者看了看,這對篾火盆做工精美,旁邊還編出了花紋,看上去挺喜慶的。陳土泉說,圖案越精緻,編起來就越難。 一般一張1.8米的篾席,陳土泉要做五六天,售價元。他說,這和工廠做的篾席不能比,價格要貴一些,可這睡著舒服,是最天然的材料。 「篾這個東西還有個好處,破了能補,經久耐用。」陳土泉舉起自己給村民補的幾個篾畚箕說,「這手藝要靠眼、手,估計再過20年,就沒人會做了。 記者手記 傳統手工藝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一部分,是我國上百年甚至上千年文化藝術精髓的體現。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對外交流的增多,對傳統工藝品的需求也越來越多。 就在大家對傳統手工藝重新認識的時候,卻發現,傳統手工藝人才培養面臨斷檔。很多非遺的傳統手藝人都呼籲:誰來繼承瀕臨失傳的傳統手藝? 有調查顯示,在藝術類高職院校的招生中,動漫、游戲類專業幾乎是每校必有,而傳統手工藝項目幾乎沒有。有人說,傳統手工行業薪酬不高。也許剛進入這個行業的年輕人待遇很一般,但工作幾十年以上的傳統工藝,其薪酬堪比金領。年輕人是否能夠克服浮躁心理,潛心在這一行業工作,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 以前,傳統工藝技術靠「師徒傳承」方式一代代延續下來,但為了不讓這些手藝失傳,傳統工藝技術人才的批量式培養很關鍵。 記者曾與「金華第一剪」美譽的藝術家王風老師的女兒王愛民進行交談。她說,自己傳承了父親的手藝,前些年剪紙藝術處於一種前途渺茫狀況,她也曾感到迷茫,現在剪紙被列入了非遺名錄,這幾年學剪紙的孩子開始多起來,讓她看到了一些希望。 或許民間手藝就應該進入尋常百姓家,讓更多人能夠接觸、認識,進而了解和喜愛。傳統手藝的春天在民間,傳統手藝的根在民間,民間手藝的生命也在民間,要保護並將這些傳統的東西傳承下來,需要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 微調查 傳統手藝讓人愛「恨」交織 木桶、鐵桶不如塑料桶;綉女半個月熬夜刺綉,不及機器半小時;木匠一天都做不好的木門,工廠里幾分鍾就壓好了。隨著現代業的發展,機械生產代替了許多延續千年的傳統工藝。 在這種情況下,傳統手藝人還受尊敬嗎?他們的手工製品還有人喜愛嗎?上周末,記者就此對區和鄉間名居民作了一個調查,調查的結果讓人頗為尷尬。 手工製品 還是有不少人喜歡 對手藝人手工的產品,84%的被訪者稱「喜歡」,他們認為一些手工製品精良,實用環保,還富有文化底蘊。 被訪者鄒女士說,有些東西機器可以替代,但有些東西還是手工做得好。比如長壽面,機器就做不起來,而且現在很多人辦喜事、過生日就少不了它,會千方百計到鄉下去購。因為這裡面有我們最樸素的習俗和傳統文化。 但也有少數人(16%)選了「不喜歡」,理由是大部分手工產品已經有機械生產的替代品,而且質量只會更好。像涼席,機器生產的席子非常光滑、平整,還不易折斷。 手藝雖好 卻無人願讓孩子學 對民間傳統手藝人,被訪者認為值得尊敬,然而當問及「如果有願意教授,你是否願意讓孩子去學手藝」的問題時,竟然所有被訪者都稱「不願意」。 孩子正在念大學的被訪者童說,除了一些有較大藝術價值的,大部分傳統手藝遲早會被淘汰,所以孩子還是應該掌握現代科技比較好。 被訪者方先生是個木匠,以前走街串巷幫東家幹活,現在主要在城裡幫人裝潢。他說,學手藝就是做體力活,地位低,還很辛苦,他可不希望孩子走他的老路,無論如何也要做一個靠知識靠文化吃飯的人。 保護傳統手藝 你有何見解 那該如何保護傳統手藝呢?48%的被訪者認為,國家應重視傳統手工技藝的發展,在學校里開設相關課程或專業,培養後繼人才;42%的被訪者認為,應提高民間手藝人的社會地位和經濟保障;38%的被訪者則表示,要推陳出新,將傳統工藝與現代科技相結合,提高其實用性;還有34%被訪者認為,對一些傳統手工產品,要加大推廣宣傳力度。

② 現在不少年輕人也愛上了非遺,這屆年輕人為什麼會愛上非遺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當中,我們會發現這一代的年輕人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喜愛和追求非物質文化遺產,其實這是一個非常好的現象,如果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非遺上面,那麼就代表著我們中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將會得到極大程度的傳承,而且中國的優秀文化也將被一直流傳下去。那麼,對於這些喜愛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年輕人來說,到底是什麼原因促使著這些年輕人愛上了非遺呢?

