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美國人和中國人說話的時候產生的誤解、誤會是什麼
情景1:語言不通,簡直是雞鴨同講。
情景2:即使語言相通,各自的國家和文化對於對方來說都有一定的不客觀性
情景3:但同樣,無論一個中國人或是一個美國人學習對方的語言,都是會連帶的了解對方文化的,所以,你所說的誤會及矛盾往往是相對的。例如在抗美援朝時期,美國的主流文化一定會把麥克阿瑟奉為英雄人物,且妖魔化中國。而請問,現在你認為麥克阿瑟和朝鮮戰爭是正義的嗎?那麼正義一方究竟代表了什麼?
所以,誤解不可避免,若只是簡單交流,那就避開這些容易使對方產生誤解的東西不談好了。
② 美國和英國有哪些文化上的差異
您好!
關於美國和英國有哪些文化上的差異這個問題,您可以參考以下幾點:
一、英美語言差異:盡管英美兩個國家都是講英語的,但是美國英語和英國英語是不相同的。英國人的英語,相對而言,發音比較清楚,連讀的部分較少,一般聽起來相對比較字正腔圓;而美國人說英語,則秉持這能省則省,能連就連的原則,因此,對於把英語作為第二語言的人來說,聽英國人的發音相比較下會舒服得多,而如果要習慣美音,恐怕只有在美國生活過的人才真正做到了。另外,兩國在字詞上的用法也有很多的不同。
二、英美生活習俗差異:英國人和美國人在自己日常生活習俗上也有區別。從服飾上看,英國人非常講究衣著,講究紳士風度,西裝革履,皮鞋鋥亮。美國人則比較隨便,想穿什麼就是什麼,以自己舒適為主,不會去介意別人的評價,別人也不會去評價。
三、美國人孜孜不倦的追求平等和自由,體現在教育上就是美國的教育體制具有多元性、開放性(向不同層次學習能力和經濟條件的人開放)、國際性、靈活性(各種不同性質的學校滿足不同目標的人的需要,國家沒有統一的教育制度)的特點,使美國教育既能滿足不同人群、不同層次的人們的需要,確保教育公平和機會均等,又能滿足並充分發揮不同受教育對象的個性特點,使教育充滿活力和生機。而英國人的保守與嚴謹,體現在教育上就是嚴謹的學風,完善的教育體系。它擁有一
套嚴格的質量監控體制,各大院校的教學質量評估與科研水平評估結果向全世界公!布,英國的高等教育會定期受到檢查。英國大學的科研水平長期保持了一個很高水平,也是與這個質量監控體制分不開的,許多開創性的研究發明起始於英國。
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望採納,謝謝
③ 英美文化差異有哪些
英國人和美國人雖然說著相同的語言,卻有著許多完全不同的處事態度與生活習慣。在很多生活細節上,你一眼就能區分出高冷的英國人和不拘小節的美國人。以下是由學習啦小編整理關於英美文化的差異與區別的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英美文化的區別
一、語言
語言與文化的關系相當密切。著名美國翻譯理論家奈達在描述語言與文化的關系時說:「語言永遠是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任何文章所表達的意思都直接或間接地與所屬文化相關聯。歸根結底,離開了相關文化,詞彙就失去了意義。文化的不同自然而然意味著語言的不同……」由此可見,文化差異包括語言差異。
英國英語和美國英語並不是兩種獨立的語言。眾所周知,美國是由英國在北美的殖民地擺脫英國殖民統治而獨立的國家,英語也是被移民美國的英國人帶去的。在過去的幾百年時間里,英國英語和美國英語都發生了很大變化,他們的發展各不相同,但是兩者之間的差異並不大。這些差異體現在發音、拼寫、詞彙等方面。
正如每個地方有自己的方言一樣,英美兩國由於地理位置相距甚遠,發音規律各不相同。這也正是為什麼人們把英語發音歸為英音和美音兩類。在拼寫上,美國英語較之英國英語更簡潔,更接近發音,如color(美)/colour(英),realize(美)/realise(英),theater(美)/theatre(英),prolog(美)/prologue(英)。英美語言在詞彙方面的差異體現在英國人和美國人在表達同樣的意思時選詞傾向不同,如flat(英) /apartment(美),lift(英)/elevator(美),rubber(英)/eraser(美),postbox(英)/mailbox(美),film(英)/movie(美)。
