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文化遺產是我國哪個少數民族創立

文化遺產是我國哪個少數民族創立

發布時間:2022-10-05 03:22:58

㈠ 中國十大世界文化遺產分別是哪些

中國歷史悠久,存留下來的世界遺產眾多,其中包括世界文化遺產38項、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遺產4項、世界自然遺產14項。那麼,中國十大世界文化遺產是哪些呢?其實這個問題問得沒有那麼准確,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並沒有排序,所以無法明確指出中國十大世界文化遺產是哪些。我們只能指出中國比較著名的世界文化遺產是哪些。下面就隨我一起來看看吧!

一、長城。長城不僅是中國也是世界上修建時間最長、工程量最大的一項古代防禦工程,自西周時期開始修築,延續不斷修築了兩千多年,分布於中國北部和中部的廣大土地上,總計長度達2萬多千米。要知道,長城以現代科技來修築都是不容易的,而我國竟能建築於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實在難得。雖然,長城築造至今已有兩千多年歷史,但站在長城上仍能體會古人的大智大勇。

十、麗江古城。麗江古城是一座風景秀麗,歷史悠久和文化燦爛的名城,也是中國罕見的保存相當完好的少數民族古城。

總結:當然,除了以上介紹的10項中國世界文化遺產外,中國還有如蘇州園林、頤和園、天壇等多項世界文化遺產,感興趣的朋友可自行檢索了解哦!

㈡ 非遺文化有哪些種類

非物質文化遺產可分為兩類:

(一)傳統的文化表現形式,如民俗活動、表演藝術、傳統知識和技能等;

(二)文化空間,即定期舉行傳統文化活動或集中展現傳統文化表現形式的場所,兼具空間性和時間性。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范圍包括:

(一)口頭傳統,包括作為文化載體的語言;

(二)傳統表演藝術;

(三)民俗活動、禮儀、節慶;

(四)有關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間傳統知識和實踐;

(五)傳統手工藝技能;

(六)傳統美術、書法。

(2)文化遺產是我國哪個少數民族創立擴展閱讀: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簡介: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機構是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簡稱非遺協會,成立於2013年11月6日,其隸屬於文化部,是一家以保護和傳承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為己任的社會團體法人機構。

自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公布以來,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工作,就被提升到了空前的高度。因而,非遺協會的成立不僅是中國政府高度重視當代文化事業發展的重要舉措,更是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中的一件大事。

㈢ 蒙古族歷史悠久文化繁榮,中國還有哪些蒙古族非物質文化遺產

蒙古族,是主要分布於東亞地區的一個傳統游牧民族,是中國的少數民族之一,同時也是蒙古國的主體民族。蒙古族人民世居草原,以畜牧為生計。過著「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盡管這種生存方式在現代社會被弱化,但仍然被視作蒙古族的標志。蒙古族在科學文化事業上比較發達,而且音樂、舞蹈也在藝術上居於相對顯赫的地位 。《蒙古秘史》、《蒙古黃金史》、《蒙古源流》被稱為蒙古族的三大歷史巨著,其中《蒙古秘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確定為世界著名文化遺產。英雄史詩《江格爾》是中國的三大史詩之一。

㈣ 請說出五個我國的世界遺產及形成的時間和地點,還有突出特點.

截止2014年6月22日,中國共計擁有47項世界遺產(其中1項與吉爾吉斯斯坦、哈薩克共有),其中世界文化遺產33項,世界自然遺產10項,文化和自然雙重遺產4項。遺產總數名列世界第2位,僅次於義大利的49項。下面就列舉其中有代表性的10項:

1、萬里長城1987.12(文化遺產)
中國的長城是人類文明史上最偉大的建築工程,它始建於2000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秦朝統一中國之後聯成萬里長城。漢、明兩代又曾大規模修築。分布於我國北部和中部的廣大土地上,總計長度達5000多千米。其工程之浩繁,氣勢之雄偉,堪稱世界奇跡。長城是中華文明的瑰寶,也是與埃及金字塔齊名的建築,還是人類的奇跡。在兩千多年前,勞動人民以血肉之軀修築了萬里長城,是中國古代人民智慧的結晶,也是中華民族的象徵。

2、明清皇宮-北京故宮1987.12(文化遺產)
故宮又稱紫禁城,位於北京市區中心,為明、清兩代的皇宮,有24位皇帝相繼在此登基執政。始建於1406年,至今已逾600餘年。故宮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 最完整的古代木構建築群。佔地面積為7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約15萬平方米,擁有殿宇9000多間,宮內現收藏珍貴歷代文物和藝術品約100萬件。故宮黃瓦紅牆,金扉朱楹,白玉雕欄,宮闕重疊, 巍峨壯觀,是中國古建築的精華,也是中國古代建築最高水平的體現。

