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青年學生如何堅定文化自信
當代青年如何樹立文化自信作文精選
2020-10-30 15:30:11
文/葉丹
中國文化具有極強的融合力。中國文化是一種善於取長補短,具有非常強的包容性的文化。我們的同胞無論生活在哪裡,身上都有鮮明的中華文化烙印。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這種開放包容的文化態度是中國有堅定的文化自信的力量之源。
1文化是一個民族的精神和靈魂
文化是一個民族的精神和靈魂,一個強大的民族往往具有強烈的文化自信和民族尊嚴,從而增強民族凝聚力,使這個民族煥發出強烈的創造力.使當今世界,綜合國力的競爭表現在政治、軍事、科技、文化等各個方面。
文化軟實力的提升,可以反過來助推硬實力的提升,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提高國家形象,促進人得全面發展,文化代表著國家身份和民族形象。青年學生做完大學生,我們應當進一步增強責任感使命感,抓住難得機遇,義不容辭地挑起振興中華的重擔。增強我國文化軟實力,我們要做到:
1、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其基本內容包括以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為靈魂、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為主題、以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為精髓,以社會主義榮辱觀為基礎的價值體系,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精髓;
2、繼承中華傳統文化,我們必須全面認識傳統文化,充分認識中華傳統文化的價值,深刻挖掘民族文化的精髓,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使其與時代特徵適應,與現代文明相協調,自覺實現民族文化與現代化和諧對接;
3、借鑒世界文明成果,吸收借鑒異質文明成果,應尊重並吸收那些為國際社會大多數國家和民眾所認同的文明准則、價值觀與理想信仰,將他們作為建構新價值共識的重要資源,從而既順應全球化得時代潮流,又保持清醒的民族意識,各民族通過文化碰撞與融合,構建和諧而又多元化的世界文化體系;
4、加快文化產業發展,文化產業是市場經濟條件下解放和發展文化生產力的必然途徑,識文化軟實力的物化和有效載體;
5、提高文化創新能力,不斷推進文化內容形式、體制機制以及傳播方式的創新,創造出具有強大生命力的文化產品,滿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
時代在召喚年輕人去堅定地履行新的歷史使命。大學生是青年中有較多機會接受現代知識教育的一部人人,識社會主義制度的受益者。廣大青年學生在受益的同時,也應當是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者,應當以對國家和人民高度負責任的精神,進一步增強責任感使命感,抓住難得機遇,義不容辭地挑起振興中華文化、迎接新挑戰的重擔,成為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中堅力量,為增強我國文化軟實力,實現中華民族百年來的文化強國夢想做出貢獻。
2大學生如何做到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
在中國共產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上,提出了「文化強國」的觀念,這不僅對每一個中國企業,對我們大學生也是一個很重要的預示。其中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的觀念也被非常鄭重地提出。這表明,在中國共產黨的新思想體系中,有關文化意識的思想已經完全確定下來。在新的歷史環境中,面對更為豐富多彩的世界文化和競爭日趨激烈的國際文化環境,以及自身更大的文化發展要求,已經具備了非常清晰的歷史、文化意識。我們要以符合文化自身發展規律的方式,對這樣的文化大勢做出更完好的回應。
