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貝才網黑名單查詢有沒有張紅專的信息
當筆記本無法連接到無線網路時,建議通過以下方法排除:
1.核實無線網路是否需要輸入密碼以及密碼是否正確若不知道無線網路的密碼或者密碼輸入錯誤,則無法連接到無線。
2.若確認密碼無誤,建議關閉windows防火牆。
3.核實網路環境是否正常如果筆記本所在的網路環境存在問題,也會出現搜索到無線信號無法連接的現象。
核實方法:
方法一:將無線路由器重啟或重置後觀察是否可以連接到無線網路。如果可以連接無線網路,那麼說明是路由器設置問題導致,就可以排除筆記本電腦的問題。
方法二:更換其他網路環境後觀察是否可以連接到無線網路。如果可以連接到無線網路,那麼說明是之前所在的網路環境或路由器本身存在問題,同樣可以排除筆記本電腦的問題。
4.如果檢查以上設置均無問題,那麼需要將無線網卡驅動重新安裝。
5.如果仍然無效,建議備份重要資料將操作系統重新安裝。
6.若以上方法均無效,建議攜帶購機發票,包修卡和機器到三星指定授權的服務中心檢測判斷。
❷ 世界上最早開始現代化的國家是
世界上最早開始現代化的國家是
迄今為止,現代人類社會大致經歷了三次大轉變.按照日本京都史學派的奠基人宮崎市定的研究,中國的"唐宋之變",是人類由古代社會向現代社會轉變的最為重要的標志,也揭開了現代人類社會的第一次大轉變和大轉型的序幕(第二次和第三次大轉型分別為西方的崛起和社會主義的興起).中國是世界上最早進入現代的國家,中國...
迄今為止,現代人類社會大致經歷了三次大轉變.按照日本京都史學派的奠基人宮崎市定的研究,中國的"唐宋之變",是人類由古代社會向現代社會轉變的最為重要的標志,也揭開了現代人類社會的第一次大轉變和大轉型的序幕(第二次和第三次大轉型分別為西方的崛起和社會主義的興起).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進入現代的國家,中國由中古向現代的轉化,發生在公元10世紀的唐宋之間,這就是所謂的"唐宋之變".
作為人類第一次現代大轉變的"唐宋之變",有如下五個重要內涵:
首先是交通的革命和世界廣泛聯系的形成.實際上,元帝國已經開拓了一個跨文化和跨歐亞的廣闊的陸上交通線,中國由中古向現代轉變,表現為交通更有賴於運河,由運河而面向海洋,宋、明、清皆定都於運河沿線,1405年發生了鄭和大航海,到1433年共七下西洋.
.
第三是焦炭冶鐵技術的突破和迅猛發展,世界能源和製造業技術的率先革命.世界史學界的研究證明:中國從9世紀起就使用焦炭,從10世紀開始宋代普遍地實行了焦炭煉鐵法,這是人類歷史上驚天動地的大事.
因為歐洲的斯塔特班德1612年才獲得煤炭煉鐵法的專利權,直到1713年,達爾貝才在技術上成功,因而從18世紀中葉起鐵的產量才迅速增加,促成了產業革命.由此可見,中國始於宋初的焦炭煉鐵法比歐洲先進約600年.與此相關的是航海巨錨的生產與瓷器生產技術的突破,標志著第一次現代能源和製造業革命.
第四是科舉制度消滅了貴族制度,開放了社會等級.
第五是文化上走向自由,就儒家而言,就是從注釋"五經"中解放出來,更專注於個人化、思想性和議論性的"四書".民間文化的發達,導致了四部傑出的長篇小說的產生,與古代和當時的世界比較,應該說這是一次全面的文藝復興.