二、人口
英美兩國同為移民國家,但人口組成各不相同。
英國是由歷史上不同時期從歐洲入侵英國的不同人種組成,包括伊比利亞人(Iberians)、凱爾特人(Celts)、古羅馬人(Romans)、盎格魯——撒克遜人(Anglo—Saxons)、北歐人(Danes)、諾曼人(Normans)。其中入侵英國的日爾曼族(Germanic tribes)的盎格魯人(the Anglos)、撒克遜人(the Saxons)和朱特人(the Jutes)構成了現代英國人的英國人的基礎。
美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也是一個移民大國。美國人口的80%來自歐洲,他們中的大部分是在19世紀時來到美國的。人數僅次於白人的是黑人,此外還有土著印第安人、墨西哥人、中國人、菲律賓人等。因此,美國被稱為「民族文化的大熔爐」。
三、政體
英美作為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兩國政治體制的本質相同,都實行三權分立(即國家權力分為立法權、行政權和司法權)和資產階級獨裁,但兩者形式不同。
英國的政治體制是君主立憲制。根據英國王位繼承原則,英王是世襲的。英國憲法規定,英王是國家元首、全國武裝部隊總司令、司法首領、英國國教世俗領袖。但英王的權力只存於名義上,英國人常用「臨朝而不理政」來描述英王的實際地位。法律上的這些王權早已讓給內閣。議會掌握立法權,由英王、上院和下院三部分組成;內閣是英國政府的領導核心;司法權由大法官行使,檢察長和副檢察長也行使一定的司法權。
美國實行聯邦制。根據美國憲法,國會為最高立法機關;總統在行政上是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司法權屬於最高法院,三者之間相互制約。
四、習俗
在傳統習俗方面,英美兩國各有特點。
英國人喜歡談論天氣,他們通常談論的第一件事就是天氣。這與英國變化無常的天氣不無關系,有人甚至說:「一個人可以在一天之內體驗到四季變化。」所以,在倫敦看到晴天有人穿雨衣或帶雨傘就不足為怪了。
④ 美國文化中美文化價值觀的差異
中國是有著五千年文明史的東方大國, 歷史文化源遠流長。而美國是只有兩百多年歷史的國家,其主導文化為歐洲文化。 由於地理位置、歷史背景、發展過程等諸多因素的影響,中美兩國文化間存在巨大的差異。
一、美國文化的特點
文化開放、文化包容、文化進取是美國文化的三大特徵,也是美國文化的優勢。美國文化的開放性,有利於美國現代化的推進;美國文化的包容性,有利於美國多元文化的形成與發展,有利於美國文化的豐富多彩;美國文化的進取性,有利於美國人民戰勝困難不斷追求美好的生活。總之,美國文化的優勢是美國發展的動力。
(一) 美國文化開放的基本形式
1.通過人員流動而實現的文化交流。
2.報刊、印刷品和音像製品是進行文化交流的最普遍形式。
3.學校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是實現文化開放的基本方式。
4.計算機網路、衛星通信系統 、電話的廣泛運用 ,正成為文化開放的最有發展前途的形式。
(二)美國文化包容體現在三個方面
1.各種政治思想可以在美國存在。
2.美國容納了各國文化之精華,且各種文化互相滲透 、彼此交融。 在美國,常見的有歐洲文化、亞洲文化、拉美文化、非洲文化、印第安文化等。
3.美國文化具有寬容兼納的一面,美國的宗教和難民政策就是一個很好的體現。
(三)美國文化進取性的特徵
1.美國人敢於探險,體現為對地理考察、對企業的風險投資。
2.美國人對權利和優越的追求,體現為美國人對公民權利及美國夢的追求。
二、美國文化模式
美國文化是建立在「個人自由」和「人人平等」的基礎上的,平等的概念貫穿美國的各種社會關系。美國人的平等觀念以人性為基礎, 強調每個人生來具有不可低估的價值:「We are all human,after all.」在美國 ,「平等」是指機會平等 ,即所有人在生活中有同樣的機會,無論其膚色、性別、國籍來源和宗教信仰如何,而不是在處境方面人人一樣。 在《獨立宣言》中,傑斐遜提出要維護天賦人權、人人生而平等的權利。