大學生作為社會上最富有朝氣、創造性和生命力的群體,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識和理解程度,往往影響著社會民眾對這一問題的關注。在進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過程中,不僅要求當代大學生要具有先進的思想理念和較高的道德素質,還要不斷地接受傳統文化的教育,以增強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關於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早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已經被非常清晰並更加強調地表述為:「面對當今文化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重要因素的新形勢,我們必須以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著眼於提高民族素質和塑造高尚人格,以更大力度推進文化改革發展,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中進行文化創造,讓人民共享文化發展成果。」
文化自覺的概念最早是費孝通先生於1997年首次提出的,目的是為了應對全球一體化的勢必發展,而提出了解決人與人關系的方法。費先生曾說:「文化自覺是一個艱巨的過程,只有在認識自己的文化,理解並接觸到多種文化的基建上,才有條件在這個正在形成的多元文化的世界裡確立自己的位置,然後經過自主的適應,和其他文化一起,取長補短,共同建立一個有共同認可的基本秩序和一套多種文化都能和平共處、各抒所長、連手發展的共處原則。」
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是聯合在一起的,是充分理解了自己的文化後產生的發自內心的信仰,如同一個人的自信心處處體現,深入骨髓,沒有理由。自鴉片戰爭後,外來文化藉助武力強勢進入中國,既帶給中華民族深重的精神苦痛,也客觀上給中國帶來了新的生機。在痛苦的民族屈辱和全新的文化學習機會相互纏繞和復雜矛盾的交織之間,中華民族獲得了巨大的新的發展動力和文化「擴容」機遇。中國文化也在近代以來的巨大的外力推動中,又一次來到了歷史轉型的路口。特別是在經歷了爭取國家主權和民族獨立的艱苦奮爭取得勝利後,中國的當代文化更是獲得了全新的發展機遇。
對此,我們必須有清醒的認識。在今天迅速推進的全球化進程中,我們已經更為清晰地感受到了全球化進程,給我們帶來的更大的激勵和發展推動力。我們願意接受這樣的挑戰,因為我們更願意視這樣的挑戰為重大的發展機遇。但是因為互聯網等的發展,我們接觸外界的渠道更多也更寬,我們對外界的了解越多,尤其在看到國外先進的生產力之後,對自己了解更少了,也更難看清局勢了。
作為大學生中的一名,我看到周圍的同學們更多的是迷茫,信息爆炸的時代,我們雖然都學習西方追求民主與自由,追求個性,但是大多數做得只是表面功夫,有時人雲亦雲,對中國文化的認識也絕大多數都是在高中課堂和高中課本上學來的。而據統計高校的圖書館借閱榜上的借閱最多的也是金庸的武俠小說和偵探小說,或者現在,在各種電視劇熱播時,也是這些劇本的借閱數量最多。
並不是借閱量可以代表大學生的文化取向,但我相信書是提升個人修養的一個重要途徑。我們生活在這個大環境里,也深受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正如費先生所說,我們應該去其糟粕,取其精華,對外來文化同樣如此。在了解了國內外文化,古今文化,結合中國目前的國情和對祖國未來的期望,在共產黨的領導下,我們要找准方向,提高自身的文化自覺,堅持自我覺醒和自我創造,形成自身廣闊的文化境界、深刻的文化反思、充分的人文關懷和高度的社會責任感,不斷提高自身的思想與精神狀態。
大學生提升文化自覺於文化自信是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題中之義。問過很多同年人,他們很多都胸懷抱負卻無處施展,亦覺得無力施展。有人談起,如今社會上普遍顯得十分浮躁,急功近利,自己想靜下來讀一本好書,卻發現做不到,是根本無法靜心。
也許是過於強調GDP的增長,我們許久以來忽略了文化教育。我們的生產力和技術水平也許已和世界大國相差不多,但是談到讓人民的文化教養,我們也許還是有一些差距。面對如今的局面,看到國家也意識到文化、信仰的重要,作為祖國的未來的我們,在這個轉折點,我們應該看清自己的位置,盡自己的一切努力,實現文化強國。這要求大學生不斷提升自身文化素養,多讀書,多實踐,多思考。從小事鍛煉自己,從日常的行為中培養出自己的高尚人格。也在社會,家長,老師的幫助下不斷修正自己,才能不斷進步。要有「自知之明」,努力培養自己對中華民族文化的認知能力。