❸ 河南貝才商貿有限公司怎麼樣
河南貝才商貿有限公司是2008-07-23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注冊地址位於鄭州市金水區黃河路36號915號。
河南貝才商貿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41010567806346XY,企業法人王磊,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河南貝才商貿有限公司的經營范圍是:銷售:珠寶首飾、建築材料、裝飾材料、辦公用品、計算機及周邊設備、金屬製品、塑料製品、電子產品、家用電器、辦公傢具、玩具、服裝服飾、文具用品、環保設備、日用百貨、五金交電、工程機械設備、工藝品、移動公廁、其他化工產品(除危險化學品)、汽車配件、照相器材、數碼產品、電線電纜、第一類第二類醫療器械;環保技術、清潔節能技術、新型環保建築材料的開發與技術咨詢。
通過愛企查查看河南貝才商貿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❹ 關於葡萄牙的近代歷史和現狀
葡萄牙在「盛名之下,其實難副」。對一些大帝國、大家族用這句話來形容他們在鼎盛時期的實際情況都是貼切的,對像葡萄牙和西班牙這樣的帝國尤其恰當。因為這兩個帝國的先天不足之處很多,其中最為突出一點是:它們的海外的殖民活動反映了當時西歐各國的某種共同需要,它們吸收了當時西歐各國的許多人力、物力、財力來從事這種開辟新航路的事業(當然包括殖民),但當它們成為龐大的帝國時,迅速成長的西歐各國民族國家會不會承認它們的帝國的地位那?就它們內部來說,它們有沒有能力來維持自己的帝國地位,也是一個令當時的葡萄牙和西班牙人頗費腦筋的事情。
以葡萄牙來說,它畢竟國家太小了,它的人口與它從事的事業確實差距太大,所以早在它建立帝國的過程中,一些問題就已深刻地表現出來。到後來,這些問題就與一般地帝國問題混淆在一起,難分難解。
(一) 戰線太長,「敵人」太多
戰線太長,「敵人」太多、國家的財力和人力不足,經常顯得捉襟見肘,這是葡萄牙在建立帝國過程中就面臨的問題。這里的「敵人」加了引號,表示這些「敵人」不是天生與葡萄牙為敵,而是葡萄牙人自己製造出來的,因為他們要去政府和掠奪他們。
早在15世紀末和16世紀初的曼努埃爾國王統治時期(1495~1521),可以說這是帝國正進入全盛的時期,但由於國王在對外征服上的大手大腳,政府顯得力不從心,一些人開始表示了自己的擔心,有人用「印度的煙幕」來形容在東方殖民成功及表面的繁榮可能是一場虛幻的美夢。葡萄牙人佔領果阿,在第烏打敗印度阿拉伯人聯合艦隊,佔領馬六甲等,殺人無數,殘忍異常,但他們也要付出血的代價。當時葡萄牙一些比較清醒的人也在關注以下事實:在遙遠的東方他們的駐軍被殺害,商行被燒毀,船隻被擊沉。佔領一個地方往往要進入持續的沖突,取得一場勝利似乎是相對容易的,但要保衛勝利的成果可能是一場拖垮國力的消耗戰。陸地上、海上,東方、美洲和非洲,小小的葡萄牙比尋同時向這些地方派出很多部隊去進攻、去保衛,兵力總是顯得不足。另外,漫長的航線必然存在著各種各樣消耗生命的可能性,如海盜襲擊、暴風雨和壞血病的折磨等都使許多海員葬身海底。
1、放棄北非
16世紀初,帝國在非洲碰到了第一次危機。曼努埃爾相擴大佔領摩洛哥海岸的范圍,想佔領菲斯王國(今摩洛哥的前身)。他看中了這個王國肥沃的土地,認為這對葡萄牙構成了很大的威脅。1515年,葡萄牙軍隊開始了行動,可惜最後被摩爾人打敗而歸。這場失敗意味著葡萄牙100年間在北非的殖民活動以失敗而告終。