個人主義是美國文化模式的主要內容, 這里的個人主義不是利己主義,美國人的個體觀念根植於英國哲學家洛克為代表的哲學傳統。 個人主義在西方人那裡是一個美麗的字眼。
「個人主義」作為一種社會哲學和政治哲學,強調個人獨立性、創造性,強調個人自由發展,不受或少受社會、政治和宗教勢力的限制。
個人主義使美國人習慣於依靠自己的力量去奮斗, 獨立地求生存、求發展,而不依賴他人。跨文化交流學者拉里·A·薩姆瓦說:「在西方文化中,個人是至高無上的,個人主義是首要的和肯定的價值觀。 這種價值觀在美國可能是主導一切的。 」
中國人看重的是群體意識,注重整體價值。 個人應為社會做貢獻,個人利益服從整體利益,群體利益高於個體利益。孔子說:「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一直以來,中國人都強調集體主義,認為集體利益高於個人利益。 當兩者產生沖突時,個人利益應該做出必要的犧牲以保全集體利益。
三、中國人對美國的誤解
(一)中國人認為美國種族歧視嚴重 ,是一個充滿歧視的國家
確實,美國曾經有過黑奴及種族歧視的歷史,這是美國歷史上的恥辱。但是,這也是美國人的榮耀所在,因為美國人通過自己百年奮斗不但解決了黑奴問題, 而且基本上解決了種族歧視,以及其他各種歧視的問題。
在美國, 歧視是十分敏感的話題, 而且是非常嚴重的罪行。在美國求職招聘,不能過問性別、不能過問年齡、不能過問籍貫、不能過問家庭情況(包括是否已婚,是否有孩子),更不可把膚色、種族、民族條件作為招聘的條件。 否則,就有歧視嫌疑,除非你能夠說明這份工作非某類人做不可,否則就要被告上法庭,以涉嫌歧視罪被起訴。
(二) 美國的教育收費很高,窮人的孩子讀不起
談起美國的教育,許多中國人的誤解也很深。 其實,美國教育是很公平的,教育機會均等這一條做得非常到位。 在美國,嚴格執行K-12義務教育制度,即從幼兒園到高中畢業,美國均執行免費的義務教育。學生不用交學費, 也不收其他費用。 無論什麼孩子,只要在美國,都可以就近入學。 大學雖然收費,但是,並不會因此導致有才能而無經濟能力輟學的現象發生。 因為美國有四萬多個基金會,還有許多大型公司企業,他們會提前在這些大學里物色那些有才能而家庭貧窮的學生給予資助。所以,在美國凡是被錄取的學生,都是有辦法讀完書的。
⑤ 留學美國,有哪些文化差異
(1)思想觀念上的文化差異
中國傳統觀念中人情味十足,比較重視他人感受,而在美國人的思維中,更多的是對個人主義的理解,他們崇尚獨立,崇尚自由;中國傳統思想相對穩重內斂,顧及他人及自己的面子,美國人則相對奔放外露,喜歡求新與冒險等等。這些情況都可能對剛踏上美國國土的未成年人帶來困擾。在出國前更多地了解外國的文化和歷史,在出國後入鄉隨俗,尊重當地的文化,廣交朋友,敢於嘗試新事物。
(2)生活交際上的文化差異
對於留美學子來說,踏上美國的第一步是去面對生活交際上的跨文化差異。在交際習慣上,令中國學生感觸很深的一點是,美國師生之間及學生之間崇尚開放交流和對獨立人格及隱私的尊重。開放交流要求更直接,更坦誠的交往。傳統中國的謙虛內斂在這里並不十分受歡迎和接受。獨立性在美國學生的思想里是個非常重要而廣泛的詞語,這個理念灌輸了他們的一生。所以要想在異國得心應手的生活,必須有很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和環境適應能力。要學會慢慢打開自己的交際圈,一旦遇到問題,主動找同學或親友溝通。一個人的力量會顯得微不足道,為了求學過程的順利,就必須學會依靠周圍環境和朋友,充分保障求學及生活安全。
(3)道德上的文化差異
美國人管理道德的工具,除了宗教之外,另外一個重要的工具是社會保障號系統。這是一個記錄一個人在經濟行為中信用記錄的一個系統。它記錄了每個人所有的經濟行為的誠信問題。在美國,信用比金錢更加重要。信用記錄會涉及每個人的租房、買車,等等。如果沒有了信用,你可能連房子都租不到。這一點,對於那些信奉"知錯就改"的學生來說,比較難適應。很多時候,一些並非有意的涉及信用的錯誤會導致信用記錄上的污點,從而影響以後在美國的求學之路。身在異國,我們要熟悉並遵守當地的法律規范等。