長期以來,由於受到應試教育的嚴重影響,大學生不同程度地存在著文化底蘊不足和文化歷史視野狹窄,對中華民族文化缺少自豪感,而對西方文化卻盲目追捧的現象。「文化自覺」包括對自身文化和他人文化的反思,是理解不同文化之間的關系,實現跨文化交流的前提。在面對中外文化時,辯證取捨的能力也應該增強,尤其是對外來文化的選擇能力。歷史一再告訴我們,任何一種全球化的實踐活動或理論探索都必定負載著某種價值觀、某種文化觀。文化全球化,導致不同文化之間的沖突在所難免。面對不同文化的沖突,我們既要反對「文化霸權主義」,又要反對「文化割據主義」,堅持「和而不同」。
不僅要理解、認知自身文化的優勢與不足,揚長避短,繼承中華民族文化的優良傳統,也要尊重、借鑒異質文化,取長補短,充分吸收外來先進文化的有益成果並最終內化為自身「謀強」的思想品質和精神動力。同時還要與時俱進,提升自己對社會主義文化的創造能力,從自在自發的、傳統的生存狀態進入到自由自覺的、創造性的生存狀態,不斷提升社會主義文化的創造能力。同時也要求社會主義教育事業多加協助。高等教育是優秀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和思想文化創新的重要源泉,要積極發揮文化育人作用,不斷培育崇尚科學、追求真理的思想觀念,推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
大學生主要在高中學習了中國傳統文化,通過語文課堂對其已經有了一定的認識,但是還是不夠,有許多人並沒有理解其中的內涵,也並沒有將它們與自己聯系起來,更沒有將理解付諸於行動中。所以,大學里應該多開設人文素養課堂,講座,除了馬克思主義,還應該開設其他的與政治無關的哲學課堂,也許不能教化所有人,至少讓他們去思考,去以一種更為理性的方式引導他們思考,關心國家和自身的問題,這樣也許才有更多的創新的可能。最後國家先進代表帶頭,通過呼籲,和一些實質性的決策,向大學生傳遞文化自覺是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思想保證。
在當前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文化在不同國家間的傳輸以及促進文化間的同化與異化成為可能且越來越頻繁。文化自覺正是應對文化多元化的有效武器,只有喚起大學生的文化自覺意識,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激發內在的精神力量,鞏固理想和信念,不斷增強對文化轉型的自主能力,才不會被全盤西化或全盤他化,取得適應新環境、新時代文化選擇的自主地位。也只有這樣大學生的文化自覺意識建立起來以後,形成文化自信,才能保證中國文化長久存在且在日後發揚光
❷ 中國的文化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體現在哪些方面
文化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這四個自信應體現在每個人的德行上。
體現道路自信,就是理直氣壯地堅持走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
體現理論自信,就是理直氣壯地高舉共產主義旗幟。
體現制度自信,要帶頭維護和遵守社會主義的制度體系,確保社會的和諧、穩定和發展。
體現文化自信,要帶頭學習中國文化、傳承中國文化、發展中國文化,這是文化自信的具體體現。
❸ 中國葯學與中國傳統文化的關系
一、中醫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縮影
中醫是在中國傳統文化的基礎上,通過廣大醫務工作者的辛勤勞動,創造出來的一門醫學。它具有自身特有的理論體系和診療方法,而且,正是運用這種理論的指導和方法的診療,才保證了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繁衍和健康。
從古到今,也為許多國家所重視、引進和應用,甚至許多中醫學家也成為世界近代史上有重大影響的科學家,如李時珍。
中醫學不僅是中國醫療科學技術的偉大寶庫,在發展過程中,也充分吸收和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多方面的內容和特點。中醫學是在中國傳統文化的溫床上發展起來的,因此,中醫學在思想、理論、觀點,甚至具體內容上,都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特點。
二、中醫是中國文化的瑰寶和脊樑
1、中醫葯有西醫葯根本無法比擬優勢
(1)中醫葯標本兼治,西醫葯標本不治
中醫葯是整體調理,西醫是對抗性治療,對症下葯的中葯幾乎沒有副作用,西葯副作用大且有耐葯性。