3、陝西秦始皇陵及兵馬俑1987.12(文化遺產)
秦始皇陵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結構最奇特、內涵最豐富的帝王陵墓之一。秦兵馬俑出土陶俑8000件、戰車百乘以及數萬件實物兵器等文物,舉世罕見,被譽為世界第八奇跡。它對於深入研究秦代的軍事、政治、經濟、文化、科學和藝術等提供了極為珍貴的實物材料,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另一方面, 秦始皇兵馬俑也是我國泥塑藝術的頂峰,為中華民族燦爛的古老文化增添光彩,給世界藝術史補充了光輝的一頁,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4、甘肅敦煌莫高窟1987.12(文化遺產)
莫高窟俗稱千佛洞,被譽為20世紀最有價值的文化發現、「東方盧浮宮」,以精美的壁畫和塑像聞名於世。它始建於十六國的前秦時期,歷經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歷代的興建,形成巨大的規模,現有洞窟735個,壁畫4.5萬平方米、泥質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佛教藝術聖地。莫高窟為研究中國古代政治、經濟、文化、宗教、民族關系、中外友好往來等提供珍貴資料,是人類的文化寶藏和精神財富。

5、山東泰山1987.12(自然文化遺產)
泰山以泰山主峰為中心,呈放射狀分布,由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融合而成,主峰海拔1545米。其山體高大,形象雄偉,山勢陡峻,主峰突兀,山巒疊起,氣勢非凡,蘊藏著奇、險、秀、幽、奧、曠等自然景觀特點。自古以來,中國人就崇拜泰山,有「泰山安,四海皆安」的說法,古代歷朝歷代不斷在泰山封禪和祭祀。泰山有「五嶽之首」、「天下第一山」之譽,以其壯麗的山體景觀、優美的自然風光以及渾厚的歷史文化積淀流傳於世,久負盛名。

6、安徽黃山1990.12(自然文化雙遺產)
黃山地處中亞熱帶北緣、常綠闊葉林、紅壤黃壤地帶,它集中國各大名山的美景於一身,尤其以奇松、怪石、雲海、溫泉「四絕」著稱,歷來享有「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的美譽。黃山,在中國歷史上文學藝術的鼎盛時期曾受到廣泛的贊譽,以「震旦國中第一奇山」而聞名。今天,黃山以其壯麗的景色——生長在花崗岩石上的奇松和浮現在雲海中的怪石而著稱。對於世界各地的遊客、詩人、畫家和攝影家而言,黃山具有永恆的魅力。

7、四川九寨溝風景名勝區1992.12(自然遺產)
九寨溝位於岷江上游、四川省阿壩州境內,因溝內有盤信、彭布、樹正、菏葉等九個藏族村寨而得名。全區面積約720平方公里,大部分為森林所覆蓋。九寨溝是長江水系嘉陵江源頭的一條支溝,地質結構復雜。這里高差懸殊、氣候多樣、山明水秀。以明朗的高原風光為基調,以高峰、彩林、翠海、疊瀑和藏族風情這「五絕」而馳名中外。九寨溝歷來被當地藏民視為「神山聖水」,東方人稱九寨溝為「人間仙境」,西方人把它譽為「童話世界」。

8、雲南麗江古城1997.12(文化遺產)
麗江古城位於雲南省麗江納西族自治縣的中心城鎮,海拔2400餘米。是一座風景秀麗、歷史悠久和文化燦爛的名城,也是中國罕見的保存相當完好的少數民族古城。麗江古城歷史悠久,古樸自然,兼有水鄉之容、山城之貌,它作為有悠久歷史的少數民族城市,從城市總體布局到工程、建築,都融和了漢、白、彝、藏各民族精華,又有納西族的獨特風采,是研究中國城市建設史、建築史、文化史不可多得的重要遺產。

9、中國大運河2014.6(文化遺產)
中國大運河是世界上開鑿時間最早、流程最長的運河,創始於春秋時期,距今已有2400多年的歷史。從此以後,中國人民一代接一代,以其勤勞、智慧和堅強的毅力,由短到長,由局部到整體,不斷地開鑿整修,持續了一千多年的時間,直至公元1293年,終於完成了一條由杭州直達北京縱貫南北的人工大運河。大運河全長1782公里,跨越北京、天津、河北、山東、江蘇、浙江四省二市,溝通了錢塘江、長江、淮河、黃河、海河五大水系。

10、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路網」(文化遺產)
絲綢之路,是西漢時張騫出使西域開辟的以長安(今西安)為起點,經甘肅、新疆,到中亞、西亞,並聯結地中海各國的陸上通道。因為由這條路西運的貨物中以絲綢製品的影響最大,故得此名。其基本走向定於兩漢時期,包括南道、中道、北道三條路線。絲綢之路的開辟,有力地促進了東西方的經濟文化交流,對促成漢朝的興盛產生了積極的作用。絲綢之路,至今仍是中西交往的一條重要通路。(由中國、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三國聯合申報)

㈤ 中國世界文化遺產資料與圖片

1、長城



入選時間:2019年

地址:浙江杭州

良渚文化距今約5300—4300年,創造出了非凡的物質成就、形象的圖像符號、統一的精神信仰、分化的社會階層和凌駕於社會之上的政權組織,為中華5000年文明史提供了最為直接、最為典型的物證。