此後一段時間,葡萄牙在印度洋上、南中國海上和巴西的殖民事業雖然總的來說相對順利,整個國家也逐漸進入佳境,但它在北非的擴張卻是每況愈下。盡管這是的葡萄牙士兵都曉勇善戰,但摩爾人攻陷葡萄牙在北非最南端的據點聖克魯斯(今阿加迪爾地區),只有很少的葡萄牙士兵倖存下來,全城居民慘遭殺戮。摩爾人視之為同葡萄牙開戰以來最輝煌的勝利。確實,葡萄牙在北非的陣地已是全面崩潰。次年,國王下令撤出薩菲姆,這里曾是他們侵略摩洛哥的重要基地,也是主教政府所在地。16世紀中,葡萄牙又陸續撤出阿爾吉拉等地。這意味中葡萄牙的決策者開始放棄北非,把越來越多的精力放在東方。這正是他們在澳門、日本和香料群島的事業蒸蒸日上的時候。
2、 海外收益的下降
16世紀初期的一段時間里,葡萄牙幾乎壟斷了香料貿易,1515年攻下霍爾木茲後進入壟斷的頂峰。但好景不長,威尼斯人和阿拉伯人的反擊很快就開始了,列萬特重新成為重要的東西方香料貿易地區,地中海也很快恢復了相當繁榮的香料貿易。1525年和1527年間,法國里昂市場上出售的香料有一半是威尼斯從列萬特運來的。實際上,葡萄牙人對馬六甲和印度洋的控制只能是相對的,它所控制的是當時東方航線上最重要的港口,但對二流港口他們基本上無能為力。東方的香料不經馬六甲也可運到印度洋,而印度洋太大了,葡萄牙人對它的控制不可能做到滴水不漏。
想打破葡萄牙人對香料貿易壟斷的人太多了,葡萄牙的招架能力有限。這場好望角航線與地中海航線的競爭,實際上是威尼斯及義大利各重要城市、阿拉伯商人,還有法國、英國、德國商人與葡萄牙人的競爭。在這種競爭格局當中,葡萄牙人的優勢並不明顯,這就使得傳統的地中海航線在整個16世紀依然相當繁榮。
到16世紀30年代,威尼斯的報復加劇了。其中一個特別明顯的標志是:甚至在歐洲北部的安特衛普的市場上,來自列萬特的胡椒再次成為一個不可低估的因素。這里,政治因素也發生了重要作用。因為這時正是西班牙的理查五世帝國與法國之間的義大利戰爭如火如荼地進行地時候,同時查理五世與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地沖突也經常發生,法國為了打敗查理五世,開始與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合作,與其簽訂友好條約,馬賽地船舶可以直接駛入列萬特(當時在奧斯曼帝國的管轄之下),於是在法國南方各大城市中,來自地中海的胡椒與來自大西洋的胡椒展開了激烈的競爭。16世紀60年代,奧斯曼土耳其與葡萄牙進入戰爭狀態,這時甚至連葡萄牙自身都出現了胡椒短缺,經地中海運往歐洲的香料可能超過了好望角航線開辟前的水平。
運入歐洲的香料數量大增,增加速度大過香料消費的增長速度,香料的價格於是下跌,葡萄牙從香料貿易中獲得的收益不斷下降。另一方面,東方貿易的成本卻在不斷增加。有許多原因促使成本增加,比如競爭對象增加,大西洋上海盜猖獗,運送香料的船隻需要艦隊護航等都使成本上升。還有一種成本也在增加:東方一些地方的人很快就掌握了葡萄牙人製造武器的技術,葡萄牙人面對著更能打仗的東方人軍隊。達·伽馬的大炮曾令印度人聞風喪膽,但幾年後印度人造出的大炮比葡萄牙人面對的大炮更大。葡萄牙人從印度一個王公的軍隊繳獲過一門大炮,長6米,重20噸,是有名的「第烏大炮」,葡萄牙士兵從來沒有見過這么大的炮。
葡萄牙政府中也有一些比較清醒的人,他們看到完全依靠政府的努力難以維持帝國現狀;又由於政府收入減少,每年拿不出足夠的錢來為商隊護航。1570年,政府放棄了對東方貿易的壟斷,開始把東方的經商大權出租給一些商人,為的是發揮私人的積極性。這雖然是葡萄牙政府在開辟東方航線的過程中曾用過的辦法,但在具體處理政府與商人的關心方面,葡萄牙遠遠不夠英國成功。
