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國神話里有哪些神最大的是誰
中國古代的神話裡面,我認為特別多,比如說觀音菩薩,如來佛祖,還有太白金星等等,最大的也應該是玉皇大帝了。
2. 在中國的神話世界裡,是仙的地位高,還是神的地位高
神仙觀念在中國由來已久。 根據考古資料和地下出土的文物,早在遠古時代,中國的先民就有祭神觀念。 《說文解字》雲:「神,天神統領萬物,從秀,到聲。」 據此,原來的「神」是一種存在於人類之外的天上的力量,其作用是「帶出萬物」。
先秦古籍中,「神」與「仙」有著嚴格的區分,但到了秦漢時期,神仙開始被並稱,它們之間的界限逐漸模糊 . 《史記·封禪書》載:「明年,他將在東海巡海,試探神族,但無人試探。」 這里所說的「東游」,是指秦始皇率領官員巡視東海。 可見,最遲在戰國末期,神仙已經被召集到一起。 道家所謂神仙,從語義上講,「神」是「神仙」的修飾語,落腳點在「神仙」二字上。 「仙」的屬性是通過「神」的作用來展現的。 此時的「神仙」是指具有超越凡人功能的特殊人物,體現了先人對長壽的追求和擴展能力的願望。
3. 中國神話世界裡,仙的地位高一些,還是神的高呢
顯然是仙的地位更高一些。畢竟,神的頭銜說著好聽,實際上,就是昊天玉皇上帝以及天庭的傀儡和奴僕罷了。他們的魂魄都被拘於封神榜上,萬世不得解脫;而仙逍遙自在,不在六道輪回管轄之內,當然是無拘無束了。
我們都知道,中國傳統神話體系,是我國文化傳承中不可忽視的瑰寶之一,歷來也在民間聞名遐邇,人盡皆知。盤古開天地,女媧煉石補天,三皇五帝治理人道這些故事,都口耳相傳,可以說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了。
而仙,名義上雖然仍然以玉皇大帝為首,但是自由度顯然要更高一點,在三界里的地位也更高。
4. 道教中最高的神或仙是哪位
盤古稱元始天王,又名浮黎元始天尊。 有人認為,盤古是道教中元始天尊的化身。關於盤古的傳說有很多版本,但都普遍認同盤古是開天闢地的人物。
西王母。中國神話中的至高女神,同時也道教中最高的女仙。據《山海經》所載,她是居住在玉山或是昆侖山的女神,「西王母,其狀如人,豹尾虎齒而善嘯,蓬發戴勝,是司天之厲及五殘」,有勇健善飛的三青鳥為她取食;但隨著時代的發展,西王母的形象也在不斷變化,在《穆天子傳》里她業已脫離了半獸形的形象,成為美麗的女神。後來她被融入了道教系統,作為東王公即玉皇大帝之妻,地位青雲直上,在民間傳說和文學作品中的活躍更不必說了。
黃帝也被道教尊為道家之祖,在道教中有特殊的地位。
道教諸天非一時一人所創造,是以諸說相異,有三天、九天、三十二天、三十六天、八十一天等說法,而當中最高層皆為玉清、上清、太清三種天界。上述諸天各有管理者,玉清之主多數道經皆認為是元始天尊,其它二清之主則諸經所言有異,今日道教則以太上道君為上清之主,太上老君為太清之主。
元始天尊為道教經典最高神靈「三清」尊神之一,三清為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天尊、太清道德天尊。
靈寶天尊 又名太上道君 道教天神,為三清之第二位。又稱「太上大道君」、「上清大帝」。在道教官觀「三清殿」中,其塑像居左位,大多手捧如意。
道德天尊 又名太上老君(西遊記里也稱為太上道祖) 太上老君,道教天神,教主,為道家的始祖。為三清之第三位。又稱「道德天尊」、「混元老君」、「降生天尊」、「太清大帝」等。在道教官觀「三清殿」其塑像居右位,手執扇子。
5. 我國遠古時期的神話體系中,哪位神靈的地位最高