中醫葯有「簡、驗、便、廉」的特色,西醫的科技手段有嚴重缺陷;「慢中郎」是對中醫的誤解。
在一般人印象中,診斷和治療疾病還是要靠西醫,只有在某些慢性病、西醫沒有好辦法解決時,可以考慮去看中醫,但中醫最多也只能輔助西醫進行調整,解決不了根本問題;急性病如感冒、腸炎等,還是西醫治療快,中醫療效慢;急救靠西醫,中醫不會急救。
(2)中醫葯能抵禦大疫情,西醫葯則反映慢
中醫是以不變應萬變,西葯則必須出現新病後,提取細菌,再培植,用於治病,這樣快則半年,慢一兩年三四年甚至無法研製出新葯,如治艾滋病的葯。而中醫辯證論治效果顯著。
(3)中醫是中華文明的符號和象徵
中醫葯學術體系是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傑出代表,是我國最具有國際競爭力和國際影響力的科學門類,它為中華民族的繁衍生息作出過不朽的貢獻,在現代醫學較為發達的今天,仍然在為維護人類健康發揮著無可替代的作用。
在中醫自己形成的漫長歷史過程中,它就具備雙重內涵,一個就是它的人文屬性,它是一種哲學醫學模式,它講整體觀,講天人合一,講陰陽,講這個人要平和,陰陽的本身就是平和,和現代科學認為人體和任何一個生命體的內穩定保持平和完全是異曲同工。這就是它的人文科學部分。
2、否定中醫是沒有文化自信
中醫葯學術體系是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傑出代表,是我國最具有國際競爭力和國際影響力的科學門類,它為中華民族的繁衍生息作出過不朽的貢獻,在現代醫學較為發達的今天,仍然在為維護人類健康發揮著無可替代的作用。
近年來,中醫葯技術受到越來越多外國人的歡迎和喜愛,形成了世界范圍的中醫熱。世界衛生組織在2003年《全球傳統醫學發展戰略》中,明確指出針灸、中葯等傳統醫葯正在全球獲得廣泛重視,並盛贊中醫葯學是世界傳統醫學的榜樣。
3、中醫葯價格低廉,西醫葯價格高昂
美國也承擔不起西醫葯的葯用,何況中國。發展西醫葯,是拼資金和技術,中國沒優勢,而發展中醫葯,中國有核心技術,可全世界的醫葯市場上叱吒風雲。
三、中醫學植根於中國的傳統文化
中醫學植根於中國的傳統文化,傳統文化的發展直接影響中醫學及其醫德的發展水平。在社會發展的各個歷史時期,社會政治、經濟及傳統文化的發展水平不同,醫德的成就和進步也不同,特別是封建社會幾個階段的發展,更清楚地表明醫德的發展不是孤立的。
正確對待傳統文化與醫德的關系,有利於醫德在社會主義條件下發揚光大。
(3)中國醫學生如何體現了文化自信擴展閱讀
中國葯醫(中醫)特點:
中醫具有完整的理論體系,其獨特之處,在於「天人合一」、「天人相應」的整體觀及辨證論治。
認為人是自然界的一個組成部分,由陰陽兩大類物質構成,陰陽二氣相互對立而又相互依存,並時刻都在運動與變化之中。
在正常生理狀態下,兩者處於一種動態的平衡之中,一旦這種動態平衡受到破壞,即呈現為病理狀態。而在治療疾病,糾正陰陽失衡時並非採取孤立靜止的看問題方法,多從動態的角度出發,即強調「恆動觀」。
認為人與自然界是一個統一的整體,即「天人合一」、「天人相應」。人的生命活動規律以及疾病的發生等都與自然界的各種變化(如季節氣候、地區方域、晝夜晨昏等)息息相關,人們所處的自然環境不同及人對自然環境的適應程度不同,其體質特徵和發病規律亦有所區別。
因此在診斷、治療同一種疾病時,多注重因時、因地、因人制宜,並非千篇一律。認為人體各個組織、器官共處於一個統一體中,不論在生理上還是在病理上都是互相聯系、互相影響的。
因而從不孤立地看待某一生理或病理現象,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而多從整體的角度來對待疾病的治療與預防,特別強調「整體觀」。
❹ 談談作為醫學生如何做新時代愛國主義最堅定的弘揚者和實踐者
寫作思路:立意要新穎文章最忌隨人後,人雲亦雲,新穎的角度是作文創新的核心。立意新穎要求跳出陳舊的框框、不按順向思維、習慣思維或原有的心理定式進行立意構思,而是以獨到的視角去審視題目中所蘊涵的另類內容,避開他人所常寫,寫別人所未寫。
正文:
「新時代是奮斗者的時代」習近平主席曾發出過這樣的奮斗動員令。在這個發展迅猛、競爭激烈的時代,奮斗者能追趕進步大潮,能彰盈異彩。奮斗者的號角已被吹響,這是奮斗者的時代。
於個人而言,奮斗為夢想助力,為成功助跑;於社會而言,奮斗增添社會正能量,使社會朝氣蓬勃向前跑。奮斗的號角是歷史的必然結果,是社會選擇的結果。
齊億萬人民之力,振中華民族之復興。個人的夢想之帆構建祖國偉大復興的巨輪,看似微乎其微的個人奮斗匯聚為中國前行的強大動力。古有張載「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今有「光纖之父」高錕兢兢業業地把自己的一生奉獻於國家,奉獻於人民。