貝才刀巴 2007-01-20 16:35
(二) 國內頹勢凸現
到15世紀中,葡萄牙的經濟、政治和文化表面上高度繁榮,但仔細觀察一下的話,已可以明顯察覺到它繁榮外表下的衰敗趨勢。
1、 享樂之風蔓延
香料和奴隸貿易及在美洲等地地殖民沒有給葡萄牙國內帶來生產地高漲,這是的葡萄牙在某種意義上仍然是一個傳統的國家,也就是說它的現代經濟的發展條件尚不具備,居民手中的金錢一般還不是投入生產,而是投入消費。到16世紀中,國民缺乏追求、精神頹廢的情況已經相當嚴重。有一位人文主義者寫了一首詩,詩中說:自從發現了東方的珠寶和新世界,自從靠犧牲那麼多的生命換來了「少量好處」,自從把肉桂和胡椒運回葡萄牙後,葡萄牙就變成了一個鬱郁寡歡的國家。這種情況其實早已存在,因為早在15世紀,葡萄牙就通過經營非洲西海岸和大西洋諸島的貿易發了財,但這種發財不等於這個國家真正富裕起來。早就有人指出過,印度和香料貿易將是葡萄牙走向衰落的一個因素。到了16世紀中,這種情況已是非常嚴重。人民從農村湧向城市,不願從事農業生產。最嚴重的問題可能是宮廷和上層階級的奢侈和排場。宮廷人員大量增加,貴族們開始炫耀自己的生活方式來表示其所享有的社會地位。國王手中掌握大量的收入,一段時間那尚可支撐宮廷的消費;但大貴族們一方面像國王一樣經營自己的小宮殿,而收入卻無法與國王相比,所以總是弄得負債累累。國王曾頒布過許多法令,企圖阻止這種現象的蔓延,如禁止衣著過分奢侈,限制使用貴重的布匹、首飾、黃金和白銀飾品及傭人的數目等,但均無濟於事。
葡萄牙的整個生產沒有什麼變化。薩拉伊瓦說,「16世紀結束時,葡萄牙的工業生產與13世紀相差無幾,仍然是鐵匠鋪、瓦窯、土布紡織、製鞋、做馬具、紡麻、造船等」。但進口的東西卻越來越多。1526年上演的一部諷刺劇講到,葡萄牙的生肉從不列顛進口,白菜從比斯開進口。實際上各種提高有錢人生活質量的東西都要從外國進口,有的材料還提到,連雞蛋都要從外國進口。
2、不可靠的經濟繁榮
葡萄牙開辟了到東方的航線並在一定時間內及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東西方貿易,但葡萄牙並沒有能力使自己成為西方的經濟中心;里斯本雖然是當時歐洲的一個大城市,最繁榮的商業城市之一,但它不可能成為歐洲的商貿和金融中心。當時歐洲的經濟中心正在逐步向北轉移,對葡萄牙來說很不利的一點是:當時歐洲的香料消費大多集中在北歐,運入歐洲的香料大約有九分之十是由這里的居民消費的。所以葡萄牙人從東方運來的胡椒比尋運到北部歐洲才有市場,而北部歐洲從事香料轉銷的中心是尼德蘭德安特衛普(今日的比利時第一大港口城市)。
安特衛普本來也不是北部歐洲的經濟中心,16世紀以前,它西面的布魯日是比它更有活力的一個城市,而16世紀後期開始,阿姆斯特丹就取代了它的地位。但在16世紀初到該世紀後期,它在歐洲經濟中有當之無愧的地位。1501年,一艘滿載胡椒和肉豆蔻的葡萄牙船到達這里的斯凱爾特河碼頭,接著其他船隻也接踵而來,它很快就成為了歐洲北部屈指可數的商業城市。
1508年葡萄牙政府在安特衛普成立「佛蘭德商行」,作為設在里斯本德印度商行的分支機構,經銷運到這里來的香料。葡萄牙人缺乏自己的商業網,也缺乏經營管理這種銷售網的經驗,同時,漫長的東方航線需要保護,需要他們派出眾多的商戰,圍剿無數的海盜,這個小小的國家已經沒有多餘的精力再去建立面向全歐洲的經銷網及分銷香料和從事零售所需要的信貸,它只得把這些工作交給歐洲其他國家的商人。佛蘭德商行的作用,主要是批發出售香料,收回到東方購買香料所需的銀和銅。