中國神話體系裡,我認為地位最高的神屬於三清。三清稱為“虛無自然大羅三清三境三寶天尊”,指道教所尊的上清、玉清、太清三清的勝境,也指住在三清勝境三位尊神,就是:萬教混元教主太上老君道德天尊、上清真境玉宸道君靈寶天尊、玉清聖境無上開化首登盤古元始天尊。三清教主(教化)、三清道祖(創世)、玉皇上帝(統管),教權、神權相互分離,妙一統元。
與如今的小說相同,如要是你確信裡面的一套體系,你的價值觀會發生錯亂,所以正統道教體系才能作參考。
6. 神和仙哪個地位高,哪個厲害
「神」是由天帝伏羲吸收神樹靈力後創造出來的天地間靈力最強者,而「仙」則是由女媧所創造的人類經過修煉激發出自身繼承自女媧的靈力而成,所以說「神」比「仙」的等級要高。
7. '神''仙''佛''菩薩''羅漢'請排列大小
【神 ,仙,佛 是平級的。】
神仙,有兩層含義:第一種是指中華文明裡面的核心詞,指的是人,意思是過著無憂無慮生活的人,就是神仙。第二種指的是遠離人來說的超人力的神,是中國古人用藝術手法塑造藝術形象來表達自己對美好幸福生活的追求的虛擬人物。
神仙是世界各種宗教中能力非凡、超脫塵世、長生不老的人物。本是凡人做,只怕凡人心不堅,神是一種精神。是對一個宗教或者信仰最高層次的統稱。他可以是人也可以是自然現象的擬人化,而這個最高層次對各教來說雖稱呼叫法不同,但對其信仰者無不是神聖無比的。
神仙
《禮記》中規定的「皇天、上帝、社稷、寢廟、山林、名川」、風雨雷電以及宗廟鬼神。
神仙分為「天神、地祗、人鬼」三個類別,古代限制平民對神仙的崇拜和祭祀。
中國神話傳說中神仙有以下幾種說法。
(1)指經過人的不斷修煉,不斷領悟,心靈境界達到某一種超脫的狀態,人的肉體得到了升華,具有一定的道,一定的超能力,一定的神位的人。
(2)指人所能達到的至高境界的人物。
(3)比喻能預料或看透事情無所不知無所不能的人。
(4)比喻逍遙自在、無牽無掛的人。
真則為神仙,幻則為眾生。古文字是巫家所創, 用法上可能是集合該字讀音的幾種不同意思, 字形上只得突出一種, 其字形本義與一般含義不能畫等號, 只顯示此義受創字者之重視。
「 真」 在甲骨文里, 上半部是 「 人」 , 下半部是 「 鼎」,鼎為高級祭器。 孤立地看, 難以確定其具體會意, 但可確定其一個要點, 即與 「 神人」 有關,而聯系後來的用法,其會意為,真即某種高人的神化, 或大巫之超升。
一說, 真字從 貞字變形而來。 貞之本義乃卜問神靈,即通神以了解隱秘的本然事情。 真與貞同類, 皆通往超形世界。
真字的異體字,乃小篆字形,應該比甲骨字更細致地展示了真字的字形本義。 它結構復雜, 上面的匕 ( hua)、 即變化 (《說文》 曰:「 匕, 變也」, 徐灝雲 :「 匕、 化, 古今字」), 次上為目, 表示形體, 次下部分表示隱藏, 下面的八, 表乘載的工具。 會意為: 者, 變化形體而返回神秘世界或返回本原。 它與 「 貞」 , 有共點又有個()。
《說文》 曰:「 真, 仙人變形而登天也[3]」。 這里, 天指神秘的超形世界, 即形上界。
《莊子·大宗師》 雲:何謂真人? 能登假於道者。 可見,以真為登假於道, 形而上者之謂道, 它與 《說文》 看法本質一致。
可見, 動詞真表示歸本、 歸於本原世界, 即本原化。從真字的幾種詞()可知, 其 「 義根」 是本。
神仙世界
在巫家兩重世界觀里, 形下世界為不真, 若論真幻對立則形界為幻,神界為真
可見, 真字的古意便以形下世界為不真。
據 《漢書·yáng王孫傳》, 漢武時yáng王孫雲:「 精神者天之有也, 形骸者地之有也, 精神離形、 各歸其真 , 故謂之鬼,鬼者歸也」。 也以形體世界為不真。 他的世界觀大約屬於巫家。
在真幻對立論上, 「 不真」 的形體世界為幻界, 這種幻屬於非心因類型。
古漢字有很強繼承(性), 體現了巫家的兩重世界觀, 這是他們的根本觀念, 巫為人間與神秘世界的溝通者、 往來者,巫文化里, 真字表現了兩重世界及形上界的神秘()、 本宅( 老家)。