(4)積極融入不強求
留美學子,特別是希望長留美國發展的同學,希望能夠融入美國社會。但是由於文化差異等種種原因,做到這一點很困難。各國留學生在生活學習多數更傾向於與本國的同學交往,例如情緒低落時,能夠傾訴的對象依然是其他的本國留學生等等。在這個問題上應該有客觀認識,積極融入美國社會。但是應該順其自然,不宜強求。
⑥ 中國人對美國有哪些普遍的誤解
1、美國是一個充滿種族歧視的國家
確實,在美國出現過不少因為種族歧視而死亡的事件,但那樣的沖突是很少的。在生活中你是基本看不到過去那樣的因為種族歧視而發生的暴力欺凌的事兒的,那可是重罪。以我的體會,白人們內心的優越感一直都在,他們可以很友好很禮貌的打招呼,但那種優越感你是能察覺到的,我相信很多在美國生活的華人都應該有這樣的體會。
有意思的是,拿加州舉例,有一個很多人不願承認的鄙視鏈,白人高高在上,黑人也不把亞裔放在眼裡,亞裔里日本韓國又比華裔牛些,華裔里香港台灣的又有點沾沾自喜,沒什麼瞧不起對象的內地來的,又嫌墨西哥人窮,當然這些都是隱藏在文明的、禮貌的交往表層下的,大家心照不宣而已。有些墨西哥人比較反感華裔移民,因為華裔移民比他們有錢,昨天來我家修電閘的兩個墨西哥壯漢,一下車就坐地起價,想敲一筆,好半天的討價還價才把活給幹了。
4、美國人不重視家庭
記得初中時,政治老師還在批判美國人,美國人多冷漠,孩子18歲就趕出家門等,這騙了我好多年。其實美國人很重視家庭,他們的家庭觀念非常強,只是表現方式和我們不一樣而已,我們講究團圓一家子,美國人講究自立。晚上,美國男人大多都是在家裡陪家人,哪有咱們洗浴中心按摩城去消遣啊。在美國隨便到哪個游樂的地方,幾乎都是以全家人一起出動的方式前往的。
美國人的“家”的觀念與中國人的“家”的觀念大不相同。美國人的“家”是“Family”,而不是中國人的“House”,甚至也不是“Home”,美國的Family強調家庭成員與親情關系,而中國人的家,相當於美國英語中的“House”,強調是的房屋,而非家庭成員與親情關系。
這也是美國人喜歡租房住的原因,把房子看得比較輕,把家庭成員看得很重,而中國人剛好相反,把房屋看得重。中國人即使背井離鄉,家的老屋早已經空無一人,但是,仍然把家鄉的那些老屋看成是自己的家,美國人則把家庭成員看成是自己的家,人在哪裡,家就在哪裡。
⑦ 美國的多元文化,和中國文化有哪些不同呢
地域以及人口等因素。
任何國家需要傳承的都存在差異,所以每個國家的文化也存在差異,看起來類似,但也存在意義上的不同,那麼,美國的多元文化,和中國文化有哪些不同呢?中國文化幾千年,古老的歲月存在無盡的財富,文化也一樣,時間越長,價值結越高。然而像千年古樹,根深蒂固,生機勃勃;含有部分的枯枝敗葉。中國先哲留下寶貴的歷史遺跡,留下歷史包袱。望著這棵參天大樹,會被蒼勁而折服,你想像有多少秘密隱藏在其中。
漢族占總人口的90%,其他民族在膚色、人種上與漢族差異不大,中國是單一人種和文化的國家。儒、佛以及道家文化形成文化的主體,尤其是儒家,對國人的思行佔有統治級別的地位。中國文化的民族性尤為突出。美國屬於移民國家,人口構成復雜,世界各國在這里聚會,各種文化輝映,形成多元文化的特點。美國文化存在多元化這種顯著的特點,帶有時代氣息,隨時代的變化而逐漸的發生變化。
⑧ 文化差異引起的誤會
我有個以前的創業夥伴是從武大畢業的。很酷的一個女孩。她說她小時候太淘氣,她爸爸竟然把她吊起來打,她爸爸現在還很得意,認為她的武大是吊打出來的。她好像也很認同和感激。但這樣打孩子在美國肯定是要吃官司的。這就是東西方文化的差異。這大家都知道了。而另一個沒有受到認真看待的差異就是對孩子的隱私的態度。
在美國, 個人隱私是很受保護的。就是對小孩也是一樣。西方文化認為孩子是獨立的人,並不屬於父母。父母無權侵犯孩子的隱私。西方國家,性侵犯兒童比較常見,因而也非常重視保護兒童。一般人認為美國人不多管閑事,但這樣的事情他們很敏感,而且喜歡報警。因此另一件要注意的事情就是警察的權威是不可侵犯的,就算你老爸是總統,你也不要想試試抵抗警察這樣的事情。