安特衛普是一個高度開放的城市,國際資本在這相當自由地流動。這個城市自身擁有的商船不多,商人也不多,從事國際貿易的不是本國人,而是外國人,德國的、英國的、法國的、葡萄牙的、西班牙的和義大利的商人特別多。這些國際商人利用這里政治上和宗教上均比較寬松的環境,利用這裡面向整個歐洲的商業網,能夠大批大批地處理自己的財產和貨物。
在16世紀上半葉,葡萄牙的經濟依賴性的另一個表現是:它的東方貿易仰仗於德國的白銀。早就有人指出,該世紀初的經濟繁榮靠的是掌握胡椒的葡萄牙國王和掌握白銀的德國商人合作的結果。換言之,只有通過與德國商人和德國銀行家合作,葡萄牙才有可能在東西方貿易中大出風頭,因為那時候,東方人賣的多,買得少,葡萄牙需要把白銀和銅運往東方才能獲得香料。到16世紀中,西班牙得白銀大量湧入市場。西班牙的白銀雖然不是直接進入里斯本,這是不可能的,因為兩個國家一定程度上處於敵對狀態,但這些從美洲來的白銀通過各種渠道也進入了安特衛普或歐洲其他商業中心,通過購買香料而落入葡萄牙人手中。
葡萄牙的本土經濟出現了衰退的景象。首先表現在農村的凋敝。很多人離開了農村,農業處於半荒廢狀態。1521年發生了一場飢荒,許多農民逃往裡斯本,不少人餓死於途中。海外財富到不了農村,有錢人都住在城市裡安家;但海外活動的惡果卻基本上由農村來承擔。教俗封建主都加重了對農民的剝削,因為他們希望自己的生活水平趕上那些在海外發了財的人。由於缺乏勞動力和必要的投入,農田的產量卻愈來愈少。從非洲來的黑人奴隸開始取代農村的勞動力,這更加降低了農業勞動力的社會地位和生活水平。1541年時有人估計,每年約由12000個非洲黑人進入這個國家。大體上講,葡萄牙的農村情況已經非常嚴重:雇農紛紛離家出走,自耕農經營條件惡化、破產;教俗貴族加強剝削;海外發財回來購買了土地的新貴並未在經營上做任何改革,只是想把土地作為永遠保持富裕的手段;黑人奴隸成了農村中的重要勞動力。
人口的損失也是一個非常嚴重的危機。大量處於生命力旺盛時期的男性死於海外。到東方的船隻往往去的時候有許多葡萄牙人,回來時大多是香料,人卻少了很多,一些人是補充海外駐軍,一些人乾脆不回來了,許多人死在途中。航行中的死亡率很高。當時有人講到有4000人與他一起登上到印度的船隊,下船時只有2000倖存者。在東方停留時期的死亡率也很高,因為葡萄牙人不習慣那裡的氣候。遠航船還必須在多風暴的季節渡過印度洋,帆船經常遇難,造成死亡。
3、宗教迫害的加劇
在整個16世紀里,宗教勢力在不斷加強。這有幾個原因:一個是宗教改革及由此引起的反宗教改革導致了宗教勢力的強化,這在歐洲所有天主教國家裡都是一言的;一個是由於教會在海外擴張中起到了重大作用;還有一個是由於當時葡萄牙人,特別是農民把進入教會看成是拜託日益貧困的基本出路。當時農民的出路有三條:出海謀生、服侍王室成員或大貴族、入教。1533年上演的一出關於農民的劇本中,農民主人公痛心地說他窮得像條狗,他唯一得希望是把兒子送進教堂,這樣好讓他活得好一點。為什麼進入教會生活會變得好一些呢?因為教會佔有大量得土地,特別是教會對任何土地徵收十一稅的權力。16世紀里,葡萄牙教堂林立,修道院從200所增加到400所。
葡萄牙是天主教國家,新教徒的活動極其有限,但國王還是主張大力鎮壓。這種國策不僅是個宗教問題,也有現實的經濟動機。1531年,若奧三世請求教皇批准在葡萄牙成立宗教裁判所,其目的很大程度上是為了沒收猶太人的財產。葡萄牙住著許多猶太人,他們在光復運動後被迫皈依了天主教,但心理上仍信猶太教。政府規定,如果改變信仰後仍參加猶太教活動,就要處以死刑,或沒收財產。猶太人往往擁有萬貫家財,政府靠鎮壓猶太人增加了收入。從1541年起開始施行火刑,到1684年,小小的葡萄牙共燒死了1379人。