【'菩薩''羅漢'都是佛這一類的。在這一類里來說,就是佛最大,菩薩第二,羅漢最低。】
佛是釋迦牟尼佛,古印度時候一個王子。佛是古印度的梵語,它的意思是智、是覺;智是體,覺是用。在中國文字裡面找不到這樣的字匯來翻,所以用音譯。
這個智有三種,覺也有三種。智,第一個是一切智,第二個是道種智,第三個叫一切種智,這個是「佛」這個字的體。一切智是知道宇宙之間一切法的總相,總相是空相。所以一切智是知空,道種智是知有,一切種智是知道空有是一、空有不二、空有無礙。佛門裡面常講「萬法皆空」,這個是一切智;萬法皆有是道種智;《華嚴經》上講的「理事無礙,事事無礙」是一切種智。所以佛是智的意思。
智起作用就是覺悟,覺也有三種:一個是自覺,自己覺悟。第二個是覺他,自己覺悟之後一定要幫助別人覺悟。主動幫助別人覺悟,這是大乘;別人來請教你,你教導他,幫他覺悟,這是小乘。大小乘差別就在此地。小乘是你來找我,我才教你;你不找我,我不教你。大乘菩薩,你們在《無量壽經》讀到了,做眾生不請之友,眾生不找你,主動去找別人,這是大乘,是覺他。第三種叫覺行圓滿,這個很難。自覺,阿羅漢、小乘人自覺,覺他是菩薩。當然你自覺之後,你才能覺他,自己不覺而能覺他,沒這個道理。所以覺他是菩薩,覺行圓滿是佛。
由此可知,你要不發心覺他,你自己的覺悟是永遠不會圓滿,那是肯定的。世間法常講「教學相長」、「師資道合」,老師教導學生覺悟,學生資助老師覺悟,彼此是互惠的。這個從事於教學工作的人能懂得,許多問題是因為學生問,你才覺悟;要沒有學生問的話,你永遠也迷惑,這一問就把自己搞清楚了。問了,自己答不出來,曉得自己還不行;問了,就有的時候能答,智慧開啟了。不能問的時候,確實想不出這些問題。
我們曉得到如來果地,那是究竟圓滿的智慧,是一切種智。
菩薩是「菩提薩埵」之略稱。菩提薩埵,梵語bodhi-sattva,巴利語bodhi-satta。又作:菩提索多、冒地薩怛縛,或扶薩。意譯作:道眾生、覺有情、大覺有情、道心眾生。意即求道求大覺之人、求道之大心人。菩提,覺、智、道之意;薩埵,眾生、有情之意。與聲聞、緣覺合稱三乘。又為十界之一。即指以智上求無上菩提,以悲下化眾生,修諸波羅密行,於未來成就佛果之修行者。亦即自利利他二行圓滿、勇猛求菩提者。對於聲聞、緣覺二乘而言,若由其求菩提(覺智)之觀點視之,亦可稱為菩薩;而特別指求無上菩提之大乘修行者,則稱為:摩訶薩埵(梵maha^ -sattva ,摩訶,意即大)、摩訶薩、菩薩摩訶薩、菩提薩埵摩訶薩埵、摩訶菩提質帝薩埵等,以與二乘區別。此外,由於菩薩是佛位的繼承人,因此也稱之為「法王子」,這個語詞的音譯為「究摩羅浮多」,意譯又稱為「童真」
羅漢,是阿羅漢的簡稱,梵音譯(Arhat)。含有殺賊、無生、應供等義。殺賊是殺盡煩惱之賊,無生是解脫生死不受後有,應供是應受天上人間的供養。是偉大的佛陀得法弟子修證最高的果位。
羅漢者皆身心六根清凈,無明煩惱已斷(殺賊)。已了脫生死,證入涅槃(無生)。堪受諸人天尊敬供養(應供)。於壽命未盡前,仍住世間梵行少欲,戒德清凈,隨緣教化度眾。
民間意譯上有三層解釋:
一說可以幫人除去生活中一切煩惱;
二說可以接受天地間人天供養;
三說可以幫人不再受輪回之苦。
含有殺賊、無生、應供等義。殺賊是殺盡煩惱之賊,無生是解脫生死不受後有,應供是應受天上人間的供養。是偉大的佛陀得法弟子修證最高的果位。已了脫生死,證入涅槃(無生)。堪受諸人天尊敬供養(應供)。於壽命未盡前,仍住世間梵行少欲,戒德清凈,隨緣教化度眾。
阿羅漢在大乘佛教中的地位:
阿羅漢,即自覺者,在大乘佛教中羅漢低於佛、菩薩,為第三等,而在上座部佛教中羅漢則是修行所能達到的最高果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