美國有一個慘案。一個女中國留學生博士,離婚了, 她再婚嫁了一個工人。先生跟來了美國。她先生對西方文化顯然沒有深入的了解,也缺乏敏感。他們兒女中有個8歲的女兒。是太太與前夫生的,他的女兒隱私部分因病要擦葯, 因為太太工作太忙, 他竟然自己去擦。在學校老師上生理課的時候問有沒有人接觸 touch 你們的隱私部分 private part, 她女兒說爸爸 touch了。對在美國長大的孩子這樣報告老師是很自然的事情。老師於是馬上報警。校方立即通知社會福利人員及警方,當天社區服務人員前往其家,以嚴重性侵犯行為為由,要立即將其子女帶走。這位先生情緒激動,不與配合,顯然,這樣的指控對於一位中國人來說,是寧死也不能承認的。其英語也不好,無法與社區人員和警察溝通。最後警方介入,這位先生被指控拒捕和襲警而被警方射殺。造成悲劇。
這個悲劇,如果雙方都對對方的文化有深刻了解,本來是不應該發生。 社區人員和警察應該給對方更多的時間,並且讓懂中文和中國文化的社區人員和警察來主導處理這樣的事件。不需要立即武力介入。 而這位先生,甚至其博士太太,顯然對美國文化和保護兒童性隱私的做法一無所知。八歲的女兒,不大不小,還不是親生,這在美國很容易被認為有性侵犯嫌疑。 但是,在美國,被帶走只是有性侵犯嫌疑,要上法庭才能定罪,所以,乖乖地被帶走,再請律師來辯護就好。直接與社區人員和警察沖突,是最不可取的做法。警察在美國執法時候有無上的權威,是不可以挑戰的。在法律上,很難判斷警察是否過分使用武力。
這樣的例子不僅在華人中發生。灣區有一東亞家庭,他們也是重男輕女的文化。得了一個兒子,先生無比得意。有一次得意忘形,親了一口他兒子的小雞雞。這在亞裔看來,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他請來照顧兒子的美國少女在一旁就看得目瞪口呆,而且馬上報警。 結果又是一番風雨。 亞裔社區也一片嘩然。共同的認識是大家都要更好地了解對方文化。目前,這樣的情況已經有了很大的改善。
美國已經是一個多文化和多民族的多元社會。入鄉隨俗,華人要積極參與社區服務,融入主流,為社區盡自己的力量,同時,只有這樣,也才能更好地保護自己的權益。 民主國家,權益要靠自己的努力。權益和責任總是相連的。任何地方都沒有天上掉下來的大餅,也沒有誰有義務來特別照顧你。 游盪在主流之外,吃虧的還是自己。
⑨ 求一個中英(或美)文化差異引起的誤會
Greeting 中美文化差異之六
中國人見面打招呼時,喜歡問「你吃了嗎?」「你去哪呀?」
而西方人對此都感到很怪異。
An American studying in China had an appointment at noon. As he was getting on his bicycle a Chinese friend passed by. "吃了嗎?」The young Chinese asked. This, of course, is a common Chinese greeting around meal time and the American merely nodded with a smile, waved goodbye and went off. He realized that his friend』s remark was nothing more than a Chinese way of saying hello or Hi. If the greeting had been put literally into English "Have you eaten yet?" Or 「Have you had your lunch? " It would have sounded rather unusual. To Americans, this greeting might mean this: "I haven't either. Come on, let』s go together and get something to eat." or "If you haven』t, I was just going to invite you to my place." In other words, it could indicate an invitation to a meal.