奮斗,是二萬里長征過雪山,爬草地的堅韌,是秋瑾利刃下的雄闊吶喊,也會是當今千千萬萬學子奮筆疾書流下的汗珠和跌倒了仍能夠重新站起來的勇氣。奮斗之魂融匯成海,成就中華的高速經濟與繁榮的科技事業,成就其偉大復興的夢想。
奮斗者能夠在奮斗中充實自己,砥礪前行,能夠收獲更多驚喜。95後人大代表鄒彬,憑借奮斗的雙手在世界技能大賽中獲勝,用奮斗詮釋中國實力。章丘鐵鍋傳人們,在一代代人奮斗的積累下,彰顯大國工匠精神。守島英雄王繼才,以自己的方式奮斗著,守護祖國山河。奮斗者們不畏艱難,奉獻時間與汗水,鑄就自己的人生。這是奮斗者的時代,只有奮斗者才會被銘記。
對於國家也是如此,國家實力的崛起,民族的偉大復興,都與無數奮斗者息息相關,與國家的奮斗緊密相連。今天中國所取得的種種成就,有哪一個不是奮斗搏來的。
從高鐵到墨子號,從移動支付到共享經濟,從5G到天眼建設,中國在以驚人的速度成長,中國也在以超凡的毅力在奮斗。中國作為世界的「奮斗者」,正在努力加快步伐,穩中求進,顯示大國風范。
反觀當下,無數青年以「佛系」為由拒絕奮斗,不少企業固守陳規,難以跟上時代潮流。這些在奮斗號角下的負面現象,阻礙著社會大潮進步。為了成為新時代的奮斗者,我們應該咬緊牙關,迎難而上,堅持不懈,為著實現夢想而努力,把奮斗精神融於工作崗位,融於日常。
作為世界「奮斗者」的中國,應發動群眾奮鬥起來,營造積極向上的奮斗社會,抓住科技發展的機遇,在世界競爭中充滿自信,不畏挑戰,努力發展。只有這樣,新時代的個人與國家才能不斷進步,謀求更長遠的共同發展。
奮斗者是國家前行的驅動力,國家為奮斗者鋪就未來。為了實現個人的夢想,民族的夢想,奮斗的號角已被吹響,新時代召喚著每一個奮斗者來發光發熱。這是美好先進的時代,這更是屬於奮斗者的時代。
❺ 中國如何做到文化自信
想要做到文化自信,首先就要有豐富的文化內涵,這個我們不缺,中華上下五千年的積淀,無論從哪方面看都絕對深厚,也絕對足以支撐我們的文化信心。要包含自己的態度和別人的態度。
❻ 中醫在文化自信中的作用
中醫葯文化是中華民族生命健康力和醫葯智慧的結晶,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振興中醫葯文化的前提是堅定中醫葯文化自信。中醫葯學不是完美之學,有其缺點和短處。但這並不影響它成為傳統文化的優秀代表,為華夏兒女謀健康之福,追尋全人類健康事業的步伐。應當始終堅持中醫葯理論自信、學術自信和中醫葯臨床實踐自信;堅持大醫精誠,厚德濟生;堅持中醫葯是當代中國「獨特的衛生資源、潛力巨大的經濟資源、具有原創優勢的科技資源、優秀的文化資源和重要的生態資源」的自信。
❼ 哪些成就體現文化自信
1、截至2015年12月1日,中國已在134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500所孔子學院、1000個中小學孔子課堂,學員總數達190萬人。我們有理由相信,中華文化之花,已借孔子學院及其他諸多實踐之力,開遍世界。
2、我國對外文化交流的程度也在不斷加深,2018年「歡樂春節」活動在1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400多個城市開展,其中覆蓋53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共舉辦了上千場文化活動,涵蓋展演、廟會、廣場巡遊、創意設計等多種形式,深受當地民眾和廣大華人喜愛。
3、此外,我國的文學作品、電視劇、綜藝節目等也開啟了強勢出海的新時代,如爆款國產劇《延禧攻略》成功登頂谷歌發布的2018年度全球電視劇熱搜榜榜首。過去這一年,文化自信得到彰顯,中國形象逐漸深入人心。
(7)中國醫學生如何體現了文化自信擴展閱讀:
我們有優秀傳統文化的底蘊,也有在中國革命、建設、改革的偉大實踐過程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這種在優秀傳統文化基礎上的繼承和發展,夯實了我們文化建設的根基,奠定了我們文化自信的強大底氣。
我們有博大精深的優秀傳統文化。它能「增強做中國人的骨氣和底氣」,是我們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是我們文化發展的母體,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
諸如「自強不息」的奮斗精神,「精忠報國」的愛國情懷,「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擔當意識,「捨生取義」的犧牲精神,「革故鼎新」的創新思想,「扶危濟困」的公德意識,「國而忘家,公而忘私」的價值理念等,一直是中華民族奮發進取的精神動力。