受到宗教裁判所鎮壓的還有其他思想比較開明、激進的人,其他鎮壓對象還有收藏所謂的「異端邪說」的書籍或撰寫不合乎天主教要求的文學作品的人,特別是宗教裁判所鼓勵告密,在群眾中造成了大量的冤假錯案。比如遠洋航行中因天氣惡劣,船長著急,出口罵了某個聖人,也會受到告發。在宗教裁判所的猖狂活動下,文化思想變得空洞無物,各種作品或書籍只是華麗詞藻堆砌起來的文學垃圾而已。一些有思想的人文主義者最多也只能說一些隱晦的模稜兩可的話。除了對教會和對國王的頌歌,這個國家漸漸失去了靈魂和生氣,餘下來的就是奢侈和浪費。
貝才刀巴 2007-01-20 16:35
三)政治危機與獨立的喪失
到16世紀中,葡萄牙面臨德困難已經相當明顯,但國王沒有意識到這些問題的嚴重性。這是,國內發生了關於葡萄牙如何維持帝國地位的爭論。有人提出了征服中國的計劃,但響應者寥寥無幾。有一個叫迪奧多·多·科烏多的戰士作家主張放棄東方帝國,建立一個從安哥拉海岸到莫三比克海岸之間的帝國,包括整個南部非洲。這樣可以縮短航程,減少相對龐大的海外駐軍(其實人也不多)及這些駐軍的開支。這一計劃頗得人心,有人稱之為「大門口帝國」。
1557年,若奧三世去世,王位交給了他的孫子D。塞巴斯蒂昂,但D。塞巴斯蒂昂才3歲,所以由母後攝政。由於母後卡塔琳娜是西班牙皇帝查理五世的妹妹,國內反對她攝政的呼聲很強烈。5年後,她放棄攝政,由任大主教的若奧三世的弟弟接替。這位大主教悲觀地表示:維持對印度的統治看來只有出現奇跡才有可能。在這年召開的議會上,各地代表紛紛要求保持非洲的要塞,建議增加軍費,要求教會和貴族承擔部分軍費。代表們還反對興建新的大學,認為要讀書可以到巴黎或別的什麼地方去,要求把這筆錢拿出來用於戰爭。可以看出,葡萄牙要強化對非洲的侵略,不僅僅是因為非洲距離葡萄牙較近,而是於當時的宗教狂熱也有關系。
1568年,14歲的D。塞巴斯蒂昂開始執政,這個年紀輕輕的國王是個典型的宗教狂熱分子。他從小所受到教育就是:葡萄牙是受到威脅的基督教的救星,他來到這個世界上就是為了拯救基督教。在執政的10年中,他朝思暮想的就是如何討伐異教徒。
上台4年後,他就想組織軍隊討伐不同信仰者,由於集中在特茹河上的船隻被一場風暴吹得七零八落,他才把出兵的時間推遲了兩年。1574年,他偷偷乘船來到北非,准備發動對摩爾人的戰爭。臨走的他下詔書,要求人民拿起武器等待他的召喚。但發動大規模戰爭需要機會。兩年後,摩洛哥的王位落入奧斯曼帝國的支持者手中,D。塞巴斯蒂昂認為,這是對伊比利亞半島和基督教歐洲生死攸關的大事,因為意味著奧斯曼帝國要佔領整個北非。1578年,這年D。塞巴斯蒂昂24歲,他率領約17萬大軍,包括5000名外國僱傭軍,前往非洲戰場。他還不聽有作戰經驗的軍官勸阻,離開海岸前往迎戰摩洛哥國王的軍隊。結果葡萄牙軍隊一半喪生,一本被俘,國王本人也一命嗚呼。
國王年級輕輕就去世,沒有留下後代,使葡萄牙陷於進退兩難之中。這時最有繼承王位的說他祖母卡塔林納的外孫菲利普二世。由菲利普二世繼承,意味著伊比利亞半島上的這兩個國家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合並
當時葡萄牙的上層階級幾乎都希望與西班牙合並。他們希望藉助西班牙的力量挽救葡萄牙的蕭條,彈壓群眾的不滿以保持自己的權勢和財產,同時他們還希望東方貿易從此會得到強大的西班牙艦隊的保護。對葡萄牙的大商人來說,與西班牙的合並還意味著盛產金銀的西班牙美洲對葡萄牙人的開放。總之,這是葡萄牙的統治階級希望強大的西班牙保護他們的既得利益。1580年,他們迎接菲利普二世當上了葡萄牙的國王
從1580年到18世紀初,總體來說葡萄牙與西班牙是站在同一條戰壕,迎接著各各強大起來的西歐國家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