㈥ 我國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哪些

1、藏戲的藏語名叫「阿吉拉姆」,意思是「仙女姐妹」。據傳藏戲最早由七姐妹演出,劇目內容又多是佛經中的神話故事,故而得名。

藏戲起源於8世紀藏族的宗教藝術。17世紀時,從寺院宗教儀式中分離出來,逐漸形成以唱為主,唱、誦、舞、表、白和技等基本程式相結合的生活化的表演。

藏戲唱腔高亢雄渾,基本上是因人定曲,每句唱腔都有人聲幫和。2006年5月20日,藏戲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之一。

2、新疆維吾爾木卡姆藝術是一種集歌、舞、樂於一體的大型綜合古典音樂藝術形式,是流傳於新疆各維吾爾族聚居區的「十二木卡姆」和「刀郎木卡姆」、「吐魯番木卡姆」、「哈密木卡姆」的總稱。

主要分布在南疆、北疆、東疆各維吾爾族聚居區,在烏魯木齊等大、中、小城鎮也廣為流傳。特別是「十二木卡姆」,它是維吾爾木卡姆的主要代表,廣泛流傳於新疆的南疆地區和北疆的伊犁地區。

3、貴州侗族大歌在侗語中俗稱「嘎老」,「嘎」就是歌,「老」具有宏大和古老之意。它是一種「眾低獨高」的音樂,必須由三人以上來進行演唱。多聲部、無指揮、無伴奏是其主要特點。模擬鳥叫蟲鳴、高山流水等大自然之音,是大歌編創的一大特色,是產生聲音大歌的自然根源。

它的主要內容是歌唱自然、勞動、愛情以及人間友誼,是人與自然、人與人之間的一種和諧,因此凡是有大歌流行的侗族村寨,很少出現打架罵人、偷盜等行為,人們甚至是「夜不閉戶,路不拾遺」,就像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一樣。

4、《格薩爾》是一部篇幅極其宏大的藏族民間說唱體英雄史詩。這是我國藏族人民在十一世紀以來漫長的歲月里,用集體智慧創作出來的一部極為珍貴的文學巨著。

傳唱千年的史詩《格薩(斯)爾》也叫《格薩爾王傳》。主要流傳於中國青藏高原的藏族、蒙古族、土族、裕固族、納西族、普米族等民族中,以口耳相傳的方式講述了格薩爾王降臨下界後降妖除魔、抑強扶弱、統一各部,最後回歸天國的英雄業績。

《格薩爾》史詩被譽為藏族古代社會的網路全書,是世界上最長的一部英雄史詩,也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活態史詩。有著「格薩爾故鄉」美譽的那曲,現有103位說唱藝人,人數為西藏各市地最多。

2006年5月20日,格薩爾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9年,《格薩爾》入選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9年03月,世界最長英雄史詩《格薩爾》文學走進西藏課堂。

5、「農樂舞」俗稱「農樂」,流傳於吉林省、黑龍江省、遼寧省等地的朝鮮族聚居區。歷史可追溯到古朝鮮時代春播秋收時的祭天儀式中的「踩地神」。農樂舞分為十二部分。朝鮮族農樂(象帽舞、乞粒舞)是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2009年9月30日,在阿聯酋阿布扎比舉行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四次會議審議並批准中國朝鮮族農樂舞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2006年5月20日,朝鮮族農樂舞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㈦ 簡要說明我國少數民族納西族有哪些主要文化遺產

(1)東巴教、東巴文、東巴經、東巴文學藝術; (2)麗江古城、麗江壁畫、麗江古樂;(3)《創世紀》等史詩。

納西族(Naxi minority)是中國56個民族之一,絕大部分居住在滇西北的麗江市,其餘分布在其他縣市和四川鹽源、鹽邊、木里等縣,也有少數分布在西藏芒康縣。
納西族有本民族語言,納西語屬於漢藏語系藏緬語族彝語支。納西族在藝術方面獨樹一幟,其詩文、繪畫、雕塑、樂舞藝術名揚古今中外。
納西族中家族組織普遍存在,是一個聚居程度較高的民族,瀘沽湖地區納日人(摩梭人)的親族組織保持著比較古老的特徵,納西族民族文化受漢文化影響較深。

㈧ 我國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哪些

先詢告訴你,中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有緙絲、全聚德、蘇綉、吳歌、評彈、中和韶樂、川劇變臉、灘頭年畫、江永女書、南京雲錦 、西安古樂、南音、青浦田歌、松江顧綉、南匯鑼鼓書、侗族大歌、山西「耍孩兒」;
納西古樂、唐三彩、紫砂壺、木版年畫、川江號子、古琴、皮影戲、剪紙藝術、儺戲和儺戲面具、楊柳青年畫、木卡姆、梁祝、少林功夫、崑曲。

㈨ 我國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哪,舉例八個

藏族的「藏戲」、「熱貢藝術」、「格薩爾」;柯爾克孜族的「瑪納斯」;蒙古族的「長調」、「呼麥」;侗族的「大歌」;朝鮮族的「農禾舞」;西北少數民族的「花兒」;新疆維吾爾族的「木卡姆藝術」

閱讀全文

與文化遺產是我國哪個少數民族創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0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1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62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41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50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5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2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78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6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1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9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2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9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7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13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0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6