此外,「天人合一」、「天下為公」的社會理想,「以人為本」、「民惟邦本」的治國理念,「載舟覆舟」、「居安思危」的憂患意識,「止戈為武」、「協和萬邦」的和平思想,「與人為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處世之道;
「儒法並用」、「德刑相輔」的治理思想,「和為貴」、「和而不同」的東方智慧,一直是中華民族治國理政的思想淵源。甚至,我們正努力建設的小康社會的「小康」這個概念,也是出自《禮記·禮運》,是中華民族自古以來追求的理想社會狀態。
這些千百年傳承的理念,已浸潤於每個國人心中,成為日用而不覺的價值觀,構成中國人的獨特精神世界。正如習近平所說,中國傳統思想文化「體現著中華民族世世代代在生產生活中形成和傳承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審美觀等。
其中最核心的內容已經成為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這些最基本的文化基因,是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在修齊治平、尊時守位、知常達變、開物成務、建功立業過程中逐漸形成的有別於其他民族的獨特標識」。
❽ 作為醫學生如何發展和弘揚醫學文化
做好自己的本分,救死扶傷,對每個病人真誠的服務就能發展和弘揚醫學文化。
❾ 你學習過中國近代史嗎我們如何恢復文化自信請結合祖國醫學發展講講你的看法
文化自信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實現高素質醫學人才的培養必須樹立文化自信的精神。針對當前我國醫學人才發展面臨的時代特徵和趨勢、培養存在的困境,醫學人才培養中需要將醫德教育和醫師職業精神教育融入醫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採用「醫教協同、多方聯動」的中國特色醫學人才培養模式,深入挖掘中醫文化精髓,加大其傳播和教育力度,加強醫學領域中的話語權,用中國思維推進醫學的進步和發展。
改革開放40年,我國形成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發展道路,形成了比較鮮明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形成了指導現代化建設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整個社會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中國特色的醫療衛生體制日趨完善,中國特色醫療衛生制度的發展方向日益清晰。因此,在盡量滿足人民群眾健康需求的現實面前,醫學人才的數量、質量、能力、水平都面臨著嶄新的挑戰。只有堅定不移地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方向培養醫學人才、堅定不移地結合中國實際培養醫學人才,才能有效解決醫學人才不足的問題,才能培養出醫學領域中符合社會主義要求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也才能構築起具有中國特色的使用中國話語體系的現代醫學理論。
❿ 大學生如何樹立文化自信
1.充分尊重本民族文化
大學生應該深刻意識到建立文化自信的重要性,只有充分尊重本民族文化,才能有力量投身於國家的偉大建設。
2.學習優秀的中華傳統美德
大學生要堅持學習中華傳統美德,大學生們必須從其中不斷汲取養分,增強自己的民族自豪感,獲得感。
3.提高對中國傳統科技的認知
中國有許多優秀的傳統科學技術值得我們參考和借鑒,通過了解和深入學習中國傳統科技,農業、醫學等偉大成就,以增前對民族智慧的尊重。
4.加強對文化的學習
加深我們對現代文化的學習和理解,學習優秀的精神,加深我們對工作和創新的理解。
5.堅持文化自信並不等於盲目自大,堅持博學的精神,不斷拓展我們的文化寶庫,當代大學生是民族文化建設的主力軍,增強民族自信心有助於提高民族文化的認同,提升民族道德素質和修養,構建民族文化價值觀。因此,從學校、家庭、網路、社會等方面都應該幫助大學生提高民族文化認同感,幫助大學生提高民族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和文化的自我意識,不僅包含著對長期積淀下來的優秀傳統民族的認同和熱愛,也包含著對傳統文化的創造性促進和發展,即對文化的繼承和創新,隨著全球化的大趨勢,大學生的文化自覺,就是在繼承和發展傳統文化的基礎上正確的看待世界文化,尊重包容不同文化,吸收人類優秀文明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