Actually , another foreign student who had not been long in China once complained in broken Chinese 你們為什麼老問我吃了飯沒有?我有錢。To his way of thinking, people were concerned that he was not getting his meals properly because of lack of money. Clearly, he was offended. There is a similar Chinese greeting, such as 」上哪兒去啊?」」到哪兒去啦?」 Which if translated literally, would be "Where are yon going?" Or "Where have you been?" The natural reaction of most English-speaking people to this greeting would most likely be "It』s none of your business!"
Fortunately, not all greetings sound strange or arouse displeasure. Many are similar, some are merely different. While greetings in many languages often indicate the time of day, there may be inconsistencies within a language. English has Good morning, Good afternoon and Good evening but not Good noon. And Good night is not a greeting at all, but an expression of farewell.
greeting 打招呼
一天中午,一個在中國學習的美國留學生有個約會。他剛要騎上自行車,一位中國朋友從旁邊走過,問他:「吃了嗎?」這是中國人在吃飯前後打招呼的常用語。美國留學生笑著點點頭,揮揮手錶示告別,就走了。他知道,中國朋友的話等於英語中的Hello或Hi,但如果照字面譯成Have you eaten yet?或Have you had your lunch?外國人聽起來就很怪。美國人會以為,這種打招呼似乎是說:「我也沒有吃。走吧,我們一起去吃點東西吧。」或者說:「如果沒有吃的話,我正要請你到我家去呢。」;總之,這樣打招呼有時意味著邀請對方去吃飯 。
發生過這樣的事。有一次,一個剛到中國不久的外國留學生結結巴巴地用漢語說:「你們為什麼老問我吃了飯沒有?我有錢。」他以為人們總問他「吃飯了嗎」是因為怕他沒錢吃飯。他顯然對這種問法感到生氣。 再如,漢語中的「上哪兒去啊?」和「到哪兒去啦?」這樣打招呼的話直譯成英語就是Where are you going?和Where have you been?用這兩句英語來打招呼,大部分講英語的人聽了會不高興,他們的反應很可能是:It' s none of your business! 你管得著嗎!
幸而,打招呼的話並不都令人感到奇怪或者引起對方反感。有許多打招呼的話是相似的,有些只是說法不同。在許多語言里,打招呼的話往往是相似的,有些只是說法不同。在許多語言里,打招呼的話往往與時間有關,但即使在一種語言中也有不一致的地方。英語中有Good morning, Good afternoon, Good evening 都相當於漢語中的「您好」,只是說的時間不同而已,但不說Good noon。而 Good night (晚安;明天見;再會)根本不是打招呼的話,這只是告別時說的話。
⑩ 你認為美國有哪些文化方面的東西讓你百思不得其解
其實我覺得美國有很多優秀的文化,但是有很多文化讓大家真的是百思不得其解。比如說美國的政治正確,我覺得有些過頭了。大家都知道在幾百年前美洲大陸上有黑人販賣的生意。有很多的黑人都被一些白人當成商品販賣,給了奴隸主成為了奴隸。經過幾百年的發展之後,大家普遍都認同了人生而平等這一價值,所以也給了黑人同樣平等的權利,但是可能還是有少部分的白人比較傲慢,他們覺得自己的血統比較高貴,生來就比黑人要高一等。
而且一旦遇到了,比如說警察之類的人侵犯到了政治正確這一個標桿的時候。那麼有很多的人特別是年輕人就會走上街頭進行抗議,但是他們抗議的方式也讓我百思不得其解,他們通常採用的是打砸搶燒等暴力手段,去對抗,去發泄自己的不滿。其實我覺得美國至今也不能夠很好的保證黑人的權利,這件事情是有目共睹的,為什麼問題存在了這么久都不會解決呢?黑人的命也是命,我同意美國的黑人反抗,但是希望能採用一種稍微溫和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