我認為這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如果年輕人能夠越來越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話,那麼我們國家的優秀文化將會被一直傳承下去,這些優秀的文化應該被所有的人記在心裡,一些不好的傳統習俗也應該被社會所淘汰。

③ 全國學習非遺古琴的人超20萬了嗎

自2006年國務院公布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開始,「非遺」逐漸成為一個文化熱詞。釐清非遺的概念、明確它和生活的關系、深化保護的正確理念尤為重要。6月8日晚,由文化和旅遊部非遺司聯合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國家圖書館組織製作的「非遺公開課」特別節目在央視綜合頻道黃金時段播出。通過文化大家的解讀、點評,非遺代表性傳承人的訪談和技藝展示,非遺與人們生活的關系逐漸明朗——它就在我們身邊,就是我們的生活方式。

十多年來,全社會保護和傳承非遺的文化自覺正在形成。1956年,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曾在全國做過一個調查,當時中國有6億人口,彈古琴的不到100位,古琴傳承可以說是青黃不接。然而,自2003年古琴藝術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之後,短短十來年時間,現在中國學古琴的人超過20萬,幾乎每個星期,都會有一個新的琴社出現。今年遺產日期間,由中國昆劇古琴研究會主辦的「把遺產交給未來·良辰美景2018非遺演出季」的演出門票也是一售而空。來源:央廣

④ 你咋看待越來越少的年輕人願意學習傳承傳統的手工技藝

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不願意學傳統手藝,學傳統手藝需要有耐心,恆心,執著,有時學傳統手藝不掙錢,不如去外邊打工,這是時代的進步,去糟粕,留精華,這是必然,順其自然吧。

⑤ 剪紙是民間藝術,也是非物質文化遺產,你想學嗎

這個問題拿現在的話說就是有點「狗血」!過去剪紙一直在民間流傳,並沒有登過大雅之堂,但也流傳了幾千年,是我國在民間普及最廣的古老民間藝術之一。因為材料簡單,簡單易學,而且又以裝飾生活的實用品存在的,流傳下來並不奇怪。然而,隨著科技的進步和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傳統手工藝受到了嚴重沖擊,很多民間藝術彷彿一夜間就消失了,剪紙也不列外,會的人越來越少。

其實這很正常,天熙熙熙皆為利來……別聽有的人把剪紙說得神乎其神,其實沒那麼難,不過是重復「賣油翁」的故事罷了,要想學到剪紙的精髓,記住一句話就可以向生活學習,熟能生巧,玩出風格,弄出特色就成功一大半了,過去的老剪紙藝術家也沒有花錢跟誰學,只是受家人耳濡目染自然成就而已。就剪紙本身而言雖不高深,但也值得伴隨一個人一輩子。

⑥ 為什麼很多非物質文化遺產沒有年輕人願意學

當社會發展的腳步越走越快,古城角色快速往大都市轉變時,記憶中的修鞋匠、打鐵匠、剃頭挑子……這些曾經的老行當、老手藝,正在漸漸淡出人們的視野。

主要是沒有市場
而且如修鞋、打鐵這樣的老行當年輕人覺得不體面。
還有就是老人因為他們一輩子都守著自己的手藝,技藝自然也就更成熟。年輕人也不是不想學吧,很多手藝都是不外傳的,內傳的話不能賺錢也很少有兒女願意吧,年輕人不愛學,都出去打短工了,因為短工來錢來得快,畢竟社會很現實

⑦ 現在不少年輕人也愛上了非遺,這屆年輕人為什麼會愛上非遺

非物質文化遺產一直都是我國堅持做的一些事情,而且最近這兩年也有越來越多的工藝品風俗被納入的非物質文化。不僅如此大家有沒有發現有很多是非物質文化遺產也融入了很多新鮮的血液。

應該如何去繼續推廣物質文化遺產

有很多人對於這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創新一直都是處於不知道該怎麼辦,不知道是否去創新,其實很多東西都是需要與時俱進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一些手藝,我們不能丟,但是有很多東西確實是和現在的狀態眼光有一點點差距,這種情況之下我們作為一個新的創新如果你喜歡就拿這個工藝品,我們也可以去售賣,如果你喜歡創新的,我們也是OK的。這個樣人會把不同階段的年齡的人全部都吸引過來更好的去宣傳去推廣這一條路是漫長,但是不復雜了。

⑧ 有多少人還願意用心學一門手藝,特別是民間手工藝

在當今整體社會人心浮躁的背景下,民間手工藝那點無形文化遺產,得不到傳承傳播,那點古老的文化星火恐怕也會悄然熄滅。民間手工藝在過去之所以得以傳播,源於有社會對它的需求土壤,通俗講一技之長得能養家糊口,如此在社會上可自然而然的傳播生息。而今時代變遷,對民間手工藝的保護和發掘應不拘形式另闢蹊徑,但有一點,得使從業者籍此一技得以較好的生活似乎是個關鍵問題。比如剪紙,曾聽說有的成立類似合作社的平台,但其能否做大做強成規模成氣候,也難說,比如吹糖人,也算是一個有民族特色手工藝吧,過去曾有報導,有人組織各類藝人國外表演……但單靠民間自發去守護或承擔起民間手工藝的傳承也夠牽強的。電視上曾看過有製作弓箭和打制寶劍的民間手工藝者,有媒體關注,似乎做得還好!而作為民間手工藝的紫砂壺於社會中更是被受推崇,反而比過去更加繁榮,因其有一定社會需求的文化和實用背景!
講了這么多,誰願意用心學一門手藝前提條件和基礎就是得能不同程度滿足他的生活,因為大多數人都不可能在餓得頭昏眼花時還有餘力和心情去擺弄讓他挨餓的手藝,畢竟大多數人不是《搖籃曲》作者的舒伯特,而此曲據說也只換了一頓飯,作者依然貧困潦倒……讓人傷感唏噓不已!

閱讀全文

與手工非遺文化又有多少人願意來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0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1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62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41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50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5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2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78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6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1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9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2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9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7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13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0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